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北京交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北京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难吗]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交通大学排名]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群]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简介正文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目前设有桥梁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岩土工程系、道路与铁道工程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力学系、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和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校院共建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及14个虚体研究机构。
 
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和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等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作为主要成员单位之一共建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有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省部级平台,获批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实验室、轨道工程实验室等2个北京市科普基地。
 
设有土木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建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市政工程等6个方向,硕士学位授予权涉及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等4个一级学科。设有土木工程、土木工程(铁道工程)、土木工程(城市轨道工程)、铁道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固体力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8年12月31日,学院有教职工235人,其中专任教师19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2%。教师队伍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授86人,副教授92人。
 
学院努力提高办学实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学院在册学生3084人(其中本科生1237人、硕士研究生1061人、博士研究生482人、工程硕士304人),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外国留学生的任务。1999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 2017年通过专业评估复评,有效期6年。毕业生获得了提前参加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及英联邦国家互认学历的资格。60多年来,学院共培养了万余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院在科研立项、科技获奖、发表论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三年,新增科研经费3.76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张顶立任福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2项(朱尔玉高亮)、高铁联合基金2项(高亮袁大军)、重点项目2项(张顶立刘建坤)、“杰出青年基金”1项(柯燎亮)、“优秀青年基金”1项(蔡国庆)、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68项,自然基金获批保持全校领先。主持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高亮,我校历史上第一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双重主持身份获得国家科技奖)、二等奖1项,参加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高亮);主持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参加项目获得省部级奖励26项。SCI检索论文410篇、EI检索论文1016篇、ESI高被引论文26篇次。授权专利154项,2018年朱尔玉教授利用“单轨交通创新技术”多项专利作价入股,成立北京北交天轨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成果转化,服务祖国单轨建设;2016年高亮团队专利“一种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试验模拟系统”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活动。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召开国际会议等形式,与10多个国家与地区2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一半以上的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学院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年均百余人次,有多人次担任国际学术组织或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或分会主席,主办或承办了“结构工程国际研讨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国际研讨会”、“现代混凝土复合材料及基础设施国际研讨会”、“海底隧道修建技术国际研讨会”、第四届环境振动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第一、二、三、四届铁道工程关键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第十届高性能混凝土国际研讨会”、“第十四届结构工程国际研讨会”等双边或多边国际会议。
 
 (内容更新截止到2018年12月)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beijingjiaot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5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