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理论经济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理论经济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安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安徽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师范大学排名]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群]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理论经济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理论经济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形态发展规律,论 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人类社会经济发 展的历史及其相应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历史,通过经验现实的抽象分析和整体综合,揭 示经济规律及其基本性质的学科。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理论经济学一级硕士学位点,于 2011 年正式申报 成功,2012 年首次招生。该硕士学位点,在安徽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政治经济学、 徽商、资源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经济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 理论与应用、环境资源经济学等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史以徽商研究、近代中国经济史 研究为主要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市场经济理论创新、 合作经济制度、农村经济发展、劳动关系等为重要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方向注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环境资 源经济学方向已形成生态经济理论研究、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研究几个有特色研究领 域,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 理论经济学硕士学位点目前共有 10 位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 3 人;教授 5 人, 副教授 5 人。马陵合教授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持国 家及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出版专著 9 部,发表各级论文 120 余篇。周端明教授为安 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 1 部,合著 2 部,在各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目前,理论经济学硕士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11 项;横向课题多项。出版专著 5 部;参编教材 1 部;翻译教材 1 部。在 SSCI、SCI、EI、CSSCI 等级别期刊上发表论近 200 篇。 目前已经招收硕士研究生 57 人,授予学位 22 人,在读研究生 35 人。毕业生工 作单位多为国有企业、金融业或教育部门,其中有两位同学考取南开大学、同济大学 博士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能在理论研究部门从事经济理论研 究,能在高等学校从事经济理论教学,能在实际工作部门担任经济管理工作的,富有 开拓创新精神,知识面宽,结构合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 必须掌握坚实的经济学(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具有扎实 2 的专业理论知识;较为完整地理解并把握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理解经济学发展 历史上形成的重要理论观点;了解经济学发展的前沿及其趋势,对于国内外经济理论 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动态,有从事学 术研究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现代经济分析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 识,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借鉴和运用西方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实际工 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四、学习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为 5 年(含休学)。 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可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 限,每次申请期限为六个月或一年。 在达到在校学习时间的最长期限时,应以毕业、结业、肄业和退学处理等形式之 一终止学籍,并办理离校手续。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并以导师为主建立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由导师和指导小组 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制定培养计划,对论文进行全面指导。
2.研究生入学半年后在导师和导师组的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并根据自身和本 学科发展需要和该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确定选修课程,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3.研究生在导师和导师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踊跃参加教学实践 和社会实践锻炼。
4.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培养形式采用研讨式、 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有机 结合,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导师和导师组要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安全稳定工作,协助 院系、职能部门处理研究生的突发事件。
六、培养流程与要求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特点,制定“硕 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必须在培养方案范围内制定,一经确 定,要切实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如需修改,必须履行相关手续。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应在第 3 学 期完成。学位点根据选题情况,成立由 3-5 名导师组成的审查小组,听取研究生汇报, 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 到预期结果。
3.中期考核
根据本院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院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中期前完成(每年 5 月底前)。
A.考核在学院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学院(学科)负 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 3-5 人)进行考核,同时 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 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 行。
C.填写相关表格,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流: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 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终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 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4.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成立 4-5 位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全面负责本院研究生的论 文中期进展和检查考核工作,重点检查论文进展和学术规范。一般应在第五学期完成。 5.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申请条件审核。定 稿付印之前,必须对论文的真实性加以检查。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
1.课程设置分为 7 类:
①公共基础课(学位必修) ②公共素养课③学科基础课 (学位必修)④专业核心课(学位必修)⑤方向拓展课⑥跨学科课⑦补修课。
2.最低课程学分为 31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22 学分。分配如下:
①公共基础课(学位必修)已开设 4 门(7 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36 学时 2 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类)或自然辩证法概论(理 科类)18 学时 1 学分,英语阅读与写作,36 学时 2 学分,英语口语 36 学时 2 学分; ②公共素养课,暂未开设。 ③学科基础课(学位必修)9 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 ④专业核心课(学位必修)6 学分,面向一级学科设置。 ⑤方向拓展课 6 学分。 ⑥跨学科课 3 学分 ⑦补修课不计学分。同等学力与跨专业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2-3 门本学 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具体课程、选修方式与考核由各学院自行安排。)
八、必修环节(暂不计学分)
1.学术活动 研究生需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在学习期间作学术报告至少 1 次,听学术报告、 讲座等至少 10 次。
2.实践活动
(1)专业实践:大力加强专业实践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专 业实践可以为教学实践、课程见习、专业实习等形式。专业实践环节计不计学分。
(2)社会实践: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暂不计学分。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考核其 5 完成情况是否合格。
九、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 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1.选题、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的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学生完成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后,在导 师的指导下进行,并经过导师或导师小组同意而确定选题。选题要坚持问题意识,学 位论文的选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应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关注学 科前沿研究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硕士生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该先收集大量与选 题有关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广泛阅读相关国内外专业文献,全面了解和准确 把握论文涉及的主要问题的研究现状、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并把有关文献进行梳理、 分类、汇总、分析和评价。在选题和文献评析的基础上,提炼科学问题,形成研究框 架、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案。
2.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和规范的学术论文。学位申请人应该在导师 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论文的研究主题明确,结构 合理,层次分明,资料翔实、充分、可靠,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和论证逻辑严谨,文 字流畅,格式规范,结论不仅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硕士论文的格式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主要由封面、独创性 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 主要符号表、引言、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和作者简介等部分组成并按先后顺 序排列。
3.成果创新性要求
选题有一定的新意,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研究文 献,把握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前沿问题,或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以独特的研究视 角,提炼和明确研究的主要问题,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应用价值。 论文所使用的资料和数据必须系统、翔实、可靠,分析和研究逻辑清晰,研究方法规 范且科学。 论文体现出作者在本学科已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理论或实 践的研究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较好地解决某一具体理论或实际问题,论文成 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ahsfdx/yjsy_24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