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南石油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石油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石油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石油大学考研群]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石油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经济管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20205)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中各种产业的企业组织与产业组织问题,各种产业的发展过程与方向,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各类经济主体包括政府在产业发展与演进中的作用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分布规律的科学。它对形成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和进步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我校经济学学科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2003年我校获得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我校产业经济学学科被批准四川省重点学科。
一、培养目标
该学科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严谨学风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学理论,具有良好知识结构与独立工作能力;能从事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银行及金融机构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或者在经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方向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按照培养目标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1、国际石油经济与贸易
本研究方向以国际经济和贸易理论为指导,探索国际石油经济与贸易的运行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际石油产业政策、国际石油市场与石油价格、国际石油经济贸易格局、国际石油经济贸易关系、跨国石油公司管理、中国石油进口贸易与石油安全、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等。
2、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
本研究方向以区域经济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研究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及其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演进与优化、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重点企业治理、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等。
3、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方向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探索技术创新在推动资源型产业升级、转型及结构调整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产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技术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4、产业组织与政策
本研究方向以现代产业组织和现代企业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产业重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运作方式、运作规律,探讨产业组织结构、产业转型、产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内部交易费用降低的实现途径等问题。
三、基本要求
1、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应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包括:
(1)扎实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系统的产业经济管理专门知识。
(3)从事专业研究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
(4)较丰富的人文、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应具备较为全面的素质结构,包括:
(1)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富于进取,具有团队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宽广的人文知识;具有熟练运用的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
(3)专业素质。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产业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产业经济学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了解我国产业发展状况、产业政策法规和世界主要国家产业政策动向,掌握产业经济问题分析、产业经济政策分析和评价的技能和工具。
(4)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应具备系统的能力结构,包括: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利用现代科技与信息手段高效获取新知识,具备自我学习知识、自我消化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2)运用知识的能力。具备洞察问题、提炼问题、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具备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通过读、说、听、写、译等开展跨文化交流。
(5)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导师指导下,承担、参加导师或其他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能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学术活动,以提升学术交流能力;能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1)规范性要求
产业经济学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规范的学术论文,研究主题明确,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资料翔实、充分、可靠,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和论证逻辑严谨,叙述准确,文字流畅,格式规范,结论不仅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和作者简介等部分组成并按前后顺序排列。
摘要应反映学位论文工作的核心思想,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力求语言精练准确。
正文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案设计、数据调研、分析、整理、计算与分析;理论证明与推导、相关结论分析、图表、曲线绘制等。
各类标题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层级分明;论文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应作相应解释;在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成果,须严格注明引文出处、标注注释,并列入参考文献;排版必须整齐和规范。
(2)质量要求
论文选题有新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概念清晰,数据资料系统、翔实、可靠;分析与论证逻辑严谨、研究方法科学、规范,计算结果正确无误;图表公式标准、语言表述严谨、文笔流畅、格式规范;研究选题、研究思路、研究设计、研究数据、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统一,并对研究结论给出良好的经济学诠释。
学位论文应体现出硕士生在本学科已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产业经济学理论或实践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能较好地解决产业经济学某一具体理论或实际问题,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允许符合条件者2年毕业。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2、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经济社会实践相结合,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硕士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着力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1)实行导师制。指导教师应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2)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在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作用。
(3)在导师指导下系统性地进行课程学习。课程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学生自学、社会调研、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等多种方式,注重研究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4)严格考核,建立健全淘汰制度,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5)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学生应精读或选读程度不同的中外产业经济学科的经典原著、专业文献资料。
(6)积极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有关课题的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科学研究的程序,掌握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锻炼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1)课程体系。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四大类课程构成,即基本素质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必修环节与实践教学课。见附件《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2)开课时间。基本素质课与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时间统一安排在第一学期,专业课(含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时间统一安排在第二学期。
(3)课程学分与最低学分要求。学分计算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最低学分要求26学分。
2、实践环节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应参加一次本专业领域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学校规定的“三助一辅”(助研、助管、助教、辅导员)任务。
(3)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进入论文读期之前,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省部级项目开题报告。
(4)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国家、省(部)、学校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
(5)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1、2学年每学年须围绕某一专题开展7-10天的社会调查,并写出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
(6)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熟练操作经济统计分析软件。
(7)本专业学生如果本科是非经济类专业,需补修经济学本科专业的《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四门课程。
3、学位论文
(1)文献阅读。文献综述是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证和论文后续研究工作的基础。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选定的研究方向,广泛搜集和阅读有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内容应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对所属研究方向阅读文献的概述;所属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包括主要研究的若干分支,每个分支的理论/方法/方案/技术研究的现状,关键问题已解决的程度和尚待解决的难点,未来发展的趋势等);结论;主要参考文献。文献综述的字数一般不少于8000中文字。
(2)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论文选题进行论证,硕士研究生应将选题论证结果撰写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
(3)论文撰写。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编写要求和编写格式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在论文研究期间接受中期检查。
(4)预审。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预审。预审是指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定稿后,由研究生所在学院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格式进行审查,指出学位论文在结构、撰写规范、学术成果与主题相关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预审小组的意见同时反馈给论文作者和导师,论文作者根据预审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并提交预审小组复审后,才能正式提交答辩申请和学位论文送审稿。
(5)预答辩。预答辩的目的在于预先审查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判定其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预答辩人(硕士学位申请者)修改和完善论文初稿,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预答辩结论包括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种。预答辩由导师组织。
(6)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4、中期分流
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分流制度。考核对象为二年级全日制研究生,以及申请提前或延期参加期中考核分流的研究生。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四个方面。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警告(跟踪培养)和不合格四个等级。中期考核分流的具体要求和办法执行《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中期分考核分流实施办法》。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1、基础理论课(9学分)
(1)公共基础理论课(7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硕士英语。
(2)专业基础理论课(2学分):应用统计。
2、专业核心课(4学分)
(1)高级经济学(2学分)
高级经济学: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厂商行为、市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市场有效与失灵、行为策略与纳什均衡、信息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与动态演化等内容。让学生在硕士学习期间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分析框架,学会使用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经济建模方法等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并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和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能够较好地理解微观、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判能力。
(2)高级产业经济学(2学分)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规制、产业政策等内容。让学生在硕士学习期间掌握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分析框架,学会使用产业关联分析方法来分析研究具体产业的关联程度,揭示具体产业发展的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规制、产业政策相关产业理论和产业关联分析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发现现实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并且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
3、专业选修课(13-15学分)
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产业规划理论与实践、产业政策国际比较、经济发展战略、新能源经济、战略管理专题、国际石油经济专题、中国经济专题、世界经济专题。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1、提前毕业
提前毕业应在学校规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时间提出申请,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在校期间未受过警告以上处分;顺利参加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且考核等级为优秀;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在申请答辩时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已经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身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至少发表1篇署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提前毕业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规定》的各项规定。
2、学术成果
达到下述条件之一: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校级(或厅局级)或以上的科学技术或人文社科奖(有证书);参与编写1部专著(封面有申请人的署名);参加1次国内或国外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并有1篇论文宣读或发表;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等。学术成果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中的各项规定。
3、学位授予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培养环节,修完规定学分,达到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学位授予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石油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石油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0Z1
石油工程管理学科是一门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分析为基础,面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的工程管理学科,是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学科和管理学科交叉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它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活动所遵循的工程规律及其涉及的管理问题。与其它管理类学科相比,石油工程管理学科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石油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基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活动的工程规律及其管理问题;二是石油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集成;三是石油工程管理学科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
一、 培养目标
该学科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严谨学风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学术前沿,掌握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从石油工程实践中提炼管理研究问题,能够开展本学科学术研究和独立从事石油工程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毕业后可进入石油行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或进入各类决策、咨询和研究机构从事管理咨询与研究工作。
二、培养方向
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石油工程管理硕士学位点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1、油气藏经营管理
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研究油气藏从发现、开发建设、开发生产直到油气藏开发退出全过程的经营管理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油气藏智能管理、油气藏经营生产管理、油气藏经营技术管理、油气藏经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油气藏动态分析与预测、油气田开发决策与评价、油气田开发经济活动分析等。
2、油气安全与战略管理
综合运用能源安全管理、能源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油气发展战略、油气产业战略、油气供应与保障、油气对外合作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内容包括石油公司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石油工程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油气供应安全分析与预警、油气跨国经营管理理论、油气企业经营战略理论、油气工业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理论、石油产业政策研究等。
3、油气工程系统管理与优化决策
综合运用系统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运筹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油气工程系统的仿真、集成、优化等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油气工程系统及系统集成的理论和方法,油气工程系统的仿真与智能化,油气工程系统的优化与决策、油气工程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等。
4、油气资源评价与项目管理
综合运用资源价值理论、资源定价理论、资源评价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项目管理等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油气资源的价值形成、定价、补偿,以及油气田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等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油气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油气投资决策分析理论与方法、油气投资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油气投资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油气市场分析与研究、油气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油气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油气工程项目投融资管理、国际油气工程项目管理等。
5、石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以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石油企业员工与群体及组织的组合与开发等问题,研究内容包括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石油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石油企业激励机制与绩效管理、石油人力资本与企业发展、中外石油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比较、石油创新人才与企业家、石油人力资源测评、开发与管理等。
三、基本要求
1、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具有较坚实的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石油工程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石油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石油工程管理理论或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2)系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石油工程管理某专业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把握该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工程管理相关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以及石油工程技术方法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形成独到的学术见解。
(3)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正确地撰写论文摘要。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①掌握哲学基本原理,树立科学世界观,掌握系统方法论,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遵守研究伦理,自觉维护知识产权,保持严谨、求是的学术作风。
②对石油工程管理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洞察力,拥有从事石油工程管理研究的学术热情和创新精神,具备人际交流、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③扎实掌握石油工程管理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拥有严密的思维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能正确运用管理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方法等解决石油工程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2)学术道德
恪守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尊重事实,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抄袭剽窃,杜绝弄虚作假;反对一稿多投,反对粗制滥造和重复研究,自觉抑制学术不端行为。
3、应用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取研究所需知识,了解当前研究的前沿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知识搜索、逻辑整理和内容分类的技能;扎实掌握石油工程管理学科的规范的、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科学研究能力
具有从前人研究成果或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的能力;具有理性思辨,利用理论、方法和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与推理的能力;善于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口头汇报方式,清晰表达学术观点,展现研究成果。
(3)实践能力
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并进行实际调研,掌握管理研究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步骤,观察、跟踪、总结、提炼石油工程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此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简明、清晰、系统地表达学术观点、学术思想、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的能力;具有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项目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初步具备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石油工程管理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规范的学术论文,研究主题明确,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资料翔实、充分、可靠,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和论证逻辑严谨,叙述准确,文字流畅,格式规范,结论不仅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和作者简介等部分组成并按前后顺序排列。
摘要应反映学位论文工作的核心思想,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力求语言精练准确。
正文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案设计、数据调研、分析、整理、计算与分析;理论证明与推导、相关结论分析、图表、曲线绘制等。
各类标题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层级分明;论文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应作相应解释;在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成果,须严格注明引文出处、标注注释,并列入参考文献;排版必须整齐和规范。
(2)质量要求
论文选题有新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概念清晰,数据资料系统、翔实、可靠;分析与论证逻辑严谨、研究方法科学、规范,计算结果正确无误;图表公式标准、语言表述严谨、文笔流畅、格式规范;研究选题、研究思路、研究设计、研究数据、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有机统一,并对研究结论给出良好的管理学诠释。
学位论文应体现出硕士生在本学科已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石油工程管理理论或实践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能较好地解决石油工程管理某一具体理论或实际问题,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学制3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1)实行指导教师与硕士生的双向选择制度,加大指导教师的遴选力度,提高硕士生的学习和科研积极性。
(2)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于硕士研究生入校后1个月内,由导师与硕士研究生共同商议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
(3)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4)指导教师既要管教,又要管导,做好硕士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帮助硕士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术观。
(5)课程学习采用听课、自学、辅导、案例讨论等方式,通过文献阅读、参加学术报告会和课题研究等途径,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6)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7)积极探索硕士生的中期综合考核以及相应的淘汰机制,强化硕士生培养的质量标准。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应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的综合和基础作用。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教学应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打好知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有利长远发展为目标,尊重和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发掘和提升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2、实践环节
(1)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2)参加学术会议或选听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至少六次。
(3)参加助研、助教、助管和本科生辅导员工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撰写一篇石油工程相关领域的社会实践报告。
(4)撰写科研项目开题报告一份等。
3、学位论文
(1)文献阅读。文献综述是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证和论文后续研究工作的基础。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选定的研究方向,广泛搜集和阅读有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内容应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对所属研究方向阅读文献的概述;所属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包括主要研究的若干分支,每个分支的理论/方法/方案/技术研究的现状,关键问题已解决的程度和尚待解决的难点,未来发展的趋势等);结论;主要参考文献。文献综述的字数一般不少于10000中文字。
(2)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论文选题进行论证,硕士研究生应将选题论证结果撰写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
(3)论文撰写。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编写要求和编写格式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在论文研究期间接受中期检查。
(4)预审。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预审。预审是指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定稿后,由研究生所在学院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格式进行审查,指出学位论文在结构、撰写规范、学术成果与主题相关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预审小组的意见同时反馈给论文作者和导师,论文作者根据预审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并提交预审小组复审后,才能正式提交答辩申请和学位论文送审稿。
(5)预答辩。预答辩的目的在于预先审查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判定其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预答辩人(硕士学位申请者)修改和完善论文初稿,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预答辩结论包括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种,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预审、预答辩制度》。
(6)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4、中期分流。
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分流制度。考核对象为二年级全日制研究生,以及申请提前或延期参加期中考核分流的研究生。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四个方面。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警告(跟踪培养)和不合格四个等级。中期考核分流的具体要求和办法执行《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中期分考核分流实施办法》。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硕士生在校学习阶段包括课程学习和其它必修环节两个部分,其中课程学习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其中基础理论课11学分、专业核心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共计27学分。
1、基础理论课
(1)公共基础理论课(7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开36学时,记2学分),自然辩证法(开18学时,记1学分),硕士英语(开72学时,记4学分,以英语六级通过为线,未通过者修读),硕士应用英语(包括高级情景口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写作与交流两门课程,各开36学时,记4学分,以英语6级通过为线,通过者修读)。
(2)专业基础理论课(4学分)。包括应用统计(开36学时,记2学分),管理研究方法论(开36学时,记2学分)。
2、专业核心课
(1)高级管理学(开36学时,记2学分)。
高级管理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经营道德与社会责任、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控制管理、创新管理、管理学前沿理论等。其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方式,让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管理问题、分析管理问题、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正确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各项管理工作,成功完成管理任务。
(2)高级经济学(开36学时,记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厂商行为、市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市场有效与失灵、行为策略与纳什均衡、信息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与动态演化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硕士学习期间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分析框架,学会使用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经济建模方法等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并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和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能够较好地理解微观、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判能力。
3、专业选修课
包括石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开32学时,记2学分),石油工程风险管理(开32学时,记2学分),技术经济学(开32学时,记2学分),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开32学时,记2学分),石油战略与管理(开32学时,记2学分),石油工程系统优化(开32学时,记2学分),国际石油合作(开32学时,记2学分),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管理(开32学时,记2学分),硕士生根据培养方向和个人兴趣选6门。
4、必修环节
包括科研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参加学术报告会、选听学术报告等。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1、提前毕业
提前毕业应在学校规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时间提出申请,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在校期间未受过警告以上处分;顺利参加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且考核等级为优秀;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在申请答辩时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已经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身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至少发表1篇署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提前毕业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规定》的各项规定。
2、学术成果
达到下述条件之一: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校级(或厅局级)或以上的科学技术或人文社科奖(有证书);参与编写1部专著(封面有申请人的署名);参加1次国内或国外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并有1篇论文宣读或发表;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等。学术成果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中的各项规定。
3、学位授予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培养环节,修完规定学分,达到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学位授予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02)
工商管理学科是以工商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统计学、运筹学、优化技术等数理分析和案例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企业或经济组织各项管理活动和决策行为的形成过程、特征、相互关系,探讨企业创业、成长、危机、衰退等演化过程。工商管理学科将企业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探索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归纳总结出旨在获得组织成效、提高效率的一般理论、规律和方法。工商管理学科内容具有复杂性、交叉性、综合性和复合性特征,其研究目的是为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培养各类专业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一、培养目标
该学科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严谨学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全面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工商管理学术研究或企业管理实践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工商管理的现实问题。能从事工商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国际化经营部门、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以社会微观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应用方法的学科。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和我校实际,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1、会计学
会计学是以确认、计量、报告为基本职能,收集、整理、披露和分析企业、政府或非营利组织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从而有效反映、监督和控制其经济活动的管理学科方向。本研究方向运用会计学、财务学、管理会计以及审计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围绕资本市场中企业信息披露和企业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等领域展开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会计学方向主要涉及到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等研究领域;本方向的课程设置具有前沿性、交叉综合性,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
2、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以企业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的综合性学科方向。企业管理以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为理论基础,运用定性、定量的研究工具和信息技术方法,研究现代企业的各种管理活动、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相互间关系,探讨管理活动的基本准则、经营模式的特征和生存条件等,揭示企业成长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企业管理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战略决策与管理、企业制度与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管理等,研究企业成长的规律和综合管理机制。
3、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以企业、区域、产业和国家层面涉及技术活动的管理和决策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企业技术发展、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和技术扩散的经济与管理问题,涉及工程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企业、地区、产业和国家等层面的技术发展、技术创新、投资决策、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技术经济评价与项目管理、综合评价、技术管理、创新和创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战略。
4、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的人才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与群体及组织的组合与开发效能,促进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应用性学科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人才规划与战略、职位分析与设计、能力建模与选任、职业发展与培训、薪酬激励与福利、绩效考核与评估、劳动关系与安全、国际策略与配置、高绩效工作系统等一系列环节的研究,形成吸引、保留与发展核心员工的有效策略与组织竞争优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人员招聘与选拔、激励机制、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三、基本要求
1、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结构如下:
(1)系统和深入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体系,掌握管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商管理理论或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2)系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工商管理某专业领域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把握该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熟练应用管理学的相关研究方法或工具,包括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并形成独到的学术见解。
(3) 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文献,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进行交流,并撰写规范和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①具有综合人文素质,掌握基本哲学原理,了解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理论,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掌握系统方法论,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遵守研究伦理,维护知识产权,保持严谨的求是风格。
②对工商管理学科抱有积极的求知欲望、较强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作风,拥有严密的思维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具备人际交流、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③全面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与系统的工商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相关学科知识,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能正确应用管理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方法等解决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④具有坚实的管理与经济理论基础,能够跟踪、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与学术动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从事本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
⑤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国内外研究文献和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撰写学术论文。
(2)学术道德。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生应当恪守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遵纪守法,尊重事实,杜绝篡改、造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等行为。
3、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能熟练查阅和使用工商管理学科重要的相关学术期刊和数据库,理解和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具备基本的文献搜索、整理和评析能力,并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深入了解和认识工商管理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掌握工商管理所属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提炼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逻辑严谨的归纳总结论证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3)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或项目研究,深入实际企业或部门,注重观察、跟踪和总结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运用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此开展研究,以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在工作实际中能灵活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解决问题,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与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具备基本的学术交流能力,能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通过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等方式与国内外学者进行沟通交流,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具备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项目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工商管理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和规范的学术论文。论文的选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主题明确,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资料翔实、充分、可靠,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和论证逻辑严谨,文字流畅,格式规范,结论不仅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部分组成并按前后顺序排列。
摘要应体现学位论文工作的核心思想,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力求语言精练准确,一般在300-500字左右。正文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案设计、实际调研数据获取、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理论证明推导、重要的计算、数据、图表、曲线及相关结论分析等。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成果,须严格注明引文出处、标注注释,并列入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论文的格式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标题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各类标题层级分明;文字表达要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排版整齐规范,图表和公式标准、参考文献齐全并按标准编排,论文中如出现非标准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应作相应解释。
(2)质量要求。论文选题有一定的新意,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研究文献,把握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前沿问题,或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以独特的研究视角,提炼和明确研究的主要问题,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应用价值。论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分析有序、论证严密、计算结果正确无误;图表和公式标准、语言表述严谨、文笔流畅、格式规范;研究选题、研究思路、研究设计、研究数据、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有机统一,能对研究结论作出良好的解释。
学位论文要体现硕士生善于提炼科学的研究问题,具有文献总结评析,数据收集、计算和处理,研究方法运用,观点综合分析,以及结论严密论证的科研工作能力;学位论文要体现出硕士生已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管理理论或实践的研究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较好地解决工商管理学科或企业管理中的某一具体理论或实际问题,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1)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要在研究生入学一月之后,根据研究生的个人兴趣、学术专长、知识结构、就业打算,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方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南,为所指导的研究生制订系统的培养计划。
(2)工商管理研究生必须按培养计划,通过工商管理各科课程的考试,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工商管理研究生在读期间,要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积极主动参加科研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按学位论文要求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通过者,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3)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组织制定和监督培养计划的实施,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具体负责实施培养计划,并要对培养计划中所涉及到的条件、设施提供保障;为研究生培养的校企合作、与国内高水平大学或国外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奖助体系提供平台。为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等各项工作提供环境,确保培养质量。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环节,根据培养目标,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等。
(1)基础理论课:体现基本道德和人文素养,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2014年1月版)中的学术素养要求与工具性知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外国语言课、自然辩证法概论。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专业基础课,包括;应用统计、管理研究方法论。
(2)专业核心课:根据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高级管理学、高级经济学两门。
(3)专业选修课,根据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各培养方向对专业知识及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9门专业选修课,供各学科方向及个人研究兴趣选择。包括管理研究方法、生产运作管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技术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会计理论研究、财务理论研究、成本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等。
(4)其他必修环节:按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管理规定执行。针对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包括学术报告、科研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等。
(5)补本科的课程:非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需要补修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
2、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是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术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根据研究生具体情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可采用调查报告、实习报告、论文、对策建议等形式。具体实施按照《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按培养计划修满规定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按照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要求,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包括文献阅读、开题论证、预答辩、答辩等环节要求。
(1)文献阅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工作。学位论文选题原则:结合导师的科研工作,选择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选题的难易程度适当,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预期的结果;选题无重复。
(2)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开题时间根据研究生培养计划具体确定,从学位论文开题通过之日到申请答辩时间不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按《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要求进行写作和进行开题答辩,开题答辩通过后才能进行论文撰写。
(3)论文研究与撰写。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基本观点必须正确,结论和建议具有实用价值或在学术价值;论文必须概念清楚,分析严谨;数据真实可靠,格式规范;并要对论文进行中期检查。
(4)预审。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预审。预审是指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定稿后,由研究生所在学院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格式进行审查,指出学位论文在结构、撰写规范、学术成果与主题相关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预审小组的意见同时反馈给论文作者和导师,论文作者根据预审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并提交预审小组复审后,才能正式提交答辩申请和学位论文送审稿。
(5)预答辩。预答辩的目的在于预先审查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判定其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预答辩人(硕士学位申请者)修改和完善论文初稿,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预答辩由导师组织进行。
(6)答辩。研究生提交材料,培养学院审查后提报合格人员名单;校学位办对提交材料进行复查;未通过资格审查者不能申请答辩。培养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格式审查,不符合学位论文规定格式的论文不能送专家评阅。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实行匿名评审制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位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4、中期考核分流
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对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分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考核时间和对象。考核时间安排在每年2-4月,可与学位论文开题同步进行。考核对象为二年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及申请提前或延期参加中期考核分流的研究生。
(2)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等。
(3)考核结果和标准。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合格、警告(跟踪培养)、不合格。中期考核分流的具体要求和办法执行《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中期分考核分流实施办法》。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按照《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进行课程设置,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为: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必修环节。其中基础理论课11学分、专业核心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共计27学分。最低总学分要求为26学分。必修环节不作为课程进行设置,按照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管理规定执行。学分计算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
1、基础理论课
(1)公共基础理论课(11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学分)、硕士英语(72学时,4学分)、硕士应用英语(72学时,4学分)。
(2)专业基础理论课(4学分)。包括应用统计(36学时,2学分)和管理研究方法论(36学时,2学分)。
2、专业核心课
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的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高级管理学(36学时,2学分)和高级经济学(36学时,2学分)两门专业核心课。
(1)高级管理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经营道德与社会责任、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控制管理、创新管理、管理学前沿理论等。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方式,让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管理问题、分析管理问题、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正确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各项管理工作,成功完成管理任务。
(2)高级经济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厂商行为、市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市场有效与失灵、行为策略与纳什均衡、信息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与动态演化等内容,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在硕士学习期间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分析框架,学会使用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经济建模方法等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并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和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能够较好地理解微观、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判能力。
3、专业选修课
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目的是使研究生对所选研究方向范围内的专门问题有更深入的熟悉和掌握或扩大知识面。根据专业课知识要求,设置了9门共计18学分的选修课程,包括组织行为学(32学时,2学分)、技术经济学(32学时,2学分)、生产运作管理(32学时,2学分)、战略管理(32学时,2学分)、人力资源管理(32学时,2学分)、市场营销学(32学时,2学分)、会计理论研究(32学时,2学分)、财务理论研究(32学时,2学分)、成本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32学时,2学分)。
4、必修环节
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了学术报告、科研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四个方面的必修环节。通过这些必修环节 ,使研究生熟悉工商管理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工商管理某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5、补修本科课程
本科为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要补修工商管理本科的六门主干课,包括: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1、提前毕业。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应在学校规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时间提出申请,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在校期间未受过警告以上处分;顺利参加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且考核等级为优秀;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在申请答辩时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已经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身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至少发表1篇署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提前毕业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规定》的各项规定。
2、学术成果。达到下述条件之一: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校级(或厅局级)或以上的科学技术或人文社科奖(有证书);参与编写1部专著(封面有申请人的署名);参加1次国内或国外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并有1篇论文宣读或发表;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等。学术成果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中的各项规定。
3、学位授予。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实践教学学分,成绩合格;达到相应的学术成果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经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认为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学位授予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236)
工业工程是某一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领域,是一门把工程的、定量的分析方法和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工程学科,从系统、集成和创新的视角,对各种综合系统(包括生产系统、服务系统、组织系统)中的实际管理和工程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优化与设计,以提高系统效率、效益和质量等为目标,获得最佳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是实现科学管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的关键工程技术。
一、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本学科上掌握现代工业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本领域某一方向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生产或服务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等环节从事系统设计和计划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人因工程和工作设计、项目管理、经济学分析和管理系统设计等工作。
二、培养方向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工业工程专业硕士领域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1.人因工程
主要研究组织行为学、生产与安全工程、职业安全与健康等,实现减轻人员疲劳、提高生产率,确保生产安全。
2.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
主要研究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工程、现场管理和(生产系统)物流系统分析等,实现生产系统的优化,提高系统效率和效益。
3.现代经营过程工程
主要研究工程经济、成本控制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实现生产系统的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运行。
4.服务运作系统工程
主要研究服务运作系统的建模、数理统计、运作分析、系统优化等,提效降本。
三、基本要求
1.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运筹学、应用统计学等基础理论课程,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运用必要的计算软件,进行科学与工程的分析和计算。
(2)专业知识。具有现代工业工程学、系统工程、建模与仿真、企业信息化技术、管理信息化技术、生产(或服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运作与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学、人因工程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其发展趋势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学习和掌握与某一工程领域相关工作密切相关的专门知识(如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质量工程、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集成、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等),了解所从事特定领域的现有知识,对所缺乏知识进行自学和补课。
(3)人文知识。学习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管理学、信息检索、知识产权与法律法规等人文社科知识,具有人文精神、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实践。
(4)工具性知识。掌握所从事领域相关的先进技术与工具,包括外语和计算机,能在本学科研究中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应用相关的设计和分析软件系统。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对学术研究具有较敏锐的洞察力和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好的学术悟性和一定的学习与实践能力,有从事研究必备的学术热情、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治学严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技能,遵守工程伦理。
(2)学术道德。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篡改、假造、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等行为。
3.应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知识搜索、逻辑整理和内容分类的技能,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取所需求的知识,了解本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动态,提高自己工作水平。
(2)科学研究能力。能从前人研究成果或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研究过程中能够利用基础理论、数据资料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与推理,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逻辑严谨的归纳总结论证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3)实践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与能力,能从生产和管理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能灵活应用所学新知识解决问题。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计划和协调能力,能组织项目的实施、控制实施进度、资源消耗和质量等,具有开发集成人、设备、信息和资金等系统的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洽谈、协调、交流、组织和国际交往的能力,具有进行口头的、书面的和演示性交流的技能,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学术成果。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特别是行业交流和国际交往。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总体要求。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其水平是培养质量的体现。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硕士层次的知识水平。
(2)论文内容。学位论文包括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及附录等。摘要体现学位论文工作的核心思想,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力求语言精练准确。正文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案设计、实际调研数据获取、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理论证明推导、重要的计算、数据、图表、曲线及相关结论分析等。论文中有关与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实验的部分以及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须严格注明引文出处、标注注释,并列入参考文献。
    (3)不同形式论文的要求。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流程优化,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分析计算正确,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技术研究或技术应用类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建模仿真准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实施为主要内容的论文,需求分析合理,结构与流程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应用效果明显,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侧重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
(4)水平要求。技术先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先进技术与科学方法,比较深入分析或解决了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问题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论文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数据可靠、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应用效果或社会评价好。对于涉及作者创新性研究工作的结论应重点论述,做到数据或实例丰富。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论文使用的计量单位、绘图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1)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实行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导师应熟悉并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自觉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师风建设,潜心研究教学,认真教书育人。积极参加学术交流、访学和参与行业企业实践,提升指导能力;掌握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及发展趋势,具有与本学科紧密相关、有重要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在研究生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科研创新、科学伦理、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
(2)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积极认真完成培养各个环节的任务,实现培养目标要求,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入校后1个月内,与导师共同商议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通过听课、自学、质疑、案例分析等学习方式,理解掌握相关课程知识体系;完成导师指定读物的学习与修炼,通过文献阅读并定期组织进行交流讨论,提高自学能力、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校期间参加或选听学术报告,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与导师商议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参与学位论文开题论证、中期答辩,按时按质完成学位论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达到申请学位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
(3)根据培养目标,实施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学院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培育人文素养。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成立课程教学小组,加强方法论学习和训练,加大课程的教学训练强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民主氛围,促进课程学习中的教学互动。通过各种形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有关学科专家教授到校演讲或开设专题讲座。加强考核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通过考核促进研究生积极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的改进提高。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建立以教学督导为主、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对研究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
课堂教学融入创新教育理念,重视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各类研究生课程学习交流活动;发掘研究生创新潜能,鼓励研究生主动思考,自主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完善校所、校企协同创新和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通过跨学科、跨院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研究生。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实行半脱产和不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利用周末、节假日上课或集中授课,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如前沿讲座、实验课程、选题与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结合单位科研生产活动进行。在职工程硕士应具有从事个人改善行为和领导QC小组完成改善案例的经历。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全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践教学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课程建设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打好知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有利长远发展为目标,尊重和激发研究生兴趣,注重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2.实践环节
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学术会议或选听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至少5次,并提交书面报告或心得1份;参加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社会实践和现场实践,包括“三助一辅”(助研、助管、助教、辅导员),撰写1篇社会实践报告;撰写科研项目开题报告1份;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
3.学位论文
研究生按培养计划修满规定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1)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直接决定了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和可能达到的结果,研究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工作并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从学位论文开题通过之日到申请答辩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执行《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
(3)论文研究与撰写。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编写要求和编写格式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在论文研究期间接受中期检查。
(4)预审。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定稿后,由培养学院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格式进行审查,指出学位论文在结构、撰写规范、学术成果与主题相关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学位论文通过预审后才能提交答辩申请和进行专家评阅。
(5))预答辩。预答辩的目的在于预先审查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判定其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预答辩人(硕士学位申请者)修改和完善论文初稿,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预答辩由导师组织。
(6)答辩。研究生提交材料,培养学院审查后提报合格人员名单;校学位办组织督导组专家对部分研究生的材料进行复查;未通过资格审查者不能申请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实行匿名评审制度;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4.中期考核分流
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分流,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对象为二年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及申请提前或延期参加中期考核分流的研究生,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等,由培养学院按照规定的考核程序和方式组织实施,研究生院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警告、不合格四个等级。时间安排在每年2-4月,可与学位论文开题同步进行。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按照《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和补本科课程。基础理论课(公共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时间统一安排在第一学期,专业课(含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时间统一安排在第二学期。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基础理论课的学时与学分严格按学校规定进行设置;研究生最低必须获得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4学分,校外实践教学6学分,校内实践教学不计学分)。
 1.基础理论课
公共基础理论课为数学类和管理类课程,这些课程在全校公选课中进行设置;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根据培养需要自主设置,其课程属性定义为专业课。
(1)公共基础理论课(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学分)、专业硕士英语(一外)(54学时,3学分)、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18学时,1学分)和知识产权(18学时,1学分)。
(2)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分)。包括工程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48学时,3学分)、最优化理论与方法(36学时,2学分)、应用统计(36学时,2学分)和高级管理学(36学时,2学分)。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现代工业工程学(36学时,2学分)、系统工程(36学时,2学分)、工程经济学(36学时,2学分)和人因工程(36学时,2学分)。
(1)现代工业工程学:工业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核心课,对工业工程领域进行全面阐述,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后续课程和选择恰当的研究方向。本课程系统全面教授经典工业工程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并介绍现代工业工程的最新应用和发展。要求研究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构建对工业工程的整体认识,具有对现代工业工程一般问题进行工作研究的能力。
(2)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为开发、运行和革新系统提供思路、程序和方法。课程主要内容有系统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系统模型与仿真、系统评价与决策等。通过学习,培养研究生的系统思想,要求研究生具有进行实际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工程经济学:工业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主要分析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果。课程主要内容有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价值工程等。通过学习,培养研究生的经济意识,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提升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能力。
(4)人因工程:工业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人体科学、工程科学、劳动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以某一工程领域中人、机、环境有机结合为分析对象,研究如何减轻人员疲劳、提高生产率,确保生产安全。课程主要内容有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人体因素、人机界面、作业环境、人机系统设计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学习,培养研究生工程设计中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
3.专业选修课
选修课目的是使研究生对所选研究方向范围内的专门问题有更深入的熟悉和掌握或扩大知识面。根据专业课知识要求,设置了8门选修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32学时,2分)、生产(或服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32学时,2学分)、运作与管理(32学时、2学分)、生产计划与控制(32学时、2学分)、质量工程(32学时,2学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32学时,2学分)、建模与仿真(32学时、2学分)和工程管理学(32学时,2学分)。连续3年无人选修的课程进行淘汰,不再开设。
4.补修本科课程
凡未修以下本科课程的研究生均应在校补修(不计学分):会计学、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
5.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实践,研究生应基本熟悉某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1)专业实践时间。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学期间,必须保证4—6个月的校外实践教学,切实提升承担专业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养研究生“主动实践”的能力和“自由探究”的精神。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替进行的方式。
(2)专业实践内容。专业实践必须面向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包括校内实践教学(4-6月)和校外实践教学(4-6月)。
(3)专业实践方式。专业实践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现场实践”、“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进行。
(4)专业实践的组织。培养学院按培养目标要求,在充分考虑学位论文研究需要的基础上制订专业实践大纲和计划。专业实践计划经学院教授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执行,并向研究生院培养办提交备案。研究生院负责专业实践工作的协调、检查及质量监控。
(5)专业实践考核。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并经培养学院审查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和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1.申请学位学术成果基本要求
研究生申请答辩和学位,应具备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获得校级(或厅局级)或以上的人文社科奖(有证书);参与编写1部专著(封面有申请人的署名);参加1次国内或国外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并有1篇论文宣读或发表;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等赛事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获得其他省部级或全国性研究生学术、科技、社会等创新实践活动竞赛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等基本条件之一。
 2.学位授予
(1)学位申请。研究生至少取得学籍二年,按规定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各项要求,修完规定学分,达到学校有关文件规定的学术成果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可申请硕士学位: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学位评定。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研究生的论文学术水平和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合格者授予硕士学位。
3.提前毕业
研究生提前毕业,应在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时间提出,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在校期间未受过警告以上处分;参加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且考核等级为优秀;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在申请答辩时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已经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身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至少发表1篇署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239)
项目管理是应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手段和技术等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科学技术和市场等资源,以实现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要求,包括以目标为导向的临时性组织系统管理方法体系和以项目为导向的长期性组织变化管理方法体系等。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是以项目管理为对象;其管理特点是“程序化、动态化、体系化、可视化”,核心特征是“优化组合、动态管理”;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注重计划”;核心目标是“项目利益相关者满意”。
一、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项目管理领域主要面向建设工程、信息工程、制造工程、能源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工程行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项目管理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工具,具备较为扎实的项目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现代项目管理手段;能从事的各类项目的组织、控制、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和我校实际,项目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1、能源工程项目管理
以石油、天然气、水电、煤炭等能源工程项目为对象,对工程投资建设及运营中涉及的项目论证、决策、计划、实施、控制、评价等项目全生命周期及全要素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
2、建设项目管理
以通讯、制造、基本建设等工程为分析对象,对其施工建设中的质量、工期、成本、风险、HSE、范围、沟通、采购等全要素管理及综合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对项目管理中涉及到的过程、要素及职能的综合、交叉、集成以及均衡协调、优化控制等进行理论与应用研究。
3、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以企业项目、工程项目、社会文化项目、政治经济项目、科研项目等不同类型项目为对象,对所涉及的项目管理体制、知识体系、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进行探索与研究。
4、项目化管理
以组织为研究对象,对其涉及的组织日常工作和运营工作如何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理论、方法进行项目化管理运作,提高组织的效率,改进绩效。以运筹学、系统工程、决策学、项目管理、运营管理为综合理论基础,对项目化管理进行技术经济及综合评价。
三、基本要求
1、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
(1)具有应有的数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最优化理论、应用统计学等课程,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运用必要的计算软件,进行科学与工程的分析和计算。同时应具有项目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如现代项目管理概论、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计划与控制、工程经济学等),掌握其发展趋势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能在工作实践中灵活应用。
(2)学习和掌握与某一行业领域或某工程领域密切相关的项目管理专门知识(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目、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概预算、项目沟通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成本管理等),通过课程学习和广泛地阅读文献,了解自己所从事的特定领域的现有知识,对所缺乏的知识需进行自学和补课。
(3)学习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管理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培养专业硕士的人文精神、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实践。
(4)掌握所从事项目管理领域相关的先进技术与工具,以适应在本学科研究中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需要。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需要的技能,如电脑写作、数据处理、数据库检索、互联网和公共文献数据库的应用等,会应用相关的设计和分析软件系统。
(5)具备文献调研、资料查询、制作PPT以及研究报告撰写技能、数据分析等能力。
(6)通过实践、实习等培养方式的训练,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场问题的能力。
(7)通过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助研、助教等培养方式的训练,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好的学术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有从事研究必备的学术热情和创新精神。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技能。
(2)学术道德。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尊重事实,杜绝篡改、造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等行为。
3、应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能够通过课堂学习、自学和交流讨论等方式从书籍、期刊、报告、专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途径快速准确地获取符合需求的信息,并善于分析、总结、归纳和表达,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熟悉所从事行业项目管理的文献资料查询,了解主要进展并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判断哪些问题已有研究、采用了什么方法,哪些问题还有待解决、有什么争论,获得开展研究所需的背景知识,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论文工作。学会利用一切可获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2)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正确分析处理项目相关信息的能力,会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与专门知识,掌握所从事行业项目管理相关的技术与方法,能应用相关软件(如统计分析、电子表格、数据库,特别是项目管理软件)和手段对项目进行分析、预测、设计、优化和模拟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识别和理解项目的成功因素,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解决本领域的工程和管理问题。
(3)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从项目管理工程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能力,针对问题,可以通过系统设计、分析、优化和不断的实践给予解决和改进;能够对所需解决问题的目标、需求、范围、环境因素和限制条件等进行分析;能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对比、优化;能对解决方案进行详细设计,计算所需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等资源的需求并制订可行计划;能组织项目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阶段的各项工作,规范技术实施过程,严格控制项目的进度、资源消耗、质量和风险等。
(4)组织协调能力。能充分了解所在单位的技术能力、管理风格和人事背景;善于听取意见、勇于修正错误;能明晰和策略地表达自己的技术或管理见解及建议。具有系统思维能力,有很强的领导组织协调能力,包括有效沟通、团队组织、分工协作、按计划完成目标等。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项目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项目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研究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可以从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工程项目、制造工程项目、能源工程项目、环境工程项目等工业行业,公共事业和相关服务业(如投资咨询、管理咨询等)项目,以及其他广泛使用项目管理技术的组织中选取。论文涉及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反映出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或有关项目管理过程(如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或项目体制建设等相关的内容和特点。强调应用性研究,如项目策划、融资、组织方案的设计和应用,项目计划与控制模式或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项目纠纷的处理方案,项目管理模式、技术、方法、环境的研究和应用等。
(2)内容要求。论文以应用研究为主,由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研究内容对选题所涉及的项目管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有清晰的描述、归纳与分析;综合运用项目管理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拟解决的项目管理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立论必须正确,并能在某些方面独立提出新颖的见解或有所创新。
(3)撰写要求。论文主题明确、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数据翔实、用词准确、计算正确、研究方法规范。论文主体一般应包括标题、引言、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几个部分。文中的各级标题应简明扼要的体现所在章节的核心内容、层级分明;论文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名词术语应作相应解释;论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必须注明引文出处、并列入参考文献。
(4)水平要求。能够运用项目管理理论与工具解决工程及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理论深度,反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有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1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论文篇幅一般在2.5万字以上;论文格式规范、条理清晰、概念清楚、论述严密、表述简明,结论可靠;鼓励在公开刊物或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申请专利和奖励、通过鉴定或应用于实际等。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应根据培养目标,结合研究生兴趣特点、前置学历的专业背景,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整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选择、实践、实习、助研、助教、学术交流和学位论文。
(2)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实行半脱产和不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利用周末、节假日上课或集中授课,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实践教学结合单位科研生产活动进行。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全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践教学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行,时间为4-6个月。
(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组织的工作实际,教学应充分体现知识的拓展,要以案例教学为主,强化实践环节教学。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组织制定和监督培养计划的实施,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具体负责实施培养计划,并要对培养计划中所涉及到的条件、设施提供保障;为研究生培养的校企合作、与国内高水平大学或国外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奖助体系提供平台。为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等各项工作提供合适的环境。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要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打好知识基础、强化能力培养;同时尊重和激发研究生兴趣,培育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程学习是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环节,根据培养目标,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环节。
2、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是项目管理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4-6个月的实践教学,激发研究生的“思”与“悟”,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养研究生“主动实践”的能力和“自由探究”的精神。根据研究生具体情况可采用校内、校外实践教学,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实施按照《西南石油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按培养计划修满规定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按照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要求,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包括文献阅读、开题论证、论文研究与撰写、预审、预答辩、答辩等环节要求。
(1)文献阅读。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工作。学位论文选题原则:结合导师的科研工作和项目管理实际,选择具有现实意义或实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选题的难易程度适当,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预期的结果;选题无重复。
(2)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开题时间根据研究生培养计划具体确定,从学位论文开题通过之日到申请答辩时间不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按《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要求进行写作和进行开题答辩,开题答辩通过后才能进行论文撰写。
(3)论文研究与撰写。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基本观点必须正确,结论和建议对项目及工程建设管理有实用价值或在学术价值;论文必须概念清楚,分析严谨;数据真实可靠,格式规范;并要对论文进行中期检查。
(4)预审。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预审。预审是指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定稿后,由研究生所在学院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格式进行审查,指出学位论文在结构、撰写规范、学术成果与主题相关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预审小组的意见同时反馈给论文作者和导师,论文作者根据预审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并提交预审小组复审后,才能正式提交答辩申请和学位论文送审稿。
(5)预答辩。预答辩的目的在于预先审查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判定其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预答辩人(硕士学位申请者)修改和完善论文初稿,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预答辩由导师组织。
(6)答辩。研究生提交材料,培养学院审查后提报合格人员名单;校学位办对提交材料进行复查;未通过资格审查者不能申请答辩。培养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格式审查,不符合学位论文规定格式的论文不能送专家评阅。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实行匿名评审制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位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4、中期考核分流
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对管理项目专业硕士研究生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分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考核时间和对象。考核时间安排在每年2-4月,可与学位论文开题同步进行。考核对象为二年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及申请提前或延期参加中期考核分流的研究生。
(2)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等。
(3)考核结果和标准。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合格、警告(跟踪培养)、不合格。中期考核分流的具体要求和办法执行《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中期分考核分流实施办法》。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按照《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进行课程设置,其课程体系设置为: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
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基础理论课学分不少于14学分,专业核心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少于2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校外实践教学6学分,校内实践教学不计学分。
1、基础理论课
(1)公共基础理论课(8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学分)、专业硕士英语(一外)(54学时,3学分)、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18学时,1学分)和知识产权(18学时,1学分)。
(2)专业基础理论课(5-6学分)。包括工程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48学时,3学分)、技术经济学(32学时,2学分)、最优化理论与方法(36学时,2学分)、应用统计(36学时,2学分)和高级管理学(36学时,2学分)。
2、专业核心课
项目管理专业核心课(限选8学分)的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项目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项目管理概论(32学时,2学分)、项目计划与控制(32学时,2学分)、项目风险管理(32学时,2学分)、项目管理信息化(32学时,2学分)、行业应用案例(32学时,2学分)。
(1)项目管理概论:项目管理学科的重要专业核心课,对项目管理领域进行全面阐述,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后续课程和选择恰当的研究方向。本课程系统全面教授项目管理的主要框架、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知识体系,并介绍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最新应用和发展趋势。要求研究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构建对项目管理的整体认识,具有对现代项目管理一般问题进行工作研究的能力。
(2)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管理学科的重要专业核心课,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计划与控制体现在项目的中期阶段,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项目计划与控制主要讲授项目实施进度、质量、成本等主要项目指标的计划安排方法和技术,项目实施过程出现的工期、成本、质量偏差控制方法与工具,并介绍项目集成管理的概念、理论以及项目多指标、多因素协调控制的方法,实现项目综合整体优化。
(3)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管理学科的重要专业核心课,项目的一次性特点,使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存在各种风险。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全面介绍项目风险的类型、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项目风险规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和风险处理等全部的项目风险管理内容。
(4)项目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现代项目,特别是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项目效率、节约成本、保障质量的有效途径。项目管理信息化就是以项目为对象,全面介绍如何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和全部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的信息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
(5)行业应用案例:项目管理学科的专业核心课,项目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项目的独特性要求项目管理理论必须紧密结合项目管理实际,进行大量的项目管理实战及案例教学。行业应用案例就是以建设工程、信息工程、制造工程、能源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工程行业及相关部门的实际项目应用为例,剖析分析不同行业项目管理特点,总结项目管理规律,增强对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的适应性应用认识。
3、专业选修课
项目管理专业选修课(可选4-6学分)目的是使研究生对所选研究方向范围内的专门问题有更深入的熟悉和掌握或扩大知识面。根据专业课知识要求,设置了4门选修课程,包括项目采购管理(32学时,2分)、项目概预算管理(32学时,2学分)、项目质量管理(32学时、2学分)、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32学时、2学分)。连续3年无人选修的课程进行淘汰,不再开设。
4、实践教学
项目管理专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专业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实践,研究生应基本熟悉某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1)专业实践时间。全日制项目管理专业硕士在学期间,必须保证4-6个月的校外实践教学,切实提升承担专业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养研究生“主动实践”的能力和“自由探究”的精神。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替进行的方式。
(2)专业实践内容。专业实践必须面向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包括校内实践教学(2-3月):科研项目开题设计、项目管理软件应用(任选一);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项目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项目概预算管理课程设计(任选一);校外实践教学(4-6月):项目管理领域专业实践、企业项目管理领域实践、项目管理方法与优化技术领域专业实践(任选一)。具体实践内容由校内外导师决定。
(3)专业实践方式。专业实践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以下方式灵活进行:由培养学院统一安排在专业实践基地,结合学位论文工作进行专业实践;由导师结合后自身所承担的企事业单位的研究课题,安排学生结合学位论文工作到现场进行专业实践;由研究生自行联系到有明确的就业去向或意向的单位,参与现场科研或工程项目、技术岗位锻炼、管理岗位锻炼、案例模拟训练以及其他形式实践等。
(4)专业实践的组织。培养学院负责专业实践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专业实践前,应按培养目标的要求,并在充分考虑学位论文研究需要的基础上制订专业实践大纲和计划。专业实践计划。专业实践计划经培养学院教授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执行,并向研究生院培养办提交备案。研究生院负责专业实践工作的协调、检查及质量监控。
(5)专业实践考核。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期间,应填写专业实践工作日记,培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积累实践经验的能力;培养学院组织进行中期检查;专业实践期间要求研究生完成1篇专业实践总结报告,于专业实践环节结束后一周内撰写并提交到所在培养学院;专业实践结束后,培养学院负责组织专业实践报告交流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实践单位负责人或导师等组成考核小组,由研究生本人汇报专业实践工作,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专业实践成绩;经培养学院审查,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完成并合格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和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1)提前毕业。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应在学校规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时间提出申请,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在校期间未受过警告以上处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顺利参加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且考核等级为优秀;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在申请答辩时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已经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身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至少发表1篇署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提前毕业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规定》的各项规定。
(2)学术成果。项目管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达到下述条件之一: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校级(或厅局级)或以上的科学技术或人文社科奖(有证书);参与编写1部专著(封面有申请人的署名);参加1次国内或国外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并有1篇论文宣读或发表;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等。学术成果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中的各项规定。
(3)学位授予。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实践教学学分,成绩合格;达到相应的学术成果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经院校二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认为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硕士学位。学位授予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240)
物流工程是将工程技术与物流管理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领域,是一门由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和理学等学科互相交叉的新兴学科。该学科将结构化、定量的分析方法和管理科学与经济学的理论相结合,对各种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进行优化规划与设计,以提高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价值。主要研究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流程设计与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等问题。
一、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要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物流管理国际惯例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对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进行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管理理念与技术、物流设备开发和应用等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能够从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理以及区域物流管理的工作。
二、培养方向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1.供应链管理
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研究供应链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的管理以及供应链之间的集成管理问题。研究内容包括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设计、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集成化研究、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组织和业务重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战略联盟等。
2.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综合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物流系统预测、物流系统优化和物流系统决策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内容包括物流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社会物流系统规划、企业物流网络规划、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物流节点选址、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规划设计等。
3.石油企业物流规划与运营管理
以管理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筹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石油石化产品(含天然气)从勘探、开采、炼油、石油化工到产品销售等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内容包括石油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石油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石油企业物流系统运作的绩效评价、石油企业国际物流管理、油气储运物流管理、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石油企业物资仓储管理等。
4.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综合运用系统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的关系型数据库、条码技术、EDI等技术研究物流管理中的仓储管理以及仓储作业管理、运输及配载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内容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设计、开发与维护等。
5.工程物流
以系统论的方法来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管理和控制物流过程、安排和运用物流设备和技术;主要解决建设项目、救助支援、大型会展、大型迁址以及战时后勤保障等问题,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内容的物流组织活动。研究内容包括建设物流、会展物流、搬家物流、应急物流、战时军事物流和特种物流等。
三、基本要求
1.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学习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具有人文精神、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实践。通过学习工程数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数据库等基础理论课程,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流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运用必要的计算软件,进行科学与工程的分析和计算。
(2)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并掌握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仿真等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趋势及所从事的物流领域的研究前沿成果。学习和掌握与所从事物流工作密切相关的专门知识,如采购与供应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生产与服务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等
(3)工具性知识。掌握与从事物流领域相关的外语和计算机技能。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正确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借助统计、仿真软件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较好的学术研究潜力,了解物流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具有较好的学术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从事科研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一定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在工作实际中能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于社会的精神。
(2)学术道德。物流工程硕士生应当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坚守学术诚信,杜绝篡改、假造、剽窃以及人为的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的行为。
3.应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知识搜索、逻辑整理和内容分类的技能;能熟练使用数据库,查阅物流工程学科相关的重要学术期刊,了解物流工程领域当前研究的前沿学术问题;掌握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取所需知识的技能。
(2)科学研究能力。深入了解和认识物流工程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掌握物流工程所属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提炼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逻辑严谨的归纳总结论证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3)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从物流工程实践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深入实际物流企业或部门,运用结构化、定量的分析方法和管理科学与经济学的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在工作实践中能能独立从事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活动中的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城市物流、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回收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等物流工程与管理工作。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与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具备较好的学术交流能力,能在自己研究的物流工程领域,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具备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项目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组织或政府的生产与管理活动,具有明确的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背景,研究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理论深度和先进性。
学位论文须在实际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其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改善或设计项目,或其中的某个子项目。研究的问题可是涉及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工程、逆向物流规划与管理、区域物流规划与管理、港口物流规划与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金融、物流成本管理、生产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创新管理、物流服务质量管理、物流运营管理,以及关于物流活动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管理的相关内容。
(2)不同形式论文的内容要求。论文可以是工程设计和工程研究论文。
工程设计类论文。此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践中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规划、开发或概述问题为对象,重点解决其中的若干关键设计问题。正文一般包括引言;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现状分析、设计方案与可行性分析;详细设计;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致谢等部分。
工程研究类论文。此类论文应以企业管理或地区经济发展管理实践中面临的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问题为对象,重点解决其中的关键管理问题。正文一般包括引言;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文献回顾;现状分析与提出拟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方案研究;解决方案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致谢等部分。
在论文研究的主题范围内,要有三个以上具体的设计和研究问题点;并综合运用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有翔实可靠的数据和量化计算分析的过程。论文要求研究主题明确、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实践数据翔实、计算正确、研究方法规范、论证严谨、用词准确、格式规范、结论可靠。
(3)撰写要求。学位论文的结构一般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致谢等部分组成。
摘要应体现学位论文研究的主题,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力求语言精练准确。正文要求字数在2万字以上,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案设计、实际调研数据获取、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理论证明推导、重要的计算、数据、图表、曲线及相关结论分析等。
文中的各级标题应简明扼要的体现所在章节的核心内容、层级分明;论文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名词术语应作相应解释;论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必须注明引文出处、并列入参考文献。
(4)水平要求。论文要求有一定难度和理论深度,反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能独立完成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工作量饱满;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科学理论与工具解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论文结构合理、推理严谨、条理清楚、数据翔实、格式规范、结论可靠。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研究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和双导师制。
指导教师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校后1个月内,根据培养目标,结合研究生兴趣特点、前置学历的专业背景,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应结合工作实际,由导师与硕士研究生共同商议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选择、实践、实习、助研、助教、学术交流和学位论文等。
(2)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实行半脱产和不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利用周末、节假日上课或集中授课,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培养过程的前沿学术讲座、实验课程、选题与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结合单位科研生产活动进行。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全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践教学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行,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时间为4~6个月。
(3)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紧密结合物流行业和石油行业的特色,教学突出案例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在案例的选取中注意拓展物流工程知识的同时要关注体现石油企业物流的特点。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组织制定和监督培养计划的实施,经济管理学院具体负责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培养计划实施需要的条件和保障;为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创造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合作的条件、建立奖助体系,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环节,也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应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的综合和基础作用。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教学应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同时尊重和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等。
2.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学术会议或选听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社会实践和现场实践,包括助研、助管、助教、辅导员,即“三助一辅”,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等。根据研究生具体情况可采用校内、校外实践教学,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实施按照《西南石油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
3.学位论文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按培养计划修满规定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按照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要求,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包括文献阅读、开题论证、论文撰写、预审、答辩等环节要求。
(1)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证和论文后续研究工作的基础。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工作。学位论文选题结合导师的科研工作或直接来源于企事业组织或政府的生产与管理活动,具有明确的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背景。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
(2)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论文选题进行论证,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将选题论证结果撰写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从学位论文开题通过之日到申请答辩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执行《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
(3)论文撰写。论文撰写应符合硕士论文的写作规范,应由研究生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求观点正确,概念清楚,论证严谨,数据真实可靠,结论和建议对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学术价值。论文研究进度要进行中期检查。
(4)预审。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定稿后,由培养学院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格式进行审查,指出学位论文在结构、撰写规范、学术成果与主题相关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学位论文通过预审后才能提交答辩申请和进行专家评阅。
(5)预答辩。预答辩的目的在于预先审查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判定其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预答辩人(硕士学位申请者)修改和完善论文初稿,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预答辩由导师组织。
(6)答辩。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交申请答辩材料,经培养学院审查后提报合格人员名单到研究生院学位办进行审核,未通过审核者不能参加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实行匿名评审制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位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4.中期考核分流
为加强对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对本专业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分流制度。
(1)考核时间和对象。时间安排在每年2~4月,可与学位论文开题同步进行。考核对象为二年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及申请提前或延期参加中期考核分流的研究生。
(2)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等。
(3)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合格、警告(跟踪培养)、不合格。具体要求和办法执行《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中期分考核分流实施办法》。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按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置为:基础理论课(包括公共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
公共基础理论课课的教学时间统一安排在第一学期,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时间统一安排在第二学期。学分计算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6学分。课程学习的学分包括公共基础理论课学分不少于8学分,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少于10学分,专业核心课不少于6学分;实践教学中的校外实践教学计6学分,校内实践教学不计学分,
1.基础理论课
(1)公共基础理论课(8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学分)、专业硕士英语(一外)(54学时,3学分)、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18学时,1学分)和知识产权(18学时,1学分)。
(2)专业基础理论课(5~6学分)。包括工程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48学时,3学分)、数据库分析与设计(36学时,2学分)、最优化理论与方法(36学时,2学分)、应用统计(36学时,2学分)、高级管理学(36学时,2学分)
2.专业核心课。
物流工程专业核心课(限选6学分)。包括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36学时,2学分)、物流信息技术(36学时,2学分)、供应链管理(36学时,2学分)、国际物流(36学时,2学分)和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仿真(36学时,2学分)。
(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以系统的观点,通过解析物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物流系统规划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社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企业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物流节点选址,物流(配送)中心内部设施布局规划和设备选型以及空间布局的设计、规划理论应用实践的分析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能够从管理角度和企业角度构建新型物流系统或改造原有物流系统提供思路与方法指导。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环节来理解、掌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知识。
(2)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分析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原理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内容包括数据库管理与网络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条码技术、物流EDI技术、GPS与GIS技术、智能运输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物流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等。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原理和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综合应用知识,具备从事物流信息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技能。
(3)供应链管理:课程在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基础上,重点突出供应链战略管理、供应链设计与优化、供应链计划管理、供应链采购管理、供应链生产管理、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链分销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供应链成本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和供应链绩效管理等。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方式,让学生系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体系,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分析、发现和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4)国际物流:主要阐述国际物流运作管理、国际物流战略与政策等内容,包括国际海运物流、空运物流、陆运物流、物流节点与配送、物流货物多式联运、物流风险与保险、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和物流争议的解决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国际物流有系统认识,为从事国际物流和国际货物运输业务相关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5)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仿真:课程需要系统工程、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系统的描述、系统仿真建模及模型运行后的分析与优化。主要内容包括系统仿真原理及方法,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及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目前主流的可视化物流系统仿真工具Flexsim、Witness、Arena、Extend等的实际应用。通过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物流系统建模的过程、方法;掌握物流系统仿真的原理、框架和方法,并能够运用物流仿真软件对一般的物流系统进行建模。
3.专业选修课
物流工程专业选修课(可选4~6学分)目的是使研究生对所选研究方向范围内的专门问题有更深入的熟悉和掌握或扩大知识面。根据专业课知识要求,设置了9门选修课程,包括采购与供应链管理(32学时,2学分)、运输与配送管理(32学时,2学分)、库存控制(32学时,2学分)、仓储管理(32学时,2学分)、物流与供应链战略管理(32学时,2学分)、物流成本管理(32学时,2学分)、企业资源计划(32学时,2学分)、电子商务(32学时,2学分)、生产与服务运营管理(32学时,2学分)。
选修课程中如果连续3年无人选修的课程将被淘汰,不再开设。
4.实践教学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物流工程领域特点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实践活动,提升研究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研究生应基本熟悉物流工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相关职能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1)专业实践时间。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学期间,必须保证4~6个月的校外实践教学,切实提升承担专业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养研究生“主动实践”的能力和“自由探究”的精神。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替进行的方式。
(2)专业实践内容。专业实践必须面向物流工程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包括校内实践教学(4~6月):物流科研项目开题设计、供应链管理软件应用(任选一);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设计、企业资源计划(ERP)实训(任选一);校外实践教学(4~6月):物流信息系统专业实践、仓储管理专业实践、生产企业物流专业实践(任选一)。具体实践内容由校内外导师决定。
(3)专业实践方式。专业实践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以下方式灵活进行:由培养学院统一安排在专业实践基地,结合学位论文工作进行专业实践;由导师结合后自身所承担的企事业单位的研究课题,安排学生结合学位论文工作到现场进行专业实践;由研究生自行联系到有明确的就业去向或意向的单位,参与现场科研或工程项目、技术岗位锻炼、管理岗位锻炼、案例模拟训练以及其他形式实践等。
(4)专业实践的组织。培养学院负责专业实践的具体组织和实施。物流工程专业实践前,应按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要求,并在充分考虑学位论文研究需要的基础上制订专业实践大纲和计划。专业实践计划。专业实践计划经培养学院教授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执行,并向研究生院培养办提交备案。研究生院负责专业实践工作的协调、检查及质量监控。
(5)专业实践考核。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期间,应填写专业实践工作日记,培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积累实践经验的能力;培养学院组织进行中期检查;专业实践期间要求研究生完成1篇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在专业实践环节结束后一周内撰写并提交到所在培养学院;专业实践结束后,培养学院负责组织专业实践报告交流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实践单位负责人或导师组成考核小组,由研究生本人汇报专业实践工作,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专业实践成绩;经培养学院审查,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完成并合格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和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1)提前毕业。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应在学校规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时间提出申请,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在校期间未受过警告以上处分;顺利参加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且考核等级为优秀;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在申请答辩时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已经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身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至少发表1篇署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提前毕业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规定》的各项规定。
(2)学术成果要求。达到下述条件之一: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校级(或厅局级)或以上的科学技术或人文社科奖(有证书);参与编写1部专著(封面有申请人的署名);参加1次国内或国外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并有1篇论文宣读或发表;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等。学术成果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中的各项规定。
(3)学位授予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培养环节,修完规定学分,达到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学位授予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形成的综合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理论方面主要从哲学与数学的角度,研究管理科学的普适性、内在关联性和演化动力性等基本理论;在方法与技术方面主要综合信息技术与优化方法,研究组织运作与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与决策、适应内外环境的体制与模式的选择与优化;在研究途径方面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实验环境,针对错综复杂和快速发展的决策行为和管理问题,发现和解释社会与经济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
 一、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严谨学风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扎实的经济学、数学、行为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理论与方法,善于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学术前沿,具备从实际管理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严谨、涵养深厚、勇于进取、善于沟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在事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与研究工作。
二、培养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覆盖面比较广,根据学校师资条件和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拟开设的研究方向有:管理科学、管理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管理工程。
1、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应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科学方法,为研究和解决各类管理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的学科。包括管理科学和管理思想史,一般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论,优化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评价理论与方法,预测理论与方法,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管理系统分析与仿真,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等研究领域。
2、管理系统工程
管理系统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数学,以及信息技术及方法,揭示各类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规律,设计、运行和管理各类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基本理论、管理技术及方法的学科。它是以复杂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进行各类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中的科学决策,以及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主要领域是系统分析与建模、综合集成、仿真、复杂管理系统维护等。
3、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是研究生产和服务系统有效、经济、安全和协调运作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从系统、集成和创新的视角,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管理和工程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优化与设计,以达到系统在效率、效益和质量方面的目标,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
①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工业工程基础理论方法、先进制造技术等;
②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数学规划、排队理论、库存理论、系统仿真、系统评价、马尔科夫决策、应急管理等;
③生产运作与服务管理:各种生产与服务系统的分析、设计与运行、服务管理、项目管理;
④人因工程:生理工效学、心理工效学和组织工效学等;
⑤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研究企业和组织中的现代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管理和评价、先进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工程技术和行为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并解决各类组织中的信息系统与技术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信息管理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①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②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系统;
③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
④组织中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价值评价、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信息系统外包等。
5、社会管理工程
社会管理工程是协调各行为主体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实践性学科。主要围绕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利用风险分析与预测、决策和评估、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数学建模与仿真,为不同行为主体决策提供依据。研究领域包括事故管理、劳动保护管理、环境及卫生管理、减灾防灾预案、危机管理等。
三、基本要求
1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
(1)具有较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最优化方法、应用统计、系统工程、决策理论与方法,组织行为学等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
(2)理解与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熟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
(3)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正确地撰写论文摘要。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①掌握哲学与系统学基本原理,树立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崇高信仰和科学思想,求真务实,乐于奉献。
②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具有浓厚兴趣和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探索学习的能力,富有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热情和创新精神。
③全面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能正确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分析解决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2)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尊重事实,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抄袭剽窃,杜绝弄虚作假;反对一稿多投,反对粗制滥造和重复研究,自觉抑制学术不端行为。
3、应用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要求研究生能够把握管理科学知识和发展动态,善于洞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创新。
(2)科学研究能力
能从前人研究成果或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具有系统分析、理性思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拥有以口头报告、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方式表达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成果的能力。
(3)实践能力
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并进行实际调研,掌握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能够观察、分析、总结、提炼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并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予以解决。
(4)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简明、清晰、系统地表达学术观点、学术思想、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的能力;具有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具有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要求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规范的学术论文,研究主题明确,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资料翔实、充分、可靠,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和论证逻辑严谨,叙述准确、文字流畅,格式规范,结论不仅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和作者简介等部分组成并按前后顺序排列。
摘要应反映学位论文工作的核心思想,突出论文的新见解、新观点,力求语言精练准确。
正文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案设计、数据调研、分析、整理、计算与分析;理论证明与推导、相关结论分析、图表、曲线绘制等。
各类标题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层级分明;论文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应作相应解释;在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成果,须严格注明引文出处、标注注释,并列入参考文献;排版必须整齐和规范。
(2)质量要求
论文选题有新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概念清晰,数据资料系统、翔实、可靠;分析与论证逻辑严谨、研究方法科学、规范,计算结果正确无误;图表公式标准、语言表述严谨、文笔流畅、格式规范;研究选题、研究思路、研究设计、研究数据、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有机统一,并对研究结论给出较好的管理学诠释。
学位论文应体现出硕士生在本学科已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相关理论或实践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能较好地解决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某一具体理论或实际问题,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为学术型研究生,采取脱产学习,实行学分制,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论文通过答辩方能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1)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科学有效的培养计划,并对研究 生进行全过程(时间)和全方位(德智体能)培养。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研究生课程学习采用听课、案例讨论、自学、辅导等方式进行,旨在培养研究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3)强化综合素质训练。研究生应完成导师指定读物的学习与修炼,指定读物包括专业类和非专业类的教材、专著、论文、报告等。除此之外,研究生还必须辅助导师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并积极参加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撰写学术论文。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环节,在研究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综合性作用。课程学习要以打好知识基础、培育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2、实践环节
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并承担 “三助一辅”(助研、助管、助教、辅导员)工作。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检验研究生学习质量的主要环节,对研究生开展,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按培养计划修满规定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1)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直接决定了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和可能达到的结果,研究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工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是研究生本人撰写的书面报告,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论证两部分。
(2)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硕士研究生从学位论文开题通过之日到申请答辩时间不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选题的依据(理论依据、技术依据、前期工作研究依据);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预期结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执行《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
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工作由经济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成立开题论证小组,设组长1名,秘书1名。开题论证小组在做出是否同意开题通过的决议时,应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原则,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可认定为通过。
(3)论文撰写。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基本观点必须正确,有自己的新见解,结论和建议对经济建设有实用价值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学位论文的编写要求和编写格式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在论文研究期间接受中期检查。
(4)预审。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预审。预审是指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定稿后,由研究生所在学院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格式进行审查,指出学位论文在结构、撰写规范、学术成果与主题相关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预审小组的意见同时反馈给论文作者和导师,论文作者根据预审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并提交预审小组复审后,才能正式提交答辩申请和学位论文送审稿。
(5)预答辩。预答辩的目的在于预先审查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判定其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预答辩人(硕士学位申请者)修改和完善论文初稿,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预答辩结论包括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种,预答辩由导师组织。
(6)答辩。研究生提交答辩申请材料,审查后合格后方能申请答辩。不符合规定的论文不能送专家评阅。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实行匿名评审制度。每份硕士学位论文应有二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如果二位评阅人意见属否定时,本次申请无效,不能举行答辩,待论文修改后重新申请;如一位评阅人意见属否定时,可另增聘一名评阅人,如果增聘评阅人的意见属否定时,则本次申请无效,不能举行答辩,待论文修改后重新申请。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位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导师原则上不参加答辩委员会。研究生答辩前对评阅专家要求修改的地方进行陈述。答辩委员会根据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答辩情况,就是否同意答辩通过做出决议,决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经全体答辩委员二分之一以上同意方算通过。答辩委员会根据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就是否同意授予硕士学位做出推荐,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经全体答辩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算通过。
4、中期考核分流
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分流制度。考核对象为二年级全日制研究生,以及申请提前或延期参加期中考核分流的研究生。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四个方面。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警告(跟踪培养)和不合格四个等级。中期考核分流的具体要求和办法执行《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中期分考核分流实施办法》。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中包括基础理论课(含公共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必修环节、补修课程。基础理论课学时与学分严格按学校规定进行设置,专业课按照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要求设置。详见课程设置一览表。总学分要求完成27学分及以上。
1、基础理论课
(1)公共基础理论课(7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 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学分)、硕士英语(72学时,4学分,以英语6级425分为线,未达到者修读)、硕士应用英语(72学时,4学分,以英语6级425分为线,达到者修读)。
(2)专业基础理论课(4学分):应用统计(36学时,2学分)、管理研究方法论(32学时,2学分)。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4学分)包括:高级管理学(36学时,2学分)、高级经济学(36学时,2学分)
(1)高级管理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经营道德与社会责任、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控制管理、创新管理、管理学前沿理论等。其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方式,让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管理问题、分析管理问题、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正确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各项管理工作,成功完成管理任务。
(2)高级经济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厂商行为、市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市场有效与失灵、行为策略与纳什均衡、信息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与动态演化等内容,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在硕士学习期间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分析框架,学会使用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经济建模方法等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并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和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能够较好地理解微观、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判能力。
3、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8选6,合计12学分)包括:组织行为学(36学时,2学分)、系统工程(32学时,2学分)、决策理论与方法(32学时,2学分)、运筹学Ⅱ(32学时,2学分)、管理信息系统(32学时,2学分)、生产运作管理(32学时,2学分)、计量经济学(32学时,2学分)、公共政策(32学时,2学分)。
4、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不计学分)包括:文献阅读、学术报告、助科助教、社会实践等。
5、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要求:本科阶段非管理学学士学位获得者,需补修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运筹学等六门课程中的其中四门,补修课程成绩必须合格。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1、提前毕业
提前毕业学生应在学校规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时间提出申请,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在校期间未受过警告以上处分;顺利参加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且考核等级为优秀;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在申请答辩时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已经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身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至少发表1篇署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提前毕业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规定》的各项规定。
2、学术成果
研究生学术成果应达到下述条件之一: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校级(或厅局级)或以上的科学技术或人文社科奖(有证书);参与编写1部专著(封面有申请人的署名);参加1次国内或国外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并有1篇论文宣读或发表;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等。学术成果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中的各项规定。
3、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培养环节,修完规定学分,达到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学位授予的具体要求执行《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附: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要求一览表
 
教授委员会主任 (签名):              研究生主管院长(签名):

              
经济管理学院
                                    制定(修订)时间:  2015 年 7 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III





 
 







 
S2222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校公选 36 2     必选
S2222102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管选) 全校公选 18 1     必选
S2222104 硕士英语(未过六级者选修) 全校公选 72 4   必选1
S2222105-
S2222108
硕士应用英语(通过六级者选修,在高级情景口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写作与交流、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实践中选2门) 全校公选 72 4  
专业基础
理论
S2222204 应用统计 全校公选 36 2     必选
S1201201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专业基础 36 2     必选
专业
核心
S2222225 高级管理学 全校公选 36 2     必选
S2222226 高级经济学 全校公选 36 2    
S1201401 系统工程 专业课 36 2    
专业
选修
S2222227 组织行为学 全校公选 36 2      
选5
 
S1201402 决策理论与方法 专业课 32 2    
S1201403 运筹学Ⅱ 专业课 32 2    
S1201404 管理信息系统 专业课 32 2    
S1201405 生产运作管理 专业课 32 2    
S1201406 计量经济学 专业课 32 2    
S1201407 公共政策 专业课 32 2    
必修环节 P1201501 文献阅读             必修(学院考核)
P1201502 学术报告            
P1201503 助研助教            
P1201504 社会实践            
补修
本科
主干课
  管理学             不计
学分
 
  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营销管理            
  运筹学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科介绍

应用经济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按照培养目标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1、国际石油经济与贸易
本研究方向以国际经济和贸易理论为指导,探索国际石油经济与贸易的运行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际石油产业政策、国际石油市场与石油价格、国际石油经济贸易格局、国际石油经济贸易关系、跨国石油公司管理、中国石油进口贸易与石油安全、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等。
2、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
本研究方向以区域经济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研究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及其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演进与优化、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重点企业治理、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等。
3、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方向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探索技术创新在推动资源型产业升级、转型及结构调整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产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技术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4、产业组织与政策
本研究方向以现代产业组织和现代企业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产业重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运作方式、运作规律,探讨产业组织结构、产业转型、产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内部交易费用降低的实现途径等问题。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介绍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以社会微观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应用方法的学科。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和我校实际,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1、会计学
会计学是以确认、计量、报告为基本职能,收集、整理、披露和分析企业、政府或非营利组织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从而有效反映、监督和控制其经济活动的管理学科方向。本研究方向运用会计学、财务学、管理会计以及审计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围绕资本市场中企业信息披露和企业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等领域展开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会计学方向主要涉及到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等研究领域;本方向的课程设置具有前沿性、交叉综合性,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
2、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以企业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的综合性学科方向。企业管理以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为理论基础,运用定性、定量的研究工具和信息技术方法,研究现代企业的各种管理活动、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相互间关系,探讨管理活动的基本准则、经营模式的特征和生存条件等,揭示企业成长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企业管理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战略决策与管理、企业制度与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管理等,研究企业成长的规律和综合管理机制。
3、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以企业、区域、产业和国家层面涉及技术活动的管理和决策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企业技术发展、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和技术扩散的经济与管理问题,涉及工程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企业、地区、产业和国家等层面的技术发展、技术创新、投资决策、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技术经济评价与项目管理、综合评价、技术管理、创新和创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战略。
4、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的人才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与群体及组织的组合与开发效能,促进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应用性学科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人才规划与战略、职位分析与设计、能力建模与选任、职业发展与培训、薪酬激励与福利、绩效考核与评估、劳动关系与安全、国际策略与配置、高绩效工作系统等一系列环节的研究,形成吸引、保留与发展核心员工的有效策略与组织竞争优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人员招聘与选拔、激励机制、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介绍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的覆盖面比较广,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设立的研究方向如下:
1、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应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科学方法,为研究和解决各类管理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的学科。包括管理科学和管理思想史,一般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论,优化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评价理论与方法,预测理论与方法,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管理系统分析与仿真,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等研究领域。
2、管理系统工程
管理系统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数学,以及信息技术及方法,揭示各类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规律,设计、运行和管理各类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基本理论、管理技术及方法的学科。它是以复杂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进行各类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中的科学决策,以及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主要领域是系统分析与建模、综合集成、仿真、复杂管理系统维护等。
3、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是研究生产和服务系统有效、经济、安全和协调运作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从系统、集成和创新的视角,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管理和工程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优化与设计,以达到系统在效率、效益和质量方面的目标,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
①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工业工程基础理论方法、先进制造技术等;
②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数学规划、排队理论、库存理论、系统仿真、系统评价、马尔科夫决策、应急管理等;
③生产运作与服务管理:各种生产与服务系统的分析、设计与运行、服务管理、项目管理;
④人因工程:生理工效学、心理工效学和组织工效学等;
⑤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研究企业和组织中的现代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管理和评价、先进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工程技术和行为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并解决各类组织中的信息系统与技术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信息管理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①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②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系统;
③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
④组织中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价值评价、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信息系统外包等。
5、社会管理工程
社会管理工程是协调各行为主体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实践性学科。主要围绕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利用风险分析与预测、决策和评估、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数学建模与仿真,为不同行为主体决策提供依据。研究领域包括事故管理、劳动保护管理、环境及卫生管理、减灾防灾预案、危机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