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上海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上海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师范大学考研群]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上海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兼有电气、电子和计算机科学三方面的优势,能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和装置的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经济管理、研制开发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高级人才。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信号与系统、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单片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系统、工厂供电、检测技术、系统仿真技术等。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和装置的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经济管理、研制开发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工作。也能从事与电子、通信专业领域相关的生产、管理、开发、经营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稳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坚定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多年来,一支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梯队正逐步形成。
学院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结构不断改善。现有教师122人,占学院教职工总数69.7%;教师中60.7%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授14人、副教授(副高职称)52人,硕士生导师64人;35岁以下青年博士梯队17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包括全国劳模等在内的数十位来自海内外高校和企业的高端兼职教授。
五年来,学院教师参加挂职、国内外访学、产学研、实验室队伍建设、及其他进修培训等79人次;共计13人次获得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王乐三奖教金”“长昭近铁奖教金”等省部级或校级教学奖励。同时,青年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初步显现,6人入选扬帆计划、阳光计划等省部级人才计划;15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人在国际比赛中摘银;6人次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奉贤校区地址:海思路100号信息机电楼 邮政编码:201418 电话/传真:86-21-57122593
徐汇校区地址:桂林路100号第二教学楼 邮政编码:200234 电话/传真:86-21-64329992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是上海师范大学下属为数不多的工科学院之一,地处上海最南端的杭州湾畔,毗邻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是上海师范大学首批整建制在奉贤校区的三个学院之一。
——历史沿革——
1978年,上海师范学院分院农机系和物理系成立;
1985年,分院更名为上海技术师范学院,两系分别更名为机械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
1994年,上海技术师范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合并;
1999年,机械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整合,成立了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08年,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原数理信息学院的计算机系和通信工程系整合,成立了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原数理信息学院更名为数理学院;
2017年,数理学院的计算中心划归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管理;
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自2018年9月起,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整建制在奉贤校区。
——办学规模——
学院现有教职工175人;在校生247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01多人、本科生2177人。
学院设有计算机系、电气信息系、通信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学院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下设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即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本科专业7个: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即电子信息工程(中美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汽车服务工程(中德合作)。
学院拥有实验教学场所近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2000多件,设备总资产达6000多万。实验中心设有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电气专业实验室、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金工实习厂等,服务于本院以及相关学院的实验教学任务。2012年,获上海市教委资助,新建“创新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保障。计算中心则为全校学生提供计算机通识课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整体信息化素养,并专门建成了无障碍学习空间,为在校的盲生提供学习方便。
——人才培养——
40年来,学院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引领、以工程科学为基础”的发展思路,突出工科核心、教育特色、校企联合、国际化办学特点,致力于培养符合未来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发展需求,创新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卓越工程人才和教师教育人才。
近五年,学院累计有15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各类科创项目和专业竞赛,其中,国家级和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获批100多项,在计算机、机械、电子、汽车、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全国和地区各大重要赛事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0多项。2018—2019年期间,在一些重量级比赛的获奖级别上更有了明显突破,其中,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获得全国二等奖,2019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物联网设计竞赛中均获得全国一等奖,2018、2019连续两年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019年,学院学生担任教练并带领南京一中参赛队在FIRST机器人挑战赛世界锦标赛总决赛获得亚军、以及图灵区冠军和卓越工程奖。
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人才进入到工程行业、职业教育、基础教育、行政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更有一大批毕业生经过多年磨砺已经成长为校长、特级教师、企业高管等栋梁之才。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到知名企业工作,其中不乏阿里巴巴、PayPal、上汽、埃森哲、采埃孚、福耀玻璃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公司;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进入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博士研究生,其中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的人数逐年递增。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研究生签约率连续多年稳居全校第一。
——内涵建设——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主体,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五年来,学院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为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上海市全英语课程建设专业2个;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重点课程4门、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1门、上海市全英语课程 8门。2017年,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 ‘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与此同时,学院还推出了创新实验班、导师制、本硕贯通等一系列培养机制改革措施。
学院基于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新工科视野,不断探索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技术与师范教育特色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前沿模式。学院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试点班,专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工程技术人才与教师教育人才,试点班于2018年9月开始面向全校招生。学院成立人工智能STEM教育研究中心,实现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与基础教育相融合,为中小学提供特色教育服务,培养未来基础教育领航者。学院与奉贤区科委合作建立奉贤区科普示范基地、举办机器人夏令营等,还积极承办“FIRST机器人竞赛”“ WRO机器人高手大会东区联盟赛”“FIRST科技挑战赛上海邀请赛”等大型赛事,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STEM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切实提高学术科研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学院先后获批校级工程中心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平台1个、创新团队2个、重点学科5个、学科研究中心(所)6个,荣获上海市和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制造、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大数据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领域形成特色。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青年基金)项目17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地方能力建设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8项;共发表SCI、EI论文134篇。
学院重视社会技术应用与服务。近五年,承担相关行业企业技术研发项目56多项,累计金额1600多万元;实现技术成果转化2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巨大;授权发明专利60项。多位教师的科技成果获得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工博会高校展区优秀作品奖等奖励。
——师资队伍——
学院稳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坚定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多年来,一支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梯队正逐步形成。
学院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结构不断改善。现有教师122人,占学院教职工总数69.7%;教师中60.7%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授14人、副教授(副高职称)52人,硕士生导师64人;35岁以下青年博士梯队17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包括全国劳模等在内的数十位来自海内外高校和企业的高端兼职教授。
五年来,学院教师参加挂职、国内外访学、产学研、实验室队伍建设、及其他进修培训等79人次;共计13人次获得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王乐三奖教金”“长昭近铁奖教金”等省部级或校级教学奖励。同时,青年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初步显现,6人入选扬帆计划、阳光计划等省部级人才计划;15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人在国际比赛中摘银;6人次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
——办学特色——
学院与公司企业、教育单位、政府部门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教师进修和科研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院积极与信息产业、工程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领军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平台和人才联合培养平台,为学生提供灵活、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学院与福耀集团、大唐电信、漕河泾产业园区等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20多个,与临港漕河泾人才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上海市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与华为、永达汽车合作,获得企业资金支持举办学生竞赛,奖助优秀师生。另外,学院还与德州仪器、云知声、思科、合时智能等企业联合建立科研团队和研发中心,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2003年,学院率先举办了中外合作本科办学项目,分别与美国戴顿大学合作举办了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中美合作项目,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拜罗伊特手工业协会合作举办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项目,年招生规模为120人,出国人数年均40人左右。2011年,中德合作项目协议到期而暂停招生。不久,学院又与德国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巴伐利亚州拜罗伊特手工业协会、埃尔福特手工业协会等开展新的合作,举办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中德合作本科项目,并于2013年开始招生。目前,学院三个中外合作项目在校生642人,每年招生180人、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60人左右。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院与国外10多所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积极开展交流互访、以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合作,学生海外学历需求、多层次出国学习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五年来,学院每年有近30名外籍教师来校授课;中美合作专业共有57名学生赴美学习并取得双学位,其中44名学生获得学位后继续赴美读研;中德合作专业159名学生赴德进修,其中,136人取得汽车技师中级证书,19人攻读学士、硕士学位;非中外合作专业有5名学生赴法国进行毕业设计,8名学生赴美攻读本硕直通项目并获硕士学位,其中5名毕业后留美工作;另外,共有60余名学生参加暑期游学及研学项目。五年间,学院培养德、法留学生17人;接收4名长期留学生,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出国学生具备了突出的语言能力、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优秀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就业市场上无往而不利,受到广泛欢迎,用人单位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当前正是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驱动的社会快速发展时代,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工科类学院,学院正处于快速成长与发展建设期。学院将秉承“教学为主体、科研为阶梯、人才为核心、师资为保障”的建设理念,力争插上新技术时代“新工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双翼,在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下,获得更加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