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直系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研派】为大家提供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院系简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95%的同学阅读了:【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浙江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19]】【浙江大学王牌专业排名】【浙江大学考研难吗】【2021浙江大学考研群】【浙江大学研究生学费】【浙江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的前身热物理工程学系成立于1978年5月,是我国高校最早成立的热物理工程学系。1989年9月,热物理工程学系更名为能源工程学系。1999年9月能源工程学系与机械工程学系、工程力学系组成了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09年1月,能源工程学系作为学校直属院系再次实体独立运转,2014年7月能源工程学系更名为能源工程学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能源工程学院已成为国家能源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技术应用与辐射基地、凝聚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基地和高技术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的源泉。
能源工程学院由4 个研究所组成,分别为“热能工程研究所”、“制冷与低温研究所”、“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和“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全院教职工116人,现有教授、研究员45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 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4人,“国家百千外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9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此外,还聘有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和技术专家作为客座教授、顾问教授或兼职教授。
能源工程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热能方向和低温方向)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每年招本科生240名。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口专业。2010年,机械设计制造以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按照学科进行,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40 名,博士研究生70 名。学院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下设“能源与环境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6个二级学科,以及跨学科的“车辆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个二级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全国一直位列前三。1988 年,能源工程学院首批成立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能源工程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学院建立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而新颖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体系。其中,“工程热力学”、“热工实验”是国家精品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能源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能源与动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硬件、软件环境和运行机制上,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一流的教学实践平台。
能源工程学院始终把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科技成果作为自己的使命。学院拥有“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协同创新中心”、“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煤浆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浙江大学燃烧技术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能源煤炭清洁转换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清洁利用学科引智基地”、“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一流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广大师生一方面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进行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的开发,同时面向国家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努力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先后完成多项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及有关部委和国内外企业的科研合作项目,研究涉及能源、电力、国防、动力、航天航空、环保等工业领域和行业,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际、国家及省部委的奖励。
能源工程学院与国际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著名能源企业具有广泛的联系和高水平、实质性合作。先后与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英国的利兹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韩国的KAIST以及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和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等国际一流的学校与世界500强企业成立了11个联合研究中心,组建国际一流的能源与环境科技创新技术平台,汇集和培养一批优秀科研人才,研究能源科学领域世界前沿的关键和核心课题,为我国能源与环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原创性的、具有自主知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解决我国能源与环境的重大需求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现任院长为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骆仲泱教授。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
热能工程研究所 |
薄拯 | 岑可法 | 陈玲红 | 陈松 | 陈彤 |
成少安 | 程军 | 程乐鸣 | 池涌 | 樊建人 |
方梦祥 | 冯国华 | 高翔 | 谷月玲 | 黄群星 |
黄镇宇 | 蒋啸 | 蒋旭光 | 金军 | 金余其 |
李晓东 | 凌柏林 | 刘建忠 | 陆胜勇 | 罗坤 |
骆仲泱 | 马增益 | 倪明江 | 邱坤赞 | 施正伦 |
施正展 | 王飞 | 王勤辉 | 王树荣 | 王涛 |
王智化 | 翁善勇 | 吴学成 | 肖刚 | 严建华 |
杨建国 | 杨卫娟 | 余春江 | 张彦威 | 赵虹 |
郑成航 | 郑航 | 周昊 | 周劲松 | 周俊虎 |
周永刚 | 周志军 | 朱燕群 |
制冷与低温研究所 |
陈光明 | 陈琪 | 甘智华 | 韩晓红 | 何一坚 |
金滔 | 邱利民 | 孙大明 | 汤珂 | 唐黎明 |
王勤 | 徐象国 | 张权 | 张绍志 | 张小斌 |
张学军 |
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 |
楚书华 | 郝志勇 | 何文华 | 黄钰期 | 李道飞 |
刘震涛 | 齐放 | 沈瑜铭 | 孙乃淦 | 吴锋 |
向丽康 | 熊树生 | 许沧粟 | 姚栋伟 | 俞小莉 |
周文华 | 朱建新 | 朱绍鹏 |
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 |
陈吉富 | 陈坚红 | 杜锦才 | 范利武 | 冯晓露 |
胡亚才 | 李蔚(男) | 李蔚(女) | 缪思恩 | 盛德仁 |
孙志坚 | 吴杰 | 俞自涛 | 张良 | 张政江 |
钟崴 | 朱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