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学姐微信为你免费答疑
学姐微信为你免费答疑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生奖学金,是准备报考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生同学需要了解的,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生招生信息并不多资讯,考研派为您搜集了以下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生奖学金信息。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简介:
一、发展历程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1月,其前身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灾研院主要承担自然灾害防治重大政策、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科研工作。目前已逐步建成为主要依托天-空-地一体化观测技术,发展三维地震构造模型、地壳应力应变状态、地震孕育与发生机理等研究,为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水旱灾害风险等提供技术支撑的国家级综合性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灾研院于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第四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被增列为地球物理学硕士一级学科点,目前下设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划分为6个领域:构造应力场、地球深部探测、地壳动力数值模拟、空间地壳运动观测、活动构造、地壳流体力学。面向本科生招收专业为:地球物理类、地质类、力学类、遥感测绘类、仪器仪表类、自动控制类等。
学位点有指导教师50余人,90%具有博士学位;70%具有正高职称;6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指导教师中1名法国科学院院士特聘外籍导师。2人入选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4人入选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1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电磁试验卫星团队入选中国地震局创新团队。
研究生一年级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就读基础课。
二、单位介绍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家灾研院”)是遵照《中央编办关于更名组建应急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19〕158号)要求,由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划入应急管理部更名组建而成,为应急管理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共建的我国第一家国家级自然灾害综合性防治科研机构和应急管理科技创新、技术支撑平台,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020年7月28日正式注册登记成立,主要承担自然灾害防治重大政策、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要装备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等工作。
国家灾研院面向国际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前沿,面向国家自然灾害防治重大战略部署,立足我国自然灾害综合减灾实战需求,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自然灾害防治科研平台。以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为引领,秉承“崇学尚德,笃志明礼”院训精神、“包容、开放、创新”和“小核心、大网络”的建院理念,汇聚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和优势科技资源,发挥多学科交叉特色和集成创新优势,聚焦重特大自然灾害成灾机理不清、关键技术薄弱、先进装备缺乏等卡脖子问题,发展天空地一体化综合观测技术,突破包括重特大地震灾害在内的全灾种、全要素、全过程与全链条自然灾害防治基础理论,攻克自然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瓶颈,建成国家重特大自然灾害防治理论创新中心、技术原创中心、装备研发中心、决策支持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和高水平应急管理智库,推动自然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天空地一体化综合观测国家自然灾害防治创新技术中心”建设,引领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防治科技发展方向,全面支撑国家构建新时代高效科学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科技体系;逐步实现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超前感知、智能预警、精准防控、高效救援”应急科技减灾目标,为全面提升我国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供科技支持。
国家灾研院直属于应急管理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路1号,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四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被增列为地球物理学硕士一级学科点,下设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两个二级学科。学科布局包括地球内部物理、地震学、空间物理与大地测量、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断层力学等学科领域和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与土木工程学等交叉学科,主要依托天空地一体化综合观测与减灾技术,开展三维地震构造模型、三维地壳应力状态、空间地球物理场演化、地壳动力学及重特大复合链生自然灾害致灾机理和致灾过程的创新性研究,为有效减轻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自然灾害基础科学的协同发展,提升我国地壳动力学与重特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测预警和风险防控处置科技支撑能力,引领重特大自然灾害防治前沿科技发展。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有地壳动力学理论、地壳应力场和形变场、地震构造力学机理、地震预测理论与方法、地震前兆理论和观测技术、大地测量理论与观测技术、重力和固体潮理论与观测、卫星和航空遥感影像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地震与地质灾害的机理与监测预警技术、电磁卫星系统总体设计建设与运行,卫星电磁数据处理技术与数据应用研究。
国家灾研院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学位点有指导教师50余人,90%具有博士学位;70%具有正高职称;6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指导教师中1名法国科学院院士特聘外籍导师,2人入选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入选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1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三维地震构造与大陆动力学创新团队”和“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入选中国地震局创新团队。
国家灾研院科技人员承担大量国家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与重点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2018年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3项,位居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第六;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项目《青藏高原东南部深浅物质结构、构造变形与动力学过程》。
国家灾研院与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外研究所和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关系。
三、研究生培养情况简介
国家灾研院硕士研究生招收学术型理学硕士,授予理学硕士学位,学制三年,第一学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学习基础课程,第二、三学年在灾研院参加导师科研工作,撰写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研究生学费3000元/年。
国家灾研院引导和激励研究生践行“崇学尚德,笃志明礼”的院训,激发研究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设有国家奖学金、院长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
统招硕士研究生毕业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出国留学或就业。就业方向为科研院所、机关事业单位和相关领域科技公司,就业方式灵活多样。
四、培养成果
近五年来,硕士毕业生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检索20篇。部分硕士研究生发表的专业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已达到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
毕业研究生近半数攻读博士研究生,就业方向主要为科研事业单位。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系设置:
我院为科研院所,不分院系。
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由地震地表过程实验室、地震应力过程实验室、地下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地壳运动观测与数值模拟实验室等4个具体研究单元组成。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从地壳动力的角度,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力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和信息科学等最新理论、方法和技术,探讨地壳应力环境,研究地壳结构、物性,描述和量化地壳的变形,确定地壳的运动及其动力过程和驱动机理,探索板内强震机理与预测;以地壳应力应变研究为主线,发展钻孔应力应变和原地应力测量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以活动构造与深部结构为主线,开展深浅构造关系研究,探讨地壳构造模型与强震构造机理;以地下流体动力学研究为主线,进行深、浅部地下流体水动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热动力学实验研究,探讨流体在地壳变动中的作用以及对地震孕育过程前兆的响应机理; 应用InSAR/GPS对地观测技术监测地壳活动与强震变形,开展地震孕育、震源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作为中国地震局首批设定的重点实验室,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房屋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主要实验设备211台,价值人民币4016万元。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大陆地应力环境监测、壳幔速度结构分析、地壳形变场和构造应力场模拟、地下流体观测及动力学研究、地震地表过程、中国大陆地壳应力场动力成因等诸多地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已取得大量成果。 目前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101名,其中固定研究人员80名,流动人员21名。固定研究人员中,研究员15名,副研究员36名,助理研究员(含)以下29名。固定人员中现有博士学历36人、硕士学历30人、本科学历14人,45岁以下科研人员约占总人数的60%,人员结构趋于年轻化和高学历化。
可授予的学位:
地球物理学,硕士授予点。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学贷奖金:
奖学金:国家奖学金2万元;院长奖学金一等1万元,二等6000元;学业奖学金3000-6000元。
助学金:1400-1700元/月,助研津贴:500-1800元/月。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学费:
每学年3000元。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联系方式:
研招办:王老师,徐老师。
电话:(010)62842607
传真:(010)6291955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安宁庄路1号
E-mail:zsbicd@163.com
单位网址:http://www.eq-ic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