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扬州大学研究生招生] [扬州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扬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扬州大学考研难吗] [扬州大学研究生院] [扬州大学考研群] [扬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扬州大学研究生辅导] [扬州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社会发展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哲学专业简介
哲学 | ||||||||
|
||||||||
哲学专业创建于2002年,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点以及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点“伦理教育”方向。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6人,师资力量雄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校级重点学科。近3年来有6名教师获校级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哲学通论》是校级精品课程。其教改工作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曾多次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文化哲学、科技哲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该专业注重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学制四年,授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的高水平和高素质的哲学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教育宣传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理论宣传及出版编辑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哲学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列哲学原著、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现当代西方哲学、科技哲学、伦理学、人学研究、逻辑学、美学、宗教学、法学概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概论、科学史、中外通史、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 |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简介
历史学(师范) | ||||||||
|
||||||||
历史学(师范)专业创建于1952年,是校级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点1个,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3个硕士学位点,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历史教育”方向。祁龙威、卞孝萱、葛兆光等名师曾在该专业任教。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博士(含在读)10人,师资力量雄厚。近3年来有9名教师获校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中国现代史》是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近代史》为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为校优秀课程。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该专业注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成功举办“中国史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全国纪念张謇诞辰150周年”、“六朝城市与交通”、“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等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学制四年,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 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对某一历史领域有较深入的了解,具有初步研究能力,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掌握教育理论,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历史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基本技能、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历史文选、历史科学概论、中国史学史、历史教学论、中国社会生活史、史学论文写作、读史基础、考古学、文献检索、历史地理、中学历史教学法等。 |
||||||||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简介
社会工作 | ||||||||
|
||||||||
社会工作专业始建于2002年。2014年,获准设立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授权点。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正副教授8人,博士(含在读)12人,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市厅级科研、教改项目二十多项。专业图书资料齐全,拥有个案、小组实验室,建立了以民政部门、乡镇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多个教学实践基地。2019年,民政部授予“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合作单位”。设有江苏省反邪教问题研究中心、江苏省青少年社会工作培训基地、扬州市网格学院。 专业学制学位:四年,授法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理论和方法,拥有较熟练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能在民政、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党校等党政机关,社会福利及企业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调查与政策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心理学概论、法学导论、文化人类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社会政策分析、社会工作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学、组织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办公自动化、秘书实务等。 办学特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服务地方民生福利,突出实务能力培养,开拓成长成才前景。 办学成效: ①比赛获奖。近年来,本科生多个科创项目被立项。还在各项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王君华同学主持的“U益一站式互联网信息化服务平台”获得2017年校创青春大赛铜奖,陈思雨同学主持的“乡美文化——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构站”获2019年扬州大学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陈季同学主持的“‘童’舟共济——乡村困境儿童志愿服务项目”获2019年江苏志愿服务大赛金奖。 ②毕业论文获奖。2018届毕业生李丽撰写的毕业论文——《微公益公众参与信任体系建构探究——以A基金贫困孤儿助养项目为例》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 ③升学就业。近年来,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境内外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就业率稳居前列,还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录用,从事行政管理、教育培训、媒体宣传、人力资源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工作,他们爱岗敬业、团结合作、拼搏进取,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档案学专业简介
档案学 | ||||||||
|
||||||||
档案学专业创建于2000年。该专业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有博士4人,硕士1人,博士在读1人。近3年来多名教师获校优秀教学奖。建有档案与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符合培养新型专业人才的要求。专业现有“江苏省档案人员培训中心”以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学院还聘请校外从事档案事业管理的专业人员任兼职教授,丰富学生的见识。 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先进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档案局、档案馆、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信息部门、文秘部门从事档案管理、文件管理、信息管理、综合办公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档案学概论、中外档案史、文书学、信息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电子文件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电子文件管理、档案计算机管理、科技文件与档案管理学等。 |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opyright @2017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四望亭路180号 电话:0514-87977552 传真:0514-87975206 Email:fzxy@yzu.edu.cn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师资简介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有教授15人、副教授2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7人,在读5人。
学院现有本科生600多人,博、硕士研究生150多人,设有国家奖学金、朱敬文奖(助)学金、专业奖学金、孝廉奖学金、戒幢助学金、包山禅寺助学金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岗位。学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清史工程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奖50余项。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简介
社会发展学院现设有哲学、历史学(师范)、档案学、社会工作等4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专业创办于1952年,办学历史悠久,专业积淀深厚,名家大师辈出。《哲学课程群》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课程群,《中国现代史》是江苏省精品课程。历史学、档案学专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哲学专业是校特色专业。中国史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省优势学科参建单位。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教学(历史)、社会工作、图书情报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有教授15人、副教授2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7人,在读5人。
学院现有本科生600多人,博、硕士研究生150多人,设有国家奖学金、朱敬文奖(助)学金、专业奖学金、孝廉奖学金、戒幢助学金、包山禅寺助学金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岗位。学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清史工程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奖50余项。
学院现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淮扬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邪教问题研究中心”。设有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扬州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扬州大学张謇研究所、扬州大学反邪教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有江苏省档案人员培训中心和档案与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口述史与文献数字化实验室,是江苏省民政厅社工人才培训基地、扬州市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培训中心。院资料室有藏书10万余册,长期订阅专业期刊、大学学报150多种。
学院具有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坚持学术报告制度,加强学术交流,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举办高层学术论坛,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学院还发挥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017年承担《扬州通史》编纂工作。
学院坚持以学生中心的育人理念,按照“以生为本、立德树人、活力社发、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第一课堂,大力拓展第二课堂(PU平台),将课堂教学与班团活动融会贯通,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合力推进,抓好科技创新引领,强化“双创”教育,重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完善人格品质,切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社会适应性,提高核心竞争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学院与市内外20多个单位签约共建学生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成长抢建平台,打造品牌。每年举办“超越梦想”学生干部菁英训练营,培训率达50%,本科生积极申报校科研创新研究项目,踊跃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重要赛事,在国内、省内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各专业毕业生因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工作踏实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本科毕业生每年考研录取率近30%(其中哲学专业在50%左右)。同时,学院不断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每年有近10名全日制本科生到境外交流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