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群]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国防科技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物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是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方面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有比较扎实宽广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较强的开拓精神,了解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向,并在某一应用方向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至少一门计算机语言,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或运用专业知识与有关专业人员合作解决某些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在某个应用方向上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从事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相关的教学、科研或其它实际工作。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 3 年,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 2 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 2 年。
三、培养方式
1. 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形势、时事、政策和遵纪守法等思想教育相结合。2. 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提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 采用指导教师为主和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鼓励研究生参加所属系、室的有关的教研和科技活动。
4. 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 核聚变物理与材料02 核辐射探测方法与技术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1.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执行学分制,在读期间每个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完成 35 学分,一般不超过 40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23 学分,必选环节 4 学分(包括文献阅读 1 学分,教学实践 2 学分及学术活动 1 学分),非学
位课至少 3 门和 6 学分或以上(不包含必修课程 2 学分)。
2. 跨专业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以及补修
3.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 40 当量学时。具
体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 2 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4. 文献阅读是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 50 篇以上并写出 8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 1 学分。
5.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规定研究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 8 次学术报告和作 1 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研究生只有得到 8 次合格认定和作了 1 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学位授予
1. 对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生一般在修满规定学分的基础上,系统阅读文献并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选题可以是导师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据生产和科研任务提出。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应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和检查制度。论文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选题
2) 开题报告
3)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和检查
4) 学位论文撰写
2. 硕士研究生最迟在第三学期结束或第四学期初提交文献阅读总结及开题报告,并经考核通过,方可进入论文工作。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1 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学术不端检测前止)。在论文撰写期间导师应组织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争取做学术报告。
3.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硕士生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篇(其第一单位署名必须是“西南科技大学”),方可答辩。
4. 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与学位审批按《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的规定办理。
七、课程设置一览表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070200)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1、核聚变物理与材料;2、核辐射探测方法与技术 |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
学位课 |
公共学位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 | √ | 外语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政治 | |||||
学科基础课 |
S130011 | 高等量子力学 | 3 | 54 | √ | 理学 | ||||
S130023 | 物理学导论 | 3 | 54 | √ | 理学 | |||||
S180001 | 粒子物理 | 3 | 54 | √ | 国防 | |||||
专业学位课 |
S180002 | 高等计算物理 | 3 | 54 | √ | 国防 | ||||
S130024 | 等离子体物理 | 3 | 54 | √ | 理学 | |||||
S180003 | 核技术应用基础 | 2 | 36 | √ | 国防 | |||||
选修课 |
必选课 |
S15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政治 | |||
S180014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国防 | |||||
S180015 | 社会实践 | 0.5 | 第 3、4 学期 | 国防 | ||||||
选修课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72 | √ | 外语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72 | √ | 外语 | |||||
S140001 | 体育 | 1 | 18 | √ | 体育 | |||||
S520001 | 现代信息利用 | 1 | 18 | √ | 图书馆 | |||||
S180004 |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05 | 激光核聚变靶物理基础 | 1 | 18 | √ | 国防 | |||||
S180006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07 | 核辐射物理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08 | 核探测技术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09 | 核聚变物理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10 | 近代物理学史 | 2 | 36 | √ | 国防 | |||||
必选环节 |
S180011 | 文献阅读 | 1 | 第 3、4 学期 | 导师 | |||||
S180012 | 教学实践 | 2 | 第 3、4 学期 | 核工教研室 | ||||||
S180013 | 学术活动 | 1 | 第 3、4 学期 | 核工教研室 |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防科技学院)
一、培养目标
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材料领域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高层次管理人才。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具备所从事工程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和动态及相关科学的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任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比较熟练阅读和翻译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01 含能材料
02 复合材料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 3 年,相应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或 3 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学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学习期间(取得国家注册学籍后)不得少于 2 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延期期限不超过 2 年。
四、培养方式
(1) 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的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除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2) 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3)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校外实际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实践课程、项目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4) 因材施教,提高工程硕士的自学能力, 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设置(见附表)
(一)基础性课程1.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 学分第一外国语(语种为英语):4 学分
高等工程数学:3 学分
入学教育、社会实践:各 0.5 学分
自然辨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选,二选一,1 学分
2. 专业课
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类。专业基础课不少于 3 门,不少于 7 学分;专
业选修课至少选修不少于 3 门,每门 2 学分。
(二)必修环节
A. 专业实践。为专业学位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安排在第 5 学期,学时 20 周计 8 学分。具体安排与要求见《专业实践培养方案》与《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管理暂行规定》。
B.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一般应在第三学期 9 月底前确定论文题目,并做好资
料、实验等准备工作。开题报告通过者,进入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在 1-3 个月内再补做一次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终止工程硕士培养。
C.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在第 4 学期进行,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通过中期检查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未通过者指导教师督促其完成中期检查的工作,仍未能达到要求则不能参加答辩并按延期处理。
六、学分要求
总学分 |
课程学习学分≥ 24 | 必修环节 | |||
必修课 |
选修课 |
专业实践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 |
≥ 32 | ≥18 | ≥ 6 | 8 | 不计学分 | 不计学分 |
七、中期筛选
在第 5 学期末,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根据课程学习与论文中期检查情况进行筛选,符合要求者可继续学位培养工作,不符合要求者按延期或退学处理。八、学位论文
(1) 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或新进展。
(2)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局部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明确的或阶段性结果。
(3) 学位论文工作应表明作者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工作量。
(4) 学位论文的格式要符合《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规范》,不少于 1 万字。2.评审与答辩
(1)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 成绩合格,并且公开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在答辩前一个月交学位论文。导师应根据学位论文审核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的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提出论文评阅人名单,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后报研究生处学位办审批。此工作最迟在第 6 学期的 4 月底前送出。
(3) 学位论文应有 2 位专家评审。答辩委员会应由 5 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 2 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申请与学位审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附表 1:课程设置一览表置情况表附表 2. 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085204)
研究方向 |
01 含能材料 02 复合材料 |
|||||||||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1 | 2 | 外语 |
必修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 2 | 36 | 1 | 政治 | |||||
学科基础课 |
S130007 |
高等工程数学 |
3 |
54 |
2 |
理学 |
||||
专业学位课 |
S210001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2 | 36 | 2 | 分析 | ||||
S010121 | 材料结构与性能 | 2 | 36 | 1 | 材料 | |||||
S180072 | 含能材料合成及应用 | 3 | 54 | 1 | 国防 |
01、02 必修 |
||||
S180073 |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 | 3 | 54 | 1 | 国防 | |||||
S180062 | 高等燃烧学 | 3 | 54 | 2 | 国防 | |||||
必选课 |
S150002 | 自然辨证法概论 | 1 | 18 | 2 | 政治 |
二选一 |
|||
S150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 | 1 | 18 | 2 | 政治 | |||||
S180014 | 入学教育 | 0.5 | 9 | 1 | 国防 | 必修 | ||||
S180015 | 社会实践 | 0.5 | 9 | 3 | 国防 | 必修 | ||||
选修课 |
S140001 | 体育 | 1 | 18 | 2 | 体育 | ||||
S520002 | 信息检索 | 1 | 18 | 1 | 图书馆 | |||||
S119001 | 知识产权 | 1 | 18 | 2 | 法学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72 | 2 | 外语 |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72 | 2 | 外语 | |||||
S010019 | 材料合成与制备 | 2 | 36 | 2 | 材料 | |||||
S010123 | 材料工业测试技术 | 2 | 36 | 2 | 材料 | |||||
S010124 |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 | 2 | 36 | 2 | 材料 | |||||
S180074 | 纳米材料技术与应用 | 2 | 36 | 2 | 国防 | |||||
S010040 | 新型功能材料及制备 | 2 | 36 | 2 | 材料 | |||||
S180075 | 纳米含能材料研究进展 | 2 | 36 | 1 | 国防 | 01 必选 | ||||
S180076 | 材料科学进展 | 2 | 36 | 2 | 国防 | 02 必选 | ||||
S180077 | 材料化学 | 2 | 36 | 2 | 国防 | 02 必选 | ||||
必修环节 |
专业实践 |
S180078 | 专业管理实践 | 2 | 4 周 | 3 |
国防 |
|||
S180079 | 工程生产实践 | 3 | 8 周 | 3 | ||||||
S180080 | 工程试验实践 | 3 | 8 周 | 3 |
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专业实践是引导工程硕士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其具体目标是:(1) 全面了解现代企业的产、供、销的运作程序和企业人力资源、生产技术、财务、企业规划与发展等主要部门的基本管理方法,获取现代企业的综合管理基本知识。
(2) 了解并掌握所在企业主体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关键技术,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结合生产现场调研和在岗实践对企业生产技术特点进行深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改造建议和思路,依此完成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
(3) 在企业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毕业后快速融入企业、加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要求
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总学时 20 周。要求硕士研究生到所在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轮岗学习,完成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培训过程中实时与企业导师沟通,汇报实践培训实施实况,每两周向校内导师汇报专业实践实施情况和下一步安排,认真如实填写专业实践计划书和专业实践考核表, 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根据实际进程在计划表和考核表上签字评定,专业实践结束后完成考核。三、培养的内容和形式(实施环节)(企业(单位)、导师)
1. 研究生开始实践时需填写“西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书”和“研究生专业实践承诺书”,由导师和学院审核;审核通过后报研究生部备案,方可进入实践环节。2、企业(单位):提供专业实践的场地、设备、工艺技术指导等,并负责实践环节的现场管理。
2. 企业导师: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协商确定,任用标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3. 专业实践企业学习时间总计 20 周,专业实践具体学习内容将由学校与各实践企业根据企业结构和需要以及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分别制定,分专业管理实践、工程生产实践、工程试验实践三部分,详见企业培养时间与培养内容对照表。
分阶段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见下表。
2
表一、专业实践分阶段安排和具体内容
企业培养时间 | 培养内容 | 具体要求 |
1-4 周 |
专业管理实践学习 | 学习企业的全面了解,包括企业发展历史与规划、企业行政结构与管理流程、企业生产概况与生产调度管理、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开发管理流程等。 |
5-12 周 |
工程生产实践学习 |
参与实际工程生产工作,熟悉工程生产流程,领会职业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现场管理能力、实践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书面技术总结等能力的培养。 |
13-20 周 |
工程试验实践学习 | 熟悉工程设计流程和技术特色;在导师指导下撰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系列实验研究或工程实践技术学习。 |
4. 企业导师及教学任务一览表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单位 |
备 注 |
专业管理实践 | 必修 | 2 | 4 周 | 企业导师 | 在企业进行 | |
工程生产实践 | 必修 | 3 | 8 周 | 企业导师 | 在企业进行 | |
工程试验实践 | 必修 | 3 | 8 周 | 企业导师 | 在企业进行 |
四、考核内容及方式
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按照《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管理暂行规定》执行。硕士研究生在去企事业进行专业实践之前,先完成专业实践计划书方可进入实践培训环节,在实践过程中按照培养要求完成专业实践考核表,最终的评定成绩在学院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提交的实践成果报告和企事业单位、指导教师给出的评价评定,成绩等级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实践成果报告分三部分:(1) 专业管理实践报告,1000-1500 字。
(2) 工程生产实践报告,1500-2500 字。
(3) 工程试验实践报告,1500-2500 字。
(4) 专业实践取得的成果(包括技术改造方案和相应产品指标提升的资料、实物证明、申请的专利、发表的论文、企事业和相关管理单位颁发的奖励等, 以附件的形式提供,作为工程生产实践或者工程试验实践的补充)
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重修。
3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防科技学院)
一、培养目标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具有知识运用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可从事控制工程领域内工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 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解决实际控制工程中的测控技术问题,具有检测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的研制能力、调试能力和运行维护管理能力。
3.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01 军工数字化技术
02 特殊环境下的测控技术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制为 3 年,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 2 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
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 2 年。
四、培养方式
1.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2.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强调因材施教,以能力培养和职业导向为本, 采取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方式,采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互动研讨、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研究生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运用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3. 专业实践性课程贯穿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培养学生熟练使用专业工具的技能、硬软件开发能力、工程实施与管理能力、了解工业自动化生产流程、了解行业或专业动向和专业需求的能力、与人协作和技术交流的能力等。
5. 论文选题来源于实际工程或生产或生活的测控技术需求或导师的控制类工程技术型科研课题,有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工程技术、提出技术解决方案、验证方案和撰写技术研究报告(即学位论文)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见附表 1)
1. 公共课:共计 13 学分第一外国语(学位课,必修):语种为英语,4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位课,必修):2 学分; 高等工程数学(学位课,必修):3 学分;
入学教育(选修课,必选):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0.5 学分; 社会实践(选修课,必选):0.5 学分;
信息检索(选修课,必选):1 学分; 知识产权(选修课,必选):1 学分;
自然辨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政治理论选修课,必选,二选一): 1 学分。
2. 学科基础课:不少于 1 门,均为学位课,学科基础课学分总和应≥2.5 学分
3. 专业必修课:不少于 2 门,均为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学分总和应≥5 学分
要求每门专业必修课须安排不少于 6 学时但不高于 18 学时的实验课和课外实践应用型大作业。课程考核成绩须含实践成绩,其中实践成绩不低于 30。
4.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2 门,专业选修课学分总和应≥4 学分
要求每门专业选修课须安排不少于 6 学时但不高于 18 学时的实验课和课外实践应用型大作业。课程考核成绩须含实践成绩,其中实践成绩不低于 30。
5. 专业实践(必修):应≥8 学分
本专业实践包括实践必修课、工程技术专题讲座、生产实践或教学实践、科研项目实践等内容。具体要求与考核方式详见附表 2。
6. 补修课(具体选课要求见附表 1,不计学分)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补修 1-2 门本学科本科生必修课。
7.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必修,不计学分)
(1) 硕士生应在前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论文开题之前在导师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调研并提交文献阅读综述报告。
(2)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完成后,研究生应当明确学位论文题目,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提出论文工作计划。研究生最迟应在第三学期结束或第四学期初提交
六、学分要求(见表 1)
表 1 学分要求统计表
总学分 |
课程学习学分≥ 24.5 |
专业实践 (必修) |
|
必修课 | 选修课 | ||
≥ 32.5 | ≥ 16.5 | ≥ 8 | ≥8 |
七、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后,导师要经常了解和检查论文进展情况,给予有力指导,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分别在第 4 学期末和第 5 学期末开展论文中期检查,需经过自查、导师审查、学院组织专家组检查几个阶段,检查通过后,才能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否则需推迟答辩。
八、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须来源于实际工程或生产或生活中的测控技术或自动化技术需求或导师的控制类工程技术型科研课题,有实际应用价值,课题背景可以是一个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题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设计)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不少于 1 万字,符合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格式规范要求。
2. 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答辩
(1) 学位论文评审应审核的内容: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的可行性;其技术方案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现状的比较情况;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2)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和学分要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 学位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 2 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 3~5 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 2 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应是相关行业实践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申请与学位审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附表 1.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附表 2.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控制工程领域(085210)
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 军工数字化技术 02 特殊环境下的测控技术 |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4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4 | 96 | √ | √ | 外语 | 必修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政治 | 必修 | |||||
S130007 | 高等工程数学 | 3 | 54 | √ | 理学 | 必修 | |||||
学科基础课 |
S130002 | 线性代数与矩阵分析 | 3 | 54 | √ | 理学 |
必修,3 选 1 |
||||
S180016 | 应用随机过程 | 2.5 | 45 | √ | 国防 | ||||||
S130001 | 数值分析 | 3 | 54 | √ | 理学 | ||||||
专业必修课 |
S090021 | 线性系统理论 | 2.5 | 45 | √ | 信息 |
必修,5 选 2 |
||||
S090018 | 先进传感与检测技术 | 2.5 | 45 | √ | 信息 | ||||||
S180022 | 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17 | 最优控制理论 | 2.5 | 45 | √ | 国防 | ||||||
S090010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2.5 | 45 | √ | 信息 | ||||||
选修课 |
S520002 | 信息检索 | 1 | 18 | √ | 图书馆 | 必选 | ||||
S119001 | 知识产权 | 1 | 18 | √ | 法学 | 必选 | |||||
S180014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国防 | 必选 | |||||
S180015 | 社会实践 | 0.5 | 9 | √ | √ | 国防 | 必选 | ||||
S150002 | 自然辨证法概论 | 1 | 18 | √ | 政治 |
必选,2 选 1 |
|||||
S150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 | 政治 | ||||||
S140001 | 体育 | 1 | 18 | √ | 体育 | 选修 |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72 | √ | 外语 | 选修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72 | √ | 外语 | 选修 | |||||
S180018 | 网络化测控技术 | 2 | 36 | √ | 国防 |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2 门或不 少于 4 学分 |
|||||
S180019 | 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20 | 数字信号处理(II)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26 | 机器视觉技术 | 2 | 36 | √ | 国防 | ||||||
S090022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 | 2.5 | 45 | √ | 信息 | ||||||
S180023 |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24 | 智能信息处理 | 2 | 36 | √ | 国防 | ||||||
S090008 | 机器人控制技术 | 2 | 36 | √ | 信息 | ||||||
S180025 |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 2 | 36 | √ | 国防 | ||||||
S090016 | 稳定性可靠性设计 | 2 | 36 | √ | 信息 |
S180029 | 英文论文写作及国际会议英语 | 2 | 36 | √ | 国防 | |||||
专业实践 |
S090059 | PLC 与工业组态软件开发技术 | 2 | 36 | √ | 信息 |
必修,4 选 1 |
|||
S180027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28 | DSP 技术应用 | 2 | 36 | √ | 国防 | |||||
S090039 |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 2 | 36 | √ | 信息 | |||||
S180055 | 工程实践 | 3 | 54 | √ | √ | 国防 |
必修 |
|||
S180056 | 教学实践 | 3 | 54 | √ | √ | 国防 | ||||
S180057 | 学科前沿专题 | 2 | 36 | √ | √ | 国防 | ||||
补修课 |
电路分析 |
跨学科本科生或同等学历考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补修1-2 门本学科本科生必修课课程,由导师确定,不计学分 |
||||||||
模拟电子技术 | ||||||||||
数字电子技术 |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
自动控制理论 | ||||||||||
电力电子技术 | ||||||||||
信号与系统 | ||||||||||
检测技术 A |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控制工程领域(085210)
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本专业实践通过工程技术专题讲座、生产实践或教学实践、科研项目实践等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业生产自动化流程现状、了解行业或专业动向和专业需求情况、了解企业管理实情、体验专业教学工程、了解工程项目设计、研究与实施全过程,培养与人协作、技术交流、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际专业技术经验和社会交往经验,增强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二、培养要求
1. 了解测控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某工厂自动化工艺生产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测控技术、自动化程度、信息化管理现状进行评价,提出需进行改进的技术问题。2. 针对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研究提出可行性技术方案或技术路线。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可拟出硕士学位论文开题题目。
三、培养方式
1. 专业实践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进行,实行双导师制,由学校和企业各派出一名导师联合对学生进行指导。校外单位实践学习过程中以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学校指导教师为辅。学生在校企导师的联合指导下,通过在企业轮岗工作等方式获得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2. 校外导师遴选
校外导师校外(主要是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导师由校外控制领域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导师由校内导师根据学生研究方向、专业实践情况提出人选,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确定。
3. 工程硕士校外导师的条件:
(1) 热爱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教师专业精神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身心健康;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3) 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有在研项目和实验研究条件。
四、培养的内容和形式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 时 |
备注 |
S090059 |
PLC 与工业组态软 件开发技术 |
2 | 36 |
实践必修课,在公司或校内训练学生硬件及其软件的应用开发能力。 4 选 1 |
S183014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2 | 36 | |
S183015 | DSP 系统设计 | 2 | 36 | |
S183039 |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 2 | 36 | |
S180055 | 工程实践 | 2 | 36 |
到企业生产现场定岗或见习实践; 协助导师指导本科实验,参与实验室建设 参与校内外导师的具有工程实践内容的科研项目 |
S180056 | 教学实践 | 2 | 36 | |
S180057 | 学科前沿专题 | 3 | 54 | |
实践地点:九院、827、58 所、长虹、九洲、雅化集团、烟厂、啤酒厂、罗江玻纤厂、 水泥厂、高科技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校内实验室或实习基地。 |
(二) 实践必修课(必修,≥2 学分)
实践必修课训练学生硬件及其软件的应用开发能力。要求每门实践必修课安排不少于 18 学时但不高于 26 学时的实验课和课外实践应用型大作业。
(三)工程技术专题讲座(必修,1 学分)
聘请校内外专家作工程技术专题讲座,讲座主题有: 1.某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简介
2. 核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需求简介
3. 某智能仪器仪表的研发过程简介
4. 某控制系统或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过程简介
5. 某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发过程简介
6.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技术简介
7. 某专家的科研经历简介
(四)生产实践(共 6 周,选修,2 学分)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期到企业见习实习,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包括企业发展历史和规划、企业行政结构与管理流程、企业生产与调度、企业改造和产品开发、企业人事、财务、法律法规及企业文化等。见习实习由企业导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可参考如下内容:
1. 人力资源部门
了解企业人才招聘的流程、试用和录用的标准;了解企业进行培训的目的、培训的方式与方法;了解企业考勤制度的执行和审批程序;了解企业奖罚性文件制定的依据、
2. 生产部门
了解生产部门职能,产品生产环节计划、组织、控制,生产任务安排、考核机制, 熟悉相关生产工艺、工艺设备、技术措施等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问题。
3. 质量管理部门
了解企业化验、计量的执行标准、质检安检人员和生产车间的配合方式以及各个安全质量控制点的检测手段和操作规程;了解企业在运输安全、节能降耗等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等;了解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及知识产权管理。
4. 技术开发部门
了解技术本门工作职责,电子、通信新产品开发流程,技术文档编写、管理规范, 技术协作机制等。
5. 市场及运销部门
了解企业营销策略、销售人才的选择标准、客户寻求方式和客服中心的运营模式等。
(五)教学实践(选修,2 学分)
学生可选择参加一定的实验教学实践,协助教师指导本科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参与实验室建设,实验仪器、装置研制、软件开发调试。指导实验等总工作量不少于 20 当量学时。
(六)科研项目实践(必修,3 学分)
学生要参与校内外导师的至少 1 项测控类科研项目或实验项目,学生要了解项目的整个研发或实验过程,同时完成导师布置的相关任务。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1. 实践必修课要求:主要考核硬件和软件技术应用开发能力,课程考核成绩须含实践成绩,其中实践成绩不低于 50。2. 工程技术专题讲座要求: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学生提交每次讲座的报告(含听课记录及其心得体会),由指定责任教师评定每个学生听专题讲座总成绩(含出勤成绩占 50和听课记录及体会占 50)。
3. 生产实践考核要求:学生提交生产实践的实习日记和生产实践报告,生产实践报告需实习单位或相关部门盖章有效,由导师评定生产实践成绩。
4. 教学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完成教学实践后,提交不少于 1000 字的教学实践总结报告,由导师评定教学实践成绩。
5. 科研项目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完成科研项目实践后,提交不少于 3000 字的科研项目实践总结报告,由导师评定科研项目实践成绩。
六、其它
学生在校内外单位实践期间,以校内外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为执行依据,制度中未涉及的部分以导师制定的临时制度为准。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防科技学院)本专业培养具备安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掌握从事安全工程研究与开发所必须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 能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现代安全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具有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能力。
4.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的阅读安全工程领域的外文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和写作能力。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 3 年,相应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或 3 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学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学习期间(取得国家注册学籍后)不得少于 2 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
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延期期限不超过 2 年。
三、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与培养方式的实务性及可操作性。1.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
2.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实习, 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
3. 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课程、项目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四、研究方向
01 弹药火工品与烟火技术02 民用爆破器材与爆破技术
03 核安全工程与技术
五、课程设置(见附表)
安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与专业实践性课程两大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性课程学分应不低于 24 分,专业实践性课程学分应不低于 8 分,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人员专业实践课程学分可根据研究生本人实际适当减少。(一)基础性课程
1.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 学分第一外国语(语种为英语):4 学分
高等工程数学:3 学分。
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各 1 学分
入学教育、社会实践:各 0.5 学分
自然辨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选,二选一,1 学分
2. 专业基础课
由各专业领域自行开设的基础性课程。其课程结构和所需学分可参照各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并根据本专业领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其中应包括: 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类。专业必修课一般不少于 3 门,每门 2-3 学分;专业选
修课一般不少于 3 门,每门 2 学分。
3. 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补修 1-2 门本学科本科生必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二)专业实践性
专业实践中包含实践课程。专业实践培养方案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践性课程,其中可包括实践必修课程、实践选修课程。实践必修课程一般不少于 2 门,
每门 2-3 学分,实践选修课程一般不少于 1 门,每门 2-3 学分。
(三)必修环节
A. 专业实践
B.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C.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六、学分要求
总学分 |
课程学习学分≥24 | 必修环节 | |||
必修课 |
选修课 |
专业实践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 |
32≥ | 18≥ | 6≥ | 8 | 不计学分 | 不计学分 |
七、中期筛选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后,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学院自行确定。八、学位论文
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特点,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
1. 学位论文选题和论文形式:
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时,可同时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时间由各单位自行确定。根据安全工程学科特点和要求可采取多种形式。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形式要求、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按照《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通知》(指导委[2005]第 2 号)(附件1)和各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2.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位论文字符数一般不少于 25000 字,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选题和形式, 灵活确定。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申请与学位审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1)
学位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
(2)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和学分要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 学位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 2 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 3~5 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 2 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课程设置及专业实践培养方案附表 1:课程设置一览表置情况表附表 2. 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安全工程领域(085224)
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弹药火工品与烟火技术 02.民用爆破器材与爆破技术 03、核安全工程与技术 |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 | √ | 外语 | 必修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政治 | 必修 | ||||
学科基础 课 |
S130007 |
高等工程数学 |
3 |
54 |
√ |
理学 |
必修 |
|||
专业学位课 |
S030153 | 安全系统工程 Z | 2 | 36 | √ | 环资 | ||||
S030074 | 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 2 | 36 | √ | 环资 | |||||
S030154 | 灾害预警与控制 | 2 | 36 | √ | 环资 | |||||
S180060 | 含能材料安全技术 | 2 | 36 | √ | 国防 |
01、02 方向 |
||||
S180061 | 火工品原理与设计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62 | 高等燃烧学 | 3 | 54 | √ | 国防 | |||||
S180063 | 流体力学 | 3 | 54 | √ | 国防 | |||||
S180046 | 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 | 2 | 36 | √ | 国防 |
03 方向 |
||||
S180048 | 辐射剂量与防护 | 2.5 | 40 | √ | 国防 | |||||
S180033 |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 | 3 | 54 | √ | 国防 | |||||
S180047 | 核设施退役技术 | 3 | 54 | √ | 国防 | |||||
必选课 |
S180014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国防 | ||||
S180015 | 社会实践 | 0.5 | 9 | √ | 国防 | |||||
S520002 | 信息检索 | 1 | 18 | √ | 图书馆 | |||||
S119001 | 知识产权 | 1 | 18 | √ | 法学 | |||||
S15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政治 |
二选一 |
||||
S150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 | 政治 | |||||
选修课 |
S140001 | 体育 | 1 | 18 | √ | 体育 | 选修 6 个以上学分 |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72 | √ | 外语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72 | √ | 外语 | |||||
S030156 | 安全评估与评价 | 2 | 36 | √ | 环资 | |||||
S180064 | 安全工程科技论文写作 | 1 | 18 | √ | 国防 |
S030170 | 通风与防尘工程学 | 2 | 36 | √ | 环资 | ||||
S180042 | 核技术应用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57 | 学科前沿专题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65 |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 4 | 64 | √ | 国防 | ||||
S180050 | 核数据获取与处理 | 2.5 | 40 | √ | 国防 | ||||
S180049 | 放射性地质概论 | 2 | 32 | √ | 国防 | ||||
必修环节 |
S180066 | 企业安全综合管理实践 | 2 | 54 | 1-3 个月 | 国防 |
必修 |
||
S180067 | 企业(车间)工程实践 | 3 | 54 | 6 个月以上 | 国防 | ||||
S180068 | 安全工程企业生产实践 | 3 | 54 | 6 个月以上 | 国防 | ||||
补修环节 |
S180069 | 安全人机工程 | 2 | 环资 | 跨学科和同等学力应补修 1-2 门。不计学分 | ||||
S180070 | 安全学原理 | 3 | 环资 | ||||||
S180071 | 工程力学 B | 2 | 环资 |
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与培养方式的实务性及可操作性。“专业实践”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研究生在学期间专业实践培养的主要目的是:(1) 全面了解现代大型企业,尤其是矿山、建筑、机械和化工行业的生产工业过程、产、供、销的运作程序和企业人力资源、生产技术、财务、企业规划与发展等主要部门的基本管理方法,获取现代大型企业的综合管理,尤其是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2) 了解并掌握所在企业生产工业流程、和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运用所学安全专业理论知识、结合生产现场调研和在岗实践,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业技术组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全技术改造建议和思路,通过对安全技改项目的实施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和论证。
(3) 在企业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毕业后快速融入企业、加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的地点和科目
地点: 相关行业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内容:安全工程专业实践培养课程设置有①矿山企业、②建筑施工、③机械行业和
④化工企业等共 4 门安全专业实践课程,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按照大纲要求选修。
三、培养的内容和要求
硕士研究生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在此期间,学生除了完成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还必须到所在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轮岗学习。具体学习内容将由学校与各培训企业根据企业结构和需要以及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分别制定。分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1) 企业安全综合管理实践(1-3 个月)
该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学习企业的全面了解,包括企业发展历史与规划、企业行政结构与管理流程、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企业工艺流程和特点、企业生产概况与安全生产管理、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开发管理流程等。本阶段学习
时间为 1-3 个月,实习岗位为总经理办公室、企业发展与规划部、生产运行部、技术开发部、安全环保部(或安全质量环保部)。
2) 企业(车间级)安全工程实践(6-9 个月)
选择所在企业主体车间为工程技术实践地点,采取现场挂职和轮岗工作的形式,熟悉车间的详细工艺流程和技术特色,通过观察与实践,针对生产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凝炼出需要解决以促进安全生产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在导师指导下撰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可行性报告开展系列实验研究或工程改造,并最终完成实验研究(或工程改造)报告。分阶段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如下:
第 1 阶段:通过轮岗操作熟悉生产流程,完成车间工艺分析和安全现状整体调研;
第 2 阶段:根据车间安全现状调研评估结果,提出安全技改项目建议书,结合现场调研和文献资料修正建议书,并完成安全技改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 3 阶段:完成安全技改项目实验研究(或工程技术改造),包括前期准备工作和实验研究或工程技术改造工作,包括:前期准备、实验室研究、工程化试验及考核方式、工业运行数据记录与分析,工程化试验初步结论等;
第 4 阶段:进一步完善跟踪评估,并完成数据整理;
第 5 阶段:完成企业安全评估和安全技术改造报告。
四、考核内容及方式
企业学习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由企业指导老师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在企业挂职培养期间的平时工作表现、工作能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部分成绩占企业学习总成绩的 50%;其二是学生撰写的企业安全评估和安全技术改造报告,该部分成绩占企业学习总成绩的 50%。成绩等级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083000)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应是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方面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较强的开拓精神,比较扎实宽广的放射性污染治理、环境影响与评价等基础,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向,并在某一应用方向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放射性环境监测、治理、评价等知识,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或运用专业知识与有关专业人员合作解决某些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在某个应用方向上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从事与放射性环境监测、治理等方面相关的教学、科研或其它实际工作。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 3 年,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 2 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 2 年。
三、培养方式
1. 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形势、时事、政策和遵纪守法等思想教育相结合, 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关心时事政治,遵章守纪,注重培养团队精神。2. 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和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 采用指导教师为主和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鼓励研究生参加所属系、室的有关的教研和科技活动。
4. 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02 环境安全与评价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1.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执行学分制,在读期间每个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完成 33 学分,一般不超过 40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21 学分,必选环节 4 学分(包括文献阅读 1 学分,教学实践 2 学分及学术活动 1 学分),非学位课至少
2.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 40 当量学时。具体时间安排
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 2 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3. 文献阅读是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 50 篇以上并写出 8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 1 学分。
4.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规定研究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 8 次学术报告和作 1 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 研究生只有得到 8 次合格认定和作了 1 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5. 跨专业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以及补修方式,由各指导教师决定。凡以专科毕业生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 6 门本专业本科必修的主干课(入学考试已合格的专业课可不再补)。补修课只记成绩, 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学位授予
1、对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生一般在修满规定学分的基础上,系统阅读文献并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选题可以是导师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据生产和科研任务提出。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迟在第三学期结束或第四学期初提交开题报告。在提交开题报告前,须完成教学实践、文献阅读、学术活动三个环节内容。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主讲、辅导答疑、辅助指导毕业论文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 40 当量学时。文献阅读的内容是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
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 50 篇以上并写出 8000 字左右的文献
综述报告。学术活动的内容是参加学术报告 8 次以上(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和公开举行学术报告 1 次(开题报告除外)。以上三个环节经考核通过后, 方可进入论文工作。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1 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评阅前止)。
3、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需完成的科研成果见学校相关文件。
4、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与学位审批按《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的规定办理。
七、课程设置一览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1、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 2、环境安全与评价 |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
学位课 |
公共学位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1 | 2 | 外语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1 | 政治 | |||||
学科基础课 |
S180059 | 环境化学 | 2 | 36 | 1 | 国防 | ||||
S180058 | 环境工程原理 | 2 | 36 | 1 | 国防 | |||||
S180031 | 化学分离与富集技术 | 3 | 54 | 1 | 国防 | |||||
专业学位课 |
S180046 | 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 | 2 | 36 | 2 | 国防 | ||||
S180033 |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 | 3 | 54 | 1 | 国防 | |||||
S180047 | 核设施退役技术 | 3 | 54 | 2 | 国防 | |||||
选修课 |
必选课 |
S15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2 | 政治 | |||
S180014 | 入学教育 | 0.5 | 9 | 1 | 国防 | 必修 | ||||
S180015 | 社会实践 | 0.5 | 9 | 3 | 国防 | 必修 | ||||
选修课 |
S140001 | 体育 | 1 | 18 | 2 | 体育部 | ||||
S180057 | 学科前沿专题 | 1 | 18 | 1 | 国防 | |||||
S180048 | 辐射剂量与防护 | 2.5 | 45 | 1 | 国防 | |||||
S180049 | 放射性地质概论 | 2 | 32 | 2 | 国防 | |||||
S180050 | 核数据获取与处理 | 2.5 | 45 | 2 | 国防 | |||||
S180051 | 电磁辐射监测 | 2 | 32 | 2 | 国防 | |||||
S180052 | 同位素技术及应用 | 2 | 32 | 2 | 国防 | |||||
S180053 | 材料测试分析技术 | 3 | 48 | 2 | 国防 | |||||
S180054 | 核电子学 | 3.5 | 56 | 2 | 国防 |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72 | 2 | 外语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72 | 2 | 外语 | |||||
S520001 | 现代信息利用 | 1 | 18 | 2 | 图书馆 | |||||
S180035 | 环境风险分析 | 3 | 54 | 1 | 国防 | |||||
S180036 | 核环境治理 | 2.5 | 45 | 1 | 国防 | |||||
S180037 |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 | 3 | 54 | 1 | 国防 | |||||
S180038 | 环保设备及其优化设计 | 2 | 36 | 2 | 国防 | |||||
S180039 | 环境辐射及其量测 | 2 | 36 | 2 | 国防 | |||||
S180040 |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 | 2 | 36 | 2 | 国防 | |||||
S180042 | 核技术应用 | 2 | 36 | 2 | 国防 | |||||
S180043 | 辐射生物学效应 | 2 | 36 | 2 | 国防 | |||||
S180044 | 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与设备 | 2 | 36 | 2 | 国防 | |||||
S180045 | 高放废物固化技术 | 2 | 36 | 2 | 国防 |
必选环节 |
S180011 | 文献阅读 | 1 | 第 3、4 学期 | 导师 | |
S180012 | 教学实践 | 2 | 第 3、4 学期 | 辐射教研室 | ||
S180013 | 学术活动 | 1 | 第 3、4 学期 | 辐射教研室 |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防科技学院)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是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较强的开拓精神,比较扎实宽广的放射性污染治理、环境影响与评价等基础,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向,并在某一应用方向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放射性环境监测、治理、评价等知识, 初步具备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或运用专业知识与有关专业人员合作解决某些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在某个应用方向上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从事与放射性环境监测、核废物方面相关的教学、科研或其它实际工作。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制为 3 年,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 2 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 2 年。
三、培养方式
1、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形势、时事、政策和遵纪守法等思想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关心时事政治,遵章守纪,注重培养团队精神。2、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加强工程实践环节和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采取双师制培养方式,并以指导教师为主和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鼓励研究生参加所属系、室的有关教研和科技活动。
4、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着重培养研究生处理放射性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 核辐射探测技术
03 极端环境下实验技术与方法
04 污染环境生物效应与修复五、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学分要求
应修总学分:≥36 学分,其中必修 25 学分,选修 4 学分。
七、中期筛选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后,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中期检查时间为第 3 学期。八、学位论文
1.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形式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2) 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3)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4) 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5) 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6) 工程设计与实施。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学位论文(设计)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
2. 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答辩
(1) 学位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3) 学位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 2 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 3~5 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 2 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申请与学位审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附表 1:课程设置一览表置情况表附表 2. 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领域(085229)
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 核辐射探测技术 02 核废物处理处置工程与技术 03 极端环境下实验技术与方法 04 污染环境生物效应与修复 |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 | √ | 外语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政治 | |||||
学科基础课 |
S130007 | 高等工程数学 | 3 | 54 | √ | 理学 | ||||
S180059 | 环境化学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58 | 环境工程原理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31 | 化学分离与富集技术 | 3 | 54 | √ | 国防 | |||||
专业 学位课 |
S180046 | 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33 |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 | 3 | 54 | √ | 国防 | |||||
S180047 | 核设施退役技术 | 3 | 54 | √ | 国防 | |||||
选修课 |
必选课 |
S180014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国防 |
必选 |
||
S180015 | 社会实践 | 0.5 | 9 | √ | 国防 | |||||
S520002 | 信息检索 | 1 | 18 | √ | 图书馆 | |||||
S119001 | 知识产权 | 1 | 18 | √ | 法学 | |||||
S15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政治 |
二选一 |
||||
S150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 | 政治 | |||||
选修课 |
S140001 | 体育 | 1 | 18 | √ | 体育 |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72 | √ | 外语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72 | √ | 外语 | |||||
S180035 | 环境风险分析 | 3 | 54 | √ | 国防 | |||||
S180036 | 核环境治理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38 | 环保设备及其优化设计 | 2 | 36 | √ | 国防 |
S180048 | 辐射剂量与防护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37 |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 | 3 | 54 | √ | 国防 | |||||
S180040 |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42 | 核技术应用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43 | 辐射生物学效应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44 | 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与设备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45 | 高放废物固化技术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49 | 放射性地质概论 | 2 | 32 | √ | 国防 | |||||
S180050 | 核数据获取与处理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51 | 电磁辐射监测 | 2 | 32 | √ | 国防 | |||||
S180052 | 同位素技术及应用 | 2 | 32 | √ | 国防 | |||||
S180053 | 材料测试分析技术 | 3 | 48 | √ | 国防 | |||||
S180054 | 核电子学 | 3.5 | 56 | √ | 国防 | |||||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 4 | 64 | √ | 国防 |
跨专业本科生或专科生 补修课程 |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4.5 | 72 | √ | 国防 | ||||||
必修环节 |
S180055 | 工程实践 | 3 | 54 | 第 3、4 学期 | 国防 | ||||
S180056 | 教学实践 | 3 | 54 | 第 3、4 学期 | 国防 | |||||
S180057 | 学科前沿专题 | 2 | 36 | 第 1、2 学期 | 国防 |
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专业实践环节旨在于强化专业学习的同时,围绕环境工程专业领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二、培养要求
在学期间,要求学生在相关实践平台或培养基地进行半年以上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形式包括体验式训练、实务训练、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工艺设计等。实践内容包括:参与核污染控制技术改造,核污染治理工程(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艺设计;参与核环境影响评价、核应急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的研究等。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三、培养的内容和形式(实施环节)(企业(单位)、导师)
企业(单位):校外实践基地承担教学内容 1.组织学生查阅最新的专业技术资料,包括参考书籍和专业期刊等,了解核环保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2.了解实习涉核企业的生产管理环境以及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熟悉核环保生产
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生产系统和工艺流程; 3.了解涉核企业主要生产设备(主要是核污染排放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参
数及特点、了解实习单位的人员配备,包括各生产工艺人员安排情况等; 4.研究分析核环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方式、了解被污染区域的地理特征、气象条
件、居民分布及当地污染排放及环境质量标准等; 5.深入了解涉核企业污染治理工艺流程、主要环保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技术
水平及发展情况等。
在实习过程中,应针对实习涉核企业现场情况,校外实践基地相关人员作必要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理清实习的思路、方法。此外根据实习具体情况,聘请涉核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讲座。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应针对毕业设计课题着重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生产系统、设备和工艺流程,注意收集和调查毕业设计所需的背景资料和设计参数。
企业导师:任用标准及任务1.企业导师任用标准
l 大学本科毕业以上,5 年以上工作经验(情况特殊者可适当放宽条件)。
l 在企业担任主管及以上职位,有足够的管理幅度和经验。
l 有足够的时间和热情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l 能够对学生的论文、职业规划、实习、就业做出有效的指导。2.企业导师任务
l 企业导师须对所带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指导,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谈话交流、提供实习岗位、进行职业培训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者介绍就业岗位等等。
l 企业导师须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正当权利不受侵犯。
l 建立和实施以基本操作技能与创新设计能力并重的全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实践教学考核体系,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观念技能的提高。
l 实践课程考核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操作技能和实践报告三部分组成:平时实践成绩包括出勤、态度、预习报告、提问回答、操作是否规范等;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成绩,主要包括实践报告及质量,实践过程中操作能力、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等进行考核;笔试成绩主要是对实践相关理论、方法原理及运用等进行闭卷考试。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目标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要求是:1. 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风和高尚的科学道德。
2. 掌握通信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信息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和技术;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初步掌握本学科的科研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系统开发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风和高尚的科学道德; 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 3 年,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 2 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 2 年。
三、培养方式
1. 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在打好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实验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 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2. 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
3. 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4. 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1.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执行学分制,在读期间每个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完成 33.5 学分,一般不超过 40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21.5 学分,必选环节 4 学分(包括文献阅读 1 学分,教学实践 2 学分及学术活动 1 学分),
非学位课 6 学分或以上(不包含必修课程 2 学分)。
2. 跨专业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以及补修方式,由各指导教师决定。凡以专科毕业生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 4 门以上本专业本科必修的主干课(入学考试已合格的专业课可不再补)。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3.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 40 当量学时。具
体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 2 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4. 文献阅读是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 50 篇以上并写出 8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 1 学分。
5.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规定研究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 8 次学术报告和作 1 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研究生只有得到 8 次合格认定和作了 1 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学位授予
1. 科研工作(1) 选题:有条件的专业或导师可根据课题情况,尽早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或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硕士生应在论文开题之前在导师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调研并提交文献阅读综述报告;硕士生应在前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提出论文工作计划,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 开题报告:硕士生最迟应在第三学期结束或第四学期初提交开题报告,并需经学院专家组严格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工作。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1 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学术不端检测前止)。
(3)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和检查:导师要经常了解和检查论文进展情况,给予有力指导。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委
(4) 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送审评阅及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西南科技大学关于涉密研究生论文写作、定密、制作、答辩、归档管理的规定》、《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及检测结果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2. 关于科研成果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完成公开发表 1 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具体要求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执行,并在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提供证明材料。科研成果是学术论文的,必须提供已见刊论文;科研成果是专著的,必须是已正式出版的;科研成果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的,必须提供获奖证书;科研成果是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的,必须提供专利证书。
3. 毕业与学位
硕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其中学位课的加权平均成绩不得低于 75 分)且取得相应学分,完成科研成果,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并发给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资格的硕士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颁发》、《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条例》、《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对获得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无违规违纪行为,经研究生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 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七、课程设置一览表
见附表。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081000)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 运动测控技术 |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4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4 | 96 | √ | √ | 外语 | 必修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政治 | 必修 | |||||
学科基础课 |
S130002 | 线性代数与矩阵分析 | 3 | 54 | √ | 理学 |
4 选 2,≥5.5 学分 |
||||
S180016 | 应用随机过程 | 2.5 | 45 | √ | 国防 | ||||||
S130004 | 应用泛函分析 | 3 | 54 | √ | 理学 | ||||||
S130007 | 高等工程数学 | 3 | 54 | √ | 理学 | ||||||
专业学位课 | S180030 | 数字通信 | 2.5 | 45 | √ | 国防 |
必修,5 选 4 |
||||
S183004 | 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20 | 数字信号处理(Ⅱ) | 2.5 | 45 | √ | 国防 | ||||||
S090041 | 信息论与编码 | 2.5 | 45 | √ | 信息 | ||||||
S090028 | 通信网体系与协议 | 2.5 | 45 | √ | 信息 | ||||||
选修课 |
必选课 |
S180014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国防 | 必选 | |||
S180015 | 社会实践 | 0.5 | 9 | 第三、四学期 | 国防 | 必选 | |||||
S150002 | 自然辨证法概论 | 1 | 18 | √ | 政治 |
必选,2 选 1 |
|||||
S150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 | 政治 | ||||||
专业任选课 |
S520002 | 信息检索 | 1 | 18 | √ | 图书馆 |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3 门或不 少于 6 学分 |
||||
S119001 | 知识产权 | 1 | 18 | √ | 法学 | ||||||
S180057 | 学科前沿专题 | 1 | 18 | √ | 国防 | ||||||
S140001 | 体育 | 1 | 18 | √ | 体育 |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72 | √ | 外语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72 | √ | 外语 | ||||||
S180029 | 英文论文写作及国际会议英语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22 | 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17 | 最优控制理论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27 | 嵌入式系统设计(I)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18 | 网络化测控技术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40 | 数据采集与总线技术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41 | 微波毫米波技术与应用 | 2.5 | 45 | √ | 国防 | ||||||
S180023 |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 2.5 | 45 | √ | 国防 | ||||||
S090021 | 线性系统理论 | 2.5 | 45 | √ | 信息 | ||||||
S180026 | 机器视觉技术 | 2 | 36 | √ | 国防 | ||||||
S090016 | 稳定性可靠性设计 | 2 | 36 | √ | 信息 |
S090042 | DSP 系统设计 | 2 | 36 | √ | 信息 | ||||||
必修环节 |
S180011 | 文献阅读 | 1 | 第三、四学期 | 导师 | ||||||
S180013 | 学术活动 | 1 | 第三、四学期 |
责任 教师 |
|||||||
S180012 | 教学实践 | 2 | 第三、四学期 | 教研室 |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健康。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与发展动向,掌握材料制备的工艺技术、分析手段及评价方法,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的能力。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取得国家注册学籍后)不得少于 2 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 2 年。
三、培养方式
1. 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2. 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 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02 复合材料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1.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执行学分制,在读期间每个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完成 33 学分,一般不超过 40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21 学分,必选环位课至少 3 门和 6 学分或以上(不包含必修课程 2 学分)。
2. 跨专业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以及补修方式,由各指导教师决定。凡以专科毕业生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必修的主干课(入学考试已合格的专业课可不再补)。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3.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 40 当量学时。具
体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 2 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4. 文献阅读是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 50 篇以上并写出 8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 1 学分。
5.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规定研究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 8 次学术报告和作 1 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研究生只有得到 8 次合格认定和作了 1 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学位授予
1. 对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生一般在修满规定学分的基础上,系统阅读文献并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选题可以是导师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据生产和科研任务提出。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应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和检查制度。论文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选题
2) 开题报告
3)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和检查
4) 学位论文撰写
2. 硕士研究生最迟在第三学期结束或第四学期初提交文献阅读总结及开题报告,并经考核通过,方可进入论文工作。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1 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学术不端检测前止)。在论文撰写期间导师应组织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争取做学术报告。
3.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硕士生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篇(其第一单位署名必须是“西南
4. 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与学位审批按《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的规定办理。
七、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02 复合材料 |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 | √ | 外语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政治 | |||||
学科基础课 |
S010001 | 材料研究方法 | 2 | 36 | √ | 材料 | ||||
S130005 | 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 3 | 54 | √ | 理学 | |||||
S130001 | 数值分析 | 3 | 54 | √ | 理学 | |||||
S180072 | 含能材料合成与应用 | 3 | 54 | √ | 国防 |
01 必修 |
||||
S180081 | 火工药剂学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75 | 纳米含能材料进展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77 | 材料化学 | 3 | 54 | √ | 国防 |
02 必修 |
||||
S180073 |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82 | 材料物理化学 | 2 | 36 | √ | 国防 | |||||
选修课 |
必选课 | S180014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国防 |
必选 |
||
S180015 | 社会实践 | 0.5 | 9 | √ | 国防 | |||||
S15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政治 | |||||
选修课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108 | √ | 外语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俄语) | 3 | 108 | √ | 外语 | |||||
S120004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108 | √ | 外语 | |||||
S1400001 | 体育 | 1 | 18 | √ | 体育部 | |||||
S520001 | 现代信息利用 | 1 | 18 | √ | 图书馆 | |||||
S210001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3 | 54 | √ | 分析中心 | |||||
S180057 | 学科前沿专题 | 1 | 18 | √ | 国防 | |||||
S180083 | 纳米材料测试技术 | 2 | 36 | √ | 国防 | 01、02 必选 | ||||
S180084 | 微纳米器件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85 | 复合含能材料 | 2 | 36 | √ | 国防 | 01 必选 | ||||
S180086 | 含能材料改性技术 | 2 | 36 | √ | 国防 | 02 必选 | ||||
必修环节 |
S180011 | 文献阅读 | 1 | 18 | √ | 导师 | ||||
S180012 | 教学实践 | 2 | 36 | √ | 责任教师 | |||||
S180013 | 学术活动 | 1 | 18 | √ | 教研室 | |||||
跨学科本科生补修课程 |
S180087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4 | 72 | √ | 材料 | ||||
S180088 | 物理化学 | 3 | 54 | √ | 材料 | |||||
S180089 | 材料科学基础 | 3 | 54 | √ | 材料 | |||||
S180090 | 含能材料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91 | 炸药理论 | 3 | 54 | √ | 国防 |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介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1.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本方向主要以化工,火工药剂、以及燃烧理论和爆炸理论为基础,主要开展军民火工品设计、起爆和能量控制、以及含能材料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定制等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特种能源材料的合成、制备及工艺研究。该专业学位技术在武器弹药、航空、航天和核武器中起点火、传火、引爆、延期、精确作功以及烟火效应等方面广泛应用。随着军事上火箭、导弹、炮弹技术的不断升级,对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的要求日趋提高;民用领域内中诸如矿山、石油、煤矿的开采及工程爆破等的迅速发展,对该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该方向以响应学校军工兵器学科发展战略需要,现从事军化和火工技术教授副教授10余人,博士8人,先后承担国家和军口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4部,累计到校经费500余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刘彤,成员:李显寅、索志荣
刘彤,男,湖南新化县人,中共党员,南京理工大学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设计和试验技术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宇航无人飞行器学会战斗部与毁伤效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成员。
李显寅,男,学士,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现从事于起爆药研发及设计、爆破器材及爆破技术研究,主持“露天矿边坡工程的御压隔振爆破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超微粉气流分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张石高速公路涞源至涞水段跨越陕京天然气管线桩基施工环境振动监测与分析”等课题。先后主持和主研纵横向项目10余项,累计到校经费300余万元,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主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索志荣,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于西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色谱-质谱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定值以及含能材料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十二五”科研项目“炸药标准物质LLM-105和FOX-7的研制与定值”的外协项目“标准物质LLM-105和FOX-7实验室间合作定值及用户试用效果研究”和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十一五”科研项目“炸药标准物质TCTNB的研制与定值”、“炸药标准物质BTF的研制与定值”以及“炸药标准物质HNS的研制与定值”的外协项目 “标准物质合作定值研究”、企业横向项目以及西科大博士基金等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国家工信部中药材扶持资金重点项目项目20余项,获西安市科学进步2等奖一项,发明专利5项,在《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Chromatographia》、《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色谱》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本研究方向其他硕士生导师
姓名 | 性别 | 最后学位 | 职称 | 备注 |
王凯民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军用火工品 |
王树民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含能材料分析 |
李学平 | 男 | 学士 | 高级工程师 | 民用爆破器材 |
黄勇 | 男 | 硕士 | 研究员 | 复合含能材料 |
徐云全 | 男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军用火工品 |
王成 | 男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军用火工品 |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介绍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1.核废物处理与处置
1)核废物处理
核废物处理研究方向主要是探讨核废物包覆屏蔽非金属矿物材料、固化介质特殊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与其固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查明放射性核素在包覆屏蔽非金属矿物材料、特殊建筑材料固化体中的赋存状态,放射性核素与包覆屏蔽非金属矿物材料和特殊建筑材料固化体的作用机理和规律,辐射效应对包覆屏蔽非金属矿物材料和固化体特殊建筑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包覆屏蔽非金属矿物材料和固化体特殊建筑材料在环境介质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其赋存寿命等。
主要研究内容为:
① 核素与传统水泥基固化材料相互作用机制及多因素协同作用下水泥基固化体寿命的精确预测。
② 多形态核废物固化高性能专用水泥材料的组成设计、制备技术及性能表征。
③ 高放玻璃固化体表面结构和浸出化学行为及其安全性评价。
④ 高放核废物新型陶瓷固化材料的组成设计、制备工艺及核素在不同陶瓷中的固化机理和稳定性研究等。
⑤ 天然非金属矿物材料对核废物的包覆与屏蔽效果、使用寿命研究。
⑥ 移动式、小型化放射性核废物处理方法研究。
⑦ 核废物固化材料的“寿命”终点评价依据以及“寿命”理论模型研究。
2)核废物处置
核废物处置包括高放核废物处置和低中放核废物处置。核废物处置目前要解决的基础性研究和关键科学问题是:处置库场址区域稳定性研究、岩性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处置库场址构造地质特征及演化规律及预测研究,处置库场址的水文地质特性研究,深部地质环境特征的三维模拟研究,多场耦合条件下(中高温、应力作用、水力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辐射作用等)深部岩体、地下水和工程材料的行为、变化规律研究,处理后的放射性核素在处置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与随地下水迁移变化规律研究,处置系统的安全评价等处置场选址及场址地质水文环境安全方面的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为:
① 高放核废物、低中放核废物地质处置选址和场址评价研究。
② 多因素条件下放射性核素在核废物处置厂址地质体中存在形态、扩散与迁移行为研究。
③ 天然地质体、高性能人工阻滞带对核素的阻滞屏障规律与对比研究。
④ 核废物处置场地地质演化的模拟研究。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董发勤,成员:易发成、袁世斌
董发勤,男,博士,教授,硕/博导。1992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并获矿物学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4 年曾留学加拿大劳伦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 年被批准为部级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入选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1999 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有中青年专家。2003 年获教育部第四届青年教师奖。2005 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目前主要从事环境矿物学、生态矿物材料的科研及教学工作。负责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可吸入大气矿物颗粒物与微生物的近尺寸作用研究”、“生物活性矿物纤维表面介体及其活化机理研究”(49502025)、“矿物微(尘)粒与人体宿主菌群的作用机制与毒性效应研究”(40072020)、“微生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富集研究(10776027)”、国家863重点和一般 项目“生态功能基元材料与复合建材集成技术开发”(2001AA322070)、“高效废液分离处理工艺的关键设备技术研究”(2009-2013)中的“锕系放射性核素矿物固化与处理”课题、教育部第四届青年教师奖(2003-2008)项目“生态环境矿物材料及其粉体环境生物活性(毒性)研究”、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超细粉尘与正常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等项目20余项。《矿物学报》、《功能材料》编委。曾5 次受组委会资助出席在日本、加拿大、英国、巴西召开的国际会议。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10 项,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 项,省级优秀图书二等奖1 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发表有关矿物粉尘、纤维矿物、矿物环境安全性评估、矿物与微生物、放射性核素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论文150 余篇,其中70 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主编《纤维水镁石(FB)应用矿物学研究》、《生态功能基元材料与复合建材集成技术开发》等专著4 部及《纤维矿物粉尘环境矿物学与环境医学研究-岩石矿物学杂志,2000,第三期》等专辑2 部,参编和主持重编《应用矿物学》统编教材一本。已授权发明专利9 项。
易发成,男,1959年3月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床学博士,教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专委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委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矿山综合利用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核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学会高放地质处置专委会委员,《矿产综合利用》杂志编委会委员。长期从事非金属矿床地质与开发利用及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及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3项、四川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2项和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等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
袁世斌,男,1973年7月生,博士,四川华蓥市人,民革党员,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入选者。本科毕业于四川农大,硕士毕业于南京农大,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2002~2004年在北大从事核技术及应用博士后研究。2004年被引进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从事环境科学及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历任助研和副研。2013年被引进到西南科大国防科技学院任副研,硕导。曾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放射性污染土壤微生物快速修复技术”及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城郊分散点源废水处理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等科研项目5项;曾作为第一主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eV离子对DNA等生物大分子辐照损伤机制研究”等;现主持西南科大博士基金项目“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缓冲层中关键核素的微生物矿化机理研究”等,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微波烧结钆锆烧绿石固化多核素的机理与辐照效应研究”等科研项目2项。已在《Chin Sci Bull》、《Prog Nat Sci》、《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和《物理化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5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4项)。已独立培养硕士生1名,协助培养3名(均已按时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2.核环境安全与监测 针对核环境下的安全与检测基于分子光谱学技术,通过光声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综合利用数学、统计学、模式识别等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利用超人机器知觉模块等先进集成手段对核废物环境进行长期不间断地核污染数据的监测、采集,研究核废物环境下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取量测数据(信号)中有用的信息,重点解决核废物放射性核素辐射条件下水、大气、植物以及生物特征参数的量测和表征难题,以实现极端条件下的超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测量,制定不同介质条件下放射性核废物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污染的评价标准,完善放射性核废物处置环境的安全评价方法和突发事件的生物预警、应急机制。
主要研究内容为:
① 核废物环境下智能无线网络传感系统的构成及实现技术。
② 核废物环境下的移动式智能自动测量装置的运动测控研究。
③ 超人机器知觉模块在核废物污染环境数据的自动监测和采集中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④ 不同介质条件下放射性核废物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污染的评价标准研究。
⑤ 多元耦合条件下放射性核废物处置的安全评价方法和突发事件的生物预警、应急机制。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庹先国,成员:李华、陈敏
庹先国,男,1965年11月出生,湖南澧县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都地质学院放射性物探专业本科毕业、成都理工学院核技术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曾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事两年博士后研究,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过一年期的访问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庹先国同志在核技术应用领域长期从事核分析技术理论、核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核仪器仪表的研制和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在资源环境领域长期从事辐射环境评价、核素迁移、环境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配套仪器仪表的研制等工作。在“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仪器仪表学报”、“原子能科学技术”等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150多篇,被SCI、EI收录5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指导博士生16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主持国家、部省级和各类横向科研课题40多项。主要研究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9项。2010年,庹先国教授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委授予“四川省优秀创业人才”称号;2004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最高奖“地质金锤奖”和“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等。庹先国同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人事部批准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聘任的首届“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核技术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科协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核技术应用领域教授级咨询师。是中国核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测试学会会员。
李华,女,1972-,中共党员,四川广元人,博士,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教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200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曾在瑞典隆德大学水资源工程系做过一年的访问学者。2008年晋升为环境工程学副研究员;2011年3月硕士生导师,目前正指导硕士研究生一名。一直从事化学、环境科学的教学,从事生物化学、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方向的科研工作。参与过国家863成果标准化工程课题(200514)、国家海洋环境监测863攻关课题(2002AA639290)等课题,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项。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化学》、《冶金分析》、《林产化学与工业》、《JSLTC》、《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篇。
赖振宇,男,1974.10,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7,华东理工大学无机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6,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4-2004.10,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应用陶瓷研究所吉村研究室,访问研究;2012.6,重庆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7-至今,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近年来主要利用新型胶凝材料-磷酸镁水泥开展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以新型胶凝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在磷酸镁水泥的基础性能,磷酸镁水泥的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在磷酸镁水泥在辐射屏蔽材料以及放射性废物固化领域。近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7项,其中主持项目4项,主研项目13项;完成6项,在研10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2项,地市级3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篇,在一般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被SCI检索2篇,EI检索9篇;独著1篇,第一作者10篇,包括了《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硅酸盐学报》、《功能材料》、《原子能科学技术》、《人工晶体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和《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