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报一下自己的专业和初试成绩
  广播电视艺术学(方向就不说了)
  英语60
  政治63
  广播电视艺术基础127
  艺术综合128
  总分378
  俺本科是学中文滴,算“半跨”吧……以前都说学中文的人考艺术比较有优势,但是以这几年的形势来看,初试越来越重视对艺术常识和艺术感觉的考察,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偏重文艺理论的积累了~所以对大家来说基本都是公平的了,俺复试的时候就发现有不少同学是工科考过来滴:)
  俺的英语政治实在没啥好说的,分比俺高的人很多很多……而且英语政治是非常“事倍功半”的东东,费好大力气都不一定能提高几分~~但专业课只要复习得法,在几个月甚至几十天内获得质的飞跃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俺就根据个人经验说说专业课啦~
  (一)参考资料篇____
  1/对参考书目的评价?
  刚决定考广播电视艺术学的XDJM看到考研参考书目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这么多书怎么看得完呢?
  其实分析一下试题就可以知道,给定的参考书目不一定都要看,主要看这5本就可以了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艺术学》张凤铸、胡妙德、关玲
  《电视艺术哲学》苗棣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以个人的经验,这几本书最好是按这样的先后顺序来看
  (1)〈艺术学概论〉(彭),这本书可看性强/论述系统/例子众多/对艺术的阐述精到而且通俗易懂,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教材,对于本科专业不是艺术的同学来说,可以迅速帮忙廓清艺术理论的几个大问题。而且,这本书是沟通〈艺术概论〉和〈文学理论的教程〉不可或缺的桥梁。
  目前〈艺术学概论〉有新旧两个版本,新版38块,旧版18块,我自己用的是新版。没有明确比较过两版的内容有无差别,只知道新版比旧版多了很多鉴赏文章和图片~~个人还是倾向于买新版吧,毕竟手感好,文字排版和纸张看起来比旧版舒服,而且据同学说好象在具体举例上有差别~~
  (2)〈文学理论教程〉(童)这本书比较抽象,有些地方晦涩,但重点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个人感觉05年前的试题里这本书的比重是非常大的,05年以后的比重小了。但一些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了解的/也是每年必考的。比如艺术起源/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风格即人/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意境论/期待视野……等等。
  (3)《中国当代广播电视艺术学》(胡张关等)这本书,怎么说呢 ,可能是因为每章都是不一样的人编的,所以从总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前后观点不一致甚至重复现象严重……对广播电视的阐释比较浅,有些观点也不是很新,有些章节甚至可以不看……反正自己挑重点看看吧,最好参照其他的书,比如张凤铸的《中国当代电视艺术学》好像是国家95级什么的教材,还有胡智锋的《电视文化论稿》(大概是这个名字,实在记不清了……)
  (3)〈电视艺术哲学〉(苗)这本书可看性很强/灵动幽默,这几年在出题时所占的比重有逐渐加大之势。书里有不少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也举了很多国外电视节目/电视剧的例子,是以一种全球化的视野来看的。此外也涉及了一些很著名的艺术哲学观点,比如米兰昆德拉的媚俗说 ,尼采的日神酒神说,都是需要了解的。弱点在于系统性稍微差一点,似乎并不是很适合当教材,但是里面一些大的观点需要自己归纳。
  (4)〈艺术概论〉(王)这本书是4本书里可看性最差的一本,因为其中渗透了大量政治话语和意识形态观点,不少人在第一遍看的时候就宣告放弃了。有不少人认为〈艺术概论〉和〈艺术学概论〉只需看其中一本就可以了,我一开始也存有这种侥幸心理……实际上这本书是必看且一定要认真看的。如果彭的书侧重于简洁/侧重于“点”,王的书则侧重于升华/侧重于“面”,不信翻翻历年真题就知道,有不少大题就是赤裸裸从王的书上来的,比如“郑板桥画竹”等等~
  王的书,需要在打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才能看进去,所以个人建议在阅读了上面3本书之后/最好政治也复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因王的书里运用了不少马列毛的观点),再开始看王的书,否则会很吃力且枯燥~
  主要的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都集中在上面这5本书里,其他的诸如美术史/音乐史/电影艺术基础/文学史,都只是出一些填空题和少量选择题,所以只需了解必要的知识点就好。这些知识点都不会很偏,大多在一般的美术/音乐/电影/文学鉴赏(史)之类的书上都能找到,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找这几本书的笔记来看。花钱买原书,就十分不值得了。
  此外
  钟艺兵/黄望南编的那本〈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好像是叫这个名字),没必要看,也买不到(这本书已经绝版了,只有复印版,卖60多块钱)……只要对电视/广播的发展史有基本了解就可以了。
  月亮大师的《影视艺术哲学》非常高深莫测,一般本科生很难看懂(反正我看不懂),而且这本书谈的东西很玄,并不适用于应试。但是书里提到的一些著名电影,比如〈红白蓝〉三部曲,广岛之恋,应该适当有所关注咯~
  高鑫文集比较老,一般不会从里面出题,所以几乎可以不看。从历年真题来看,好像就考过一个名词解释“电视小说”
  2/除了看参考书目还需要看虾米呢?
  真题 ——
  这是必看而且要仔细分析滴,但个人不太主张看有参考答案的,最好是自己在看书的过程中把答案找出来——因为广院的题本来也都是主观题,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的。外面卖的真题上的答案也只是过来人整理的,不一定可信
  现代传播——
  一般都认为〈现代传播〉是复试的时候才需要看
  个人认为初试之前看看是绝对有好处的,至少没有坏处……
  因为杂志分析的都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是学者的最新权威观点
  而考试考察的大题也都是热点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07年广电?br>
  昨天晚上想更新来着,可是林子慢得令人发指……不知道为什么一楼编辑过后就只能显示一半内容了,寒……
  现在把一楼断掉的内容补上~~
  现代传播——
  一般都认为〈现代传播〉是复试的时候才需要看
  个人认为初试之前看看是绝对有好处的,至少没有坏处……
  因为杂志分析的都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是学者的最新权威观点
  而考试考察的大题也都是热点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07年广电艺基础里有道大题是分析真人秀的
  而我之前正好在〈现代传播〉上看了游洁老师一篇讲真人秀的文章
  所以那道题就答得比较顺了
  一般来说杂志看当年的就可以了,我当时是到图书馆现刊阅览室,把〈现代传播〉上所有关于电视方面的文章全部挑出来,复印了厚厚一叠~~回来后又把所有文章分成几大类,比如电视文化/电视剧/频道包装/收视率问题,这样看起来会比较系统些~
  电视节目(电视剧)——
  这个范畴比较大了,并不是要求每种节目每期都要看,但至少每种典型的节目要有所涉猎,比如娱乐类要看过开心辞典,谈话类要看过艺术人生,记录片要看过故宫和长江;新出现的节目形态要关注,比如湖南台的变形记;当年大热的节目也要了解,比如超女/好男之类。就算没看过,也该了解节目的风格和流程之类。
  千万不要觉得看电视是“不务正业”,对研究广播电视的人来说,这就是“正业”~~~~
  07年广播电视艺术基础最后一题(30分)就是:请以一部广播电视文艺作品为例,说明主题是如何实现的~~
  如果只顾看书,完全不接触实际,这题答起来就很难了~
  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电影——
  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商业片和艺术片、中国的和外国的`~当然也不是看过就算,看完了一定要去网上或图书馆找相关的影评,把它看透~
  很多师弟师妹都问我看这个有啥用,我说“加强艺术感觉”
  他们就说“艺术感觉?太抽象了”
  如果真要拿点实际的例子。。05/06年的最后一题(我手边没真题也记不清楚了),好象分别是“以一部影片为例,说明情节与节奏/情节与结构的关系”……
  娱乐文化新闻——
  07年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最后一个名词解释是
  “马季”
  看到这个题,我深深感谢在自习偷懒间隙看过的〈精品购物指南〉和新浪文化娱乐频道……
  可以看出,这两年出题的趋势是越来越贴近现实了,06年好像也考到了传统相声和电视的关系,就是跟郭德纲联系起来的……所以大的文化娱乐新闻是一定要了解咯~
  笔记
  这个东东可看可不看,在下面会详说
  3/复习资料如何购买
  参考书我就不说鸟,新的在学校附近和网上都能买到,一般是8折
  买二手的当然实惠,但新书用起来更有感觉就是了
  真题,建议几个人合买,然后复印一下就好了
  (苗棣的书也是,因为苗的书只有复印版)
  笔记……这个东东要特别说一下
  目前流传的笔记主要的是的“艺术综合”和“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然后就是每本参考书的内容摘要
  的笔记万年不变,反正06年的和05年的没差别……就是把一些重大的概念/文论/热点梳理了一下,稍微看看还是有助于把知识系统化的。但拿那个当金科玉律就不明智了,因为总结得不全还有错误~
  其他流传的关于各个参考书的内容摘要版本良莠不齐,有小贩为了赚钱整理的,也有以前的学生整理的~这个东东也只是做个参考,帮自己理清脉络。个人认为美术史/音乐史什么的看看笔记就够了,但是一定要确保笔记没错误吼~
  总而言之笔记上不太可能有什么“内部消息”“押题”,还是自己做笔记是王道~
  关于笔记的购买
  严重BS一下西食堂楼下金谷园书店,300多一套,不好且不全
  KATHY的笔记在网上卖得也比较火……对此就不做评价了
  但公平地说一句:
  1/笔记的成本价可能连10快钱都不到(如果复印按6分钱一页的话)
  2/笔记的含金量绝对不值这个价,还不如去吃几顿好的补补身体
  最后是小TIPS
  南院图书馆和北院图书馆的复印室都有笔记卖,只给复印的纸张钱就好了
  北图二楼的那家比较寒,只要最新的复习资料出来(英语/政治),都会立马推出复印版,价格比原书便宜一半多~
  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这种行为有点……
  但毕竟对我们来说还是实惠一些
  (二)复习战略篇
  1、复习时间?
  个人的观点,复习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因为时间长了就会忘…过来人也都说第一轮复习和第三轮复习的效果是一样的,意思即:从3月份开始复习和从10月份开始复习效果是一样的……
  我是从去年国庆之后才正式开始复习的,10月9号开始上自习,到1月20号考试,整整一百天……对我来说这个时间已经是极限了,因为我是个很没耐性的人……
  12月之前都是早晨睡到9点,磨磨蹭蹭到午饭,下午再去自习。12月以后觉得该调生物钟了,所以就每天早晨8点多去自习,这样的后果就是每天上午要在自习室睡1个小时,下午再睡一个小时==+……算下来每天净学习时间是6——7个小时左右。
  2、复习步骤及技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复习方式,我只是说说自己的了呵~
  (1)研究真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既然是应试,所以首先要弄清楚出题的模式和重点,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研究真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的策略是,把99——06年的真题按照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三大类,抄在本子上……当然也不是抄原题,只是把考察的知识点记一下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广院出题的复现率很高,重点也比较突出,这样看上去就一目了然了
  比如“有意味的形式”就在艺术综合05年的名词解释、04年的填空题、00年的填空题、98年的填空题里考察过
  这样看一下就很容易找到重点,意境、典型、风格、期待视野、共鸣、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艺术创造三阶段,这些几乎是年年必考察的,只是万变不离其宗而已。
  其他还有一些中西方文论的重点学说 考察的机率也很高
  如“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是形象的真理”“风格即人”、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化、兴观群怨、诗言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大音希声、童心说
  由于广播电视艺术基础是从前年开始有的(以前都是文艺理论),所以只有05、06、07三年的真题可以参考
  个人感觉这一科考察的也是艺术综合方面偏多,07年的题尤其是……比如名词解释有“典型”“风格”“诗学”……
  所以艺术综合和广播电视艺术基础基本是不用分的,合起来复习就好。偏重一下电视文艺,但也要学会用艺术综合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电视文艺。
  在找到重点之后,就需要针对不同题型来将知识系统化
  两门课的题型不外乎填空、名词解释和大题(包括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都是一个意思)
  填空 一般考察的知识点是:文艺作品的作者(绘画、文学、音乐、电影)+某一文艺作品(某一艺术家)隶属的流派+某一重要学说(某句话)的提出者、某一句话形容的是谁(比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指谁)
  针对填空应该了解的是一些“点”,包括 各个艺术门类(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考察的都不会很偏,一般是彭、王书上举到的例子,还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比如07年考到蓝色多瑙河的作者
  名词解释 一般考察的是:某一学者或艺术家(比如06年毕加索、07年马季)、某一重点论著(07年的诗学)、某一重要文论(如童心说、兴观群怨说、大音希声说)、某一艺术门类的专业名词(如协奏曲、旋律、肥皂剧、长镜头、蒙)、再有就是书上的一些定义了(如共鸣、情感把握等)
  论述 一般考察的是:
  举例说明某一学说(如07年考艺术创作分几个阶段,举例子)
  题目是一句话、一首诗或者一个典故,以此来阐明一个学说(如郑板桥画竹,如“编戏如缝衣”)
  论述一个热点、重点的问题如05年历史剧问题、07年真人秀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但在看书的时候对重点学说有系统深入了解,还要了解跟这个学说有关的典故、并且在看到契合这一理论的事例时,能够运用理论来分析
  以一部作品为例子说明创作的规律,比如情节与结构节奏的关系、比如主题是如何实现的,比如悬念有什么作用,等等——这要求我们在考前应该做一项准备工作:熟悉某一部文艺作品(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的方方面面,无论考到什么,都可以拿它来做例子。
  明白了出题者的思路以后,看书就比较有针对性了
  (2)有效看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个人的经验,看书是分“三步走”的
  第一步:审美无功利——
  将参考书当成闲书来浏览,一目十行地看一遍,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只需大致了解这本书的风格和主要内容就可。
  这样做是因为,在无功利的状态下的阅读,是以兴趣为先导的,所以这样“一见钟情”记住的学说和典故会印象很深。
  比如现在我还记得苗棣书里对日神酒神说、肥皂剧的论述,等等,都是第一遍阅读时感兴趣的。
  当然如果时间不够,这一步也可以跳过了。
  第二步:下笔如有神——
  这是读书过程中最痛苦的一段,因为要不停地做笔记,一边翻书一边狂写,直到手脱臼……
  我做笔记的模式一般是
  记下每节的纲要
  一边读书一边揣测出题人可能会出到的题,然后把重点的学说和名词解释提炼出来,统一标上三角或者星号
  在每页的页边,记下书里涉及到的零碎知识点,如艺术作品、流派、作家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会发现这本笔记非常有用~
  纲要会帮助自己迅速明确某一知识点所处的章节
  三角和星号会帮助自己将重点学说和名词解释一网打尽
  页边的零散知识点在翻本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记住了……
  第三步:查缺补漏+升华
  对照笔记再大致翻一下书,看自己还有没有漏掉的知识点
  对于一些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找到更多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来,对比着教材观点一起看,力求使自己的思路更开阔。
  这个时候,也就离考试很近了。
  (3)终极冲刺——电子笔记
  离考试还有一周的时候我有幸感冒,就将主战场从自习室转到了宿舍。
  但是在宿舍也不闲着,而是整理了几万字的电子笔记……
  电子笔记和手写笔记的差别在于:
  手写的是线性的,而电子的是板块状的
  手写的是从书本出发的,而电子的是完全针对考试的
  手写的是一本一本书来的,而电子的是将几本书的观点整合起来的
  这几万字的笔记共分4个文件:
  艺术综合:包括艺术本质论、艺术生产论、艺术功能论、艺术创作论、艺术流派和思潮、重要艺术理论
  广播电视艺术基础:包括电视本质论、电视文化审美特性、电视文艺节目主要类型、艺术创作基础规律、电视文艺发展史、视听语言
  艺术门类:包括中西方各个艺术门类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代表阶段
  重点热点问题:现代传播上的重点问题,比如美是和谐、收视率问题
  几万字当然不是一个个敲出来的,而是大量应用了网络资源……
  深刻感谢一下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
  (4)旁门左道——
  如果身边有跟自己考一个专业的人,可以互相出模拟题,前提是——两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水平要相当,对专业课的复习程度要相当。
  (四)应试策略——
  想着现在说这个是不是太早了,不过怕时间久了自己就忘了,所以先写下来吧
  一、初试
  初试=写字……广院的专业课答卷就是几张大白纸,自己能写几张就写几张,到最后标上页码。
  *字体的整洁自然是第一位的,就算不能保证全部的字都漂亮分明,但第一页肯定要给老师个好印象。
  *个人认为写多比写少好……我广播电视基础写了9页,艺术综合写了10页,后果是考完后右手酸了三天……但是层次性也一定要分明,最好是每个(1)(2)(3)第一句都是明显的主题句,后面再展开论述、举例子什么的。
  *如何体现出自己的亮点
  举例子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大家一般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都会举自己最熟悉的典故,所以一般都是举参考书上的。但是如果能举出一两个参考书上没有的,可能就会让老师眼前亮一下。
  记得07年有道题是举例分析艺术创作的几个阶段
  我在过滤了几个例子之后选了一个书上没有的:
  余华创作《许三观卖血记》的最初动因是,在王府井大街上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老人,他就由此思考这个老人背后的故事……
  所以平时多注意这种小典故,关键时候还是有点用处的。
  在答带客观色彩的题目(填空、名词解释)的时候,力求精确。
  比如问到《广岛之恋》导演,一般说雷乃就可以了,但最佳答案是阿伦.雷乃。
  《野草莓》导演,可以回答伯格曼,但最好说英格玛.伯格曼。
  名词解释也是如此。
  在答主观性题目的时候最好带一点文采,比如各个小项都有一个小标题的形式,严肃中不丧失活泼,画龙点睛就可……至于这种言语风格怎么把握,可以参考《现代传播》和《中国电视》上比较有文采的论文
  *时间的分配很重要
  专业课每门的时间是3个小时,而题目只有几道,一开始会造成一种错觉就是时间很充裕,真正写起来才发现不是……上午考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的时候,我在前面的名词解释上花了太多时间,结果到回答最后那个30分大题的时候还有不到20分钟,只匆匆写了几笔就交卷了……吃了这个亏,下午考艺术综合的时候就先做了大题。
  分多的题要多分配些时间,这样比较实惠,呵呵。
  *一定要看清题目
  07年很多人吃亏在了广播电视艺术最后一道大题上……
  题目的要求是:请以一部广播电视文艺作品为例,说明主题是怎么实现的。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看清“广播电视文艺作品”,就拿电影做了例子……
  结果这个题都没得分……
  我一开始也没看清,还想着分析《肖生克的救赎》
  直到最后重看了一遍题目,才脑子一嗡……
  那时离交卷只有20分钟了,用了5分钟挑拣了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广播电视文艺作品”——《大宅门》……
  最后写的什么也不记得了
  这个题目挺不厚道的,我觉得……
  给大家的前车之鉴就是审题一定要认真
  还有就是考前最好准备一部自己很熟悉的作品,问到什么都能拿它做样本
  二、复试
  关于专业笔试我就不说了,各个方向不太一样……一般都是看段东西写评论啥的。
  英语口试,老师挺春风化雨的,不难,据说进去就给及格,占的分值也不大,所以走走过场就行了。
  面试……自我感觉表现得不好,只能说说大概情况。
  面试之前会要求写个科研设想,面试的时候老师会围绕科研设想问问题。不同的专业不一样,有的就随便问问,有的是缠着不放。所以虽然科研设想只是走个过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重视下的,至少要选个自己熟悉的、能驾驭的话题,老师问什么都能白话两句,不要卡壳就好了。
  面试过后一般感觉都是:复试给的参考书基本不用看。因为老师基本是围绕当下的热点来问的。
  衣着方面,干净就好,最好是休闲装不用太正式~如果化妆技术不是很好的话就最好不化
  因为自己复试的成绩还没出来,不确定到底考得怎样,所以就不多说啦……呵呵
  (五)心态篇(完结篇)——
  这是这个帖子的完结篇了,谈谈考研的心态。
  大家都是从高考过来的人,肯定明白在大家的知识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最终过招的就是心态了
  但考研还不如高考那么单纯,因为眼下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
  如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大概有三点可以参考
  一、爱广院永远不要超过爱自己
  来考研的人,有本校的,也有不少跨校甚至三跨的同学。本校的同学可能还好一些,因为在广院待了几年,知道它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神圣。而对于很多外校的同学来说,广院是艺术的殿堂,是达成自己梦想的神域,它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气氛让人深深向往……所以在“考研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励志的豪言壮语,比如“我要等到凤凰涅磐的那一天”,“我一定要考上”,“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每当看到这样的话,内心总有些隐忧。
  个人并不是反对理想主义,反对追逐梦想,但是窃以为这种“破釜沉舟”的心态对别的学校也许适用,但对于广院这样的一所学校却不一定奏效。废寝忘食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复习,最后可能会被轻轻巧巧的一句“艺术感觉不到”而被拉下马。
  以一种大无畏的殉道精神去追求梦想,怀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结的悲壮感,时不时被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在艺术学上这叫做媚俗,更确切地说是自媚(苗棣的《电视艺术哲学》里有论述)……艺术学是个“人品”和“文品”互相渗透的学科,考试考察的是“文品”。这种媚俗情结,也许会不经意流露到答卷的文字里,过了度,可能就对自己不利……而广院的文化从根本上恰恰是崇尚“自嘲”“豁达”的,所以……这其中的感觉是非常微妙的。
  所以,爱广院永远不要超过爱自己,要记得考研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选择,并不是考不上自己就没有退路。就好像爱任何一个人都不要失去自我一样,想要得到的欲望越强,就越容易抓不到。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二、爱考研永远不要超过爱生活
  在北图自习的时候,看过不少研友,从6、7月份开始坐在同一个位置,整整一天都不带挪窝,吃饭捧着书,打水时不忘背单词,洗脸的时候还塞着耳机。不看电影,不看书,不FB,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让我们这些懒惰的人们汗颜不已。
  而成绩出来这些研友都没上线,反而是整天吊儿郎当的都考得不错。
  你可以说这个世道不公,但历来考研的周期律似乎都是如此。
  归根到底,是个心态的作用。
  其实考研无论如何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选择一段时期内主要的生活方式而已。这段日子,我在实习;这段日子,我在准备毕业论文,这段日子,我在准备考研……无论如何,生活是以一种线性的姿态稳定往前发展的,尽管在别人听来阶段划分得很清楚,而在每一个阶段生活里总有一些东西是稳定的。
  不需要为了考研放弃烤翅的美味
  不需要为了考研让博客长草荒废
  不需要为了考研放弃音乐的陶醉
  不需要为了考研放弃午后的小睡
  不需要为了考研感冒还上自习
  不需要为了考研减少和亲人的联系
  不需要为了考研放弃越狱的刺激
  不需要为了考研减少洗澡的频率
  尤其,当你要考的专业是广电艺……
  为啥?
  因为学艺术总要有一点享受人生的态度……
  咱不是学工科滴
  三、乐观永远不要大于悲观
  也就是凡事要往最坏的地方想……
  乐观主义者喜欢什么都想得很理想,而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时,就会很挫败。
  而悲观主义者早就料到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面对意料之中的打击就处之泰然,碰到好的结果就会很感恩……
  说实在的我考完之后感觉相当不好,成绩出来之前老觉得自己连300分都考不到……可能别人会觉得矫情,但自己就是这么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何况在考试之前没有比较,根本不知道自己处在哪个水平……尽管后来分数出来还不错,但我觉得如果真的考了280多分,我也不会特别受挫,因为自己有心理准备在了……
  当然,悲观都是存在于考试之前和考试之后,而考试那两天的心态就应该是“虚静”拉!
  套一句话
  最残酷的不是考研,而是生活本身……
  既然我们连生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做个软广告……看看这个也许会发现,其实,考研还是蛮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