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考研网

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

管理学院

新闻学院(新媒体传播)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文化创意学院

话语与传播研究中心

特别推荐:

[2021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招生] [浙江传媒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浙江传媒学院考研难吗] [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院] [浙江传媒学院考研群] [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学费] [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辅导] [浙江传媒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一、学校简介
浙江传媒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传媒院校。迄今已有43年办学历史,其中本科办学18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新闻与传播硕士)办学9年。2004年9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莅临学校考察时曾有“紧跟时代、突出特色,不负‘北有北广,南有浙广’美誉”的重托。秉承习总书记的重托,学校实现了“扩容升本”“优本办硕”“固本扩硕”三次跨越式发展。学校在全国8所传媒类高校中综合办学实力位列第2,学校办学和学科建设各项指标走在全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前列,在2018、2019年软科和武科排名中分别位列全省新建本科院校第1、第2。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浙江省第四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称号。
学校现有杭州下沙和桐乡乌镇两个校区,占地1305亩,总建筑面积57.7万平方米。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中心),现有在校生14000余人。学校学科涵盖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优势突显、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的学科专业体系。有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省一流学科,其中戏剧与影视学为省一流学科A类。有4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国家一流专业4个(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省一流专业10个(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与影视文学、动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工程、文化产业管理、音乐表演)。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939人,其中正高职称130人、副高职称296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等国家级人才及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省“151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教师等省部级人才80余人。
学校科研创作成绩显著,近五年先后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72项,其中重点重大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0多项,教师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等科研成果奖以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白玉兰奖、德国红点设计奖至尊奖、茅盾文学新人奖等高层次创作奖项40余项。
学校联手行业合作培养传媒应用型人才,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2个、省级教学平台14个、省级教学团队4支、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建有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含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海外实习基地)360余个。与华策影视集团合办华策电影学院、与浙江广电集团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共建出版专业、与字节跳动联合成立浙江省短视频学院。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5项。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近80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现有在校留学生250余人,学校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并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国际人文交流与传媒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本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的宗旨,力争成为卓越名校、传媒名镇、艺术名片,为迈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传媒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研究生教育概况
学校于201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试点单位,201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已连续招收9年,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323人。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骨干教师担任学业导师,新闻传媒一线专家担任业界导师。自办学以来,向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光明网等国家级媒体,浙江广电集团、湖南广电集团等省级媒体及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网易、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公司输送了一大批有扎实功底、有责任担当、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传媒人才。学校还分别与美国、英国、韩国及港澳台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2019-2020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显示,我校在全国150所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高校中位列第2。
三、招生专业、方向及计划
2021年拟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200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3人)。2021年实际招生数(含各方向实际招生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的指标为准。
招生专业 招生方向 所属单位 计划招生数(人)
新闻与传播 专业硕士 (0552) 广播电视新闻
(含话语与传播、影视传播)
新闻与传播学院 72
数字媒体与智能传播 (含融媒体计算) 新闻与传播学院 97
全球传播与传媒教育 (含媒介素养)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5
新媒体运营管理
(含广告与品牌传播)
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17
口语传播
(含播音与主持)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9
合计 200
 
四、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起到录取当年的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
2.网上预报名时间: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3.报名流程: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在我校规定时间内(一般为11月中旬)提交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等有效证明文件。
4.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调剂志愿。
(2)考生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5)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
1.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考生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2.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2)所有考生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六、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校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准予考试。
七、初试
(一)打印准考证:2020年12月19日-12月28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三) 考试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四)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五)初试科目
12月26日上午8:30-11:30,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12月26日下午14:00-17:00,204英语二(100分,不招收其它语种的考生)
12月27日上午8:30-11:30,334业务课一(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
12月27日下午14:00-17:00,440业务课二(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50分)
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八、复试与体检
我校在规定时间向考生公布初试成绩,并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及要求确定复试考生名单。考生可在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官网上查询是否进入复试。
(一)复试实行差额复试。
(二)复试重在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复试时间及复试具体要求参见当年度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四)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参加复试的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参加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的笔试。
(五)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可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享受加分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六)体检由我校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进行,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九、录取与调剂
(一)我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和浙江省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二)我校将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对考生在报考时填写的考试作弊受处罚情况进行核查,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复试、体检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
(三)定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和定向就业合同。
(四)在我校第一志愿未录满的情况下,将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接收校外调剂考生。考生调剂基本条件: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五)通过国家初试分数线但未达到我校录取要求的考生,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可以向外校调剂。
(六)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十、学制及学位
(一)根据学校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学校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授予硕士学位。
十一、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十二、学费及奖学金、助学金
(一)学费:10000元/学年。
(二)奖学金
1.优秀新生奖学金,奖励标准为6000-20000元。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按学年分类和等级设定)
3.国家奖学金,奖金 20000元/生,学校每年根据上级部门划定的名额进行评选推荐。
4.各类专项奖学金。
(三)助学金
1.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不包含定向培养的学生)。
2.助研津贴,资助额度为不低于1500元/生。
3.可通过申请“三助一辅”岗位等途径解决生活经济困难。
十三、其他
(一)我校将严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保障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三)根据教育部招生文件的规定,学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业务课考前辅导班,不指定参考书目和参考资料,不办理邮购书籍业务。
(四)请随时关注浙江传媒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官方网站。
十四、报考咨询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
联系人:潘老师、汪老师;联系电话:0571-86832041
电子邮箱:yjsc@cuz.edu.cn
网址:http://yjsw.cuz.edu.cn/各位拟录取考生:
为方便考生办理党团组织关系转接、填写户档转接信息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党、团组织关系转接
(一)党员(含预备党员)
1.省内生源:由所在党组织通过“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各专业方向转至相应学院的党支部,转出时请备注“2020级研究生”(不需开具纸质介绍信)
2.省外生源:入学报到时必须携带纸质介绍信办理组织关系转入。介绍信抬头:中共浙江传媒学院委员会。
3.注意事项:
(1)“去往支部”省内、省外生源统一为:
广播电视新闻(含话语与传播、影视传播)和数字媒体与智能传播两个方向转至“中共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党支部”;
全球传播与传媒教育方向转至“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党委”;
新媒体运营管理(含广告与品牌传播)方向转至“中共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
口语传播(含播音与主持)方向转至“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礼仪配音学生党支部”。
(2)原则上统一在入学报到期间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手续,请勿提前转入。
(二)团员
在“智慧团建”系统中进行组织关系转接,转入“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分团委”(全称是:共青团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分委员会)。
二、户口迁移
(一)杭州地区新生(不含学生集体户口)一律不办理户口迁移,杭州地区以外的新生自愿选择是否迁移户口。
(二)选择户口迁至学校的,迁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学源街998号,迁移证要求:1.字迹清楚,籍贯和出生地填写完整:籍贯和出生地为普通省份的要填写至市、县(例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嵊县);2.迁移证上必须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的户籍专用章,迁移证上的主项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不能有涂改痕迹,其他辅项若有错误手工修改后需加盖户籍专用章;3.迁移证开具的时间必须在开学报到日前,否则学校户籍地派出所不予办理落户手续。
(三)根据浙江省公安厅浙公通〔2008〕82号文件规定:新生开学后迁出地公安机关不再办理新生的户口迁出手续,同时,户口自愿迁到学校的,除退学、转学、毕业等原因外一律不得迁出。
注:学校所在辖区白杨派出所户籍室咨询电话:0571-87283140。
三、档案转递
档案转递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学源街998号浙江传媒学院
行政楼610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 潘老师 电话:0571-86832041
档案邮寄请务必在收到调档函后进行。
四、体检
(一)体检在新生入学初进行。
(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
(三)体检不合格者,将取消录取资格。
五、其他未尽事宜,请继续关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网站有关通知。联系电话:0571-86832041。
各位调剂考生:
浙江传媒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新闻与传播专硕有一定调剂名额(详见调剂公告-待发布)。为确保调剂复试顺利进行,现将调剂考生准备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格审核材料清单
1.有效居民身份证(正反面)
2.一志愿初试准考证
3.应届本科毕业生: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高校教务部门颁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带有“二维验证码”,来源地址:http://www.chsi.com.cn/xlcx/bgcx.jsp
4.往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带有“二维验证码”,来源地址:http://www.chsi.com.cn/xlcx/)。因毕业时间早而不能在线验证的,需提供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http://www.chsi.com.cn/xlrz/
5.境外获得本科学历考生: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6.“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还须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7.本科学习期间成绩单(校级教务部门盖章)
8.学习(含工作)期间获奖证明材料、科研成果证明材料
9.一寸证件照(电子版即可无需扫描)
10.《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附件1)
11.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附件2)
12.复试网络设备情况确认书(附件3)
13.调剂复试考生基本信息表(附件4)(电子表即可无需扫描)
所有资格审核材料先提交电子扫描件,原件在开学报到时核验,若有材料作假,将直接取消入学资格。
考生须在接到研招网复试通知后-5月21日12:00前将所有材料打包发送至研招办指定邮箱: yzb@cuz.edu.cn邮件主题和压缩包命名格式为“初试准考证号+姓名+调剂报考研究方向”,单个文件命名格式为“姓名+序号+材料名称”,如“张三+1+居民身份证”。
二、考生参加远程复试所需设备及环境要求
1.场地需求:复试场地要求为独立空间,光线明亮不逆光、环境安静,复试期间无他人出入,无噪音干扰。除面试所用设备外,场地内无其他参考资料及电子通讯设备。
2.硬件要求:远程复试采取双机位,“主机位”采集考生音、视频源(考生正前方,建议使用摄像头最清晰的设备);“副机位”监控考试环境(考生侧后方45°角)。
考生需提前准备两个支持钉钉软件的设备,智能手机、平板或笔记本电脑皆可,并确保摄像头清晰(建议考生主机位用手机),麦克风运行正常,考试当天设备电量充足;准备无线蓝牙耳机(带麦克风功能)。
3.钉钉账号要求:考生需用2个手机号码分别注册钉钉账号,其中主机位账号需要进行实人认证,副机位账号不需要。
4.网络要求:复试场地具有稳定的网络信号,建议2个机位采用不同网络信号来源,如1个用家庭宽带,1个用4G网络。请考生结合平时网络情况择优选取并提前开启2个钉钉视频会议进行网络测试。
5.其他:拍摄时,建议考生主机位横屏,双手在镜头中显示;副机位竖屏,露全身。可以调整设备位置,不要大角度俯拍或仰拍。为保证实时网络面试效果,可使用支架等稳定辅助设备进行拍摄。建议考生设置电话免干扰模式,取消闹钟、退出其他社交软件,检查其他软件通知声音是否影响钉钉视频效果。
三、调剂复试流程
5月21日12:00前,考生提交复试资格审核材料
5月22日上午,考生心理健康测试(见附件6)
5月22日下午:考生完成实人认证(见附件7)
5月23日上午,模拟演练
5月24日:钉钉远程综合面试,考生须进行自我介绍、英语面试、专业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考生不带纸笔做记录。
四、注意事项
1.诚信复试。认真阅读《浙江传媒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浙江传媒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报考和法律规定,须知晓:
保证报名时所提交的报考信息和提供的复试资格审核材料真实、准确。如有虚假信息和作假行为,须承担包括取消录取资格在内的一切后果。
严格遵守考试相关程序,自觉服从考试组织部门的统一安排,接受考务人员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保证在考试过程中诚实守信,不违纪、不作弊、不协助作弊,复试全程只允许考生一人在面试房间;禁止将复试题目、面试过程等信息泄露给其他人员及私自录音、录像、录屏,如有违反,视同作弊。
2.实时人脸识别。复试全程进行实时人脸识别,考生不得化妆、戴美瞳、开美颜滤镜,不得戴帽子、口罩、墨镜等,头发捋至耳后。复试中考生不得东张西望,不得离开摄像范围或中途离场。
3.应急处理。复试过程中如发生设备或网络故障,请及时与钉钉群考务联系。如考生实时人脸识别不通过,将有考务人员联系考生,作出相关安排和处理,考生须遵照考务人员指示,完成身份审核。
4.谨防诈骗。我校研究生复试不收取考生任何费用;严格禁止任何校内单位、师生员工参与考研辅导班,所有收费辅导班与我校无关,请考生切勿上当受骗。

五、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571-86832041
咨询邮箱:yjsc@cuz.edu.cn
录取原则
(一)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根据本单位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原则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二)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录取。复试中有任一环节不合格的考生,将不予录取。拟录取名单由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统一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三)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和提供的证明材料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和材料弄虚作假者不予录取;应届本科毕业生至研究生入学时仍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成绩计算
复试成绩即为综合面试成绩,其中专业面试占80%,英语面试占20%。
考生总成绩=(初试成绩/5)*60% +复试成绩*40%。
复试成绩或总成绩有不合格者(低于60分)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