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介绍

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安庆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安庆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安庆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安庆师范大学排名] [安庆师范大学考研群] [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介绍正文

学院简介
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于2009年12月。前身是学校公共课教研室下的体育教研组,1986年9月从公共课教研室分离成立体育教研室,1997年改为体育教研部,1999年7月正式成立体育系,同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专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2009年开始招收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本科生,2013年开始招收休闲体育专业本科生,2017年起招生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生。2017年更是取得学科教学(体育)招生突破,2017年体育硕士点获教育部批准,拟于2019年开始招生。2009年12月更名为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体育艺术表演、休闲体育和运动康复4个本科专业和2个硕士点。自建系以来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近2000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千人。学院下设体育理论、田径、球类、武术体操、公共体育等5个教研室以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场馆管理中心、实验室和资料室等4个教辅单位。
经过多年的办学,学院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一、不断加大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学院拥有1座体育馆、3块塑胶运动场、24片篮球场、16片排球场、52副乒乓球台、1片单双杠活动区和6套多功能健身联合器械,建有运动解剖、运动生理、大学生健康促进等3个实验室和1个运动康复专业实验实训中心,各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达500多万元。除此之外,学院还独立拥有1个100平方米的图书资料室,专业资料齐全,能满足师生从事教学、科研、毕业论文设计的需要。
二、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学术梯队已基本形成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2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3人,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总数的80%以上;其中,1人被授予“安徽省拔尖人才”荣誉称号,2人分别被遴选为“安徽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获得体操国际裁判员资格,11人获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学院先后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优秀学校”、“全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单位”,安庆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
三、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教科研成果喜人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30余项、校级项目40余项;以项目为依托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师生在省内外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各类奖项500多项,获得专利48项。学院先后被授予“全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单位”、“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优秀学校”、“安徽省体育舞蹈工作先进单位”、安庆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四、努力实施人才质量工程,成效显著
    学院历来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组织实施质量工程建设。采取课堂内外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措施,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学院一方面通过组织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积极组队参加全省乃至国际性的各项体育竞赛及专业技能比赛。近年来,在省内外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80多次,特别是在2011年结束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基本功大赛上,由我院师生组成的代表团代表安徽省参加比赛,获得了团体总分第15名和3个三等奖的佳绩,2017年组建女子龙舟队首次代表安徽省参加全运会,取得了不错战绩。通过比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学院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通过考研、考警、考编、考公务员等多种途径实现就业,建院以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了90%以上,短短几年,部分学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五、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社会效应良好
    为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院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实习环境,通过与安庆市教育局、体育局、国税局、安庆石化总厂、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安庆市巨石山风景区等相关单位开展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实施联合培养机制,在努力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社会适应等相关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为提高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质量、提升企业文化层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aqsfxy/yjsy_25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