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北民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民族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民族大学考研群]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北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体育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200
专业名称:体育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和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外语开展体育相关工作。
二、招生对象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三、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采用初试和复试相结合的办法。初试实行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复试由招生单位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着重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
入学考试时间与全国科学学位研究生统考时间一致。考试科目为三门,分别为:
第一单元:政治理论,总分100分,全国统一命题;
第二单元:英语二,总分100分,全国统一命题;
第三单元:体育综合,总分300分,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考试范围涉及三门课程,分别为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
四、学习方式及学制
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学习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4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五、培养方式及特色
全日制体肓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课程学习采用讲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实行双导师负责制。鼓励以校内导师为主的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培养单位可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体育教师、教练员等长期参与专业体育硕士的培养工作,在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进行指导。
六、专业领域
(一)体育教学领域
本领域主要培养体育师资,通过对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并紧密结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西部体育教学,为体育教学和教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二)运动训练领域
本领域主要培养教练员或运动员,通过学习一般运动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总结出带有广泛适用性的共性规律,并使其上升为指导不同运动训练项目活动且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回答运动训练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期指导运动训练实践。
(三)社会体育指导领域
本领域主要培养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人员,以适应体育发展的新情况和全面建设西部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运用身体与智力活动的基本研究手段来达到促进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研究的基本目标。
(四)民族传统体育领域
本领域主要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通过深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在地实际调查与学习,研究和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实践中的理论问题和特殊规律,为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七、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至少修满36学分方能申请学位。其中公共必修课8学分,专业领域核心课程1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环节8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
公共课为必修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外国语、形势政策和学术道德规范、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及应用。
专业领域核心课是各专业领域的必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专业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专业选修课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八、实践环节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培养单位建立相应的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学生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8个月。
(一)实践内容
1.担任所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本科课程若干章节的讲授;
2.协助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指导导师进行本科生的论文设计指导工作;
3.深入运动队或项目管理中心进行实习;
4.指导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或组织课堂讨论;
5.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实践等。
(二)实践评判标准
研究生通过为期至少8个月的实践环节后,根据自己实践内容撰
写实践总结报告,由校内导师以及校外导师联合审定给予评分,获得相应学分。
九、成绩考核与毕业
课程考核的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60分为及格;课程考核不及格者不予补考,必修重修或改修。
课程的名称必须与培养方案所设课程名称一致,考试或考核完成
后由任课教师填写《西北民族大学成绩登记单》,任课教师签字后,于课程结束两周内交到研究生干事处,否则概不登录成绩,一律不给学分。
研究生应在第一到第五学期之间,完成并发表一篇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在学院以上级别的学术会议上进行论文报告。
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分、实践环节、必修环节、中期考核、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且符合其他毕业及学位条件者,准予毕业并可申请硕士学位。
十、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工作
(一)学位论文要求
体育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应在导师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时间不少于一年。培养单位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按照《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对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过程提出明确的要求:
1.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大型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等。体育专业学位论文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要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为此,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选题工作,提交撰写论文的工作计划,向导师组作开题工作报告。经导师组(或者开题专家组)讨论认为选题有研究价值且研究计划可行,方可正式开展论文工作。开题工作由导师组负责,研究生处和体育学院学位委员会检查、督促。
3.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中的资料要详实可靠,观点正确,思路清晰,论文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论文工作要进行中期检查,以便及时改进和提高论文质量。对思想品德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和健康状况做出综合评价,淘汰不合格者。
(二)学位授予工作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其中,答辩工作严格按照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在正式论文答辩前一个月,研究生要提出正式答辩申请,并提交论文。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申请论文进行资格初审和质量评审,符合要求后方可安排答辩。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可授予学位。
十一、培养方案的修订、执行与审查
(一)专业应根据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和要求,在充分讨论的基
础上定期修订本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和学位课的教学大纲),要注意突出重点,加强论证。
(二)培养方案已经确定,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确需改动要履行与制定培养方案相同的手续。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学学科介绍

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已有体育学硕士科学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各有侧重的学位类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都更突出职业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面向行业,为体育系统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人才。
二、培养目标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与教育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上具有明显差异。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我院现有导师1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人,研究员1人。我院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点有四个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符合专业特色的合理课程设置及严格规范的研究生管理体系。
导师组科研成果显著,在现有的体育科学研究方向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出版体育类专著、教材若干部,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我院现有在校研究生44人,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在未来几年时间里,我院将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注重创新、融合特色,全面提升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逐渐形成与我院学科研究方向协同发展、与学院办学水平相适应的合理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体系,使体育专业特色更加凸显,使学科创新发展力度显著增强,使学科建设水平迈上更高台阶,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完善。我院硕士学位点负责人为王琳(教授),联系方式:Tel: 0931-4512938;Email: wanglin@xbmu.edu.cn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59人,其中专职教师49人,包括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讲师20人;博士学历1人,在读博士2人,研究生学历28人。有国际级裁判1人、亚洲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7人、运动健将2人;取得国际足联校园足球讲师1人、中国足协C级教练员资格2人、英足总FALEVEL3足球教练员资格1人。近年来,学院教师出版著作16部,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比赛获奖45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2项,其中获国家民委社科三等奖3项、甘肃省社科奖22项、科技进步奖4项,教学成果奖63项。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体育学院
电 话:0931-4512076
传 真:0931-4512938
邮 箱:tyxy@xbmu.edu.cn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的介绍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为1992年建立的西北民族学院体育系,同年招收体育教育专科专业,1996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本科专业,2012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学院坚持以“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注重科学研究,服务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思想和“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理念,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以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体育人才为目标。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已形成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本科生教育为重点的多层次办学模式,成为西北地区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摇篮。迄今已毕业5届体育教育专业专科生、17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和1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生,为国家尤其是西北地区已培养了1500多名合格毕业生。学院数次被国家民委、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工作模范集体。2013年7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授予我校突出贡献奖,并推荐我校成为亚高原训练基地;2017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学院“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个本科专业和1个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4年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被评为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下设篮球足球、综合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理论、民族传统体育和社会体育7个教研室和1个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运动解剖生理和体育保健2个实验室,7个教学实习基地,1个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59人,其中专职教师49人,包括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讲师20人;博士学历1人,在读博士2人,研究生学历28人。有国际级裁判1人、亚洲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7人、运动健将2人;取得国际足联校园足球讲师1人、中国足协C级教练员资格2人、英足总FALEVEL3足球教练员资格1人。
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田径、武术、排球和体育保健课被确定为西北民族大学校级“名课”建设对象,羽毛球为西北民族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学院教师出版著作16部,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比赛获奖45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2项,其中获国家民委社科三等奖3项、甘肃省社科奖22项、科技进步奖4项,教学成果奖63项。
学院党组织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德育教育为先,立德树人,把培养合格人才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院先后被评为综合治理优秀单位、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学生管理目标责任考核“一级达标单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小分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等。
学校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能充分满足教学、训练、科研和课外活动的需要。2007年9月我校榆中校区被甘肃省体育局授予“甘肃省亚高原训练基地”。榆中校区主田径场经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验收合格,并授予“国家二类田径比赛场地”,可承办国内各类田径赛事。
学院独立或参与承办多项全国及甘肃省体育赛事,主要有2008年10月“动感地带杯”首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学生羽毛球挑战赛;2008年11月甘肃省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2009年5月“健力宝”亚运拉拉队全国选拔赛、甘肃省青少年田径邀请赛;2009年7月全国民族院校陀螺比赛;2010年5月李宁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2011年5月全省大专院校、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暨全国高原四省田径对抗选拔赛;2012年5月“团结杯”委属院校篮球比赛;2013年3月“特步杯”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甘肃赛区);2013年7月“中国移动通信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等,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教职工的齐心努力,体育学院教职工凝心聚力、聚精会神谋发展,将学院建设成为融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于一体,集教育、竞技、社会体育于一身的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