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天津大学研究生招生] [天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天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天津大学考研难吗]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大学考研群] [天津大学研究生学费] [天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天津大学研究生辅导] [天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简介
天 津 大 学
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计划
(2019级)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制:2.5年
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位:
院 长: 校 长:
责任编辑: 责任校对:
2019年08月
一.学科专业介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学科。本学科的目标是培养研究
生在高分子材料结构设计、高效制备、结构与性能表征、功能开发和加工应用等方面具备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
业知识以及扎实的实验技能,培养能够在传统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与加工成型、新型结构与功能材料开发等领
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改造、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高分子材料可控合成,(2)高分子材料的凝聚态结构与加工工程,(3)光电磁与能源
高分子材料,(4)生物医用与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在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引领前沿的高层次科技型
人才。
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
展趋势,具有利用有机合成化学、高分子理论、高分子材料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高分子材料工
程与技术领域问题的能力。德才兼备,能胜任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它单位的教学、科研、
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全日制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
式。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重点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
能力。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其他时间用于学位论文和课题研究。
四.必修环节要求
一、学科前沿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若干场次相关学科前沿的学术讲座或报告,了解前沿进展,拓
展学术视野。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学科前沿讲座。
2.本环节的考核过程:研究生听完讲座后,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材料和成绩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成绩单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环节是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国内外的本学科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1.基本要求:硕士生参加1次学术会议可以替代1次学科前沿讲座。
2.考核办法:研究生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并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纸质总结与邀请函、日程、照片
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2019)
学科代码: 0805Z1 校内编码: 2020806
一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类别: 硕士生 学制学年: 2.5年
等材料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国际学术会议要求主要交流语言为英文,开会地点国内外均可。
三、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阅读一定数量的本学科相关经典文献,并完成文献阅读报告或综述,为
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1.基本要求: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应阅读10篇文献,每篇文献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文献总结(总结应注明文献题目、
作者、年期卷和页码等要素)。所选文献原则上为导师推荐的各学科主流期刊。
2.考核办法:文献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
管理办公室备案。
四、研究进展报告
“研究进展报告”环节是指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一定次数的课题组内的学术交流,汇报研究进展。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提交2次组会报告(PPT及word文档)。
2.考核方式:研究生撰写“组会报告”总结(组会报告内容应包括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时间、报告要点或总结
、问题与讨论等),由导师给出评语和打分,并通过网络提交,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
公室备案。
五、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专业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仍按目前研究生培养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硕士生通常不少于一年),硕士生应在一学年的
课程学习结束后(即第三学期初)按时开题。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三学期期末以前(不晚于第四学期期末),由各系所统一组织进行中期考核。中期检查
材料由学院研究所教学管理办公室保存。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要求依据《天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及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必修课14学分,选修课9学分,必修培养环节5学分。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硕士简介
天 津 大 学
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计划
(2019级)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制:2.5年
专业:材料学(硕) 学位:
院 长: 校 长:
责任编辑: 责任校对:
2019年08月
一.学科专业介绍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天津大学材料科学领域成为学校继工程领域之后第
二个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的学科领域。同年,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天津大学四个入选“双一流
”建设学科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30人,其中教授63人,副教授45人
,具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70%。教师中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万人计划”青
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级“QR”入选者2人,国家“外专千人”1人,“长江学者”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国
家“青年千人”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A类
)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天津市“QR”入选者7人、天津市“青年千人”5人,教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16人。
学科注重国际交流,与日本国家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分别建立联合实验室,除此之外还与加州
大学洛杉矶分校、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多个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关
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金属材料方向:主要包括高性能金属材料相变行为、强化机制与组织控制;纳米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生物材料及其表面活性化;金属表面改性、腐蚀与防护;高性能电池与催化材料等。
2. 先进陶瓷材料方向:主要包括结构陶瓷,功能陶瓷,超硬材料,能源和环境材料,纳米和纳米复合材料等
3. 功能材料方向,主要集中于新型能源与催化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
4. 能源与环境材料方向:主要集中于能源和环境先进光功能材料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在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引领前沿的高层次科技型
人才。
通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思维和科研实践训练,使其具有坚实宽广的材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全面了解
和把握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备进行科学研究、参与科研项目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
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材料学专业科研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实行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全日制培养。采用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
式。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重点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
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学(硕)专业
培养方案 (2019)
学科代码: 080502 校内编码: 2020801
一级学科: 培养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类别: 硕士生 学制学年: 2.5年
能力。
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其他时间用于学位论文和课题研究。
四.必修环节要求
一、学科前沿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若干场次相关学科前沿的学术讲座或报告,了解前沿进展,拓
展学术视野。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学科前沿讲座。
2.本环节的考核过程:研究生听完讲座后,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材料和成绩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成绩单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环节是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国内外的本学科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1.基本要求:硕士生参加1次学术会议可以替代1次学科前沿讲座。
2.考核办法:研究生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并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纸质总结与邀请函、日程、照片
等材料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国际学术会议要求主要交流语言为英文,开会地点国内外均可。
三、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阅读一定数量的本学科相关经典文献,并完成文献阅读报告或综述,为
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1.基本要求: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应阅读10篇文献,每篇文献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文献总结(总结应注明文献题目、
作者、年期卷和页码等要素)。所选文献原则上为导师推荐的各学科主流期刊。
2.考核办法:文献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
管理办公室备案。
四、研究进展报告
“研究进展报告”环节是指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一定次数的课题组内的学术交流,汇报研究进展。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提交2次组会报告(PPT及word文档)。
2.考核方式:研究生撰写“组会报告”总结(组会报告内容应包括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时间、报告要点或总结
、问题与讨论等),由导师给出评语和打分,并通过网络提交,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
公室备案。
五、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专业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仍按目前研究生培养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硕士生通常不少于一年),硕士生应在一学年的
课程学习结束后(即第三学期初)按时开题。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三学期期末以前(不晚于第四学期期末),由各系所统一组织进行中期考核。中期检查
材料由学院研究所教学管理办公室保存。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要求依据《天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及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必修课14学分,选修课9学分,必修培养环节5学分。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简介
天 津 大 学
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计划
(2019级)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制:2.5年
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材)(硕) 学位:
院 长: 校 长:
责任编辑: 责任校对:
2019年08月
一.学科专业介绍
天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焊接专业,该专业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焊接学科之一,是国家首
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天津市首批重点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1年材
料加工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本学科实验室被认定为天津市先进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在先进连接成形理论与焊接冶金材料、高效焊接与自动化技术、焊接工程结构延寿理论与安全评价、高
能密度加工表面工程等研究领域获得许多国家及省部级研究成果,其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国内高校处于领先地位,
是我国材料加工工程领域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本学科与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接合科
学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学术交
流与合作关系。
研究方向:
(1)连接成形理论与新型连接材料;
(2)焊接工程结构延寿理论与安全评价;
(3)高效焊接技术与焊接自动化;
(4)材料表面高能密度加工理论与技术;
(5)高温电子材料与封装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及相关领域引领前沿的高层次科技
型人才。
培养硕士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先进材料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熟练
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学术交流能
力;能够在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学科领域科研、教学、技
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层次研究型综合人才。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实行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全日制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通过
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重点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其他时间用于学位论文和课题研究。
四.必修环节要求
一、学科前沿讲座
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加工工程(材)(硕)专业
培养方案 (2019)
学科代码: 080503 校内编码: 2020803
一级学科: 培养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类别: 硕士生 学制学年: 2.5年
“学科前沿讲座”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若干场次相关学科前沿的学术讲座或报告,了解前沿进展,拓
展学术视野。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学科前沿讲座。
2.本环节的考核过程:研究生听完讲座后,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材料和成绩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成绩单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环节是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国内外的本学科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1.基本要求:硕士生参加1次学术会议可以替代1次学科前沿讲座。
2.考核办法:研究生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并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纸质总结与邀请函、日程、照片
等材料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国际学术会议要求主要交流语言为英文,开会地点国内外均可。
三、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阅读一定数量的本学科相关经典文献,并完成文献阅读报告或综述,为
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1.基本要求: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应阅读10篇文献,每篇文献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文献总结(总结应注明文献题目、
作者、年期卷和页码等要素)。所选文献原则上为导师推荐的各学科主流期刊。
2.考核办法:文献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
管理办公室备案。
四、研究进展报告
“研究进展报告”环节是指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一定次数的课题组内的学术交流,汇报研究进展。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提交2次组会报告(PPT及word文档)。
2.考核方式:研究生撰写“组会报告”总结(组会报告内容应包括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时间、报告要点或总结
、问题与讨论等),由导师给出评语和打分,并通过网络提交,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
公室备案。
五、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专业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仍按目前研究生培养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硕士生通常不少于一年),硕士生应在一学年的
课程学习结束后(即第三学期初)按时开题。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三学期期末以前(不晚于第四学期期末),由各系所统一组织进行中期考核。中期检查
材料由学院研究所教学管理办公室保存。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要求依据《天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及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必修课14学分,选修课9学分,必修环节5学
分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硕士简介
天 津 大 学
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计划
(2019级)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制:2.5年
专业: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专业) 学位:
院 长: 校 长:
责任编辑: 责任校对:
2019年08月
一.专业学位介绍
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是研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学科。本学科的目标是培养研
究生在高分子材料结构设计、高效制备、结构与性能表征、功能开发和加工应用等方面具备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
专业知识以及扎实的实验技能,培养能够在传统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与加工成型、新型结构与功能材料开发等
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改造、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高分子材料可控合成,(2)高分子材料的凝聚态结构与加工工程,(3)光电磁与能源
高分子材料,(4)生物医用与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在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引领前沿的高层次科技型
人才。
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
展趋势,具有利用有机合成化学、高分子理论、高分子材料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高分子材料工
程与技术领域问题的能力。德才兼备,能胜任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它单位的教学、科研、
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专业实践支撑实践创新力
和职业胜任力的培养,促进专业实践与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的紧密结合。
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2.5年。
四.必修环节要求
一、学科前沿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若干场次相关学科前沿的学术讲座或报告,了解前沿进展,拓
展学术视野。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学科前沿讲座。
2.本环节的考核过程:研究生听完讲座后,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材料和成绩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成绩单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环节是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国内外的本学科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1.基本要求:硕士生参加1次学术会议可以替代1次学科前沿讲座。
2.考核办法:研究生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并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纸质总结与邀请函、日程、照片
等材料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国际学术会议要求主要交流语言为英文,开会地点国内外均可。
三、文献阅读
硕士研究生 双证工程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专业)专业
培养方案 (2019)
学科代码: 085204 校内编码: 2320804
一级学科: 培养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类别: 双证工程硕 学制学年: 2.5年
“文献阅读”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阅读一定数量的本学科相关经典文献,并完成文献阅读报告或综述,为
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1.基本要求: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应阅读10篇文献,每篇文献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文献总结(总结应注明文献题目、
作者、年期卷和页码等要素)。所选文献原则上为导师推荐的各学科主流期刊。
2.考核办法:文献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
管理办公室备案。
四、研究进展报告
“研究进展报告”环节是指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一定次数的课题组内的学术交流,汇报研究进展。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提交2次组会报告(PPT及word文档)。
2.考核方式:研究生撰写“组会报告”总结(组会报告内容应包括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时间、报告要点或总结
、问题与讨论等),由导师给出评语和打分,并通过网络提交,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
公室备案。
五、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专业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仍按目前研究生培养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硕士生通常不少于一年),硕士生应在一学年的
课程学习结束后(即第三学期初)按时开题。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三学期期末以前(不晚于第四学期期末),由各系所统一组织进行中期考核。中期检查
材料由学院研究所教学管理办公室保存。
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一般从第二学期末开始进入专业实践阶段,在学期间应开展不少于半年
的专业实践。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要求依据《天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及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硕士简介
天 津 大 学
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计划
(2019级)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制:2.5年
专业:材料工程 ( 材料学 ) (专业) 学位:
院 长: 校 长:
责任编辑: 责任校对:
2019年08月
一.专业学位介绍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天津大学材料科学领域成为学校继工程领域之后第
二个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的学科领域。同年,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天津大学四个入选“双一流
”建设学科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30人,其中教授63人,副教授45人
,具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70%。教师中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万人计划”青
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级“QR”入选者2人,国家“外专千人”1人,“长江学者”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国
家“青年千人”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A类
)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天津市“QR”入选者7人、天津市“青年千人”5人,教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16人。
学科注重国际交流,与日本国家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分别建立联合实验室,除此之外还与加州
大学洛杉矶分校、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多个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关
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金属材料方向:主要包括高性能金属材料相变行为、强化机制与组织控制;纳米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生物材料及其表面活性化;金属表面改性、腐蚀与防护;高性能电池与催化材料等。
2. 先进陶瓷材料方向:主要包括结构陶瓷,功能陶瓷,超硬材料,能源和环境材料,纳米和纳米复合材料等
3. 功能材料方向,主要集中于新型能源与催化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
4. 能源与环境材料方向:主要集中于能源和环境先进光功能材料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在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引领前沿的高层次科技型
人才。
通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思维和科研实践训练,使其具有坚实宽广的材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全面了解
和把握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备进行科学研究、参与科研项目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
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材料学专业科研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校内外双导师指
导模式。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其他时间用于学位论文、专业实践和课题研究
。
四.必修环节要求
硕士研究生 双证工程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 ( 材料学 ) (专业)专业
培养方案 (2019)
学科代码: 085204 校内编码: 2320801
一级学科: 培养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类别: 双证工程硕 学制学年: 2.5年
一、学科前沿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若干场次相关学科前沿的学术讲座或报告,了解前沿进展,拓
展学术视野。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学科前沿讲座。
2.本环节的考核过程:研究生听完讲座后,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材料和成绩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成绩单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环节是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国内外的本学科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1.基本要求:硕士生参加1次学术会议可以替代1次学科前沿讲座。
2.考核办法:研究生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并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纸质总结与邀请函、日程、照片
等材料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国际学术会议要求主要交流语言为英文,开会地点国内外均可。
三、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阅读一定数量的本学科相关经典文献,并完成文献阅读报告或综述,为
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1.基本要求: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应阅读10篇文献,每篇文献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文献总结(总结应注明文献题目、
作者、年期卷和页码等要素)。所选文献原则上为导师推荐的各学科主流期刊。
2.考核办法:文献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
管理办公室备案。
四、研究进展报告
“研究进展报告”环节是指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一定次数的课题组内的学术交流,汇报研究进展。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提交2次组会报告(PPT及word文档)。
2.考核方式:研究生撰写“组会报告”总结(组会报告内容应包括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时间、报告要点或总结
、问题与讨论等),由导师给出评语和打分,并通过网络提交,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
公室备案。
五、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专业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仍按目前研究生培养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硕士生通常不少于一年),硕士生应在一学年的
课程学习结束后(即第三学期初)按时开题。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三学期期末以前(不晚于第四学期期末),由各系所统一组织进行中期考核。中期检查
材料由学院研究所教学管理办公室保存。
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一般从第二学期末开始进入专业实践阶段,在学期间应开展不少于半年
的专业实践。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要求依据《天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及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必修课15学分,选修课9学分,必修培养环节11学分。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简介
天 津 大 学
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计划
(2019级)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制:2.5年
专业:材料工程 ( 材料加工 ) (专业) 学位:
院 长: 校 长:
责任编辑: 责任校对:
2019年08月
一.专业学位介绍
天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焊接专业,该专业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焊接学科之一,是国家首
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天津市首批重点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1年材
料加工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本学科实验室被认定为天津市先进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在先进连接成形理论与焊接冶金材料、高效焊接与自动化技术、焊接工程结构延寿理论与安全评价、高能
密度加工表面工程等研究领域获得许多国家及省部级研究成果,其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国内高校处于领先地位,是
我国材料加工工程领域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本学科与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接合科学
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
与合作关系。
研究方向:
(1)连接成形理论与新型连接材料;
(2)焊接工程结构延寿理论与安全评价;
(3)高效焊接技术与焊接自动化;
(4)材料表面高能密度加工理论与技术;
(5)高温电子材料与封装。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及相关领域引领前沿的高层次科技
型人才。
培养硕士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先进材料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熟练
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处理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合
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能够在本学科领域工程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成为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学科
领域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人才。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实行双导师制,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专业实践支撑实践创新力和职业胜
任力的培养,促进专业实践与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的紧密结合。
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
四.必修环节要求
一、学科前沿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若干场次相关学科前沿的学术讲座或报告,了解前沿进展,拓
展学术视野。
硕士研究生 双证工程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 ( 材料加工 ) (专业)专业
培养方案 (2019)
学科代码: 085204 校内编码: 2320802
一级学科: 培养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类别: 双证工程硕 学制学年: 2.5年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学科前沿讲座。
2.本环节的考核过程:研究生听完讲座后,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材料和成绩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成绩单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环节是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国内外的本学科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1.基本要求:硕士生参加1次学术会议可以替代1次学科前沿讲座。
2.考核办法:研究生撰写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并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纸质总结与邀请函、日程、照片
等材料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国际学术会议要求主要交流语言为英文,开会地点国内外均可。
三、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环节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应阅读一定数量的本学科相关经典文献,并完成文献阅读报告或综述,为
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1.基本要求: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应阅读10篇文献,每篇文献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文献总结(总结应注明文献题目、
作者、年期卷和页码等要素)。所选文献原则上为导师推荐的各学科主流期刊。
2.考核办法:文献总结报告由导师审核和打分,通过新系统网络提交, 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
管理办公室备案。
四、研究进展报告
“研究进展报告”环节是指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一定次数的课题组内的学术交流,汇报研究进展。
1.基本要求:硕士生每学期至少提交2次组会报告(PPT及word文档)。
2.考核方式:研究生撰写“组会报告”总结(组会报告内容应包括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时间、报告要点或总结
、问题与讨论等),由导师给出评语和打分,并通过网络提交,纸质文档每学期末统一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
公室备案。
五、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专业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仍按目前研究生培养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硕士生通常不少于一年),硕士生应在一学年的
课程学习结束后(即第三学期初)按时开题。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三学期期末以前(不晚于第四学期期末),由各系所统一组织进行中期考核。中期检查
材料由学院研究所教学管理办公室保存。
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一般从第二学期末开始进入专业实践阶段,在学期间应开展不少于半年
的专业实践。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要求依据《天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及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必修课15学分,选修课9学分,必修环节
11学分。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教育概况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是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首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由始建于五十年代初的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等学科组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洋大学时期的采矿和冶金等学科,具有优良的历史传承,为国家重大工程、经济建设及我国材料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一批材料领域领军人才,其中杰出校友师昌绪院士于201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经多年发展和凝练,学院延承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传统学科方向,如焊接结构延寿与安全评价,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和金属腐蚀与防护,同时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开拓了材料复合与功能化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新兴学科方向。近年来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了新能源与环境材料、微连接原理与高温电子封装方向。这些方向承担了国家“973”、“863”和重大基金等高水平项目,与中国运载火箭生产基地、中石化、中海油和天津钢铁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密切合作并建立联合实验室,在航天领域材料加工与高温材料研究、海洋装备水下焊接和腐蚀防护、超长碳纳米管纤维连续制备、高性能聚烯烃可控聚合与加工等方向取得突出成果,在Angewandte Chemie,JACS和Adv Mater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56名,硕士生导师115名。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60名左右,硕士研究生210名左右。学院与日本国家物质材料研究机构成立了天津大学-NIMS能源环境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也建立了天津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除此之外还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多个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关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1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48人,讲师18人,具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70%。教师中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A类)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13人。
注重学科交叉与合作,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国际交流互访,以兼职教师、企业导师、外籍客座教授等形式丰富师资队伍。姚建年院士及英国皇家科学院、爱丁堡科学院及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教授担任本学科博士生导师,聘请包括朱静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15人担任外聘博导,聘请了67名来自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合作指导专业学位硕士,邀请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12位外籍教授及知名学者定期为研究生开设全英文课程,并指导研究生科研。近4年,共有95人次在职教师出境学术交流。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雅观道135号31号教学楼 [查看学院地图标注],邮政编码:300350
联系电话:022-85356661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9-05-30
材料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与先导。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我国成立最早、学科方向最为齐全的材料类院系之一,是我国高水平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所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院下设先进金属材料研究所(金属材料系)、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系)、先进陶瓷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系)、焊接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材料科学及加工自动化系)、新能源材料研究所、天津大学-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NIMS)联合研究中心等6个教学科研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3人,其中教授60人,副教授42人,讲师(含预聘教师)21人,具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70%。教师中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A类)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13人。
学院教风学风严谨,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900余名。设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以及“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功能材料”三个本科专业,实施“师昌绪荣誉学位计划”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学院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学生就业率已经连续多年超过99%,本科毕业读研和出国深造的比例近60%。学院注重在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近年来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1篇。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材料复合与功能化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材料复合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现代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形成了材料复合与功能化、纳米材料与器件、生物医用材料、现代焊接技术、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环境行为与表面工程等重要科研究方向。近5年,学院实到科研经费4.29亿元,承担项目包括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项目1项,973项目课题5项,863计划项目与课题5项,国家海洋局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8项(其中重点类项目7项)。共发表SCI论文1800余篇,授权专利600余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其中一等奖5项。
学院对外交流活跃,分别与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成立了联合研究机构,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开展密切的教学科研合作和师生交流互访。
学院网址:http://mse.t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