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华东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东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师范大学排名]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群]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夏令营方案

【基本情况】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是由原心理学系和新建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联合组建而成,现有教职工82人,教学科研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6人。
心理学科拥有国内第一批博士授予学科(发展心理学:1981)和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2001),心理学理科基地(1997)、博士后流动站(1999)、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学院下设两系两所(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学院拥有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目前,学院建设了“儿童行为发展公共实验平台”、“生理心理公共实验平台”、灵长类研究中心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纽约大学共建脑与认知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助力科学研究。此外,学院还可以借助校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优质资源开展 “基因-脑-行为-社会”多层面研究工作。
近十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近200项,获得各类课题经费超过4000万元,出版学术著作近200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作为教育部首批心理学特色专业,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心理学特色专业,2个国家教学团队(理科基地、实验心理学),5门国家精品课程(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导论、异常心理学)和2门国家精品视频课程(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为华东地区及全国培养了大批心理学人才。近年来,我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不断增强,且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和其它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上,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科研工作方面,建立多层面互动研究体系:以四个二级学科(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为支撑,从“脑-认知-行为-社会”多层面探讨认知过程与认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形成特色研究方向有感知觉与记忆的分子和细胞机理、内隐记忆的行为与脑成像机制、异常认知功能评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领域专家行为、情绪认知发展等。教学工作方面,“强基础、重能力”的人才培养,使本学科培养的优秀人才,已成为众多心理学研究重镇的领军人物。
学院主办的学术核心期刊有《心理科学》,科普期刊《大众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专业简介
心理学系的悠久历史中,培养了众多基础与应用心理学高级人才,为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系于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作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可授予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目前,心理学系师资力量雄厚,专业人员结构合理,拥有5名教授,4名副教授,1名师资博士后(明园晨晖学者),1名讲师以及4名实验技术人员;其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上海市浦江人才1人,上海市扬帆计划人才项目1人。心理系教师领衔2个国家教学团队(理科基地、实验心理学)以及2门国家精品课程(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学导论)1个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目前,依托985和211建设,搭建“脑-认知-行为”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包括实验心理学实验室、近红外成像实验室、脑电记录与分析实验室、眼动实验室等。
近年来,我系注重提升科研实力。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涵盖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情绪心理学、优秀人才心理学、社会应激和抑郁症等,其中内隐学习、社会情绪、超扫描研究、临床情绪影像等领域的研究突出,有多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心理学领域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如PNAS,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Hippocampus等,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较大影响力。近5年来,本系教师在SCI/SSCI期刊以及心理学报上发表论文超过30篇,CSSCI论文近百篇。另外,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教学用书等数十部。在科研项目方面,我系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多项企事业委托项目。
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简介
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目的是阐明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和思维以及智能和意识等在内的各种认知活动的脑内过程和神经机制。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融合了多种学科,如生物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及自动化控制等。本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分布在多个方向,主要从事高级认知功能、学习记忆、感知觉、语言和发展、社会认知、医学图像和计算生物信息学、神经回路功能、精神疾病、认知神经影像等多交叉科学的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目前有11位全职教师/科研人员,其中教授兼博导6人,副教授5人。研究所设有下列研究室:灵长类高级认知功能神经生理研究室,分子认知研究室,动机与情绪研究室,视觉认知与虚拟现实研究室,语言与发展研究室,社会认知实验室,认知神经影像研究室,大脑医学图像分析和计算生物信息研究室。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近年来的代表性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著名学术杂志, 包括: Nature Human Behavior (2019),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PNAS (2015, 2013), Cereb Cortex (2018, 2016), Current Biology (2015, 2008), Human Brain Mapping (2015),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9, 2018, 2016, 2013),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15, 2014, 2013), Cortex (2013), Neuron (2008)。
【活动主题与目的】
以举办“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为契机,扩大我院学科专业在国内高校的影响力,吸引优秀大学生来我院继续深造,提高我院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校际交流,创新拔尖人才选拔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与培养质量、学科水平、专业特色相联系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申请资格】
1. 热爱心理学,有志于从事基础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两个二级学科研究工作,有较强的研究潜力;
2. 所属院校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或所在专业为一流学科高校;
3. 专业为心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数学或其他与心理学相关专业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
4. 本科前三年学习成绩在同专业同届学生中排名在前20%, 能够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者优先;
5. 英语水平良好(全国大学英语六级460分以上,或托福80分以上,或雅思5.5分以上),英语听说读写流利。
6. 须具有一定的学科背景,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本科期间参与过科研项目,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或在全国重大竞赛中获奖优先考虑。
【营员名额】
共40人,其中校内拟招收10人,校外拟招收30人。
【申请材料】
1. 本科成绩单1份(前5学期),加盖学校教务处或院系公章;
2. 两封专业任课教师推荐信,需要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推荐(推荐信模板);
3. 其他材料:含英语等级证书、科研经历的相关证明,如发表的论文、科研项目立项书、专利发明、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等材料的复印件。
4. 个人陈述:提交3000字以内的个人自述一份,包括进入基础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研习的优势、未来发展计划,并阐述自己对心理学的了解和希望研究的主要问题;
5. 个人自述视频:提供一段5分钟视频,须为MP4格式且小于100MB,内容至少包含自我介绍、对基础心理学或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的了解和希望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申请及选拔】
1. 申请参加我校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学生需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考生服务系统(https://yjszs-ss.ecnu.edu.cn,操作指南)中进行网上报名,完整填写各项信息,同时将申请材料1-3合并及申请材料4分别生成为两个PDF文件,上传至考生服务系统,将申请材料5发至邮箱:ecnupsy_summer@163.com,邮件名及视频名为:暑期夏令营申请材料+姓名+申请专业。网上报名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1日。
2. 网上报名完成后,请申请人将纸质版申请材料寄至我院。邮寄材料请装入A4大信封,信封正面标注:暑期夏令营申请材料+申请专业+姓名+所在学校及院系。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邮编200062。截止时间:2020年7月1日。
3. 我院会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择优选定营员。选拔结果将会在7月初以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相关学生,申请人也可在考生服务系统中查看选拔结果。
4. 联系方式:基础心理学方向:李老师,电子邮件:sjli@psy.ecnu.edu.cn;认知神经科学方向:赵老师,电子邮件:yzhao@psy.ecnu.edu.cn
心理学院暑期夏令营QQ群:915627210(也可扫描下方群二维码),有意向申请的考生可加入此群,我院会在群内更新夏令营相关信息。
 
5. 关于夏令营各项事宜,如有变化,将会及时公告,敬请关注我院网站http://psy.ecnu.edu.cn及微信公众号。
【营员考核】
1. 今年我院将安排在线面试环节,使用ZOOM平台。面试包括综合考核和外语口语听力两部分,满分100分。综合考核占70分,考察考生掌握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程度,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口试)。外语口语听力测试占30分,包括能听懂外语问题,能阅读相关的专业文献,用外语阐述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2. 面试结果优秀的大学生将被评为优秀营员,并发放“优秀营员”证书。
优秀营员如果获得所在本科学校推免资格,且2020年9月申请推免至我院的基础心理学或认知神经科学专业,并达到我校推免接收条件的,可向我校申请推免(不再另外复试),夏令营考核成绩如进入推免综合排序名单,可拟录取为我校2021级研究生。
3. 被我院录取的优秀营员,正式入学后可申请学院的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4. 我院后续将对优秀营员所提交的其他推免补充材料(如本科成绩单原件等)进行复核。在任何阶段,如发现其身体健康不符规定、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符合录取标准的,或发现其申请材料不真实、不准确,或有弄虚作假、违纪作弊等行为的,将取消优秀营员的拟录取资格,一切后果自负。
【夏令营日程安排】
6月中旬-下旬:举办线上招生宣讲、院系特色介绍或答疑活动
7月18日(星期六)
09:00 开营典礼
10:00 导师介绍相关研究方向-1
13:00 导师介绍相关研究方向-2
16:00 云参观实验室
7月19日(星期日)
09:00 教师、研究生与营员互动交流会
13:00 教师与营员分组交流
7月20日(星期一)
09:00 考核与面试
13:00 考核与面试
16:00 闭营仪式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介绍

 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适应国家及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重培养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目前主要培养两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
 
    主要专业课程:应用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用技术、应用心理统计学、应用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应用心理硕士公共外语、人格心理学观点与应用、心理学研究思维与学位论文写作、组织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学专题讲座、用户体验和可用性研究、当代心理咨询/治疗理论新发展、心理咨询视野下的毕生发展、异常心理学等。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术硕士研究生介绍

1.基础心理学专业
 
基础心理学专业主要培养五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实验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行为机制分析与应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主要专业课程:高级心理统计、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心理学研究方法、基础心理学研究进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心理学进展、人格心理学研究、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科学研究进展、20世纪心理学理论进展、心理学实验技术分析、社会认知、实验社会心理学、情绪心理学进展等。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主要培养五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认知与语言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毕生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神经科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主要专业课程:高级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高级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自我发展心理学、心理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史、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认知发展研究、青少年发展研究实践、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专题、社会认知发展、毕生发展文献研读、应用发展科学研究专题、学校心理学专题研究、专长心理学、教学设计原理、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研究、教育神经科学等。
 
  
 
3.应用心理学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主要培养三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主要专业课程:高级心理统计、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专题、临床心理学研究、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发展、组织心理与行为研究、社会心理学进展与研究、团体心理训练等。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邮编:200062
电话:021-62230090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创建于1951年,曾开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班(1956),之后建成国内最早的四个心理学系之一(1979年),2008年建设成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目前拥有国内第一批博士授予学科(发展心理学:1981)和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2001),心理学理科基地(1997)、博士后流动站(1999)、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学院下设两系两所(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2013年,脑功能基因组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加入学院。
 
 
 
 
定位目标:国内领先,世界知名
 
学校始终将心理学作为最重要的优势学科之一,优先发展、重点支持。学院聚焦学科领域中的前沿性、现实性重大问题,引育高端人才,强化国际合作,产出学术精品,力争建成国内持续领先、国际同行认可的知名学科。
 
 
 
 
学科特色:横向交叉,纵向贯通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设置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四个二级学科。着力推动学科领域横向交叉融合,注重加强“脑生理研究-行为学研究-应用研究”三个研究层面纵向贯通。
 
 
 
 
师资队伍:梯队优化,新秀突起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62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上海市曙光学者3人、上海市浦江人才9人,上海市晨光计划人才3人,上海市扬帆计划人才1人,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引智团队。队伍国际化水平高,在国外名校获博士学位者超过27%,有海外研修经历者占64%。近年来,一批自美、英、德、法、日等国引进的年轻学者在学院迅速成长,成果显著,是本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人才培养:建优质资源 育杰出人才
 
学院拥有2个国家教学团队、5门国家精品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学院还有2名上海市教学名师、2门国家精品视频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2门网络国家精品课程,1个心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
 
学院秉承“强基础、重能力”的理念,优化“理论、实验、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注重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的杰出人才。
 
 
 
 
国际交流:对接国际前沿,注重深度合作
 
建院以来,学院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中密歇根大学、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英国埃克赛特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国际交流密切,本院学生赴境外访学和境外学生来校攻读学位者均增长迅速。交流学校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英国伦敦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知名院校。境外学生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南非、新西兰等19个国家和地区。
 
 
 
 
优势与特色:底蕴深厚,成果丰硕,队伍创新能力强
 
学院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为核心,以高质量科研团队建设为保障,以科学研究全面带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全面加强心理学公共研究平台、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灵长类研究中心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纽约大学共建脑与认知联合研究中心。
 
2012年以来,高质量科研论文发表数量迅速攀升,共发表SSCI/SCI/AHCI高水平论文200余篇,接近研究型大学人均年论文发表量。学院教师连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PNAS、Nat Commun、Curr Biol、以及其他Nature子刊和Science子刊等顶级杂志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并多次在Cereb Cortex, Schizophrenia Bull, J Neurosci, SCAN, Hum Brain Mapp, NeuroImage 等本领域著名杂志发表文章。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50余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50余项,课题资金支持超过5000万。2013年获批973课题及上海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竞争性引导项目;2014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5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6年获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教师荣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
 
 
 
 
国内外影响:国内学术重镇,国外声誉卓著
 
60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一直瞄准国际学科前沿,教学科研人才辈出,学科文化积累深厚,享誉国内外学界。多年来培养的学生已成为众多心理学研究机构的领军人物。
 
桑标任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执委,梁宁建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吴庆麟任教育部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耿文秀任教育部应急管理专家组委员,杨治良、李其维荣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并被推选为中国心理学会“会士”,皮连生连续三年被选为“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杨治良、李其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年轻教师注重与国际一流心理学研究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例如与法国Neuro Spin国家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对点合作,在Curr Biol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研究成果。学院每年均举办重要国际会议,例如第23届“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双年会等;邀请一流学者来访,如法国Dehaene院士、美国Desimone院士、蒲慕明院士等;同时多名教师出访,例如代表团参加第26届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大会并组织专题研讨会、代表团参加ICP第31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等。
 
 
 
 
社会服务
 
发挥学科优势,加强成果应用
 
坚持“科研服务社会”的理念,通过发挥学科优势、推动学科交叉、加强成果应用,满足社会深度需求。
 
 
 
 
服务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作为首批试点培训机构,承办上海市厅局级干部专题培训班,迄今已举办16期,培训学员超过1000人次,学员总体满意率高达99%,成为全国领导干部培训特色品牌,受到中组部肯定和上海市委组织部表彰,获上海市精神文明奖。依托“立德树人”人文社科(心理学)重点研究基地,服务于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上海市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标准、培训大纲、考核方案和题库,引领行业发展。
 
 
 
 
引领学术发展,推动科学普及
 
承办的《心理科学》是中国心理学会两份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为我国4622种学术期刊TOP 5%),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获国家社科基金第二批学术期刊资助(2013-2015年)。自1982年起创办心理学科普刊物《大众心理学》集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可操作性为一体,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好评,年均总印数超过17万册,年均邮局发行量达到15万册。
 
 
 
 
对接政企需求,开展优质培训
 
与上海市高等人民法院合作,开展未成年人教育辅导工作;与上海市体委合作,对运动队领队进行心理学培训等;开展公安一线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调研,为大规模交通整治提供决策依据;与上海市和闵行区看守所提供培训,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为工商银行、中国电信、博世、三星电子、上海汽车合资企业等多家知名企业管理层提供培训。
 
 
 
 
援助特殊群体,专业服务社会
 
组建心理援助队,与上海市残联、儿童临时看护中心、救助儿童会等建有长期合作关系,推出“春雨计划”、“乐童成长计划”、“小树慢慢长大”等项目。连续6年参加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大病慰藉”、“忘忧草”公益项目,为重大病患者家庭提供心理疏导,累计为300人提供超过5000小时的专业志愿服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项目。
 

2016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招生简章

2016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招生简章

专业名 考试科目名
基础心理学 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方向03选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42德语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方向01、02、04、05、06、07、08、09选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应用心理学 方向01选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方向02、03选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认知神经科学 ③602高等数学(B)或719普通物理学(B)④830神经科学或833生理学(B)
应用心理 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2015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招生简章

2015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招生简章 

专业名 考试科目名
基础心理学 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方向03选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2德语
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方向01、02、04、05、06选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应用心理学 方向01选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方向02、03选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 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认知神经科学 ③602高等数学(B)或719普通物理学(B)
④830神经科学或833生理学(B)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信息:屠荣生

  姓名:屠荣生
  电子邮箱:rstu@psy.ecnu.edu.cn
  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

  个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
  主讲课程:1.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MPA)——《管理心理学》:重点:激励员工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组织内外人际沟通心理、职场压力情绪管理、问题解决与管理者思维创新等。2.本科生——《团体心理训练方法》。
  特长:迄今为一千多家企业和几百家政府和事业单位做过管理心理学方面的培训。
  

  校内和社会兼职:
  华师大MBA、MPA、EDP中心、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班(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等机构管理心理学主讲老师。2011、12、13、14年华师大MBA新生人大型《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总策划兼总教练。
  交大、复旦、华东理工、财大等高校管院、EDP中心和社科院、台大斯年高层教育、南大EDP等机构、以及各大高校总裁班等管理心理学客座教授。。
  劳动人事部国家培训师资格证书考试上海专家组成员(题库开发、培训与考评)。
  华师文广顾问、SMG技术运营中心等公司EAP项目顾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等节目常聘嘉宾。

  主持项目:
  1.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客户心理和营销策略(横向课题)
  2.团体心理训练(校研究型教学建设项目)
  3.2013上海市属高校新教师培训教师教学行为项目

  主要成果:
  发表著作:
  1.《师生沟通的艺术》(第一作者、已印刷十万册以上)
  2.《现代心理学》(合著)
  3.《学习失能》(合译)
  4.《交往的艺术》
  
  代表性论文:
  1.《罗夏墨迹测验在大学生心理诊断中的实证研究》
  2.《上海高校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调查》
  3.《批评员工的六步法》、《表扬员工的九制秘方》
  4.《21世纪管理的心理学化趋势》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信息:王彦

  姓名:王彦
  联系电话:62232926
  电子邮箱:wangyan@psy.ecnu.edu.cn
  通讯地址: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

  个人简介
  王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是积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内隐态度与健康行为;执行功能的测量与训练;评价性条件作用;消费者决策;等等。

  科研项目
  1.主持:大学生的自我增强:测量、有关因素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08JCXLX003教育部社科司
  2.参与: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2008EJY00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3.参与:残疾人的心理需求及其社会支持网络优化模式的研究2007BJY00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代表性论文
  1. Wang Y, Yang L, Wang Y (2014) Suppression (but Not Reappraisal) Impairs Subsequent Error Detection: An ERP Study of Emotion Regulation's Resource-Depleting Effect. PLoS ONE 9(4): e96339. doi:10.1371/journal.pone.0096339
  2. 王彦, 李廷黎, 冯华润, 唐晓艳. (2013). 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纵向研究:适合度和努力的调节作用. 心理科学, 36: 647-652.
  3.Liu, DT; Fan, XD; Wang, Y; et al. (2010). Deficient inhibition of return in chronic but not first-episod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 34: 961-967.
  4.王彦,苏彦捷.(2009).面对过多选项的心理后果及其可能的机制.心理科学,32:1153-1154.
  5.王彦,王岩.(2008).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述评.心理科学,31:1441-1442.
  6.王彦,苏彦捷.(2008).5-8岁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的发展及其关系.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4:639-646.
  7.王彦,苏彦捷.(2008).儿童对观察者预期造成的模糊刺激解释多样性的理解.心理发展与教育,24:1-6.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推免生专业一览表

116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040201基础心理学
116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16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040203应用心理学
116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0402Z1认知神经科学 
116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045400应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