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考研复试国家线都出来了,复试基本也告一段落了。今天我来谈谈中山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说如果考上一定要写经验帖来回馈博学中山大学考研网老师的指导。嗯,现在来实现当初的诺言了。
先说自己的情况吧,本科专业是某211财经类院校的金融学,因为想到一线城市的综合性大学读学硕但清北复交神马的感觉太过高冷而岭院不招金融学硕又想着经济学还比较有趣就糊里糊涂的跨考了岭院的经济学。英语和数学底子都还行,四级600+,六级接近600,本科数学期末考试(非常非常简单)都在90+,不过学姐们都告诉我这种考试和考研是两码事。本科虽然学过经济学相关课程,但是是英文授课,学了等于没学,所以专业课也几乎是自学。非常非常讨厌政治,记忆力奇差。
一.初试
我已经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了,大概三四月份就有陆陆续续的看书,但节奏比较慢,而且也只看了数学和英语,真正开始高强度复习应该是在七月以后。我认为没有必要太早就开始高强度的看书,前期更重要的应该是心理建设,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选这个学校和专业,并要有永不言弃的觉悟。我自从决定考岭院的经济学以后就一心准备考研了,放弃了一切可能的保研资格和找工作的机会。招生简章出来我也没怎么认真看,也没关心到底招几个人,心里想的是既然决定考了,哪怕只招一个人也得硬着头皮考呀,没有退路了。以至于后来有同学给我讲今年只招四个人的时候,真的吓出了一身冷汗。不过事情总是有转机的,最后还是招了11个人,所以不要轻易就放弃。
其实考研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痛苦和艰难,在我身边的人只要是踏实准备和坚持的,最后都有了好的结果。我也并不觉得准备考研的这段时间多么的枯燥无味,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每天总会抽时间一起吃饭聊天八卦吐槽娱乐并相互鼓励,甚至还在考研期间追完了龙门镖局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大半部分,当然自己要安排好时间。找一堆好的研友很重要,可以分享资料缓解压力讨论问题,还可以做饭友尿友水友,多好~
下面分科讲讲经验
数学:数学应该算是准备时间最长的科目了,重要性应该不用再强调了吧。我最先看了一遍教材,然后才开始看的全书(李永乐李正元版),但个人认为平时有认真上课的再看教材其实意义不大,该有的知识点其实全书都有。第一遍看全书看的很慢,感觉题很难,但也不要灰心,因为真题不会出这么难。把不会的题都标记出来,第二遍第三遍再着重看。线代部分第一遍是看的李永乐线代讲义,第二遍开始才看的全书。全书看了三遍之后已经到暑假末了,这时候开始做李永乐的660题,这个主要是查漏补缺挖概念,边做题边做笔记,做完后再把错题都做了一遍。做完660又把全书看了一遍,着重看不熟悉的地方。十月就开始做真题了,把最新的3套题都留起来做考前模拟,其他真题定时做,做了两遍,并每道题都看了详细解答,错题都记录下来。做真题会觉得比全书简单很多,但因为全书和660上很多题是真题改编,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考场上遇到新的题也要冷静。之后再大概过了一遍全书就开始做模拟题,李永乐的6+2和合工大最后5套题。模拟题如果没时间就不用全做,有些题看看方法就好。考前就复习笔记和错题。另外,暑假的时候有下博学中大考研网强化班的视频来看,有些地方点提一下还不错,但大部分时候都在快进,因人而异吧。
英语:英语也准备的比较早,大概是4月份就开始背单词,用的是星火的巧计速练。背单词的时候不用太过于纠结于要记住每一个单词,记不住就过掉,多看几遍总会熟悉的,同样每一遍都在不熟悉的单词前做好记号。用星火背了三遍之后,在手机上下了有道词典背单词的云图书,就用那个软件背的了,可以利用比较零散的时间。单词背完第一遍的时候把2005年以前的真题阅读拿来做了,然后做了张剑的150。做模拟题重要的不是你是否做对了,而是阅读文章的感觉,做完后分析文章结构,背一背不认识的单词。然后就开始做真题了,也是张剑的黄皮书,留下最新三套做考前模拟,其他能做几遍做几遍,每一道题都要认真分析,有时间的话拿一些文章逐句翻译,我只翻译了几篇,但感觉收获很大,对翻译阅读作文都有帮助,缺点是效率太低。作文是最后两三个月才开始准备的,每天写一篇作文(真题),拿给研友批阅,并与范文对比,摘抄好的句子,不建议背模板,但可以背一些万能的句子。最后有时间的话可以买模拟题来找找感觉,但不要太在意结果。英语是每天都要抽一点时间来看的,一直保持一种语感吧。
专业课:我专业课是6月才开始看的,以为自己多少学过一点应该还好,结果发现too young too na?ve,这也导致了我最后专业课考的不太好,只一百多点点。专业课的教材我只用了范里安的微观,多恩布什的宏观和两本图解,我觉得如果把这几本书都吃透了已经很厉害了,中大的考题虽然比较活,但都不会脱离书本太远,至少我觉得都能在书上找到依据。我复习的时候是一边看教材一边做笔记,不懂的时候翻翻图解可以帮助理解。专业课复习的比较凌乱,不记得具体怎么安排的了。应该最终加起来教材和图解各看了三四遍的样子。除了教材还买了博学中大考研网的《中山大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复习精编》、《中山大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宝典》和《中大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查漏补缺,也看看别人是怎么出题的。看完这几本书就开始做《中山大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复习精编》的考研真题,和前面做真题的方法都一样,而且每道题一定要写下来,不能心里想想就好,不懂的做完后翻后面的真题答案找原因。真题做了接近两遍。做完真题后又看了尹伯成的微观和宏观习题,觉得这两本书的出题思路和中大的出题思路还比较接近,可以参考。专业课一定要自己多总结,考前可以自己押押题,近几年没考的和时事对应的理论都是重点。
政治:政治是我最弱的一科,一直很怕自己记不住,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但最后考了78分真是非常意外。政治不用太着急,我是大纲出来之后才开始看的。暑假虽然报了班,但觉得用处不大,最多马原有帮助理解,而且上课上到后面都玩去了没有认真听课。大纲出来之后就对照考研班的讲义开始看大纲,因为大纲实在是找不到重点看起来太痛苦了。每看一章,做一章肖1000的题,每道题都在大纲上找到对应的地方勾出来,第二遍看大纲的时候就稍微有点重点了。肖1000做了两遍。等风中劲草出来之后几乎就把大纲扔一边了,接下来差不多就按照风中劲草上面讲的方法在复习,风中劲草看了三四遍吧,题只选了一些来做。前期练得都是选择题,不用着急背大题。形势与政策也是买的肖秀荣的小册子看了一遍,把练习题都做了。等最后一个月各种最后押题的卷子出来后就狂做选择题,大题我只把启航20天20题背了一遍,肖四背了两三遍,今年肖四押中了好几道大题,没中的题,背了这些之后也会编了,所以不用太担心,其他模拟卷的大题也可以看看答题思路。
二.复试
复试是从初试成绩出来以后开始准备的,看的书还是初试那几本教材,但更注重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论,计算和推导还有细节的东西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去年考试有道题问看了哪些论文,所以找了五篇比较有名的论文解析来看,记了下大致内容,结果今年没考。还简单的看了一下计量的基础知识,结果今年也没考。今年复试的笔试考了很多经济学流派的知识,我复习的时候只随便找了一本经济学流派的书翻了翻,以至于笔试的时候拿到卷子就吓尿了,有几道题完全不知如何下笔,最后勉强编了一些上去,幸好笔试占比不大。建议大家准备的时候认真看看经济学流派的书,非主流的流派也要看,然后找几个名人记记他们的主要成就,不过明年会怎么考也猜不到,多准备一点吧。
岭院的复试占的比重很大,进复试的人数也多,复试也很严格,逆袭或被逆袭都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但个人觉得中大的复试还是很公平的,至少我所看到的情况是这样,联系导师也没有必要,导师不会理你的,今年面试也有明确说明不准带任何简历或者论文之类的材料,所以不用太担心黑幕,至少有实力的人是不会被黑的。
今年英语面试是自我介绍加看图说话,比较简单。准备复试的时候每天都拉研友一起练一练口语,自我介绍自己写好先背一背,然后准备了一些比如你为什么要考中大之类的题。
面试我运气比较好,抽的题都比较简单,微观是市场结构的类型,宏观是投资乘数和理性预期的题(抱歉我实在是记不清了),答完题老师会追问。有一两个问我都没回答上来,中间还沉默了几十秒,紧张得要死,但几个老师都很nice,非常随和,气氛很好。面试注意调节好心态,我面试的时候因为太紧张英语说的不太流利,专业课面试大脑也几乎停止转动了,表现一般吧,幸好没有犯大错。
复试准备建议多关注一些时事对应的理论,考的几率比较大。如果抽到的题不会也不要太紧张,老师会提示你。
最终复试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加上初试成绩排名还比较靠前,算是比较幸运吧。
除此以外,我还想说的是,第一,千万不要和别人比进度!!!!每个人的节奏和看书习惯都不一样,没必要和别人比,搞的自己心浮气躁,还不如摆平心态好好做自己的事,看的快不一定看的好;第二,不要太过于迷信前人的经验,每年考试的情况都不一样,特别是复试就更是个案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调整。
2016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