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考研网

外国语学院

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药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材料与冶金学院

矿业学院

农学院

林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

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空间结构研究中心

教育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医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烟草学院

特别推荐:

[2021贵州大学研究生招生] [贵州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贵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贵州大学考研难吗] [贵州大学研究生院] [贵州大学考研群] [贵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贵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贵州大学研究生辅导] [贵州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21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是广大考研学子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招生专业目录包含了招生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学习方式等具体信息,以下是考研派为大家整理的2021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下列链接即可查看:2021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21贵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是广大考研学子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招生专业目录包含了招生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学习方式等具体信息,以下是考研派为大家整理的2021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下列链接即可查看:2021贵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贵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招生专业目录.pdf
贵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招生专业目录.pdf
贵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参考书目.pdf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2年9月,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2016年4月,被列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2月,成为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1月,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贵州大学从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学校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服务地方特色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7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研究生培养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
目前,各类在校研究生1.1万余名,已形成博士、学术学位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一、招生专业
贵州大学202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两种类型,招生专业类别(领域)详见附件《贵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二、招生计划
贵州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4310名,包含公开招考计划、推免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届时,各学院(中心、实验室)、专业(领域)的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规模数和实际生源情况作相应调整。
(一)公开招考计划
《贵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专业拟招生人数包含推免计划数和公开招考计划数。我校各专业公开招考计划数不含推免计划数。
(二)推免计划
《贵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拟接收推免生计划数为各专业可接收推免生的最大上限,非实际招生数。各专业实际招收的推免生数以当年公布的推免生拟录取名单为准(预计将于2020年10月底公布),各学院(中心、实验室)未完成的推免计划数将转入公开招考计划。
(三)“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
1.我校2021年拟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硕士研究生15名,招生计划专项专用。
2.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仅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生在报考时,应当符合相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
3.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4.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考生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四)“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
我校2021年拟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硕士研究生20名,招生计划专项专用,招生专业见下表:
招生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拟招生人数 学位类型
105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 2 学术型
106经济学院 025100 金融 3 专业型
104经济学院 095138 农村发展 4 专业型
108公共管理学院 035200 社会工作 2 专业型
125动物科学学院 095200 兽医 2 专业型
13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85900 土木水利 2 专业型
139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030400 民族学 3 学术型
145茶学院 095131 农艺与种业 2 专业型
 
详见《贵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备注说明,具体报考要求另行公布,请考生持续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s.gzu.edu.cn/)。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我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于我校2021年入学报到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符合该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仔细阅读《贵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并按照相关规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二)报名参加我校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注意事项
(1)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2)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并在复试时向招生单位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6)报考我校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拟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查验的身份证为准,复试时不得更改。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
(7)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我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
(8)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9)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及地点按照贵州省招生考试院要求执行。
2.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我校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我校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请考生在报名前仔细阅读我校各专业报考条件,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结束后,我校将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我校报考条件不符的,一律不准考试
五、初试
(一)考生应当在2020年12月19日至12月28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二)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三)初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
12月26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6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7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7日下午业务课二
具体考试科目请查阅《贵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报考我校音乐(135101)专业音乐表演方向的考生必须选择贵州大学考点进行考试,且业务课二在1228日进行(具体考试时间请咨询音乐学院)。
六、复试
(一)在教育部公布的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二区基本要求基础上,我校将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公开招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我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自主确定并公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
我校将在教育部公布的“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分数线及其他要求。
我校“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1.应届少数民族考生:网上报名时民族为少数民族,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且申请定向就业到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毕业后必须到定向单位工作。该类考生必须在复试时提交《贵州大学少数民族应届考生享受国家招收研究生照顾政策定向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
2.往届少数民族考生:网上报名时民族为少数民族,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该类考生必须在复试时提交《贵州大学少数民族往届考生享受国家招收研究生照顾政策定向就业合同书》(一式三份)。
我校“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少数民族考生身份、报考类别(定向就业、非定向就业)等报考信息以上传“中国研招网”的数据为准,后期不允许修改,且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就业单位工作。
(二)我校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我校复试录取办法和各院系实施细则另行公布。
(三)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按规定携带初试准考证、居民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参加复试。我校在复试前对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四)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在复试阶段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五)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六)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七)复试中,我校将对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八)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的考生,须在复试时或拟录取名单公布后一周内向学院提交与定向单位签订的《贵州大学接收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一式三份)。
七、调剂
我校将按教育部有关政策制定调剂工作办法,并提前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和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
八、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由招生单位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未达到体检标准者,不予录取。
九、录取
(一)我校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二)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三)考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的考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考生录取类别上报教育部后将无法变更。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四)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
(五)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于我校2021年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六)未达到体检标准者,录取资格无效。
十、违规处理
(一)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我校将对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十一、学制与学习方式
(一)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二至三年,学习方式分两种,分别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十二、学费标准
贵州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学费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年) 学费(元/年) 学费总计(元)
010100 哲学 3 6500 19500
020200 应用经济学 3 7000 21000
030100 法学 3 7000 21000
030200 政治学 3 7000 21000
030300 社会学 3 7000 21000
030400 民族学 3 7000 21000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 3 7000 21000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 3 7000 21000
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 3 7000 21000
050300 新闻传播学 3 7000 21000
060200 中国史 3 6500 19500
070100 数学 3 7000 21000
070200 物理学 3 7000 21000
070300 化学 3 7000 21000
070900 地质学 3 7000 21000
071000 生物学 3 7000 21000
0710Z3 生物医学 3 7000 21000
071300 生态学 3 7000 21000
078000 药学 3 8000 24000
078601 农药学 3 7000 21000
080200 机械工程 3 7000 21000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3 7000 21000
080600 冶金工程 3 7000 21000
080800 电气工程 3 7000 21000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3 7000 21000
0809Z2 医学信息工程 3 7000 21000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3 7000 21000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3 7000 21000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7000 21000
081400 土木工程 3 7000 21000
081600 测绘科学与技术 3 7000 21000
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3 7000 21000
081800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3 7000 21000
081900 矿业工程 3 7000 21000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3 7000 21000
0832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3 7000 21000
083300 城乡规划学 3 7000 21000
083400 风景园林学 3 7000 21000
083500 软件工程 3 7000 21000
083700 安全科学与工程 3 7000 21000
086000 生物与医药 3 8000 24000
087200 设计学 3 8000 24000
090100 作物学 3 6500 19500
090200 园艺学 3 6500 19500
090300 农业资源与环境 3 6500 19500
090400 植物保护 3 6500 19500
090500 畜牧学 3 6500 19500
0905Z1 水产养殖学 3 6500 19500
090600 兽医学 3 6500 19500
090700 林学 3 6500 19500
090900 草学 3 6500 19500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3 7000 21000
120200 工商管理 3 7000 21000
120300 农林经济管理 3 7000 21000
120400 公共管理 3 7000 21000
130100 艺术学理论 3 8000 24000
130200 音乐与舞蹈学 3 8000 24000
130500 设计学 3 8000 24000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年) 学费(元/年) 学费总计(元)
025100 金融 3 11000 33000
025200 应用统计 3 8000 24000
035101 法律(非法学) 3 10000 30000
035102 法律(法学) 3 10000 30000
035200 社会工作 2 8000 16000
045200 体育 3 10000 30000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3 13000 39000
055101 英语笔译 3 10000 30000
055105 日语笔译 3 10000 30000
055200 新闻与传播 3 11000 33000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3 7000 21000
085400 电子信息 3 8000 24000
085500 机械 3 7000 21000
085600 材料与化工 3 8000 24000
085700 资源与环境 3 8000 24000
085800 能源动力 3 8000 24000
085900 土木水利 3 8000 24000
095131 农艺与种业 3 7000 21000
095132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3 7000 21000
095133 畜牧 3 7000 21000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 3 7000 21000
095138 农村发展 3 7000 21000
095200 兽医 3 7000 21000
095300 风景园林 3 13000 39000
095400 林业 3 7000 21000
135101 音乐 3 13000 39000
135102 戏剧 3 13000 39000
135107 美术 3 13000 39000
135108 艺术设计 3 13000 39000
  
   (三)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年) 学费(元/年) 学费总计(元)
125100 工商管理(MBA) 3 25000 75000
125100 工商管理(EMBA) 2 74000 148000
125200 公共管理(MPA) 3 20000 60000
125601 工程管理 3 20000 60000
 
 
十三、奖助学金
(一)助学金: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均可享受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6000元/生·年。
(二)奖学金: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正常学制内、人事档案按时转入我校的全日制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定向就业生除外)均可参加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及其他校内奖励的评定,评定按照国家及我校有关规定执行。
1.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硕士研究生20000元/生·年。名额以国家下达为准。
2.新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为硕士研究生8000-15000元/生·年。新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比例不超过当年硕士研究生新生总数的40%。
3.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为硕士研究生6000-10000元/生·年。为吸引优秀硕士研究生生源,学校设特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15000元/生·年。学业奖学金奖励比例约为50%。
4.其他奖助学金:研究生的奖学金还包括“十佳研究生”奖学金(马克俭院士设立)、“卓越奖学金”(宋宝安院士设立)、郑强奖助学金、宝钢奖学金、正业奖助学金、农合茶学奖助学金、梓盈助学金、泰豪奖学金、“爱•传递”博士生助学金、宏德奖学金等各级各类奖学金。
(三)三助岗位:我校设有“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多渠道提高研究生待遇。
十四、毕业就业
我校硕士研究生按照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毕业派遣按研究生毕业当年的就业政策执行。
十五、住宿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统一安排住宿,住贵州大学花溪校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
、其他
(一)凡报考(含调剂)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视为已认真阅读本招生章程,并接受本招生章程的规定和要求。
(二)我校接收国内各高校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具体事宜另行公布。
(三)我校不举办任何考研辅导班,不提供考试大纲,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详见本章程附件。有关专业、研究方向、授课方式等具体内容,请考生致电相关学院(中心、实验室)咨询,联系电话详见《贵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四)复试和录取办法等其他未尽事宜由学校另行制定。
(五)本招生章程由贵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联系方式
贵州大学代码:10657
联系部门:贵州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东校区研究生院210室
邮政编码:550025
电话:0851-88292217
网址:http://gs.gzu.edu.cn/
  学校介绍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2年9月,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2016年4月,成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设高校。2017年11月,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1月,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占地面积4646亩,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7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413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40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3064人,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8880人,研究生11925人。现有在职职工4007人,其中专任教师259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14人,占比43%。正高级职称人员511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089人。目前学校聘用特设岗位人员85人,其中杰出人才3人,卓越人才2人,青年英才10人,一流学科人才70人。
 
专业介绍
2012年5月10日,国土资源部经过专家评估、论证和公示,同意把喀斯特实验室作为46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之一进行建设,定名为“国土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2015年,根据学校改革要求,实验室与资环学院合作共建,学院院长吴攀兼任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学院党政班子与实验室行政班子合署办公,并以学院为主。2016年12月3日,实验室顺利通过建设验收,并正式挂牌运行,成为我校第一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填补了贵州省无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的空白。实验室现有(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固定人员49人,其中教授(含特聘教授)16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12人,讲师21人。固定人员中具有博士学历的42人,硕士学历的4人,本科学历的3人。固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有3人,50岁至40岁的有12人,40岁以下的有34人。实验室人员组成主要以中青年为主,40岁以下人员比例占69%。固定人员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贵州省省管专家3人,教育部优秀人才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拥有“地质工程”、 “岩土工程”、“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2个工程硕士学位点。截止目前,实验室已毕业博士生9人、硕士生268人;在读博士生12人,硕士生156人。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地质工程
02环境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22资源与环境领域综合
笔试加面试(含英语) 资源与环境专业中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等五个研究方向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和专业知识
 
参考书目
资源与环境专业中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等五个研究方向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和专业知识
 
学费
贵州大学法律(非法学)硕士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按三学年缴纳。
 
主要导师
安艳玲:环境科学与工程教授,硕导1. 学习与工作经历1999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1年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6月至2017年1月,先后在贵州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大学资(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大学林学院、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和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过资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点负责人、林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以及烟草学院党委书记。
 
秦军固体废物资源化、环境材料结构与性能教授硕导1.学习与工作经历学习经历2017/09-至今,贵州大学,材料学,博士(在读),
 
导师:于杰1988/09–1993/07,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监测,学士工作经历2012/01-至今,贵州大学,资环学院&喀斯特重点实验室,教授2006/07-至今,近年主持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51763002)-聚烯烃/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界面织构与性能研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1266005)-磷石膏水热法合成硫酸钙晶须形貌控制及对半结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影响(3)贵州省重大专项[2010]6003课题2-磷系高效阻燃与透明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关键技术研发(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7BAB08B05-磷系高效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
学校介绍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2年9月,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2016年4月,成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11月,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1月,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占地面积4646亩,图书(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7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413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40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3064人,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8880人,研究生11925人。现有在职职工4007人,其中专任教师259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14人,占比43%。正高级职称人员511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089人。目前学校聘用特设岗位人员85人,其中杰出人才3人,卓越人才2人,青年英才10人,一流学科人才70人。
 
专业介绍
翻译系是随外语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求而新建的系。该系开设翻译专业。该系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系统学习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科技、经贸、管理等与翻译相关的知识,学习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知识,有较强的英、汉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旅游、外贸、外事等部门从事翻译工作的专门人才。该系除基础课程外开设的针对翻译的主干课程如下:视听说、英汉口译、文体与翻译、专题口译、专题笔译、同声传译等。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系统学习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科技、经贸、管理等与翻译相关的知识,学习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知识,有(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较强的英、汉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旅游、外贸、外事等部门从事翻译工作的专门人才。该系设翻译实践方向,主干课程如下:视听说、英汉口译、文体与翻译、专题口译。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不区分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④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现场英语翻译及寰宇写作与百科知识 1、《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高级翻译十二讲》,杨全红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版)2008.07.叶朗。2、《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南》,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学费
贵州大学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费标准为10000元/学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按三学年缴纳。
 
主要导师
费小平,男,1964年11月生,四川省叙永县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文化学科方向负责人,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并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结束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1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贵州省翻译协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翻译研究、文化研究、比较文学,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中国翻译》、《求索》、《当代文坛》等国家CSSCI来源期刊和其他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其中《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在国内学术界影响较大,曾获贵州省人民政府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曾主持“2004年度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资金项目”一项、“2006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一项。
 
张炼 所属院校:贵州大学所属院系:外国语学院 职称:教授导师类型:硕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外国语(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 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学习策略、英语教学理论及实践,旁涉认知科学、二语阅读心理学和思维发展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材教法与课程设计、语言与文化、汉外语言对比研究。近十年获得发明专利、科研(教学)成果奖及成果推广情况:1.2012年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论坛一等奖2.多次获得外国语学院年度科研成果奖3.贵州大学“明德至善,博学笃行”优秀教师一等奖4.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技能竞赛多次荣获一等奖5.指导学生参加“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荣获贵州赛区“特等奖”6.指导学生参加“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学术兼职及荣誉称号:1.国家留基委公派博士评审专家;2.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博论文评审专家;3.国家汉办对外汉语考官;4.贵州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专家;5.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化与语言教学”科研团队带头人;6.贵州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7.外国语学院“十佳优秀党员教师”。
 
洪云 所属院校:贵州大学所属院系:外国语学院 职称:教授导师类型:硕导
招生专业:比较文学,笔译 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形象学、中西文化交流、翻译与文化、语用学、英语教学法 近十年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明主持或参与、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研究起止时间)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治民主化转型背景下缅甸民族主义泛起及其对中缅关系的影响研究2018-在研 2.教育部人文社科(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青年项目:基督教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及影响研究主持2010-2015完成 3.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跨文化视角下的近代贵州“洋教案”主持2011-2014完成 4.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委托课题:“特岗教师”政策对贵州省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主持2012-2015完成 5.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十大招标课题:提升贵州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的策略研究主持2015--在研 6.贵州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点项目: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10--2013完成 7.贵州省基础教育省级立项一般课题:网络环境下的贵州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2010--2013完成 8.贵州大学重点课程:研究生公共英语主持2014--在研9.贵州大学引进人才项目:翻译中的社会学研究主持2015--在研。
学校介绍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2年9月,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2016年4月,成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11月,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1月,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占地面积(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4646亩,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7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413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40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3064人,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8880人,研究生11925人。现有在职职工4007人,其中专任教师259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14人,占比43%。正高级职称人员511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089人。目前学校聘用特设岗位人员85人,其中杰出人才3人,卓越人才2人,青年英才10人,一流学科人才70人。
 
专业介绍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前身——贵州大学中文系,创建于1942年。1988年贵州大学中文系新(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增新闻学专业。2004年原贵州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组建成贵州大学人文学院。2006年新闻专业从中文系分出,组建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2016年5月由原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新闻系组建成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近三年来,贵州大学新闻学专业教师共主持4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3项贵州省社科基金规划课题,并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近百篇文章。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不区分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英语及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知识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4.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5.陈敏直:《新闻写作》,陕西人民出版社6.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7.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4.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5.陈敏直:《新闻写作》,陕西人民出版社6.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7.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费
贵州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费标准为7000元/学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按三学年缴纳。
 
主要导师
王金寿,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长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中国戏曲史、甘肃古代文学与文化。出版了《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概论》、《甘肃古代文学作品选》等4部论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加文化部大型项目《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编撰工作。其中,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具有开创意义,在国内外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现任甘肃省教学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李军,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现任甘肃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主持和参与完成在研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5项,主编、参编教材3项,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省级教学成果奖(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在内的各类国家级、省级奖励10余次,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为媒体大数据、影视批评及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
 
梁宝毓,教授,数字出版专业学科带头人。现任教育部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数字出版联盟副理事长。入选甘肃省第一批555创新人才工程,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有新媒体、数字出版、数字摄影、纪录片摄制等。
 
胡源,教授,新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员。拍摄有《敦煌记忆》、《青砖上的乾坤》等多部纪录片,现主要从事电视纪录片创作及研究。
 
刘洪艳,教授,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主编《摄影教程》等4部教材,参编教材5部,发表论文(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20多篇;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兰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建设APP实践》获国家级立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政策与环境优化研究》,教育厅教学成果奖《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摄影”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等6项。导演的纪录片《凡人之路》获得第六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入围奖;《绝唱兰州鼓子词》获2018年甘肃省微电影大赛一等奖。从事影视和教育技术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