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河南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河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河南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河南科技大学考研群]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河南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医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 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163号号 |
电话:(0379)64820696、64830344 |
传真:(0379)64820696 
Email:hnrluccky@mail.haust.edu.cn

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简介

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 始建于1984年,是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的基地,是全国最早从事法医专业教学的十所院系之一,招收研究生和五年制本科学生,现在校生人数400余人。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公安司法机关、社会鉴定机构、保险公司、医疗卫生部门等从事司法鉴定及管理工作。法医学院集法医学教学、科研和司法鉴定为一体,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和河南省特色学科。30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法医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已成为公安司法机关法医学司法鉴定的骨干力量,有的获取了硕士、博士学位;有的还出国深造。法医学院作为河南科技大学的一个特色学院,将为学校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不懈努力。
  法医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非常重视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2015年,有25名同学考取国内十余所985、211院校的硕士研究生;高度重视毕业生校友的工作,成立有法医学院校友会,并在江浙沪、京津冀鲁、川渝等地成立有校友分会,加强校友间的联络。校内司法鉴定中心作为社会服务窗口,同时作为学生校内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双创平台,并在各地公安及司法鉴定机构建立有30个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了学院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和法医学鉴定的需要。
  法医学院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中国法医学会成立大会”、“法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教材规划会议”、“全国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4年,法医学院举办了二十周年大型庆祝活动,2014年,举办了三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聘请华人神探李昌钰博士为我院名誉院长,荣誉教授。法医学院是教育部法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是国家司法鉴定人培训基地、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培训基地”。有8位主干课教师参加了十本法医学专业教材的编写,有3位担任副主编。
  法医学院行政机构下设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学机构下设法医病理和临床教研室、法医毒物和物证教研室、法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法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专业课程等,毕业后将到公安司法机关、司法鉴定部门、医疗机构等从事司法鉴定、医疗纠纷鉴定等。学院对外鉴定机构为“河南科技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对社会承担法医类司法鉴定工作和司法鉴定人培训工作。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学科点简介

基础医学是隶属于医学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旨在通过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发生规律,保障人类健康,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其科学任务是在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揭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活动特征,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变化和演变的规律。目前,本学科点包括法医学、重大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神经解剖学、肿瘤病理和病原微生物五个研究方向。其中法医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在国内法医学界有较大的影响。人体解剖学和法医病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本一级学科点涵盖的二级学科点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经费充足,科研设备比较先进,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本学科在2013-2015年建设期间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全面调动学科成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了团队成员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在学科建设期间,凝练学术力量,积极申报国家级研究课题、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并出版和发表了一批相关著作和论文。通过派送团队学术人员到国外做访问学者和进修学习,团队水平得到提高,学术团队知识、学历、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主办并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增强学术交流,扩大本学科的影响力度。通过司法鉴定中心为省内多个县市学员进行司法鉴定人转岗培训和岗前培训。通过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本学科目前的基本情况具体如下:
(1)学科梯队趋于合理。本学科点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59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9人,是一支由老中青三代结合,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术队伍。学术队伍中的核心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
(2)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在学科建设期间,已结题和在研的教学研究项目共28项,获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118篇,其中SCI收录56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49部,获国家授权专利57项。在研的科研项目共53项,科研经费44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7项,省部级项目6项,厅局级项目25项,横向课题15项。
(3)人才培养有特色。省级精品课程二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一门,校精品课程三门。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研究生在SCI和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18篇,其中一篇被评为河南省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药学学科点简介

药学学科是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漫长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保障人类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药学研究为保障药物安全、有效、可控、质量可控提供理论与技术的源泉和支撑。面对人类防病治病的重大需求和随环境变化带来的人类疾病谱变异,药学学科必须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方法,通过交叉融合,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技术体系,同时拓展和建立新的研究领域,目前本学科点已经在肿瘤靶向治疗与抗癌药物研发、心血管药理学、新药筛选及药物评价、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药物新剂型和新材料研究等5个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同时,本学科点还充分利用河南作为药材资源大省的优势,以创新药物研究为龙头,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提升学科影响力,使本学科逐渐成为河南省的药物研发与评价及药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本一级学科点涵盖的二级学科点较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经费充足,科研设备比较先进,其中二级学科药理学于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8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第七批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为省精品课程,2014年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本学科在2013-2015年建设期间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全面调动学科成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了团队成员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在学科建设期间,凝练学术力量,积极申报国家级研究课题、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并出版和发表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相关著作和论文。通过派送团队学术成员到国外做访问学者和进修学习,使团队水平得到提高,学术团队知识、学历、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主办并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增强学术交流,扩大本学科的影响力度。通过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本学科目前的基本情况具体如下:
(1)学科梯队趋于合理。本学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5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人,是一支由老中青三代结合,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术队伍。学术队伍中的核心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
(2)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在学科建设期间,已结题和在研的教学研究项目共28项,获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165篇,其中SCI收录65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16部,获国家授权专利65项。在研的科研项目共53项,科研经费812.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1项,省部级项目10项,地厅级项目18项,横向课题14项。
(3)人才培养有特色。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课程一门,校精品课程三门。完成药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三年来共招收药学本科生约210人,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100%。指导本科大学生训练计划SRTP 20余项,累计培养本科生参与科研实验120人次,三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平均达15%,本学科的学生获省 “挑战杯”三等奖2项,省大学生创业比赛特等奖1项、金奖1项。三年来本学科点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1人,并和吉林大学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培 养 博士生各1名,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1人,校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3人,校优秀研究生干部3人,校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2人,研究生在SCI和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18篇,其中1篇被评为河南省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科点简介

1.学科建设目标定位:立足中原,面向全国,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
2. 适应行业产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情况:
(1)临床医学学科的基本情况与特色:目前拥有与围绕新医科建设的“生物医学信息学”二级博士授权点,临床医学硕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学科ESI进入全球前1%,是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中国医学科学院2017年公布的《中国医学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我校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的妇产科学、呼吸病学等共计8个二级学科排名百强;2018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专科排名》中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的肿瘤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多个学科排名在30强以内;2019年中国医院影响力排行榜肿瘤专业进入全国百强。临床医学学科具有鲜明特色:①专硕培养特点鲜明,成绩显著;②突出食管癌研究特色;③突出医学教育与河洛文化、儒家思想人文素质教育特色。
(2)中原西地区最大的医疗服务中心:我校临床医学学科所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省直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独立的国家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目前开放床位3600张,开设病区96个,开设业务科室108个,现为豫西地区最大的医疗服务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中原地区应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及食管癌专科治疗需求量大。然而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在人才引进方面较之沿海等发达地区存在较大难度,迫切需要立足本省,利用优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我校肿瘤学是河南省卫建委重点专科,利用河南省是食管癌高发地区,具有病原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多中心协作的食管癌前瞻性临床研究,其中,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临床研究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及《临床肿瘤学杂志》 (影响因子分别为36.418,26.360)上发表。自2015年,连续三年联合美国肿瘤临床协会主办ASCO—中国洛阳国际会议,为国内肿瘤专家提供了顶端国际交流舞台。2016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为食管鳞癌的高危因素,在《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杂志刊文后,迅速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美国KSLA,WVNS等16家电视台、28家平面媒体给与了高度评价,并与2019年创刊了《食管疾病》杂志。综上所述,利用我校肿瘤学专科优势培育高层次医学人才,是满足中原地区社会发展需求、使我国食管癌研究步入国际领先地位的重要举措。此外,本学科还按照国家教育部“理念新、背景新、专业新”的“新医科”建设思想,注重将临床医学与工科及理科等学科渗透融合,在生物医学工程、医用纳米材料等方向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培养出能够从多维度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交叉创新型医学人才,以满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简介

一、概况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研室历史悠久,前身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58年建校,2002年同洛阳工学院,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预防医学教研室,同行前辈们为教研室的建立和发展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河南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教研室共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2人;主要承担了各层次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循证医学》、《流行病学》、《临床营养学》、《医学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社会医学》、《妇女儿童保健学》的教学任务;本学科现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发表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论文数十篇;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有《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数部教材;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科技厅资助等国家级、省部级数项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和洛阳市科技局数项成果奖;国家发明专利数项。
二、教学工作
1.开设课程 公共卫生学教研室承担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医学、法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本科的《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循证医学》、《流行病学》、《临床营养学》、《医学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社会医学》、《妇女儿童保健学》的教学任务,并还承担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课程教学任务;面对全校学生开设的《人体发育学》公修课,我们还将努力为向全校学生开设更多的选修课,以进一步在大学生中普及预防保健意识和方法。
2.教学方法和学科建设 多年来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直进行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整合和优化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科特点,本着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先进教学方法,如临床案例导入式教学、问题式引入式教学、启发自学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地区和学生来源以及国家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增补或删减相关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和专业学生的需要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体现多种教学形式并存等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科教学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本学科科研新动向、新进展及相关研究方向,使学生能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没有实验课的课程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既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为
今后学生自行获取及更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要求熟练操作掌握SPSS软件,掌握主要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分析。随着生物综合实验中心的建立,将为我们的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条件,实验课教学争取越上新的台阶。
3.师资力量 公共卫生学教研室拥有一支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目前河南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教研室共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2人;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助教1人。专职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的4人;研究生学历为70%;45周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为40% ;高级职称60%;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
三、科学研究
教研室早期的科研方向主要在健康教育、保护和促进等方面。目前我们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1.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2.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促进;3.各种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控制;4.肿瘤的早期筛检;5.CRISPR系统和小RNA 作为病原菌耐药和毒力分子靶标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2013年在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申请了省级的“慢性病流行病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团队”。教研室同国内医学院校和疾病控制中心有密切的交流与往来,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有科研合作。主编或参编了由国家出版社出版的多部学术著作;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学校或省、市级奖励;在核心和统计源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专利近十项;参与的在研项目数项。
四、展望
公共卫生学教研室全体教职工不断进取,在保持并发展原有研究领域的基础上,注重学科交叉,不断开辟新的研究方向,逐步形成公共卫生学优势学科与研究方向,即慢性病预防、医学心理学与群体行为科学研究、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的人群暴露以及遗传易感性研究、营养与健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区健康服务模式研究等。
附部分科研业绩: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
[1]王萍,张英剑,潘新娟等. 洛阳市中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状况调查. 中华流行
病学杂志[J].2008,29(11):1087-1089
[2]王萍,张英剑,吕姝焱等. SELDI-TOF-MS技术在肝脏疾病腹腔积液差异蛋白质
研究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J],2014,30(7):1043-1044.
[3]WYingfang Wang, Chunhua Song, Guangcai Duan, et al. Transposition of ISEcp1
modulates blaCTX-M-55-mediated Shigella flexneri resistance to cephaloth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ol Agents, 2013,42(6):507 -512.(SCI, 2013,
IF=4.415)
[4]Pan X, Dai Y, Li X, et al. Inhibition of arsenic induced-rat liver injury by grape seed
exact through suppression of NADPH oxidase and TGF-β/Smad activation[J].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11, 254(3): 323-31. (IF=4.0).
[5]吕姝焱,张红珍,赵毅飞. 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56-1058. 被引频次:6次
[6]崔旭红; 夏晓燕; 符幸涛. 维他醋调节血脂的临床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9 ):1762-1764.
[7]符幸涛; 段广才; 郗园林. 志贺菌属细菌主动外排作用的诱导检测. 现代预
防医学,2008,35(5 ):939-941.
[8]冯艳铭;燕贞;吴逸明;徐正顺;吴卫东. 志亲环素A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
的功能,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0年 第2期
[9]冯艳铭;李振勇;刘宁. 实时荧光RT—PCR在SARS病毒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临
床检验杂志》 2009年 第2期
[10]冯艳铭;吴卫东;燕贞;姚武;吴逸明. 志亲环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高表
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8年 第2期
[11冯艳铭 ;夏晓燕 ;王公平.循证医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探索, 《继续医学
教育》 2011年 第2期
[12]Guo X, Wang Y, Duan G, et. al.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CRISPRs of Shigella[J].
Curr Microbiol, 2015, 70(1): 85-90. (IF= 1.375)
[13]宋春花,王颖芳,郗园林,等. 志贺菌诱导耐多药相关基因抑制性消减杂交
法筛选.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3):354-357
[14]王颖芳,宋春花,段广才,等. 志贺菌敏感株诱导耐药与marOR基因突变关
系.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352-353
[15]王颖芳,张贺,郭春丽,等. 洛阳市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1963~2007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01-3903
[16]王颖芳,郭春丽,赵利涛,等. 1973~2007年洛阳市尘肺死亡病例分析. 河南
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4):291-293
[17]王颖芳,郭春丽,赵利涛,等. 1973~2007年洛阳市尘肺死亡病例分析. 河南
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4):291-293
[18]王颖芳,段广才,谢婧等.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岛区域分子特征分析.中国公
共卫生.2009,25(1):58-60.
部分代表性论著:
1.王萍副主编,《预防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4
2.王萍编著,《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吕姝焱编著,《预防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
4.王颖芳编著,《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王颖芳编著,《非典非自然起源和人制人新种病毒基因武器》,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5
参与课题:
1.段广才,张卫东,张荣光,朱婧媛,王颖芳,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10004607,CRISPR 系统和小RNA 作为病原菌耐药和毒力分子靶标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编号:2013ZX10004607),2013/01-2015/12,498万元,已结题,参加。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202278,HRR 通路 miRNA 及其靶序列 SNP 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关联分析及功能论证,2013/01-2015/12,23万,已结题,参加。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172740,手足口重症病例影响因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012/01-2015/12,62万元,已结题,参加。
4、段广才,张卫东,王颖芳,等。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ISAba1和 ISEcp1-like介导志贺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04101110007),2010/01-2013/12,6万元,已结题,参加。
5.王萍,冯艳铭,张英剑,潘新娟,吕姝焱,王颖芳,等,小鼠溃疡性结肠炎MDRlaC3435T、MRP2C3972T基因多态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1010035),在研
科研成果奖励:
1、张英剑、董彩红、王萍,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前后胃镜与彩色超声临床价值研究. 获洛阳市2013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2、席守民、杨五彪、夏晓燕,等. Ibrolipim降血糖作用及其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 获河南省科技厅 2011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3、杜敢琴、娄丹、宋润珞、吕姝焱,等.氧化应激诱发小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机制研究 . 获洛阳市科技局 201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4、马灵筠,赵建龙,郝希平,夏晓燕,等. 枸杞多糖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的干预 . 获洛阳市科技局 200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5、连建学、刘俊芳、马松峰、夏晓燕、王颖芳,等.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获河南省2012年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6、邱相君,王勇,赵大治,吕姝焱,王颖芳,等.盐酸曲美他嗪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获洛阳市2010年科技成果二等奖。
7、王勇,邱相君,袁红瑛,王颖芳,吕姝焱,等.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儿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研究。获洛阳市2010年科技成果二等奖。
获得专利:
1、崔旭红、林芹璧、赵琼、夏晓燕、李三强. 一种用于防治肝癌疼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 授权发明专利(201210393953X ) , 通过时间:2014-4-9
2、崔旭红、林芹璧、赵琼、夏晓燕、李三强、一种用于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 授权发明专利(2012103939544), 通过时间:2013-12-18
崔旭红、林芹璧、赵琼、付幸涛、夏晓燕. 一种用于防治肉瘤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授权发明专利(2012100197542), 2013-8-14
3、崔旭红、林芹璧、赵琼、付幸涛、夏晓燕. 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 授权发明专利(2012100183554 ), 通过时间:2013-11-4
科研成果鉴定:
1. 《慢病毒介导的亲环素A (CyPA) siRNA对非小细胞肺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获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鉴定,冯艳铭主持,排名第一。
2. 《5-羟色胺在支气管哮喘豚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机制》获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鉴定,冯艳铭参与,排名第五。
3. 《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和干预研究》获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鉴定,王萍主持,排名第一。
4. 《肝炎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腹水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获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鉴定,王萍主持,排名第一。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简介

一、概况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研室历史悠久,前身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58年建校,2002年同洛阳工学院,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预防医学教研室,同行前辈们为教研室的建立和发展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河南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教研室共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2人;主要承担了各层次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循证医学》、《流行病学》、《临床营养学》、《医学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社会医学》、《妇女儿童保健学》的教学任务;本学科现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发表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论文数十篇;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有《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数部教材;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科技厅资助等国家级、省部级数项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和洛阳市科技局数项成果奖;国家发明专利数项。
二、教学工作
1.开设课程 公共卫生学教研室承担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医学、法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本科的《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循证医学》、《流行病学》、《临床营养学》、《医学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社会医学》、《妇女儿童保健学》的教学任务,并还承担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课程教学任务;面对全校学生开设的《人体发育学》公修课,我们还将努力为向全校学生开设更多的选修课,以进一步在大学生中普及预防保健意识和方法。
2.教学方法和学科建设 多年来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直进行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整合和优化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科特点,本着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先进教学方法,如临床案例导入式教学、问题式引入式教学、启发自学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地区和学生来源以及国家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增补或删减相关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和专业学生的需要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体现多种教学形式并存等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科教学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本学科科研新动向、新进展及相关研究方向,使学生能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没有实验课的课程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既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为
今后学生自行获取及更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要求熟练操作掌握SPSS软件,掌握主要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分析。随着生物综合实验中心的建立,将为我们的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条件,实验课教学争取越上新的台阶。
3.师资力量 公共卫生学教研室拥有一支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目前河南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教研室共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2人;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助教1人。专职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的4人;研究生学历为70%;45周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为40% ;高级职称60%;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
三、科学研究
教研室早期的科研方向主要在健康教育、保护和促进等方面。目前我们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1.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2.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促进;3.各种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控制;4.肿瘤的早期筛检;5.CRISPR系统和小RNA 作为病原菌耐药和毒力分子靶标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2013年在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申请了省级的“慢性病流行病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团队”。教研室同国内医学院校和疾病控制中心有密切的交流与往来,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有科研合作。主编或参编了由国家出版社出版的多部学术著作;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学校或省、市级奖励;在核心和统计源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专利近十项;参与的在研项目数项。
四、展望
公共卫生学教研室全体教职工不断进取,在保持并发展原有研究领域的基础上,注重学科交叉,不断开辟新的研究方向,逐步形成公共卫生学优势学科与研究方向,即慢性病预防、医学心理学与群体行为科学研究、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的人群暴露以及遗传易感性研究、营养与健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区健康服务模式研究等。
附部分科研业绩: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
[1]王萍,张英剑,潘新娟等. 洛阳市中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状况调查. 中华流行
病学杂志[J].2008,29(11):1087-1089
[2]王萍,张英剑,吕姝焱等. SELDI-TOF-MS技术在肝脏疾病腹腔积液差异蛋白质
研究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J],2014,30(7):1043-1044.
[3]WYingfang Wang, Chunhua Song, Guangcai Duan, et al. Transposition of ISEcp1
modulates blaCTX-M-55-mediated Shigella flexneri resistance to cephaloth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ol Agents, 2013,42(6):507 -512.(SCI, 2013,
IF=4.415)
[4]Pan X, Dai Y, Li X, et al. Inhibition of arsenic induced-rat liver injury by grape seed
exact through suppression of NADPH oxidase and TGF-β/Smad activation[J].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11, 254(3): 323-31. (IF=4.0).
[5]吕姝焱,张红珍,赵毅飞. 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56-1058. 被引频次:6次
[6]崔旭红; 夏晓燕; 符幸涛. 维他醋调节血脂的临床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9 ):1762-1764.
[7]符幸涛; 段广才; 郗园林. 志贺菌属细菌主动外排作用的诱导检测. 现代预
防医学,2008,35(5 ):939-941.
[8]冯艳铭;燕贞;吴逸明;徐正顺;吴卫东. 志亲环素A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
的功能,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0年 第2期
[9]冯艳铭;李振勇;刘宁. 实时荧光RT—PCR在SARS病毒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临
床检验杂志》 2009年 第2期
[10]冯艳铭;吴卫东;燕贞;姚武;吴逸明. 志亲环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高表
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8年 第2期
[11冯艳铭 ;夏晓燕 ;王公平.循证医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探索, 《继续医学
教育》 2011年 第2期
[12]Guo X, Wang Y, Duan G, et. al.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CRISPRs of Shigella[J].
Curr Microbiol, 2015, 70(1): 85-90. (IF= 1.375)
[13]宋春花,王颖芳,郗园林,等. 志贺菌诱导耐多药相关基因抑制性消减杂交
法筛选.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3):354-357
[14]王颖芳,宋春花,段广才,等. 志贺菌敏感株诱导耐药与marOR基因突变关
系.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352-353
[15]王颖芳,张贺,郭春丽,等. 洛阳市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1963~2007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01-3903
[16]王颖芳,郭春丽,赵利涛,等. 1973~2007年洛阳市尘肺死亡病例分析. 河南
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4):291-293
[17]王颖芳,郭春丽,赵利涛,等. 1973~2007年洛阳市尘肺死亡病例分析. 河南
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4):291-293
[18]王颖芳,段广才,谢婧等.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岛区域分子特征分析.中国公
共卫生.2009,25(1):58-60.
部分代表性论著:
1.王萍副主编,《预防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4
2.王萍编著,《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吕姝焱编著,《预防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
4.王颖芳编著,《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王颖芳编著,《非典非自然起源和人制人新种病毒基因武器》,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5
参与课题:
1.段广才,张卫东,张荣光,朱婧媛,王颖芳,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10004607,CRISPR 系统和小RNA 作为病原菌耐药和毒力分子靶标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编号:2013ZX10004607),2013/01-2015/12,498万元,已结题,参加。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202278,HRR 通路 miRNA 及其靶序列 SNP 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关联分析及功能论证,2013/01-2015/12,23万,已结题,参加。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172740,手足口重症病例影响因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012/01-2015/12,62万元,已结题,参加。
4、段广才,张卫东,王颖芳,等。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ISAba1和 ISEcp1-like介导志贺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04101110007),2010/01-2013/12,6万元,已结题,参加。
5.王萍,冯艳铭,张英剑,潘新娟,吕姝焱,王颖芳,等,小鼠溃疡性结肠炎MDRlaC3435T、MRP2C3972T基因多态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1010035),在研
科研成果奖励:
1、张英剑、董彩红、王萍,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前后胃镜与彩色超声临床价值研究. 获洛阳市2013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2、席守民、杨五彪、夏晓燕,等. Ibrolipim降血糖作用及其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 获河南省科技厅 2011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3、杜敢琴、娄丹、宋润珞、吕姝焱,等.氧化应激诱发小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机制研究 . 获洛阳市科技局 201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4、马灵筠,赵建龙,郝希平,夏晓燕,等. 枸杞多糖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的干预 . 获洛阳市科技局 200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5、连建学、刘俊芳、马松峰、夏晓燕、王颖芳,等.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获河南省2012年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6、邱相君,王勇,赵大治,吕姝焱,王颖芳,等.盐酸曲美他嗪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获洛阳市2010年科技成果二等奖。
7、王勇,邱相君,袁红瑛,王颖芳,吕姝焱,等.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儿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研究。获洛阳市2010年科技成果二等奖。
获得专利:
1、崔旭红、林芹璧、赵琼、夏晓燕、李三强. 一种用于防治肝癌疼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 授权发明专利(201210393953X ) , 通过时间:2014-4-9
2、崔旭红、林芹璧、赵琼、夏晓燕、李三强、一种用于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 授权发明专利(2012103939544), 通过时间:2013-12-18
崔旭红、林芹璧、赵琼、付幸涛、夏晓燕. 一种用于防治肉瘤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授权发明专利(2012100197542), 2013-8-14
3、崔旭红、林芹璧、赵琼、付幸涛、夏晓燕. 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 授权发明专利(2012100183554 ), 通过时间:2013-11-4
科研成果鉴定:
1. 《慢病毒介导的亲环素A (CyPA) siRNA对非小细胞肺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获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鉴定,冯艳铭主持,排名第一。
2. 《5-羟色胺在支气管哮喘豚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机制》获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鉴定,冯艳铭参与,排名第五。
3. 《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和干预研究》获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鉴定,王萍主持,排名第一。
4. 《肝炎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腹水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获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鉴定,王萍主持,排名第一。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简介

一、概况
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拥有一支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现有专职教师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人。目前主要承担医学生的医学遗传学、医学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生物学四门课的教学任务,本学科拥有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能满足科研工作的基本需要,现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遗传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生物学》等10部教材,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卫生厅资助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和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在教学科研的同时,教研室对外开展染色体检查、遗传病鉴定、遗传咨询等项目已有30多年,发现的三个异常核型经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鉴定为世界首次报道的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

教学工作
1.开设课程: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专升本等各层次教学任务。为医学学科各专业本科学生开设了医学遗传学、医学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生物学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医学遗传学、医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的课程。其中,细胞生物学已开展双语教学。医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即将为留学生开设全英课程。

2.教学方法和学科建设:本学科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广泛欢迎,教学效果优良,多人次在校教学质量奖评比中获奖。承担多项校教改项目及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等,发表教学论文多篇。学科注重教材建设,多位教师先后参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生物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医学遗传学》和《医学细胞生物学》等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发行的论著教材10部。

3.师资队伍:医学遗传学教研室现有在编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3人;4位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后1人),中青年教师(45岁以下)占83%。是一支高学历、年轻化、学术结构合理的团队。

三、学术研究
1.研究方向:本教研室学术气氛浓厚,主要研究方向有
(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检测与咨询。比如唐氏综合症,Turner综合症,原发闭经,少精、无精子症等。
(2)肿瘤相关的转录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3)维他命K代谢循环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以及这些基因与临床出血或凝血异常的关系。
(4)肿瘤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的作用及药物靶点的开发。

2.部分参研项目:
(1)HIF1 调控SCD1 的机制及其在肝癌中的作用研究(313010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国民主持,沈滟,赵晓参与。
(2)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8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812015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国民参与。
(3)心肌营养素对阿尔兹海默病转基因模型小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U13048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国民参与。
(4)二氢黄酮柚皮苷对阿尔茨海默病突触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816012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国民,曹青参与。
(5)胰腺癌细胞中c-Src激酶调控Notch-1活化的分子机制(30873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刘浩参与
(6)Notch家族四种蛋白质在胰腺癌细胞基因组的靶基因谱和调控机制的比较研究(813721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刘浩参与
3.部分代表性论文:
Xu, X., et al., Analysis of pupylation of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5008 in vitro.Biochemical&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6. 474(1): p. 126-130.
Xu, X.#, Y. Niu, K. Liang, J. Wang, X. Li and Y. Yang*. 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δ 32 is targeted for degradation via an ubiquitin-like protein ThiS in Escherichia coli.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5, 459 (2): 240-245.
Cao Q, Zhang X, Lu L, Yang L, Gao J, Gao Y, Ma H, Cao Y*. (2012) Klf4 is required for germ-layer differentiation and body axis patterning during Xenopus embryogenesis. Development 139:3950-3961.
Gao Y, Cao Q, Lu L, Zhang X, Zhang Z, Dong X, Jia W, Cao Y*. (2015) Kruppel-like factor family genes are expressed during Xenopus embryogenesis and involved in germ layer formation and body axis patterning.Development Dynamics. 244(10):1328-46.
Lu L, Gao Y, Zhang Z, Cao Q, Zhang X, Zou J, Cao Y*.(2015) Kdm2a/b Lysine Demethylases Regulate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by Modulating the Stability of Nuclear β-Catenin.Development Cell. 33(6):660-74.
GuominShen, NingNing, Xingsheng Zhao, Xi Liu, Guangyu Wang, Tianzhen Wang, Ran Zhao, Dongmei Wang, Pingyuan Gong, Yan Shen, Yongjian Sun, Xiao Zhao, Yinji Jin, Weiwei Yang, Yan He, Lei Zhang, Xiaoming Jin, Xiaobo Li. Adipose differentiation-related protein (ADRP) is not involved in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 induced lipid accumulation under hypoxia. 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2015 Dec;12(6):8055-61
GuominShen, XiaoboLi, Yong-fengJia, Gary APiazza, YaguangXi. Hypoxia-regulated microRNAs in human cancer.ActaPharmacol Sin.2013, Mar; 34(3):336-341
Guo-Min Shen, Ying-Ze Zhao, Ming-Tai Chen, Feng-Lin Zhang, Xiao-Ling Liu, Yi Wang, Chang-Zheng Liu, Jia Yu, Jun-Wu Zhang. Hypoxia Inducible Facter 1 (HIF1) Promotes LDL and VLDL Uptake Through Inducing VLDLR Under Hypoxia. Biochem J, 2012, Jan; 441(2):675-683
Guo-Min Shen, Feng-Lin Zhang, Xiao-Ling Liu, Jun-Wu Zhang.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mediated regulation of PPP1R3C promotes glycogen accumulation in human MCF-7 cells under hypoxia. FEBS Lett. 2010, 584(20):4366-4372
YuanLiu,YanSHEN,HeLi,HuiWang,Zhen-RongYang,YanChen,Yan-Ping Tang.Intergeneration CAG expansion in a Wuhan juvenile-onset Huntington disease family.NeuroscienceBulietin,July 30,2007,23(4):198-202
Shi, C., Ma, Y., Liu, H. et al. The 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c-Src mediates the PDGF-induced association between Furin and pro-MT1-MMP in HPAC pancreatic cellsMol Cell Biochem (2012) 362: 65. doi:10.1007/s11010-011-1128-3
沈滟,等.rsTRAIL诱导白血病细胞系HL60凋亡及其作用机制.山东医药,2007年17期
赵晓,等;46,X,t(X;5;6)(p11.2;q35;q16)一例。《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8年2月
赵晓,等;染色体臂内倒位2例。《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8年4月
赵晓,等;染色体倒位伴不良生育7例。《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5月
赵晓,等;131例原发性闭经女性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含世界首报异常核型3例).遗传,2008年第8期 (EI收录)
赵晓,等;中国人群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核型分布与生育情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1,26卷
赵晓,等; t(7;15)一家系3例。《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5年10月

4.部分科研成果:
(1)46,X,t(X;5;6)(p11.2;q35;q16),2007年3月由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鉴定为世界首次报道的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赵晓)
(2)46,X,t(X;1)(q22;p34), 2007年12月由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鉴定为世界首次报道的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赵晓)
(3)46,XX,t(4; 9)(q21;p22),t(6;10)(p25;q25),t(11;14)(q23;q32),2007年12月由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鉴定为世界首次报道的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赵晓)
(4)人类指掌皮肤嵴纹与智力发育的相关性研究。199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沈滟第三名
(5)医学生性知识水平的研究。1999年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沈滟第三名
(6)足纹与智力发育的相关性研究。2001年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沈滟第四名
(7)饮食限制对大鼠学习记忆、抗氧化能力及端粒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2014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沈滟第三名
(8)2007年6月指导学生获第5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赵晓)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简介

教研室概况: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2002年由洛阳医专病理学教研室和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合并而成,教研室现有13位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其中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4人。2005年获得病理学硕士学位授权,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科发展:
教学工作:本教研室根据学科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目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病理学》、《临床病理学进展》、《病理生理学》、《临床病理生理学进展》,每年授教学生1000余人,承担历届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法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成教生的教学任务。
主编或参编《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学》等教材。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
1.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癌基因 徐正顺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2. 肥胖症研究、心肌缺血病理生理研究 郑海燕博士
3.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与炎症性疾病,肿瘤微环境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
系 安君玲博士
4.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COX2表达变化 李莎莎博士
发表主要论文:
1. Xu Zhengshun, Liu Hongtao, Lv Xinquan, Liu Yuqiao, Li Shenglei, Li Huixiang*, Knockdown of the Bmi-1 oncogene inhibits cell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cell apoptosis and is involved in the decrease of Aktphosphorylation in the human breast carcinoma cell line MCF-7, Oncol Rep, 25 (2), 409-418, 2011(SCI收录)
2.LiS, Liu B, Luo W, Zhang Y, Li H, Huang D, Zhou Y. Roleof cyclooxygenae-1 and -2 in endothelium-dependent contraction ofatherosclerotic mouse abdominal aorta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physiology.2016. 43(1):67-74
3. An JL, Ji QH, AnJJ, Masuda S, Tsuneyama K.Clinicopathologicalanalysis of CD8-positive lymphocytes in the tumor parenchyma and stroma of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ncol Lett.2014 Nov;8(5):2284-2290(SCI收录)
4. An JL, Ishida Y, Kimura A, Kondo T.Immunohistochemicalexamination of intracerebral aquaporin-4 expressio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freshwater and saltwater drowning.Int J Legal Med. 2011 Jan;125(1):59-65
5. An JL, Ishida Y, KimuraA, Kondo T.Forensic application of intrarenal aquaporin-2expression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freshwater and saltwaterdrowning.Int J Legal Med. 2010Mar;124(2):99-104(SCI收录)
6. An JL, Ishida Y, Kimura A, Tsokos M, Kondo T. Immunohistochemicaldetection of CCR2 and CX3CR1 in sepsis-induced lung injury.Forensic Sci Int. 2009 Nov 20;192(1-3):e21-5.(SCI收录)
7.山茱萸果核提取物诱导肝细胞HepG2凋亡的研究
8..VEGF、LYVE-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9..索拉菲尼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10.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osentan andGlimepiride in human plasma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mass spectrometry and itsapplication to a pharmacokinetic study(SCI收录)
11.N´-(3-Fluorobenzylidene)-2-methylbenzohy(SCI收录)

在研课题
(1)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乳腺癌扩散和转移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洛阳市科技发展项目 徐正顺教授主持 洛阳市科技局
(2)遗传学修饰Aldefluor阴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徐正顺教授主持 2014年 河南科技大学培养基金
(3)校级青年基金 No2014QN042.创伤愈合不同时期对肿瘤形成的作用 2014.1-2016.12 安君玲博士主持
教学研究
1.《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主持人赵建龙
2.《提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对策研究》河南科技大学重点项目,主持人赵建龙
3.《“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河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特获奖
4.《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综合改革》河南科技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主持人赵建龙
5.《 医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实践平台》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项目,主持人赵建龙
科研成果
1. 壁虎多肽成分分析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省级鉴定)
2.肝癌组织中VEGF、LYVE-1、KISS-1、E-cadherin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省级鉴定)
3. UPLC-MS同时检测人血浆波生坦和格列美脲及药动学应用(省级鉴定)
4. 枸杞多糖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省级鉴定)
5. 甲状腺肿瘤、地方性甲状腺肿端粒酶活性的研究(省级鉴定)
6.一种用于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7.组胺在哮喘豚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省级鉴定)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简介

系室概况
历史沿革:1958年起源于 “洛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组”,60年代改为“洛阳卫校微生物学教研组”,1979年更名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学教研室”。起初医学免疫学曾长期作为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直到2002年底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才单独组建,主要由原来从事病原生物学教学的部分专业教师组成。起步晚、底子薄。
学科建立之初,在教师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教研室同仁同心同德、积极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承担本校各层次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任务。并在园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努力争取科研立项并撰写相关论文以及教改论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教材建设,编著了实验指导教材,筹备试题库建设;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作了多套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克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贯彻“少而精”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注重教学研究,努力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本室现有专任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
学科发展:医学免疫学曾长期作为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随着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二十世纪60年代免疫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国内外高等院校于80年代陆续建立了免疫学科,免疫学也成为基础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免疫学是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疫苗在传染性疾病防治上的应用已有千年历史,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随着近数十年来免疫学在关键理论、免疫调控机制等方面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在新型交叉学科中形成多个免疫学热点,都极大地推动了免疫学科的发展,也有助于人们从免疫学的视角、通过免疫学方法加深对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理解,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均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目前免疫学热点问题很多,如免疫识别相关活化与调控、免疫系统发生与免疫细胞发育分化、新型免疫细胞亚群功能调控、免疫应答的表观遗传调控、单细胞生物学和组学技术手段及可视化研究的免疫学应用、人类重大疾病(包括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以及肠道相关免疫、干细胞应用等免疫转化研究。
教学工作
开设课程:免疫学教研室面向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法医学、药学、临床定向等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授课。其中,为临床医学、法医学、临床定向等医学类本科生开设《医学免疫学A》课程32学时,实验16学时;为护理学、药学类本科生开设《医学免疫学B》课程24学时,实验8学时;为专升本医学生开设《医学免疫学》课程40学时,实验16学时;为临床医学、临床定向本科生开设《临床免疫学》选修课16学时,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免疫与健康》公选课32学时;为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开设《基础免疫学》课程32学时。教学中,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及时将新知识引入课堂教学。
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机体正常状态与疾病状态的免疫现象,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它以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各门医学基础课程为学习的必要基础,又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联系,免疫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特色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以丰富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免疫学专业知识,并进一步体会该课程作为桥梁学科在临床实践中所起到的连接和纽带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先进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自学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围绕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掌握知识;将临床案例和生活小常识融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免疫学科研新成果、新进展及相关临床资料,使学生能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布置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既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为今后学生自行获取及更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系室文化
秉承河南科技大学“一切以人才培养和学术进步为本”的办学理念,遵循“明德博学 日新笃行”校训,推崇“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科技创新、奉献社会”的风尚,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和谐、进取、团结、乐观的工作氛围,在探寻科学真理的征途上脚踏实地的前行。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①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干预治疗;②生物技术药物研制,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开发;③肿瘤免疫,肝癌的分子免疫细胞治疗;④HLA多态性与疾病关联研究;⑤胚胎发育与出生缺陷。
部分代表性论著:
1、齐静姣第二主编,《临床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齐静姣副主编,《医学免疫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3、齐静姣副主编,《医学免疫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4、冯书营第一主编,《医学检验概论》科学出版社,2016
5、冯书营副主编,《实用科技论文写作》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
6、李智涛,地方高校创新教育研究 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2011-10 主编
7、李智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2013-11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