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考研难吗]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考研群]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研究生辅导]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联系我们  学院办公室:010-61771611
北京校部: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 邮编 102206     保定校区: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 邮编 071003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发展历程

历史沿革

发文时间: 2019-10-16 撰稿人: 电气学院
艰苦创业阶段:

1958年10月4日,北京电力学院成立于西直门北下关。北京电力学校改为北京电力学院之中专部,次年中专部变为相对独立和北京电力学院共同隶属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直管,并由电力学院代为管理。同年,电气专业开始招生。
1959年2月21日,北京电力学院隶属国家水电部管理。
1960年,北京电力学院在北京海淀区清河小营四拨子新建新校区并于迁入清河校区,隶属水电部管理。
1961年9月始,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厂电力网及其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3个专业的教职工41人、学生230人以及教学设备等整体转入北京电力学院,后又有发电、电自和高压的研究生转入成为北京电力学院首批研究生。
1964年,北京电力学院高电压技术和电厂化学专业整体并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65年,北京电力学院培养了由教育部安排的4名动力工业经济与组织的越南学生,成为学校首批招收的留学生。
1969年11月7日,因配合国家战备需要,北京电力学院迁至河北邯郸岳城水库,北京小营剩余部分成立留守处。
1970年10月17日,北京电力学院由邯郸迁到保定,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由水电部和河北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
1977年8月,全国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学院开始招生。
1978年2月,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9月,河北电力学院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
发展壮大阶段:
1979年2月5日,水电部批准在北京清河小营旧址尚存校舍成立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该部由华北电力学院和水电部电科院院合办以华北电力学院为主。
1980年,设立电子工程系。
1982年9月,华北电力学院获批首批3个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厂工程、理论电工)的硕士授予权。
1984年6月1日,北京小营校区一分为二,其中一半校园划归电子部管理学院(即1969年入驻学校的通信兵419部队)。学校始招收首批工程硕士。
1985年7月23日,水电部批准在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础上成立北京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学院并于同年7月24日挂牌。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学院实行合署实体办学和管理,由华北电力学院统一管理。
1986年7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华北电力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2年,在北京朱辛庄新校区举行了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和朱辛庄校区第一期竣工典礼,学院在北京开始招生。
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组建华北电力大学,学校实行保定,北京两地办学,在两地分设教学院系。
跨越发展阶段:
1998年,在国家第七批学位点增列中,电气工程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1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获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2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3年3月,学校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正式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并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七家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董会与国家教育部共建。
2005年9月,学校正式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高等学校行列。同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
2005年9月,北京校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学院搬入新竣工的教五楼。
2006年,两学院合并组建成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本部设在北京,在保定分设电力工程系和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2011年6月 ,教育部、财政部下达文件,正式批准“电力科学与工程”列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17年9月,学校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以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大“高峰”学科为核心,加强传统优势学科和新兴能源学科的内涵建设。
2017年12月,电气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
2018年5月,学院主体搬入新落成的主楼A座。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集物理电子学、光电子、微电子学及固体电子学和电路与系统为一体,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的宽厚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好的发展能力,能够从事各种光电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和微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制造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技术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研发人员。符合学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理方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现代光技术基础、薄膜材料、电子材料、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动力学、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光电子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等。
就业去向:电力、IT、通信、航天电子、国防电子等所有涉及电子技术的行业和部门以及科研和教学单位,可以从事科研,技术支持,产品设计、研发和检测、软件开发、新材料的制备、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以及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能力以及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能力,能在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开发、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检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DSP技术及应用、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
就业去向:既可以在从事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又可以在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的科研、教学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简介

通信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能,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电力系统通信部门和电力系统以外的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电子电路、信息论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原理、数字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通信、宽带数字网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等。
就业去向:在电力、电信、航空航天以及其它系统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调测、运行管理和工程应用等工作,也可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简介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本专业是依据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紧密结合智能电网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开设的新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理论基础,熟悉智能电网发展动态,掌握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电力系统通信技术,掌握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并对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有一定认识,可以在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电力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通信原理、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络、传感器与检测、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
就业去向: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科研设计、高等院校、相关行业、政府机关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与发展,获得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等。
在本专业中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及信息技术4个专业方向。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
就业去向: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超(特)高压公司、电力科研开发部门、发电厂以及与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公司等。
本专业同时具有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资格。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硕士复试大纲

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电子技术基础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电子技术基础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其中模拟电路,主要有半导体元器件、二极管应用电路、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放及应用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数字电路,主要有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脉冲信号的产生与变换、中规模集成芯片构成的应用电路的分析以及利用中规模集成芯片实现数字电路的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简单应用。
二、 考试的内容
1.半导体元器件: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分析。
2.放大电路: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含义;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放大电路的失真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工作点稳定电路的稳定原理、分析计算;共射、共集和共基三种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析计算;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性能指标分析;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概念。
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零点漂移;差动放大电路的特点、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静态计算、各性能指标的含义以及分析计算;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分类、乙类和甲乙类功放的分析计算;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特点;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电路分析方法;比例、求和、积分、微分等基本运算电路分析和设计;有源滤波电路的概念;运放的非线性应用电路比较器的分析。
4.反馈放大电路: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类型的判断;深度负反馈下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根据需要引入恰当的负反馈类型。
5.信号产生电路:正弦振荡的条件、电路的基本组成、各元件的作用;瞬时极性法判断RC、LC正弦振荡电路能否振荡;RC正弦振荡电路的计算;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的分析计算。
6.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组成;稳压电源的指标;整流、滤波、稳压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以及输出电压的计算;三端稳压块应用电路的分析计算。
7.数字逻辑基础:数制与码制;逻辑代数;逻辑函数的描述方法;代数法化简和卡诺图法化简。
8.数字基本单元电路:TTL、CMOS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分析和基本技术参数;各种触发器的功能描述和工作特点;不同触发器之间的转换。
9.组合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使用。
10.时序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描述方法;触发器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用触发器实现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集成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的应用;555定时器;用555构成的单稳态、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电路的分析。
11.大规模集成电路:只读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及应用;存储器的容量扩展;D/A转换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倒梯形D/A转换电路的分析;A/D转换的基本工作过程及主要技术指标。
三、 考试的题型
考试题型主要有简答题、分析计算题、设计题。
四、参考书目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原理技术硕士复试大纲

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通信原理及现代交换技术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现代通信所采用的各种交换方式的基本原理和相关交换网络技术,了解当前交换技术、通信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 考试的内容
(一)通信原理部分
1.基础知识:概率论基础知识(相关函数、均值、方差等)、解析信号、频带信号与带通系统、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分析、窄带平稳高斯噪声及信号特征。
2.模拟调制:DSB-SC、AM、SSB、VSB、F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调制解调过程、抗噪声性能分析。
3.数字基带传输:数字基带基带信号,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多电平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念,奈奎斯特准则,升余弦滚降,最佳基带系统,眼图。了解均衡的基本原理及评估准则,线路码型的作用和编码规则,部分响应系统,最优判决门限。
4.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信号空间及最佳接收理论,各类数字调制(包括OOK、2FSK、PSK、2DPSK,MQA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误码性能分析等。
5.信源及信源编码:信息熵、量化(量化的概念、量化信噪比、均匀量化)。了解对数压扩、A率13折线编码、TDM、PCM系统原理、增量调制原理;
6.信道及信道容量:信道容量(二元无记忆对称信道、AWGN信道)的分析计算、无失真信道传输条件。了解平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延扩展、相干带宽。
(二)现代交换技术部分
1. 基本概念:了解交换在通信网中的重要性,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了解交换技术的分类,理解各种交换技术的特点。掌握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差异。
2.交换单元和交换网络的结构:CLOS网络、DNS网络和BANYAN网络的基本原理,交换单元和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 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及由所构成的TST网络的工作原理。
3. 交换机基本工作原理:理解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掌握模拟用户电路的功能,理解号码识别、摘挂机识别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中继器及数字中继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单(双)音频信号的产生原理,了解数字音频信号的基本原理,掌握程控交换机软件的组成,掌握呼叫处理的过程及特点,了解呼叫处理能力值的计算。
4. 信令流程:了解NO.7信令的优点、原理,掌握NO.7信令的分层结构,掌握正常通话流程下NO.7信令局间信令流程,了解随路信令、公共信道信令区别,区分直联、准直联概念。
5. 交换技术及网络架构: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分组交换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ATM交换的协议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IP交换的原理及特点,及以较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结构;了解Tag交换、MPLS交换原理。
三、 考试的题型
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硕士复试大纲

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电子科学综合基础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电子科学综合基础》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电子科学基础知识中的电路理论和电磁场基础理论两部分,其中电路理论占60%,电磁场及光电基础理论占40%。总体要求如下:
  掌握电子科学综合基础(电路、电磁场基础及光电基础等)知识、基本原理和物理过程,并能够灵活运用电路和电磁场(包括光的电磁场理论部分)理论及方法对综合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二、 考试的内容
A.电路部分
1.电路模型及其两类约束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电流与电压的关联参考方向;功率和(电)能量的概念;吸收功率和发出功率的概念及其判定。
单口元件:线性时不变电阻、电容、电感及电压源、电流源、非线性电阻;双口网络:Z、Y、H、T参数方程及各种参数的计算;端口分析;双口网路的等效电路及联接;双口元件:受控源、运算放大器。
熟练掌握,并用两类约束分析电路。
2.电路分析方法
等效变换分析方法;线性二端电阻性网络输入电阻的概念及输入电阻的计算;结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及电路定理的综合应用;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3.动态电路分析
一阶电路和简单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及相应初始条件的确定;各种响应的概念及计算;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单位阶跃函数和单位冲激函数的概念及其主要性质;一阶电路、二阶电路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计算;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求解及性质。
4.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量及相量图表示;KCL、KVL的相量形式;基本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阻抗和导纳;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正弦稳态电路中各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功率因数及功率因数的提高;最大功率传输(共轭匹配);RLC串联及并联谐振电路;耦合电感的特性方程,含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分析;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及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
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对称三相电路中线量与相量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两表法测量三相三线制电路的功率;结构简单的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的有效值,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谐波分析法。
B.电磁及光电部分
1.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了解电场对电荷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环路定理;电磁感应定律;电磁场的能量描述。
2.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了解静电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掌握洛伦兹力公式。
3. 电磁波的传播规律:了解麦克斯韦方程;了解介质的电磁性质和物质方程、电磁场的边值关系等。
4.光的电磁理论及传播规律:光的传播特性(主要了解平面光波的传播和偏振特性)以及相速度、群速度和色散等概念。
三、 考试的题型
1.简答题
2.基本计算题
3.综合分析计算题
四、参考书目(以下为参考书目,但不局限于所列书目)
1.《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2. 《电动力学》(第三版),郭硕鸿,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