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大连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连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大连交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大连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大连交通大学考研难吗] [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大连交通大学排名] [大连交通大学考研群] [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费] [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大连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1    学科门类:工学 学科级别:一级 
一、学科简介
大连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10年获得国家批准的一级学科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现设有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自动化与仿真技术、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控制、机器人与自动化、网络控制等实验室,可以进行数字仿真、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实时控制等方向的研究。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以及铁路总公司(铁道部)、辽宁省和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及其他企业合作项目。本学科突出轨道交通特色,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省、部和市级奖励。
本学科拥有一支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博士生导师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8人。
本学科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为工厂企业、科研院所的研发工作,如自动化类公司,中车集团、铁路设计院的研发部门,以及相关院校的教学工作。
本学科研究方向如下表所示。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1 高速铁路信息与通信智能化技术 铁路货运列车北斗定位模型、算法及关键技术。铁路物流电子识别技术;铁路运营的数字化在线监测系统;CAN总线体系在检测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2 轨道列车网络控制技术 TCN网络控制技术关键核心部件研发;高速动车组网络控制技术集成研究。
3 智能控制及工程应用 开发具有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控制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
4 现场总线控制应用研究 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在线组态的实时操作系统和系统组态工具;CAN总线通讯功能的温度测量和巡检、多回路智能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等多种可组态的智能模块。
5 复杂系统理论及应用 混杂系统;混沌系统;分数阶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分析方法。
6 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基本算法与应用;智能交通信息采集、处理与挖掘;交通视频监控;场景分类与目标识别。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是研究系统与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它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同时又与各应用领域密切结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研究内容。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二十世纪最重要和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其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与生产和社会实际需求密切相关。它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优化、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本学科培养从事控制及相关领域内各种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遵守自动化、控制工程等行业标准及规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具有坚实而宽厚的控制论、信息论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必要的实验技能,掌握控制理论与应用方向的前沿技术,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科技论文;能够结合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从事本学科课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铁路相关控制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高校、科研单位、应用管理部门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在团队中有效工作;
4.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工程技术发展的能力。
三、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一般为1年,论文工作一般为2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研究生本人需在学习期满之前3个月向研究生学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并按学籍管理规定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于第三学期参加开题,第五学期参加中期考核,于第四学期前完成社会(教学)实践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5次学术报告。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对于跨一级学科考入或同等学力考入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并进行考试或考核,不计学分。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教学
方式[注1]
考核
方式[注2]
开课单位 备注


公共基础课   硕士生英语(一外) 64 4 1 A A 外语 8

  硕士生俄语(一外) 64 4 1 A A 外语
  硕士生日语(一外) 64 4 1 A A 外语
  英语(小语种二外) 32 2 1 A A 外语
  英语口语 32 2 1 A E 外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A C 思政
  矩阵理论及其应用 32 2 1 A A 理学院

1
  数值分析 32 2 1 A A 理学院
  应用数理统计 32 2 1 A A 理学院
  最优化方法 32 2 1 A A 理学院
学科基础课   学科发展概论 16 1 1 A C 电气 必修
  导师方向课程 32 2 2 A C 电气 必修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1 A A 电信

8


 
  数字信号处理 32 2 1 A 0.6B+0.4D 电信
  智能控制 32 2 1 0.6A+0.4E C 电信
  最优控制原理及应用 32 2 1 0.6A+0.4C C 电信
  数字控制技术 32 2 1 0.8A+0.2B C 电信


公共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1 A C 思政 必修1门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 A C 思政
  俄语(二外) 32 2 2 A A 外语


1


 
 
  日语(二外) 32 2 2 A A 外语
  科技论文写作 16 1 2 A C 材料
  就业指导 16 1 2 F F 招就处
  数学建模 32 2 2 F F 理学院
  艺术鉴赏 24 1.5 2 A F 艺术学院
  戏曲欣赏 24 1.5 2 A F 素质教育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 16 1 2 A C 素质教育
  中国书法 24 1.5 2 A F 素质教育
专业选修课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32 2 1 0.7A+0.3E C 电信  
  DSP原理及应用 32 2 2 0.8A+0.2B 0.6A+0.4D 电信
  轨道列车网络控制技术 32 2 2 0.7A+0.3B C 电信
  现场总线原理及应用 32 2 2 0.8A+0.2B 0.8A+0.2D 电信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32 2 2 0.6A+0.4B C 电信
  现代检测技术 32 2 2 0.8A+0.2C 0.6B+0.4D 电信
必修
环节
 
  专业外语 16 1 4 F F   6

  教学、科研实践 16 1 4 F F
  学术报告活动 5次 1 5 D F
  文献综述报告 1次 0 3 D F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次 0 3 D F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1次 0 4 D F
  形势与政策 16 0 1-2 D F
  体育活动 16 0 2 F F
补修
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 80 0 1 0.7A+0.3B B 电信  
  电子技术 80 0 1 0.7A+0.3B B 电信
 
注1.教学方式代码:A—课堂讲授,B—学术研讨,C—专题报告,D—实验  E—上机  F—其他 例:0.7A+0.3E
注2.考核方式代码:A—闭卷笔试,B—开卷笔试,C—课程论文,D—平时作业,E—口试 F—其他
例:0.8A+0.2D
注3.学科基础课课程可以顶替选修课课程的学分。
六、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学术发展方向,结合导师研究课题或工程实际需要,如果导师同意,也可以自拟选题,选题必须经过导师同意,论文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一般应在第3学期末完成,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在听取本人的选题报告后,对选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进行评审。
学位论文是训练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培养其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其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系统而完整,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其核心部分应达到在国内学术刊物能发表的水平。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须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要求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大连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要体现出作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而深入的专门知识,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以及优良的写作能力。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并发毕业证书;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并发学位证书。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dalianjiaot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5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