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保研
关注保研公众号
领取保研资料

人人都可保研
自动化所 | 清华计算机 | 信科 | 计算所
一直都想写一个经验贴,来作为对保研论坛的回报。应该说从前年底开始,我就开始在保研论坛上查找各种的信息和读学长们留下来的经验帖,可以说保研论坛让我受益匪浅,对自己的定位,对目标的选择还有更多保研过程中的小细节的把握,谢谢保研论坛。
与其说这是一个经验帖,我觉得不如说是我自己那一年保研经历的回忆更为恰当。也写的有点罗嗦,请嘴下留情。
先简单说说楼主的情况吧。性别男,爱好吃,985传统工科学校(TOP10左右),软件工程专业(毕业时流的泪是填志愿时脑子里进的水,这话没错),排名5%左右。大一创业失败。大二上开始混老师实验室,从此开始自己的苦逼科研生涯;因为实验室师兄对学术无感,导师把师兄的任务全给了我,于是我开始负责实验室的一个关于计算机视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截至到现在,一篇一作EI国际水会议论文,一篇作EI国际水期刊论文,还加上师兄的硕士论文(导师期望的校内第一篇Science-PR是肯定搞不定了)。大二下开始和同学一起打数模,国赛省二,美赛F(伪特等,但我经常吹成特等了嘿嘿)。其余就是些无关痛痒的奖学金和小奖了。可以说我的硬伤就是成绩排名了,这一点也让我吃了不少苦头。下文里也会说到。
我专业最对口的选择应该是清华软件学院或者中科院软件所,再次一点应该是上交软件学院或者留本校,我的学长中也有不少去了这几个地方。但是对于我的方向选择来说,这并不是最合适的。
在实验室呆的这几年,我开始对软件这工程类的学科不感兴趣了,而是对科研、学术更有兴趣。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相信稍微关注业内现在比较火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等概念的的同学会知道这两个名词,这是它们的核心技术。
听了本科导师和学长的建议,在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选了几个重点关注的地方: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重(大牛云集,国内最强没有之一),清华计算机智能技术国重(机器学习方向很猛,年轻大牛Z领头),中科院计算所智能信息实验室(最近在生物识别上异军突起),北大信科智能系(有做理论特别牛的导师),清华计算机媒体所,南京大学计算机(有机器学习大牛Z),然后就是信工所、软件所里面相关靠一点边的实验室,最后就是给自己留的退路,继续读软件了。。。
一开始自动化所和清华计算机都不是我的考虑范围,因为我感觉离我太遥远了,真的。我们专业历史上也没有去自动化所的学长(保研后才了解到很久之前有一位),而清华计算机也是少之又少,一年能去1个就很不错了,而且一般还是年级第一。谁让自己是破软件的呢- -。所以我一开始定的目标是中科院计算所智能实验室和北大信科智能系。当然,每个保研的人都是从给老师发陶瓷邮件开始的。
P.S.这里已经开始找老师的阶段了。怎么选择老师呢?其实最简单的就是看导师的个人主页了,简单明了。想做学术的,看看导师的paper list,看看有多少顶级期刊顶级会议论文(课题组的实力);看看有没有973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等(课题组的资金);看看导师学术头衔(学术圈影响力)。一般来说牛导的学生都很不错,因为牛导有着大量的资源和学术圈人脉,但同样也有其问题,就是很多学术大牛已经不在学术一线,可能压根不会直接带你,而是手下的小导师带,甚至也有放养的。但是只要整个课题组强,你也一定不会差。而对于自己方向不是很明确的同学来说,相对牛导,可能那种能亲自带着做事的导师更好。而偏向做应用的同学一般关注点则应该是导师手上的项目,有些导师和工业界的大企业有合作,有校企结合的项目,或者有国家相关的大项目,只要手上能有事做,跟着那至少没有白读。当然还有一个很关键,就是导师的人品了,这个东西不好说,也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讲,要了解一个导师的人品,最好的方法就是问问课题组的学长了。这点,就是你找本校过去读研的学长学姐的最大意义了。
又啰嗦了半天,开始回到我自己吧。首选我的目标是计算所智能实验室一位比较年轻的牛导S,我的感觉是年轻的牛导还是能有精力亲自带学生的。仔细看了他的主页好几天,感觉非常的受教(这位导师S特地给报他的推免学生写了一篇长文来介绍什么样的人适合他的课题组)。之后就是针对导师S的方向也陶瓷邮件了,我的文笔不咋地,就不贴出来了。第一封邮件总让人很忐忑,等了一晚上也没有回信,晚上躺在床上的感觉就是肯定完了。第二天一大早看见邮件箱里导师的回信,导师S给了很明确的回复“看得出来你很优秀,我很感兴趣!”然后希望更详细的了解我,让我写了一些材料发给他,而且导师居然是凌晨5点回的邮件(真是工作狂)。这样,我开始和第一位导师取得了联系了。我和这位导师联系将近半个月,感觉印象上是不错,但是导师S说他们课题组是集体选择学生的,他本人没办法决定,所以希望在计算所的夏令营见面面试,并保持联系。
第一位导师陶瓷成功后,我信心大增。这时候我看见论坛有清华计算机媒体所某个组的夏令营(应该叫开放日),筛选50位左右同学参加。这个组是图形学的方向,并不是我的目标方向,但是为了去了解下情况顺便免费旅游,还是参加了报名,并如愿的过了网申。那应该是5月初左右,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来到清华。这个夏令营首先是听报告,主讲的时他们组的年轻老师们(或者说是大boss下的小导师,这个组的大boss应该算图形学里的大牛了,但是本人已经不在科研一线),他们每个人说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成果,主要是图形学的,中间还夹着2个另外方向的一个是操作系统,仅仅就一讲师负责,还有个数据库,感觉那个老师是大boss从其他部门请来撑场面的。领域我都不了解,几乎是听不懂的状态。之后是笔试,整个笔试题有数学和编程,数学主要是线性代数,概率论和高数(高数完全忘了),而编程是简单的acm题。考完后要填个意向表,选择自己的方向,图形学,媒体,数据库(其他部门的那位老师),操作系统(有有一个讲师的组,这完全是坑啊),我就随便填了个数据库,(觉得至少跟数据挖掘能搭上点边)。而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当天晚上大boss打电话给我,问我选不选图形学。当时我想都没想就回了句“不好意思,对图形学不是很感兴趣”,然后boss直接就把电话挂了。。。对的,啥都没说直接挂了。第二天是面试。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自己笔试第四名,这时就意识到后悔昨天大boss的电话了。。。然后郁闷的和数据库的老师面试,原来人家压根不是这个组的,而且因为是副教授,只能收一名硕士。我们谈了半个小时,把简历上的内容又详细说了遍,聊的比较开心,但是他表示已经有本校学生跟他在着做了,然后推荐了清华里几个我想关领域的老师。虽说有些遗憾,少了个“备胎”。但后来想想也没关系,因为学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确实也没意思。
回到武汉,快接近暑假了,最先开始的就是北大信科的夏令营。我联系了北大信科的两个老师,一是某年轻牛导A,paper发的很牛,年纪轻轻当上正教授,但是邮件回我表示自己是搞纯理论,我软件工程的本科并不是很适合,他更倾向于数学和统计专业的学生。第二位导师B回的到是比较积极,希望夏令营报他们组来面试。这里我犯了一个大错误,在联系的这个牛导A后而没有联系的情况下,我北大信科夏令营的导师依然写的是他,导致信科夏令营直接杯具。也是因为我太想跟牛导的原因吧。这里要引以为戒,一般来说导师没给积极回应就没必要选了。
信科这次的杯具对我打击比较大,到那时手上还没有offer,之后几天我疯狂的在网上查找各种相关导师的信息。也许真的叫病急乱投医,我投了清华计算机智能技术国重的一个组,还有清华媒体所计算机视觉组。前面国重的老师一直没有回复,我以为应该是石沉大海了,而后面计算机视觉的老师回复的很诚恳,说已有好几个联系了他,但现在没法决定,希望保持联系。也向信工所,软件所发了邮件,回应都比较积极,希望参加他们的夏令营和去面试。
这是已经暑假了,就到了中科院体系的夏令营时期,这个阶段是研究所扎堆来进行夏令营的时间。碰巧我和我们年级大一的大神选的是同一个方向,也是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甚至我们在导师选择上都很相似,包括计算所的牛导S,北大信科的牛导A,我们都发了。结果信科他也挂了,而貌似计算所那边的回应不是很明确。所以他正属于着急状态。因为听说去年有电信的学长成功保研到自动化所,他准备去试试自动化所,然后也鼓动我一起去试试。同时我们也报了计算所的夏令营。
出人意料的是自动化所网申把年级第一给刷了.......而幸运的是居然我过了。所以计算所的夏令营我直接忽略了,这里也很对不住那位牛导,因为前前后后联系了1个多月,还表示一定要来夏令营面试的......
自动化所的夏令营名字很奇怪,叫做暑期学校。因为是第一次办的,所以没有之前的信息可以了解。前几天是讲座,是真正的学术讲座。来讲座的阵容十分的强大,几乎都是所在领域的顶级大牛,甚至还有控制领域的开山鼻祖(虽然不了解控制- -)。后来知道正好自动化所在承办IJCAI 2013(人工智能领域top级会议),所以正好把来参会的IEEE Fellow们拉了过来讲座了让我们见见世面了。的确是很让人震撼,但就是因为英文不够好,很多的方向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大多我都在看图片(后悔英语大学丢了啊)。倒是有一位华裔大牛的讲座听得很带感,因为他的方向我正好研究过一段时间。
之后是本所的导师介绍,惊讶的发现,居然自动化所有这么多的IEEE Fellow(好像现在是6位),先是大牛们讲,然后是下面中心的导师讲,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复杂国重的一个大牛L,把学术问题讲的特别有趣,而且语言也很逗,一开始还让我怀疑了好一阵这到底是不是研究员。但是的确是牛!后来才知道他是某国际顶级期刊的主编,IEEE Fellow。对自动化所复杂国重了解不深,这边更偏向与控制系一点,方向不了解,但是很强。除了大牛L,还有更牛的W(只是他从头到尾也没笑过,一直坐在第一排翻书)等等,因为不是我关注方向也记不得了。模式国重那边的导师在选导师的时候说吧(知乎上也有介绍)。
之后是一天的开放参观日,整个研究所的展示项目都向我们夏令营的营员开放展示,给我印象深的是机器鱼、打乒乓球机器人(我对打了几个回合!)、虹膜识别(他们组顺便拿这个来考勤....偷懒都偷不了)、语音翻译、还有3D打印和芯片的反向工程等等。讲解类的印象就不深刻了。
最后一天就是面试了(忘记说之前还有一个体检)。集体面试,没有笔试没有机试,八九个正研究员面一个,在面试名单里还看见很多之前讲座没来的超级大牛。因为复杂国重的导师大多去开IJCAI 2013了,所以我们那次的面试大部分是模式的老师。我的面试很快,进去后老师先吐槽了下我的专业-软件工程(都是泪),还有问排名能不能拿到学校保研资格(排名排名排名..)。然后就开始问数学,问我的是怎么求线性方程组,不用直接做,说说思路就好了,但是逻辑要清晰。之后开始就开始问我简历上的内容,特别是数模和论文的内容,就是一听回答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真正做得那种问题。让我说了我在数模里用的改进GA算法的流程,论文里的特征子的意义。最狠的一个老师让我把sift特征的英文全称说出来(汗!太刁了)。最后主面试官老师表示没有问题了,我正准备走,结果他多来了一句“你穿着拖鞋就进来面试了啊”,当时彻底懵了,慌慌张张解释了几句,然后就出去了。这里也是个大教训,虽然面试不用穿正装,但是也一定不能向我这么随便啊!!!!
最后还有一个欢送会。这不是主要的内容。接下来就是等待结果了。
这时,我突然收到之前联系的清华智能国重的导师的邮件回复,他表示自己前一段时间出国开会了,没有收到邮件,希望能和我见面面试。正好我也在北京,直接就去了。当然去之前也看了下他们组的主页,最大的感觉就是paper发的很一般,项目做得到不少。面试先有个非常简单的笔试,就几道题,然后老师给我一个玩具,让我拆了,拆完又让我拼回去(第一次遇到这种啊....)。之后就是讲讲简历中的各个项目,还有数模比赛和论文(同时还反复确认我的排名到底能不能拿到本校保送资格....)。最后导师问我有没有信心通过系里的考核,读硕士跟他,读博就组里大boss,我说我还没考虑好是读硕士还是博士希望能多给我几天时间考虑(也就是在等自动化所那边的消息了)。
第二天上午,一个面试我的导师发来短信,告诉我过了,心中的一块打石头也算落下来了。拒了清华那边的导师之后,就是选导师的阶段了。来之前我大概把所有的导师的信息都看了一遍。不过自动化所的选人策略也是集体制,所以提前联系导师没有意义。这边是在确定通过所里的面试之后才开始联系导师。
又看了遍模式识别国重里老师的paper list,的确不能和我们学校比,一个组一年发的顶级会议顶级期刊论文比我们整个学校5年的还要多,特别是看到PAMI,PR这种论文居然一个人能发两位数,膜拜的同时又迷茫了不知道该选哪个导师了。最后还是靠本校来这边读研的学长了解情况,最终选了模式国重某牛导,也如愿的成为了他的学生。这也就不细说了。很感谢学长,虽然一直想拉我进组,但是辜负了学长的好意(真是有点不好意思- -)。
我的保研路到这也就划上句号了,当初敢都不敢想的地方,最后也成真了。
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看低,相信自己才会得到自己的回报。
P.S. 9月初还有一次保研的机会,就是正式的推免面试,自动化所,清华,北大等等都有。这时我突然又接到1个月之前联系的清华的那位计算机视觉的导师的邮件,问我有没有兴趣跟他读研,当然,只能拒绝好意了。而我的那位年级第一同学也如愿进入了自动化所的第二次面试,虽然最后他被全奖诱惑选择出国了。
P.P.S.排名真的很重要,到哪第一件事还是排名,打比赛搞科研也不要放下成绩啊!
P.P.P.S.出门找学长,这句话是真理!
最后祝学弟学妹们都能有好的归宿!
终于写完啊!!!写的这么长见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