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大学613高等数学+827量子力学考研真题资料全套
优惠价:¥349
¥459
1
|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大学排名] [西南大学考研群] [西南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光学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1 | 光通信 | 该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光混沌保密通信、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通信系统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在光纤通信相关技术、光混沌保密通信方面取得了大量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可为光通信领域提供部分理论和技术支持,极大的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 |
夏光琼(博导) 吴正茂(博导) 邓 涛 吴加贵 |
2 | 激光物理与激光技术 | 该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半导体激光器和放大器、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等的基本特性,尤其是非线性特性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在光学双稳、半导体激光器的非线性动力学、光生微波技术、基于激光混沌的高速真随机码产生方面取得一些创新性成果,相关成果可为上述非线性系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推动相关应用领域的发展。 |
吴正茂(博导) 夏光琼(博导) 吴加贵 邓 涛 |
3 | 光电子 | 该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铌酸锂晶体等光电材料的研发、性能表征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在铌酸锂晶体材料的极化子受激荧光谱、光致荧光光谱等方面取得一些高水平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对铌酸锂晶体材料的制作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 张 耘 |
4 | 微光学 | 该研究方向主要开展直径小于1mm的微透镜及其阵列器件的制作工艺和基本理论的研究。目前已经在异形孔径自聚焦透镜、异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相关成果能解决在光信息传输、转换过程中信息漏泄严重的问题,提高填充率和增强光信息搜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 周素梅 |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光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善于团结合作和献身科技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具备勤奋、求实、严谨和善于创新的学术风气;以及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学位获得者必须掌握光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在本学科某一领域中掌握系统深入的基本知识和对相关的学科某些问题有专门的深入了解,并要掌握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具有初步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高科技开发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25学分(各学科自定) 其中 必修: 21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4 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含中英文)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
必修课 | 公共课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国语 | 1 | 90 | 3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专业课 | 11070207001 | 中外主文献研读 | 2 | 36 | 2 | 导师组 | 考查 | ||
11070207021 | 激光原理与技术 | 1 | 54 | 3 | 吴正茂 | 考试 | |||
11070207056 | 非线性光学 | 1 | 54 | 3 | 夏光琼 | 考试 | |||
11070207023 | 光电子学 | 1 | 54 | 3 | 张耘 | 考试 | |||
选 修 课 |
11070207057 | 光通信进展 | 2 | 36 | 2 | 吴正茂 | 考查 | ||
11070207052 | 半导体激光 | 2 | 36 | 2 | 吴正茂 | 考查 | |||
11070207055 | 微光学 | 2 | 36 | 2 | 周素梅 | 考查 | |||
其它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 | 3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5次) | 2 |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 |||||||
实践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 2 | 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培养单位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 | |||||||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 4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电动力学 | 不计学分 | |||||||
量子力学 | 不计学分 | ||||||||
统计物理 | 不计学分 | ||||||||
不计学分 | |||||||||
不计学分 |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所在培养单位备案。 2.主文献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培养单位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学习期间(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导师审查。 5.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硕士研究生可任选其中一项实践。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应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提交导师审查签字。 6.中期考核 根据本单位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单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结果分3种流向: a) 硕-博连读: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 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7.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 能够阅读、分析、归纳光学专业的中、英文文献,写出某一具体研究方向的综述性报告,并提出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研究问题。 2、 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途径和新结果,能够比较充分地论证新思想的正确性,或新途径的可行性,或新结果的可靠性。 3、 能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工作的科学价值,得出恰当的科学结论。 4、 开题报告要反映前人已有的工作和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位论文至少要有新结果,并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所参考。 5、公开发表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 |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条件: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人文社会学科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类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1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为准。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毕业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成果;论文应符合相关学术规范,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序 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
1 | Nonlinear Fiber Optics | G. P. Agrawal |
2 | Semiconductor Lasers | G. P. Agrawal and N. K. Dutta |
3 | Semiconductor Lasers I.II. stability, instability and chaos | Junji Ohtsubo |
4 | IEEE J. Quantum Electron. | IEEE |
5 | J. Lightwave Technol. | IEEE/OSA |
6 | IEEE Photon. Technol. Lett. | IEEE |
7 | Electron. Lett. | IEEE |
8 | Opt. Lett. | OSA |
9 | Opt. Express. | OSA |
10 | Appl. Opt. | OSA |
11 | J. Opt. Soc. Am. A | OSA |
12 | J. Opt. Soc. Am. B | OSA |
13 | Opt. Commun. | Elsevier |
14 | Opt. Fiber Technol. | Elsevier |
15 | Phys. Rev. | APS |
16 | Appl. Phys. Lett. | AIP |
17 | J. Appl. Phys. | AIP |
18 | Appl. Phys. B | Springer |
19 | Opt. Eng. | SPIE |
20 | 中国科学 | 中国科学院 |
21 | 物理学报 | 中国物理学会 |
22 | 光学学报 | 中国光学学会 |
23 | 中国激光 | 中国光学学会 |
24 | Chinese Opt. Lett. | 中国光学学会 |
25 | 光子学报 | 中国光学学会 |
其它说明: 专业选修课可根据论文选题的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
||
本学科(一级学科)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所在培养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学部分委员会验收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领导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凝聚态物理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1 | 纳米材料、功能薄膜与器件 | 进行纳米材料及其结构体系的设计与合成,探索制备的科学新原理和新方法,设计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新体系;纳米表面/界面工程,研究界面、表面的结构、热力学及纳米结构单元的物理、化学、微结构等对功能特性的影响,发展表面修饰改性技术,实现纳米结构单元表面性质的人工控制;纳米材料技术的实用化和应用领域的开拓。 |
李 建 教授、 邱晓燕 副教授、 赵建伟 副教授、 秦丽溶 副教授 |
2 | 有机光电子学的器件物理 | 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物理、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物理和硅基光电子集成等;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磁效应和自旋效应、以及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物理与产业前期研发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些新型光电子器件、磁电子器件将在显示、光互联、磁传感等方面产生潜在应用。 |
熊祖洪 教授(博导)、 宋群梁 教授(博导)、 张 勇 副教授 |
3 | 纳米磁性与自旋电子学 | 进行隧穿磁阻(TMR)、巨磁阻(GMR)和庞磁阻(CMR)等的新型磁电子学物理与器件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实验结果,发表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Nature, PRL, APL等上。这些新型磁电子器件将在磁存储器、读写磁头以及磁传感器等方面有巨大应用价值。 |
陈 鹏 教授、 李国庆 教授 |
4 | 表面与界面物理 | 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外延生长与自组装单层结构的研究,以及可控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及其在生物医药检测中的应用。 |
王俊忠 教授 张中月 教授 |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光电子学、磁电子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和相关凝聚态理论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善于团结合作和献身科技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具备勤奋、求实、严谨和善于创新的学术风气;以及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学位获得者必须掌握凝聚态物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在本学科某一领域中掌握系统深入的基本知识和对相关的学科某些问题有专门的深入了解,并要掌握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具有初步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高科技开发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26学分(各学科自定) 其中 必修: 24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2 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含中英文)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
必修课 | 公共课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国语 | 1 | 90 | 3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平台课 | 11070205021 | 固体物理(二) | 1 | 54 | 3 | 李国庆等 | 考试 | ||
专业课 | 11070205001 | 中外主文献研读 | 2 | 36 | 2 | 导师组 | 考查 | ||
11070205023 | 纳米科技 | 2 | 54 | 3 | 李 建等 | 考试 | |||
11070205054 | 磁学与磁电子学 | 2 | 54 | 3 | 陈 鹏等 | 考试 | |||
11070205024 | 半导体物理 | 3 | 54 | 3 | 秦丽蓉等 | 考试 | |||
选 修 课 |
11070201011 | 高等量子力学 | 1 | 54 | 3 | 余先桥 | 考查 | ||
11070201012 | 物理学中的群论 | 1 | 54 | 3 | 陈 洪 | 考查 | |||
其它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 | 3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5次) | 2 |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 |||||||
实践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 2 | 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培养单位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 | |||||||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 4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不计学分 | ||||||||
不计学分 | |||||||||
不计学分 | |||||||||
不计学分 | |||||||||
不计学分 |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所在培养单位备案。 2.主文献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培养单位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学习期间(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导师审查。 5.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硕士研究生可任选其中一项实践。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应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提交导师审查签字。 6.中期考核 根据本单位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单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结果分3种流向: a) 硕-博连读: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 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7.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 能够阅读、分析、归纳凝聚态物理专业的中、英文文献,写出某一具体研究方向的综述性报告,并提出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研究问题。 2、 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途径和新结果,能够比较充分地论证新思想的正确性,或新途径的可行性,或新结果的可靠性。 3、 能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工作的科学价值,得出恰当的科学结论。 4、 开题报告要反映前人已有的工作和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位论文至少要有新结果,并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所参考。 5、 公开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一篇。 |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条件: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人文社会学科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类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1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为准。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选题有学术和社会意义;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论证严密可靠、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有新见解。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拚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序 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
1 | 凝聚态物理学进展 | 田强、涂清云著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
2 | 金属物理学 第四卷 超导电性和磁性 | 冯端 等著 科学出版社2000年 |
3 |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 | 郑伟涛 等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 |
4 | 半导体光谱和光学性质(第二版) | 沈学础著 科学出版社 2001年 |
5 | 光电子学(第二版) | 马养武 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6 |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 张立德 牟季美 著 科学出版社 2002年 |
7 | 磁性液体¾基础与应用 | 李建 等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
8 | The physics of Low-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s | John H. Davis,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8 |
9 | Spin Electronics | Michael Ziese, Springer Press, 2001 |
10 | The Physics Princible of Magnetism | Allan H. Morrish, John Wiley&Sons, Inc., 1965 |
11 | Ferrohydrodynamics | R.E.Rosenswei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
12 | Magnetics Fluid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 B.M.Berkorsky et al., Oxy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
13 | Optical process in Microcavities | Richard Chang, World Scientific, 1996 |
14 | Phys. Rev. Lett., Appl. Phys. Lett,, Phys. Rev. B, J. App Phys., Phys. Rev. E,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J. Phys. D, Thin Solid films, J. Lumin., Semi. Sci. Technol., J.M.M.M | |
15 | 中国科学、中国物理快报、物理学报、半导体学报、发光学报 | |
其它说明: |
||
本学科(一级学科)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所在培养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学部分委员会验收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领导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理论物理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1 | 强子物理 | 该方向主要研究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及强子结构和强子相互作用规律,探索核内夸克自由度、天体演化之中未解之谜、新的物质形态等。注重密切结合目前在加速器上进行的实验而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 | 陈洪(博导), 冉扬强, 周明震,余先桥 |
2 | 原子核结构 | 该方向研究课题包括奇特原子核基态以及低激发态,原子核奇特转动模式、超核结构、原子核磁矩、对称能等。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相对论以及非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对称性恢复的投影方法、组态混合的生成坐标方法(GCM)以及原子核集体模型等。 | 李加兴,尧江明,李志攀,游霄鹏 |
3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 | 该方向一方面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包括强关联多电子体系、小量子系统等,探索新的与非微扰量子场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量子多体理论,以满足高温超导和巨磁阻在内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受限小量子系统中也会有重要的应用。另一方面发展第一性原理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材料的新结构、新形态和新性能,减小实验成本,缩短新型材料的研发周期。 | 陈洪(博导),袁宏宽,田春玲 |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编程及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清晰的物理思维能力及应用已有基本理论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或论文摘要,具备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物理教学、科研及相关其它工作。 |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26学分(各学科自定) 其中 必修: 24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2 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含中英文)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
必修课 | 公共课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国语 | 1 | 90 | 3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平台课 | 11070201011 | 高等量子力学 | 1 | 54 | 3 | 余先桥 | 考试 | ||
11070201012 | 物理学中的群论 | 1 | 54 | 3 | 陈洪 | 考试 | |||
专业课 | 11070201001 | 中外主文献研读 | 2 | 36 | 2 | ||||
11070201022 | 量子场论 | 1 | 54 | 3 | 周明震 | 考试 | 方向1、2、3 | ||
11070201053 | 粒子物理学 | 2 | 54 | 3 | 陈洪 | 考试 | 方向1、2 | ||
11070201023 | 固体理论 | 1 | 54 | 3 | 李国庆 | 考试 | 方向3 | ||
选 修 课 |
11070201021 | 量子统计物理 | 2 | 36 | 2 | 余先桥 | 考查 | ||
11070201051 | 量子规范场论 | 2 | 36 | 2 | 周明震 | 考查 | |||
11070201054 | 计算物理学 | 2 | 36 | 2 | 李志攀 | 考查 | |||
11070201055 | 原子核物理学 | 2 | 36 | 2 | 尧江明 | 考查 | |||
11070201052 | 电子结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 2 | 36 | 2 | 袁宏宽 | 考查 | |||
其它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 | 3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5次) | 2 |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 |||||||
实践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 2 | 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培养单位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 | |||||||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 4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量子力学 | 不计学分 | |||||||
统计物理 | 不计学分 | ||||||||
数学物理方法 | 不计学分 | ||||||||
不计学分 | |||||||||
不计学分 |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所在培养单位备案。 2.主文献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培养单位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学习期间(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导师审查。 5.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硕士研究生可任选其中一项实践。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应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提交导师审查签字。 6.中期考核 根据本单位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单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结果分3种流向: a) 硕-博连读: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 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7.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 能够阅读、分析、归纳本专业中、英文文献,写出某一方向的综述性报告,并提出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研究问题。 2、 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或新途径,或新结果,能比较充分地论证新思想的正确性,或新途径的可行性,或新结果的可靠性。 3、 能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工作的科学价值,得出恰当的科学结论。 4、 开题报告要反映前人己有的工作和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位论文至少要有新结果,并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所参考。 5、 公开发表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一篇。 |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条件: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人文社会学科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类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1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为准。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选题有学术和社会意义;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论证严密可靠、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有新见解。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拚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序 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
1 | 量子力学 卷I、卷II (第三版) | 曾谨言 |
2 | 量子力学:对称性 | W.顾菜纳 |
3 | Quantum Mechanics: Special Chapters | W.Greiner |
4 | 统计力学 | 张启仁 |
5 | 群论 |
马中骐 |
6 | 量子信息物理学讲义 | 张永德 |
7 | 固体理论讲义 | 丁大同 |
8 | 量子场论 |
周邦融 |
9 | 计算物理学 | 马文淦 |
10 | An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Field Theory |
Michael E.Peskin |
11 |
Quantum Chromodynamics |
W. Griner |
12 |
Electronic Structure |
Richard M.Martin |
13 | Applied Physics Letters、Chao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Journal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ference Data 、Low Temperature Physics、Physics of Fluids、Physics of Plasmas、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
14 | Physical Review A、 Physical Review B、 Physical Review C、 Physical Review D、Physical Review E、 Physical Review Online Archive (PROLA)、Physical Review Letters、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
15 | Nuclear Physics A、Nuclear Physics B、Physics Lett A、Physics Lett B、Europe Physics Journal A、Europe Physics Journal B、Europe Physics Journal C、Europe Physics Journal D |
Springer LINK,Elsevier |
其它说明: |
||
本学科(一级学科)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所在培养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学部分委员会验收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领导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光学介绍
光学
学术带头人:吴正茂学术骨干: 夏光琼 韩天成 邓涛 张耘 周素梅 黄诚
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有海外高访经历5人。主要有光通信,激光物理与激光技术,光电子,微光学等4个研究方向。
主要在半导体激光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在信息领域应用、电磁隐身与变换光学等方面开展研究。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在Opt. Express, Opt. Lett., Phys. Rev. A, IEEE PTL/PJ/JQE/JLT等本学科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重庆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奖2项。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发表在Rev. Modern Phys. (IF~35), 2013, 85: 421, Nature Photonics (IF~31), 2015, 9: 151, Phys. Rep. (IF~20), 2014, 540: 167以及2016, 660: 1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正面引用,受到国内外学术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凝聚态物理学介绍
凝聚态物理
学术带头人:熊祖洪学术骨干: 王俊忠 陈鹏 杨晓晖 李国庆 彭泽平 张勇 邱晓燕 赵建伟 秦丽溶 蒋毓文 高春红 陈平 朱建慧 卢玉明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重庆市杰青1人,有海外高访经历11人。主要有有机光电子学的器件物理,纳米材料、功能薄膜与器件,纳米磁性与自选电子学,表面与界面物理等4个研究方向。
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主要开展基于有机和无机材料的新型光电子器件、自旋电子器件和自旋光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已在ACS AMI、APL、JMC、JMCC、JPCC、OE等杂志上发表60余篇文章,它们被世界上著名的研究组在一流杂志JACS、Nat. Commun.、AFM、AEM、ACS nano、JMCC、JPCA、APL、PRB和OE等引用300余次;这些研究可为重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提供重要支撑,在培育新材料和开发新能源两大先导产业有促进作用。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理论物理学介绍
理论物理
学术带头人:陈洪学术骨干: 安春生 李志攀 袁宏宽 冉扬强 李加兴 周明震 余先桥 田春玲 游霄鹏 桑文龙 赖林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有海外高访经历8人。主要有强子物理,核结构与核天体物理,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等4个研究方向。
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结合目前国际大科学装置上进行的实验,发展强相互作用的低能有效理论和方法,研究强子谱及其衰变、原子核低激发态及集体激发等结构性质,揭示实验观测结果,并为实验提供理论先导。近五年,以第一单位在Phys. Rev. D(6篇), Phys. Rev. C(9篇), Phys. Lett. B(5篇), J. Phys. G (2篇)等上发表相关SCI论文33篇,被Rev. Mod. Phys., Phys. Rev. Lett.等SCI源期刊引用322次,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的介绍
学术带头人:廖伯琴
学术骨干:赵保钢 李太华 邓磊 张正严
本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本方向具体研究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中学物理教育评价、中学物理教育与信息技术、科学史等内容。该团队在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该方向学术带头人廖伯琴教授是“国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负责人,主持研制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主编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是全国高等物理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基础教育刊物《物理教学探讨》主编,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近年来本方向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廖伯琴教授多次赴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进行高端交流,李太华副教授于2013年赴英国牛津大学访学一年,张正严副教授于2014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专业博士学位,李富强博士、邓磊博士分别于2016年、2017年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访问学习。
近年来本研究方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标志性成果主要有:2012年初,廖伯琴教授主持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正式出版,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使用;2010年5月,该方向的研究人员在廖伯琴教授的领衔下申报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物理教育学》,并获准教育部立项建设。该精品课程对应的教材——《物理教育学》,于2014年被确定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5年,由廖伯琴教授牵头的又一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近年来该研究方向获奖主要有:2013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获第二届西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专著《初中物理教学策略》2011年获重庆市第五届基础教育优秀教育著述一等奖;专著《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2011年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科普丛书《“物理聊吧”丛书》,2014年获重庆市优秀科普图书,2015年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面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科普知 识类),上海市民喜爱的科普图书等,2015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北碚天生路2号 | 邮编:400715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现有在职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实验技术人员7人,党政管理工勤人员1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人;教授(研究员)2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4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超过90%,具有海外学习和研修经历超过70%。学院科研力量雄厚,拥有近万平方米的实验科研大楼和5000多万元的科研实验教学设备,有重庆市科普基地科学教育中心,“纳米电子学与光子学物理”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现代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201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74项,纵向科研经费4000多万元;发表SCI、EI学术论文7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获部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10多项。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介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西南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理化系。1940年12月,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成立,开办教育、国文、理化等7个系和体育专修科。1950年10月,西南师范学院成立,设教育、中文、理化等10个系和体育专修科,理化系下设物理组。1952年10月,西南师范学院独立设置物理学系。1953年8月,四川、贵州、云南三所师范学院的物理学系合并到西南师范学院物理学系。2003年6月,成立西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西南大学合并组建后,更名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和“格物致理、崇德尚善”的院训,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院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物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拥有物理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重点一级学科,固态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本科专业。现有在职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实验技术人员7人,党政管理工勤人员1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人;教授(研究员)2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4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超过90%,具有海外学习和研修经历超过70%。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00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人,在职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近1100人。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设有国家级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市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物理教育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办有国家基础教育类核心期刊《物理教学探讨》;近年来承担教改项目30余项。长期以来,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0000多名优秀毕业生,涌现了以原全国妇联副主席黄启璪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学生多次在全国和重庆市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学院多次承担全国高校骨干教师培训和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骨干教师国家级、省市级培训任务。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拥有近万平方米的实验科研大楼和5000多万元的科研实验教学设备,有重庆市科普基地科学教育中心,“纳米电子学与光子学物理”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现代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201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74项,纵向科研经费4000多万元;发表SCI、EI学术论文7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获部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10多项。
在发展历程中,学院先后孕育了电化教育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任党委书记是李建光同志,院长是熊祖洪教授。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推进学院建设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院先后多次获得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红岩团委”、学校本科教学优秀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