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安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安徽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师范大学排名]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群]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本学位点 1985 年招收了第一届研究生,1996 年获得自然地理学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 年获得人文地理学二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予权,地理学一级硕士点获批于 2006 年,2011 年自主设立了灾害地理学和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2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因本学位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⑴我国具有较高水平的地理科学研究基地。《地理学报》2016 年第 4 期载文,在地理学 EI 论文数量的中国大学排名中,安徽师范大学排名第 8;又据《地理科学进展》2016 年第 5 期载文,《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等 4 种权威学术期刊创刊以来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安徽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 10 位。
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智库”。承担了安徽省旅游业多个行业标准的编制任务,完成了众多的社会服务项目,在旅游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与城乡规划、GIS 开发与应用等等领域成为了安徽省重要的、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智库”。
⑶活跃的对外学术交流。多人次参加国际地理学大会、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会的、中日韩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30 多人次赴国(境)外知名大学访学交流。先后邀请了陆大道、傅伯杰、陶澍等多名中科院院士和国内外数十位知名教授来校教学,如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地理、规划与游憩系 Alan A.Lew 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主任 Neil M.Coe 教授等,提升了学术影响力。
⑷全国重要的地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现已毕业研究生 600 余人,多就职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咨询机构以及重点中学。与此同时,本学科还为全国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输送了大量优质的研究生生源,不少已成为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研究方向和特色。本学位点拥有多个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平台,拥有能够满足从事地理学研究和进行社会服务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积淀,本学位点的实验设备有了长足的进步,拥有价值3000 多万元的设备,能够满足自然地理、GIS、城乡规划等的实验和研究需求。本学位点导师和研究生依托高水平的学术队伍、良好的设备条件和深厚的学术底蕴,承担了大量的基础研究的纵向课题和社会服务的横向课题,为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10 年以来,本学位点导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 项,社会服务项目100 多项。
本学科 1985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已培养毕业生 600 余人,毕业当年有20 余人考取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安徽师范大学等的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高等院校、规划咨询机构、国家公务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重点中学地理教师。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地理学专门人才。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胜任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值分析等技能;实习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能够使用一门专业外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工作,就业面宽广,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基础。
三、研究方向
四、学习期限
本学科基本修学年限为 3 年,最长为 5 年(含休学)。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可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每次申请期限为 6 个月或 1 年。在达到在校学习时间的最长期限时,应以毕业、结业、肄业和退学处理等形式之一终止学籍,并办理离校手续。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并以导师为主建立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制定培养计划,对论文进行全面指导。
2、研究生入学半年后在导师和导师组的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并根据自身和本学科发展需要和该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确定选修课程,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3、研究生在导师和导师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踊跃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
4、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培养形式采用研讨式、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导师和导师组要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安全稳定工作,协助院系、职能部门处理研究生的突发事件。 六、培养流程与要求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特点,制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必须在培养方案范围内制定,一经确定,要切实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如需修改,必须履行相关手续。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在第 3学期前完成。
3、中期考核根据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对本学科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每年 6 月底前)。
4、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由导师与导师组在第五学期中期对学位论文进展和学术规范进行检查。
5、第 6 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答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申请条件审核。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
1.课程设置分为 7 类:①公共基础课(学位必修) ,②公共素养课,③学科基础课(学位必修),④专业核心课,⑤方向拓展课,⑥跨学科课,⑦补修课。
2.最低课程学分为 31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22 学分。分配如下:
①公共基础课(学位必修)开设 4 门(7 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 学时 2 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类)或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类)18 学时 1 学分;英语阅读与写作,36 学时 2 学分;英语口语 36学时 2 学分。
②公共素养课,暂未开设。
③学科基础课(学位必修)9 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
④专业核心课 6 学分。
⑤方向拓展课 6 学分。
⑥跨学科课 3 学分
⑦补修课不计学分。同等学力与跨专业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2-3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 
八、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具体按照《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暂行办法》执行。
2、实践活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
专业实践:大力加强专业实践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学位点各研究方向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可以为教学实践(如参加本科生辅导课、实验课、毕业论文指导、批改作业等工作)、课程见习、挂职锻炼、社会调查等形式。社会实践: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考核其完成情况是否合格。 九、科学研究学术研究是学术型研究生的重要任务,研究生必须开展高水平、创新的学术研究。本学位点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省级以上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1 篇。 
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鼓励选择有重要意义的课题。论文选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既研究经济建设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又研究具有一定价值的应用和开发课题。学位论文的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进行社会调查,对获得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归纳和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独立撰写出有一定科学水平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评审、答辩等程序,按研究生学院有关文件规定进行。学位论文采取盲审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等措施,加强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ahsfdx/yjsy_24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