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天津商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天津商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天津商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天津商业大学考研难吗] [天津商业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商业大学考研群] [天津商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天津商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天津商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天津商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点及导师简介
行政管理硕士点简介
一、专业概述:
在21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建立和完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迫切需要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就是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一个基本途径,该专业是政府行政组织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活动。该专业为培养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构的专门人才、改善各级政府管理质量和行政效率、有效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人才培养条件。
我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较高的师资水平,且队伍结构合理。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8名。近三年来发表专业论文96篇,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得天津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一项。
二、培养目标:
行政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和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熟悉行政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该学位的获得者应该是专家型通才,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和勇于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行政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特定部门管理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能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实际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行政管理的需要。该学位获得者将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咨询机构、事业单位、中介结构和研究机构等)成为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三个研究方向:
1.公共设施运营管理
2.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3.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
第一,公共设施运营管理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在我国公共设施运营中的投资、经营和价格等方面引进市场化的因素,借鉴市场化的方法、手段和机制来研究提高其运营效率的有效路径。
第二,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特色是,综合运用公共管理科学与心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突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证研究,侧重组织文化建设、公共组织变革发展理念、组织效能与组织设计以及公共组织人员选拔和考评与培训等。
第三,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特色是,研究国内外政府组织环境、组织结构、政治文化、公共舆论以及价值和伦理等问题,重视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突出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
导师介绍
马三津导师简介
职称:研究员
导师: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中的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个人座右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主要思想:呕心沥血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出色人才。
学术特色: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高等教育比较研究方面,提出了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方法、手段以及高等教学的学科定位,给出了多种模式并存和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和特色。
工作业绩:(1)按照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并调整了各层次的课程体系,逐步贴近现实需求,大幅度缩小了与国际一流学科的距离。(2)采用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级部门和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联合培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天津商业大学——光大期货公司联合培养项目“、”天津商业大学——美国FIU合作培养人才项目“、”教学实验等。(3)与实际部门和国外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大扩展。(4)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职称:研究员
导师: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中的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个人座右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主要思想:呕心沥血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出色人才。
学术特色: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高等教育比较研究方面,提出了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方法、手段以及高等教学的学科定位,给出了多种模式并存和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和特色。
工作业绩:(1)按照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并调整了各层次的课程体系,逐步贴近现实需求,大幅度缩小了与国际一流学科的距离。(2)采用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级部门和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联合培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天津商业大学——光大期货公司联合培养项目“、”天津商业大学——美国FIU合作培养人才项目“、”教学实验等。(3)与实际部门和国外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大扩展。(4)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孙钰导师简介
职称:教授
导师: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生导师、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校级重点学科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经济与管理、城市公共设施运营与管理,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最后学历:博士,法国国家科学院(CNRS)博士后
个人座右铭:学有所长探索者遨游学海,术有专攻读书人秀立术林
主要思想:严谨治学、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勤于积累,敬业奉献。
学术特色:寒窗十载,在南开大学完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一直致力于公共经济与管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土地资源优化利用领域的研究,解决了长期困扰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两难”问题,建立了市场化公共服务运营机制创新系统,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门《决策参考》等广泛引用和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独立完成的专著获得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工作业绩: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法国国家科学院CNRS博士后,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校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人权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城市科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发展改革委员会特聘专家。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与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利用效益以及运营与管理、土地资源利用和承载力研究等。多年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立足本岗、追求卓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主要业绩:
2000年荣获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2004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
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市级优秀教师;
2005年6月,在中法文化交流年,协助组织的“中法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获得圆满成功,法国驻华大使和市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6年获得天津商业大学首届“十佳教师”荣誉称号;
2006年2月,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
2006年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十大女杰”和天津市市级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2月,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007年3月,被评为天津市市级劳动模范;
2007年4月,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009年被批准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科研成果:
(1)获奖情况
1. 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3.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获得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6.获得天津市第八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获得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8.被评为天津市市级劳动模范
9.被评为天津市市级优秀共产党员
10.获得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1.被评为天津市市级优秀教师
12.被评为天津商业大学首届十佳教师
13.获得《社会科学战线》优秀学术论文奖
14.获得天津商业大学重要科研贡献奖等(数十项)
(2)基金资助情况(以下获得的基金资助均为主持人)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资助的课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利用效益研究,研究期限;2012-2016。
2.主持完成二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别是:我国公共服务事业运营机制问题研究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
3、主持完成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一项。
4. 主持完成二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分别是:污水、垃圾处理的市场化机制研究和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
5.主持完成天津市“十二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哲学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以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
6. 主持完成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的《天津市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最佳利用研究》课题和城市建设与交通管理委员会委托的《天津市城市规划与土地承载力研究》课题。
(3)代表性论著情况(以下均为第一作者)
1.《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济效益评价》,《中国软科学》(国家级B刊),2015年第一期。
2.《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效益研究——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国家级B刊),2015年第四期。
3.《基于综合效益最优的水务设施资金分配研究》,《系统工程》(国家级B刊),2015年第五期。
4.《城市能源动力设施系统与环境保护设施系统协调度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CSSCI),2014年第十二期。
5.《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以环渤海地区城市群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2013年第五期。
6.《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选择研究-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经济与管理研究》(CSSCI核心),2010年第七期。
7.《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合作模式研究》,《经济问题探索》(CSSCI),2010年第十一期。
8.独立完成专著:《城市公共物品的市场化配置研究》3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9.独立完成专著:《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与经济运行》28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10.与人合著的著作:《公共经济学》,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职称:教授
导师: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生导师、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校级重点学科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经济与管理、城市公共设施运营与管理,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最后学历:博士,法国国家科学院(CNRS)博士后
个人座右铭:学有所长探索者遨游学海,术有专攻读书人秀立术林
主要思想:严谨治学、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勤于积累,敬业奉献。
学术特色:寒窗十载,在南开大学完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一直致力于公共经济与管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土地资源优化利用领域的研究,解决了长期困扰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两难”问题,建立了市场化公共服务运营机制创新系统,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门《决策参考》等广泛引用和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独立完成的专著获得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工作业绩: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法国国家科学院CNRS博士后,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校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人权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城市科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发展改革委员会特聘专家。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与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利用效益以及运营与管理、土地资源利用和承载力研究等。多年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立足本岗、追求卓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主要业绩:
2000年荣获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2004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
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市级优秀教师;
2005年6月,在中法文化交流年,协助组织的“中法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获得圆满成功,法国驻华大使和市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6年获得天津商业大学首届“十佳教师”荣誉称号;
2006年2月,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
2006年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十大女杰”和天津市市级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2月,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007年3月,被评为天津市市级劳动模范;
2007年4月,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009年被批准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科研成果:
(1)获奖情况
1. 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3.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获得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6.获得天津市第八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获得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8.被评为天津市市级劳动模范
9.被评为天津市市级优秀共产党员
10.获得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1.被评为天津市市级优秀教师
12.被评为天津商业大学首届十佳教师
13.获得《社会科学战线》优秀学术论文奖
14.获得天津商业大学重要科研贡献奖等(数十项)
(2)基金资助情况(以下获得的基金资助均为主持人)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资助的课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利用效益研究,研究期限;2012-2016。
2.主持完成二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别是:我国公共服务事业运营机制问题研究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
3、主持完成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一项。
4. 主持完成二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分别是:污水、垃圾处理的市场化机制研究和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
5.主持完成天津市“十二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哲学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以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
6. 主持完成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的《天津市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最佳利用研究》课题和城市建设与交通管理委员会委托的《天津市城市规划与土地承载力研究》课题。
(3)代表性论著情况(以下均为第一作者)
1.《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济效益评价》,《中国软科学》(国家级B刊),2015年第一期。
2.《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效益研究——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国家级B刊),2015年第四期。
3.《基于综合效益最优的水务设施资金分配研究》,《系统工程》(国家级B刊),2015年第五期。
4.《城市能源动力设施系统与环境保护设施系统协调度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CSSCI),2014年第十二期。
5.《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以环渤海地区城市群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2013年第五期。
6.《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选择研究-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经济与管理研究》(CSSCI核心),2010年第七期。
7.《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合作模式研究》,《经济问题探索》(CSSCI),2010年第十一期。
8.独立完成专著:《城市公共物品的市场化配置研究》3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9.独立完成专著:《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与经济运行》28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10.与人合著的著作:《公共经济学》,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郝建新导师简介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执业资格:注册资产评估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
其他任职: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副秘书长、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咨询委员会专家
研究方向:基础设施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治学原则: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术特色:长期从事基础设施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科研为社会服务。
主要工作业绩: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主持完成数十项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评价工作,主持完成“太钢不锈”发行股票上市募集资金用途可行性研究。在天津理工大学工作期间,组织完成国内首家工程造价(目录外专业)本科专业论证,参与申请成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资格。在天津商业大学期间,参与MPA专业学位硕士点培养单位资格申请,参与筹建成功土地资源管理重点学科和本科专业。主持完成四项省部级研究科题,在研一项,获得两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一篇被EI收录,十余篇被ISTP收录。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执业资格:注册资产评估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
其他任职: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副秘书长、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咨询委员会专家
研究方向:基础设施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治学原则: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术特色:长期从事基础设施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科研为社会服务。
主要工作业绩: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主持完成数十项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评价工作,主持完成“太钢不锈”发行股票上市募集资金用途可行性研究。在天津理工大学工作期间,组织完成国内首家工程造价(目录外专业)本科专业论证,参与申请成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资格。在天津商业大学期间,参与MPA专业学位硕士点培养单位资格申请,参与筹建成功土地资源管理重点学科和本科专业。主持完成四项省部级研究科题,在研一项,获得两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一篇被EI收录,十余篇被ISTP收录。
马英导师简介
职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政府管理、公共危机管理
学位:公共管理硕士
其他任职:中国高教公关学会天津中心副秘书长,天津市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天津市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于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天津市委、市政府信访办公室挂职。
教学思想:以德为先,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学术特色:长期从事公共关系、公共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科研紧密联系社会需要,与学术界、政府部门、企业有着广泛的联系与交流。
职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政府管理、公共危机管理
学位:公共管理硕士
其他任职:中国高教公关学会天津中心副秘书长,天津市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天津市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于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天津市委、市政府信访办公室挂职。
教学思想:以德为先,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学术特色:长期从事公共关系、公共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科研紧密联系社会需要,与学术界、政府部门、企业有着广泛的联系与交流。
工作业绩:
近年主持的科研项目:
1.主持天津市政府重点咨询课题“社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2010年 2.主持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加强天津市和谐社区建设研究”2009年 3.主持天津市社科规划课题“深化天津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008年 4.主持天津市政府创新课题 “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 2007年 5.主持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加强天津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对策研究” 2006年 6.主持“天津中糖华丰实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课题 ,2005年
近年主持的科研项目:
1.主持天津市政府重点咨询课题“社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2010年 2.主持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加强天津市和谐社区建设研究”2009年 3.主持天津市社科规划课题“深化天津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008年 4.主持天津市政府创新课题 “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 2007年 5.主持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加强天津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对策研究” 2006年 6.主持“天津中糖华丰实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课题 ,2005年
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等:
1.主编全国普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规划教材《公共管理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1 月 2.《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优秀论文(经验)集》副主编,2007年7月 3.企业公共责任机制构建中政府的角色与定位开发研究2010(4) 4.公共责任视角下的信用卡客户服务探究商业时代 2010年10月该文获得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卡创新与发展”研究性论文大赛优秀奖 5.完善企业公共责任机制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 6.“大部制”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 7.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Public Duty 中国高校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1月 8.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究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优秀论文集 2007年7月该文获得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二等奖 9.我国企业公共责任探究 商场现代化 2006年7月 10.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 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2008年3月
近年获奖:
1.2009年度天津商业大学十佳教师
2.2007年度天津商业大学优秀教师
3.2005年度天津商学院优秀教师
1.主编全国普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规划教材《公共管理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1 月 2.《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优秀论文(经验)集》副主编,2007年7月 3.企业公共责任机制构建中政府的角色与定位开发研究2010(4) 4.公共责任视角下的信用卡客户服务探究商业时代 2010年10月该文获得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卡创新与发展”研究性论文大赛优秀奖 5.完善企业公共责任机制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 6.“大部制”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 7.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Public Duty 中国高校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1月 8.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究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优秀论文集 2007年7月该文获得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二等奖 9.我国企业公共责任探究 商场现代化 2006年7月 10.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 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2008年3月
近年获奖:
1.2009年度天津商业大学十佳教师
2.2007年度天津商业大学优秀教师
3.2005年度天津商学院优秀教师
李增田导师简介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比较地方政府
学位:博士
教学思想:勤于思考,严谨治学,认真负责,积极进取,注重紧跟学科前沿,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和从对实践问题的。
学术特色:长期从美国政治与外交、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比较政府管理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比较政府管理特别是美国政府与政治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
工作业绩: 1992年山西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山西大学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毕业,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研究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天津商业大学法政学院和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系主任,2005年被聘为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专家库首批成员。
主要研究成果:
(一)论文:
1.《美国地方政府“碎片化”的思想逻辑与法律基础》,外国问题研究2006年4期
2.《从美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看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地方政府管理》2006年第2期
3.《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三个层次》,《乡镇论坛》2005年第5期
4.《鲍大可的中国学思想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5.《中国学应是为数不多的专门研究领域之一》,《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3期;
6.《鲍大可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研究》2004年第2期
7.《从鲍大可的著述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需求》,《国际论坛》2004年第4期
8.《人类安全:东方对西方》,《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5期
9.《冷战后中美关系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外国问题研究》2002年第1 期
10.《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前景展望》,《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二)著作:
1.《地方政府学》(主编),待出版;
2.《美国地方政府管理》(主编),待出版;
3.《形义映现:晚清时期的中国新学》(译著),待出版;
4.《冷战后的美国外交》(参编),时事出版社,2008年出版
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参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6.《涡流:20世纪世界民族主义浪汐透视》(参编),西苑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三)课题:
1.《冷战后美国对外关系研究》,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重点课题(主要参加人),
2.《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天津商学院2003年青年教师培育基金,课题主持人。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比较地方政府
学位:博士
教学思想:勤于思考,严谨治学,认真负责,积极进取,注重紧跟学科前沿,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和从对实践问题的。
学术特色:长期从美国政治与外交、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比较政府管理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比较政府管理特别是美国政府与政治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
工作业绩: 1992年山西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山西大学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毕业,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研究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天津商业大学法政学院和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系主任,2005年被聘为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专家库首批成员。
主要研究成果:
(一)论文:
1.《美国地方政府“碎片化”的思想逻辑与法律基础》,外国问题研究2006年4期
2.《从美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看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地方政府管理》2006年第2期
3.《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三个层次》,《乡镇论坛》2005年第5期
4.《鲍大可的中国学思想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5.《中国学应是为数不多的专门研究领域之一》,《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3期;
6.《鲍大可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研究》2004年第2期
7.《从鲍大可的著述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需求》,《国际论坛》2004年第4期
8.《人类安全:东方对西方》,《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5期
9.《冷战后中美关系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外国问题研究》2002年第1 期
10.《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前景展望》,《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二)著作:
1.《地方政府学》(主编),待出版;
2.《美国地方政府管理》(主编),待出版;
3.《形义映现:晚清时期的中国新学》(译著),待出版;
4.《冷战后的美国外交》(参编),时事出版社,2008年出版
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参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6.《涡流:20世纪世界民族主义浪汐透视》(参编),西苑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三)课题:
1.《冷战后美国对外关系研究》,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重点课题(主要参加人),
2.《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天津商学院2003年青年教师培育基金,课题主持人。
周惠萍导师简介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
学位:博士
人生支撑点:口碑
行为范式:人·仁·忍·韧
行事标的:杂取“种种” 合成予我
个人研究曾涉猎的方向:公共关系、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分析与研究、新闻与传播、商务策划与实践、礼仪训导等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
学位:博士
人生支撑点:口碑
行为范式:人·仁·忍·韧
行事标的:杂取“种种” 合成予我
个人研究曾涉猎的方向:公共关系、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分析与研究、新闻与传播、商务策划与实践、礼仪训导等
薛立强导师简介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政府间关系、干部人事制度
学位:法学博士
学术座右铭:感知大课题,抓住小问题,做成大学问
主要思想:走正道,求真知,乐于群,勤于研。
学术特色:长期研究政府间关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学习经历与工作业绩:2001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行政管理系。2004年硕士毕业于黑龙江省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师从著名政治学家李元书先生。2009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师从著名政治学家朱光磊先生。2004年硕士毕业后到我校工作,2011年晋升副教授。2010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除本职工作外,2011年被聘为天津市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2012年被聘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理事。2014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访学6个月。
主要研究成果:
(一)主要论文(CSSCI期刊,以发表时间为序):
1.“社会主导阶层与政治发展”,《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1期。
2. “当代中国社会主导阶层的变化和发展”,《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
3.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3期。
4. “授权体制——当代中国中央地方关系的一种阐释”,《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5.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六大关键问题”,《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6. “改革前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形成与调整”,《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
7.“‘双向互动’视角下的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7期。
8. “从‘中央地方关系’到‘政府间纵向关系’——代表性观点与理论趋势”,《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9.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间纵向关系调整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0. “论中国政策执行模式的特征”,《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4期。
11. “政策群理论及其应用——以‘十一五’期间成功关停小火电为例”,《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6期。
1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述评:理论视角及其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第3期。
(二)著作(独著)
《授权体制:改革开放时期政府间纵向关系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三)课题(主持人)
1.“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市容管理创新研究”,2011年度天津社科基金项目。
2.“高校‘学困生’问题研究”,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四)教材(第一主编)
《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政府间关系、干部人事制度
学位:法学博士
学术座右铭:感知大课题,抓住小问题,做成大学问
主要思想:走正道,求真知,乐于群,勤于研。
学术特色:长期研究政府间关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学习经历与工作业绩:2001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行政管理系。2004年硕士毕业于黑龙江省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师从著名政治学家李元书先生。2009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师从著名政治学家朱光磊先生。2004年硕士毕业后到我校工作,2011年晋升副教授。2010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除本职工作外,2011年被聘为天津市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2012年被聘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理事。2014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访学6个月。
主要研究成果:
(一)主要论文(CSSCI期刊,以发表时间为序):
1.“社会主导阶层与政治发展”,《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1期。
2. “当代中国社会主导阶层的变化和发展”,《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
3.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3期。
4. “授权体制——当代中国中央地方关系的一种阐释”,《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5.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六大关键问题”,《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6. “改革前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形成与调整”,《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
7.“‘双向互动’视角下的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7期。
8. “从‘中央地方关系’到‘政府间纵向关系’——代表性观点与理论趋势”,《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9.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间纵向关系调整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0. “论中国政策执行模式的特征”,《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4期。
11. “政策群理论及其应用——以‘十一五’期间成功关停小火电为例”,《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6期。
1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述评:理论视角及其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第3期。
(二)著作(独著)
《授权体制:改革开放时期政府间纵向关系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三)课题(主持人)
1.“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市容管理创新研究”,2011年度天津社科基金项目。
2.“高校‘学困生’问题研究”,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四)教材(第一主编)
《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刘双良
职务:土地管理系书记
职称:副教授
学位:管理学博士
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城乡建设与房地产管理、土地经济与管理、公共服务与政策
教授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估价理论与实务、地方政府学、市政管理学、城市经济学
二、科研成果
(一)著作
独著:《中国住房政策风险评估与防范治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版。
主编:《土地整治规划》,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编著:《现代城市管理与经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合著:《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版。
(二)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模式选择与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城市分类的视角》(14YJCZH102),在研,主持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集体土地流转中的乡(镇)政府角色定位与农民自主性保护研究》(09YJCZH091),完成,主持人。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验、问题及对策研究》(TJZDWT130302),完成,主持人。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住房市场与住房保障体系构建研究》(20122409),在研,主持人。
天津市社科理论界调研项目:《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和路径选择研究》(ZZG-02106),完成,主持人。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农民分化背景下宅基地流转与农民住房保障的互动研究》(2014T70215),在研,主持人。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城乡统筹的户籍与土地管理制度联动改革及政策协同研究》(2013M530876),在研,主持人。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及其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研究——以天津市为例》(TJYY10-2-367),第二参加人,鉴定完成。
天津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机制——基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证研究》(20092113),第二参加人,鉴定完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视角》(13YJA790058),第二参加人,在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农地过度非农化风险的防范与治理》(12YJC630307),第二参加人,在研。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天津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藕合机制研究》(TJGL12-033),第三参加人,完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承包地调整法律问题研究》(12CFX081),第六参与人,鉴定完成。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土地承包经营权中“承包地调整”法律问题研究》(GLS<2011>D29),第五参与人,完成。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津市土地流转中的犯罪研究》(20122703),第五参与人,在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利用效益研究》(71273186),第三参加人,在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维度住房保障边界的测度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71173223),第五参加人,完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07BJY087),第五参加人,鉴定完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经济分析与政策体系构建》(07BJY058),主要参加人,鉴定完成。
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与运行机制创新》(06Bacs008),主要参加人,鉴定完成。
国土资源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产权与农民权益保护以及妇女土地权利的保护策略研究》(CPR/06/332),主要参加人,完成。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委托项目:《土地权属状况调查项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成果集成》,主要参加人,完成。
天津市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项目:《提升和平区社会治理水平研究》(FZK2014-1-323-5),第二参与人,完成。
(三)论文
刘双良:《我国住房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机理分析》,《行政论坛》,2015/04。
席枫,孙钰,刘双良:《“新常态”下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态势及对策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01。
刘双良:《住房政策风险的基本问题探讨:一个理论图景》,《行政论坛》,2013/04。
关小克,张凤荣,刘双良等:《都市山区耕地资源演变的定量测度——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资源科学》,2012/03。
马安胜,李诚固,刘双良:《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耦合关系研究——以沈阳市为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4。
刘双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产权体系重构与政策设计》,《中州学刊》,2011/06。
马长发,刘双良:《让城镇化去伪存真——增减挂钩的推进与“伪城镇化”的预防和治理》,《中国土地》,2011/4。
龚黎君,刘双良:《宅基地整理需辨证施法——北京、兰州、石家庄和厦门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的调查》,《中国土地》,2011/3。
龚黎君,刘双良:《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1/03。
刘双良,李增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视角下的农用地流转的公平与效率》,《行政论坛》,2011/01。
刘双良,孟宪岭,段青,王彦会:《优化中心城区土地开发整理的对策思考》,《天津经济》,2010/10。
刘双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退出机制》,《重庆社会科学》,2010/06。
刘双良,杨志云:《风险积聚、政策网络与合作治理——房地产风险的合作治理模式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0/06。
刘双良:《刍议经济增长与工业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城市》,2010/05。
刘双良:《集体土地流转中的政府角色检讨与定位思考》,《理论与改革》,2010/04。
刘双良:《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1。
姜志法,刘双良:《构建土地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体系的思考》,《中国房地产》,2009/10。
刘双良,马安胜,姜志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现代财经》,2009/10。
姜志法,刘双良:《土地规划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理论与方法》,《中国房地产》,2009/08。
刘双良:《论城市公共服务私有化的边界范围与政府职责》,《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6。
刘双良,孙钰,马安胜:《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甘肃社会科学》,2009/04。
刘双良,刘丁蓉:《互倚与共生:和谐社会与政府信用的相关性分析》,《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05。
刘双良:《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与程序创新——“技术+人员”的双重模式》,《理论探讨》,2008/03。
刘双良,王冰峰:《城市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困厄及其解围——基于城市经营理念的视角》,《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01。
刘双良,史瑞杰:《论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与公平》,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7/04。
刘双良:《公务员精神培育的理论解释及其路径选择》,《桂海论丛》,2006/05。
刘双良,刘丁蓉:《公共服务社会化: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有效进路》,《湖北社会科学》,2006/05。
刘双良:《构建中国特色法治政府之路径探讨》,《湖北社会科学》,2005/01。
刘双良,冷向明:《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政府改革》,《理论月刊》,2005/01。
刘双良:《信息时代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研究》,《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3。
三、其他情况
天津市红桥区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2009.12-2011.12)。
中国人民大学住房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GCREC)会员。
中国高等院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CAREA)会员。
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会员。
天津市土地学会会员。
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会员。
陈丹导师简介
职称:副教授
学位:法学博士
研究方向:征地制度;非诉纠纷解决机制
论著成果:
1.《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演进脉络与政策框架》,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2.《国外农地规模经营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三农”政策的整合及协同研究:一个整体性框架》,载《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期。
4.《行政复议与信访衔接问题研究》,载《理论探索》2011年第3期。
5.《我国城镇化的现实困境与思路创新》,载《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9期。
6.《新时期农村土地纠纷的类型、根源及其治理》,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7.《试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与“脱困”— 日本苦情制度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启示》,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8. 《粮食补贴、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9. Incomplete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 Interpretation on Urban LivingViability, in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Tianjin,China, 2009.
10.OnConstructiong Diversified Disputes Resolution of Land Expropriation in China,in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Proceeding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Tianjin, China,2011.
11.《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框架下的信访制度变革》,载《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2.《关注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载《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第9期。
1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60年回眸与前瞻》,载《城市》2009年第10期。
14.《新媒体语境下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的新思路》,载《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第1期。
15.《标本兼治农村土地纠纷》,载《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第11期。
16.《农地规模经营的历史进程与时机选择》,载《长白学刊》2009年第4期。
17.《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策过程及现实困境》,载《农村经济》2011年第3期。
18.《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的调查报告》,载《求知》2014年第1期。
19. 《国外城市资源公平配置的举措及其启示》,载《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0.《突发灾害事件中的社会控制探微》,载《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1.《垃圾焚烧发电在欧美的实践与在中国的推行》,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
22.《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管理问题及对策》,载《2009经济社会蓝皮书天津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9年10月。
23.《天津市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研究》,载《2010经济社会蓝皮书天津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年10月。
24.《天津市农村土地纠纷的主要特点及对策研究》,载《2011经济社会蓝皮书天津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年4月。
25.《法治框架下农村土地纠纷类型化分析及化解路径》载天津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2014年年会暨依法行政与财税法制建设学术论坛《论文集》,2014年12月6日。
26. 《浅析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行政调解》,载《行政与法》2015年第2期。
27. 《家庭农场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载《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28. 《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课题成果:
1.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农村土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整合与创新研究》
2. 主持完成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我市农村集体土地管理问题研究》
3. 主持在研天津市社科规划委托项目《“十三五”时期宣传文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研究》
4. 主持完成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创新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对策研究》
5.主持完成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健全我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研究》,获市领导批示。
6. 主持完成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关于进一步整合天津市调解资源的建议》
7. 主持完成天津商业大学青年培育基金项目《行政信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8. 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9. 参与完成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突发灾害事件的社会控制与应急管理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10.参与完成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关于推进天津市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奖励情况:
2010年获天津市第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4年获天津市第十三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2009年获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2014年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2008年获天津商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08年获天津商业大学教学质量奖
2012年获天津商业大学教学质量奖
2011年获天津商业大学重要科研贡献奖
2010年获天津商业大学重要科研贡献奖
赵伯艳导师简介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会展经济与管理、社会组织、公共冲突
学位:博士
执业资格:会展策划师(二级)
学位:博士
执业资格:会展策划师(二级)
教学理念:躬亲于教,撒播予爱,尽吾志而无悔
学术特色:长期从事会展经济与管理、社会组织、公共冲突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关注大型活动策划管理、政府主导型展会、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和职能定位、公共冲突治理、社会组织功能拓展等议题的研究。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教学、社会需求以及个人专长。2011年入选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
学术特色:长期从事会展经济与管理、社会组织、公共冲突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关注大型活动策划管理、政府主导型展会、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和职能定位、公共冲突治理、社会组织功能拓展等议题的研究。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教学、社会需求以及个人专长。2011年入选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
工作业绩:1998年9月到2005年7月,在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攻读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9月到2012年6月,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3月到2010年5月,在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大学访学。先后讲授过《地方政府学》、《非盈利组织管理》、《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会展英语》、《公共管理学原理》等8门课程。2007年10月,论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刍议”获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机构创新论坛优秀论文奖;2010年7月,论文“台湾行政机构一站式服务机制的推动及其启示”获第三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11年,获得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2012年获天津商业大学重要科研贡献奖;2011年9月,《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以及后续处理中的作用——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为例》,获得“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征文三等奖;2011年11月,《推进社会调解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基于几个案例的分析》,获得“第四届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2011年,“提升天津市会展业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被《决策咨询建议》采纳,并得到天津市常务副市长杨栋梁和副市长熊建平、任学锋的批示,并于2012年作为决策咨询优秀建议获得天津市政府表彰,相研究成果获得天津市第四届行政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以及天津市第十三届优秀调研成果奖,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2011年,获得“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成果评选优秀奖。在教学上,2014年,获得天津商业大学2013-2014学年度教学质量奖;2013年,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2013年天津商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SRT项目和市级大创项目;2014年指导和带领学生参加在第八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总决赛,荣获一等奖。
课题:
1、主持并完成民政部2011年“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社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作用机制和路径选择》。
1、主持并完成民政部2011年“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社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作用机制和路径选择》。
2、主持并完成2011年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提升天津市会展业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调研报告获得天津市三位副市长批示。
3、主持并完成2011年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健全天津市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体系的建议》。
4、主持并完成2011年天津市教委重点调研课题:《天津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对策研究》。
5、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功能、机制和路径》,在研。
6、作为第三参加人参与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慈善组织的成长与公信力建设研究》,在研。
7、作为第四参加人参与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互动合作的实现机制研究》,在研。
8、作为第三参加人参与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重点项目:《公共领域冲突管理体制研究》,在研。
论文:
论文:
1、对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被告确认标准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6(34);(第一作者)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刍议[C].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优秀论文(经验)集.2007年;
3、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格局下的行业协会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02);
4、完善政府采购机制对于自主创新的激励功能[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5、公共预算的政治性及其对中国预算改革的影响[C].创新与发展论丛.2008年5月;
6、集体土地流转中的政府功能重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5);
7、社会转型中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和谐共进[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09(06)
8、Study onCompensation Model of Agricultural Land Requisitio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Proceeding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Tianjin,China,2009,ISTP检索;
9、DemocraticConnotation of Public Budget and the System Perfection of Budget Law inChina[C].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Economicsand Management.2009,ISTP检索;
10、台湾行政机构“一站式服务”机制的推动及其启示[C].第三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优秀论文集;2010年8月;
11、房屋拆迁冲突中抗议团体的政策角色分析——以台北宝藏岩聚落拆迁冲突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6);(第一作者)
12、Theapproach and strategy of public conflict resolution,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Product,E-Service and E-Entertainment 2010,EI检索;
13、TheResearch of Dismantlement and Relocation Policy for Squatters on DangerousSlopes in Taipei.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Tianjin,China,2010,ISTP检索;
14、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功能、作用与条件[C].见:赵永茂等主编.公共行政、灾害防救与危机管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8-1,国际会议论文;(第二作者)
15、论吸纳民间团体参与决策对公共冲突化解的积极作用——以台北宝藏岩聚落拆迁冲突的化解过程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03)(第一作者)
16、推进社会调解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基于几个案例的分析[J].社团管理研究.2011(11)
17、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以及后续处理中的作用——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为例[J].电子政务.2011(11)
18、社会组织参与冲突管理的功能与可行性分析——基于与公共行政组织的比较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19、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探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05);
20、Function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conflict management,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cience and Service System,2011-6-27,EI检索;
21、TheRol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Participation in Public Conflict Governance,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lectronic Commerce,2011-8-8,EI检索;
22、Government'sRole Orientation in Convention & Exhibi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ISE2011) ,2011-9-29 ,EI检索;
23、SocialOrganizations’ role in House Demolition Conflict Resolution,Proceedings of the 3n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2011-6-22, ISTP检索;
24、转型期我国利益冲突常规化治理的路径研究.长白学刊.2012(03);
25、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理论与现代化.2012(03);
26、微博对突发事件传播和治理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2(01);
27、天津市滨海新区品牌会展培育的对策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03);(第一作者);
28、我国公共冲突治理结构的困境、问题和对策——引入社会组织的视角[J].社团管理研究.2012(11);
29、城市政府提升会展业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3(04);
30、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治理中的角色定位[J].理论探索.2013(01);
31、天津市滨海新区品牌会展培育的对策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05);
32、我国公共冲突治理结构的困境、问题和对策——引入社会组织的视角[J].社团管理研究.2012(11);
33、微博对突发事件传播和治理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2(1);
34、城市政府提升会展业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3(4);
35、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治理中的角色定位[J].理论探索.2013(01);
36、冲突转化途径:理论阐释与适用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3);
37、公共冲突治理的三类干预角色分析——兼论政府和社会组织担任角色的适宜性[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3)。
著作:
1、独立完成专著1部: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治理中的作用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参编著作2部:中国人权在行动2008-2009[M].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年版;
3、参与翻译1部:公共部门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地方政府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副主编)。
陶志梅导师简介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组织、公共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研究、公共产品多元提供、可持续发展理论
教学思想:关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术特色:长期从事公共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专注于公共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主要问题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效率研究、公共基础设施综合效率研究、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公共组织的管理与运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工作业绩:1997年参加工作,现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高教协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讲《公共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现代项目管理》等课程;2012年主编教材《公共经济学》被评为天津市“十二五”规划教材;2011年作为主持人带领团队顺利通过天津商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验收;2014年指导大学生SRT项目1项,获得天津商业大学优秀奖;2013年、2014年分别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获得天津商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008年度天津商业大学精品授课比武二等奖;2009年、2010年天津商业大学科研贡献奖。
近年研究成果:
一、论文和论著:
1、《TianjinCO2 Emissions: The Statu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ctor Decomposition》,ISAEBD2011,EI检索
2、《公用事业行业市场竞争机制构建之我见》,《现代财经》2008年第7期
3、《TheReal Estate Price and the City Land Reserve System》2009年9月收录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2009年12月ISTP检索
4、《Evaluationon land intensive use in Tian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2010年收录于《urbanization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并被ISTP检索
5、《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协调理论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9年17期
6、《高校知识交流环境变化对高校科研管理改革的影响》,《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10期
7、《基于主成分分析与DEA方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科技管理研究》将2016年第2期发表
8、《基于DEA方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效率比较研究》,《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9、《》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
10、《培养商学素养推动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天津高教研究》2009年第2期
11、《analysisof Tianjin carbon emissions and affecting factors from 1995 to 2008》,《201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economic growth》2011年6月
12、《analysis oftianjin carbon emissions and affecting factors from 1995 to 2008》,author zhimei tao ,2011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rowth(2011 MIITEG VOL.2)
13、《evaluation on landintensive use in tian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author tao zhimei ,urbanization and landreservation research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CHINA 2010
13、《evaluation on landintensive use in tian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author tao zhimei ,urbanization and landreservation research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CHINA 2010
14、《Study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Structure and Land Use Structure inTianjin》,urbanization and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CHINA 2011
15、《Researchof Low-carbon Economy Construction in Baoding》,urbanization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CHINA 2011
16、主编教材《公共经济学》,2008年11月于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17、主编2008《建筑工程经济》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丛书,中国电力出版社
18、主编2009《建筑工程经济》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丛书,中国电力出版社
二、主持并参与课题:
1、2010年主持并完成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区域产业升级问题研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
2、2012年主持在研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效率提升与激励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4、2007年—2009年主持并完成天津商业大学教改立项《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与实践》。
5、2009年主持天津海斯顿商贸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天津市中心城区商贸环境现状研究”
6、2008年作为第三参加人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市场化机制研究》,该项目已结题
7、2004年—2005年作为第三参加人参加并完成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创建学习型城市问题研究》。
8、2003年—2005年作为第三参加人参加并完成天津市“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9、2006年—2009年作为第三参加人参加天津市“十一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高校知识交流环境的学术信息机构库的开发研究”
李勇军导师简介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士
教学理念:教育的本质既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
教育背景与工作业绩:湘潭大学法学学士,苏州大学法学硕士,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2003年起进入天津商业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主讲《公共政策》、《会展策划》、《会展专业英语》等课程。所带班级行政034、082分别获得全国五四五旗团支部与天津市特殊团支部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挑战者”杯创业大赛天津赛区二等奖一次。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人大全文复印转载2篇,主持与参编教材多部,主持与参与课研项目7项。
科研成果:
课题:
1.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组织网络及其控制问题研究》,在研。
2.主持天津商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改革期党政组织网络中的政策行为控制机制研究》(0911),完成。
3.主持天津商业大学“现代商学系列教材”立项一项,完成。
4.参与金东日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责任政府与问责制研究》(TJZZ06-1-005),完成。(第一参与人)
5.参与史瑞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中国政府正义问题研究》(08JA810019),在研。(第四参与人)
6.参与黄柏青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产业化进程中文艺创作的美学规制研究。项目编号:11BZW016,在研。
7.参与张凤霞主持天津市教委重点调研项目:《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热点与难点问题调查》,2005年,完成。(第一参与人)
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组织网络中的政策关系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2.《党政组织网络与政治整合》,《长白学刊》,2011年第3期
3.《政策动员及其中国转向》,《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4.《改革期党政组织网络中政策行为控制机制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5.《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政治决策分析》,《行政论坛》,2010年第2期
6.《政策过程中的双重、多重领导现象研究》,《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7.《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的经验分析》,《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11期
8.《乡镇政府政策选择性行为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二作者)
9.《平等主导:毛泽东时期的政策价值取向》,《毛泽东思想》,2009年第6期。(人大全文复印),原载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0.《领域适当分离:责任政府构建的另一种阐释》,《岭南学刊》,2009年第6期
11.《当代中国政治决策模式初探:构成、优势与不足》,《中国政治》,2009年第10期;(人大全文复印);原载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2.《当代中国党政领导决策信息机制初探:构成与完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3.《政策视野中的民主与集中关系分析》,《唯实》,2007年第11期
14.《顾客导向与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改革》,《决策探索》,2007年10期
15.《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民参与》,《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
16.《制度的探微 价值的重塑:读<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4期
17.《游戏的政治 话语的行政:后现代视野中的政治与行政》,《兰州学刊》,2004年第3期
18.《试论公务员的道德问题及其规避》,《船山学刊》,2004年第3期
19.《关于两种自由及其在中国命运的思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0.《全球化与中国政治文化》,《学术探索》,2002年第5期
21.《重视个别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2年第2期
22.《西方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对我国发展第三部门的启示》,《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3.《知识经济特征下的行政组织变革》,《行政与法》,2002年第10期
24.《WTO对我国行政行为的要求及其应对策略》,《行政论坛》,2002年第5期
25.《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以德治国》,《株洲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26.《知识经济与政治参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7.《试论人情行政及其制度化转向》,《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
28.《异化的终结 思想的腾飞: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观>,《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二作者)
29.Land Manage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Top-down and Government-led Modelperspective.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Proceding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Tianjin,China2009.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ISTP 检索)
30.Analysis on Interest of Land Market under Government-led Titlemodel.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Proceding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Tianjin,China 2010.Aussino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著作:
1.独自编著:《商务政策:理论与实践》,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8.1万字
2.参与编写:《组织学》(金东日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本人完成11万字)
3.参与编写:《行政管理心理学》(李磊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本人完成11万字)
4.参与编写:《管理心理学》(李磊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本人完成2万字)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士
教学理念:教育的本质既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
教育背景与工作业绩:湘潭大学法学学士,苏州大学法学硕士,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2003年起进入天津商业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主讲《公共政策》、《会展策划》、《会展专业英语》等课程。所带班级行政034、082分别获得全国五四五旗团支部与天津市特殊团支部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挑战者”杯创业大赛天津赛区二等奖一次。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人大全文复印转载2篇,主持与参编教材多部,主持与参与课研项目7项。
科研成果:
课题:
1.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组织网络及其控制问题研究》,在研。
2.主持天津商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改革期党政组织网络中的政策行为控制机制研究》(0911),完成。
3.主持天津商业大学“现代商学系列教材”立项一项,完成。
4.参与金东日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责任政府与问责制研究》(TJZZ06-1-005),完成。(第一参与人)
5.参与史瑞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中国政府正义问题研究》(08JA810019),在研。(第四参与人)
6.参与黄柏青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产业化进程中文艺创作的美学规制研究。项目编号:11BZW016,在研。
7.参与张凤霞主持天津市教委重点调研项目:《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热点与难点问题调查》,2005年,完成。(第一参与人)
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组织网络中的政策关系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2.《党政组织网络与政治整合》,《长白学刊》,2011年第3期
3.《政策动员及其中国转向》,《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4.《改革期党政组织网络中政策行为控制机制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5.《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政治决策分析》,《行政论坛》,2010年第2期
6.《政策过程中的双重、多重领导现象研究》,《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7.《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的经验分析》,《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11期
8.《乡镇政府政策选择性行为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二作者)
9.《平等主导:毛泽东时期的政策价值取向》,《毛泽东思想》,2009年第6期。(人大全文复印),原载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0.《领域适当分离:责任政府构建的另一种阐释》,《岭南学刊》,2009年第6期
11.《当代中国政治决策模式初探:构成、优势与不足》,《中国政治》,2009年第10期;(人大全文复印);原载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2.《当代中国党政领导决策信息机制初探:构成与完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3.《政策视野中的民主与集中关系分析》,《唯实》,2007年第11期
14.《顾客导向与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改革》,《决策探索》,2007年10期
15.《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民参与》,《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
16.《制度的探微 价值的重塑:读<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4期
17.《游戏的政治 话语的行政:后现代视野中的政治与行政》,《兰州学刊》,2004年第3期
18.《试论公务员的道德问题及其规避》,《船山学刊》,2004年第3期
19.《关于两种自由及其在中国命运的思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0.《全球化与中国政治文化》,《学术探索》,2002年第5期
21.《重视个别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2年第2期
22.《西方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对我国发展第三部门的启示》,《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3.《知识经济特征下的行政组织变革》,《行政与法》,2002年第10期
24.《WTO对我国行政行为的要求及其应对策略》,《行政论坛》,2002年第5期
25.《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以德治国》,《株洲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26.《知识经济与政治参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7.《试论人情行政及其制度化转向》,《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
28.《异化的终结 思想的腾飞: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观>,《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二作者)
29.Land Manage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Top-down and Government-led Modelperspective.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Proceding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Tianjin,China2009.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ISTP 检索)
30.Analysis on Interest of Land Market under Government-led Titlemodel.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Proceding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Tianjin,China 2010.Aussino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著作:
1.独自编著:《商务政策:理论与实践》,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8.1万字
2.参与编写:《组织学》(金东日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本人完成11万字)
3.参与编写:《行政管理心理学》(李磊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本人完成11万字)
4.参与编写:《管理心理学》(李磊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本人完成2万字)
王雪丽导师简介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
学位:博士
教学思想:治学务实务新,从教亦师亦友。
学术特色:长期从事现代政府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关注政府间纵向关系、城市治理、地方政府创新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社会需求,2009年撰写的信访工作调研报告作为《参阅件》报送相关市领导,并获得批示。2013年,接受《城市快报》记者采访,就城市燃放烟花爆竹问题和私搭乱盖问题进行解读。
工作业绩: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南开大学,师从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现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系主任。先后讲授过《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政治学原理》、《专业英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学》、《中国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地方政府学》等课程。工作期间曾获天津市第十一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天津市教育系统第六届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天津市教育工委2009年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2010年度天津商业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多次获得天津商业大学教学质量奖和科研贡献奖。2013年获评首届天津商业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2014年获评首届天津商业大学“十佳青年教工”称号。
科研成果:
承担的课题:
1.主持并完成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双维度,多线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问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2.主持并完成天津商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考试录用实务分析》;
3.主持并完成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天津市人大信访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4.主持并完成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天津市“城中村”改造与管理问题研究》。
5.主持在研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城市管理体制创新与实现机制研究》。
6.主持在研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十三五”前期规划课题《“十三五”天津文化发展总体思路研究》。
著作编著:
专著1部。《中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
参编著作9部。
1.《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公共行政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现代政府理论》,高教出版社,2006年。
4.《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1辑——公务员规模问题与政府机构改革》,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
5.《准政府组织管理》,人民出版社,2009年。
6.《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纲要》,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
7.《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第2辑——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
8.《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第3辑——地方政府发展与府际关系》,中国人民出版社,2013年。
9.副主编,《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201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参编教材2部:
1.参编,《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
2.副主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论文发表:
1.《〈行政许可法〉对政府发展的影响》,《中国人大》,2003年第24期。
2.《关于加强人大代表会外活动的几个问题》,《人大研究》,2004年第1期。
3.《专车司机腐败:成因与对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中国政府发展的契机——从〈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谈起》,《行政与法》,2004年第1期。
5.《中国公务员角色的变迁与趋向》,《青年思想家》,2004年第4期。
6.《浅议公务员招录工作中的八大认识误区》,《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
7.《从监督机制的缺位看公务接待的规范问题》,《理论观察》,2007年第6期。
8.《探索和谐社会条件下的政府回应机制》,《创新与发展论丛》,2008年5月。
9.《体制内外群体对政府绩效的评价比较:以北方某市为例》,《社科纵横》,2008年11期。
10.《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与分析》,《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
11.Studyon Government Service Innovation in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BNA,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2009(11),ISTP检索。
12.Study on the “UrbanVillage” Transformation and Management,Advances in Management ofTechnology,2010(12),ISTP检索。
1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国际比较,《中国农业教育》,2009年第4期。
14.《超越税务:乌海联合办税对中国“府际关系”发展的启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15.《双重挑战下的中国城市化未来发展问题初探》,《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7期。
16.《中国信息传输体制转轨问题探讨》,《理论导刊》,2010年第7期。
17.《城市拆迁中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问题初探》,《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8.《天津城市突发灾害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9.Study on the Failure of Land Control Policyin China——Based on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2010(11)。
20.《中国大陆市辖区体制改革初探》,《中国地方治理:变迁、取食与挑战研讨会论文集》,国立台湾大学中国大陆研究中心,2010年3月。
21.《新中国成立以来市县关系的逻辑演化与重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9月。
22.《“偏离”与“调适”:增强地方人大履职效能的思考》,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年11月。
23.《超越区划:“省直管县”问题研究视角的转换与思考》,《长白学刊》,2012年1月。
24.《“困境”与“脱困”:“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探析》,《理论与改革》,2012年3月。
25.《“以级别定权力”:地方政府“升级锦标赛”原因探秘》,《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5月。
26.《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略》,《城市问题》,2012年7月。
27.《城市公共安全政府内部治理结构问题探究——伙伴关系的视角》,《理论导刊》,2012年9月。
28.《市辖区体制改革初探》,》《南开学报》,2013年第4期,9月。
29.《“省直管县”改革:目标定位、认知偏差与理性思考》,《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6期,11月。
2.《公共行政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现代政府理论》,高教出版社,2006年。
4.《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1辑——公务员规模问题与政府机构改革》,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
5.《准政府组织管理》,人民出版社,2009年。
6.《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纲要》,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
7.《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第2辑——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
8.《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第3辑——地方政府发展与府际关系》,中国人民出版社,2013年。
9.副主编,《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201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参编教材2部:
1.参编,《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
2.副主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论文发表:
1.《〈行政许可法〉对政府发展的影响》,《中国人大》,2003年第24期。
2.《关于加强人大代表会外活动的几个问题》,《人大研究》,2004年第1期。
3.《专车司机腐败:成因与对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中国政府发展的契机——从〈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谈起》,《行政与法》,2004年第1期。
5.《中国公务员角色的变迁与趋向》,《青年思想家》,2004年第4期。
6.《浅议公务员招录工作中的八大认识误区》,《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
7.《从监督机制的缺位看公务接待的规范问题》,《理论观察》,2007年第6期。
8.《探索和谐社会条件下的政府回应机制》,《创新与发展论丛》,2008年5月。
9.《体制内外群体对政府绩效的评价比较:以北方某市为例》,《社科纵横》,2008年11期。
10.《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与分析》,《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
11.Studyon Government Service Innovation in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BNA,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2009(11),ISTP检索。
12.Study on the “UrbanVillage” Transformation and Management,Advances in Management ofTechnology,2010(12),ISTP检索。
1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国际比较,《中国农业教育》,2009年第4期。
14.《超越税务:乌海联合办税对中国“府际关系”发展的启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15.《双重挑战下的中国城市化未来发展问题初探》,《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7期。
16.《中国信息传输体制转轨问题探讨》,《理论导刊》,2010年第7期。
17.《城市拆迁中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问题初探》,《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8.《天津城市突发灾害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9.Study on the Failure of Land Control Policyin China——Based on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2010(11)。
20.《中国大陆市辖区体制改革初探》,《中国地方治理:变迁、取食与挑战研讨会论文集》,国立台湾大学中国大陆研究中心,2010年3月。
21.《新中国成立以来市县关系的逻辑演化与重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9月。
22.《“偏离”与“调适”:增强地方人大履职效能的思考》,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年11月。
23.《超越区划:“省直管县”问题研究视角的转换与思考》,《长白学刊》,2012年1月。
24.《“困境”与“脱困”:“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探析》,《理论与改革》,2012年3月。
25.《“以级别定权力”:地方政府“升级锦标赛”原因探秘》,《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5月。
26.《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略》,《城市问题》,2012年7月。
27.《城市公共安全政府内部治理结构问题探究——伙伴关系的视角》,《理论导刊》,2012年9月。
28.《市辖区体制改革初探》,》《南开学报》,2013年第4期,9月。
29.《“省直管县”改革:目标定位、认知偏差与理性思考》,《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6期,11月。
杨琪导师简介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传统哲学,会展经济与管理
学历:博士
个人座右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教学、科研理念:滴水石穿,细水长流,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学术特色: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完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传统哲学和会展经济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力图把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管理结合起来,拓展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工作业绩: 1997年参加工作,现任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兼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经济逻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8项。出版著作2部,论文28篇。曾获天津商业大学2009年度教学质量奖,2010年带领教学团队创建了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并于2011年获批为天津市十二五综合投资重点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天津商业大学教学先锋岗称号,指导学生SRT项目3项,均获优秀项目,指导会展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商科技能大赛会展专业比赛荣获全国二等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科研成果:
课题:
1.主持并完成天津商业大学青年基金培育项目《儒家文化精华在高校德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
2.主持天津商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基于现代商学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在研
3.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唐代贞观时期国家知识创新机制研究》,在研
4.主持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商学背景下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在研
5.主持并完成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儒藏》子课题《孔子集语》校点
6.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基于知识管理的山东永兴化工有限公司减低运营成本研究》,经费6.5万
7.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创新研究》,经费2万
8.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调研》,经费2万
9.参加并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逻辑研究》
10.参加并完成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墨家逻辑研究——从符号学的观点看》
11.参加并完成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普通高校德育规程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12.参加并完成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13.参加并完成天津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
14.参加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学术机构知识库效益模式与实证研究》,在研
15.参加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功能、机制和路径》,在研
16.参加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会展产业布局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在研
论文:
1.《能近取譬:儒家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理论导刊,2008.2
2.《分工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广西社会科学,2008.1
3.《儒家譬式推理的经济逻辑价值》,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2
4.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urban regeneration and urban sustainabledevelopment,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pp.160-164, 2009.12,ISTP检索
5.《关于构建现代商学体系的几点思考》,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6.此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
6.《行政许可服务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第二届全国行政许可服务创新论坛论文集2007.10
7.《生产力概念的重新解读》,天津商学院学报,2004.6
8.《传承创新和谐:儒家譬式思维方法在经济活动中创造性转化》,《和谐思维创新》(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6
9.《原孔概说》,文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0
10.《语言交际图式对目标管理的启示》,商业研究,2011.3
11.《商学素养的界定、构成及其定位与价值》,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3
12.Application of Pajek in Research on Visualization of Social Network in theEssence of Government in the Chen-kuan Era. Cooperation and promotion of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haring in U-era,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USA: pp.230-234. 2010, ISTP检索
13.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Urban Planning. Urbanization and LandReservation Research.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pp.546-550, 2009,ISTP检索
14.The Model of MICE Industry's Influence on City Image, Urbanization and LandReservation Research.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2011. ISTP检索
15.An overview of the knowledge Discovery Approaches in Ancient China.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nualConfer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USA: pp.245-250. 2011, EI检索
16.The Redefinition of Business Scienc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Publishing, USA: pp.479-482. 2011, ISTP检索
17.The Human Nature Thoughts in the Essence of Government in the Chen-kuan Era.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Management of Modern Tal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oper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Resour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USA. 2011,ISTP检索
18.《孟子:人性本善的管理策略》,国学知周,2011.6
19.《王者以仁义为先——“孟子见梁惠王”章解读》,国学知周,2011.2
20.《王道始于养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章解读》,国学知周,2011.5
21.《〈论语〉“博施济众”章新议》,国学知周,2011.1
22.《贤者以享乐为后——〈孟子〉“王立于沼上”章新解》,国学知周,2011.3
教材与著作:
1.《企业创办实训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参编
2.《孔子集语》(《儒藏》第180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版
3.《〈贞观政要〉治道研究》,巴蜀书社,2011 专著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传统哲学,会展经济与管理
学历:博士
个人座右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教学、科研理念:滴水石穿,细水长流,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学术特色: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完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传统哲学和会展经济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力图把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管理结合起来,拓展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工作业绩: 1997年参加工作,现任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兼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经济逻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8项。出版著作2部,论文28篇。曾获天津商业大学2009年度教学质量奖,2010年带领教学团队创建了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并于2011年获批为天津市十二五综合投资重点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天津商业大学教学先锋岗称号,指导学生SRT项目3项,均获优秀项目,指导会展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商科技能大赛会展专业比赛荣获全国二等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科研成果:
课题:
1.主持并完成天津商业大学青年基金培育项目《儒家文化精华在高校德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
2.主持天津商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基于现代商学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在研
3.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唐代贞观时期国家知识创新机制研究》,在研
4.主持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商学背景下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在研
5.主持并完成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儒藏》子课题《孔子集语》校点
6.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基于知识管理的山东永兴化工有限公司减低运营成本研究》,经费6.5万
7.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创新研究》,经费2万
8.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调研》,经费2万
9.参加并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逻辑研究》
10.参加并完成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墨家逻辑研究——从符号学的观点看》
11.参加并完成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普通高校德育规程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12.参加并完成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13.参加并完成天津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
14.参加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学术机构知识库效益模式与实证研究》,在研
15.参加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功能、机制和路径》,在研
16.参加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会展产业布局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在研
论文:
1.《能近取譬:儒家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理论导刊,2008.2
2.《分工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广西社会科学,2008.1
3.《儒家譬式推理的经济逻辑价值》,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2
4.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urban regeneration and urban sustainabledevelopment,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rvation research.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pp.160-164, 2009.12,ISTP检索
5.《关于构建现代商学体系的几点思考》,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6.此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
6.《行政许可服务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第二届全国行政许可服务创新论坛论文集2007.10
7.《生产力概念的重新解读》,天津商学院学报,2004.6
8.《传承创新和谐:儒家譬式思维方法在经济活动中创造性转化》,《和谐思维创新》(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6
9.《原孔概说》,文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0
10.《语言交际图式对目标管理的启示》,商业研究,2011.3
11.《商学素养的界定、构成及其定位与价值》,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3
12.Application of Pajek in Research on Visualization of Social Network in theEssence of Government in the Chen-kuan Era. Cooperation and promotion of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haring in U-era,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USA: pp.230-234. 2010, ISTP检索
13.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Urban Planning. Urbanization and LandReservation Research.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pp.546-550, 2009,ISTP检索
14.The Model of MICE Industry's Influence on City Image, Urbanization and LandReservation Research.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2011. ISTP检索
15.An overview of the knowledge Discovery Approaches in Ancient China.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nualConfer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USA: pp.245-250. 2011, EI检索
16.The Redefinition of Business Scienc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Publishing, USA: pp.479-482. 2011, ISTP检索
17.The Human Nature Thoughts in the Essence of Government in the Chen-kuan Era.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Management of Modern Tal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oper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Resour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USA. 2011,ISTP检索
18.《孟子:人性本善的管理策略》,国学知周,2011.6
19.《王者以仁义为先——“孟子见梁惠王”章解读》,国学知周,2011.2
20.《王道始于养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章解读》,国学知周,2011.5
21.《〈论语〉“博施济众”章新议》,国学知周,2011.1
22.《贤者以享乐为后——〈孟子〉“王立于沼上”章新解》,国学知周,2011.3
教材与著作:
1.《企业创办实训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参编
2.《孔子集语》(《儒藏》第180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版
3.《〈贞观政要〉治道研究》,巴蜀书社,2011 专著
姜仁良导师简介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与资源管理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
学位:硕士(在读博士)
教学思想:坚持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学术特色:通过开展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研究,努力寻求一种低成本、高效率、重人性、讲团队,具有动态适应性的公共组织模式,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来促使公共组织更好地吸引、留住、激励高效率的知识型员工,为社会服务。
工作业绩:于1998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分配到天津商学院工作。曾于2001年选派到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任挂职干部,于2003年赴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研修,于2004-2005学年在天津大学做国内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2010年7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级研修班。
主讲课程: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行政学、公共组织行为学、会展运营与管理
先后为硕士研究生讲授: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课题:
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即《天津市高校人才资源开发路径选择研究》,主持校级课题1项即《天津市区级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与方法研究》,主持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协作课题3项即《组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汽车销售型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研究》、《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研究》,另外还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
论文:
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多篇,其中近年发表的部分论文情况:
1.Governing Countermeasures for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duringUrbanization Proces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Proceeding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Tianjin, China 2010
2.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路径,开放导报,2010.8
3.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视及应对策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8
4.构建现代民营企业诚信体系的路径选择,特区经济,2009.12
5.Study of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du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Resources Management, Tianjin, China 2009(ISTP收录)
6.企业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目标和路径,人才资源开发,2009.2(人大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2009.5全文转载)
7.对公共政策有效制定的思考,商业时代,2008.2(《市长参考》杂志2008.4全文转载)
8.高校人才资源开发的机制创新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9.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和对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1
10.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生产力研究,2006.8
11.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开放导报,2006.4
12.高校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与科学管理的对策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13.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管理创新,生产力研究,2005.8
14.政府效能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师,2005.4
15.西方政府职能的定位、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7
教材:
1.管理学习题与案例(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组织行为学(副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职称: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与资源管理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
学位:硕士(在读博士)
教学思想:坚持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学术特色:通过开展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研究,努力寻求一种低成本、高效率、重人性、讲团队,具有动态适应性的公共组织模式,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来促使公共组织更好地吸引、留住、激励高效率的知识型员工,为社会服务。
工作业绩:于1998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分配到天津商学院工作。曾于2001年选派到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任挂职干部,于2003年赴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研修,于2004-2005学年在天津大学做国内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2010年7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级研修班。
主讲课程: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行政学、公共组织行为学、会展运营与管理
先后为硕士研究生讲授: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课题:
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即《天津市高校人才资源开发路径选择研究》,主持校级课题1项即《天津市区级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与方法研究》,主持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协作课题3项即《组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汽车销售型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研究》、《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研究》,另外还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
论文:
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多篇,其中近年发表的部分论文情况:
1.Governing Countermeasures for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duringUrbanization Proces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Proceeding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Tianjin, China 2010
2.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路径,开放导报,2010.8
3.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视及应对策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8
4.构建现代民营企业诚信体系的路径选择,特区经济,2009.12
5.Study of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du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Resources Management, Tianjin, China 2009(ISTP收录)
6.企业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目标和路径,人才资源开发,2009.2(人大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2009.5全文转载)
7.对公共政策有效制定的思考,商业时代,2008.2(《市长参考》杂志2008.4全文转载)
8.高校人才资源开发的机制创新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9.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和对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1
10.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生产力研究,2006.8
11.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开放导报,2006.4
12.高校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与科学管理的对策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13.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管理创新,生产力研究,2005.8
14.政府效能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师,2005.4
15.西方政府职能的定位、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7
教材:
1.管理学习题与案例(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组织行为学(副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王瑞文导师简介
职称:副教授
最后学历: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科技管理
最后学历:硕士(博士在读)
教学思想:德高师之魂,才华师之资;教育师之职,身正师之范。
学术特色:主要从事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先后讲授“非营利组织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组织理论”等课程。具有多年科技管理和科技统计工作经验,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
主要业绩:
1995年参加工作,2002年获得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天津大学博士在读。2006年晋升副教授。现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作期间获得天津商学院2004年度、2005年度教学质量奖;2006年度天津商学院科研贡献奖;2009年度天津商业大学科研贡献奖。
科研成果:
项目:
1.主持2009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09YJC630168):非营利组织人员价值取向及激励问题研究。
2.主持教育部2010年度高校科技统计研究课题(KJTJ-2010-40):基于天津市高校R&D资源现状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
3.主持2009年度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20092114):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4.承担天津市2010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子课题:高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主持并完成天津市“十一五”社科研究规划2006年度课题 (TJGL06-048)基于高校知识交流环境的学术信息机构库的开发与管理研究,鉴定等级优秀。
6.主持并完成2006年度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2135)天津市高校R&D资源统计分析研究。
7.主持并完成2004年度天津市高校科研项目(20042103):项目管理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8.主持并完成天津商学院2002年院级项目:科研网络化管理。
9.参与2002年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课题:天津高校科技创新现状与未来发展管理研究,第二参加人。
10.参与2002年天津市高校科研项目:综合类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的集成与结合,第二参加人。
11.参与2003年天津市高校科研项目:天津国有企业战略联盟方式的实证研究,第四参加人。
论文:
1.高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探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5期
2.2003年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活动人员统计分析,天津科技,2005年第5期
3.构建和谐社会与社团工作创新,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2期
4.天津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分析,天津社会科学年鉴(2005),2006年4月
5.和谐社会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取向,前沿,2006年第5期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5期
7.项目管理方法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探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8.项目风险管理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
9.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0.构建高校学术信息机构库的知识交流环境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4期
11.天津市高校科技人力资源调查与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6期
12.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Synergistic Relationship of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ityConstruction),2010 TY-IMOT国际会议论文
13.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创新管理方法探讨,第三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论文,2010年7月
职称:副教授
最后学历: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科技管理
最后学历:硕士(博士在读)
教学思想:德高师之魂,才华师之资;教育师之职,身正师之范。
学术特色:主要从事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先后讲授“非营利组织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组织理论”等课程。具有多年科技管理和科技统计工作经验,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
主要业绩:
1995年参加工作,2002年获得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天津大学博士在读。2006年晋升副教授。现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作期间获得天津商学院2004年度、2005年度教学质量奖;2006年度天津商学院科研贡献奖;2009年度天津商业大学科研贡献奖。
科研成果:
项目:
1.主持2009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09YJC630168):非营利组织人员价值取向及激励问题研究。
2.主持教育部2010年度高校科技统计研究课题(KJTJ-2010-40):基于天津市高校R&D资源现状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
3.主持2009年度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20092114):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4.承担天津市2010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子课题:高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主持并完成天津市“十一五”社科研究规划2006年度课题 (TJGL06-048)基于高校知识交流环境的学术信息机构库的开发与管理研究,鉴定等级优秀。
6.主持并完成2006年度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2135)天津市高校R&D资源统计分析研究。
7.主持并完成2004年度天津市高校科研项目(20042103):项目管理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8.主持并完成天津商学院2002年院级项目:科研网络化管理。
9.参与2002年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课题:天津高校科技创新现状与未来发展管理研究,第二参加人。
10.参与2002年天津市高校科研项目:综合类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的集成与结合,第二参加人。
11.参与2003年天津市高校科研项目:天津国有企业战略联盟方式的实证研究,第四参加人。
论文:
1.高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探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5期
2.2003年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活动人员统计分析,天津科技,2005年第5期
3.构建和谐社会与社团工作创新,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2期
4.天津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分析,天津社会科学年鉴(2005),2006年4月
5.和谐社会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取向,前沿,2006年第5期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5期
7.项目管理方法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探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8.项目风险管理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
9.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0.构建高校学术信息机构库的知识交流环境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4期
11.天津市高校科技人力资源调查与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6期
12.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Synergistic Relationship of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ityConstruction),2010 TY-IMOT国际会议论文
13.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创新管理方法探讨,第三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论文,2010年7月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简介
市场营销专业(120202)
(Market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诚信品质,具有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营销管理、市场分析相关工作的科学研究及创新创业、拓展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基本素质要求: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政治素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基本知识要求: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与规则;
3.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备综合市场分析,以及大数据运用的能力;掌握中英文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专业技能要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熟悉品牌管理、客户管理,把握消费者心理;具有诚信品质,具有较强的行动力,能够较好地进行客户维系。
三、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简介
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120303K)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会计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较高的英语水平,掌握国际主流会计准则,能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要求: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
2.基本知识要求:扎实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会计学相关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国际会计领域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国内和国外的经济法和税法知识。
3.基本技能要求: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操作以及网络知识,熟悉财经管理信息系统。
4.基本能力要求:掌握了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流程,具备独立进行会计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财务信息分析能力和财务决策能力;具备熟练应用国际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独立进行涉外会计实务操作的能力;
三、修业年限
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可在4-6年内完成。最短4年,最长6年)。
四、修业选择及学位授予
1.在天津师范大学4年至6年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学分,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获得天津师范大学学士学位。
2.前两年在天津师范大学修满计划规定的97学分必修课,英语成绩达到要求,到国外协议校跨校修读。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国外学校规定的学位课程学分,通过学分互认互换达到学分标准,且达到本校和国外修读学校学位联授条件的,可获得联授双学士学位或三学士学位。
3.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到国外跨校修读,没有达到修读校学位授予条件,其所修读学分通过学分互认互换,纳入天津师范大学总学分。如达到本校规定学分标准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可获天津师范大学学士学位。
4.修业年限内在天津师范大学就读,总学分规定为140学分。其中,两年内在本校修满97学分必修课的,方可有资格申请跨校修读。跨校修读同时应具备英语最低要求(雅思6.0分)。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20102)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工作要求的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网站的运维管理与数据分析、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管理的专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数据及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有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网站的运维管理与数据分析;
三、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简介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12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的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和造就具有较强的开拓和创新意识,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毕业后能在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本学科相关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会计、财务、审计等管理实务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法纪,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坚实宽广的企业管理领域基本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某一学科方向国内外学科研究成果和发展的最新动向,在工商管理相关前沿领域具有独立从事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4、具有较强的文化审美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
5.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条件。
二、质量标准
1.基本知识。掌握本学科更深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向的专门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应用相关工具进行实际问题分析。
2.学术素养。热爱所从事工商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工商管理学科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律、科学总结等学术素养;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获取知识能力。通过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主动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研究方法的能力;能够从企业管理实践、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实验探索中挖掘和发现新问题和研究课题。
4.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对本研究方向重要问题的评判能力,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价值判断;具有灵活运用科学理论方法、独立承担具体科研任务,开展工商管理相关领域研究工作;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5.实践能力。能够较熟练掌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工商管理相关领域的新趋势,并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商管理相关领域的实践中,成为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三、学科方向
1. 会计学
1)会计理论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信息质量、会计规范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与实务;会计环境、会计管理机制;税务会计及其应用;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前沿问题;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等。
2)现代公司理财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公司理财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资产与证券价值评估;筹资与投资决策方法及风险、收益管理;财务报告分析;股利理论;资本结构;跨国公司理财;证券投资理论与方法;公司购并与资产重组;企业金融;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等。
3)审计理论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审计基本理论和应用性审计理论,包括审计规范体系;审计风险与审计方法、审计模式、审计报告、审计责任与审计计划的理论与实务等。
2.企业管理
(1)市场营销管理:在科技快速发展、大数据和产品迭代加速的环境中,怎样从产品营销过渡到人文营销,怎样从产品逻辑转向服务逻辑以及交易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化,特别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从大众市场向小众市场的转变,从垂直营销到水平营销,消费行为模式和机制的研究以及大数据带来的企业营销伦理问题等等,都是高级市场营销必须研究的问题。
(2)战略管理与创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走向深度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战略怎样从传统工业企业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升级为以共享经济为背景的理论体系,在新技术背景下企业战略如何创新、商业模式如何构建、新的竞争力如何形成都是战略管理必须研究的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该方向研究是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以及法学内容相结合,针对人力资源能力提升和合理使用而展开的规律性研究领域,围绕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如何影响和提升组织绩效的主线而展开,从而有效地揭示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的过程与规律。
(4)组织行为学:该方向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尤其是将组织中人的行为科学与心理学及管理学相结合,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5)企业创新管理:纵观世界500强企业能够生存百年以上,他们为了适应时代环境的变迁,不断地进行变革与创新:从单一产品的创造到产品的多样化,从规模化的批量生产到定制化的小众生产,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创新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了企业管理职能的另一新型基本职能。在互联网与智能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企业迭代层出,探究企业创新动力的源泉,设计创新的模式,培养与激励创新的能力,建设与完善创新的机制等系列核心问题,都是企业创新管理研究与解决的重大领域。
3. 技术经济及管理
投融资风险管理:在投融资领域出现一系列创新工具,这些创新工具对借贷双方面临的收益和风险具有重要影响。该专业导师组在财务管理和金融衍生工具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研制出一系列投融资风险评价模型和金融衍生工具定价模型。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投融资项目收益和风险评价能力和评价模型研究能力。
四、学制与总学分
本学科基本培养年限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五年。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9学分(16学时/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不少于2门本科学位课程(不计入学分),跨学科入学的研究生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习过相同课程可申请免于补修。
五、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所安排的各类课程均需经所在院、学科点同意、核定,才能纳入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
各专业具体课程信息详见下表: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必修
课
程 公
共
必
修
课
程 M0000B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全校硕士生必修
M0000B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任选其一修读
M0000B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M0000B004 第一外国语 64 4 1、2 全校硕士生必修
一级
学科
基础
课程 M1202B101 管理理论前沿 32 2 1 一级学科内所有硕士生必修
M1202B102 数量分析方法 32 2 1
M1202B103 管理研究方法 32 2 2
学科方向专业必修
课程 M1202B201 高级市场营销学 32 2 1 企业管理方向必修
M1202B202 人力资源管理 32 2 2
M1202B203 组织行为学 32 2 3
M1202B204 战略管理 32 2 1
M1202B241 会计理论 48 3 1 技术经济及管理方向必修
M1202B242 现代运筹学 48 3 2
M1202B243 技术经济学 48 3 2
M1202B211 会计理论 48 3 1 会计学方向必修
M1202B212 公司财务理论 48 3 1
M1202B213 审计理论研究专题 48 3 2
选修课程 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程 M1202X001 财务报表分析 48 3 1 企业管理专业方向选修课
M1202X002 服务管理 32 2 3
M1202X003 管理沟通 48 3 2
M1202X004 艺术与审美 32 2 4
M1202X005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 32 2 3
M1202X006 绩效与薪酬管理 32 2 3
M1202X007 创新管理 32 2 4
M1202X008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32 2 3
M1202X041 公司财务理论 48 3 1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方向选
修课
M1202X042 金融衍生工具 48 3 2
M1202X043 管理会计专题 48 3 1
M1202X044 计量经济学 48 3 2
M1202X011 财务学、会计研究指导课 48 3 2 会计学专业方向选修课
M1202X012 管理会计专题 48 3 1
M1202X013 金融衍生工具 48 3 2
M12020X014 大数据分析 48 3 2
跨学科选修课程 选修1 32 2
选修2 32 2
说明:1.选修课程包括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其中: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修读3门以上,不少于6学分);跨学科选修课(修读2门以上,不少于4学分)。要求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不少于4门,除满足本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选修要求之外,原则上均可供全校硕士研究生选修。
2.研究生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可作为跨专业选修,体育类课程每人只得选1门计算学分。
六、创新实践环节
创新实践环节包括系列学术讲座和其他实践形式。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校、院组织的12场(次)学术讲座,计1学分。其中,学风与科学道德建设系列讲座由研究生院、研工部统一开设并组织,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参加。
其他实践环节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生产实践)、学术交流、专业实习、学科(专业竞赛)、素养历练基地活动、“三助一辅”等,计2学分。
研究生参加创新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天津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导师或学科组进行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总记1学分,要求交1500字以上的实践报告,考核主体为导师,社会实践考核成绩如果达不到优秀水平,则不能参评优秀毕业论文;参与学科竞赛(参与即可)、“三助一辅”或参加学术会议(有论文发表)三项中有一项,可计1学分。
七、科学研究
在校学习期间,以天津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公开独立发表与本学科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若与他人合作撰写论文,研究生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可以为第二作者);论文须正式发表,接受函等无效。
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纵向和横向课题研究工作。
每人原则上必须完成2次学科内公开学术报告,至少参加校、院组织的12场(次)学术讲座,其中本学科学术报告不少于8次。
八、中期考核
1.中期考核的对象及时间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位论文开题前,进行一次中期考核。
2、中期考核的内容
(1)思想品德及学习态度考核: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及学习态度进行考核
(2)学科系统知识和课程学习与成绩考核:考核研究生掌握学科知识情况。根据个人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课程成绩进行考核。要求修读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相应学分,成绩合格。
(3)科研进展情况及科研能力考核:考核学生参与每学期导师组织的读书会、撰写读书报告、文献综述等情况。
3.中期考核的组织
(1)学院成立研究生中期考核领导小组,一级学科点负责本学科点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
(2)研究生在考核前填写中期考核评定表
(3)一级学科点对研究生填报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可采取审查相关资料及口头汇报的形式进行考核
4.中期考核的成绩评定
研究生中期考核的成绩评定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中期考核成绩为合格者,进入正常的论文开题及写作阶段。中期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应于第四学期末再次进行考核,且毕业时间做出相应推迟。对地中期考核中,发现有严重违纪行为或者不经允许长时间不参与课程学习和各项培养环节的,予以退学处理。
九、学位论文
撰写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全面训练,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综合能力和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硕士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或新的方法,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信息管理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过程包括选题、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反抄袭查重、学位论文评阅、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
1.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从本学科出发,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意义的课题;课题要具有先进性,能在撰写论文中提出新见解。课题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结果。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说明已有实验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进度安排与完成日期等。一般应为0.5-1.0万字。
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时间为第三学期的12月份,通过有关专家(3-5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或博士)的充分评议,使论文工作计划有一个切实可靠的基础。每个研究生应认真填写科研专题调查及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有关专家审查签字后报学院批准后执行。
2.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中期考核于第五学期中进行。
中期考核以提交中期报告的方式进行。中期报告的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前期文献综述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论文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结构、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论文撰写的进度等。
导师结合开题报告,对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如研究方向、理论支撑、研究重点和深度的把握、结构框架、行文规范等方面进行检查,并据此提出有建设性的指导论文修改的建议。
3、学位论文评阅
硕士学位申请者资格审查合格,学位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予以推荐后,即可进行论文评阅。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选聘与论文所研究课题有关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2—3名,其中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如评阅人一致认为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可组织答辩;如其中1人为否定意见时,须另请评阅人重新评阅,若新聘评阅人仍持否定意见时,论文应修改,修改后的论文仍请评阅人评阅,直至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如两人以上(含两人)为否定意见时,则该论文不能组织答辩。由校学位办抽查或普查的学位论文,具体如校学位办组织。
4、学位论文答辩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评阅者进行答辩申请并参与答辩。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由学院负责聘请。正式答辩前半个月由答辩秘书将论文送交答辩委员。
论文答辩未通过的,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延期答辩。
十、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突出前沿知识,着重强化出专业课程、学科前沿类课程。
2.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方式,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更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时数分配中有合理的安排。
3.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对部分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充分发挥集体指导和团队培养的优势,积极探索跨学科、跨机构的协同培养方式。
5. 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平台,一方面更多请进国际知名学者来学校给研究生做学术报告;另一方面,鼓励并创造条件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
十一、必读文献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单位 备注
1 《科学管理原理》 费雷德里克·泰罗,马凤才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必读
2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必读
3 《金字塔原理》 南海出版社 必读
4 《用图表说话》 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5 《管理学精要》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六版) 必读
6 《营销管理》(14版·全球版) 菲利普·科特勒,王永贵译,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 必读
7 《战略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必读
8 《竞争战略》 华夏出版社 必读
9 《战略的本质》 中信出版社 必读
10 《服务营销》 韦福祥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必读
11 《大学中庸》 东方出版社 必读
12 《论语》 东方出版社 必读
13 《孟子》 东方出版社 必读
14 《服务营销》 沃茨、洛夫洛克著,韦福祥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必读
15 平衡计分卡一化战略为行动 卡普兰.诺顿 必读
16 战略图 卡普兰.诺顿 必读
17 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 刘军 必读
18 经济学 萨缪尔森 必读
19 公司金融理论 梯若尔 必读
20 会计理论研究 吴君民 必读
21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 葛家树 必读
22 公司财务理论主流 沈艺峰、沈洪涛 必读
23 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实证研究 陆正飞 必读
24 公司财务实证研究 陆正飞 必读
25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 王化成 必读
26 资本运营和战略财务研究 丘创 必读
27 税务筹划理论研究 盖地 必读
28 控制权转移与利益流动 王化成 必读
29 《美的历程》 李泽厚 必读
30 《经济学》(第18版) 人民邮电工业出版社 必读
十二、其他规定
按学校统一规定、标准或要求执行。
管理理论前沿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理论前沿 课程编号 M1202B101
课程负责人 韦福祥 教学团队成员 王晔、刘萍、周红、闫永新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1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对近些年国内外管理理论文献的归纳来分析目前管理理论的发展动态.通过对营销前沿理论、企业战略前沿理论、组织相关前沿理论、金融投资前沿理论等归纳总结,提出对管理理论发展趋势的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相关管理理论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寻找自己有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建立从事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内容
专题一,营销前沿理论
专题二,人力资源与管理心理前沿理论
专题三,公司战略前沿理论
专题四,组织行为前沿理论
专题五,创新管理前沿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必读书目及老师提供的阅读资料
参考书目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文献研读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 M1202B103
课程负责人 姚亚男 教学团队成员 韦福祥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10 4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学生通过管理学研究方法与文献研读的课程学习,要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查询、并研读、理解经典与最新的英文和中文文献,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位论文具体的科学研究问题,并根据研究问题匹配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具体课程要求为:
1.根据兴趣和研究需要查询经典、最新的英文和中文文献;
2.研读英文文献,会撰写长摘要,深入理解研究模型的推导过程、归纳文献的理论价值,并找出文献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3.识别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建立研究模型
4.深刻理解管理学中常用的质化与量化研究方法,并将不同的研究方法、调查方法与科学问题进行匹配;
5.规划研究路线与研究技术
6.完成研究计划的撰写
课程内容
1.文献研读与评论(贯穿课程始终)
2.扎根理论与研究应用
3.访谈、观察等质化研究法国内法
4.案例研究
5.结构方程建模
6.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7.追踪与跨层次研究应用
8.跨文化研究方法与应用
9.研究计划与研究报告撰写
考核方式 研究计划撰写
使用教材 陈晓萍等主编,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ISBN:9787301206980, 7301206984
参考书目 10.刘军,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2008-04-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0091594
11.IACMR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系列: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定性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14年6月1日,ISBN: 7301242840, 9787301242841
12.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1日
13.温忠麟,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版),2012年1月1日
《数量分析方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数量分析方法 课程编号 M1202B102
课程负责人 史云鹏 教学团队成员 彭效冉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36 4 8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讲授内容涵盖多元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及结构方程等定量分析方法。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课程所讲授的数量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培养运用相关定量分析方法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原理及方法;(3)掌握结构方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4)具有应用适当的定量分析方法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5)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素质与能力。
课程内容
一、绪论集中讲授2学时
二、多元回归分析集中讲授6学时、实验分析1学时
三、面板数据模型集中讲授4学时、实验分析1学时
四、离散选择模型集中讲授4学时、实验分析1学时、组织研讨1学时
五、主成份分析与因子分析集中讲授6学时、实验分析2学时、组织研讨1学时
六、平稳时间序列集中讲授4学时、实验分析1学时
七、单位根与协整集中讲授6学时、实验分析1学时、组织研讨1学时
八、结构方程集中讲授4学时、实验分析1学时、组织研讨1学时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
使用教材 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2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潘省初,计量经济学中级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2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财务学、会计研究指导课》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财务学、会计研究指导课 课程编号 M1202X011
课程负责人 王绍凤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2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评价和识别有意义的会计研究选题。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会计研究的方法。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方法应用、财务管理领域的研究方法应用、税务领域的研究方法的应用。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会计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5)能够运用所学的选题知识和研究方法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课程内容
一、评价和识别有意义的选题
二、研究方法
三、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方法应用
四、财务管理领域的研究方法应用
五、税务领域的研究方法应用
六、会计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七、经典文献导读
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Society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授。通过面授,使学生掌握开展研究的方法和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2)文献评述。经典中英文文献,文献以学生报告文献的方式,对文献进行剖析,使学生既学会理论,又能体会研究方法。
(3)课堂讨论。未报告文献的学生要针对文献进行讨论研究。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报告文献、课堂讨论(50%)
期末成绩:研究设计(50%)
使用教材 讲义
参考书目 1.《公司财务实证研究》陆正飞、岳衡、祝继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5.
2.《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实证研究》陆正飞、姜国华、张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
3.《会计信息与证券投资实证研究》陆正飞、姜国华、张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
4.《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管理世界》、《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等期刊的经典和最新论文.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课程编号 M0000X008
课程负责人 蒋雅静 教学团队成员 薛木森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5 15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并加入丰富的实务案例介绍,具体说明如何应用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以解决真实问题,剖析从数据中掏金的秘诀。内容涵盖数据挖掘基本概念与数据准备、数据挖掘的方法与实证、数据挖掘的进阶运用;能融会贯通地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而提升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决策能力。
课程内容
1.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概论。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数据挖掘与数字决策,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架构与步骤,数据挖掘的问题类型。
2.数据与数据准备。大数据分析的基础:Hadoop架构,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MapReduce,数据类型,数据尺度,数据检查,数据探索与可视化,数据整合与清理,数据转换,数据归约,数据分割,应用实例——半导体厂制造技术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升。
3.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定义与说明,关联规则的衡量指针,关联规则的类型,关联规则算法,多维度关联规则,多阶层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应用,语言与关联规则分析,应用实例——电力公司。
4.决策树分析。决策树的建构,决策树的算法,数据准备,决策树分类模型评估,语言与决策树分析,应用实例——建构cDNA生物芯片的数据挖掘模式。
5.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网络学习法,自组织映射网络,自适应共振理论人工神经网络,语言与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实例——半导体生产周期时间预测与管控。
6.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法简介,划分聚类分析法,以密度为基础的分群算法,以模式为基础的分群算法,应用实例——黄光机台聚类分析。
7.朴素贝叶斯分类法与贝叶斯网络。贝叶斯定理,朴素贝叶斯分类法,贝叶斯网络,R语言与贝叶斯分类,应用实例——电力公司馈线事故定位系统。
8.粗糙集理论。粗糙集理论基本概念,粗糙集理论产生分类规则,粗糙集理论与其他分类方法的比较,R语言与粗糙集理论,应用实例──TFTLCD数组事故诊断。
考核方式 课堂讨论30%,文献研读30%,案例讨论40%。
使用教材 简帧富,许嘉裕.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第一版。
参考书目 1. 米歇尔.钱伯斯.大数据分析方法:用分析驱动商业价值.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 周英等.大数据挖掘:系统方法与实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公司财务理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公司财务理论 课程编号 M1202B212
课程负责人 王绍凤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2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司财务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知识要点。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司财务的专题理论研究,了解国内外公司财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能够运用所学的公司财务理论和方法初步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实践。
课程内容
一.文献导读
二.企业估值理论与方法
三.IPO中的财务问题
四.企业再融资理论与政策
五.投资理论与政策
六.资本结构理论前沿:融资优序理论和现金持有水平
七.内部资本市场
八、公司股利理论与政策
九、并购重组中的财务问题
十、企业集团财务研究:两个不同视角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授。通过面授,使学生掌握公司财务理论理论结构体系。
(2)文献评述。以学生报告文献的方式,对文献进行剖析,使学生既学会理论,又能体会研究方法。
(3)课堂讨论。未报告文献的学生要针对文献进行讨论研究。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报告文献、课堂讨论(50%)
期末成绩:研究设计(50%)
使用教材 《财务管理理论前沿专题》周守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11
参考书目 1.《公司财务实证研究》陆正飞、岳衡、祝继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5.
2.《公司财务理论》王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01.
3.《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管理世界》、《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等期刊的经典和最新论文.
《管理会计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专题 课程编号 M1202X012
课程负责人 王鑫斌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32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级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知识要点。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级管理会计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了解国内外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能够运用所学高级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初步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实践。
课程内容
专题一:文献导读
基本内容:中、英文文献的检索、精读、泛读方法、文献综述的撰写
专题二:作业成本法
基本知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实施步骤、应用举例
报告文献:
[1]杨世忠, 许江波, 张丹. 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某高校成本核算的实例分析[J]. 会计研究, 2012, 4: 14-19.
[2]张蕊, 饶斌, 吴炜. 作业成本法在卷烟制造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 会计研究, 2006, 7: 59-65.
专题三:经济增加值
基本知识:经济增加值基本概念、计算方法
报告文献:
[1]池国华, 邹威. 基于 EVA 的价值管理会计整合框架——一种系统性与针对性视角的探索[J]. 会计研究, 2015 (12): 38-44.
[2]王学龙, 王复美. 审计机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审计署绩效报告为例[J]. 审计研究, 2015 (1): 52-59.
[3]刘凤委, 李琦. 市场竞争, EVA 评价与企业过度投资[J]. 会计研究, 2013, 2: 54-62.
专题四:平衡计分卡
基本知识: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相关概念
报告文献:
[1] 刘运国, 陈国菲. BSC 与 EVA 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 GP 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J]. 会计研究, 2007, 9(5).
[2]支晓强, 戴璐. 组织间业绩评价的理论发展与平衡计分卡的改进: 基于战略联盟情景[J]. 会计研究, 2012, 4(11): 79-80.
专题五:公司治理
基本知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基本概念
报告文献:
[1] Jiang F, Kim K A.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A moder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5, 32: 190-216.
[2]Helwege J, Intintoli V J, Zhang A. Voting with their feet or activism?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mpact on CEO turnover[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2, 18(1): 22-37.
[3] Chen T. Institutions, board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5, 32: 217-237.
[4]戴亦一, 陈冠霖, 潘健平. 独立董事辞职, 政治关系与公司治理缺陷[J]. 会计研究,2014.
[5]陈冬华, 胡晓莉, 梁上坤, 等. 宗教传统与公司治理[J]. 经济研究, 2013, 9(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授。通过面授,使学生掌握高级管理会计理论结构体系。
(2)文献评述。以学生报告文献的方式,对文献进行剖析,使学生既学会理论,又能体会研究方法。
(3)课堂讨论。未报告文献的学生要针对文献进行讨论研究。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报告文献、课堂讨论(50%)
期末成绩:研究设计(50%)
使用教材 《高级管理会计》刘运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11
参考书目 1.《高级管理会计》(第3版)卡普兰著,吕长江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09.
2.《公司治理》(第2版)李维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8.
3. 平衡计分卡一化战略为行动卡普兰、诺顿, 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11.
《会计理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会计理论 课程编号 M1202B211
课程负责人 史云鹏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3 学时 60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40 20
教学目的及要求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会计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会计知识的科学、系统的结论。学习会计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以会计理论为基础,加深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会计理论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2)掌握基于会计理论解释和说明会计实务的能力;(3)具备进行会计理论及实务方向研究的能力。
课程内容
一、会计理论概述集中讲授4学时
二、会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集中讲授4学时
三、财务会计概念结构集中讲授6学时、组织讨论2学时
四、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集中讲授8学时、组织讨论8学时
五、财务报告理论集中讲授4学时、组织讨论6学时
六、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集中讲授4学时、组织研讨2学时
七、会计外延的研究集中讲授10学时、组织讨论4课时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
使用教材 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3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
吴君民,会计理论研究.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年。
《金融衍生工具》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金融衍生工具 课程编号 M1202X013
课程负责人 闫永新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选修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45 3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学生能够辨识投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能够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投融资风险。
教学要求:
(1)掌握金融工具收益和风险度量方法。
(2)掌握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方法和结算方法。
(3)掌握金融衍生工具定价方法。
(4)掌握金融衍生工具定价模型推导方法。
课程内容
投融风险类型,金融工具的风险度量,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波动率的计算方法;
远期、期货和互换定价,期权无套利定价关系,标准期权定价模型,非标准期权定价模型,商品衍生工具,股票衍生工具,股票指数衍生工具,公司证券定价,外汇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信用风险定价模型;
连续时间美式期权定价模型,连续时间外汇期权定价模型,分形美式期权定价模型,长期期权定价模型,通用期权和外资期权定价模型,随机微积分。
考核方式 考试
使用教材 [1]闫永新。金融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2]Yongxin Yan.Financial Derivatives.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2017.
参考书目 [1]Martin Baxter & Andrew Rennie. Financial Calculus.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UK, 1996.
[2](美)罗伯特 E.惠利著,胡金焱、王起、李颖译.衍生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审计理论研究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审计理论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 M1202B213
课程负责人 袁根根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3 学时 60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30 18 6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以扎实的审计理论、内部控制理论、数学为基础,掌握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的重要理论与实务,并能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独立审计与内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对中国审计市场的基本认识,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审计市场与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和体系。
课程内容
第1章财务审计理论结构研究
第2章管理审计理论研究
第3章审计风险、审计失败、审计责任研究
第4章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实证分析
第5章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第6章独立审计比较研究
第7章政府审计比较研究
第8章企业内部审计应用研究
第9章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第1~4章、第9章):以集中讲授、组织研讨为主
2.课外教学(第5、8章):以实地调研、组织研讨为主
3.课程综述(第6~7章):以读书指导、组织研讨为主
考核方式 考查(课程论文)
使用教材 《实证审计理论》,陈汉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参考书目 《高级审计学:实证视野下的审计研究》伍利娜,戚务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审计理论》,陈汉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
《审计学》(14版.全球版)阿尔文.A..阿伦斯(Alvin A. Arens),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等期刊的经典和最新论文
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d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财务报表分析 课程编号 M1202X001
课程负责人 王绍凤 教学团队成员 王鑫斌,宋子仪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32 1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力;
2、能够根据用户的信息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需要。
教授要求:
1、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3、能对利润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4、能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5、掌握偿债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6、掌握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7、掌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8、掌握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9、掌握企业非会计报表信息的利用和分析;
10、会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课程内容
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论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解读
第三章利润表解读
第四章现金流量表解读
第五章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六章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第七章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八章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九章非会计报表信息的利用与分析
第十章财务综合分析和评价
考核方式 结课论文
使用教材 《财务报表分析》,袁淳,吕兆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张新民,2001.2
2、《财务报表分析原论》,熊楚雄,2000.8
3、《财务报表分析》,欧阳光中,2000.8
4、《财务报告分析》,孙铮、王鸿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
5、《财务报表分析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秦志敏,2002.4
《创新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创新管理》 课程编号 M1202X007
课程负责人 周红 教学团队成员 周红、企业家、助教
课程类别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4 0 0 2 0 0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掌握创新管理与创新思维的概念,理解创新管理及思维的意义,熟悉创新管理的源泉和创新管理的过程,研究创新管理,探讨什么是创新管理,如何实现企业创新管理,既有理论意义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战略-组织-资源-制度”为新的框架构建创新管理的新体系,结合优秀创新企业(格力、华为、苹果等)的案例,深刻剖析创新管理与创新思维,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新颖性。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们知行合一,真正理解创新之后,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结合实际。要求学生们以课程内容理论学习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明白企业是如何直面前所未有的竞争,配合创新管理,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更为重要的一点,打开学生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融入时下新鲜的创新知识,结合当前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动态思考的能力。
课程内容
理论部分分为创新管理和创新思维两个模块:
第一模块创新管理部分分为:
第一章创新管理总论(4学时)
介绍了创新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内涵,还包括创新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第二章创新管理环境分析(3学时)
介绍了创新管理的外部环境和产业环境
第三章组织创新管理(4学时)
概述了组织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情景应用
第四章创新的战略选择(3学时)
涵盖企业企业战略与创新,讲述了创新的领先战略和跟随战略
第五章创新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3学时)
介绍了动态的创新发展历程并描述未来的发展前景
第二模块创新思维部分分为:
第六章创新思维基本概述(3学时)
介绍什么是创新思维和常见的创新思维模式
第七章创新思维与经营管理(3学时)
介绍了创新思维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与价值
第八章创新思维的方式及技巧(3学时)
介绍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方式及其可能产生的误区
实践部分:
一、邀请企业家就企业实际境遇讲解创新的意义(2学时)
二、学生走访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并与同学们分享该企业的创新点(2学时)
三、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并进行创新学习(2学时)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创新管理》陈劲,郑刚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参考书目 《创新管理》韦影,盛亚
《创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创新者的窘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课程编号 M1202X008
课程负责人 蒋雅静 教学团队成员 薛木森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5 15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并加入丰富的实务案例介绍,具体说明如何应用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以解决真实问题,剖析从数据中掏金的秘诀。内容涵盖数据挖掘基本概念与数据准备、数据挖掘的方法与实证、数据挖掘的进阶运用;能融会贯通地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而提升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决策能力。
课程内容
1.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概论。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数据挖掘与数字决策,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架构与步骤,数据挖掘的问题类型。
2.数据与数据准备。大数据分析的基础:Hadoop架构,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MapReduce,数据类型,数据尺度,数据检查,数据探索与可视化,数据整合与清理,数据转换,数据归约,数据分割,应用实例——半导体厂制造技术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升。
3.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定义与说明,关联规则的衡量指针,关联规则的类型,关联规则算法,多维度关联规则,多阶层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应用,语言与关联规则分析,应用实例——电力公司。
4.决策树分析。决策树的建构,决策树的算法,数据准备,决策树分类模型评估,语言与决策树分析,应用实例——建构cDNA生物芯片的数据挖掘模式。
5.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网络学习法,自组织映射网络,自适应共振理论人工神经网络,语言与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实例——半导体生产周期时间预测与管控。
6.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法简介,划分聚类分析法,以密度为基础的分群算法,以模式为基础的分群算法,应用实例——黄光机台聚类分析。
7.朴素贝叶斯分类法与贝叶斯网络。贝叶斯定理,朴素贝叶斯分类法,贝叶斯网络,R语言与贝叶斯分类,应用实例——电力公司馈线事故定位系统。
8.粗糙集理论。粗糙集理论基本概念,粗糙集理论产生分类规则,粗糙集理论与其他分类方法的比较,R语言与粗糙集理论,应用实例──TFTLCD数组事故诊断。
考核方式 课堂讨论30%,文献研读30%,案例讨论40%。
使用教材 简帧富,许嘉裕.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第一版。
参考书目 1. 米歇尔.钱伯斯.大数据分析方法:用分析驱动商业价值.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 周英等.大数据挖掘:系统方法与实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服务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服务管理 课程编号 M1202X002
课程负责人 韦福祥 教学团队成员 姚亚楠、杜伟强、曹花蕊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8 2 4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讲述服务主导逻辑、服务中的消费行为、服务质量、服务系统开发与创新、服务接触、服务中的价值共创、服务补救、服务共享、大数据、以及定量模型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服务性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服务性企业的运营过程,掌握服务性企业相应管理方法,为日后从事服务性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
1.服务主导逻辑(3课时)
2.服务中的消费行为(12课时)(具体包括服务中顾客的亲社会行为;解释水平、调节定向、关系规范理论在服务中的应用)
3.服务质量管理(3课时)
4.服务需求与服务生产能力的平衡(3课时)
5.服务系统开发与创新(3课时)
6.服务环境(3课时)
7.服务接触与顾客管理(3课时)
8.服务中的价值共创(3课时)
9.服务补救(3课时)
10.服务领域的前沿领域——服务共享(3课时)
11.服务领域的前沿领域——大数据(3课时)
12.两次学生讨论和作业报告(6课时)
考核方式 结课论文
使用教材 《服务营销》,洛夫洛克著,韦福祥译,2014.
参考书目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等服务领域的学术期刊
高级市场营销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高级市场营销学 课程编号 M1202B201
课程负责人 韦福祥 教学团队成员 姚亚男、曹花蕊、杜伟强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7 18 3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市场营销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全球化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较为完整地掌握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并能结合案例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使学生提高市场营销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市场营销具有总体认识;紧密联系实际,学会用市场营销理论分析和解决相关的企业管理案例,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奠定相应的理论体系基础,通过深度理论讲授和研讨,为学术型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做好与本课程相关的理论准备。
以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管理功能和方法为基础,以市场营销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为主线,对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等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介绍。其中心内容是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利用有限的市场营销资源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具有原创性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先进的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突出市场情绪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使其为其它管理类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市场营销的经典案例,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讲授内容,围绕某一市场营销的主题,独立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够对某一个市场营销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得出具有学术意义的研究结论,并且符合学术论文的研究规范要求,字数不少于7000字。
使用教材 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何佳讯译,《营销管理》(第15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参考书目 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著,楼尊译,《市场营销:原理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蒂姆·史密斯著, 周庭锐等译,《市场营销系列:定价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诺埃尔•凯普等著,《写给中国经理人的市场营销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孟韬、毕克贵著,《营销策划:方法、技巧与文案》(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戴维·刘易斯著,张淼译,《心理学家的营销术:如何操控消费者的潜意识、思维过程和购买决定》,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罗伯特·西奥迪尼著,闾佳译,《影响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管理沟通》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沟通 课程编号 M1202X003
课程负责人 周红 教学团队成员 周红、企业家、助教
课程类别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8 2 0 0 0 2 0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课堂章授,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沟通的理论体系。
2.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管理沟通的基本原理,提高沟通意识,掌握管理沟通的策略,并能自觉地将沟通策略用于管理沟通实践,提高沟通策划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与组织内外部人员沟通的技能
教学要求:
1.学生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并且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
2.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游戏讨论,积极融入集体氛围。
3.学生需经常阅读有关管理沟通方面的参考书籍,并且做笔记。
4.学生必须参加课下实践教学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5.期末结课考核,学生可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写一篇有关沟通管理的论文,不少于3000字。
课程内容
理论部分(共28小时):
第一部分(4学时):沟通的基本概述。主要讲述沟通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沟通的基本模型。
第二部分 (3学时):沟通中的障碍。主要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认同障碍,倾听障碍和理解障碍。
第三部分(3学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主要对有效沟通的五大技巧进行深度讲解。
第四部分(4学时):人格特质与沟通技巧。首先介绍了PDP性格测试,学生据此判断自己的人格特质,然后根据不同的人格特质类型,采用相对应的沟通技巧和方式。
第五部分(4学时):组织沟通。主要讲述组织沟通的类型,其次通过流线图讲解了沟通信息的流向,最后提出了如何处理与上下,平级关系的问题,例如与上司的沟通问题。
第六部分(3学时):商务谈判与沟通。主要讲述了商务谈判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程序,以及将一些博弈论的知识与商务谈判结合起来,分析谈判技巧。
第七部分(3学时):冲突与沟通。主要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化解冲突的方式方法。
第八部分(4学时):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人际沟通。主要探讨在现代通讯科技条件迅猛发展以及即时通讯软件的广泛使用背景下,出现的企业与个人的一些新型沟通处理技巧和方式。
实践部分(共4学时):
一、企业实地调研走访(2学时)。
二、开展拓展教学活动(2学时)。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工商管理经典教材·管理沟通》,阿瑟·H·贝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
参考书目 1.《管理沟通》,康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管理沟通原理与实践》,迈克尔·E·哈斯特利、林达·麦克詹尼特,机械工业出版社;
3.《有效沟通》,兰尼·阿里顿多,企业管理出版社;
4.《有效沟通技巧》,柳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绩效与薪酬管理 课程编号 M1202X006
课程负责人 刘宏鹏 教学团队成员 杨柳、任枫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8 12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以绩效管理的理论、体系设计和技术方法为主线,让学生了解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薪酬内涵、薪酬理论、薪酬调查、薪酬制度设计等现代薪酬管理的一般理论,并具备针对企业的薪酬制度进行深度问题诊断并能够提出高水平合理化建议。
教学要求:掌握组织绩效管理的基础流程,结合案例能够诊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掌握经典的绩效考核技术,并能够实际应用相关技术和方法,为以后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实际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课程内容
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奠定相应的理论体系基础,通过深度理论讲授和研讨,为学术型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做好与本课程相关的理论准备。
从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构建、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五个方面讲述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从实际操作角度介绍绩效考核的技术支撑,主要包括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考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以素质为基础的绩效考核等。
结合现实的案例,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分析、诊断组织在进行绩效管理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并且能够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采用小组学习和研讨的形式,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考核技术或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技术。
薪酬与薪酬管理的内涵;薪酬水平与薪酬市场调查;基本薪酬制度设计,包括:职位薪酬体系设计、技术能力薪酬体系设计、职位评价技术等;
绩效薪酬制度设计,包括:个人绩效薪酬制度设计、群体绩效薪酬制度设计;长期绩效薪酬制度设计,包括股票期权、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经营者持股、员工持股、管理层收购、限制性股票等制度设计;
福利保险制度设计,包括:员工福利内涵、法定福利与企业福利的设计、员工福利管理;
薪酬结构设计,包括:薪酬结构的横向设计、薪酬结构的纵向设计和宽带型薪酬结构设计。
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讲授内容,围绕某一绩效管理或薪酬管理的主题,或者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题,独立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够该主题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并得出具有学术意义的研究结论,并且符合学术论文的研究规范要求,字数不少于7000字。
使用教材 绩效管理(第3版),付亚和,许玉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现代薪酬管理,周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绩效管理(第3版),赫尔曼·阿吉斯著,刘昕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战略性绩效管理(第4版),方振邦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薪酬管理,刘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薪酬管理,郭爱英,张立峰,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编号 M1202B202
课程负责人 刘宏鹏 教学团队成员 刘翔宇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8 12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较为完整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并能结合案例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使学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总体认识;紧密联系实际,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相关的企业管理案例,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奠定相应的理论体系基础,通过深度理论讲授和研讨,为学术型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做好与本课程相关的理论准备。
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管理功能和方法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为主线,对获取、保留、发展、协调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开发人力资源,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具有原创性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突出人力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使其为其它管理类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案例,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讲授内容,围绕某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主题,独立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够对某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得出具有学术意义的研究结论,并且符合学术论文的研究规范要求,字数不少于7000字。
使用教材 廖泉文著,《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刘昕,《人力资源管理》(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
谢晋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德斯靳,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余凯成等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约翰•霍伦拜克等著,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艺术与审美》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艺术与审美 课程编号 M1202X004
课程负责人 要彬 教学团队成员 美设学院、音影学院和部分行业人士
课程类别 学科方向必修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2 2 0 8 0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而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美化自身,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塑造一个完美健康、具有高尚人格、优雅情操和审美能力的人。
教学要求:
了解并把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对东西方文化有总体了解,并能对音乐、美术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鉴赏的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视觉审美
包括建筑审美、绘画艺术审美、服饰艺术审美等
第二部分听觉审美
包括西方音乐审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等
第三部分味觉审美
包括中国茶文化审美、红酒文化审美等
第四部分文学艺术鉴赏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曹桂生,曹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战略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战略管理》 课程编号 M1202B204
课程负责人 王晔 教学团队成员 付婕、刘冰
课程类别 学科方向必修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2 4 0 2 2 0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战略的基本思想、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战略实施艺术;为学生今后走入企业或社会时从事研究和制定战略决策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课程,要求学生对多种管理知识和业务有基本的了解,课程设置放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和引申,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战略环境分析
包括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环境
第二部分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
第三部分公司战略
纵向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重组并购战略、国际化战略
第四部分战略创新
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战略管理》
参考书目 《战略管理》安索夫,机械工业出版社
《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
《战略的本质》马丁•里维斯,中信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 课程编号 M1202X005
课程负责人 张党珠 教学团队成员 无
课程类别 选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6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该通识课程的教学环节,与当下主流的西方管理理论为参照,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核心的一些管理范畴,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这些管理思想相应的落地机制,对目前中国管理学教学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了解本土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与西方管理理论相结合,培养管理的思维和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管理思维,以适应我国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教学要求掌握四方面的核心内容,第一方面是道家的管理思想,包括道与德、无为而治与内圣外王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方法;第二各方面是儒家管理思想,包括中庸之道、义利相生与三纲五常的管理思想;第三个方面是佛家的管理思想,包括无我与领导智慧、论修行与自我管理两个教学板块;第四方面是其他各家,包括法家的法、术、势,兵家的知彼知己与墨家的兼爱等管理思想。
课程内容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导论(共4学时)
教学内容:
1.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1学时);
2.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1学时);
3. 经典书目读书指导(2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的东西方管理存在的难题、文化自信与管理本土化研究;
2、要求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分类,各家各派的大致思想,并掌握经典阅读思路。
第二章道与德(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道的基本内涵及管理思想(1学时);
2、德的基本内涵及管理思想(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理解道的基本内涵;
2、要求理解德的基本内涵;
3、讨论运用道与德的管理案例。
第三章无为而治(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无为而治 (1学时);
2、案例讨论:京瓷阿米巴管理与无为而治(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无为而治的基本概念;
2、掌握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在各方面的差异;
3、通过案例讨论体会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内圣外王(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内圣外王以及内圣外王的重要性 (1学时);
2、内圣外王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内圣外王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圣外王的重要性;
2、掌握内圣外王的内在生成逻辑;
3、通过案例讨论体会内圣外王在古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研讨专题1:道家管理思想研讨(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道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汇报 (1学时);
2、道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写作指导(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阅读道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
2、要求递交5000字的道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
第五章中庸之道(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中庸 (1学时);
2、中庸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中庸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中庸的科学逻辑;
3、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中庸人格量表得分。
第六章义利相生(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义、什么是利 (1学时);
2、义利相生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义利的基本概念;
2、掌握义利相生的科学逻辑;
3、通过案例讨论体会义利相生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第七章三纲五常(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三钢、什么是五常 (1学时);
2、三钢、五常的现代转化(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三纲、五常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三纲五常在秩序管理方面对现代管理的影响与转化;
3、通过自由讨论体会现代社会圈层分类的必然性。
课程研讨专题2:儒家管理思想研讨(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儒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汇报 (1学时);
2、儒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写作指导(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阅读儒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
2、要求递交5000字的道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
第八章无我与领导境界(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无我 (1学时);
2、无我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无我的基本概念;
2、掌握无我的科学逻辑;
3、了解领导境界的古今分类。
第九章论修行与自我管理(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修行 (1学时);
2、自我管理的基本内涵(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修行的基本概念;
2、掌握自我管理的基本内涵;
3、通过自由讨论体会修行与自我管理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第十章论法、术、势(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法、术、势 (1学时);
2、案例讨论:秦国在管理方面的优越性(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法术势的基本概念;
2、通过案例讨论体会管理的价值,鼓励学生去研究并创造管理红利。
第十一章论知彼知己(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知彼知己与知己知彼的差异 (1学时);
2、知彼知己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知彼知己的基本概念;
2、掌握知彼知己的科学逻辑;
3、通过自由讨论体会管理者要尽量避免自以为是的管理局限。
第十二章论兼爱(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兼爱 (1学时);
2、兼爱的可行性讨论与民间社团存在的理由(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兼爱的基本概念;
2、通过案例讨论体会兼爱在民间社团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研讨专题3: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研讨(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汇报 (1学时);
2、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写作指导(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阅读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
2、要求递交5000字的佛家、兵家或墨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
考核方式 课程结课论文
使用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 葛荣晋. 老子的商道 [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1.
王博.无奈与逍遥——庄子的心灵世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春秋)孔子述, (春秋)孔门弟子撰, 钱宁重编. 新论语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李零. 兵以诈立: 我读《孙子》 [M]. 北京:中华书局, 2006.
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 中华文化史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齐善鸿等. 新管理哲学:道本管理 [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刘云柏. 中国管理思想通史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余焕新. 儒家行为管理 [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
《组织行为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组织行为学 课程编号 M1202B203
课程负责人 刘萍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8 4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组织行为学是为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应用课程。其教学目的及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培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管理能力。为其管理活动提供心理依据和新的视角,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课程内容
《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导论,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发展脉络等;
第二单元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与组织的匹配等等;
第三单元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的基础,沟通,冲突,团队等等;
第四单元组织行为过程;第五单元组织行为,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等等。
考核方式 报告、答辩
使用教材 组织行为学精要(原书第12版) 罗宾斯
参考书目
1.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组织行为学(第16版)斯蒂芬·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 蒂莫西·贾奇
2.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组织行为学(第14版)
斯蒂芬•P•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 蒂莫西•A•贾奇
《公司财务理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公司财务理论 课程编号 M1202X041
课程负责人 王绍凤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2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司财务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知识要点。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司财务的专题理论研究,了解国内外公司财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能够运用所学的公司财务理论和方法初步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实践。
课程内容
一.文献导读
二.企业估值理论与方法
三.IPO中的财务问题
四.企业再融资理论与政策
五.投资理论与政策
六.资本结构理论前沿:融资优序理论和现金持有水平
七.内部资本市场
八、公司股利理论与政策
九、并购重组中的财务问题
十、企业集团财务研究:两个不同视角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授。通过面授,使学生掌握公司财务理论理论结构体系。
(2)文献评述。以学生报告文献的方式,对文献进行剖析,使学生既学会理论,又能体会研究方法。
(3)课堂讨论。未报告文献的学生要针对文献进行讨论研究。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报告文献、课堂讨论(50%)
期末成绩:研究设计(50%)
使用教材 《财务管理理论前沿专题》周守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11
参考书目 1.《公司财务实证研究》陆正飞、岳衡、祝继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5.
2. 《公司财务理论》王斌,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01.
3.《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管理世界》、《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等期刊的经典和最新论文.
《管理会计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专题 课程编号 M1202X043
课程负责人 王鑫斌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32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级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知识要点。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级管理会计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了解国内外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能够运用所学高级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初步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实践。
课程内容
专题一:文献导读
基本内容:中、英文文献的检索、精读、泛读方法、文献综述的撰写
专题二:作业成本法
基本知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实施步骤、应用举例
报告文献:
[1]杨世忠, 许江波, 张丹. 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某高校成本核算的实例分析[J]. 会计研究, 2012, 4: 14-19.
[2]张蕊, 饶斌, 吴炜. 作业成本法在卷烟制造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 会计研究, 2006, 7: 59-65.
专题三:经济增加值
基本知识:经济增加值基本概念、计算方法
报告文献:
[1]池国华, 邹威. 基于 EVA 的价值管理会计整合框架——一种系统性与针对性视角的探索[J]. 会计研究, 2015 (12): 38-44.
[2]王学龙, 王复美. 审计机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审计署绩效报告为例[J]. 审计研究, 2015 (1): 52-59.
[3]刘凤委, 李琦. 市场竞争, EVA 评价与企业过度投资[J]. 会计研究, 2013, 2: 54-62.
专题四:平衡计分卡
基本知识: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相关概念
报告文献:
[1] 刘运国, 陈国菲. BSC 与 EVA 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 GP 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J]. 会计研究, 2007, 9(5).
[2] 支晓强, 戴璐. 组织间业绩评价的理论发展与平衡计分卡的改进: 基于战略联盟情景[J]. 会计研究, 2012, 4(11): 79-80.
专题五:公司治理
基本知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基本概念
报告文献:
[1] Jiang F, Kim K A.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A moder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5, 32: 190-216.
[2] Helwege J, Intintoli V J, Zhang A. Voting with their feet or activism?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mpact on CEO turnover[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2, 18(1): 22-37.
[3] Chen T. Institutions, board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5, 32: 217-237.
[4] 戴亦一, 陈冠霖, 潘健平. 独立董事辞职, 政治关系与公司治理缺陷[J]. 会计研究,2014.
[5]陈冬华, 胡晓莉, 梁上坤, 等. 宗教传统与公司治理[J]. 经济研究, 2013, 9(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授。通过面授,使学生掌握高级管理会计理论结构体系。
(2)文献评述。以学生报告文献的方式,对文献进行剖析,使学生既学会理论,又能体会研究方法。
(3)课堂讨论。未报告文献的学生要针对文献进行讨论研究。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报告文献、课堂讨论(50%)
期末成绩:研究设计(50%)
使用教材 《高级管理会计》刘运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11
参考书目 1.《高级管理会计》(第3版)卡普兰著,吕长江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09.
2. 《公司治理》(第2版)李维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8.
3. 平衡计分卡一化战略为行动卡普兰、诺顿, 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11.
《会计理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会计理论 课程编号 M1202B241
课程负责人 史云鹏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38 10
教学目的及要求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会计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会计知识的科学、系统的结论。学习会计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以会计理论为基础,加深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会计理论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2)掌握基于会计理论解释和说明会计实务的能力;(3)具备进行会计理论及实务方向研究的能力。
课程内容
一、会计理论概述集中讲授4学时
二、会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集中讲授4学时
三、财务会计概念结构集中讲授6学时、组织讨论2学时
四、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集中讲授8学时、组织讨论2学时
五、财务报告理论集中讲授4学时、组织讨论2学时
六、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集中讲授4学时、组织研讨2学时
七、会计外延的研究集中讲授8学时、组织讨论2课时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
使用教材 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3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
吴君民,会计理论研究.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年。
技术经济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技术经济学 课程编号 M1202B243
课程负责人 史云鹏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必修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38 6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科,主要对经济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规律和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本门课程在对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进行综合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对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及应用进行讲解,以培养学生进行专业研究以及对实际问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2)掌握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3)掌握技术经济评价的原理及方法,能够运用其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具备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估的能力;(4)具备进行技术经济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研究的能力。
课程内容
一、绪论集中讲授1课时
二、技术发展理论及技术与经济的关系集中讲授1课时
三、工程项目投资分析评价基础集中讲授6课时、实验分析2课时
四、工程项目投资不确定性分析集中讲授6课时、实验分析2课时
五、工程项目投资方案群选优集中讲授6课时、组织研讨2课时
六、设备更新经济分析集中讲授6课时、组织研讨2课时
七、企业、产业及国家层面上的技术经济问题集中讲授6课时
八、研究技术经济问题的典型方法集中讲授6课时、组织研讨2课时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
使用教材 赵国杰,工程经济学.3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雷家骕,程源,杨湘玉,技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傅家骥,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金融衍生工具》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金融衍生工具 课程编号 M1202X042
课程负责人 闫永新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选修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45 3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学生能够辨识投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能够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投融资风险。
教学要求:
(1)掌握金融工具收益和风险度量方法。
(2)掌握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方法和结算方法。
(3)掌握金融衍生工具定价方法。
(4)掌握金融衍生工具定价模型推导方法。
课程内容
投融风险类型,金融工具的风险度量,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波动率的计算方法;
远期、期货和互换定价,期权无套利定价关系,标准期权定价模型,非标准期权定价模型,商品衍生工具,股票衍生工具,股票指数衍生工具,公司证券定价,外汇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信用风险定价模型;
连续时间美式期权定价模型,连续时间外汇期权定价模型,分形美式期权定价模型,长期期权定价模型,通用期权和外资期权定价模型,随机微积分。
考核方式 考试
使用教材 [1]闫永新。金融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2]Yongxin Yan.Financial Derivatives.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2017.
参考书目 [1]Martin Baxter & Andrew Rennie. Financial Calculus.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UK, 1996.
[2](美)罗伯特 E.惠利著,胡金焱、王起、李颖译.衍生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现代运筹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现代运筹学 课程编号 M1202B242
课程负责人 薛木森 教学团队成员 薛木森、李晓萍
课程类别 必修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5 15 8
教学目的及要求
该课程重点介绍优化模型的建立思想,优化算法的形成过程,强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包络分析、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对策论、及最优控制等优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备应用这些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地分析管理决策和工程优化中的实际问题,并建立相应优化模型,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课程内容
1、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模型:掌握DEA模型的构建思想及其应用等。
2、非线性规划:掌握下降搜索算法、一维寻优方法、多维无约束寻优方法和其他智能优化算法等。
3、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模型建立的思想、求解方法及其应用等。
4、决策论:掌握序列决策、贝叶斯决策、决策的效用、决策理论的新进展等。
5、排队论:排队服务系统的基本概念、输入与服务时间的分布、生灭过程等。
6、库存论:确定性需求库存模型、随机离散需求下的库存模型等。
7、对策论:掌握二人有限零和对策、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Hotelling模型等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等。
8、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掌握马尔科夫过程模型的构建思想及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等。
9、最优控制理论简介:掌握最优控制模型构建思想,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最优控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等。
考核方式 考查
使用教材 《运筹学(第三版)》,《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运筹学导论:高级篇(英文版·第8版)》, Hamdy A.Taha. 人民邮电出版社.
2、《运筹学导论(第9版)》, Frederick S.Hillier, Gerald J.Lieberman.
3、《运筹学决策方法(第3版影印版)》,温斯顿.
4、《实用非线性规划》科技出版社,D. G. 西梅尔布劳著、张仪焱译.
5、《运筹学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
《项目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项目管理学 课程编号 M1202X044
课程负责人 张丽霞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选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8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组织级层面了解项目的来龙去脉、便于加深对项目管理理论的认识;深入学习项目优化如进度优化、资源优化等的具体方法,为之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整个课程学习包括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两个部分,同时学习了项目管理理论,也从实践角度对项目管理有全面的认识。
课程内容
在充分了解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从两个方面对研究生的《项目管理》课程进行讲授。一个方面是提升高度,从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等角度学习项目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挖掘深度,尤其是项目的资源优化、进度压缩、绩效评价等问题,使研究生能够深层次解决项目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具体课程内容安排如下:
(1)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2)组织战略和项目选择
(3)组织的结构与文化
(4)项目计划的制定
(5)风险管理
(6)资源和成本进度计划
(7)如何缩短项目时间
(8)项目进度和绩效的衡量与评价
(9)项目收尾及项目监管
考核方式 考查
使用教材 (美)克利福德·格雷。项目管理(第4版)。
参考书目 张成功。项目管理。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项目管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12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素养的,掌握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多领域知识,以及具有把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研究前沿动态、提出研究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和持续创新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能够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
2.掌握预测、决策、优化、评价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4.能正确地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
6.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二、质量标准
1.基本知识。掌握本学科更深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向的专门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应用相关工具进行实际问题分析;掌握实验系统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完成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验。
2.学术素养。热爱所从事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探索管理科学与工程发展规律、科学总结等学术素养;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
3.学术道德。遵守国家、学校等部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遵从社会公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禁弄虚作假,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合理使用引文或引用他人成果。
4.获取知识能力。通过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主动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研究方法的能力;能够从工程实践、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实验探索中挖掘和发现新问题和研究课题。
5.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熟悉本领域技术和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应用科学理论方法、获得科学实验数据和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具有对本研究方向重要问题的评判能力,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价值判断。
6.实践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开展专门技术工作的研发;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够独立承担具体科研任务;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实施工程项目的能力。
7.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生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熟练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能够准确、精炼地表达自己学术观点和研究结果。
8.其他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和道德素养。具有一定的学术成果。
三、学科方向
1.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该方向研究包含将服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服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协调、供应链网络、供应链优化、供应链设施选址决策等;
2.行为运营管理(Behavioral Operations Management)。该方向研究是将人的行为研究与传统的运筹学与运营管理(OR/OM)相结合,针对由人参与并制定决策的运营系统开展研究工作,是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能够更有效地揭示实践情境中运营决策的行为和规律。
四、学制与总学分
硕士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9学分(16学时/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必
修
课
程 公
共
必
修
课
程 M0000B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全校硕士生必修
M0000B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任选其一修读
M0000B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M0000B004 第一外国语 64 4 1、2 全校硕士生必修
一级
学科
基础
课程 M1201B10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48 3 1 一级学科内所有硕士生必修
M1201B102 运筹学 48 3 2
M1201B103 管理研究方法 32 2 1
学科方向专业必修
课程 M1201B201 工业工程 32 2 3 一级学科内所有硕士生必修
M1201B202 运营管理 32 2 3
M1201B203 管理理论前沿 32 2 1
选
修
课
程 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程 M1201X001 启发式优化理论与方法 32 2 3
M1201X002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32 2 4
M1201X003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 32 2 3
M1201X004 创新管理 32 2 4
M1201X005 服务管理 32 2 3
M1201X006 战略管理 32 2 3
M1201X007 艺术与审美 32 2 1--4
跨学科选修课程 选修1 32 2
选修2 32 2
说明:1.选修课程包括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其中: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修读3门以上,不少于6学分);跨学科选修课(修读2门以上,不少于4学分)。要求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不少于4门,除满足本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选修要求之外,原则上均可供全校硕士研究生选修。
2.研究生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可作为跨专业选修,体育类课程每人只得选1门计算学分。
六、创新实践环节
创新实践环节包括系列学术讲座和其他实践形式。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校、院组织的12场(次)学术讲座,计1学分。其中,学风与科学道德建设系列讲座由研究生院、研工部统一开设并组织,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讲座占30%,学院的学术讲座占70%,采用讲座卡进行登记统计。
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生产实践),计1学分,需要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调查报告。其他实践环节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生产实践)、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需提供邀请函,并会后进行分享讨论)、参加学科(专业竞赛)、“三助一辅”等任选一项,计1学分。
研究生参加创新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天津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导师进行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
七、科学研究
1.每人原则上必须完成做2次公开学术报告。
2. 在校学习期间,以天津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公开独立发表与本学科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若与他人合作撰写论文,研究生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可以为第二作者);论文须正式发表,接受函等无效。
3.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纵向和横向课题研究工作。
八、中期考核
为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建立淘汰分流机制,对没有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研究生予以淘汰。
1.中期考核的对象和时间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
2.中期考核的内容
(1)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考核: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进行考核。
(2)文献阅读综述报告、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等考核。每学期导师组织读书会、撰写读书报告、文献综述等形式;中期应该修完全部课程的60%;学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的考核。
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反映研究生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认真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预审)、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
1.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从本学科出发,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意义的课题;课题要具有先进性,能在撰写论文中提出新见解。课题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结果。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说明已有实验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进度安排与完成日期等。一般应为0.5-1.0万字。
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时间为第三学期的12月份,通过有关专家(3-5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或博士)的充分评议,使论文工作计划有一个切实可靠的基础。每个研究生应认真填写科研专题调查及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有关专家审查签字后报学院批准后执行。
2、中期考核
为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建立淘汰分流机制,对没有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研究生予以淘汰。
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位论文开题前,进行一次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应包括每学期导师组织读书会、撰写读书报告、文献综述等形式。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3、学位论文评审
学位论文规范性要求:
1)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
2)论文写作要文句简练通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概念清晰,分析严谨;方法、步骤清楚,理论推导正确,数据真实有效可靠;图表清晰,研究结果表达准确,提出结论实事求是。
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1)能对选题的科学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做出论证;
2)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在原理方法、研究方案等方面有所创新,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完整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后送学院进行预审查。由研究生学院组织或者委托学院组织论文预审,申请者本人及导师不得参与,论文评阅人名单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评阅意见及评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通知导师并转交申请人。
预审通过后正式向研究生学院提交论文答辩申请。
4、学位论文答辩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预审者进行答辩申请并参与答辩。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由学院负责聘请。正式答辩前半个月由答辩秘书将论文送交答辩委员。
论文答辩未通过的,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延期答辩。
十、培养方式
1.成立学科领导小组,密切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合作,发挥两个学科各自的优势,全面提高培养质量。
2.研究生的论文以教师科研项目为研究选题依据,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
3.在管理研究方法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教育。完善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既要发挥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作用。导师应为在学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4.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方式,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时数分配要在每门课程的《课程简明教学大纲》中清晰化。
5.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海外实习、短期交流等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进程,鼓励并创造条件资助博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十一、必读文献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单位 备注(必读或选读)
1 管理科学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必读
2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必读
3 系统工程学报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必读
4 管理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必读
5 现代控制理论 刘豹、唐万生 必读
6 博弈与信息 艾里克·拉斯穆森 必读
7 供应链管理 马士华 必读
8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 大卫·辛奇-利维 必读
9 管理学 斯蒂芬·P·罗宾斯 必读
10 运营管理 F.罗伯特·雅各布斯,理查德 B.蔡斯(任建标 (注译)) 必读
11 运筹学 清华大学 必读
12 Management Science Informs 必读
13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forms 必读
14 Operations Research Informs 必读
15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POMS 必读
16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Elsevier 必读
17 Decision Sciences Wiley 必读
18 OMEG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lsevier 必读
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Elsevier 必读
20 Supply Chain Games: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Risk Valuatio Konstantin Kogan
Charles S. Tapiero 必读
21 控制与决策 东北大学 选读
22 工业工程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选读
23 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商学院 选读
24 运筹与管理 中国运筹学会 选读
25 管理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 选读
26 预测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选读
27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选读
28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Elsevier 选读
29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选读
30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Ada, Ohio 选读
31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选读
32 IIE Transactions Taylor & Francis 选读
33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选读
34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E 选读
3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Taylor & Francis 选读
36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Springer 选读
37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Springer 选读
38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Wiley 选读
39 The Handbook of Behavioral Operations Management E Bendoly, V WouterWezel, DG Bachrach 选读
40 Operations Management (5th Edition) Nigel Slack Stuart Chambers Robert Johnston 选读
41 合同理论 帕特里克·博尔顿,马塞尔斯·德瓦特里庞 选读
42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 罗希特·维尔马,肯尼思·博耶 选读
43 竞争优势 Michael.E.Porter 选读
44 现代物流规划理论与实践 冯耕中 选读
45 系统分析与协调 顾培亮 选读
46 复杂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陈森发 选读
47 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 选读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B101
课程负责人 李贵春 教学团队成员 薛木森张昕
课程类别 一级学科基础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0 20 10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和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掌握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匹配。
3.掌握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理论,能够初步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4.掌握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初步进行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构。 5.掌握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诀窍。
6 .掌握快速反应( QR )、有效客户反应( ECR )、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 CPFR )等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并能在物流管理中进行运用。
7.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技术与方法;
8.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与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
9.掌握供应链构建、以及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方法;
课程内容
1.现行管理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冲突,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特征、类型,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主要内容,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及其实现。
2.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的新问题,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以及工作流管理。
3.供应链绩效评价原则和和和评价指标体系、供应链关键绩效指标的优化方法以及对企业进行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4.传统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的缺陷、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含义以及重新设计企业组织系统和构造业务流程。
5.服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协调、供应链网络、供应链优化、供应链设施选址决策等。
考核方式 课堂讨论30%,文献研读30%,案例讨论40%。
使用教材 马士华,林勇. 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三版。
参考书目 1.罗希特•维尔马,肯尼思•博耶.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唐纳德•鲍尔索斯.供应链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运筹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运筹学 课程编号 M1201B102
课程负责人 薛木森 教学团队成员 薛木森、李晓萍
课程类别 一级学科基础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5 15 8
教学目的及要求
该课程重点介绍优化模型的建立思想,优化算法的形成过程,强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包络分析、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对策论、及最优控制等优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备应用这些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地分析管理决策和工程优化中的实际问题,并建立相应优化模型,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课程内容
1、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模型:掌握DEA模型的构建思想及其应用等。
2、非线性规划:掌握下降搜索算法、一维寻优方法、多维无约束寻优方法和其他智能优化算法等。
3、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模型建立的思想、求解方法及其应用等。
4、决策论:掌握序列决策、贝叶斯决策、决策的效用、决策理论的新进展等。
5、排队论:排队服务系统的基本概念、输入与服务时间的分布、生灭过程等。
6、库存论:确定性需求库存模型、随机离散需求下的库存模型等。
7、对策论:掌握二人有限零和对策、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Hotelling模型等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等。
8、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掌握马尔科夫过程模型的构建思想及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等。
9、最优控制理论简介:掌握最优控制模型构建思想,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最优控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等。
考核方式 案例研究50%,课堂讨论40%,作业10%
使用教材 《运筹学(第三版)》,《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HamdyA.Taha.运筹学导论:高级篇(英文版·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Frederick S.Hillier, Gerald J.Lieberman.运筹学导论(第9版),
3.温斯顿.运筹学决策方法(第3版影印版) ,
4.D. G. 西梅尔布劳著、张仪焱译.实用非线性规划.科技出版社,
5.运筹学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 M1201B103
课程负责人 姚亚男 教学团队成员 韦福祥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10 4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学生通过管理学研究方法与文献研读的课程学习,要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查询、并研读、理解经典与最新的英文和中文文献,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位论文具体的科学研究问题,并根据研究问题匹配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具体课程要求为:
1.根据兴趣和研究需要查询经典、最新的英文和中文文献;
2.研读英文文献,会撰写长摘要,深入理解研究模型的推导过程、归纳文献的理论价值,并找出文献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3.识别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建立研究模型
4.深刻理解管理学中常用的质化与量化研究方法,并将不同的研究方法、调查方法与科学问题进行匹配;
5.规划研究路线与研究技术
6.完成研究计划的撰写
课程内容
1.文献研读与评论(贯穿课程始终)
2.扎根理论与研究应用
3.访谈、观察等质化研究法国内法
4.案例研究
5.结构方程建模
6.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7.追踪与跨层次研究应用
8.跨文化研究方法与应用
9.研究计划与研究报告撰写
考核方式 研究计划撰写
使用教材 陈晓萍等主编,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ISBN:9787301206980, 7301206984
参考书目 10.刘军,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2008-04-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0091594
11.IACMR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系列: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定性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14年6月1日,ISBN: 7301242840, 9787301242841
12.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1日
13.温忠麟,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版),2012年1月1日
《运营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运营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B202
课程负责人 张昕 教学团队成员 李贵春、蒋雅静
课程类别 学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9 7 / / 5 0.5 0.5
教学目的及要求
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分析数据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实操能力。运营管理是对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和非制造业的服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内容包括运作战略、运作系统的设计、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及运作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四个层次。教学由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两大环节组成。课堂教学完成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学习,案例教学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管理游戏等相结合的方法,切实以互动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
课程内容
1、流程分析:流程绩效的评价指标、律特法则、流程分析
2、需求预测:预测方法、模型和步骤;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3、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的考虑因素、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设计思维
4、生产运作系统战略决策:测量运作能力的方法、决定有效运作能力方案的因素、评价运作能力方案的方法
5、工艺选择与设施布置:常见的工艺类型、工艺选择的关键问题、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产品原则布置的设计方法、工艺原则布置的设计方法
6、选址规划与分析:企业选址的一般程序、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企业选址的方案评估方法
7、作业计划:制造业作业计划在大量、中量、小批量生产系统中的应用;优先调度规则和方法;甘特图在作业控制中的应用;服务业的人员排班
考核方式 本课程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平时作业题,并根据教师提供或教材中的书面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出本人观点,运用课程知识提出专业性建议,以上作为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出勤占总成绩的30%;考试试卷由任课教师提供,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核方式为闭卷。
使用教材 任建标.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陈福军. 运营管理.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理查德·B·蔡斯,尼古拉斯·J·阿奎拉诺,F·罗伯特·雅各布斯. 运营管理(原书第9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陈荣秋,马士华. 生产运作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Edward Knod,Richard Schonberger,何桢. 运营管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
《管理理论前沿》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理论前沿 课程编号 M1201B202
课程负责人 韦福祥 教学团队成员 王晔、刘萍、周红、闫永新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1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对近些年国内外管理理论文献的归纳来分析目前管理理论的发展动态.通过对营销前沿理论、企业战略前沿理论、组织相关前沿理论、金融投资前沿理论等归纳总结,提出对管理理论发展趋势的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相关管理理论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寻找自己有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建立从事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内容
专题一,营销前沿理论
专题二,人力资源与管理心理前沿理论
专题三,公司战略前沿理论
专题四,组织行为前沿理论
专题五,创新管理前沿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必读书目及老师提供的阅读资料
参考书目
《工业工程》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工业工程 课程编号 M1201B201
课程负责人 李贵春 教学团队成员 张昕薛木森
课程类别 学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5 15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旨在学习和掌握工业工程知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方法研究的定义、原理、原则与依据,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意义,常用的分析方法。掌握各种理论及每种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分析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学会按照方法分析的步骤进行分析,学会用所学的各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程内容
1.了解工业工程的产生、发展历程、工业工程学科体系和工业工程人才的素质结构;熟悉工业工程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工业工程的定义、目标和工业工程意识。
2.熟悉方法研究的概念、特点、目的和工作研究步骤;掌握工作研究对象、内容、工作研究技术;掌握方法研究的内容、层次与程序及作业测定的含义。
3.了解管理事务分析概念、特点、工具;熟悉工艺程序图、流程程序图和布置和经路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掌握方法程序分析常用符号、种类和程序分析方法。
4.了解现场管理优化的特征及重要性;熟悉目视管理和定置管理的基本要求、方法和工具;掌握“5S”的含义和“5S”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易树平. 基础工业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第一版。
参考书目 1.工业工程导论,汪应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
2.基础工业工程,范中志,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
《启发式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启发式优化理论与方法 课程编号 M1201X001
课程负责人 侯玲娟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0 7 5
教学目的及要求
启发式优化算法是现代优化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在有限种或无限种可行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大空间、非线性、全局寻优、组合优化等复杂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在管理、金融、物流、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各种经典常用的优化算法及其应用方法,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现代启发式优化方法解决复杂工程设计问题的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介绍启发式优化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深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启发式优化算法原理,具备在实践中解决实际优化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方面,首先,介绍启发式算法理论基础,其次,选择几种典型的启发式优化算法,针对算法背景及设计思路、算法流程及技术难点以及算法应用和改进等进行详细讲解,内容主要来源于参考书目和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
课程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启发式算法的理论基础
(2)进化类算法:遗传算法、差分进化算法、免疫算法
(3)群智能算法:蚁群算法 、 粒子群算法
(4)局部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搜索算法
(5)神经网络算法:BP神经网络算法、深度神经网络
考核方式 结课论文60%,课堂测试40%
使用教材 邢文训,谢金星.现代优化计算方法(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 包子阳,余继周.智能优化算法及其MATLAB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课程编号 M1201X002
课程负责人 蒋雅静 教学团队成员 薛木森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5 15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并加入丰富的实务案例介绍,具体说明如何应用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以解决真实问题,剖析从数据中掏金的秘诀。内容涵盖数据挖掘基本概念与数据准备、数据挖掘的方法与实证、数据挖掘的进阶运用;能融会贯通地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而提升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决策能力。
课程内容
1.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概论。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数据挖掘与数字决策,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架构与步骤,数据挖掘的问题类型。
2.数据与数据准备。大数据分析的基础:Hadoop架构,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MapReduce,数据类型,数据尺度,数据检查,数据探索与可视化,数据整合与清理,数据转换,数据归约,数据分割,应用实例——半导体厂制造技术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升。
3.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定义与说明,关联规则的衡量指针,关联规则的类型,关联规则算法,多维度关联规则,多阶层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应用,语言与关联规则分析,应用实例——电力公司。
4.决策树分析。决策树的建构,决策树的算法,数据准备,决策树分类模型评估,语言与决策树分析,应用实例——建构cDNA生物芯片的数据挖掘模式。
5.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网络学习法,自组织映射网络,自适应共振理论人工神经网络,语言与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实例——半导体生产周期时间预测与管控。
6.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法简介,划分聚类分析法,以密度为基础的分群算法,以模式为基础的分群算法,应用实例——黄光机台聚类分析。
7.朴素贝叶斯分类法与贝叶斯网络。贝叶斯定理,朴素贝叶斯分类法,贝叶斯网络,R语言与贝叶斯分类,应用实例——电力公司馈线事故定位系统。
8.粗糙集理论。粗糙集理论基本概念,粗糙集理论产生分类规则,粗糙集理论与其他分类方法的比较,R语言与粗糙集理论,应用实例──TFTLCD数组事故诊断。
考核方式 课堂讨论30%,文献研读30%,案例讨论40%。
使用教材 简帧富,许嘉裕.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第一版。
参考书目 1.米歇尔.钱伯斯.大数据分析方法:用分析驱动商业价值.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周英等.大数据挖掘:系统方法与实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X003
课程负责人 张党珠 教学团队成员 无
课程类别 选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6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该通识课程的教学环节,与当下主流的西方管理理论为参照,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核心的一些管理范畴,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这些管理思想相应的落地机制,对目前中国管理学教学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了解本土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与西方管理理论相结合,培养管理的思维和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管理思维,以适应我国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教学要求掌握四方面的核心内容,第一方面是道家的管理思想,包括道与德、无为而治与内圣外王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方法;第二各方面是儒家管理思想,包括中庸之道、义利相生与三纲五常的管理思想;第三个方面是佛家的管理思想,包括无我与领导智慧、论修行与自我管理两个教学板块;第四方面是其他各家,包括法家的法、术、势,兵家的知彼知己与墨家的兼爱等管理思想。
课程内容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导论(共4学时)
教学内容:
1.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1学时);
2.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1学时);
3. 经典书目读书指导(2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的东西方管理存在的难题、文化自信与管理本土化研究;
2、要求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分类,各家各派的大致思想,并掌握经典阅读思路。
第二章道与德(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道的基本内涵及管理思想(1学时);
2、德的基本内涵及管理思想(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理解道的基本内涵;
2、要求理解德的基本内涵;
3、讨论运用道与德的管理案例。
第三章无为而治(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无为而治 (1学时);
2、案例讨论:京瓷阿米巴管理与无为而治(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无为而治的基本概念;
2、掌握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在各方面的差异;
3、通过案例讨论体会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内圣外王(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内圣外王以及内圣外王的重要性 (1学时);
2、内圣外王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内圣外王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圣外王的重要性;
2、掌握内圣外王的内在生成逻辑;
3、通过案例讨论体会内圣外王在古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研讨专题1:道家管理思想研讨(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道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汇报 (1学时);
2、道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写作指导(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阅读道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
2、要求递交5000字的道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
第五章中庸之道(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中庸 (1学时);
2、中庸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中庸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中庸的科学逻辑;
3、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中庸人格量表得分。
第六章义利相生(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义、什么是利 (1学时);
2、义利相生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义利的基本概念;
2、掌握义利相生的科学逻辑;
3、通过案例讨论体会义利相生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第七章三纲五常(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三钢、什么是五常 (1学时);
2、三钢、五常的现代转化(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三纲、五常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三钢五常在秩序管理方面对现代管理的影响与转化;
3、通过自由讨论体会现代社会圈层分类的必然性。
课程研讨专题2:儒家管理思想研讨(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儒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汇报 (1学时);
2、儒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写作指导(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阅读儒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
2、要求递交5000字的道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
第八章无我与领导境界(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无我 (1学时);
2、无我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无我的基本概念;
2、掌握无我的科学逻辑;
3、了解领导境界的古今分类。
第九章论修行与自我管理(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修行 (1学时);
2、自我管理的基本内涵(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修行的基本概念;
2、掌握自我管理的基本内涵;
3、通过自由讨论体会修行与自我管理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第十章论法、术、势(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法、术、势 (1学时);
2、案例讨论:秦国在管理方面的优越性(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法术势的基本概念;
2、通过案例讨论体会管理的价值,鼓励学生去研究并创造管理红利。
第十一章论知彼知己(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知彼知己与知己知彼的差异 (1学时);
2、知彼知己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知彼知己的基本概念;
2、掌握知彼知己的科学逻辑;
3、通过自由讨论体会管理者要尽量避免自以为是的管理局限。
第十二章论兼爱(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兼爱 (1学时);
2、兼爱的可行性讨论与民间社团存在的理由(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兼爱的基本概念;
2、通过案例讨论体会兼爱在民间社团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研讨专题3: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研讨(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汇报 (1学时);
2、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写作指导(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阅读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
2、要求递交5000字的佛家、兵家或墨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
考核方式 课程结课论文
使用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 葛荣晋. 老子的商道 [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1.
王博.无奈与逍遥——庄子的心灵世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春秋)孔子述, (春秋)孔门弟子撰, 钱宁重编. 新论语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李零. 兵以诈立: 我读《孙子》 [M]. 北京:中华书局, 2006.
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 中华文化史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齐善鸿等. 新管理哲学:道本管理 [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刘云柏. 中国管理思想通史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余焕新. 儒家行为管理 [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
《创新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创新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X004
课程负责人 周红 教学团队成员 周红、企业家、助教
课程类别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4 0 0 2 0 0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掌握创新管理与创新思维的概念,理解创新管理及思维的意义,熟悉创新管理的源泉和创新管理的过程,研究创新管理,探讨什么是创新管理,如何实现企业创新管理,既有理论意义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战略-组织-资源-制度”为新的框架构建创新管理的新体系,结合优秀创新企业(格力、华为、苹果等)的案例,深刻剖析创新管理与创新思维,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新颖性。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们知行合一,真正理解创新之后,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结合实际。要求学生们以课程内容理论学习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明白企业是如何直面前所未有的竞争,配合创新管理,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更为重要的一点,打开学生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融入时下新鲜的创新知识,结合当前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动态思考的能力。
课程内容
理论部分分为创新管理和创新思维两个模块:
第一模块创新管理部分分为:
第一章创新管理总论(4学时)
介绍了创新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内涵,还包括创新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第二章创新管理环境分析(3学时)
介绍了创新管理的外部环境和产业环境
第三章组织创新管理(4学时)
概述了组织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情景应用
第四章创新的战略选择(3学时)
涵盖企业企业战略与创新,讲述了创新的领先战略和跟随战略
第五章创新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3学时)
介绍了动态的创新发展历程并描述未来的发展前景
第二模块创新思维部分分为:
第六章创新思维基本概述(3学时)
介绍什么是创新思维和常见的创新思维模式
第七章创新思维与经营管理(3学时)
介绍了创新思维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与价值
第八章创新思维的方式及技巧(3学时)
介绍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方式及其可能产生的误区
实践部分:
一、邀请企业家就企业实际境遇讲解创新的意义(2学时)
二、学生走访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并与同学们分享该企业的创新点(2学时)
三、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并进行创新学习(2学时)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创新管理》陈劲,郑刚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参考书目 《创新管理》韦影,盛亚
《创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创新者的窘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服务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服务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X005
课程负责人 韦福祥 教学团队成员 姚亚楠、杜伟强、曹花蕊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8 2 4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讲述服务主导逻辑、服务中的消费行为、服务质量、服务系统开发与创新、服务接触、服务中的价值共创、服务补救、服务共享、大数据、以及定量模型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服务性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服务性企业的运营过程,掌握服务性企业相应管理方法,为日后从事服务性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
1.服务主导逻辑
2.服务中的消费行为(具体包括服务中顾客的亲社会行为;解释水平、调节定向、关系规范理论在服务中的应用)
3.服务质量管理
4.服务需求与服务生产能力的平衡(
5.服务系统开发与创新
6.服务环境
7.服务接触与顾客管理
8.服务中的价值共创
9.服务补救
10.服务领域的前沿领域——服务共享
11.服务领域的前沿领域——大数据
12.两次学生讨论和作业报告
考核方式 结课论文
使用教材 《服务营销》,洛夫洛克著,韦福祥译,2014.
参考书目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等服务领域的学术期刊
《战略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战略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X006
课程负责人 王晔 教学团队成员 付婕、刘冰
课程类别 学科方向必修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2 4 0 2 2 0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战略的基本思想、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战略实施艺术;为学生今后走入企业或社会时从事研究和制定战略决策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课程,要求学生对多种管理知识和业务有基本的了解,课程设置放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和引申,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战略环境分析
包括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环境
第二部分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
第三部分公司战略
纵向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重组并购战略、国际化战略
第四部分战略创新
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战略管理》
参考书目 《战略管理》安索夫,机械工业出版社
《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
《战略的本质》马丁•里维斯,中信出版社
《艺术与审美》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艺术与审美》 课程编号 M1201X007
课程负责人 要彬 教学团队成员 美设学院、音影学院和部分行业人士
课程类别 学科方向必修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2 2 0 8 0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而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美化自身,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塑造一个完美健康、具有高尚人格、优雅情操和审美能力的人。
教学要求:
了解并把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对东西方文化有总体了解,并能对音乐、美术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鉴赏的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视觉审美
包括建筑审美、绘画艺术审美、服饰艺术审美等
第二部分听觉审美
包括西方音乐审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等
第三部分味觉审美
包括中国茶文化审美、红酒文化审美等
第四部分文学艺术鉴赏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曹桂生,曹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硕士简介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12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培养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信息与知识服务及管理,承担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信息中心的信息运营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信息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 牢固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法纪,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 掌握坚实宽广的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基本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国内外学科研究成果和发展的最新动向,在信息管理前沿领域具有独立从事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3.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手段与技术从事信息服务,具有独立从事信息资源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信息化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4. 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外文交流能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5. 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条件。
二、质量标准
1.基本知识。掌握本学科更深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向的专门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应用所学理论进行相关研究工作,且能够应用所学信息管理相关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2.学术素养。热爱所从事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探索信息活动与信息管理发展规律、科学总结等学术素养;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学术道德。遵守国家、学校等部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遵从社会公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禁弄虚作假,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合理使用引文或引用他人成果。
4.获取知识能力。通过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主动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研究方法的能力;能够从信息管理实践、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实验探索中挖掘和发现新问题和研究课题。
5.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对本研究方向重要问题的评判能力,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价值判断;具有灵活运用科学理论方法、独立承担具体科研任务,开展专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工作;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6.实践能力。能够较熟练掌握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实践中,成为组织内高层次信息管理人才。
7.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生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熟练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熟练的听说能力,能够准确、精炼地表达自己学术观点和研究结果。
8.其他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和道德素养。具有一定的学术成果。
三、学科方向
1. 图书馆学
(1)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该方向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以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整合及开发利用为研究重点,注重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承担有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具有较丰厚的研究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该方向以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心理、数字图书馆服务未来发展为研究重点,既突出新兴网络媒体信息用户的研究内容特色,又突出实验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特色,承担有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3)现代图书馆应用与服务:集合了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教师都曾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学研究项目,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现代图书馆管理、资源建设与评价、读者服务方式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图书馆应用与服务的实践,努力培养现代图书馆应用型人才。
2.情报学
(1)情报学理论与方法:该方向是天津市情报学中最早的研究方向,既注重基础理论方法的开发与深化研究,又强调相关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一直是本学科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方向。
(2)竞争情报与商务智能:该方向在整体研究中,将竞争情报与企业战略管理密切结合,利用该学科所在管理学院的优势,强调学科交叉,在情报学、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等学科和方向相融合的基础上,对动态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情报与竞争战略的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3)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该方向基于文献与信息计量基本工具,侧重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信息计量学分析、智库产品定量评价与分析、网络计量分析、学者的影响力评价、“双一流”建设的学科评价分析等方面。研究团队获得各级各类多项课题的资助,研究成果丰富。
(4)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该方向中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属于优势研究方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主要针对档案学科体系中的本质性、基础性问题开展研究,已经产生了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系列成果。而数字档案馆建设领域,基于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背景,与相关实践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在档案网站建设、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四、学制与总学分
本学科基本培养年限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五年。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9学分(16学时/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不少于2门本科学位课程(不计入学分),跨学科入学的研究生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习过相同课程可申请免于补修。
五、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所安排的各类课程均需经所在院、学科点同意、核定,才能纳入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
各专业具体课程信息详见表1,各课程简明大纲见附录1。
表1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1205)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必修
课
程 公
共
必
修
课
程 M0000B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全校硕士生必修
M0000B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M0000B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M0000B004 第一外国语 64 4 1、2
一级
学科
基础
课程 M1205B101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32 2 2 一级学科内所有硕士生必修
M1205B102 高级信息检索与分析 32 2 1
M1205B103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原理 32 2 1
M1205B104 信息用户研究 32 2 2
学科方向专业必修
课程 M1205B201 情报科学理论 32 2 1 情报学方向硕士生必修(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除外)
M1205B202 竞争战略与竞争情报 32 2 3
M1205B203 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 32 2 3
M1205B204 情报学研究前沿专题 32 2 4
M1205B205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 32 2 1 图书馆学方向硕士生必修
M1205B206 数字图书馆技术与应用 32 2 1
M1205B207 信息咨询与知识服务 32 2 2
M1205B208 图书馆学研究前沿专题 32 2 2
M1205B209 档案学基础理论 32 2 1 情报学方向中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硕士生必修
M1205B210 档案学研究前沿 48 3 1
M1205B211 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与实践 32 2 2
选
修
课程 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程 M1205X001 信息分析工具专题 48 3 2 情报学方向硕士生选修(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除外)
M1205X002 网络传播与舆情分析专题 32 2 2
M1205X003 企业信息咨询与服务专题 32 2 3
M1205X006 信息服务机构管理与评价专题 32 2 3
M1205X004 智能信息系统专题 32 2 4
M1205X005 信息构建专题 32 2 4
M1205X007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专题 32 2 4
M1205X001 信息分析工具专题 48 3 2 图书馆学方向硕士生选修
M1205X006 信息服务机构管理与评价专题 32 2 3
M1205X008 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专题 32 2 3
M1205X010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专题 32 2 3
M1205X011 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专题 32 2 3
M1205X009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专题 32 2 4
M1205B203 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 32 2 4
M1205X013 档案文化研究专题 32 2 2 情报学方向中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硕士生选修
M1205X014 档案学史专题 32 2 2
M1205X012 政府信息管理与服务专题 32 2 3
M1205X010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专题 32 2 3
M1205X015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 32 2 4
M1205X016 电子政务研究专题 32 2 4
M1205X005 信息构建专题 32 2 4
M1205X002 网络传播与舆情分析专题 32 2 4
M1205X001 信息分析工具专题 48 3 4
M1205X018 应用图书馆读者学专题 32 2 1 图书馆学之现代图书馆应用与服务方向选修
M1205X019 资源建设组织与评价研究专题 32 2 1
M1205X020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专题 32 2 2
M1205X021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专题 32 2 2
M1205X001 信息分析工具专题 48 3 2
M1205X006 信息服务机构管理与评价专题 32 2 3
M1205X005 信息构建专题 32 2 4
M1202X004 艺术与审美 32 2 4 一级学科内所有硕士生选修
M0402B102 心理学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 32 2 3
M0402B103 心理学研究方法2:心理测量与问卷编制 32 2 3
M0402B201 心理学研究技术1:行为研究(眼动、虚拟、行为分析) 64 4 4
跨学科选修课程 选修1 32 2
选修2 32 2
说明:1.选修课程包括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其中: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修读3门以上,不少于6学分);跨学科选修课(修读2门以上,不少于4学分)。要求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不少于4门,除满足本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选修要求之外,原则上均可供全校硕士研究生选修。
2.研究生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可作为跨专业选修,体育类课程每人只得选1门计算学分。
课程考试:严格考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竞争、激励机制和形成必要的淘汰制度的关键措施之一。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评定。各门课程考试中均不采用补考方式。一门必修课不及格允许重修一次;两门必修课不及格,终止学习。选修课不及格允许重修或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同意后改修。
六、创新实践环节
1. 创新实践环节形式
本学科创新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系列学术讲座和其他实践形式。
(1)学术讲座
本学科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需要参加校、院组织的12场(次)学术讲座,计1学分。其中,学风与科学道德建设系列讲座可参加由学校研究生院、研工部统一开设并组织相关讲座,本学科所有研究生必须参加。其它学术讲座由本学院或本学科安排组织。
(2)其他实践形式
本学科其他实践环节形式具体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生产实践)、学术交流、专业实习、学科(专业竞赛)、素养历练基地活动、“三助一辅”等,计2学分。
其中,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生产实践)、专业实习为本学科必须参加的创新实践形式,计1学分。
2. 创新实践工作量计算与考核方式
(1)研究生参加创新实践环节活动情况须记入《天津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学院研究生办、导师或学科组进行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
(2)学术讲座考核:学风与科学道德建设系列讲座由学校研究生院、研工部统一考核。学院组织学术讲座,设立“学术讲座考核卡”,学生每次参加学术讲座,由相应管理老师负责在考核卡上签到。由学院研究生办进行考核,计1学分。
(3)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生产实践)、专业实习等创新实践活动,要提交不少于1500字实践体会报告,由导师进行考核。计1学分
(4)研究生以“三助一辅”形式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由所获批的申请表为考核依据,由导师考核。计1学分
(5)研究生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形式进行创新实践,需提交会议邀请函到学院研究生办备案。会后要在所在导师团队内或其他范围内进行交流,由导师进行考核。计1学分。
(6)研究生以学科(专业竞赛)形式进行创新实践活动,以参赛相关证明为考核依据,计1学分。
(7)其他实践形式考核,根据具体实践形式,采用科研论文、实践报告、学术报告、学科竞争成绩等方式,有针对性进行考核。
七、科学研究
1. 科研课题。本学科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应该参与导师所主持的省部级以上课题一项。具体考核为以下方式之一:(1)导师省部级以上项目申请书中,作为项目组成员;(2)撰写发表有课题编号的科研文章;(3)硕士毕业论文作为导师所主持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4)导师对其参与课题情况开据的证明材料。
2. 科研论文。本学科学术型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以天津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物上公开独立发表1篇本专业的科研文章;若与他人合作撰写论文,研究生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可以为第二作者);论文须正式发表,接受函等无效。
3. 每人原则上必须完成2次学科内公开学术报告,至少参加校、院组织的12场(次)学术讲座,其中本学科学术报告不少于8次。
八、中期考核
为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学科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建立淘汰分流机制,对没有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研究生予以淘汰。
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位论文开题前,进行一次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必须达到以下要求,经过学科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可以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
1.学分修读情况考核。第3学期对学生的学分修读情况进行审核,已经修完并达到培养方案所要求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达到课程学习要求学分的60%。
2. 文献阅读。根据指定阅读文献目录(见表2,包括著作和文献)。其中必读文献为10部,其余均为选读。每学期期末组织同学读书会,开读书报告会。浏览前沿学术期刊,阅读主要学术期刊的文献。
3. 科研能力。根据浏览的前沿学术期刊,阅读的主要学术期刊文献,撰写论文选题的前期文献综述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论文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结构、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论文撰写的进度等。应该完成提交本学科领导小组一篇与硕士论文开题密切相关的文献综述报告,字数不少于8000字。
九、学位论文
撰写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全面训练,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综合能力和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硕士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或新的方法,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信息管理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过程包括选题、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反抄袭查重、学位论文评阅、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
1. 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1)选题有一定的新意,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研究文献,把握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前沿问题,或信息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以独特的研究视角,提炼和明确研究的主要问题,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应用价值。
(2)论文的内容应有自己的新见解,应能反映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表明作者已基本掌握从事本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承担相关的科学技术工作。
(3)学位论文体现硕士研究生在本学科已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信息管理相关理论或实践研究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较好地解决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或相关组织中的某一具体理论或实际问题,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4)学位论文所使用的资料和数据必须系统、翔实、可靠,分析和研究逻辑清晰,研究方法规范且科学,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分析有序、论证严密、图表和公式标准、语言表述严谨、文笔流畅、格式规范,体现研究选题、研究思路、研究设计、研究数据、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有机统一,体现硕士生善于提炼科学的研究问题,具有文献总结评析,数据收集、计算和处理,研究方法运用、观点综合分析,以及结论严密论证的科研工作能力。
(5)论文应符合科研论文的学术规范。学位论文格式应该遵循《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校硕士论文规范》要求。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包括中英题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选题依据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论文主体部分、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致谢等部分。论文要文字通顺、简洁,标点符号正确,引用文献资料和使用的计量单位、图表等符合规范要求。
(6)学位论文字符数一般不少于40000字。
2. 学位论文工作过程要求
(1)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工作量。选题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六个月。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申请者独立完成,若科研课题是由多人合作的项目,其论文应是属于本人独立完成的那部分研究成果,有共同部分应加以说明。
(2)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要注意本学科前沿性和创新性,具有学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要深入了解既有研究成果,避免低水平重复;要研究本选题的研究趋势,寻找有价值的研究主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课题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选题应着眼于学科领域前沿,有明确的研究背景,有一定的理论深入和创新性,研究成果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题目可以从本领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本学科发展中需要突破的理论问题,本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等中进行选取。
(3)开题报告
选题确定后,研究生应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予以推荐后,即可进行开题报告答辩。
开题报告答辩组由3—5人组成,答辩组应由具有副教授、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不能担任答辩组组长,成员中正高级职称的人数不得少于1人。
开题报告答辩组就是否通过开题做出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者方为通过;对开题未通过者,还应做出是否允许在一个月内修改开题重新答辩的决议。
开题报告答辩时间一般定于第四学期进行。开题报告答辩时间每人一般不少于30分钟,需当场宣布开题报告答辩组决议。
(4)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中期考核于第五学期中进行。
中期考核以提交中期报告的方式进行。中期报告的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前期文献综述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论文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结构、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论文撰写的进度等。
导师结合开题报告,对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如研究方向、理论支撑、研究重点和深度的把握、结构框架、行文规范等方面进行检查,并据此提出有建设性的指导论文修改的建议。
(5)学位论文预答辩
学位论文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查推荐,可参加学位论文预答辩。
预答辩组由3—5人组成,答辩组应由具有副教授、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不能担任答辩组组长,成员中正高级职称的人数不得少于1人。
预答辩就学位论文是否通过预答辩做出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者方为通过;对学位论文预答辩未通过者,还应做出是否允许在一个月内修改论文重新预答辩的决议。对第二次预答辩未通过者,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延期毕业。
学位论文预答辩一般定于第六学期开学初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时间每人一般不少于30分钟,需当场宣布学位论文预答辩组决议。
(6)论文反抄袭查重
按学院学位办要求进行,并由学校学位办组织。未通过者,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延期毕业。
(7)学位论文评阅
硕士学位申请者资格审查合格,学位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予以推荐后,即可进行论文评阅。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选聘与论文所研究课题有关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2—3名,其中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如评阅人一致认为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可组织答辩;如其中1人为否定意见时,须另请评阅人重新评阅,若新聘评阅人仍持否定意见时,论文应修改,修改后的论文仍请评阅人评阅,直至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如两人以上(含两人)为否定意见时,则该论文不能组织答辩。由校学位办抽查或普查的学位论文,具体如校学位办组织。
(8)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和秘书名单,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批准,报校学位办备案。答辩委员会由3—5人组成,答辩委员会应由具有副教授、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中正高级职称的人数不得少于2人,且至少要有1名校外专家。
论文答辩采取不计名投票方式,答辩委员会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做出表决,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者方为通过;对论文未通过者,还应做出是否允许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的决议。
论文答辩时间每人一般不少于30分钟,需当场宣布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十、培养方式
1.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突出前沿知识,着重强化出专业课程、学科前沿类课程。
2. 坚持科教结合,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研究生培养,注意研究生的系统科研训练。
3. 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方式,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更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时数分配中有合理的安排。
4.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对部分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5.充分发挥集体指导和团队培养的优势,积极探索跨学科、跨机构的协同培养方式。
6. 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平台,一方面更多请进国际知名学者来学校给研究生做学术报告;另一方面,鼓励并创造条件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
十一、必读文献
本学科指定阅读文献目录、期刊清单见表2。其中包括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和必读期刊三种类型。
表2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单位 备注(必读或选读)
1 图书馆情报学概论 于良芝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 所有方向必读
2 证析:大数据与基于证据的决策. 郑毅.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所有方向必读
3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 涂子沛.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所有方向必读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马费成.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所有方向必读
5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所有方向必读
6 Founda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 Robin
Neal-Schuman Publishers,2015 所有方向必读
7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eking, Needs and Behavior Case D. O.
Amsterdam, NL: Academic Press,2007: 所有方向必读
8 IRM-KM范式与情报学发展研究 马费成等.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所有方向必读
9 数字时代情报学理论与实践:从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 贺德方等.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所有方向必读
10 现代图书馆学理论. 徐引篪,霍国庆.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图书馆学方向必读
11 信息资源管理:概念与案例 (美)Forest W. Horton.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图书馆学方向必读
12 数字化信息服务 胡昌平,邓胜利.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图书馆学方向必读
13 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 (美)罗伯特.克拉克.
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情报学方向必读
(除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外)
14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与应用前景 王贻志,丁波涛等.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情报学方向必读
(除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外)
15 驾驭大数据 (美)Bill Franks.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情报学方向必读
(除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外)
16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分析:数据的发现、分析、可视化与表示 (美)EMC教育服务团队(EMC Education Services) 著.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情报学方向必读
(除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外)
17 大数据分行业大解析 彭作文,刘宇航.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情报学方向必读
(除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外)
18 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 胡鸿杰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情报学方向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研究生必读
19 文件运动规律研究 何嘉荪、傅荣校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情报学方向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研究生必读
20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 黄霄羽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情报学方向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研究生必读
21 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 谢伦伯格(美)
北京:档案出版社,1983 情报学方向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研究生必读
22 竞争战略. (美)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选读
23 竞争优势. 美)迈克尔·波特. 陈小悦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选读
24 情报工程学的探索与践行. 贺德方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选读
25 Understand Digital Humanities. Berry, D.M. ISBN 978-0-230-29264-2, Palgrave Macmillan,2012 选读
26 The citation proces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citations i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Cronin, B. Taylor Graham: London. 1984 选读
27 情报学进展(1卷-11卷)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选读
28 网络信息用户行为研究 邓小昭等.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选读
29 现代情报学理论. 严怡民等.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选读
30 Management Information Quality: Increasing the Valve of Information in Knowledge-intensive Products and Processes Eppler M. J.
Heidelberg: Springer, 2006 选读
31 知识组织理论与方法 王知津, 李培, 李颖.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选读
32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柯平.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选读
33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 柯平.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 选读
34 信息行为学 乔欢.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选读
35 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最新理论与实践研究 孟广均.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选读
36 情报科学理论 靖继鹏,马费成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选读
37 中西情报思想史 高金虎, 吴晓晓.
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6. 选读
38 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 选读
39 图书馆学要旨 刘国钧.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3. 选读
40 档案学研究进展 王新才.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选读
41 管理3D:中国档案学透视与延展 王广宇.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 选读
42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定 朱庆华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选读
43 图书情报学方法论 王崇德.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3. 选读
44 竞争情报的理论与实践 沈固朝.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选读
1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 所有方向必读期刊
2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所有方向必读期刊
3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 所有方向必读期刊
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美国情报学会 所有方向必读期刊
5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美国 所有方向必读期刊
6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英国 所有方向必读期刊
7 档案学研究 中国档案学会 情报学方向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研究生必读
8 档案学通讯 中国人民大学 情报学方向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研究生必读
附录1:
《研究设计与方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研究设计与方法 课程编号 M1205B101
课程负责人 刘春茂 教学团队成员 王琳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旨在讲授科研的选题技巧、文献检索与整理,研究路线的确定,研究的组织与设计,重点是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等。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学生不要流于形式,强调实践,注意时效。同时还要讲授学术论文的撰写,有关国际与国内投稿标准的规定,特别是期刊论文的书面形式。这门课程是重在实践的课程,学生要想确实得到收益,就应当努力在学习时不断的实践,用自己的科研初步成果与教师讨论,以期求得教师的指导。教师也应当深入分析与讲授自己科学研究的体会与经验教训。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分析管理学的科学研究模式、情报科学的创新性思维、科学研究的过程为切入点,在较为全面地介绍科学方法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经验研究方法、理性研究方法和哲学研究方法3个主要的层面关联具体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研究方法的特点及选择的逻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结合重点的研究方法展开案例讨论,特别是,根据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的规律,结合学生硕士论文的开题将所学习的研究方法的核心内容及思想体现在学生的“开题报告”及论文写作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考核方式 研讨、论文
使用教材 王崇德: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年
参考书目 贾怀勤,管理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
中外文核心期刊相关论文
注:可另附页。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原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原理 课程编号 M1205B102
课程负责人 刘春茂 教学团队成员 高洁、黄雪梅、蒋冠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针对研究生新生从“信息活动的原理”角度切入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一级学科视角的整体认识,使学生确立一种相关专业活动整体化的思维与认识,并对后续课程有引领作用,并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一级学科的知识图谱的主干有清晰化认识。
本课程要求学生超越具体的情报学、图书馆学及档案学的二级学科,整体、整合关联信息活动的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
一、情报学板块
以“信息流”,即“数据→信息→知识→情报”为主线,在分别介绍、研究相关概念本质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其递进过程的关节点、处理方式、组织方式、发布方式、思维方式,并结合现实情报工作的实际(如智库等)演绎其过程。
二、档案学板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档案学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概念,熟悉文件与档案运动的规律,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为开展档案学相关研究与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条件。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1)档案学基本概念;(2)档案管理原理;(3)文件运动理论;(4)来源原则;(5)档案馆、档案室工作原理。
三、图书馆学板块
介绍和评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图书馆学说;国外图书馆学对国内图书馆学的影响,以及国内图书馆学的自主探索;介绍与分析图书馆各基本部类的专门理论;对近年来国内图书馆学研究热点的综述与评析;介绍图书馆学研究理论探索与现实关怀问题;分析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实践的关系;介绍图书馆学研究理论探索与现实关怀问题;分析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实践的关系。
考核方式 研讨、论文
使用教材 1.马费城,信息管理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2..胡鸿杰.《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于良芝.《图书馆情报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4.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范并思.《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参考书目 1.中外核心期刊相关论文;
2.何嘉荪、傅荣校:《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
3.黄霄羽:《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档案出版社,1983年
5.[荷]斯缪尔·缪勒、裴斯、福罗英《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荷兰手册》)(Manual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Description of Archives),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编译,1959年
《高级信息检索与分析》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信息技能与信息利用 课程编号 M1205B103
课程负责人 黄雪梅 教学团队成员 彭立伟 于曦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8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的意识、信息检索的技能、信息管理的技巧、信息分析的策略、信息发布的方法等,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奠定应具备的科学研究基础方法,初步掌握学术研究成果的写作与使用规范,具有协作和创新能力。课程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注重训练和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讲授和实践想结合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介绍在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如何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能。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电子资源各种类型及重要中外文数据库检索和使用方法、文献管理的技能及文献管理软件使用技巧,并通过案例学会利用一些数据库分析功能及分析软件对获得的文献进行有效的评估,以便快速、准确地掌握本学科研究发展的历史、研究内容及最新学术研究动态等,并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选题策略、文献阅读与梳理方法、论文投稿与写作规范等。
考核方式 通过作业(20分)、研讨(20分)和撰写论文(60分)进行考核。
使用教材 花芳.文献检索与利用(第2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参考书目 [1]黄如花,胡永生.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教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2]肖珑.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第2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劳伦斯.马奇.怎样做文献综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4]马春晖.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实用教程[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 注:可另附页。
《信息用户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信息用户研究 课程编号 M1205B104
课程负责人 刘冰 教学团队成员 钱蔚蔚、翟羽佳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8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基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视角的信息用户相关理论、方法和研究发现;掌握认知科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在信息用户及信息行为研究方面的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信息用户心理、需求、行为及信息服务满意度等进行科学研究,并针对社会和信息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出信息服务建议,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讲授与讨论为主要方式,以信息用户基本理论、用户心理、用户需求、用户行为为主线,在较为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学习基础上,重点介绍网络信息用户的相关内容,并着重对国内外最新研究前沿做出更进一步的学习。主要包括:信息用户与网络信息用户基本特征、信息用户与网络信息用户心理、信息用户与网络信息用户需求、信息用户与网络信息用户期望、信息用户与网络信息用户行为基本行为规律与模型、国内外最新研究等内容。
考核方式 以研讨和撰写学术论文方式进行考核
使用教材
参考书目 Fisher K E, Julien H. Information behavior[J].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3(1):1-73.
颜端武. 信息获取与用户服务[M]. 科学出版社, 2010.
颜端武, 王曰芬. 信息获取与用户服务: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user service[M]. 科学出版社, 2010.
. 注:可另附页。
《情报科学理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情报科学理论 课程编号 M1205B201
课程负责人 刘春茂 教学团队成员 宋丽萍
课程类别 方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旨在学生学习与掌握信息管理学、情报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人类情报行为与活动的机制,探讨那些支配与控制情报过程的隐含的底层规律,以使学生在掌握原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加深对情报学理论及其规律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讨论、扩大阅读范围等形式,发散、互动式地探索现实情报活动的实践的现状与问题,规律与现实的对接和联系。
课程内容
本课程旨在讨论人类情报行为与活动的机制,讲授那些支配与控制情报过程的规律,使学生能够在本科生学习信息管理学的基础上,加深对情报学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理解。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以下规律:马太效应、耗散结构理论、相似原理、大世界悖理、最小努力原则、随机过程。作为这些理论说明,还要触及目前出现大情报观,信息经济,大数据,智库等观点。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讨论等形式,互动式地探索现实情报活动的实践的现状与问题。
考核方式 研讨、论文
使用教材 王崇德编著:《情报科学原理》,台北:台湾农业科学资料服务中心, 1991年
参考书目 中外文核心期刊相关论文
A.Vickery 等: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Butterworth & Co(Publishers)Ltd,2004
《竞争战略与竞争情报》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竞争战略与竞争情报 课程编号 M1205B202
课程负责人 刘冰 教学团队成员 王树义
课程类别 方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8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基于企业管理的竞争战略、竞争情报相关理论、方法和研究发现;掌握管理学、决策学等相关学科在竞争战略与竞争情报方面的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企业竞争战略、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等进行科学研究,并针对企业竞争战略与竞争情报的实际需求提出信息服务建议,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讲授与讨论为主要方式,以竞争战略、竞争情报工作为主线,在较为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学习基础上,重点介绍企业基本战略理论、竞争情报发展理论的相关内容,并着重对国内外最新研究前沿做出更进一步的学习。主要包括: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型、竞争战略发展趋势、企业战略决策关键理论、竞争情报最新理论、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关键分析工具、国内外最新研究等内容。
考核方式 以研讨和撰写学术论文方式进行考核
使用教材
参考书目 Liebowitz J. Strategic intelligence : business intelligenc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M]// The intelligence of animals /. Methuen, 2006:págs. 572-574.
Surhone L M, Tennoe M T, Henssonow S F. 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M]. Betascript Publishing, 2010..
Goria S.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M]// Methods and Tools for Creat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7:1-16.
Higgins S. Learning Organizations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M]// Managing Academic Libraries. Elsevier Ltd, 2017.
. 注:可另附页。
《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 课程编号 M1205B203
课程负责人 宋丽萍 教学团队成员 贺颖
课程类别 方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0 4 4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2014年英国基于计量的评价体系REF的实施,标志着科研评价体系变革,预示着科学计量研究范式的转移,即从图书情报分支进化为科研评价与科技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同时,兰德公司题为《如何测量科研工作:框架与方法指南》研究报告的问世、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计量浪潮:研究评价和管理指标作用的独立审查的作用的报告》的发表,成为信息计量在科研评价中应用的典范。因此,本课程从计量潮出发,基于科技政策视角探讨科学评价指标与方法及其应用。
课程内容:
第一讲 Metrics tide——计量潮的兴起;
第二讲 欧美以计量为基础的科研评价体系(1);
第三讲 欧美以计量为基础的科研评价体系(2);
第四讲 REF与科研评价之趋向;
第五讲 专题讨论:科学界的拟态——科学评价指标与科学家行为;
第六讲 英文文献阅读指导1;
第七讲 科学评价新指标;
第八讲 国外Altmetrics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第九讲 基于计量的科学评价实践之一——Altmetrics与传统引文分析实证分析
第十讲 同行评议与科学计量
第十一讲 基于计量的科学评价实践之二——F1000与传统引文分析实证分析
第十二讲 英文文献阅读指导2——旧金山宣言与莱顿宣言
第十三讲 多维科学评价结构
第十四讲 专题讨论:Responsible metrics与informed peer review
第十五讲 引文分析及其可视化
第十六讲 科学评价在中国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参考书目 1.[英]迈克.塞沃尔. 链接分析: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M]. 孙建军,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Cronin, B., Sugimoto, C. R.Beyond Bibliometrics: Harnessing Multidimensional Indicators of Scholarly Impact[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14
注:可另附页。
《情报学研究前沿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情报学研究前沿专题 课程编号
课程负责人 王琳 教学团队成员 高洁
课程类别 方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在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情报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体系结构、应用技术等前沿内容进行介绍。一方面跟踪情报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并予以综合评述,让学生了解领域前沿,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他们进一步的专业学习进行必要的先期引导,为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当代情报学发展特征及历史演变,情报学的理论流派与研究趋势(具体包括情报学的理论流派,钱学森情报学思想,学科的知识化与智能化,人文化与学体化,主要理论流派与基本原理的研讨与分析等内容),信息资源挖掘的方法及进展(包括方法论体系概述,基于文献和数据的知识发现等内容),情报学课题研究的规范化(包括课题需求分析与研究的总体结构设计,现状与趋势的综合分析,研究模型的构建,研究方案的选择,对策建议等内容),情报学新的知识生长点与主要分支学科,情报学与交叉学科(包括情报学与科学哲学、战略管理、数据科学等学科的学科关联与交叉点,创新点的挖掘等内容)。
考核方式 结课论文
使用教材 情报学进展年度评论系列丛书 国防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JASIST JoD 《情报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等的核心期刊上的有关文章。
注:可另附页。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 课程编号 M1205B205
课程负责人 刘春茂 教学团队成员 高洁、宋丽萍、王琳
课程类别 方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旨在讲授图书馆学发展中所面临基础性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使学生在本质性地认识图书馆学研究及图书馆工作实践中的所面临的本质问题,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讨论,科学地认识专业理论与问题,并形成较为清新的学术发展脉络的认识。
本课程要求学生形成创新性地对接基础理论与现实实践的基本能力。
课程内容
本课程旨在学生对信息管理学及信息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础性认识的条件下,重点从图书馆机构管理及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视角,较为系统地介绍图书馆学、图书馆工作及图书馆服务的基础理论及本质的认识。本课程强调从信息环境及图书馆动态演进发展的角度,在相关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地认识图书馆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及未来的图书馆工作及服务方式、手段的创新。
考核方式 研讨、论文
使用教材 R.E. Robin. Founda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eal-Schuman Publishers,2015
参考书目 于良知,图书馆情报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
中外文重要核心期刊相关论文
注:可另附页。
《图书馆学研究前沿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图书馆学研究前沿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B208
课程负责人 宋丽萍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4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驱动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范式、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发生新的变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如何保持理论与学术的前瞻性,更好地适应和推动图书情报事业的创新发展,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当前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课程力求跟踪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与发展的前沿,反映国内外图书馆学发展新动态。
要求学生:跟踪图情研究热点,捕捉图情研究前沿。
课程内容:
1.Open science下的信息交流
探讨开放获取运动的新进展,包括开放获取联盟、机构与项目等;
分析机构库建设模式、发展现状、软件平台等, 其中以立法保障下的美国机构开放获取进展与实施为例;
解析信息检索新实践——F1000与open peer review。介绍作为事后评议的典型,F1000的特点,分析F1000所代表的信息检索与过滤、学术出版、同行评议方式新导向。
2.Altmetrics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以及Altmetrics视角下的机构库深度服务发展。
辨析Article level metrics科学评价与journal-based metrics的科学评价,介绍国际主流平台Mendeley以及发展比较成熟的4款工具的应用:即PLoS, Altmetric, ImpactStory和Plum Analytics。
3. 计量潮的兴起与科学计量研究范式的进化
伴随着计量潮的兴起,科学计量从情报学分支进化为科技政策管理的主要工具。在介绍美国的STAR METRICS、英国的REF、澳大利亚的ERA,加拿大CASH基础上解析科研评价、基于计量的循证决策主要发展趋向。
同时,介绍Incite、Scival平台及其应用、解析h-指数与CNCI(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等指标。
4.OCLC报告解读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参考书目 1. Hicks D.,Wouters P., Waltman L.,de Rijcke S.RafolsI. Bibliometrics:The Leiden Manifesto for Research metrics[J]. Nature. 2015,520(7548):429–431.
2.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注:可另附页。
《数字图书馆技术与应用》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数字图书馆技术与应用 课程编号 M1205B206
课程负责人 黄雪梅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8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以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最新成果为基础,通过讲解和研究结合的方式,学习数字图书馆相关的技术和理论,并将技术和理论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相结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的理论、技术、标准,重点突出理论的严谨性、技术的标准化、方法的系统性、应用的实用性,掌握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方向。
课程内容
课程以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成果为基础,以相关信息技术为主线,突出理论的严谨性、技术的先进性、方法的系统性、实例的实用性。课程内容由数字图书馆理论、技术、应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理论基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自动化与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数字图书馆的支撑技术、数字图书馆信息存储与检索技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图书馆构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等内容。
考核方式 通过作业(20分)、研讨(20分)和考试(60分)方式进行考核。
使用教材 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黄如花.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刘炜.数字图书馆引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3]王芬林,吴晓.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4]魏大威.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务[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5]刘燕权.数字知识宝库纵览[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6]刘小琴,吴建中.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注:可另附页。
《档案学基础理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档案学基础理论 课程编号 M1205B209
课程负责人 蒋冠 教学团队成员 李福君、王向女
课程类别 方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8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与知识,深刻把握档案学学科理论体系框架与核心概念,提升专业理论素养,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与批判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在广度上对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获得全局性的认识;在深度上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层次、内在关联以及历史轨迹与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1)档案学基本概念辨析;(2)档案学基础理论框架;(3)档案价值与鉴定理论;(4)文件与档案运动规律理论;(5)档案整理理论;(6)档案开发与利用理论;(7)档案机构理论;(8)档案管理理论;(9)档案学学科发展与评价理论。
考核方式 围绕档案学基础理论问题撰写5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或文献综述。
使用教材 无
参考书目 1.胡鸿杰:《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何嘉荪、傅荣校:《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
3.黄霄羽:《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档案出版社,1983年
5.《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13年,2016年
6.[荷]斯缪尔·缪勒、裴斯、福罗英《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荷兰手册》)(Manual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Description of Archives),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编译,1959年
7.《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三卷)(第四卷),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16年
《档案学研究前沿》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档案学研究前沿 课程编号 M1205B210
课程负责人 李福君 教学团队成员 蒋冠、王向女
课程类别 方向必修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42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档案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把握档案学研究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为其选择个人研究方向与研究选题提供启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详细、全面地把握国内外档案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沿热点,并通过对热点问题的研讨,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选题。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1)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前沿;(2)公共档案馆研究前沿;(3)电子文件管理研究前沿,主要包括国内与国外相关研究前沿;(4)国内与国外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前沿;(5)国外社群档案研究前沿;(6)国内与国外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前沿;(7)国内外档案公开与利用研究前沿;(8)档案学专业教育研究前沿,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与社有关档案学专业教育相关内容。
考核方式 围绕档案学某研究问题撰写5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使用教材 无
参考书目 1.王新才:《档案学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赵屹:《数字时代的文件与档案管理》,中国出版集团,2014年
3.丁华东:《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
4.覃兆刿:《档案双元价值论谈》,科学出版社,2016年
5.黄霄羽:《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与实践》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与实践 课程编号 M1205B211
课程负责人 仇伟海 教学团队成员 蒋冠、曹玉、王向女
课程类别 方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档案网站建设、元数据技术、档案数据库建设、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内外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前沿与实践动态,具备参与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的能力。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相关理论与知识,了解国内外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战略规划、法规与标准以及最佳实践案例。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1)档案信息化建设历程与现状;(2)国内外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历程与现状;(3)档案网站建设;(4)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5)电子文件管理与元数据;(6)档案数据库建设;(7)数字档案馆建设相关的法规与技术;(8)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
考核方式 围绕数字档案馆建设问题撰写5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
使用教材 无
参考书目 1.金波:《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学习出版社,2014年
2.李泽锋:《基于OAIS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体系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
3.王芳:《数字档案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李泽锋:《数字档案馆建设与管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
5.赵屹:《数字时代的文件与档案管理》,中国出版集团,2014年
6.张照余:《档案信息化理论与实践》,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
7.薛四新:《档案馆信息化与档案管理变革:数字记忆之思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8.朱小怡:《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信息构建专题》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信息构建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05
课程负责人 王琳 教学团队成员 刘春茂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信息构建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规范系统作为基本内容,让学生掌握信息组织和信息构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不同组织工具的实际应用,提高开发和检索信息资源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信息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目的是培养掌握信息组织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从事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信息开发与构建的专门人才。课程以知识组织理论体系为中心展开叙述。为了便于学生对信息组织和构建知识的准确把握,本课程对信息组织基本知识、原理的讲授,力图在信息组织的整体背景上进行。对于信息描述理论方法的讲授,以各国当前在书目著录以及元数据方面的实践为基础展开。分类法、主题法作为以知识关系为依据,从内容角度揭示信息资源的方法。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以信息构建为主要脉络,将信息组织、信息构建和知识组织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理论上阐明信息组织的发展轨迹、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类型,展示了数字信息环境下信息组织的变化,发展趋势和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探讨新的信息组织环境下的技术标准,信息组织分类法、信息组织主题法、集成法和元数据法的应用与发展;着重研究网络信息组织的基本问题,分析传统信息组织方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同时还揭示信息组织中的自然语言应用、适应于网络信息资源特点的网络本体语言等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总结了各种信息组织系统的建设问题,包括搜索引擎的信息组织、多媒体信息组织、ELS中的信息组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组织和电子商务中的信息组织等。在信息构建方面,本课程涵盖的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构建的主要内容,信息构建的对象,信息构建的核心要素,万维网信息构建的原理、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和工具和手段。
考核方式 论文研讨
使用教材 1.周晓英等.《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Bob Glushko. 《The discipline of organizing》(4th edition).MIT Press, 2016
参考书目 Louis Rosenfeld, Peter Morville, Jorge Arango.《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eb and Beyond》(4th Edition). Orelly
《网络传播与舆情分析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网络传播与舆情分析专题 课程编号
课程负责人 王树义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8 8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对网络传播的原理、渠道和模式等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阐释和分析,同时研究网络传播对受众的影响。探究舆情的基本概念、生成基础、传播规律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该类问题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对网络传播中出现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能够提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掌握舆情的分析技能,能够针对某个问题的舆情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判别和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课程内容
该门课程将教授网络传播与舆情分析的具体内容,与两者之间的关联等内容,以期在网络环境下为同学们带来全新视野。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互联网时代,包含两章内容,分别从互联网的特性与其所带来问题着手,阐释并分析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与弊端所在。该部分主要以教授为主,学生报告展示为辅。第二部分为网络传播,包含两个章节,分别是网络传播的渠道与特性,对网络传播环节进行了简要分析,利用仿真工具对网络传播进行模拟演示。本部分以课程教授为主,专题讨论、仿真模拟展示为辅。第三部分为网络舆情原理,包含网络舆情的概念、舆情分析与前沿问题等三章内容,主要围绕舆情分析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考核方式 学期论文
使用教材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等,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 1. 马修·弗雷泽等,社交网络改变世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 阿莱克斯·彭特兰,智慧社会[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注:可另附页。
《信息分析工具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信息分析工具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01
课程负责人 翟羽佳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32 4 4 4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信息分析应用的需求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信息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工具以及最新进展。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理论讲解、案例教学、项目实践以及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授课,为学生介绍并讲解信息分析相关的应用工具和具体方法。使学生对信息分析的整体架构、基本算法和工具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理论与方法以解决信息分析与数据挖掘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参考资料,课前做好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按时完成案例分析任务,在理解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要学会选择适合不同任务场景的方法和工具进行信息分析。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任务小组讨论,明确自我分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主动寻找创新性问题。
课程内容
课程按照数据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的信息加工过程为主线,循序渐进地介绍信息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常用算法,并分别对主要数据挖掘任务进行具体讲解,以大量的前沿研究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方法的适用场景,以实例分析的方式讲解相关分析工具的具体操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分析概念介绍、数据预处理、相似度与距离、关联模式挖掘、数据分类、聚类分析、异常检测、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软件工具包括:Excel、R、Gephi、Ucinet、Tableau、Sci2 Tool、KNIME等。
考核方式 成绩由 2 部分组成:(1)小组作业(包括平时作业、文献阅读报告、项目演示等)40%,(2)个人项目(每位学生寻找感兴趣的题目,提交项目报告,演示文档,数据,程序等)60%。
使用教材 1.卡巴科弗高涛, 肖楠, 陈钢. (2013). R语言实战 : R in action: data analysis and graphics with R. 人民邮电出版社.
2.PANG-NING TAN. (2011). 数据挖掘导论: 完整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书目 1.Russell, M. A. (2013). Mining the Social Web: Data Mining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Google+, GitHub, and More. O'Reilly Media, Inc.
2.Ding, Y., Rousseau, R., & Wolfram, D. (Eds.) (2014). Measuring scholarly impact: Methods and practice. Springer.
3.Chen, C. (2014). Mapping scientific frontiers: The quest for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Springer.
4.Aggarwal, C. C., & Zhai, C. (Eds.). (2012). Mining text data.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5.Fayyad, U. M., Wierse, A., & Grinstein, G. G. (2002).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in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Morgan Kaufmann.
6.Bazeley, P., & Jackson, K. (Eds.). (2013).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with NVivo. Sage Publications Limited.
7.Watts, D. J. (2004). Six degrees: 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 WW Norton & Company.
《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 课程编号 M1205X011
课程负责人 王琳 教学团队成员 刘春茂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规范系统作为基本内容,并对信息描述的知识和方法,分类组织的理论、类表和方法,主题法的理论、类表和方法以及自然语言检索与标引进行详细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信息组织和信息构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不同组织工具的实际应用,提高开发和检索信息资源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信息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目的是培养掌握信息组织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从事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信息开发与构建的专门人才。课程以知识组织理论体系为中心展开叙述。为了便于学生对信息组织和构建知识的准确把握,本课程对信息组织基本知识、原理的讲授,力图在信息组织的整体背景上进行。对于信息描述理论方法的讲授,以各国当前在书目著录以及元数据方面的实践为基础展开。分类法、主题法作为以知识关系为依据,从内容角度揭示信息资源的方法。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信息组织、信息构建和知识组织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兼顾传统信息组织知识及其在网络时代发展趋势,关注传统的信息组织的原理、方法、流程、技术以及现代的数字资源的微观组织和宏观整合;关注作为信息组织新形势的信息构建的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关注作为信息组织高级阶段的知识组织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本课程从理论上阐明信息组织的发展轨迹、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类型,展示了数字信息环境下信息组织的变化,发展趋势和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探讨新的信息组织环境下的技术标准,信息组织分类法、信息组织主题法、集成法和元数据法的应用与发展;着重研究网络信息组织的基本问题,分析传统信息组织方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同时还揭示信息组织中的自然语言应用、适应于网络信息资源特点的网络本体语言等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总结了各种信息组织系统的建设问题,包括搜索引擎的信息组织、多媒体信息组织、ELS中的信息组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组织和电子商务中的信息组织等。在信息构建方面,本课程涵盖的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构建的主要内容,信息构建的对象,信息构建的核心要素,万维网信息构建的原理、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和工具和手段。
考核方式 论文研讨
使用教材 1.周晓英等.《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Bob Glushko. 《The discipline of organizing》(4th edition).MIT Press, 2016
参考书目 Louis Rosenfeld, Peter Morville, Jorge Arango.《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eb and Beyond》(4th Edition). Orelly
《情报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情报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编号 M1205X007
课程负责人 张辉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30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情报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为图情档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本科阶段非计算机及信管专业的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系统建模的方法和提高系统分析设计文档的编写能力。基本要求是能够针对具体的开发项目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细化用户需求,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并给出系统实施的方案。
课程内容
一、信息系统建设概论(2学时)
二、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可行性研究(4学时)
三、用户需求分析(4学时)
四、结构化系统分析(4学时)
五、UML可视化建模(6学时)
六、系统架构设计(4学时)
七、系统详细设计(4学时)
八、系统实施与维护(2学时)
考核方式 考试
使用教材
参考书目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杜娟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9 第二版
《信息服务机构管理与评价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信息服务机构管理与评价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06
课程负责人 宋丽萍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4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大数据的发展为现代信息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信息服务机构在实现了现代咨询、现代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平台的整合和集成的基础上,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服务方式和定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求。本课程立足于环境的扫描,进行信息服务机构管理与定位。
要求学生掌握:(1)掌握信息服务管理最新动态;
(2)了解国外科学评价实践新进展。
课程内容:
(1)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机构的挑战与思考:在环境扫描的基础上,探讨图书情报机构的重新定位,其中通过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美国联邦政府科技信息机构的服务模式、以及基于社交媒体的信息机构服务、信息服务机构到智库的研究,探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机构的管理模式。
(2)科学评价新实践:课程以追溯计量在科学评价和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为起点,剖析计量潮的兴起以及欧美各国基于计量科学评价实践,其中包括美国的STAR METRICS、英国的REF、澳大利亚的ERA,加拿大的CASH,由此解读各国科研评价的发展趋向。
(3)科学评价新指标与方法:鉴于Altmetrics在科学评价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课程将引入Altmetrics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其中以Plos one 和F1000为代表,并引导学生进行Altmetrics视角下的机构库深度服务发展的探讨。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参考书目 1.Priem, J. Altmetrics. Beyond bibliometrics: harnessing multi-dimensional indicators of performance[M]. Cambridge, MA, USA: MIT Press. 2014.
2.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注:可另附页。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10
课程负责人 刘冰 教学团队成员 钱蔚蔚、翟羽佳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8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用户信息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发现;掌握国内外有关各类用户信息行为具体模型、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信息用户行为进行更进一步科学研究,并针对社会和信息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出信息服务建议,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讲授与讨论为主要方式,以信息用户的基本信息行为过程为主线,在较为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学习基础上,详细介绍信息搜索与获取行为、信息检索行为、信息利用行为、信息共享行为等,同时要较为全面介绍与分析网络信息用户行为的相关内容,并着重对国内外最新研究前沿做出更进一步的学习。主要包括:用户信息行为基本特征、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用户信息利用行为、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用户信息共享行为等基本规律与模型、国内外最新研究等内容。
考核方式 以研讨和撰写学术论文方式进行考核
使用教材 乔欢. 信息行为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参考书目 Fisher K E, Julien H. Information behavior[J].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3(1):1-73.
邓胜利. 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用户信息交互行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邓小昭. 用户信息行为理论与方法探究[M].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5.
邓小昭等. 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M]. 科学出版社, 2010.
顾立平. 型人导论:网络用户信息行为与差异化服务策略[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3.
丁韧.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 注:可另附页。
《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08
课程负责人 高洁 教学团队成员 姜广强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6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与研讨,使学生全面认识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基本问题、深入了解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管理与测度的基本方法,系统掌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方法及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形式与模式,了解国内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成功范例、掌握数字资源的内容质量及服务质量管理与评价的方法,了解数字化信息服务质量的控制方法等,为学生从事数字资源建设、管理与评价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在了解数字资源建设、管理及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方案,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方法对数字资源的价值、内容质量及服务质量进行科学评价,能够科学地评价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从用户使用行为角度来分析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准确地掌握数字资源利用的总体态势,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涉及: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基本问题、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管理与测度、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国内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成功范例、数字资源的内容质量管理与评价、数字资源服务质量管理、评价与控制等。
考核方式 研讨、论文
使用教材 毕强. 《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 1、肖希明. 《信息资源建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程焕文, 潘燕桃. 《信息资源共享》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曹学艳. 《全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导论》,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信息咨询与知识服务》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信息咨询与知识服务 课程编号 M1205B207
课程负责人 曹进军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必修课 学分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0 2 2 2 4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现代信息咨询是新世纪图书馆服务创新和业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信息咨询是贯穿图书馆整个业务流程、影响图书馆各个工作环节的系统工程。深化信息咨询工作的关键是知识服务与信息咨询的结合。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利用知识分析与知识服务理念、工具来开展信息咨询,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是该课程重要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①掌握信息咨询的概念、过程、步骤和范围,咨询工作的环节以及各个步骤中涉及的技巧;
②掌握中外文各学科最常用的检索工具、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以及各种知识分析工具;
③掌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信息处理技巧,分析知识服务中产生的社交网络群体,并利用群体用户间的关联,快速准确地定位用户的知识需求,发现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知识。
课程内容
① 信息咨询中的文献信息源、咨询设备、咨询形式、检索技能、信息加工、人才素质、咨询评估、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抽取与聚类分析、语言检索等。
② 决策咨询服务属于高层次咨询服务。围绕咨询项目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扫描,在全面、准确搜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筛选和提炼,以高度浓缩的信息形成咨询答案。尤其是作为咨询结果的某些情报产品,例如科技查新、查收查引、定题服务等具体业务产生的情报综述、研究报告等。
③ 知识服务概况与发展、国外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实践。
④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知识服务平台上的社交网络群体与文献信息,并利用群体用户间的关联快速准确地定位用户的知识需求,发现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同时,鼓励用户创造知识、分享知识和合理利用知识。
⑤ 大数据知识服务的典型特征,大数据知识服务模式下各种类型大数据管理和处理技巧, 以及大数据知识服务概念模型。
考核方式 研究论文
使用教材 袁莉, 赵英. 社会网络视觉下的知识服务[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2.
参考书目 杨守文. 信息素养与知识服务[M].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1.
詹德优. 信息咨询理论与方法[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宋苏荣. 图书馆信息咨询方法概论[M]. 中国线装书局, 2007.
李昭醇, 莫少强, 李昭淳. 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服务:文化共享工程网上信息咨询教程[M].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郑建明. 信息咨询学[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文庭孝, 张蕊, 罗贤春. 信息咨询与决策[M]. 科学出版社, 2008.
《企业信息咨询与服务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企业信息咨询与服务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03
课程负责人 李大玲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 √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通过理论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企业信息咨询的基本理论,掌握企业信息咨询与服务基本原理与过程,能够熟练应用企业信息咨询常用方法,掌握企业信息咨询与服务用户需求特点与需求分析的思路,形成企业信息咨询与服务的科学思维,具备科技信息、科技情报、市场信息、竞争情报等四种类型的咨询与服务能够具有服务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能力。
课程内容
本课程在辨析企业信息咨询与服务概念的基础上,对常见企业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的业务类型进行介绍,对信息咨询理论进行综述,从而是学生对企业信息咨询与服务有概况性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信息咨询的基本原理与实施过程进行讲解,从而是学生掌握企业信息咨询的程序与模式、企业信息咨询问题分析路径以及相关合同与项目建议书的撰写,咨询报告的主要内容等。在企业信息咨询方法论部分,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对常用的信息咨询方法进行讲解。在企业信息咨询与服务用户与需求部分,主要对用户的类型、用户需求类型、咨询沟通等进行讲解。在案例部分,对常用的四种类型的企业信息咨询与服务案例进行剖析,并引导学生掌握这四种服务类型的实施重点和难点,并训练学生掌握服务规划、设计、组织与实施的能力。
考核方式 企业信息咨询报告+考试。
使用教材 柯平编著.信息咨询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詹德优编.信息咨询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胡昌平,柯平,王翠萍主编.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3.陈仲伯著.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与创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注:可另附页。
《智能信息系统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智能信息系统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04
课程负责人 王世文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8 2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智能信息系统是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产物。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智能信息处理与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智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及应用的方法与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与高新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和智能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各种新技术在智能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及信息(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智能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开发方法。通过讲授、实验和专题研讨,提高综合运用各种高新技术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智能信息系统涉及信息科学、系统理论、人工智能及信息处理等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本课程力求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及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等现代高新技术与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理论相结合,研究新型的智能信息系统理论、方法与技术。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论、系统论、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知识、知识的表示、知识的组织与知识库相关概念;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等智能理论与技术;智能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可视化智能人机接口技术;智能信息系统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考核方式 结课论文
使用教材 智能信息系统,武汉大学出版社,张玉峰等著,2008
参考书目 机器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Tom M.Mitchell
神经网络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Simon Haykin
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科学出版社,杨善林、倪志伟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俞瑞钊、陈奇
人工智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罗素,诺维格
注:可另附页。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09
课程负责人 曹进军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8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日益普及的数字化信息环境,为用户提供方便、及时、高效的咨询服务,解决在利用图书馆文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必然。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数字化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新模式,也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不仅要了解: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起源、定义及其特点,数字参考咨询的服务方法及其服务模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意义,而且注重国内外各类型图书馆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案例及对比研究,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信息源(资源)建设,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业务质量标准等,以及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产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起源、定义、特点、意义,数字参考咨询的服务模式,数字参考咨询研究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各类型图书馆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个案分析,商业网站数字参考咨询的现状及可能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以及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组织管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发与选择等,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了解网络环境下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产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主要包括:①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相关概念;②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开展现状;③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服务模式、内容与用户利用流程;④ 数字参考咨询信息源;⑤ 数字参考咨询的技术支撑与法律保障;⑥ 数字参考咨询馆员的素质与培养与服务质量控制。
考核方式 1.结合重点章节的学习,对重点问题要求学生自学研究,查找资料,并能构建一个信息化时代特征的参考咨询模式。
2.结合课程学习的理论或技术写出学术论文1篇。
使用教材 谢美萍.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我国图书馆的实践与研究[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1]李昭醇.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初探[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初景利.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M].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
[3]袁红军,吴起立.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资源建设组织与评价研究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资源建设组织与评价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19
课程负责人 姜广强 教学团队成员 郭伟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32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与组织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类信息资源的采集方法,信息组织的技术方法,分类法和主题法,以及信息资源编目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评价各类信息资源,了解开放获取资源的基本途径,探讨资源共享的理论及实际。使学生初步掌握信息资源配置的基本能力以及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信息资源配置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信息资源组织的原则和机制,明确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配置目标与策略,掌握各类信息资源的采集方法和信息组织的技术方法。熟练掌握信息资源配置评价的概念和信息资源配置评价的类型和意义。讲述信息资源配置评价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以及在新的学科影响下,新出现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和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问题。
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写一篇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的论文作为考查。
使用教材 [1]冷伏海等.信息组织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曹作华,徐州.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评价[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 [1]陈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费成等.信息资源管理.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陈畴镛.信息资源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储荷婷,张茵.图书馆信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孟广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陈庄等.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注:可另附页。
《应用图书馆读者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应用图书馆读者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18
课程负责人 马晓声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32
教学目的及要求
图书馆学通常是以图书馆本位去研究读者的,这样读者总是客体、是对象,而不能给予客观、准确、积极的定位。读者本位论是通过视角的转换,去对读者进行认知、分析、描述和解释,其目的是揭示读者的本质和意义,同时通过相关理论的建构,来丰富和深化图书馆学知识。基本理论预设是,读者是一个松散的社会群体,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历史性、地域性和建构性,正是这些特性决定了读者的角色和意义。全部课程包括5个部分:1.读者本位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2.读者本体论与历史论;3.读者关系论;4.读者实践论;5.读者文化论。这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读者工作”之类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读者的本质是社会建构出来的,行为是可控的,进而掌握读者社会建构的理论与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随教师的授课,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人文精神与情怀,掌握批判思维的精髓与方式、方法,学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与策略。
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从一个新的视角——读者本位——去讨论、研究和解释读者问题。它试图超越传播学、图书馆学、教育学、文学的读者研究视域,建构一种新颖的、具有一定解释力的读者理论。
本课程主要包括的体内容包括:读者本位的基本理念,读者分析,读者与阅读,读者关系,读者-阅读生态,读者的阅读行为,读者的文学阅读,读者与阅读文化。
考核方式 小论文
使用教材 自编讲义
参考书目 [1]周育国.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当代视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杨国荣.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龙协涛.文学阅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新西兰)费希尔著;李瑞林等译.阅读的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美)达恩顿著;熊祥译.阅读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6]岛石主编.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
注:可另附页。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21
课程负责人 彭立伟 教学团队成员 徐文静 吴晶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8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理论水平,使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理论发展的范式演变。
2.信息素养教育各国实践研究。通过对各国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介绍以及学生的实证调研、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动态,习得信息素养所需的各种技能,培育批判性思维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3.国内外先进的信息素养教育类MOOCs课程研究,如元素养课程,创新学习方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基于问题和任务的泛在式、混合式、启发式、合作式、反思式、非正式学习方式。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采用混合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融合国内外MOOCs课程和在线学习资源,系统地讲解各种素养的类型;掌握信息素养的基本定义以及信息素养发展的范式演变,区分信息素养与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了解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与变迁过程;介绍信息行为的基本理论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各种教育模式;介绍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评估案例和方法;介绍世界各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动态,习得信息素养所需的各种技能及各国教育实践的案例。
考核方式 以平时作业为主,研究性论文
使用教材 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 1.Koltay T, Spiranec S, Karvalics L Z. Research 2.0 and the futur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M]. Chandos Publishing, 2016.
2.Mackey T P, Jacobson T E. Metaliteracy: Reinven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empower learners[M].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14
3.Ragains P, Wood M S. The new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best practices[M]. Rowman & Littlefield, 2015
4.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s: Strategies for evalua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M]. Facet Pub., 2010
.
《政府信息管理与服务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政府信息管理与服务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12
课程负责人 谢丽娜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8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政府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全面把握政府信息管理与服务的体系框架,具备参与政府信息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政府信息管理与服务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政府信息管理与服务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国内外政府信息管理与服务的现状。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1)政府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2)政府信息的形成与采集;(3)政府信息的组织与存储;(4)政府信息检索;(5)政府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式;(6)政府信息管理的宏观调控体制;(7)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8)政府数据开放运动;(9)政府社交媒体应用;(10)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政府。
考核方式 围绕政府信息管理与服务问题撰写5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
使用教材 无
参考书目 1.王新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科学出版社,2011年
2.颜海,《政务信息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3.杨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
4.周晓英,王英玮,《政务信息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冯惠玲,《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6.苏新宁,《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府决策》,科学出版社,2008年
7.李绪蓉,《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8.周毅,《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域及主题深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9.裴雷,《政府信息资源整体规划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注:可另附页。
《电子政务研究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电子政务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16
课程负责人 谢丽娜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8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全面把握电子政务建设体系的框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研究状况,掌握电子政务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现状。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1)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2)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3)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的关系;(4)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电子化公务处理、电子化公共服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5)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的焦点问题;(6)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7)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基础;(8)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考核方式 围绕电子政务建设问题撰写5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
使用教材 无
参考书目 1.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2.徐晓林,《电子政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3.蔡立辉,《电子政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4.张锐昕,《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5.冯惠玲,《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姚国章,《电子政务原理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7.李绪蓉,《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8.王晋,《电子政务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注:可另附页。
《档案文化研究专题》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档案文化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13
课程负责人 汪兵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3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0 1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中、西档案文化的基本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在了解中西档案文化历史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西档案起源及特质,从而提升专业理论素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在向学生普及中西档案历史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研讨,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方法,初步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1)中国档案的起源及形成;(2)中国档案的主要构成及历史演变;(3)中国档案文化的特质;(4)西方档案起源及演变简史;(5)中西不同人文地理环境对档案文化特质形成的影响(6)中西档案文化特质比较(7)中西档案文化特质对现代档案发展的影响;(8)档案文化研究的具体应用。
考核方式 围绕档案文化研究某个专题,撰写5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或研究综述。
使用教材 无
参考书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6.
2.钱穆:《中国文化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
3.(英)弗斯:《人文类型》,商务印书,1991.
4.(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等译:《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5.任汉中:《中国档案文化概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
6.王英玮主编:《档案文化论》,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黄霄羽:《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中国档案AA出版社,2002.
8.陈子丹:《外国档案事业史》,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15
课程负责人 曹玉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档案信息的特性、构成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形成、配置和建设等问题,了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原则、意义、现状和方法技术等应用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方法与技术以及档案信息服务的原理,并对档案信息利用的效益、政策法规以及利用等热点问题有所了解。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1)档案信息资源;(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3)档案信息服务;(4)档案信息利用者研究;(5)档案信息利用效益与评价;(6)档案信息利用政策与法规;(7)档案利用理论与实践;(8)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制度。
考核方式 围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撰写5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
使用教材 无
参考书目 1.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经验汇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年
2.王旭东:《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3.周铭:《档案检索: 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4.颜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5.陈永生,田炳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效益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6.孙爱萍:《北京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新探》,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
7.肖冬梅:《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制度研究》,海洋出版社,2008年
8.裴雷、马费成:《政府信息资源整体规划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档案学史专题》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档案学史专题 课程编号 M1205X014
课程负责人 李福君 教学团队成员 蒋冠 汪兵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档案理论与学说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固有规律,宏观上理解档案学说的积累过程,微观上认识档案理论、方法、策略等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上各阶段、各学派的学者关于档案制度、档案机构、档案管理理论的主要阐释,把握且深刻认识历史传统以及实践环境的变化对理论发展影响的历史轨迹。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档案概念基础及其演变,包括档案学史范畴、档案思想基础变化等内容;(2)档案整理原则的确立及其影响,包括来源原则的演进与发展等内容;(3)档案证据思想的构成及意义;(4)关于档案价值的争论;(5)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理论;(6)总体档案与私人档案、国家档案范例到社会档案范例等理论;⑺文件历史观与新詹金逊主义理论;⑻电子文件时代档案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主要包括文件连续统一体、电子文件与后保管时代等内容。
考核方式 撰写5000字以上论文或文献综述
使用教材 无
参考书目 1.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M].T·R谢伦伯格.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
2.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R]. 特里·库克..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报告集
3..《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13年,2016年
4.[荷]斯缪尔·缪勒、裴斯、福罗英《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荷兰手册》)(Manual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Description of Archives),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编译,1959年
5.Terry Cook. “The Tyranny of the Medium: A Comment on ‘Total Archives’,” Archivaria9(Winter 1979–80)
6.Duranti. The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accurate and authentic digital data: The interpares project[J].Data Science Journal, 2005(4):106-118.
7.Richard Cox (2005), “The Documentation Strategy and Archival AppraisalPrinciples: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J]. Archivaria,(38):11-36.
《艺术与审美》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艺术与审美 课程编号 M0000X004
课程负责人 要彬 教学团队成员 美设学院、音影学院和部分行业人士
课程类别 方向选修课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2 2 0 8 0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而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美化自身,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塑造一个完美健康、具有高尚人格、优雅情操和审美能力的人。
教学要求:
了解并把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对东西方文化有总体了解,并能对音乐、美术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鉴赏的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视觉审美
包括建筑审美、绘画艺术审美、服饰艺术审美等
第二部分 听觉审美
包括西方音乐审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等
第三部分 味觉审美
包括中国茶文化审美、红酒文化审美等
第四部分 文学艺术鉴赏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曹桂生,曹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注:可另附页。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师资
管理学院师资简介
2019-10-09 18:48
学院截止到2019年10月,专业教师6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1%;博士及博士后4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8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5%。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联系方式
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058 | 管理员:陈敬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2019-06-17 15:00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03年6月。设有档案学、会计学、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市场营销等6个本科专业,并设有会计学国际化标准课程专业重点班(简称国际会计班)和物流联合培养班(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联合培养),是本科专业数量最多的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
学院具有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围绕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了一支校级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其中1名教师被聘为市级创新创业导师;开设了跨专业融合8门课程的“创新创业板块”课程;开展“企业家进课堂”、“课堂进企业”的实践教学方式;与天津市档案馆、百胜集团、天津创业环保有限公司以及天津物产集团金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31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物流专业获批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获批校级应用型专业建设立项。
学院实验教学资源丰富。拥有现代管理实验室,下设现代物流仓储、物流仿真、ERP沙盘模拟、电子商务、电算会计、会计模拟等分室,以及泛德实验室,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挥作用,近年来先后有96名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专业竞赛奖项15项、省部级奖项21项。
学院国际化办学程度较高。开设国际会计班,与美、英、澳等国外协议院校的专业培养模式核心课程设置并轨,2019届国际会计班毕业生考研率达到52.5%,其中境外升学率达到40%。与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等国家知名学者保持密切学术合作交流,先后派出15名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学习工作,7名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美国UTSA连续四年举办中美大学生夏令营,与韩国世翰大学联合培养经营学硕士项目连续举办14年,社会声誉和认可度越来越高。
师资队伍层次较高。现有专业教师60人,41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比68.3%,33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比55%,25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近三年,引进高端人才4人,接收博士9人;1名教师获批“天津市特聘教授”、1名教师获批“天津市特聘教授制度青年学者项目”;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二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5人;2名教师入选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3名教师入选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1名教师入选了“我校首批国家级高端人才培育计划”;2名教师当选新一届教育部档案学和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11位教师晋升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有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3个硕士一级学科,其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为天津市重点(培育)学科。“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分析与信息服务发展研究团队”获批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当选“数据分析与信息服务”天津市特色学科群牵头建设单位。“天津公共部门信息服务评价与治理中心”智库获批校级第二批新型智库机构。
科研成果显著提升。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国家自科、省部级项目数十项,科研经费达350余万元。在政府、企业服务管理和信息服务等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