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师范大学考研群]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山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生命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 领域类别高校教师 )
一、培养目标 |
硕士生教育承担着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和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用外文发表研究成果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
二、学习年限 |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或提前攻博,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
三、研究方向 |
1、细胞增殖与调控 2、免疫细胞生物学 |
四、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
|
备注: | ||||||
|
||||||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 ||||||
六、培养环节 | ||||||
1、综合考核:研究生综合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综合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2、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至迟在第三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论文开题的具体时间,如果条件成熟,也可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进行。 3、论文工作检查: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进行论文工作检查。导师组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硕士研究生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4、学术活动: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要求每名硕士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至少撰写专业文献综述1篇。达到此要求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5、科研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正式出版发行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本专业研究领域内能反映其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和一般论文集),硕士研究生发表的文章第一作者单位署名必须是山东师范大学,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可为第二作者。未达到上述要求的,不能授予硕士学位。 6、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等。可根据本学科特点确定实践活动的形式。实践活动结束,指导教师给予相关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可通过选修研究生课程的方式来获得该环节的相应学分。 7、论文答辩、学位授予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 ||||||
七、培养方式 | ||||||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综合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1、第一学年基本学完专业学位课程和部分非学位课程,第三学期除继续学习非学位课程外,同时要进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为毕业论文实验奠定基础。 2、根据专业特点,加强对研究生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 3、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按期进行研究生综合考核和论文工作检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 ||||||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 领域类别全日制教育硕士)
一、培养目标 |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资料。 |
二、学习年限 |
全日制脱产学习,学制 2 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3 年。 |
三、研究方向 |
四、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
|
备注: | ||||||
|
||||||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 ||||||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 4门,共 10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3门,共 6学分 ;实践教学 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36学分。 | ||||||
六、培养环节 | ||||||
全日制教育硕士入学后,最迟在第二学期末要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制定明确翔实的论文工作与写作计划,并须参与并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开题论证后方可撰写学位论文。成立导师组,负责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目前国内外基础教育实践,内容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以及教学案例设计等。原则上,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学位论文必须经过校内、校外导师的签字认可后方能申请参加答辩。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上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 ||||||
七、培养方式 | ||||||
要充分重视和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做法,采用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合作学习以及模拟教学等方式。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教学活动等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负责做好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 领域类别工程硕士)
一、培养目标 |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献身食品科技事业。 2、掌握食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了解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组织和独立进行食品领域的科研、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的能力。 3、要求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独立撰写外文科技论文,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
二、学习年限 |
全日制脱产学习,学制 2 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3 年。 |
三、研究方向 |
1、天然产物提取、纯化与加工技术 2、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食品生物技术 4、食品质量控制与分析检测技术 |
四、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
|
备注: | ||||||
|
||||||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 ||||||
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针对食品工程的特点和食品企业的需求,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食品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 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 9学分,专业必修课 13学分,专业选修课 8学分,专业实践 4学分。 | ||||||
六、培养环节 | ||||||
一、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培养环节,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研究生应根据学院制的专业实践指导方案(大纲)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结束后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由导师组给予考核,考核通过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导师组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二、学位论文 1、研究生须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导师组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2、论文选题应具有应用价值,提倡从企业的食品工程项目中提出问题,确定选题。选题内容包括食品领域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实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论文形式可以是工艺技术研究,也可以是食品工程设计。 三、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 ||||||
七、培养方式 | ||||||
1、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培养方式,三段可以相互交叉进行。 2、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 领域类别工程硕士 )
一、培养目标 |
培养掌握生物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生物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生物工程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了解生物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能胜任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与开发以及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 3、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生物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能撰写英文科技论文。 |
二、学习年限 |
全日制脱产学习,学制 2 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3 年。 |
三、研究方向 |
1、生物制药与疫苗工程 2、分子设计育种与生物信息 3、发酵工程 |
四、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
|
备注: | ||||||
|
||||||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 ||||||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3学分,专业选修课 8 学分,专业实践 4 学分。 | ||||||
六、培养环节 | ||||||
一、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培养环节,面向专业领域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应根据学院制定的《专业实践指导方案(大纲)》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践期满后学生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由导师组给予考核,考核通过后获得相应学分。 导师组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指导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二、学位论文 1、研究生须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由3-5名具有高级职称(其中至少1人为企业或公司具有实践经验)相应专业人员组成导师组进行开题论证,通过后方可开始学位论文工作。导师组要根据学位论文开题情况,检查学位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2、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与应用价值。提倡从企业的生物工程项目中提出问题,确定选题。选题内容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实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生物工程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位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课题研究,可以是攻关或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应包括文献阅读、选题调研及其报告撰写、理论分析、实践研究(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开发等)以及论文(设计报告)撰写环节。 三、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审核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 ||||||
七、培养方式 | ||||||
采用课程学习 +专业实践 +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交叉进行的培养方式。 1、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研究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 2、实行学校与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吸收本学科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共同培养,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 |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学科介绍
生物学学科始建于1950年,由原齐鲁大学博物系调整组建,经过66年建设,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生物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涵盖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4个二级学科。其中植物学博士点于1998年获得批准建立,为山东省省属高校第一个博士点。生物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居所有高校研究机构第34位,全国师范院校第6位。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2012年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ESI)前1%。2016年,生物学学科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一流学科。
学科现有教师83人,其中专职教师78人,教授29人,高级实验师5人。博导20人,硕导54人。具博士学位的55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
本学科以逆境植物生物学和动物抗性生物学研究为特色,设有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和发育生物学4个研究方向,从分子、细胞、发育、生理和生态等不同层次上对生物适应逆境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海洋863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大专项1项、国家973课题3项、国家863课题4项、国际合作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75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培养了大量创新型人才,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学科优势。 近五年,学科共发表SCI论文共计220余篇,其中JCR 1区论文68篇,以第一作者在 Plant 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学科研究方向:
(1)细胞生物学方向
开展人类重大疾病的细胞骨架基础、信号转导机制和新型诊治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揭示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阐明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植物学方向
主要从事植物抗盐生物学研究,在耐盐基础理论方面获得了重要的研究结果,该方向在植物抗盐方面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方面处于国际前沿。
(3)动物学方向
研究动物代谢紊乱及应激状态与相关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揭示重要经济动物的免疫机制及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规律,为动物相关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
(4)发育生物学方向
开展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C4植物光合途径发育遗传机制、动物胚胎发育研究,前期工作已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学科介绍
植物学省级重点学科以王宝山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共有成员33人。其中教授15人、博导8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青1人,山东省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85%具有博士学位。
植物学学科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赵可夫、姚敦义和李法曾教授等组建的逆境植物研究所,从植物抗性生理及分子生物学、逆境植物遗传学和逆境植物资源与分类学三个方面系统研究植物抗盐生物学。
该学科主持和完成国家海洋“863”重点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省级课题12项,经费1700多万元。王宝山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海洋“863”重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取得的成果为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盐碱地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本方向在泌盐盐生植物盐腺发育及泌盐机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该学科近5年来共发表SCI论文102篇,其中JCR一区论文29篇,特别是青年教授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Plant Cell、Plant Journal、Plant,Cell and Environment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适用新型1项。出版了《中国盐生植物》等专著10部,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
该学科培养博士后3人,招收博士31人(获得学位24人),硕士183人(获得学位167人);其中2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人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 6名博士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
该学科王宝山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海洋863 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海洋滩涂耐盐植物开发及集成应用技术研究”,筛选培育了适于黄河三角洲和苏北滩涂适用的多种耐盐能源植物、药用植物、蔬菜和饲用植物新品种(品系)21个;构建海洋滩涂良性海水生态农业系统,建立了30种耐盐植物栽培的技术规程,在黄河三角洲及苏北建立8300亩以上示范区,为发展我国黄河三角洲及苏北等滩涂重盐碱地区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优良的耐盐植物资源。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学科介绍
动物学省级重点学科以安利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共有成员43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泰山学者2人,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山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山东省省级学科带头人各1人。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在安利国、艾洪滨等知名教授的带领下,动物学学科在动物免疫学、动物分子生物学、动物发育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及动物生态与资源说等相关领域基础上整合形成为集科研、教学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优势学科。2015年,本学科将研究团队集中到整合生物医学、动物生理学和动物免疫学三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近五年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以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70余项。
该学科发表学术论文383篇(SCI收录199篇),特别是青年教授在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Gastroenterology、Gut和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政府特记一等功1人次、省青年优秀科技奖1项、省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省发明专家1人次、大学生挑战杯金奖、特等奖各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其中2部列为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该学科近5年来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生20名及硕士生200名余名。 1名博士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4名博士生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名博士生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三等奖。本学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产品转让10余项,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联系方式
师资队伍精良。学院共有教职工128人,其中专职教师115人,教授29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24人,高级实验师4人,博士生导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青获得者1人,全国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2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山东省优青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学校特聘教授2人,留学回国教师60余人。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联系方式
邮箱:rengc@sdnu.edu.cn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学院始创于1950年10月,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六个系之一,当时的系名为山东师范学院博物系。1951年秋更名为山东师范学院生物系;1952年9月全国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生物系并入。1981年8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2001年6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0年以来,历届领导班子和师生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院已形成了本、硕、博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3个系,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4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目前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拥有1个山东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25个教学实验室,4个标本室。
学院现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生物学博士一级学科,下设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发育生物学4个博士点。拥有生物学硕士一级学科和食品科学硕士一级学科,设有食品工程、生物工程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及生物教育硕士、环境生物学硕士两个硕士招收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1905人、硕士研究生510人(同等学力6人)、博士研究生64人、博士后31人。
师资队伍精良。学院共有教职工128人,其中专职教师115人,教授29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24人,高级实验师4人,博士生导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青获得者1人,全国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2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山东省优青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学校特聘教授2人,留学回国教师60余人。
科研实力较为雄厚,学科建设成绩突出。在盐生植物和生物学等领域已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2016年,生物学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细胞结构与功能”团队入选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植物学和动物学学科于2019年再次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学院拥有“逆境植物学”、“动物抗性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学院先后承担国家973、国家海洋863、国家支撑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90余项,省部级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7000余万元。学院教师每年发表SCI论文100篇以上, 近年来在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unications 和The Plant Cell等世界著名刊物发表文章。学院拥有一座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和1000平方米的温室,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6000余万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省教学成果奖7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编著教材30余部,其中2部教材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03年以来学院实行按学院大类招生,不分专业,学生进校一年后进行专业分流培养。2010年起,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卓越班,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试点。重视学生野外实习和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大赛和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全国银奖1项、铜奖3项,省特等奖、一等奖若干,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在2011-2019举办的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生物)大赛中,我院共选派选手52人,累计荣获特等奖28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7项,位列参赛高校前茅。所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本科生年底就业率高达97%。每年应届本科生的30%以上考取985或211大学研究生,有部分直接考取国外研究生,考研率保持在50%左右。
学术交流不断加强。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与韩国顺天大学建立联合研究实验室,与英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签订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项。积极支持师生出国访学、合作研究、留学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当前,学院正在按照学校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四年任期目标,凝心聚力,干事开拓,努力开创学院建设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