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华中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中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华中科技大学排名]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群]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介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结合生物医学、计算机与工程学原理,在各层次上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开发创新的生物学制品、材料、加工方法、医疗器械和信息学方法,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学科前景广阔,产业发展迅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本专业旨在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系统原理、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生物医学光子学、激光医学工程、显微光学成像、仪器分析、纳米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生物材料学、组织工程导论、人工器官概论等。
 
 
 
毕业生去向:国内外知名的医疗仪器公司,医疗器械管理、检测与监管部门,高等院校,三甲医院放射科、设备科以及相关信息、通讯、计算机等企业等。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专业以现代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原理为基础,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利用生物体及其组织细胞或加工生物原料,致力于原料药物、生物制剂、生物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等社会发展急需的生物产品的绿色制造,涉及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环保等工业生物技术产业领域。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是国内开设最早的单位之一,独树一帜,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突出将生物技术发展前沿与国民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采用理工医结合、上中下游贯通的培养模式,注重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专门培养具有研究开发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工原理与设备、仪器分析、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过程工程、生物产品制造等。
 
毕业生去向:每年约有60%以上的学生进入国内外名牌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深造。就业适应性强,可到生物技术相关,涉及生物医药、食品轻工、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试剂、检验检疫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发、生产、测试、管理等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班):
 
本专业根据国家对生物科学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掌握系统的生物科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008年设立的“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高校29个生物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本专业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基地班学生培养实行导师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意愿,从大二起可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选修生命科学各专业的课程,并开展研究型学习、实践和科研训练等活动。
 
  主要专业课程: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生物统计学等。
 
  毕业生去向:每年约有50%以上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70%毕业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医院等单位从事生物科学、基础医学的研究工作。学生也可在生物制药、生物技术产业、食品工业、农产品养殖与加工业、环保等企业或部门从事技术、产品开发与管理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介绍

生物制药专业:
 
生物制药专业是我院2010年新增设的一个本科专业,面向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横跨生物学与药学两个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化学、生物学和药学基础,系统掌握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现代制药技术的基本技能,以生物技术药物为主要方向,以纳米药物制剂为专业特色,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工原理与设备、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药物分析、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纳米药物制剂、纳米生物材料、纳米诊断与检测技术、纳米药物制备工艺与设备等。
 
毕业生去向:毕业生可攻读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从事生物医药研究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学专业介绍

生物信息学专业是一门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研究生命科学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播、分析和解释等。它通过综合利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来揭示大量而复杂的生物数据所赋有的生物学奥秘。本专业以生物医学和计算机科学为核心,强化数理和工程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导师制和实际科研课题为牵引,强化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专业课程:C++编程、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生物信息学概论、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资源与实践、生物信息数据挖掘、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药物分子设计等。
 
毕业生去向:每年约有50%以上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本专业优秀毕业生入选美国耶鲁大学“世界学者计划”。毕业生既能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开发,也能胜任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部门或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岗位。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80年,经历了由最初的生物工程系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发展历程。现有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技术系、生物科学系、纳米医药与生物制药系、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系、实验教学中心、科研公共平台和党政办公室等8个单位。
 
学院学科建设凸显理工医交叉特色,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和生物学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被评估为“A+”档(排名前2%或前2);生物学学科被评估为“A-”档(排名前5%-10%),标志着学院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院参与支持了我校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前1%国际排名。 同时,还支持了学校其它多个学科的ESI前1%国际排名。
 
学院拥有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光子学部、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武汉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科技服务平台、国家科技部基因工程国际合作基地、国家创新引智基地、湖北省药食两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物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和湖北省生物信息与分子成像重点实验室)。同时,已建成多个国际合作平台,包括中法联合细胞信号转导实验室、中德马普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合作实验室、中英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中美人类基因组合作研究中心、中韩生物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化联合实验室(中心)。此外,学院还与生物医药企业联合建立了湖北省微生物油脂工程技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贵州生物技术中心和湖北省桑蚕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学院拥有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生物制药工程、遗传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水生生物学等11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3个工程硕士点;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5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贝时璋菁英)实验班,建成启明学院基础学科生物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实验班、生物医学工程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华大基因联合培养生物信息人才实验班等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建成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初步形成了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现有在读本科生1209人,硕士研究生383人,博士研究生379人,国际留学生(研究生)73人。
 
学院组建了一支国际化、高水平、年轻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教授66人,副教授39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98%,45岁以下的占83%, 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或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究经历的教师达78%。学院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青年学者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2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拥有4个国际著名学会的FELLOW;1个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3个湖北省创新团队, 1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14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名湖北教学名师。此外,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自2011年以来,发表高水平SCI 论文千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的论文57篇,包括Cell、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等国际顶尖期刊杂志论文28篇。科研经费增长迅猛,累计科研合同经费近8亿元,承担了一批重大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牵头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8项,主持国家千万级科研项目8项,获973、863 等计划课题25项;NSFC 杰青、重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等48项,面上及青年项目209项,连续十年保持全校前列。取得一批原创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项,省、部级科技与教育一等奖3项,国际日内瓦发明展会金奖4项、银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0项、转化发明专利80 项,累计实现产值20多亿元。其中,世界首台临床全数字PET样机进入临床验证。
 
学院一贯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法国、瑞典、德国、英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而实质性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每年定期举办硕士生论坛、博士生学术年会、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和各种沙龙活动,主办或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秉承“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拼搏,为争创世界一流的生命学科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