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佳木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佳木斯大学研究生招生] [佳木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佳木斯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佳木斯大学考研难吗] [佳木斯大学研究生院] [佳木斯大学考研群] [佳木斯大学研究生学费] [佳木斯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佳木斯大学研究生辅导] [佳木斯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信息电子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地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学府街258号
电话:0454-8603177  邮政编码: 154007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简介

通信工程系简介
2016年12月07日 16:03 通信工程系 点击:[318]
 
 
通信工程系成立于2003年,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通信工程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现有教师14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7人。教师队伍中有硕士研究生导师史庆军教师,有郝兵、刘文科、周经国、王全等教学骨干,有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蒋野、徐建东。近年来,承担各类教学与科研课题18项,发表学术论文26余篇,主编教材3部。入选学校百门重点建设课程3门。李灿阳、徐伟、周明波等3名学生的参赛作品《智能小车》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省赛区一等奖,2010年周广亮、高佳男、周明波等3名学生的参赛作品《自动搬运机器人》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省赛区一等奖;在2013年第二届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武宁波等3名学生的参赛作品《基于3G通信控制的救援机器人》获三等奖;2014年谢乐聪的《基于LabView的温度数据采集的设计》的立项申请获“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计算公共教学部简介

计算公共教学部简介
2016年12月07日 16:10 计算公共教学部 点击:[284]
 
公共教学部简介  
 
   公共教学部2012年4月正式并入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其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佳木斯大学信息中心,2002年更名为佳木斯大学公共计算机教研部。公共教学部负责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部分学院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现有教师31 人,其中 教授 6 人、副教授9 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8 人。教师队伍中有硕士研究生导师李殿奎,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教学名师周虹,学校“双十佳”教师富春岩、刘越、韦韫韬、李春洁。现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数据库、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还为医药类等专业研究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数据库等公共基础课。其中,C 语言程序设计是省级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校级精品课程,有学校百门重点建设课程2门。现承担省级教改项目8项,已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编写国家正式出版教材6部,承担及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 8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公共教学部具体负责每年两次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组织工作,具体负责每年学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大赛的组织工作。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简介

电气工程系简介
 
    电气工程系始建于1989年,现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三个本科专业。1985年招收工业自动化专业学员培训班,1987年正式招收工业自动化专业专科学生,1989年招收电气技术专科学生,1992年招收电气技术本科学生,1994年招收工业自动化本科学生、招收应用电气技术专科学生,后来根据专业目录调整,逐步演变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两个专业。2012年招收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为校级重点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是校级重点学科、拟申报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电气工程系现有教师29人,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19人。教师中有荣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十佳”优秀教师田思庆,有崔继仁、徐斌山等一批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有赵化启、刘德胜等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有姜重然、霍艳忠等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目前,主持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参与国家“863”项目,以及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研究,拥有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与省内外2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横向合作项目累计40余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学府街258号
 
电话:0454-8603177  邮政编码: 154007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介绍

学院简介
2018年06月26日 11:26  点击:[818]
信息电子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8月,下设四系、四办、一个公共教学部、一个直属教研室、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1个校级科研团队、1个校级优秀学科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7个研究所,3个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项目10余项。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机器人工程8个本科专业,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55人,正高级职称教师2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48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1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595人,研究生20人。有11个党支部,教师党员95人,学生党员67人。2018-2019年,学院党委先后被大学党委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及 “三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办学条件]
 
学院目前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校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为省级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校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5年,2009年成为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拥有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学生创新和科学研究等四个平台,下设电工、电气自动化、电子通信、专业计算机和公共计算机五个实验室,拥有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与通信技术三个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价值2500余万元。承担学院7个本科专业的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程、其它2个工科学院8个本科生电工实验课程和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任务。每年承担14000多名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学生实验人时数在30万/年以上。开设基础课实验课程12门,专业课实验课程183门, 实验项目695项。
 
 
 
 
 
[学生培养]
 
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86人、硕士研究生10人。学院坚持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院企联合培养,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专业视野开阔、基础知识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五年来,学生参加“蓝桥杯”、“西门子杯”、“台达杯”、“创青春”、“TRIZ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获国家三等奖以上20余项、省级三等奖以上60余项。学院获批校长基金项目“艾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余项。学院“科技创新基地”获团省委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学院获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有6名学生获校“十佳”学生科技创新标兵称号。毕业生就业率均在85%以上。
 
 
 
 
 
 
[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非师范类,本科,四年制,理工类,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主要课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过程控制、楼宇智能化技术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从事其它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类,本科,四年制,理工类,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软件设计、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方法、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就业方向 可在国内外IT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组织与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非师范类,本科,四年制,理工类,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等。
 
就业方向 可在通讯、电子、电力、机械、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通信工程(非师范类,本科,四年制,理工类,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路、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程控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EDA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 可在中外IT高新技术企业、电信运营商、科研院所和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工程应用等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非师范类,本科,四年制,理工类,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较强实践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具备电工电子学、仪器仪表学、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设计、检测理论和信号处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生产、科研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传感技术、工业控制、检测与测试、信息处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检测与转换技术、过程控制系统、虚拟仪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等。
 
就业方向  可在仪器仪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自动控制、测控仪器、配套系统或其它工业仪表产品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工程应用等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到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非师范类,本科,四年制,理工类,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 主要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定量生理学、模拟与数字电路、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仪器、医学成像技术等。
 
就业方向 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大医院、相关企业从事科研、教学、产品开发维护、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管理工作。
 
自动化(非师范类,本科,四年制,理工类,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及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供配电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
 
就业方向 可在工、矿、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设计、运行、维护、测试、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也可到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