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部联系方式]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部简介] [桂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系方式] [桂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教育方案]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师资队伍]

桂林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桂林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桂林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桂林理工大学考研群]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桂林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正文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正处级建制的二级学院,它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单位。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就业与创业指导等6个教研室。拥有区级文科示范中心“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基地、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等5个校级研究机构。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 2011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现是广西区重点学科,2016年学院被确定为广西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60多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1人,博士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 有第五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专家组成员5人(其中课程首席专家2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2人,1人为广西首届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此外,“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15年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人选、“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 、广西优秀授课教师各1人。是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广西高校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                                 

      学院教学改革成绩显著,科研实力不断提高。近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2等奖2项,4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均获得广西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先后多人次获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是校级教学团队。《现代西方哲学十讲》获第二届广西优秀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获得广西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比赛一等奖。近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15项,获得教学科研奖项3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0部、教材近10部,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收录10余篇。近年获得多项自治区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学院注重党的建设,提高单位凝聚力,获得学校“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三次获得学校党建示范点创建单位,并获桂林市“职工之家”的荣誉称号。                                 

     学院研究生管理规范,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每年都有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自治区三好学生、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自治区优秀硕士研究生等荣誉。多人次获得广西区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3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挑战杯”三等奖和自治区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1人获第八届“挑战杯”启迪控股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本科组)二等奖,研究生撰写的《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内在关联性》荣获全国百篇大学生优秀理论成果文章,2名研究生获2015年第三届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三等奖,获首届和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铜奖各1项。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连续四年获广西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治区重点团队。                                 

       学院坚持“关注前沿、强化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和融合性,已经形成较为明确学科研究方向,将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理工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uilinllig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5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