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武汉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武汉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武汉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科技大学考研群]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武汉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材料与冶金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

2021武汉科技大学02材料与冶金学院研究生复试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金属材料学》,赵莉萍、吴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耐火材料学》,李楠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年。
《材料合成与制备》,乔英棕,国际工业出版社,2010年。
《材料加工原理》,李言祥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钢铁冶金学》(第三版)(炼铁部分),王筱留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年。
《钢铁冶金》(炼钢学),王新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周玉斌主编,哈工大出版社,2003年。
《有色冶金概论》(第二版),华一新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年。
《燃料及燃烧》,韩昭沧,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年。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工程硕士学科简介

冶金工程学科
冶金工程学科是湖北省现代冶金与先进材料优势特色学科群牵头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首批设岗学科、湖北省重点支持的优势学科和一级重点学科。学科依托的冶金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湖北省普通高校冶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专业。
学科建有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冶金二次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学科依托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按照“发展特色、突出优势、多方向并进”的思路,瞄准冶金科技发展前沿,立足湖北和中南地区,辐射全国冶金行业,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通过近六十年的建设,冶金工程学科成为中南地区冶金类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水平评估中,冶金工程学科排名并列第五,相对排名25%(参评高校20所)。
冶金学科现有57名在职教师,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4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有20余人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团体兼职。
学科“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和技术交流,与宝武集团、韶钢、莱钢、广西铁合金等企业建立联合研究所,通过产学研项目合作,冶金工程学科为企业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国家和湖北省经济建设需求,学科在绿色化、智能化冶金制造流程及品种技术集成等方向开展创新性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推动了冶金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宝武钢铁集团合作,研发高品质特殊钢绿色制造关键技术,提升了我国CSP短流程生产线核心竞争力,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2项。基于冶金学理论,将多智能体理论与大数据诊断平台相结合,推动了冶金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成果获省部级奖2项。研发了钢渣改质、余热回收、钢渣熟化的水泥绿色制成技术,为钢铁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果获省部级奖2项。发展了纯净钢冶炼理论,研究了耐火材料损毁与纯净钢冶炼之间的场协同关系,研发了海洋工程用系列厚钢板、过共析帘线钢、功能不锈钢等高附加值的高性能钢铁材料制造技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学科积极拓展研究领域,注重交叉融合,冶金工程学科牵头组建了湖北省“现代冶金及先进材料”优势学科群。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与协同,更好地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冶金与材料制备过程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难题。促进了学校更好地服务湖北省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冶金行业进步,提高与冶金相关行业的汽车工业、造船业等的竞争力。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本学科为湖北省优势学科、“楚天学者”特聘教授首批设岗学科,其中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的“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学科为我国冶金工业及相关领域输送了人才近万人,培养了一批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湖北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等杰出校友,已成为我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15人,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工)45人,获得博士学位107人,具有海外留学或合作研究经历60人。有国家“QR”专家2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4人,有30余人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团体兼职。李楠教授2010年获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3年被国际联合耐火材料学会选为“杰出终身会员”(国内现仅1名)。
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在耐火材料、钢铁材料、金属材料加工与成型以及煤化工四个科研方向上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在耐火材料领域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方向中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近5年在耐火材料低碳化、轻量化、数值模拟应用等方面,承担国家级项目54项,在耐火材料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被引频次全球第16位。近年以武汉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7项,发明专利授权170项。本学科是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国际耐火材料研究与教育联盟”的国内高校唯一单位。钢铁材料方向主要开展了钢铁材料中多相组织调控、强韧化机制以及表面工程研究,建立超超临界用耐热钢、海洋用钢等新钢种设计理论及评估体系,与宝武集团合作自主开发了耐候钢、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等,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金属材料加工与控制方向主要围绕轧制过程的数值模拟及控制系统开发、组织性能控制开展研究,解决了厚差及轧制平面形状控制、组织性能预报等关键技术难题,与宝武集团合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煤化工方向主要开展洁净煤技术与节能减排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在保持特色研究方向优势的基础上,向金属纳米催化剂、超级电容器、新型炭材料和能源材料等领域进行了拓展,在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了高水平研究论文,引起国际同行关注。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简介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能源与动力工程知识,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厚实、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冶金、电力、空调制冷、汽车、流体机械、环保等行业从事能源动力工程相关方面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运行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期待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掌握能源(包括新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复杂能源转换装置与热工设备的设计、开发、运行与维护、项目与技术管理、系统分析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
3、具有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能力,了解能源与动力专业领域国内外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4、具备良好的团队领导与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在多学科、多文化背景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和工程研发团队中担任负责人;
5、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
6、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述、外语应用及知识传承的能力。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好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材料化学方面专业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期望毕业五年后能达成下列目标:
1、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与社会道德水准;
2、能够进行材料化学相关的新型材料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工艺与设备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
3、能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在一个科研技术开发团队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4、具备设计、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在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性能分析、材料应用等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5、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6、有意愿创新实践,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金属材料工程简介

培养目标:
针对冶金、汽车、电器、电子、建筑和新能源等行业,以金属材料设计、制造和应用为核心,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思想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解决金属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年左右实际工作锻炼,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材料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设计开发理念,遵循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
2、掌握金属材料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在金属材料成分设计、微观分析、工艺控制、性能检测、质量与寿命评估、新材料开发与应用,设备研发与维护、技术管理等方面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
3、具有文献检索和信息收集的能力,熟悉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撰写专业文件的能力,例如中国专利、期刊论文、项目申请书或项目分析报告等;
4、具有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冶金、汽车、电器、电子、建筑和新能源等行业从事金属材料开发与应用、经营与管理等一线工作,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及具备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6、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具备金属材料领域国内外情报搜集和同行业分析对比的能力。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理论厚实、知识结构合理、社会适应能力强、富有实践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从事冶金行业、机械行业和汽车工业等相关领域的材料成型技术开发和控制系统研究、设计制造、试验研究、生产技术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期待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轧制、铸造和焊接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相关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等工作;
3、具有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能力,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技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4、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
▲2018级新生入校后,在专业范围内择优选拔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35人。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工程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化工和环保等领域,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冶金专业基础理论厚实、知识结构合理、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能解决复杂冶金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较高的科学修养和人文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从业竞争力,能够从事冶金及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组织和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
3.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能够在一个由不同角色的人员构成的团队中作为成员或者领导发挥作用;
4.具有对冶金生产和技术研究中出现的资源、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了解冶金技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冶金专业知识相结合,用于解决复杂的冶金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冶金工程问题,以获得可靠的结论;
3.能够考虑高效、优质、低耗、长寿和环保等因素的影响,针对复杂的冶金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冶金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冶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冶金反应过程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对冶金流程设计、工艺方案选择和实施办法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冶金工程实践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冶金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冶金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冶金工程相关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责任人的角色;
10.能够就生产、工艺设计、技术研究等复杂冶金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冶金生产调度、工艺方案设计和实施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相关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
金属学及热处理、传输原理、火法冶金原理、湿法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冶金新技术专题讲座、冶金厂设计原理、连铸工艺、冶金实验研究方法。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建筑材料、石化、能源、冶金资源利用和环保等领域,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程技术为主线、行业发展为背景、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和身体心理素质;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与管理、产品与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并期待毕业后5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和工作锻炼,能够胜任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部门的工程技术或管理骨干。
按照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细分为如下六个子目标:
子目标1-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系统化设计中能够综合考虑法律政策、社会伦理、环境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子目标2-工程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宽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独立从事产品研发、生产及应用、工艺设计及控制、新技术开发及工程服务和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子目标3-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独立开展项目方案设计,并在团队中作为骨干或者领导发挥有效作用;
子目标4-就业竞争:在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分析、应用等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能够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成为部门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干部;
子目标5-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及相关领域内的新技术,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要求;
子目标6-服务社会:具有较强的工程素养、扎实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创新实践精神,具备服务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能力。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网址:http://cy.wust.edu.cn/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27)6886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