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介绍:理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介绍:理学院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0年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近期工作的通知]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简介] [2020级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接受推荐免试硕士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联系咨询电话]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简介]

北京工商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北京工商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北京工商大学考研难吗] [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工商大学排名] [北京工商大学考研群] [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北京工商大学介绍:理学院正文

北京工商大学介绍:理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11年1月,目前涵盖了数学、统计、物理、化学、生物五个一级学科,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技术系、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与化学实验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招收统计学(一级学科)、化学工艺(化妆品)、材料物理与化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并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2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3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截止2011年10月,学院有教职工78人,专职教师7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7人,讲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人,占教师总数的65%;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20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北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委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1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1人, 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

  近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北京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项,横向合作项目30多项,获专利1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60多篇被SCI/EI收录, 出版著作教材30多部。

  全院教职工以理学院成立为新的契机,积极开展前沿学术研究, 创新教学方法, 本着尊重学术人才,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勤奋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而努力奋斗!

  1. 统计学(理学,071400)
  主要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向有:金融统计,生物统计,数理统计。本学科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 海外学习经历教师7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师中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

  2. 化学工艺(工学,081702)
  化学工艺专业立足于化学功能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方法、生产工艺及其相关基础理论,现已形成4个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1)光电功能材料 (2)无机-有机功能材料(3)精细化学品(4)复杂功能流体。
  本专业具有结构合理、学术精良的科研团队,共有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海外学习经历教师1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北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教委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

  3.材料物理与化学(理学,077300)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以近代物理、化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规律的科学。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和功能的设计,实现材料的制备与合成,探索材料的主要性能与成分、结构的关系。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致力于先进材料与相关器件的研究开发,揭示材料物理本质及其演变规律,为材料的微结构设计、性能预测、制备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向:磁性功能材料与器件、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稀土及纳米复合材料。
  本专业具有结构合理、学术精良的科研团队,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海外学习经历教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

  4. 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工学,0817Z1)
  全国最早设立化妆品专业(本科)的高校之一。本学科特别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与许多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化妆品领域首次提出了“皮肤养生学”和“现代化妆品生物技术”两个理论体系。以皮肤养生学的思想体系奠定了我校在中国化妆品领域的权威地位。研究方向有:化妆品植物原料、化妆品安全与功效评价方法。
  本学科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海外学习经历教师10人,硕士生导师7人。外聘硕士导师1人,Brain C.Jones 博士(美国体外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 Vitro Sciences,IIVS)。

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11年1月,目前涵盖了数学、统计、物理、化学、生物五个一级学科,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技术系、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与化学实验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招收统计学(一级学科)、化学工艺(化妆品)、材料物理与化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并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2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3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截止2011年10月,学院有教职工78人,专职教师7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7人,讲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人,占教师总数的65%;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20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北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委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1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1人, 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

  近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北京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项,横向合作项目30多项,获专利1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60多篇被SCI/EI收录, 出版著作教材30多部。

  全院教职工以理学院成立为新的契机,积极开展前沿学术研究, 创新教学方法, 本着尊重学术人才,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勤奋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而努力奋斗!

  1. 统计学(理学,071400)
  主要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向有:金融统计,生物统计,数理统计。本学科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 海外学习经历教师7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师中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

  2. 化学工艺(工学,081702)
  化学工艺专业立足于化学功能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方法、生产工艺及其相关基础理论,现已形成4个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1)光电功能材料 (2)无机-有机功能材料(3)精细化学品(4)复杂功能流体。
  本专业具有结构合理、学术精良的科研团队,共有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海外学习经历教师1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北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教委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

  3.材料物理与化学(理学,077300)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以近代物理、化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规律的科学。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和功能的设计,实现材料的制备与合成,探索材料的主要性能与成分、结构的关系。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致力于先进材料与相关器件的研究开发,揭示材料物理本质及其演变规律,为材料的微结构设计、性能预测、制备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向:磁性功能材料与器件、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稀土及纳米复合材料。
  本专业具有结构合理、学术精良的科研团队,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海外学习经历教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

  4. 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工学,0817Z1)
  全国最早设立化妆品专业(本科)的高校之一。本学科特别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与许多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化妆品领域首次提出了“皮肤养生学”和“现代化妆品生物技术”两个理论体系。以皮肤养生学的思想体系奠定了我校在中国化妆品领域的权威地位。研究方向有:化妆品植物原料、化妆品安全与功效评价方法。
  本学科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海外学习经历教师10人,硕士生导师7人。外聘硕士导师1人,Brain C.Jones 博士(美国体外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 Vitro Sciences,IIVS)。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btbu/yanjiushengyuan_11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