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南石油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石油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石油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石油大学考研群]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石油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培养方案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0)
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8年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2002~2004年度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2004~2006年度列第2位,2009~2011年度再列第2位。得益于学校地处四川盆地和中国西部的天然有利条件,建设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0余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深井超深井钻井与完井、天然气开发与开采、复杂油气田增产改造、天然气集输与储运等方向具有厚实的研究积累和鲜明的学科特色。本学科优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机会硕博连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严谨学风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了解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发展概况和所研究方向的新进展,并在一个二级学科(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深入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或软件编程、软件应用能力及外语读写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二级学科范围内相关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试验工作。
二、培养方向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由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3个二级学科,及自主设立的石油工程计算技术(理学院负责建设)、石油工程管理(经管院负责建设)、海洋油气工程3个二级学科等组成。
(1)082001油气井工程。设立油气井工程力学、油气井工程信息与控制、油气井工作液、储层保护理论与技术、油气井固井与完井、油气井工程测井与录井、油气井建井安全工程、建井系统优化与管理等8个研究方向。其中,在深井超深井钻井液与完井液、储层保护理论与技术、油气井固井与完井、高危油气井建井安全工程等方向具有特色和优势。
(2)082002油气田开发工程。设立油气藏描述及油气田开发地质、渗流力学与油气藏数值模拟、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油藏工程与油田开发、井筒多相流理论及应用、采油采气理论与技术、油气田增产改造、提高油气采收率、油气藏经营与管理、油田注水工程、油气田开发安全工程等11个研究方向。其中,在油气藏数值模拟、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油气田增产改造、提高油气采收率、高危油气田开发安全工程等学术方向的研究优势和特色明显。
(3)082003油气储运工程。设立油气集输与处理、油气储运系统仿真与优化、油气储运安全工程、油气集输系统多相流等4个研究方向。其中,在天然气集输与处理、天然气储运系统仿真与优化、天然气储运安全工程等学术方向,具有长期的研究积累和相对优势。
(4)0820Z3海洋油气工程。根据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设立海洋油气田钻井与完井、海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海洋油气集输工程、海洋深水工程与安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5个研究方向。在海洋油气田钻井与完井、海洋油气田增产改造、海洋油田注聚合物开发等学术方向具有较长时间的研究积累和相对优势。
三、基本要求
1、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本学科硕士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数值分析、数理统计、数理方程)、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化学(物理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等。
(1)油气井工程二级学科。涉及的基本专业知识包括:地质学、岩石力学、管柱力学、弹塑性力学、井筒多相流体力学、油气井工作液、储层保护、油田化学、工程测量方法与控制、建井安全工程等。
(2)油气田开发工程二级学科。涉及的基本专业知识包括:地质学、渗流力学、岩石物理学、油气藏流体、多相流体力学、油气井工作液、储层保护、油藏工程、油气藏数值模拟、采油采气理论与方法、增产改造、提高油气采收等。
(3)油气储运工程二级学科。涉及的基本专业知识包括:油气流体分析、流变学、多相流体力学、金属腐蚀与防护、储运系统优化、油气管网系统分析与控制、管道完整性管理、油气储运安全工程、储运设备检测与故障分析等。
(4)海洋油气工程二级学科。涉及的基本专业知识包括:海洋地质学、海流与海况分析、多相流体力学、金属腐蚀与防护、海洋深水工程与安全、海洋钻井与完井、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集输工程等。
本学科的硕士生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1~2种计算机编程语言,熟悉所在研究领域常用的工程计算软件。对于所在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并设计创新性实验方案。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查阅文献并进行基本的学术交流。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具备基本的学术素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敏锐的才智和专业涵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2)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产权的应用于保护。
(3)遵守学术规范,恪守职业道德。科学求实,勇于创新。
3、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具备使用检索手段和网络信息,查阅专利、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关注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2)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利用现有手段和最新成果,提出解决思路并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3)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4)学术交流能力。具有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阐明问题,交流认识,汇报学术和科研成果。
(5)能够胜任科研院所的科研或企业的技术工作。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生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并符合规范性要求和质量要求。投入学位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年。
(1)论文选题。选题具有新颖性,应为本学科的学术前沿,或工程技术难题;对本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方向明确,主题清晰。
(2)文献综述与问题分析。较全面反映拟研究方向和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最新成果,基本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归纳总结,有一定的深度。
(3)创新性及论文价值。对现有理论、方法进行修正或补充;应用现有理论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油气田生产实际问题和难点;或引入新理论、新方法解决工程上的疑难问题。论文及成果对学科方向和行业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4)基础知识及科研能力。体现作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方法、信息进行论文研究工作;论文研究难度较大;实验研究、数据采集与分析、模拟计算、现场试验及综合评价等工作量饱满。
(5)论文撰写及规范性。引用图表、语句标注清晰;论文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文字表述准确、流畅;图表、名词术语、单位符号等符合相关规范。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学术型硕士生的标准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成绩特别优异者可提前毕业,但修业年限最短不少于2年。
鼓励优秀硕士生进行硕博连读。
2、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注意培养研究生科学思维方法、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定期组织本方向的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的研究进程及研究思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导师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学科发展动向。
(2)第一学年以课程修读为主。既要掌握本学科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又要熟悉基本的科研方法。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调研本学科方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进展,培养研究兴趣,为学位论文开题做准备。第二、三学年以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为主,应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倡导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要积极各类开展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4)学院将大力加强校企合作,鼓励研究生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积极推进与国外大学合作,逐步扩大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规模。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强调夯实数理基础和二级学科理论基础,学习并实践研究方法,培育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能力,提升创新和学术技术发展能力。加强自学能力,强调必选课程学习、任选课学习与自学并重,重视在科研实践和助教助管中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培育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知识产权意识,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2、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参加至少1个科研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参加立项设计、实验与数据分析、综合研究、报告编写、成果汇报与验收、资料存档等工作。
结合科研项目和学位论文的开展,学术型硕士生应掌握2~3项实验仪器设备操作或2~3个科学计算及工程设计软件操作。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培养需要安排具体内容并考核,学院成绩备案。
倡导学术型研究生,在导师安排和指导下,到教学、生产、科研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与实践。
3、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开题论证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强调创新性,注重解决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问题,研究成果对油气能源行业有应用价值。
学术型硕士生应提交不少于2万字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占30%以上;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参考《力学进展》期刊上的综述论文,篇幅不少于20页(A4纸)。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主体框架及内容、撰写格式参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格式,篇幅不少于20页(A4纸)。
(2)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硕士生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后,才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参加中期检查的条件:①通过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并进入学位论文期至少半年的硕士研究生,才有资格参加学位论文中期检查;②跨专业攻读硕士的研究生,必须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补修本科课程考试。否则,不能参加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内容:①学位论文研究概况,完成计划进度是否达到70%以上;②学位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可行性,突出已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或潜在创新性成果;③研究内容调整及下一步工作计划;④学术论文录用与发表、专利公示与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科技奖励公示与获得情况;⑤提交材料规范性、学风严谨性,文字表述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生申请论文答辩前,应通过由所室中心或导师团队组织的预审、预答辩,考察其是否具备申请论文答辩的条件。
硕士生在提交学位论文之后,应积极准备学位论文答辩。应简明扼要地阐明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成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回答问题有针对性,有自己的见解。
论文答辩结束后,须根据导师、评阅专家、答辩专家意见,认真细致修改完善学位论文,达到学位论文存档、抽检的基本要求。
4、中期考核分流
参照《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实施办法》(西南石大[2014]11号)执行。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四个方面。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合格、警告(跟踪培养)、不合格。
纳入警告(跟踪培养)或不合格等级的人数不低于考核人数的5%。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考核等级为不合格:①受到留校察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②累计有两门课程重修不及格;③学位论文开题论证两次不通过,或学位论文工作中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不能完成学位论文计划;④在科研工作、或学位论文研究、或发表学术成果中伪造数据,剽窃他人成果,涉嫌学术不端和违反科学道德。
对于考核为不合格的研究生,终止其学习,按《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处理,报研究生院备案并进行学籍处理。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生课程体系包括五个部分: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任选课和其他必修环节(表2)。
学术型硕士生必须修满最低26学分。
1、基础理论课
包括公共基础理论课、数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修读最低学分19分。
学术型硕士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硕士英语、数学类课程等课程。“中国概况”仅供留学硕士生选修,可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
英语修读课程4学分。未通过CET6考试的学术型硕士生,应必修“硕士英语”课程。已通过CET6考试的学术型硕士生,则修读“硕士应用英语”课程,在高级情景口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写作与交流、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实践中选2门(各2学分)。
数理基础课必选3门,6~8学分。数学类课至少修读2门,另一门为力学或化学课程。
从一级学科建设发展和研究生成长需要出发,强调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设立专业基础理论课10门,必选3门,6~7学分。研究生可根据所属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需要确定选修的课程。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程6门,必选2门,最低修读4学分。每个二级学科开设2门核心课程。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根据研究需要和个人兴趣适当选择,在必选2门以后,可以跨二级学科再选课。
(1)现代钻井工程。重点讲授现代油气钻井工程中的先进理论、新方法、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包括钻井地质基础、破岩理论与新技术、钻井液与完井液、储层损害评价与保护技术、测井录井与井眼轨迹控制、井壁失稳与漏失控制技术、优快钻井方法与装备、海洋深水钻井技术与装备、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等。
(2)现代完井工程。它是连接钻井工程与采油气工程的桥梁,属新兴学科。重点讲授现代油气完井工程中的先进理论、新方法、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包括完井地质基础及基本理论、保护储层完井液、完井方式(井底结构)选择、油气井完井管柱设计与优化、油气井测试及完井质量评价、井筒完整性评价、先进投产技术、复杂结构井完井、特殊油气资源开发建井技术等。
(3)高等油藏工程。重点讲授油气渗流理论新发展和先进油气藏评价、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矿场评价、开发理论与新技术。主要包括:油气藏渗流理论与实验、流体相态理论与测试方法、油气藏数值模拟、试井分析、油气藏储量评价、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及动态监测管理等。
(4)油气开采理论。重点讲授油气水多相流体在井筒中的流动规律、各类油气藏开采先进理论与新技术。主要包括:油气井产能分析与设计、管流与节流动态、油气井生产系统节点分析、采油气井生产动态监测与安全管理、油气井解堵与增产改造等。
(5)油气储运系统优化。重点讲授构成油气储运系统各环节在设计、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优化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油气集输配系统优化设计及优化运行管理、油库及地下储气库系统最优化、油气输分析与、海洋油气集输与设施优化等。
(6)油气集输与处理。重点讲授矿场油气集输与处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工艺。主要讲授油气水组成与流体性质分析方法、油气集输工艺及场站设计方法、油气水分离与处理、海洋油气集输与处理等。
3、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共15门,必选2门,最低修读4学分。鼓励跨二级学科选课。
4、任选课
为加强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研究生可选修2门任选课。若想修读更多感兴趣的课程,可自学或旁听。任选课不在最低26学分之列,即若只修读26学分,其中不能含有任选课学分。
5、其他必修环节
实验仪器设备操作、科学计算及工程软件操作等实践环节为必修,不计学分。
文献阅读及综述报告编写、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开展学术讨论、听取学术讲座、参加科研项目、协助导师批改作业或协助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进行短期社会考察等,是研究生锻炼研究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管理能力的必要过程。
跨一级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必须补修所修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4门,由研究生自学或旁听本科生对应课程。补修课程由导师确定,学院组织考核,不计学分。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1、学位标准
根据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试行)》(石工研[2014] 1号)文件,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申请答辩和学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之一:
(1)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学术论文1篇。
(2)获得1项授权发明专利或申请1项发明专利(有公开号)。
(3)获得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或1项软件著作权。
(4)获得1项校级(或厅局级)及以上的科技奖励(个人有证书)。
(5)参加1次全国性或国际性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并有1篇论文宣读或发表。
2、学位授予
完成硕士生培养各环节,满足培养基本要求,达到硕士生培养目标,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则可被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1)研究生持有学术论文正式录用通知,或获奖成果公示,或专利授权通知,或软件著作权通知,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待研究生学术论文正式刊出,或获得科技奖励证书,或取得专利授权证书,或取得软件著作权,方具备申请学位条件(硕士生一年内有效)。
(3)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学位申请时,须提交上述相应成果的原件和复印件。申请答辩及学位的学术成果须经导师签字认可,并确认是否符合署名要求,是否与学位论文直接相关。如果提交的学术成果造假,一经查实,按学术不端行为处理。
(4)核准具备申请答辩资格、申请授位资格后,即进入论文评阅环节。
(5)完成论文评阅程序,符合答辩条件后,即组织、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6)在答辩委员会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推荐授位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答辩材料、推荐授位材料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决定是否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表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III
基础
理论课
 
公共基础理论课
 
S2222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校公共课 36 2     必选
S2222107 中国概况(限留学生且必选) 全校公选课 36 2     留学生必选
S22221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课 18 1   必选
S2222104 硕士英语(未过六级者选修) 全校公选课 72 4   必选1门
S2222105-
S2222108
硕士应用英语(通过六级者选修,在高级情景口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写作与交流、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实践中选2门) 全校公选课 72 4  
数理基础课 S2222201 现代数学基础 全校公选课 54 3     必选3门,
其中数学类课至少选2门
S2222202 数值分析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03 数学物理方程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04 应用统计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05 矩阵理论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06 应用泛函分析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07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08 模糊数学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31 弹塑性力学 全校公选课 48 3    
S2222212 有限元法方法与分析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15 物理化学 全校公选课 36 2    
专业基础理论课 S0818402 非常规油气地质(地科院) 专业基础课 32 2     必选
3门
S0820201 高等流体力学 专业基础课 54 3    
S0820202 多相流理论 专业基础课 32 2    
S0820203 油气藏流体 专业基础课 32 2    
S0820204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专业基础课 32 2    
S0820205 岩石物理学 专业基础课 32 2    
S0820206 现代油气藏渗流力学 专业基础课 32 2    
S0820207 腐蚀理论与控制技术 专业基础课 32 2    
S0820208 现代CAE 专业基础课 32 2    
S0820209 采油化学 专业基础课 32 2    
专业
核心课
S0820301 现代钻井工程 专业核心课 36 2     必选
2门
S0820302 现代完井工程 专业核心课 36 2    
S0820303 高等油藏工程 专业核心课 36 2    
S0820304 油气开采理论 专业核心课 36 2    
S0820305 油气储运系统优化 专业核心课 36 2    
S0820306 油气集输与处理技术 专业核心课 36 2    





 
油气
井工
S0820401 油气井工作液技术 专业选修课 32 2     必选
2门
S0820402 测井新技术及应用 专业选修课 32 2    
S0820403 油气层保护技术 专业选修课 32 2    
S0820404 油气井建井安全工程 专业选修课 32 2    
油气田开发工程 S0820405 气田凝析气田开发 专业选修课 32 2    
S0820406 油气藏数值模拟 专业选修课 32 2    
S0820407 油气增产理论与技术 专业选修课 32 2    
S0820408 注水工程 专业选修课 32 2    
S0820409 提高采收率 专业选修课 32 2    
油气储运工程 S0820410 油气管网系统分析 专业选修课 32 2    
S0820411 油气储运系统完整性管理 专业选修课 32 2    
S0820412 LNG生产与储运 专业选修课 32 2    
海洋油气工程 S0820413 海洋油气生产设施与装备 专业选修课 32 2    
S0820414 海洋工程环境与安全保障 专业选修课 32 2    
S0820415 海洋油气工程新进展 专业选修课 32 2    
任选课 S2222223 哲学通论 全校公选课 36 2     任意选修,
但不得超过2门,可在第3学期选修。任选课不在26学分之列。即若只修读26学分,其中不能含有任选课学分
S2222224 科学思想史 全校公选课 36 2    
Z3333103 知识产权 全校公选课 18 1    
S2222225 高级管理学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26 高级经济学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27 组织行为学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28 技术经济学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29 法学原理 全校公选课 36 2    
S2222230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全校公选课 36 2    
实践环节   实验仪器设备操作             必修,不计学分
(导师安排并考核,学院备案)
  科学计算及工程软件操作            
必修环节   文献阅读             必修,不计学分
(学院考核)
  学术报告            
  科研、教学、社会实践            
补修
本科
主干课
  石油地质学             不计学分
(学院考核)
  油层物理            
  渗流力学            
  油藏工程            
  钻井与完井工程            
  采油工程            
  工程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            
  油气集输            
  油气管道输送            
  管罐结构设计            
 
 
说明:①学术型硕士生须修读课程≥26学分;②任选课不在26学分之列。即若只修读26学分,其中不能含有任选课学分;③课程开设学期可能会有调整,以当年公布的课程安排为准。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海洋油气工程学科介绍

海洋油气工程
   近五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6项、科研总经费2314.31万元,承担横向科研项目87项、总经费4503.766万元,人均科研经费454.5万元/人。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新增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达10人次。发表SCI论文102篇、授权发明专利63件、出版教材19部(其中规划教材17部)、出版专著14部。共培养硕士研究生51人和博士研究生6人。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在海洋油气田钻井与完井工程、海洋油气安全环保工程、海洋油气集输理论与技术、海洋深水工程等4个方面形成了特色:
①海洋油气田钻井与完井工程:从事海洋特殊结构井(大位移、水平井、分支井)轨迹控制、管柱力学与安全控制技术、完井方法优选与完井工艺技术、多维度防砂技术、均衡排液完井技术、分段完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的现代完井理论与技术、均衡排液完井技术、现代多维度防砂理论与系列技术处于国内领先、部分领域国际领先。
②海洋油气安全与环保工程:从事风、浪、流、冰等海洋环境下海洋结构物的载荷与动态响应、海洋隔水管的力学行为与安全保障技术、海洋结构物服役寿命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的隔水管力学行为分析处于国际领先。
③海洋油气集输理论与技术:从事海洋油气田高效集输工艺、油气混输技术、深水油气田海底管线设计与运行优化、降粘输送等方面的研究。
④海洋深水工程:从事海洋深水的完井、测试、可燃冰固态流化开采、深水完井-开采-海底集输一体化系统协调与流动保障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的可燃冰固态流化开采处于国际领先、深水完井-开采-海底集输一体化系统协调与流动保障国内领先。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学科介绍

油气储运工程
   近五年,承担纵向项目37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24项,合同经费1590.98万元;承担横向项目188项,合同经费9774.41万元。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发表SCI论文78篇,获得发明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16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6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65人,博士研究生27人。
   创建于1978年,2007年建成天然气储集及运输特色鲜明的国家重点学科。通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下四个特色研究方向:
   ①油气集输与处理:依托CNPC复杂天然气集输重点研究室,在高温高压、含H2S/CO2/凝析油等组分的复杂天然气集输系统、煤层气与页岩气地面集输系统、深水油气田生产系统等的流动性保障关键技术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特稠油/超稠油与高凝原油等非常规原油流变性与流动改进采输技术、非常规原油流动改进输送工艺及理论、含汞天然气的处理、高效污水处理、高效集输工艺、节能降耗等方面形成了原创性技术成果,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②油气储运系统仿真与优化:在国内第一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输配气管网仿真系统”,可实现管道优化运行方案的决策与调峰分析,并广泛用于我国输气管网的设计与运行管理中;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气集输管网、长输管道仿真软件,在川渝、长庆、塔里木等地区天然气管道系统的设计、改造、管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③油气储运安全工程:提出了管道工程关键结构安全评价理论并广泛应用于国内西气东输管道、川渝管网等跨越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运行和鉴定加固;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软件,形成的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油气输配及系统安全技术已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推广使用,提出的长输管道基于应变的设计方法、天然气管道场站放空风险控制技术等对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④油气集输系统多相流:针对海洋深水油气混输管道、水合物输送管道、高含硫天然气管道等油气、油水、气固、气液固多相流动问题,开展实验和理论研究。在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高温高压、复杂天然气管道、含气输油管道系统多相流动规律,提出了油气多相流仿真模拟数学模型,开发出油气管道多相流动工艺计算软件、海底深水生产系统流动性保障分析软件,成果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得到了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介绍

油气田开发工程
   近五年,获得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23项;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纵向科研课题118项,总经费32217.19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825篇,其中发表SCI论文432篇(1、2区论文82篇)、EI论文101篇、CSCD论文292篇;授权发明专利共9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3项,出版专著23部。共培养硕/博士107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8人和硕士研究生949人。
以石油地质认识为基础,进行油气田开发、采油气工艺两方面的科学及工程研究,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控制与配套工程技术措施,提高油气井产量和油气藏采收率,实现油气资源经济高效开发。通过近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科形成了渗流力学与油气藏数值模拟、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提高油气采收率、采油采气理论与技术、油气田增产改造理论与技术五个特色研究方向。
①渗流力学与油气藏数值模拟:开展深层、低渗、致密等复杂油气藏非线性渗流理论、数值模拟、试井分析、实验装置、分子动力学理论等研究,形成了复杂油气藏开发技术、油气体系相态及实验测试技术、特殊油气井现代试井分析技术、复杂油气藏数值模拟及动态分析技术等特色研究成果,其中复杂结构井非线性渗流理论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②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油气藏流体相态、气田开发、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油气开发问题,形成了国际领先的天然气开发配套系列技术,牵头或参与编制了全国几乎所有天然气田开发方案,培养了全国70%以上的天然气开发技术骨干和带头人,特殊气藏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等成果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③提高油气采收率:从事常规油藏、低渗透油藏、稠油油藏、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驱油剂、驱油机理等研究,形成了弱凝胶调驱技术、多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等特色技术,复杂缝洞油藏调剖和复杂断块油田提高采收率深部调驱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④采油采气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举升工艺、气井井下节流、完井优化、注水水质调控、油井智能控水、水平井注采剖面解释、排水采气等方面,针对常规、非常规油气藏和不同井型建立了完善的完井优化理论及设计技术,被评为中石油 “十大成熟技术”之一,配套软件获得国产优秀软件铜牌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⑤油气田增产理论与技术:主要从事压裂酸化领域的机理、工作液体系、优化设计方法及软件、工艺配套技术、实验分析方法及仪器、现场技术服务等研究,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油气田的压裂酸化技术攻关,培养了全国80%以上的压裂酸化技术骨干和技术带头人,形成了多项特色技术与研究成果,其中复杂特殊油气藏压裂酸化改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学科介绍

油气井工程
  近五年,承担油田横向合作科技项目100余项,总合同经费19591万元,人均376.75万元;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发表SCI论文175篇,授权发明专利85项,出版专著15部。承担国家或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8项,总合同经费8898万元。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19人和博士研究生51人。
针对复杂油气藏钻完井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方法,开发新材料,研制新产品,建立新工艺,产生新的核心关键技术,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①特殊工艺井钻完井:开展特殊工艺井钻完井仿真与模拟、轨迹设计、优化、测量与控制、工程测录井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充分发挥特殊工艺井钻井技术在提高产量及降低开发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特殊工艺井钻井理论与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②气体/欠平衡钻井:针对气体/欠平衡钻井的可行性和适应性等关键问题,开展欠平衡钻井井壁稳定、井筒多相流动、欠平衡/气体/控压钻井配套工艺和随钻储层评价等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气体钻井相关理论及工艺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③油气建井安全工程:针对酸性气井、海洋深水井等高危井的钻井安全问题,重点开展井筒完整性失效机理、井筒完整性风险评价、环空带压管控、腐蚀测试及防腐措施等,解决深地超高温高压、强腐蚀环境安全高效建井、生产问题,高含硫井筒完整性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④复杂深井固井与完井:针对国家及地区重大固井工程技术难题及技术前沿,开展全程塞流防漏防窜注水泥技术、长封固段大温差低密度及高韧性强堵漏防漏固井水泥浆体系等研究,在行业标准、规范制定、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高温超深井固井工艺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
⑤复杂深井钻井液及储层保护:针对钻井过程中的漏、塌、卡、毒等所涉及的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处理剂作用机理及材料分子设计、流变学、储层损害机理与保护理论、废固液气无害化处理及环保等理论与技术问题,创建了应对复杂情况的钻井液新理论与新技术,整体处国际先进水平。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介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学科于1958年创建,1978年招收硕士生,1986年招收博士生,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机械工程)成为我国首批本学科首个国家重点学科;197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授权招收博士研究生。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获批建设我国油气工业上游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90年“油气钻井工程”新增为博士、硕士招生学科。1991年批准建立“地质、矿业、石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油气井工程”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油气储运工程”二级学科由此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全国学科评估排名第1,此后两轮评估均列第2。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本学科在长期对复杂油气藏钻探、开发、开采与油气集输储运的科技攻关研究中,已形成“油气并举,气为特色”的显著学科优势,形成了坚持从生产实践和技术发展的重大难题中凝炼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组织多学科协同攻关,突破原理,建立新方法、研发新技术,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能力强的鲜明科研特色。近5年,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纵向科研经费为3.4亿,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课题(专题)119项,合同经费2.6亿元;承担973、863项目课题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共14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7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及科技进步等各类奖项77项;授权发明专利248项;刊发论文1435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787篇,被EI/CSCD收录论文648篇,共出版专著56部。
本学科拥有专任教师173人,博士生导师43人,正高级67人,副高级6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1989年,我国油气工业上游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即“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该学科在我校批准建设,同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建我国的“中国油井完井技术中心”在我校实施;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合作建设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协作)、国家研发中心(协作)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中石油(重点)研究室7个、中海油(重点)实验室2个。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满足学生实验、实训、实习需要,多方筹措资金,优化整合资源,建成了以集成化、多功能、全开放实习、实训、实践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群,包括了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部级实践教育基地,4个实习、实训基地,12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实验室总面积达7052.7平方米,各类教学仪器设备仪器1716台套,价值1.86亿元,构建起全方位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了分层次、模块化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条件。另外,与中石油、中石化相关企业共同设计、企业出资建成了国内高校唯一的全尺寸再现油气矿场生产实际的校内石油工程综合实习基地,该基地占地15亩,耗资近1亿元,包括钻井、录井、采油(气)、集输、炼化等系统,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本学科现有在校学术硕士研究生1329人,在校博士生269人,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04人。年招生规模,博士研究生80余人,学术硕士研究生400余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20余人。
2013-2017年共培养2127名硕士研究生、201名博士研究生,授位2328名,授位率达到94%,毕业生就业率为86.5%,深造率为12.2%,自主创新创业约0.5%。毕业研究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科研生产一线锻炼成长,实践能力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能力突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教职工252人,专任教师203人,博士生导师67人,教授59人,副教授75人。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部级拔尖人才81人。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书记电话:028-83037000
书记邮箱:swpusgysj2016@126.com 
 院办电话:028-83037070
院办传真:028-83037070
主    页:http://www.swpu.edu.cn/sgy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邮    编: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介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西南石油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学院,坐落于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学院源于1958年建校之初的地质钻采系,2013年更名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现已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油气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为国家输送了2.3万余名优秀本、硕、博毕业生,其中2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院现有“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流体力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石油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开发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在校生4135名,本科生2358名,硕士生1304名,博士生407名,国际学生66名。设有5个教研室,5个研究所,1个研究中心和1个实验中心。教职工252人,专任教师203人,博士生导师67人,教授59人,副教授75人。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部级拔尖人才81人。
“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气开发专项项目、课题(专题)88项,973项目课题、专题及子课题4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72项,其中重点重大项目5项、面上项目27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6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40项;授权发明专利594件;发表SCI论文1075篇,出版专著43部。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邓老师 028-83037014 明辨楼B518  http://sgy.sw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