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东北林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东北林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东北林业大学考研难吗]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林业大学考研群]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东北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系始建于1989年的应用电子专业。1999年在原专业基础上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6年成为东北林业大学重点专业。2016年获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2018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林业信息化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年均招收本科生90人,硕士研究生15人。
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教师7人。
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充足的研究条件是电子信息工程系人才培养层次的基本保障。目前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业行业专项及横向课题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累计发表论文300余篇,SCI/EI收录100余篇,获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0余项;获各类科研奖励30项。电子信息工程系已形成了信号处理、光电检测、人工智能、数字林业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充足的课外学习空间,丰富的课外训练活动是电子信息工程系拔尖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建有总面积300余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2个,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国际国内赛事上屡获佳绩。近五年获国家级学生科技竞赛奖30项;省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数117项,教育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40余项。
经过30年的不断发展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系已具有较大的办学规模、鲜明的办学特色、明确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较强的办学实力,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专业将用更高水平的科研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国家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部介绍

计算机基础教育部成立于1978年,由原来的计算中心基础教研室发展而来,是学院创建之初最早的部门,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现共有教师13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硕士6人,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全面,业务过硬,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计算机基础教育部是一个团结向上、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集体,在教书育人的岗位辛勤耕耘,为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全体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横向科研课题和教学改革课题40余项,多人获得省、市、校级教学成果奖和科学进步奖,在各级期刊中发表教改和学术论文60余篇,正式出版教材20余部,教材均在教学中进行实际应用。
计算机基础教育部在学校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在学院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很好地完成了日常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计算机基础教育部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三次适应教育部要求的重大教学改革,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黑龙江省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的高度肯定与赞许,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为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争得了荣誉。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2000年设立,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同年9月开始招生;2002-2013年同时招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2014年成功申报“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硕士授权点,本科专业代码为110102。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100人左右,截止到2015年已毕业学生11届,共计1196人,目前在校本科生384人、研究生21人。
经过近16年的建设发展,专业已形成明确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具有一定的办学规模、鲜明的办学特色并具备较强的办学实力。建立了一支团结协作、学术梯队完整、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后备力量强的教师队伍。到目前为止,信管专业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11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硕士生导师3人。
近五年来,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4项,校级立项课题16项;各类项目总经费中主持纵向125.3万元,核心以上论文55篇,其中SCI/EI收录34篇,获省部级奖励4项。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信管专业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1)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专业建设目标明确
专业秉承学校“以林业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 ”的定位,确立了“成为省内领先 、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影响的特色专业”的目标,以期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优势,通过需求牵引和科研先导,在信息系统开发与建模、电子商务决策与应用 、商务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以培养既掌握领域前沿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建设理念。
(2)教育模式上逐步形成“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引导,以开放融合为特征”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从2009年开始专业通过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的合作办学,不断吸纳了国外优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还率先实施了校企无缝连接的多元化“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学分置换机制,与国内众多知名IT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培养了符合产业要求“零适应期”优秀学生。
(3)积极推荐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以专业能力设计为主导,以创新创业能力为特点”的教学体系。
本专业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根本,拓宽专业口径、优化培养计划为主线,积极推进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改革。学校所倡导的考试改革已经全面推行,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
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以管理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相融合为契机,从课程体系设置入手,从实践体系支撑,各级创新项目成果显著,创业成功案例不断涌现,在各级管理决策和科技技能大赛中也硕果累累。
(4)高质量就业,具示范作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密结合国家产业需求及行业特色,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学生就业高质量,并出现不断攀升的良好局面。以2011级毕业生为例,在因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等客观因素影响的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5年,专业2011级2班公务员考取率创下历史新高,2011级1班27名同学,以平均年薪10万元的薪资全部实现就业,其中有9名同学被985、211高校录取读研,在网上一度被冠以“东林史上最牛毕业班”的称呼,众多知名媒体给予了重点关注和报道。
高质量就业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进一步紧密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优质企业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5)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效果,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硕士点申报、科研团队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科研学术水平,凝练出了“管理信息系统与商务智能”、“数据科学与决策支持”、“管理优化与复杂性科学”等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近五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资助经费近90万元,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bioinformatics”(影响因子为5.432)、信息科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等刊物中发表SCI检索论文共11篇,并于2014年成功申报“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硕士授权点,2015年成功迎来硕士点第一批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各国对高层次信息服务和信息人才需求的增加,信管专业的发展已进入到需要进一步适应国际社会信息化的大环境,培养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信息管理专门人才的新阶段。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以IT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快速适应软件工程新技术发展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专业实施灵活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年基础教育,1年面向企业的专业教育,1年企业顶岗实习),在教学上着力推动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和基于案例的学习,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采取校企联合“双师制”培养,同时以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科技大赛为补充,突出工程化培养。
教师队伍采用专兼结合的用人机制,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讲师5人,博士8人,硕士4人,其中6人具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此外,专业还从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高校聘请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工作作为补充。专业教师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省、部、市及学校的纵向、横向科研和教研项目。获得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三等奖等奖项。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专业教师累计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13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EI及ISTP检索论文40余篇。
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室,服务于专业的课程实验和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获得软件项目管理和开发经验,完成系统开发的实习、实训。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室下设软件工程实验室(系统开发实训基地)、嵌入式技术实验室、移动开发实验室和IOS开发实验室。主要完成基于行业标准和技术的Rational统一过程和测试、软件体系结构、面向对象技术与UML、软件需求与分析、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移动开发和IOS开发等课程的实验。同时,依托国家级大型软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企业项目、师资、环境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能力训练,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专业目前已经建立了华为、亿阳安全、东软、华信、北京思特奇、博彦集智、江苏乐建、华宇(大连)、青软、微洋科技等实习基地。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始建于1988年的微机应用专业。1995年在原专业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0年申报成功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十一五”期间计算机专业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建设点和东北林业大学优势专业,2011年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对省重点专业的验收工作。同年又再次被批准为黑龙江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建设点。201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现有教师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11人。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在读博士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教师4人。
过硬的政治素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专任教师中,拥有共产党员20人,近3年有2名教师荣获“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充足的研究条件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基本保障。目前计算机系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业行业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累计发表论文500余篇,SCI/EI收录200余篇,获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0余项;获各类科研奖励30项。计算机系已形成了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图形图像与多媒体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与云计算、3S技术与数字林业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完整的课程体系,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条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高性能与云计算。其中,8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和重点课程,每门课程均由3名以上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授课。
充足的课外学习空间,丰富的课外训练活动是计算机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建有总面积300余平米的2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学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机器人足球大赛、H3C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等国际国内赛事上屡获佳绩。近五年获国家级学生科技竞赛奖30项;省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数117项,教育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40余项。
经过近30年的不断发展建设,计算机系已具有较大的办学规模、鲜明的办学特色、明确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较强的办学实力,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培养研究生120多人、本科生1400多人,专科生500多人。
目前本专业限招理工类英语考生,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每年招生量在180人左右,毕业生主要在科研院所、IT企业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移动互联网开发等工作。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约有1/3被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1/5的学生进入阿里巴巴、搜狐、百度、用友等大型IT企业工作,学生就业年薪最高达24.5万元。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组建于1999年6月。学院以“自强、务实、尚学、进取”为院训,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院、提高质量、特色发展”的办学原则,确立了“突出创新教育,注重内涵建设”的办学理念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现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林业工程下设的“林业信息工程”二级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2个全日制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共2个本科专业大类,计算机类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3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类包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所有本科专业全部按大类招生,培养方式为前3学期进行大类通识教育,第4学期起按专业分类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黑龙江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8年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94人,其中本科生2202人,研究生292人。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教授10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3人。外聘国内外兼职教授12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柔性引进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东北林业大学教学名师1人, 2名教师荣获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教研平台】 拥有“林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国家林业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林业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林业大数据存储与高性能(云)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东北林业大学数字资源产业研究院”。拥有1个省级“TRIZ理论研究室”和3个研究生创新培养示范基地。学院共拥有面向本科生课程的专业实验室20个、创新实验室12个,实验室总面积4500余平方米,设备资产总额5000余万元。
【人才培养】 学院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重视工程能力的培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参加国家、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等竞赛的集训,也可参加导师所设立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历届学生中70%以上通过上述课外实践活动受益,在择业、升学过程中,展现出极大竞争力。

2016年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2016年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部分硕士研究生学科(领域)尚有名额未录满,欢迎各位考生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查询调剂信息。
  一、招生目录
  学科(学硕)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领域(专硕)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0829Z4★林业信息工程(工学学位博士点学科)
  01.广义3S技术与数字林业
  02.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
  03.物联网及林业应用087100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学位)
  01.信息管理
  083500软件工程(工学学位)
  01.软件服务与应用工程
  02.信息控制与嵌入式软件
  03.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方法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01.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
  02.广义3S技术与应用
  03.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工学学位)
  01.并行分布式及高性能计算
  02.物联网与移动互联技术
  03.嵌入式系统及专用集成电路设计085212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01.软件工程管理
  02.软件工程技术
  03.软件服务工程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学位)
  01.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
  02.计算视觉与智能算法
  03.网络计算与信息安全技术095112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
  01.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02.广义3S技术与数字农林业
  03.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学位)
  01.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02.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
  03.云计算与物联网应用
  注: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我院招生方向为“信息管理”,主要研究方向为:①管理信息系统与商务智能;②数据科学与决策支持;③管理优化与复杂性科学。
  联系电话:0451-82192134或13633626288
  联系人:黄老师
  欢迎访问学院网址:http://icec.nefu.edu.cn/
  二、硕士研究生学费收取及奖助学金
  本奖助学金用于资助取得东北林业大学正式学籍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
  1、学费收取:
  学费执行国家统一标准:8000元/生/年(学术型硕士学制为3年,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2年)。
  2、研究生助学金:8000元/生/年;
  3、国家奖学金:20000元/生/年(需评选);
  4、校长奖学金:6000元/生/年(需评选);
  5、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一)、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新生学业奖学金
  特等奖学金:20000元人民币
  1.大学本科为“985”院校全日制应届或毕业1年内(以入学时间为准)第一志愿报考(或推免)且被我院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工学硕士研究生;
  2.大学本科为“985”院校全日制应届或毕业1年内(以入学时间为准)调剂到我院的工学硕士研究生,国家统考成绩名列当年参评的工学和工程硕士研究生总排名前10%;
  一等奖学金:12000元人民币
  1.大学本科非“985”院校的推免生被我院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工学或工程硕士研究生;
  2.大学本科为“211”院校的全日制应届或毕业1年内(以入学时间为准)第一志愿报考且被我院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工学硕士研究生;
  3.大学本科为“985”或“211”院校的全日制应届或毕业1年内(以入学时间为准)第一志愿报考且被我院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工程硕士研究生;
  4.大学本科是“985”或“211”院校的全日制应届或毕业1年内(以入学时间为准)调剂到我院的工学或工程硕士研究生,国家统考成绩名列当年参评的工学和工程硕士研究生总排名前20%;
  二等奖学金:8000元人民币
  1.大学本科非“985”或“211”院校的全日制应届或毕业1年内(以入学时间为准)第一志愿报考且被我院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工学或工程硕士研究生;
  2.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及学位的全日制应届或毕业1年内(以入学时间为准)调剂到我院的工学或工程硕士研究生,国家统考成绩名列当年参评的工学和工程硕士研究生总排名前50%;
  三等奖学金:5000元人民币
  未满足上述奖学金申请条件且符合我院新生学业奖学金申请条件的其他全日制非定向工学和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农业硕士新生学业奖学金
  一等奖学金:7000元人民币
  1.推免生及大学本科为“985”或“211”院校全日制应届或毕业1年内(以入学时间为准)第一志愿报考且被我院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农业硕士研究生;
  2.大学本科为“985”或“211”院校全日制应届或毕业1年内(以入学时间为准)调剂到我院的农业硕士研究生,国家统考成绩名列当年参评的农业硕士研究生总排名前20%;
  二等奖学金:5000元人民币
  1.大学本科非“985”或“211”院校全日制应届或毕业1年内(以入学时间为准)第一志愿报考且被我院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农业硕士研究生;
  2.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及学位的全日制应届或毕业1年内(以入学时间为准)调剂到我院的农业硕士研究生,国家统考成绩名列当年参评的农业硕士研究生总排名前50%;
  三等奖学金:4000元人民币
  未满足上述奖学金申请条件且符合我院新生学业奖学金申请条件的其他全日制非定向农业硕士研究生。
  注1:单独考试、破格录取的研究生不可参加新生学业奖学金申请,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突出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可在二、三年级(学制内)时参加同年级组的学业奖学金申请。
  注2:特殊情况,以学院学业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裁定为准。
  注3:各等级学业奖学金不可兼得。
  6、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研究生在研二、研三可依据学习成绩、科研成果获得不同等级学业奖学金(一般为2000元——8000元/生/年)。
  7、研究生“零公里”科研奖学金(需评选)
  我院全日制研究生可申请企业在我院设立的“零公里”科研奖学金,一般为10000元/生/年;
  8、研究生“北京则泰”奖学金(需评选)
  我院全日制研究生可申请企业在我院设立的“北京则泰”奖学金,一般为3000-10000元/生/年;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始建于1999年,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校优势专业。学院现有林业信息工程二级博士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林业信息工程二级硕士点2个,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和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点2个,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学院还设有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部、TRIZ创新理论教学研究室、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实验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等。学院现有在校生1631人,其中本科生1390人、研究生241人;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授9人、副教授28人,博士(含在读博士)49人,硕士(含在读硕士)37人,特聘国内外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12人。学院承担各类科研和教研项目17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编著正式出版物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
  人才培养情况:学院始终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院、提高质量、加速发展”的原则,确立“突出创新教育,注重内涵建设”的办学理念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学院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在历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国际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目前学院已向社会输送硕士研究生130余人、本专科生3600余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20%的学生取得攻读硕士学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