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吕海平

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吕海平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沈阳建筑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沈阳建筑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沈阳建筑大学考研难吗] [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院] [沈阳建筑大学排名] [沈阳建筑大学考研群] [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学费] [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吕海平正文

  姓名:吕海平     职称:教授
  性别:女         联系电话:13709840165
  出生日期:1970/12/18   
    所在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
    Email:lvhaiping@sjzu.edu.cn
  研究方向:
    1.西方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2.东北古代建筑史研究
  3.东北近代建筑史研究
  4.建筑遗产保护和更新再利用
  简介:
    1999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修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2004年在德国威斯玛大学做访问学者,2008年当选“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现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获得教学和科研奖励12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书籍7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如《杨廷宝早年在沈阳的新建筑探索》等均以全新的角度来研究沈阳近代建筑。从2006年起,完成辽宁省内国家级和省级文物建筑测绘和修缮工程20多项,内容涉及各类古代建筑和近代建筑。目前对建筑遗产的研究和工程项目已拓展到全国其他省份。在教学上从事多年研究生和留学生教学工作,2002和2003年连续两年获得全校教学优秀三等奖,获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教案,2010-2011-2012年度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并被评为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主要承担博士点立项建设中“建筑遗产保护与当代城市建设平台”。
  论文及著作:发表论文:
  1.吕海平,倪览墅,张旸.沈阳近代建筑技术人注册制度研究[J].建筑史,2012(12)
  2.吕海平.近代奉天商埠地的自主规划与土地经营[J].建筑与文化,2012(06)
  3.吕海平.关于沈阳近代本土建筑师职业化过程以及建筑术语和尺寸单位的研究[C].见: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保护与研究(八)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LYUHaiping,ZHOULina,WANGQing.ModernArchitecturalInstitution’sCultureConstructedundertheDouble-PowerinShenyang,China,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astAsianArchitecturalCulture,Hongkong,2012
  5.吕海平,朱光亚.从权利主义到人文主义——张氏帅府的近代建筑转型[J].华中建筑,2011(01),151-156
  6.吕海平,王鹤.传统建筑在建筑学建造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教育,2011(04),99-104
  7.吕海平.如何解决研究生建筑理论课程教与学的矛盾[C].见: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青年学者论坛文集,2011
  8.吕海平,朱光亚.另类的现代性——沈阳近代本土设计绘图技师图纸和建筑设计表达[J].华中建筑,2010(06),140-145
  9.吕海平,王鹤.断裂的建筑近代化过程—1903-1931奉天商埠地建筑制度[C].见: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保护与研究(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07-620
  10.吕海平,朱光亚.杨廷宝早年在沈阳的新建筑探索[J].华中建筑,2009(02):29-34
  11.吕海平,杨旭.辽东镇民居对明清官式建筑屋顶形式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4),385-387
  12.吕海平,赵兴华.传统民居在建筑学建造实验教学中的应用[C].见:第十七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09,282-287
  13.吕海平.1911-1931年间奉天本土建筑师和传统工匠建筑实践的背景[C].见: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保护与研究(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吕海平.盛京皇宫建筑中的火炕(地)双重系统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vol.23,2007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_m/shenyangjianzhudaxue/yanjiushengd_9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