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简介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介绍]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联系方式]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简介]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联系方式]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简介] [华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联系方式]

华南农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华南农业大学排名]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群]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简介正文

农学院是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她伴随百年老校成长,学术积淀深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立华南农学院,设农学系。2001年,由农学系改制为农学院。2015年1月,为适应学科发展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学校进行学科调整,组建了现在的农学院。
 
经过几代人的创业和努力,学院为国内外特别是为华南地区培养了大批科学家、企业家、各级领导干部和农业科技管理骨干,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包括前任越南副总理阮功丹,丁颖、赵善欢、蒲哲龙、庞雄飞、卢永根、黄耀祥、郑儒永、林鸿宣、刘耀光等9位中国科学(工程)院院士,丁颖、卢永根、骆世明3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目前,学院有作物学、植物保护2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6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二级学科,其中包括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2个广东省一级攀峰重点学科,有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作物学、植物保护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设植物育种、作物科学技术、种子科学技术、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6个系;开设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3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和植物保护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农学和植物保护2个“丁颖创新班”。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195人,其中,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科研团队1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教授、研究员5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5人,高级实验师(农艺师)6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科研人员总数的75.16%。
    学院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2467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0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26人,本科生1532人,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全校最大。学院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综合能力强的拔尖创新人才。2014级农学(丁颖创新班)被评为全国2015年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学院“微团课”思教项目获团中央2015年“四进四信”活动基层优秀项目,学院团委在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院还拥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包括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植物分子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广州)分中心、农业部华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天然农药与生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6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此外,学院还有全国最大的杀虫植物标本园、馆藏5万多标本的热带亚热带昆虫标本馆、收藏约103种作物的五大类标本的热带亚热带植物病害标本馆以及保存有1239份野生稻资源的稻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
 
依托这些平台,主要在水稻、南方大豆、玉米新品种创制、作物空间诱变育种、作物栽培管理、南方主要作物害虫种群系统控制、有害生物-寄主作物-天敌互作机制、群体微生物信号、生物防治与生物农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近5年,学院主持和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32项,省部级项目160项,科研经费3.43亿元,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审定品种24个,植物新品种权40个,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围绕服务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推广应用水稻、大豆新品种,印楝素、鱼藤酮等新农药,香稻技术、南方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以及柑橘黄龙病、香蕉枯萎病等植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教学与科研并重,产、学、研协调发展,围绕打造“创新农学、精品农学、活力农学、和谐农学”的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把学院建成国际有影响、国内一流的研究教学型学院,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而努力。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uanannongyedaxue/yanjiushengyuan_26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