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考研难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考研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学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辅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机械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介绍

机械工程系成立于2013年,原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现有教师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及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6人、硕士学位2人,并有国外高级引进人才1人(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机械设计与智能控制,在校生670多人。
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械、力学、电气、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将机、电、液、测、控知识领域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利用现代设计理论与工程工具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及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一)、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控制工程基础与应用、机电传动与电气控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践、工程训练、机构创新实践、机械设计综合实践、生产实习、机械制造综合实践、机械工程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三资企业、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主要从事设计制造、科技产品开发、运行管理与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机械工程系教师
主任:魏晓华      
副主任:师建国
党支部书记:康晓敏
教师:毛君 孟凡英 翟建华 张建卓 谢苗 张东升 康文龙 高永新 丁飞 康晓敏 田立勇 陈洪月 朴明波 郭辰光 魏丽君 沙永东 师建国 张兰芬 魏晓华 齐潘国 贾胜德 丛佩超 曹艳丽 焦丽 金宁 魏永乐 李建辉 李鹏飞 张利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简介

建国前夕,作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前身的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阜新矿业中等技术专科学校和抚顺矿山工业专门学校就都设有机械或机电科。1958年成立大学后,鸡西矿业学院设立了矿山机械制造专业。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阜新、抚顺、沈阳、鸡西四所学院合并后,相关专业做了调整,在机电系下仍设有矿山机电和矿山机械制造专业。1976年1月学校筹办煤矿机械制造系,1978年3月改称机械制造系,除设有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外,还陆续增设了热处理专业和热加工工艺与设备专业。1986年学校机电系分组,分别成立电气工程系和矿业机械工程系,不久矿业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机械工程二系,机械制造系遂更名为机械工程一系。1997年1月两系合并,组建机械工程学院。1997年作为重点院校执行教育部引导性本科专业目录,将调整后的专业合并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3年,根据教育部最新本科专业目录,我校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招生。2009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辽宁省示范性、特色(品牌)专业”,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2011年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被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2012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辽宁省普通高校重点扶持专业”。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及正在攻读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4人。截止2017年9月,本专业已培养本科毕业生近10000人。目前,在校本科生4届共20个班605人、硕士研究生219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8人、博士研究生55人。
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能够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从事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主干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电工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与应用、数控技术。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践、工程训练、机构创新设计训练、机械传动系统设计训练、机械制造工艺训练、生产实习、机械产品创新创业设计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机械模具设计生产及制造相关工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教师
主任:冷岳峰     Email:  lengyuefeng@126.com
副主任:张兴元
党支部书记:冷岳峰(兼)
教师:赵丽娟 徐平 于英华 冷岳峰 马修泉 刘辉 安亚君 孙远敬 齐德新 张连勇 张兴元  岳立新  滑有录 张利蓉 刘宏梅  晁彩霞 王洁 刘旭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的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成立于2003年,现有教职工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6人,在校学生330余人。机械电子工程系学生多次参加各种大赛并获奖,其中机电08-2班孙捷夫、机电10-2班宋晓龙同学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最高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本专业自2002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有:无损检测及故障诊断;机电液系统的仿真与应用;工矿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机械电子系统运行行为监测与控制;机器人技术。现已培养了120多名研究生。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能,能在装备制造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装备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创新高级复合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液压传动与控制。
专业实践教学: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训、工程训练、合作教育、生产实习、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生就业方向: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系教师
主任:蒲志新  Email:puzhixin@126.com
副主任:高健 姜艳华
党支部书记:蒲志新
党支部副书记:李建刚
教师:王慧 王焱 蒲志新 王大勇 卢进南 李建刚 石树林 王棋萍 王劲松 高健 姜艳华 徐广明 杨伟红 卢万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的介绍

车辆工程系成立于2003年,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职工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学位教师5人。教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32项;教师编写《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特种车辆结构与设计》、《汽车电器电子设备》等特色专著和规划教材12部;在《机械科学与技术》、《中国机械工程》、《煤炭学报》、《机械设计与研究》及EI、SCI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指导学生获得10余项国家级、省级大赛奖励。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就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企业及科研所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在校学生参加汽车设计、建模大赛并取得好成绩,多名毕业生考取本校及“985”、“211”高校的研究生。
专业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控制工程。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与应用、汽车构造、汽车设计与仿真。专业实践教学:认识实习、汽车拆装与驾驶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践、工程训练、汽车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实践、汽车建模与创新实践。主要专业实验:汽车电子技术实验、汽车检测与诊断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技术实验、互换性与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实验、电工学实验、机械设计实验。
毕业生就业方向:从事汽车设计、制造、检测、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工作,在机械制造及交通运输等有关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等技术与管理工作。


车辆工程系教师
主任:刘克铭    Email:  jxxybgshlkm@163.com 
副主任:李惟慷
党支部书记:刘克铭
教师:任兰柱、张强、朱占平、刘克铭、李惟慷、苏畅、梁晓瑜、王书举、刘艳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的介绍

工业设计系成立于1999年,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0人,现有技术摄影及模型制作实验室,在机械工程硕士点下设有工业设计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子方向有工业设计创新方法与应用、产品设计研究与应用、产品交互设计三个研究方向,在校学生210多人。
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意创新能力、设计表现能力与工程协调整合能力,立足辽宁装备制造业,面向行业热点,秉承“太阳石”精神,以我校地矿类专业的优势为依托,实施工作室制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实训与创新创意设计竞赛,重点培养学生的手绘、设计软件、创新思维与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科研院所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研究、策划、服务及其管理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工业设计史、机械设计基础、造型材料与工艺、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表现、模型制作、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2)、UI设计、产品数字化展示设计、工程与煤矿机械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与课程实训、工程训练、创意创新设计、专业实习与课程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造型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模型制作、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UI设计、工程与煤矿机械设计、交通工具设计。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科研院所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研究、策划、服务及其管理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现有毕业生600多人,多分布在深圳、广州、重庆、江浙、南京、北京、大连等地。既有进入上汽集团、三一重工、吉利汽车、林洋电子、康力电梯、北方重工、爱奇艺、长城汽车等上市公司的,也有进入大型民营设计公司的,多人在公司担任要职,获得产品设计专利多项。多人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地成功创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工业设计系教师
主任:付治国      Email:  328392337@qq.com  
副主任:丁杰  
党支部书记:马志军
教师:李凤平、栾丽君、付治国、李明、张艳平、马志军、孙晓林、丁杰、李波、孙晶晶、刘梦洋、胡月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的介绍

工业工程系成立于2000年。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及正在攻读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5人,现有人因工程及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研究方向有生产制造与管理、制造系统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在校学生90多人。
 
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改善组织的运作与管理,获得工业工程师训练,对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人力、设备、原料、过程、技术等做出整体性的预测、规划、评估和改善,主要面向现代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培养掌握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初步知识与能力,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知识,能在机械相关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运筹学(I)、运筹学(II)、管理学基础、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人因工程、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工程经济、质量管理与控制、可靠性工程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程训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及IE课程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工程经济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IE工程师工作,具有很强的职业弹性,除可就业于生产制造业,还可就业于政府机关、银行金融、咨询服务等行业。
 
 
 
工业工程系教师
 
主任:刘雨博     Email:  liuyuboo@126.com
 
党支部书记:荆菁
 
教师:刘芮葭 刘雨搏 柴博 吕秀杰 荆菁 李新宏 张雪峰 朱燕飞 刘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始建于1996年,专业前身为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至2017年已培养毕业本科生160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人,在校学生3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95%以上,每年考取“985”、“211”等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达二十余人。获得包括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辽宁省机械设计大赛在内的各类竞赛奖励28项。
本专业现有教职工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学历)教师7人、硕士学位教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实验室、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实验室、制冷与空调实验室、动力机械实验室。具有合作教育、学生实习实践基地8个,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建有长期合作关系。近五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教育厅基金等纵向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42篇,SCI、EI检索39篇。主持和参与完成省、校级教改和精品课建设课题6项,主编出版规划教材、专著15部。
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培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机械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增强实践技能、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能在现代化电力、能源企业、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能源与环保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设计、科研、教学、技术研发、制造、运行、管理、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机械、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新能源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供热工程、热力发电厂等。
专业实践教学: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企业合作教育实践、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火电厂、核电厂、风电场、汽轮机厂,锅炉厂、大型机械厂、供热公司以及制冷设备生产厂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师
主任:杨新乐      Email:  yxl_2003@sina.com 
副主任:于静梅
党支部书记:于静梅
党支部副书记:李国威
教师:李文华 杨新乐 于静梅 李国威 郑莹 戴文智 于宁 陈凯 董金玲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玉龙路88号        联系电话:0418-5110071        邮箱:jxxybgsh@163.com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二级教学单位,于1997年1月由原机械工程一系和机械工程二系合并而成。
学院的机械类专业设置较早。建国前夕,作为学校前身的阜新矿业中等技术专科学校、抚顺矿山工业专门学校、鹤岗矿务局职工技术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以及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都设有机械或机电科。1958年,在这些学校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阜新煤矿学院、抚顺煤矿学院、鸡西矿业学院和辽宁煤矿师范学院,并分别设立机电系、矿山机电专业和矿山机械制造专业等。上个世纪60年代初,随着四所院校合并,成立阜新煤矿学院机电系,下设矿山机电和矿山机械制造专业。1976年1月学校筹办煤矿机械制造系,1978年3月改称机械制造系,除设有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外,陆续增设了热处理专业和热加工工艺与设备专业。1986年10月学校机电系调整,分别成立矿业机械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不久矿业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机械工程二系,机械制造系遂更名为机械工程一系。1997年1月两系合并,组建机械工程学院。
目前,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工业工程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院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 ,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个、辽宁省示范专业1个。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7名,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54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50余人。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人、千人层次人选2人,辽宁省“兴辽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拥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3个,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多年来,学院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和辽宁省地方建设需要,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采掘机械动态可靠性预测与性能优化、激光增材再制造技术、液压元件及系统数字化、机电液一体化系统仿真与应用、二次调节关键技术、带式输送机直驱系统设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运行可靠性研究、矿山机械智能开采与调控技术、机械动态设计理论与方法等研究方向及团队。学院拥有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大型工矿装备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液压传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煤矿采掘装备与液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煤炭行业高端综采成套装备动态测试与大数据分析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与国内外百余家大型企业在机械、电力、汽车、石油、军工等领域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供需关系。与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了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
学院坚持站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高度,注重学生身心素质和发展能力的培养。现有在校本科生2600余人、研究生近300人。近年来,学生在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殊荣,2名学生分获第七、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个团队获批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全国50个)。学生社团机械设计研究会荣获“全国最佳社团”称号(全国10个),春风志愿者服务队获“全国百强社团”称号。学生实践团队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好项目”称号。1名学生被评为“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1名学生被授予“全国强国一代新青年”称号。1个班级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1个班级荣获“辽宁省先进班集体标兵”称号。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到95%以上,签约率达90%以上。
学院先后被授予“辽宁省先进党委”“辽宁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阜新市先进党委”“阜新市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阜新市统战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年砥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机械工程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崇德尚学、求实创新”院训,弘扬“立德树人、精益求精”教风和“严谨求实、探索创新”学风,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太阳石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内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辽宁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院机械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辽宁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院机械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机械工程学院
张老师
137950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