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直系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研派】为大家提供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分享,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95%的同学阅读了:【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19]】【上海财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上海财经大学考研难吗】【2021上海财经大学考研群】【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学费】【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用。其实,经验贴已然不在少数了,关于是不是应该写我也有考虑,给我自己的答案是:当年的我一样迷茫过,一样想要有人指导。唯一的疑惑是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到别人。我希望能够如此,哪怕只是一点。
2014年1月考研初试,好像是4月1号复试的,今天是5月8日。考研的学校:上财,专业:国际商务,初试分数381(排名13,录了31个自己考进去的,排名当然没有大神厉害,很抱歉),复试排名第9,逆了4位,总体还行。所有人的成绩上财官网上都有公布,有意的可以去留心下。今年的复试线是362,最后一名也确实是362,不像了解到的一些学校,复试线和实际录取线差异挺大。进复试一共34还是35个,反正只删了3、4,比例相当不错了。
一、关于初试情况
1、个人情况
我的成绩69、69、104、139,分别是政治、英语、专业课、经济类联考。不高不低。复习在9月中旬算开始。算晚的。之前不是没有看过其他学校,其实有看过南大和央财,南大因为考数3有点犹豫,央财因为距离问题和学费问题(但现在好像上财比较高,这就不是问题了)。其实,说句公道话,这两所学校真心不错。
个人比较贪玩,加上那一点点自负,觉得自己一定来得及,再加上真没想好考什么学校,一拖再拖到了9月。
2、各科复习
经济类联考:数学看的是启航的两本(现已送人)一本讲解、一本习题,很出名也很不错,难度适中。可以很负责的讲不用看数3的全书和习题,根本不需要这样的难度,我会这样讲因为我买了(但是没看)。可以先看自己的数学课本再看讲解,不看也行,我就只看了一点点。讲解的那本我从头到尾至少做了4遍,用铅笔做,做了擦掉再做,错是难免的,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习题做了一遍,其实有时间的话一定会做第2遍的。具体顺序是讲解两遍,习题一遍,再讲解两遍。每一遍都在巩固自己习得的知识点。2本已经不少了,物尽其用,如果真的按2遍、1遍、2遍、1遍的方式,其实时间已经花得很多了。要想考上,数学的目标一定是不错。但练习中总会有不懂的地方,不必苛求自己,弄懂就好。今年的数学出简单了,比前两年都简单,是自己练习的最多一半难度。但简单也有人错。
逻辑:推荐机械工业出版社的逻辑分册和北航的逻辑高分指南。前一本做了两遍,后一本一遍。个人认为后一本编的更好,但是要更好更快地理解后一本还需要前一本的基础性了解。前一本是大量习题。机工的逻辑精点也不错,虽然我没看,它有测试题,我在图书馆借过自己测了测,适合0基础。逻辑整体分为很多类,形式逻辑一般题目最多最好玩,一定能解出来但有的题目耗时太长。加强削弱题一般按量排第二。书上写40分钟要做30道题,基本上刚开始我都要花1个多小时,后来做第二遍才勉强合格。事实上书上写的是管理类联考的题数,经济类联考一共20题,时间没这么紧张。当然,要考好,逻辑的目标也是不错。今年的逻辑很奇怪,只有加强削弱题,以前不是这样,我想以后也不会这样。
作文:分大作文和小作文。小作文是大家来找茬。大作文是议论文。用的是机工的写作分册。很大言不惭地讲作文大概加起来我只看了一天。考前一周晚饭后半小时看看闲书的用处。额,这样讲是不是不太好,但就是这样的。刚开始看小作文的时候觉得很难,一小段话有的要找6个错,匪夷所思。后来发现作文只需要写3个错误就可以了,挑你认为最好写的写。每个错误先写错在哪里,再写原因,格式很简单。本来以为要背专业名词,后来看考场的高分例文发现也不用,让别人看得懂就可以了。比起自己的辩论稿里的小结(就是找茬),简单多了。大作文是议论文,名言警句一句没背,写的都是身边小人物。我想老师看惯了唱高调,来点新鲜调味品也是不错的。作文没练过。写的时候也没打草稿。多了半个多小时。时间一定是足够的,安心。
专业课:看了6本书,郭羽诞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管理》,陈宪的《国际贸易》,奚君杨的《国际金融》,杨大凯的《国际投资》,张海东的《国际商务管理》。一本一本讲。张海东的《国际商务管理》最重要,很多人没放心上,真是可惜,编排也很好。接下来是郭羽诞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管理》,陈宪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理论部分陈宪的《国际贸易》最佳,条理清晰,有前因后果。再下来是奚君杨的《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每年都一定有题,但书要有技巧的看。有人说金融书难,的确,原因在于有很多模型题,更偏宏微观。而国际商务管理更多的是一门管理类课程,简而言之,很多模型可以不看,很多理论推导只要看核心结论,这么些年都没考过,最难的模型题最多是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与金融书上的模型比起来根本都不算个模型。当然即使这样讲,肯定有人还会看,真心耗时耗力不值得。最后是杨大凯的《国际投资》,都可以不看,从来没考过,上面的内容其他书上有了。
专业课学习方法:我想说,很多人压根不会看书!这么多书,很多知识点有重复的地方怎么看?先把书全都粗略看一遍,对于一个知识点,比如“重商理论”,把所有写到这一理论的书都找出来,再自己理思路。找一本自己觉得写得最好的书,再添加其他书也写得不错的地方。比如,先背景、理论、政策主张、评价等等,尽可能全而不乱。在笔记本上自己理框架。笔记本是不抄书用的,是给自己整体思路用的。有的人笔记就是抄书,抄了几大本,背得七零八落,真是揪心。效率啊!写笔记是最耗时的事情,但写完就豁然开朗了。我的顺序是粗看一遍书,写笔记开始背,背了3-4遍。刚开始很慢,后来一遍比一遍快。主要是脑子里已经有框架了。还有的话,有的比如7个并列的小点,很分散,不好背,你可以自己按第一个字编顺口溜。我有编过2-3个,效果很好。自认为我自己的笔记记的不错,至少考题上可以在书上找到的,都记得。用适合自己并且效率高的方法才是王道。这个方法用来拿奖学金也屡试不爽。
内容尽量看得全一点、写得多一点,字清楚一点就可以了,重点这个东西嘛。一、看原来考过什么,比如“折中理论”,那就意味着要把所有国际投资理论的那一块都要看。二、不同书反复出现的要看。三、我认为郭羽诞的《国际贸易》,陈宪的《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张海东的《国际商务管理》,要着重看。四、尽量全,太多记不下来怎么办,取舍然后记笔记。五、我是本专业的,虽然上课也不认真,但对重点的把握可能会有点优势。关于考研机构整理的真题要不要看。我的回答是可看可不看,有用的也就是上财书上没有但考到的几题,一只手数得出来。可以在图书馆借。上财只考大题,像什么计算、案例题都不考,所以没必要带着看其他学校的题。还有就是书比考纲重要,考纲上有的内容书上没有也不用纠结,不会考。但会有两者都没有的题目,就靠自己写了,也不可能偏到编都不能编,所以分不高不是压分,是真的不好写。有人问,是不是上财的专业课就是背书,我的回答是:是。但是内容很多,背书也要有技巧。按这样做的话,我不能保证110以上的高分(每年大概有1、2个),我可以保证100分以上,考不错的总分已经绰绰有余了。要是自己看书不认真,就不能怪我这么讲了。
英语二:用了老蒋的一套。最后两个月没怎么做题,主要在看专业课,手生,分数不高。作文一篇没背过,最后考的时候也没写提纲。阅读最后一篇居然都没怎么看懂。所以每天的练习还是很关键的。我都这样了,你一定比我高。
政治:我是理科生,大题看不懂,也没报班。选择用了考研班同学的讲义、风中劲草、肖秀荣的1000题(做了2-3遍,很不错)。大题就背了4套卷和20天20题中的15题。复习时间比较紧。还是那话,我都这样了,你一定比我高。要想就考70分左右,这样复习也就够了。
初试的科目基本讲完了~考试的时候,每一门都至少多半个多小时,时间很足,而且我自己写字也不快。
三、关于时间安排
真心觉得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英语比较差,多花些时间在英语上,挺好。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也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我在考研教室复习,在10月中旬前都没有安排到座位,复习老换地方,很不定心。12周前,我一周5天中4天都是有课的(半天课),复习也经常被打断,实在不行只好不上。问题是有些课必须去。我知道有些学校早就没课了,挺好的。11月初复习开始有点状态和眉目,但紧接着发生了件始料未及的个人私事,导致看书的心情极差,2周时间基本就看不进书。后来是实在没办法了,开始逼自己看书。12月份复习开始白热化,基本上7:30-8:30起,晚上最早1点睡,半夜一个人在客厅背书,背早上背过的专业课书。后期有到3点才睡的,当然起的也晚。夜猫,晚上状态好。但是在学校宿舍,不能直接日夜颠倒过来。
基本上11月前在看数学和英语,带着看一点逻辑。11月后开始看政治,专业课,12月后开始背专业课,1月开始背政治大题(学霸对我这样做表示担忧~)。当然,这是指主要做的事情,其他也会看。我比较爱玩,每周都会有1天和小伙伴出去逛个超市,看看商场里的新衣服什么的,不固定,想什么时候出去就什么时候出去了。但除去那段特殊的时期和出去玩的时间,看书很用心,基本上有的学霸上考研教室都把手机扔宿舍(因为会分心),我都带着,因为自己心里有数反正不会玩。我妈认为我不认真,教室的学霸却说我认真,宿管站阿姨说我是天道酬勤,我也不知道我算什么。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能保证不想出去玩,一心学习,最晚的复习开始时间可以是10月,而且指的是可以考上。我在开玩笑?不是。复习有技巧,有记忆的技巧,有时间安排的技巧。网上有一个外国人发明的背单词的记忆时间表,名字忘了,就是用周期循环的方法刺激自己记忆。比如第一天背的list1,第2天再背,第4天再背,第8天再背(好像是这样的)。就忘不了了。同样的方法可以用在专业课上,甚至政治上。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考研分数和你看了多少书、花了多少工夫直接成正比。学长跟我讲:考研剩者为王。我以为他在安慰人。事实上,考研教室里至少1/3人最后的最后都不来了,有的放弃,有的半放弃,有的宣称今年玩玩、明年再考。身边认真学习到最后的都考上了,什么学校都有。坚持不下来怪不得别人。瞻前顾后的也怪不得别人。
考研有很大的机会成本,我也迷茫过,也在考完之后的寒假找过工作。事实是,秋招的机会只有一次,很难得,寒假再找,好单位已经很少了。如果你复习的很好,一边复习一边找工作,我觉得也很好。如果复习开始的比较晚,就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