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四川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四川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师范大学考研群]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四川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法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与法学院社会学专业简介
社会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社会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社会调查研究基本技能,能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社会学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数据分析技术、国外社会学学说、社会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社会项目评估、社会工作概论、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文化人类学、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和农村社会学等。
专业特色:凸显外语特色、强化专业基础、凝练特色方向、面向就业市场。可辅修校内双学位专业,可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
就业去向:市场调查公司及市场营销部门、媒体调查公司、新闻传播机构、公务员、中外NPO、NGO 组织及社会团体、科技园区、街道社区及各类企事业单位。
相关介绍:
社会学(Sociology)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在学术领域,对社会学的定义没有一个定论。把社会上这众多的定义概括起来,社会学主要分属于三大类型:第一类侧重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这类观点的主要代表是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等人。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类观点的主要代表是M•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这两类观点对后世影响至深,后世的许多看法多为这两类观点的变形或混成。至于不属于这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可以看作是第三大类,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发展历发:
“社会学”在语源学上的意义是关于社会的学问,由拉丁文societas(社会)或socius社会中的(个人)和 logos(词、学说、学刚)两个部分组成。社会学对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社会学诞生之初。绝大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A•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而在东方诸国中,中国是从西方引进社会学较早的国家。20世纪初,随着社会改良主义思想的推动,章太炎于1902年翻译了日本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几乎在同时,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成《群学肆言》,稍后又翻译赫肯黎的《天演论》。通常人们把这视为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标志。而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流派细分
实证主义社会学:是社会学主要派别之一。19世纪上半叶,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A•孔德根据实证哲学思想体系建立,20世纪在世界广泛流行。此理论在理论和方法论上有如下特征: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学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它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由此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格守经验主义原财强调价值中立性,要求在社会学研究中不作任何个人的价值判断等。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的、以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社会学学说的通称。在世界社会学发展的两大传统中,它是与从A•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相对而言的另一大传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及其后继者的社会学思想、社会学说,以及当代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所阐述的社会学理论、学说等。
社会发展理论:探讨社会变迁规律性及其具体表现形式的学说。广义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人类学关于社会发展的研究,它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性;狭义特指社会学对发展问题的研究,又称发展社会学,它以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协调发展问题为对象,主要探讨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理论、模式、战略乃至具体政策。
另外社会学还包括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新功能主义、民俗学方法论、社会行为主义、现象学社会学、形式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等诸多流派。发展趋势
社会学是对社会问题和社会中的个人的研究。因此,只要社会存在、个体存在,社会学就必将存在并持续发展。总体而言,社会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形成一些新的有极大应用价值的学科分支,如家庭社会学、老年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法律社会学、都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口学等等。这些学科因为与现实结合紧密,且对当下的热门的社会问题或是社会生活领域提出了自身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因此在现实社会中也有非常好的应用和极大的发展前景。
另外一个大的方面就是社会学自身一些学科的新的理论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更新和社会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社会学理论也随之发展。因此一些已有的社会理论又焕发出新的生机,诞生一些新的理论发展。
如从70年代中期开始,社会发展理论开始了一个多样化的转折时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化理论开始分化,一部分人将兴趣转移到西方发达国家本身的社会发展问题上,主要研究新的科技革命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这就是未来学研究,它形成了信息社会论和后工业社会论。另一部分人仍然专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现代化问题,但研究的视角和方法都有所改变,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初始条件对其现代化的影响,这就是“迟发展”或“后发展”理论等。
综合性的大学内基本都没有专门的社会学系,算是大学内传统必备的学科之一。另外还有部分专业学院也没有此专业。像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批大学的社会学系都有相对优越的师资条件和良好的教学资源积累。
毕业去向
社会学专业的毕业生工作范围非常的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可说几乎一切社会工作基本都可以从事,具体来说,主要有:一:大学教师:在大学内从事此专业教学;二:研究员: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专门的研究;三:为政府献言献策,提供政策咨询。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与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简介
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本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较强社会工作实务能力,能在各类社会保障部门、社会团体、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基层政权和社区等从事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建设与管理、心理辅导、公共事务管理、社会服务策划与评估、进行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等工作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数据分析技术、心理学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政策概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工作行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学校社会工作等。
专业特色:凸显外语特色、强化专业基础、凝练特色方向、面向就业市场。可辅修校内双学位专业,可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
就业去向:各级党政机关,主要是民政系统、司法部门和卫生部门;城乡基层社区管理机构;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组织;各级学校、各级医院等涉及教育、卫生、保健的企事业单位;NGO、NPO等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社会慈善组织和民间团体;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65336130 辅导员电话:65313303 65360581 65327561
地址: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区行政楼2楼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与法学院师资简介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与法学院是在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系基础上整合法学专业更名而来,正式成立于2019年6月。学院涵盖社会学、法学两个一级学科,社会学、社会工作、法学3个本科专业以及1个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办学点。法学专业有20余年办学历史,社会学、社会工作有近10年办学历史。目前全院本科生78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20人,教职员工40余人,博士25人,高级职称22人。
教学资源和平台丰富。与近80家单位签约共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城口县“三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站、巫溪县扶贫社会工作服务基地、化龙桥外国人服务站、解放碑外国人服务站、两江新区棕榈泉国际社区外国人社会工作服务站等10余个社会实践实训平台。学院累计投入资金近500万,建成200多平米的“基于循证实践模式的社会工作政策与实务智库实验室以及社会治理与服务创新人才实践实训中心。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与法学院简介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与法学院简介 |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与法学院是在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系基础上整合法学专业更名而来,正式成立于2019年6月。学院涵盖社会学、法学两个一级学科,社会学、社会工作、法学3个本科专业以及1个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办学点。法学专业有20余年办学历史,社会学、社会工作有近10年办学历史。目前全院本科生78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20人,教职员工40余人,博士25人,高级职称22人。
教学资源和平台丰富。与近80家单位签约共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城口县“三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站、巫溪县扶贫社会工作服务基地、化龙桥外国人服务站、解放碑外国人服务站、两江新区棕榈泉国际社区外国人社会工作服务站等10余个社会实践实训平台。学院累计投入资金近500万,建成200多平米的“基于循证实践模式的社会工作政策与实务智库实验室以及社会治理与服务创新人才实践实训中心。 人才培养成效突出。充分整合学校外语优势和社会学、社会工作、法学专业优势,坚持“立足本土,扎根地方,融合中外,复合融通”的办学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外语、厚人文,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累计向社会输送社会学类、法学本科人才上千人,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科专业快速发展。学院在涉外社会工作、国际经济法、学校社会工作、反贫困社会工作、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等方面有着突出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有国际减贫与社会治理、国际移民与社会发展等多个科研团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及教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0余项,出版专著、编著、译著20余部,参编教材12部,发表研究成果500余篇。2016年,社会学学科被批准为重庆市第一批应用转型学科试点项目。社会工作专业被批准为重庆第一批应用转型专业试点专业,成为重庆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2017年,成为为重庆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单位。2018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位授予资格,入选首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百校对口扶贫计划”,成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反贫困专委会副会长单位。成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四方协同、六位一体:服务精准扶贫战略的实践育人路径创新”评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019年,社会学和法学学科获批校级重点学科,社会学和法学专业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成为重庆市首批社会工作创新创业基地。 服务社会深具影响。社会学专业是全国唯一开在外语院校的社会学本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是西部唯一开在外语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将涉外社工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方向,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创建重庆首个外籍人士社会工作服务站,为重庆多个上百名在渝外籍人士提供社区融合和适应方面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地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认可度,得到各界好评。反贫困社会工作专业方向形成明显优势,在全国有一定认可度。作为全国第一批进入贫困县域开展教育扶贫的高校院系,以城口、巫溪、酉阳等贫困县为对口扶贫项目点,3年多时间先后派出140余名师生,开展“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社会工作专业扶贫济困服务项目6个。项目示范点覆盖3县1个街道(7个村社区),3个乡(10个村),15000多名贫困群众。引起人民网、重庆日报、中国新闻网、华龙网、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凤凰财经、城口新闻网等多家市内主流媒体关注,各大媒体报道次数达30余次,转载100余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师资简介
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高级职称教师25人,80%以上的专任教师毕业于国内外顶尖法学院校,拥有法学硕博士学位;10余位学者担任全国或省法学会以及法学各二级学科研究会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学术职务。2019年,院长唐稷尧教授、于新循教授及崔巍教授受聘为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第一批),唐稷尧教授受聘为第三届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唐稷尧教授、陈山教授、崔巍教授受聘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作为区域一流的法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在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法理学等诸多法学二级学科都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院教师坚持以学科发展为依托,积极进行科研创新,近年来共承担了近二十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高级别研究项目,在《日本专修法学论集》《中外法学》《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政治与法律》等国内外法学权威性刊物及其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在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包括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在内的各级各类奖项近10余项。凭借梯队合理的师资团队,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建设一流法学学科与高水平法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登陆
- 学院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84760553 84766221 传真84760553 邮政编码:610066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Law School, SICNU)成立于2001年,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其前身为四川师范大学(学院)政教系、政法系。四川师范大学法学学科底蕴深厚,法学教育历史悠久,法学学科可追溯自1938年迁往四川三台办学的国立东北大学法学院,新中国建国后的法学教育发轫于1960年四川师范学院所创办的政教系,1987年开展法学学历教育,1994年在政教系基础上成立政法系,1996年获得宪法与行政法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四川省最早同时拥有法学硕士一级学科与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等院校。
学院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深度参与区域法治建设,秉承“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精神,面向西部、面向基层、面向法律职业培养德法兼修、知识复合、富有创新精神的的应用型卓越法治人才,致力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实力突出、特色鲜明的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基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法学教育以来,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为四川与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法治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推进地区法治建设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十年来,其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始终走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法学院校的前列。法学院在2000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和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纳入首批“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同年,法学专业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4年获批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近年来,在法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把握法学教育规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互动,专业建设成绩斐然。“西部基层职业技能型法律人才‘1234’培养模式改革”、“卓越法律人才‘一体四翼’模拟教学资源体系构建”两项教学改革成果分获第七、八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与二等奖;刑法学、犯罪学等六项课程与教材分别入选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以及四川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两项大学生实践项目在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中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最具影响好项目”称号。法学院一贯重视法律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在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全国高校法庭辩论赛以及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辩论赛(Philip C. Jessup International Moot Competition)等国内外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并在2016年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模拟法庭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是唯一一家省属高校法学院会员单位。
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高级职称教师25人,80%以上的专任教师毕业于国内外顶尖法学院校,拥有法学硕博士学位;10余位学者担任全国或省法学会以及法学各二级学科研究会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学术职务。2019年,院长唐稷尧教授、于新循教授及崔巍教授受聘为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第一批),唐稷尧教授受聘为第三届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唐稷尧教授、陈山教授、崔巍教授受聘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作为区域一流的法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在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法理学等诸多法学二级学科都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院教师坚持以学科发展为依托,积极进行科研创新,近年来共承担了近二十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高级别研究项目,在《日本专修法学论集》《中外法学》《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政治与法律》等国内外法学权威性刊物及其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在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包括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在内的各级各类奖项近10余项。凭借梯队合理的师资团队,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建设一流法学学科与高水平法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法学院获得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授牌,成为四川省首批地方立法评估协作基地。2018年10月25日,以法学院三个研究中心以及法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为基础性支撑的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成立,该中心聚焦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大问题,以咨政为目标导向,是由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和四川省教育厅共建的西南区域首个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法治宣传与师资培训机构。
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不断推进,先后邀请了包括中国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民法学家梁慧星教授、江平教授、日本著名刑法学家日高义博教授在内的五十余位境内外一流法学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数十所境内外高校的法学院系建立了多种合作联系,先后派出多名教师赴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泰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进行考察、访问、讲学和留学,与美国、日本、德国、泰国等国家的法学教育、研究机构建立了相对固定的交流机制。当前,在国内高校全力开展“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将继续迎难而上,对标国内一流法学学科,致力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实力突出、特色鲜明的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基地与法学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