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直系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QQ咨询:

【考研派】为大家提供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学科简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95%的同学阅读了: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浙江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19]】【浙江大学王牌专业排名】【浙江大学考研难吗】【2021浙江大学考研群】【浙江大学研究生学费】【浙江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学院学科介绍:
农业工程学科

一、学科创立、发展情况:
       浙江大学“农业工程”学科的前身为1958年从原浙江大学机械系划出而成立的“农业机械”学科专业,是当时我国南方最早建立的基础较好、水平较 高的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专业点之一。2000年成为国内同类学科中首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目前已发展成拥有“生物系统工程”、“农业机械 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的一级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拥有农业 部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1个,学校“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本学科位居全国 同类学科第二。
二、学科队伍情况
       农业工程学科点内共有人员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教授和研究员15人、副高职23人;有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22人;61岁以上1人、 51-60岁5人、41-50岁21人、40岁及以下30人。学科点人员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各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 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重点资助人员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其中第 一层次2人)、浙江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担任全国一级学会副理事长2人次、常务理事4人次、理事6人次;担任全国二级学会理事长或副理事长(主任或副 主任)10人次、常务理事12人次、理事以上有16人次;担任省级学会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3人、常务理事9人次、理事以上有18人次。担任国际学术刊物 编委1人、国家级学报编委4人次,其中副主任1人;其它学术刊物编委9人次。
三、科学研究情况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与农产品品质检测分级自动化、农机装备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精确农业与3S技术、动植物环境工程与 调控技术、物料物理特性与农产品加工工程、农业废弃物与生物质资源利用、农业水土资源规划与利用研究等。近5年来,已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2 项(1项为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招标项目6项(4项为子项目)、重大横向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2项、高 校博士点基金3项、省部级各类人才基金和资助计划10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获省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 SCI、EI和ISTP收录论文100余篇、国家一级学术刊物150余篇。出版著作20部,其中学术专著17部,编写教材3部。授权国家专利42项,其中 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
四、国际学术交流
       本学科已与国际同类著名学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伊利诺斯大学、马里兰大学、阿肯色大学、比利时鲁汶大 学等国外著名大学教授定期来本学科讲学访问或合作研究,每年派遣教师、研究生赴国外开展学术访问与交流活动。近5年来,本学科已主办国际学术会议 1 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6 次;出席国外国际学术会议 12人次;应邀出国高访讲学7人、进修4人、合作研究 5人;外国专家来本学科讲学 29 人,合作研究2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
一、学科简史
       浙江大学的食品学科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抗日战争风火正旺,在湄潭的一个角落里,一群农学专家做酱油、加工大米、 果蔬专家贮藏特产果品,营养学生发现刺梨的高维生素C含量。1952年浙江大学农化系部分老师北上南京,并入南京工学院。1958年去了无锡轻工业学院 (现江南大学)。另一部分在之后的浙江农业大学于1961和1962还招收二届本科学生。园艺系保留了一个果蔬贮藏加工考研室,从事果蔬贮藏、加工的教学 与科研活动。
       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的浪潮席卷神州,农产品采后急需大力发展,浙江农业大学于1984年招收第一届专科学生,1985年正式成立食品科技系。1998年四校合并,加强了食品与营养科学的联系,成立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引进专门的营养学教授。
二、学科现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了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粮食、油脂与蛋白质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等5个二级学科,及 包括上述专业和发酵工程在内的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已形成食品加工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品质生理与贮运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等具有特色优势的研究方 向。
       学科具备各类科研平台,浙江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省级工程中心,二个合作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 品微生物技术研究(合作)、浙江省黄酒技术与进装备研究(合作)。二个农业部实验室国家果蔬加工技术分中心和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杭州)。学科还建有亚太临床营养中心和浙江大学食品加工技术与物流装备研究中心。
       本学科设立食品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http://10.75.40.11/yjs_spkx_intro.asp)和食品加工工程研究所(http://10.75.40.11/yjs_ncp_intro.asp)。
       2012年,以本学科和依托建立重大社会捐资项目馥莉食品研究院(http://fifs.zju.edu.cn/),主要任务在于培养食品领域高 端专业人才,以特色食品资源开发和食品营养与安全科学研究为基础,通过创新现有教育和科研体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联动提升,促进浙江大学食品学科 的高水平国际化发展,同时提升我国在国际食品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学科队伍
       学科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96%,博士后人员8人。师资队伍中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浙江 省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百千万人才1人、浙大求是特聘教授与讲座各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浙江省“151人才计划”10人 (其中重点和第一层次各1人)。担任全国一级学常务理事2人次、二级学会、省级学会理事长或副理事长(主任或副主任)4人次、常务理事8人次、理事以上有 16人次;担任SCI/EI 学术刊物主编1人,编委8人、国家级学报编委6人次。
四、科学研究
       学科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千万元项目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项,省部级重点课题38项,横向开发及国际合作课题百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8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多项;5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篇,提名奖1篇。
       2013 年,年度到位经费2625 万元。在研代表性课题包括973 计划课题2 项,863 计划课题2 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 项,863、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9 项,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9 项。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三等奖1 项;其他参与协会(学会)奖3 项。2013 年,食品学科共发表SCI 收录论文78 篇,其中影响因子17 和41 各1 篇;影响因子3.0 以上的33 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 项。
五、国内外学术交流
       本学科已与国际同类著名学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邀请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伊利诺斯大学、德甲柏林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教 授定期来本学科讲学访问或合作研究,每年派遣教师、研究生赴国外开展学术访问与交流活动本学科已与国际同类著名学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13 年度食品学科教师出国/出境访问交流(包括参加学术会议或论坛,做大会报告以及特邀学术报告)共计29 人次,进一步扩大了食品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共接待国内外领导视察、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来访、参观50 余人次。2013 年度组织博士生赴美国、德国、加拿大、丹麦公派留学、联合培养4 人;组织学生赴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交流学习17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