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学院考研网

不区分院系所

特别推荐:

[2020北京城市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城市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北京城市学院考研难吗] [北京城市学院考研群] [北京城市学院研究生学费]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部简介
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我校于2018年成立“北京城市学院师范学院”,成为继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之后,北京市第四所规模培养师范类专业学生的高等教育院校。
 
教育学部始建于2004年,现设有学前教育、教育学(中小学教育)、书法教育(提前批A),共3个本科专业,以及学前教育专科(高职)、中招7年贯通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专业。目前在校生约2000人。
 
学部现有专任教师近100名,包括欧、美、韩留学归国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科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著名学府毕业的博士、硕士,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其中不乏拥有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者、教案评选获奖者、骨干教师等名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部拥有一支强大的“双师型”队伍,另外还聘请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书法领域的行业专家、海外专家开展教学。
 
学部目前与全市16个区县的近百所幼儿园、中小学、教育机构展开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了实践基地在北京市的“全覆盖”,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教育理念:
 
“自树树人”的培养理念:全力培养德、智、体、情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重点突出思维能力、科学教育、音舞美教育、绘本与戏剧等培养特色。
 
“五个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知识能力掌握与思维创意开发融通、国际体验与本土经验融通、课程学习与行动反思融通。
 
“理实结合”的教学体系:紧扣学校及幼儿园一线需求,促进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北京城市学院书法研究所”在我校挂牌成立。该研究所是由我校与北京市书法界合作共同发起,是我国民办高校中进行书法研究和教育,培养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家。
 
我校理事会理事长、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贾春旺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林岫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著名书法家田伯平先生、原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民进书画院院长、北京海淀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张书范先生、新华通讯社副总编、新华电视主席吴锦才先生、国家行政学院纪委书记、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杨文明先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东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李福祥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著名书法家骆芃芃女士、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书法家张志和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书法家、艺术评论家刘建民先生、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铁路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书画家李嘉存先生、北京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著名书法家弓超先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书法家虞晓勇先生、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海淀区文联副主席,海淀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周持先生、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朝阳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书法家刘楣洪先生、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丹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王云翔先生、联合国北北合作组织新闻官、中外新闻社常务副总编辑胡树萌先生、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法学校校长胡滨先生、我校党委副书记田培源及校领导冉楠、籍之伟、胡丽琴及师生代表共同出席了研究所成立大会。
 
  大会上,我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学院院长籍之伟教授宣读了《关于成立北京城市学院书法研究所及人员聘任的决定》、《关于成立北京城市学院书法研究所所务委员会的决定》、《关于成立北京城市学院书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的决定》和《关于北京城市学院书法研究所聘任首批硕士生导师、客座教授的决定》。
 
  在热烈的气氛中,我校理事长贾春旺先生与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林岫先生共同为“北京城市学院书法研究所”揭牌。
 
  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城市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胡滨向成立大会致辞。他表示,“北京城市学院书法研究所”的成立是中国书法教育史的一件盛事。北京城市学院在建校30年间,走出了一条发展、改革的成功之路,书法研究所也将秉持学校的育人模式,在教学相长中探索教学新道路,发挥书法教育的引领作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推动书法事业发展的高级人才。
 
  我校党委副书记田培源同志代表学校在成立大会上致辞,并向书法研究所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她表示,北京城市学院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学校把公益性质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把公共产权和民办体制相融合,致力于探索中国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北京城市学院和北京书法界渊源很深,这次北京城市学院与书法学校共同成立书法研究所,确实是一件非常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今后双方还将在更多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书法事业的创新发展。学校也将全力支持书法研究所的工作,提供各种条件支持书法研究所办好,学校也一定不辜负林岫先生、田伯平先生等书法名家的期望,在各位书法名家的指导下,和书法研究所共同努力,为继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为培养杰出的书法人才做出我们的贡献。
城市建设行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首都“世界城市”建设以及京津冀经济圈建设的展开,各地城市格局的调整和功能提升,带动了大规模城市建设;而城市化面临的生态失衡、资源浪费、特色消失、能源消耗、环境恶化、灾害频仍等问题,需要以现代科技加以解决。因而,城建类相关学科专业人才需求持久旺盛。城市建设学部致力于培养大批服务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并积极造就适应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热忱欢迎有志于投身城市建设大潮的莘莘学子报考本学部相关专业。
 
城市建设学部成立于2009年11月。本学部的创建与发展同我校学部学科的整合优化同步同龄,体现了我校建设、改革与发展三十年的巨变和成果,顺应了城市建设相关学科发展的趋势,集成了学科群体优势,是北京城市学院唯一以城市冠名的学部。
 
学部秉承学校35年发展的优良传统,本着学校“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的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笃行至诚、知新致远”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践行“工学交替、校企联合、工程协作、教研相长”的四协同培养理念,努力构建育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与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学研究院、北京城苑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共同网络,确定了学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本学部各专业的设置,借鉴和吸取了原所在学部成功的办学经验,充分结合了本学部的学科优势,紧紧围绕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与当今市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相适应。学部办学特色日渐明显,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科与专业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9个本科专业,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城市管理,在校生近2000人。
 
本学部拥有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0余人,教授5人,副教授20余人,讲师及工程师30余人,高级职称占40%以上,;博士20余人,硕士30余人,硕士以上学位占90%以上。承接和参加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16项;获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8项。出版教材和专著60余部,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在国家核心刊物及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本学部设有专家委员会,聘请了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丰富实践及教学经验、并具备创新开拓精神的知名教授、行业专家参与学部教育整体规划的制定、专业建设与发展。此外,还建有一支稳定的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专家均来自于北京各大名校、名企。
 
本学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三层次(验证实验、设计实训、创新协同)、三平台(基础实验平台、设计实训平台和虚拟现实平台)、三基地(校内实验教学基地、产学研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虚-实相结合的立体实验教学体系。校内建有“城建类工程实践与协同创新教学中心”,包括:BIM研发中心、数据采集与建模室、智慧城市虚拟现实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测量与空间信息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实验室、景观生态实验室等。能够承担师资培训、实验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工程实践、社会服务等多项任务。
 
已与北京市应急管理局、SOHO中国、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新兴建设、中竞发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并与多家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工程监理与管理公司、园林古建公司、市政工程公司、装饰工程公司、科研院所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建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部以本科教育为治学之本,重视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以网络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为支撑,以校内外实践教育教学基地为依托,注重校内校外教育教学实践的统一,强调知识来源的多渠道、多元化,倡导主动求知、勤于实践、乐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满足了学生考研升学、出国留学、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等需要。
 
学部以学科竞赛活动为平台,以“挑战杯”、“城市新星训练计划”等品牌活动为抓手,积极创新学生专业实践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在校学生曾多次在“北京市挑战杯科技论文大赛”、“北京市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竞赛”、“北京市建造节”、“北京市工程表达竞赛”、“全国房地产策划大赛”等项目中获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校从1987年起即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2002年学校将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了整合,组建了艺术学部。2003 年起学部开始举办本科专业,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院校教学评估,2013 年通过艺术硕士举办权申请并更名为艺术设计学部,学部更加专注设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研究。
 
多年来,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部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坚持艺术教育的规律,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职能,已经形成了“崇德尚美、凝心聚力、技艺融合、求实创新”的学部精神风貌和文脉。学部致力于将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发展中,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注重于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美”的教育和研究,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创造,学部把培养德才兼备、致力于为人民生活美服务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学部的教师团队始终能在各项工作中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成果丰硕,“凝心聚力”已经成为学部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学部始终遵循艺术设计学科的规律和特点,在各项工作中坚持技术和艺术的相互融合的发展思路,强调实践,打造“技艺融合”的教师团队,培养“技艺融合”的匠心专能型人才;学部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求实创新、崇尚实干、崇尚奋斗、崇尚创新”已经成为学部的行动指南和文化传统。经过多年的建设,艺术设计学部已成为中国动画协会会员单位、中国学院奖常务理事单位、北京高校人物造型设计联盟单位、全国美育联盟发起单位、北京卓越艺术人才(美术、设计)培养高校联盟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教育分会理事单位。
 
学校的设计学专业主要集中在艺术设计学部,学部有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环境设计教研室、动画教研室、服装与服饰设计教研室、产品设计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和一个艺术基础课程组。现有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 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等六个本科专业。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商业插画设计、平面设计、数字影视、网络交互设计、时装设计、针织时装设计、服饰箱包设计、数字动画设计、数字游戏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家居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瓷设计等十七个本科专业方向。学部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目前有本科在校生2000余人,艺术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学部现有专任教师100多名,大多数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且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多名,教师团队中有多名硕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教育部学位评估专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动画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中国学院奖评委、中国动画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教育学会会员、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包装创意基地常务理事。
 
多年来,学部教师在各种专业媒体发表论文近百篇,作品百余幅,参加国家设计项目多次,国际国内展览数十次,获得国家专利多次,教师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多个,完成市级、校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包括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设计邮票、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设计、中非合作论坛部分视觉设计、中央办公厅贺年卡设计、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视频设计、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旗帜》视频设计、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视频设计等。有多位教师作品入选十一届全国美展、美国纽约艺术博览会、美国迈阿密艺术博览会、美国水彩画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德平面设计展、23届亚细亚水彩画展、第二届中国粉画展、第六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双年展等。多名教师获“中国包装之星奖”、 全国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展一等奖、第二届中国粉画展最高奖等。
 
三十多年来,毕业的学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他们分布在国家机关、设计院所以及文化艺术、广告、建筑、传媒、剧院、歌舞团、电视台等企、事业单位。学生在北京市大学生动漫设计竞赛、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白杨奖”、第八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首届“麒麟杯”北京市大学生人物造型设计大赛、2011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11 “靳埭强”全球华人设计比赛等竞赛上获得1000多个奖项。
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介绍
我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遵循“秉承公共责任、创新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的专业价值观,以公共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我校MPA主要开设有城市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传播与舆情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管理、旅游管理等研究方向,学生入学后根据各自的研究兴趣及导师情况选择方向。首先,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MPA培养方案的要求,按“政行校企研”的联合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办学优势,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其次,依MPA不同研究方向组建由校内专业导师、政府及行业专家等为主体的研究团队,以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及人才的培养方式。最后,专业积极联合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注重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北京城市学院硕士研究生考研复试调剂要求
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各专业(方向)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前述调剂工作原则与政策,并综合考量本单位生源质量与生源结构,从“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中择优挑选符合条件的考生参加复试。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1.我校将在3月30日前完成一志愿上线考生复试工作,及时将复试结果通知到一志愿上线考生。
2.招生办公室将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简称“调剂系统”)上及时公布生源缺额信息及调剂要求,国家“调剂系统”的开放日期为2019年3月20日至4月30日。
3.接收调剂考生(既包括接收外单位调剂考生,也包括接收本校内部调剂考生)必须通过“调剂系统”进行,否则无效。
4.调剂工作由学校招生办公室归口管理并统一办理相关手续。
5.调剂基本原则
(1)专业上线(A类国家线)人数低于招生指标1.2倍的专业,应进行调剂;
(2)专业上线(A类国家线)人数超过招生指标1.2倍(含)的专业,不允许调剂;
(3)调剂考生须符合调入专业规定的报考条件,初试成绩符合原报考专业的A类国家线分数要求。
(4)各专业(方向)调剂工作,应结合本单位需调剂专业的特点综合考量本单位生源质量、生源结构等择优进行调剂。
6.调剂基本条件
(1)我校接收相同、相近专业型学位或对应的相同、相近学术型学位符合条件考生的调剂申请。
(2)调剂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3)第一志愿参加管理类联考且截至2019年9月本科毕业满三年、专科毕业满五年的考生可申请调剂我校公共管理(MPA)专业。
(4)“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招生指标,可择优接收调剂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报考普通计划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符合我校分数要求,也可申请调入该计划。
7.调剂办法
(1)申请调剂的考生应及时登陆教育部“调剂系统”选择我校尚有缺额的相关专业申请调剂。
(2)根据学校的调剂原则和与拟调剂考生的沟通情况等,择优形成调剂复试名单,调剂复试名单须经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由招生办公室向通过审核的考生发正式的复试通知;我校在教育部“调剂系统”上复核复试名单,敦促其上网确认,并通知考生具体复试安排。
(3)研究生部按照复试工作方案完成考生的笔试和面试后,形成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须经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提交到招生办公室。
(4)招生办公室结合考生的资格审查、体检结果,逐一审核拟录取名单,向通过审核的考生发正式的拟录取通知,等待考生的最后确认。
(5)考生接到拟录取相关通知后,须指定时间段内登录中国研招网确认,否则学校有权取消其拟录取资格。
(6)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向调剂考生做出同意复试或同意录取的承诺,违者造成后果的将追究其责任,按规定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