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的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的联系方式] [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的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甘肃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难吗]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排名] [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群]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费]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的介绍正文

一、学科概况
甘肃中医学院中药学学科建立于1985年;2003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中药学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2月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中药学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授权学科;2010年12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新增中药学一级学科为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学科包括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以及临床中药学7个二级学科。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院级重点学科3个;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可供学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基本条件包括3个教学实验中心(生药学实验中心、药学综合实验中心、理化实验中心);1个科研实验中心;1个甘肃省高校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
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8人,正高职人员23人,副高职人员19人,中职人员2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学位者14人,占20.59%;具有硕士学历学位者31人,占45.59%。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拥有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学者1人,甘肃省“333”、“555”一、二层次人选4人,甘肃省第一、二层次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
二、学科研究方向
  1. 中藏药资源学研究
(1)广泛收集甘肃省中药稀有濒危物种和主要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建立系统鉴定与评价的方法和体系;(2)揭示主要道地药材重要性状、药效成分形成机制及其遗传规律;(3)构建基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色谱学、光谱学、化学、药效学和毒理学等学科的中药材质量评价技术体系。
2.中藏药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
(1)中药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研究:追踪研究一些疗效较好的名优药及经典方剂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2)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应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甘肃道地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研究。(3)中药制剂工艺及中药炮制工艺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制剂新工艺、新技术在中药制剂工艺中的应用;中药制剂传统剂型的改进;中药材加工、炮制及中药炮制标准研究。
3.中藏药药理与毒理研究
(1)中药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药理毒理学研究:追踪研究一些疗效较好的名优药及经典方剂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2)中药制剂二次开发研究: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临床有效、但制剂质量粗糙的普通制剂按照中药新药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改进,以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中藏药及复方的应用研究
(1)中藏药及复方制剂的药效学与安全性研究:对藏中药及复方制剂结合临床功效进行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2)研究中药传统理论、配伍规律及用药方法:运用现代研究手段探求传统经方、验方或特效(甘肃道地药材)药物的配伍特点和药效实质。(3)本草文献学研究。
三、学科特色
1.西北特色中药(甘肃陇药)品质的综合性评价
甘肃省中藏药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中藏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位居全国之首,常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3万hm2以上,占全国的1/3以上,产量约为31.6万吨,产值16亿元。在所栽培的大宗道地药材中,以当归、党参、红(黄)芪、大黄、板蓝根及甘草的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其中产量分别占国内的95%、60%、50%、60%、65%及25%。甘肃省定西市的岷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 中国党参之乡”、 “中国黄芪之乡”。
中药学科集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加工学、农学、生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科研团队。在中药的深加工、道地中药品牌建设、中药新药开发、中药提取、中药真伪鉴别、中药栽培等领域进行多学科、高层次协作攻关,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2.西北地区民族药(藏药)的开发研究
甘肃中医学院位于甘、宁、青、新、陕、内蒙、西藏等多民族聚居区的中心,甘肃不仅是中药材种植面积位居全国之首,甘肃的藏药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我国藏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为适应新形式和加强民族医药的发展,我院建院初期即与甘南州政府合作异地开办藏医学院,为研究开发民族医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院开设的藏医学院和新筹建的“甘肃省高校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在西部地区民族医药(藏药)的开发研究方面搭建了平台。
四、学科成果
近三年学科在科研层次与水平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已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包括SCI论文、EI收载论文、CSCD论文等);参编教材及专著18部;现承担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项)、省级8项、厅局级33项、院级13项。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szyxy/yjsy_25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