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师范大学考研群]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山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学科介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省级重点学科
该学科已经形成以年青教授(博士)为主、梯队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队伍。他们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山东省十佳留学归国科技专家2人,山东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骨干教师1人,山东省省级学术带头人1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4人,博士生导师7人,讲座教授1人,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已建成激光应用实验室、现代光学实验室、纳米功能材料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实验室、计算模拟实验室、原子与分子物理理论研究室、资料室各一个,具备了进行数值模拟、纳米材料制备、激光光谱分析以及激光用于动态工程动力学检测的实验手段,能够基本满足基础和开发应用研究的需要。
学科点在分子电子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外场中的原子动力学研究、高激发态能谱计算、激光等离子体实验研究、多原子分子的多光子电离研究、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等领域都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填补了省内空白。近年来,承担了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1项国家863子课题,5项国际合作项目,30多项省部委项目。通过省级鉴定项目12项,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张庆刚教授等完成的“量子散射、量子群理论及计算方法研究”成果获1996年山东省科学进步一等奖;张怿慈教授等完成的“原子-分子散射及结构的理论研究”成果获200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王传奎教授等完成的“纳米体系和等离子体系光电性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获2003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近年来该学科点在 《Appl.Phys.Lett.》、《Opt.Lett.》、《J.Chem.Phys.》、《Phys.Rev.Lett.》、《Phys.Rev.A》、《Chin.Phys.Lett.》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220余篇,EI收录76篇,被引用次数达1000余次。
近年来,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成绩卓著。在研究生的教学中, 我们十分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尽可能采用最新的英文原版教材,使学生尽快进入有关课题的前沿。特别强调应用计算机能力和外语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强调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材建设,出版教材二部,2000年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2004年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培养硕士生150余人,其中有121人在国内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其中国内92人, 国外29人。培养博士生8人(其中与山东大学物理系和光学系以及上海光机所联合培养博士生6名)。有5名硕士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多名硕士生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科研成果“液晶光调制合成全息记录技术及系统的研制”等产生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
本学科点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美国的纽约大学、瑞典的皇家工学院、意大利的特伦托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半导体所、大连化物所、武汉物理所、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大等建立合作关系。并有共同培养博士生协议。聘请了多名客座教授。2003年聘请了纽约大学的张增辉教授为讲座教授。
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在一项总结报告中,对原子与分子物理领域完成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情况给出了一个评价结果,在包括科学院和全国著名高校共20个单位中我们学科点列第三位(参阅石油工业出版社《21世纪发展与展望》P278-283)。
科点在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上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理论分析、计算方法上及实验方面有多项创新成果。
一、原子团簇、分子、低维体系结构及光电性质
分子、原子团蔟和低维体系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是目前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发展的一个前沿课题,是原子分子物理学与光物理、纳米材料与纳米电子学的交叉领域。纳米材料和分子器件展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来,我们在该交叉领域里开展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将原子与分子物理的理论与光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理论紧密联系起来,在有机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Ni原子团簇、导电聚合物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分子电子学理论和分子器件的设计和理论模拟和低维功能分子材料以及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取得了一批创新的成果。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篇,ISTP 收录5篇, 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首次在量子点和量子线体系中发现了电子自旋的自发极化现象。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定量地研究了分子器件的电子结构和分子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并发展了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分子器件的伏-安特性,这一工作在分子电子学领域里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研究分子的强双光子吸收,表征和制备SiO2薄膜和GaN薄膜以及纳米线、纳米棒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将原子与分子理论与纳米科学交叉,极大地扩展了原子与分子物理的研究领域,在分子尺度上从理论与实验方面研究功能材料的光电性质。
二、原子分子碰撞、分子反应动力学及外场中的原子动力学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对原子分子非弹性散射及反应碰撞以及强场原子动力学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计算方法上,都取得了一批创新的成果。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0篇,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利用含时波包法和量子黄金规则完成了对四原子的全六维反应碰撞体系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研究,这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首次提出了统一的能量突然近似(GES)和普遍的绝热核(GAN)理论。创造性地把动力学李代数方法用于研究气-固表面的散射。在里德堡原子、离子在强外电磁场中的光剥离谱研究和激发态能级结构的精确计算领域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研究方向是多学科交叉的原子分子工程的重点课题,不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如
基元反应的控制、表面吸附和催化、水资源分析及大气环保、核聚变等高新技术提供有用的数据及理论支持。我们已经建成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射频离子阱系统,实现了阱中离子的稳定囚禁和测量,阱中动力学及类相变现象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强场中原子性质研究涉及对物理基本规律,如抗磁性、量子混沌等现象的认识。它不仅有助于直接了解高激发态原子的性质,而且形成了有限分辨率下量子谱学的新方法,如标度律,回归谱、能级统计学等。
三、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及光信息学研究
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可以用于高精度的测定原子、分子的各种数据,研究特殊条件下的原子分子以及控制原子分子的运动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被EI收录16篇,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激光等离子体理论及强激光对晶体材料损伤机理的研究对激光淀积制备多层膜材料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激光对导航窗口材料损伤阈值条件研究是国防军事上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另外,双光子和多光子过程的理论研究亦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预期经过今后五年强化建设,学科点总体水平有质的飞跃,建成一个具有国内一流学术水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基础研究,又有应用开发,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群体。
具体目标是:1、发展优势方向,使学科点跻身于全国重点学科行列。争取增加1-2个博士点授权,并获得一级学科授权。2、承担课题的层次有大的突破。争取有2-3人进入全国的百千万工程项目。承担1-2个国家重点课题,并有1-2个方向承担国家973重大课题的子课题工作。3、在高科技应用开发上取得突破。在材料、信息、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中做出贡献,争取拿出2-3项应用成果,有重大经济效益。
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注意引进高水平人才。五年后,学科点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达90%以上。争取有2-3人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且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具体设想是:1、动力学理论与激光技术结合用于原子操控及大分子的反应动力学研究,为纳米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可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生化过程的控制、表面的重组、光合作用的模拟等。2、低维纳米体系的研究,为发展量子点、量子线、制备新的分子器件及量子计算机打基础。3、强场动力学研究特别是多电子原子激发谱的研究,可能为水资源分析、大气环境保护提供新的思路。4、在光信息学方面重点开展光学全息显微术、光折变全息存贮技术和光学散射随机表面的分析,争取到十五末,可以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并完成能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应用成果。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研究生教育概况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前身为物理系,始建于1952年, 2003年12月更名为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由物理系、电子系组成。
物电学院研究生教育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步,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了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近30年跨越式的发展,目前拥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和医学物理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光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信号与信息处理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和工程硕士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涵盖理学、工学、教育学三个学科门类。
学院以建设高水平、多学科为建设目标,以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为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水平持续稳步提升。2019年招生规模为150人,全日制研究生在校人数规模达420人。
学位授权学科目录
学位类别 | 学科门类代码及名称 |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
博士 | 07理学 | 0702 物理学 |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
070205凝聚态物理 | |||
070207光学 | |||
0702Z1医学物理 | |||
硕士 | 04教育学 | 0401 教育学 |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
07理学 | 0702 物理学 | 070201理论物理 | |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 |||
070205凝聚态物理 | |||
070207光学 | |||
08工学 | 0803光学工程 | 不设二级学科 | |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 080902电路与系统 | ||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 ||
专业学位硕士 | 0451专业学位 | 045100教育硕士 | 045105学科教学(物理) |
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 | |||
0852专业学位 | 085200工程硕士 |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44人,其中专任教师127人,正高级以上职称3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1人,博士生导师19人,66%的教师拥有高级职称,50%以上的教师拥有国外留学背景或国外访学经历。学院有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1人,20多人次荣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山东省级技术拔尖人才、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联系方式
电话:学院办公室0531-86181570,
校本部办公室0531-86182521 ,
学院党委0531-86181571,
研究生办公室0531-86181576.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介绍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简称“物电学院”)是山东师范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学校建校之初就成立了数理化系,同时物理专业开始招生。1952年单独成立物理系,同年院系调整时齐鲁大学物理系并入。2003年12月,物理系与原半导体所合并成立了现在的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多年来,一代代物电人砥砺奋进,求真务实,博学笃行,形成了扎实优良的教风学风、锐意进取的科研创新精神以及治学严谨的深厚文化底蕴。1960年学院试制成功了“半导体非线性电阻”,同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济南珍珠泉参观了学院相关科研创新成果。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学院与时俱进在教学及科研等方面又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物电学院已成为培养高素质物理科学与电子科学教学及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山东省及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现设物理系、电子系和半导体研究所。目前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和山东省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山东省“十三五”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学校重点建设特色专业。2017年物理学专业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在原有2+2双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的基础上,直接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定向招生,实行整班制国际联合培养,采取学分互认、学位互授模式,符合两校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可同时获得我校本科毕业证和两校的学士学位证。物理学于2018年7月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
学院拥有国家级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光学与光子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医学物理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光场调控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是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是山东省重点学科。中学物理教法、近代物理实验、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等13门专业主干课程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学院设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课程论方向)、教育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科学技术与教育等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了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144人,其中专任教师127人,正高级以上职称3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1人,博士生导师19人,66%的教师拥有高级职称,50%以上的教师拥有国外留学背景或国外访学经历。学院有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1人,20多人次荣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山东省级技术拔尖人才、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加强本科教学,重视科研工作,通过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引领教学的工作思路,在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自2010年至今,学院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4项,省部级项目137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Optics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被SCI(EI)收录论文1000余篇,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100多项。自2010年至今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
学院本科在校生1853人,研究生39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6人。学院学生多次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国家“互联网+”大学省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等,学生科创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多篇论文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学院注重学术交流,已经与中科院物理学所、上海光机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北卡大学、迈阿密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协作关系。
物电学院近几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同时,毕业生中有多名同学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考研率保持在40%左右。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及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及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等多个行业。多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工作学习单位遍及海内外,普遍具有的学业基础扎实、积极进取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倍受好评,为学院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信誉,极大的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