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华中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中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群]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设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和旅游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科学专业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地理教育博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论、旅游管理5个学术学位硕士点以及学科教学(地理)、农村与区域发展、旅游管理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并设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办了中美联合办学硕士专业——区域旅游与环境(简称MTM,授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硕士学位)。学院是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湖北省及武汉市地理学会的挂靠单位和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有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有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湖北省自然基金创新群体1个,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桂苑名师2人,桂子青年学者2人。另聘有中外兼职教授7名,其中院士2人。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在校全日制本科生800多人,各类硕士研究生600多人,博士研究生40多人。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视频课程1门,省级精品网络视频课程1门,湖北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课程2门。近三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学生获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
学院以地理学科为主导,聚焦长江中游地区,形成经济地理学与城乡网络化发展、历史地理学与健康可持续发展、土壤地理学与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过程模拟、旅游地理学与资源开发利用五个优势学科方向。拥有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研究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两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土地科学研究中心、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1项,总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SCI、SSCI以及高影响因子重点期刊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
60多年来,学院秉承“以生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原则,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的目标,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行为文明、信念执着、个性完善”的地理专业人才,为国家输送了众多杰出毕业生,他们在教育、科研、政府和实业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成绩,是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骄傲。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介绍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原旅游学院)现辖地理学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和旅游学系,设置了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国投资环境研究中心和地理教育研究室等科研机构,并建有宾馆与酒店培训部、宾馆模拟室、语音室、地理信息系统试验室、自然地理综合试验室、多媒体室、地质标本室、气象站、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资料中心等辅助教学系统,是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和湖北省暨武汉市地理学会挂靠单位。
  全院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4人。另聘请中外兼职教授7名,其中院士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近500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80余人。
  地理科学(师范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三个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区域经济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四个专业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政府经济学专业、历史文献学专业的地学史与历史地理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发展战略方向面向全国招收博士研究生。本院的学科专业文理兼备、理学和管理学兼有。
  近10多年来,学院承担了3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50余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获奖。"十五"期间,学院总体发展构想是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为导向,以本科教学为依托,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标志,构建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一、地理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 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关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并有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地理学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测量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学、地理教学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人文科学基础、地理科学导论。
  主要实验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主要专业实践:自然地理学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地理野外综合考察、地理教学实践。
  二、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并有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学概论、建筑学基础、导游学、旅游英语。
  主要实验性教学环节:包括旅游业调查和旅游企业业务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
  主要专业实践:旅游专业综合实习。
  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相近专业如:地理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并有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
  主要课程: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
  主要实验性教学环节: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主要专业实践:自然地理综合实验、资源与环境分析评价实验、遥感应用实验及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城市与区域规划模拟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