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青岛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青岛大学研究生招生] [青岛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青岛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大学考研群] [青岛大学研究生学费] [青岛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青岛大学研究生辅导] [青岛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体育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青岛大学体育学院本科介绍

体育学院2018-2019学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具有教育、心理、人体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并能运用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与技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及体育科研工作专门人才的专业。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状况的审视,有利于反思培养目标与行动实践,总结经验、弥补差距,从而不断提升培养质量。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体育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教育理念先进,掌握扎实的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从事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践行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发展的培养原则,突出综合素养、创新精神、专业能力的培养重点,实施学科专业与教育思想并重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并可持续发展,成为能够胜任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社会体育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师德、完备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通过学习体育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体育学科的新发展,接受科学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培训。通过教育与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的系统训练,明确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流程、掌握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途径、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了解中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中小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具有良好的体育教学素质和从事课余训练、课余竞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课余活动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具有科学精神、人文情怀、教育智慧。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前沿及热点问题,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掌握不同学段体育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策略,掌握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具备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协调发展的文化素质结构和较高的教师素养及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体育教育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 + 10,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2.在校生规模
体育教育专业面向山东省招生,每届40人,当前在校生159人。
3.课程设置情况
体育教育专业主干学科为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核心课程为体育学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课程见习、教育实习、基础教育调查研究、社会调查与实践、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实验等。(学分分配见下表)
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传统专业。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基础教育发展变化和社会需求变化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我们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需求的预测,加强“生涯指导”多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局部调整,一方面保持师范类教育学科特色,另一方面拓宽体育教育培养渠道,为基础教育和社会服务培养务实工作者。

 
首先,为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做到专业理论和技能基础扎实、熟悉研究方法,践行专业理论,我们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6类课程领域设置(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  类、体操类、武术类),加强了三个课程群(田径类、球类、武术体操类)的建设,通过主项提高与副项提升方式,在《体育锻炼方法与手段》课程方向加大了学生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根据近年对教师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能与体质现状,加强了《体适能》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为学生从事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体能基础。
其次,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在专业课程方面,突出了为基础教育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在选修课开设目录中增加了《健美操》、《运动营养学》、《身体锻炼方法与评定》、《羽毛》、《球网球》、《身体实践能力指导与提高》、《花式跳绳》等课程,体现了为社会服务、为学生负责的态度。
4.创新创业教育
自青岛大学开始设置创新学分以来,体育学院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从进校起开始参加学院与教育局(教体局)、体育局合作的各项实践活动(国际、国内各级各类综合及单项运动会裁判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体育项目志愿者活动、边远及农村地区支教活动、中小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等)。每名学生平均每年参与活动不少于二项(次)。迄今为止,所有毕业学生均顺利完成学分要求,并获得相应的裁判员及指导员等级证书。
三、培养条件
1.师资条件
目前,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50%以上教师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自学校专业调整以后,体育专业教师按学生所需教师所长,实施动态调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最适合学生专业成长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是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经常深入青岛市各级各类学校和体育俱乐部公司,为专业发展和服务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条件
(1)专业图书文献资料
青岛大学图书馆拥有馆藏图书近250万册,其中与体育教育相关的图书馆藏量不少于10万册;图书馆订阅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并购买了十余种电子期刊数据库的使用权,查阅资料十分便利。
(2)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体育保健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等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48万余元。
现有体育馆1座、风雨操场2个,标准田径场5个,300m田径场1个,足球场5个、篮球场34个、排球场19个、网球场5个、龙舟湖1处、健身房2处、乒乓球室3个、武术区2处、轮滑场地2个、大学生体测室1处。
3.实践基地
近年来,青岛大学体育学院建立了学院、基础教育、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目前与青岛市教育系统(教育局、市南区教体局、市北区教体育、城阳区教体局、莱西市教体局、即墨市教体局)及众多健身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群团组织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开展好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专业成长奠定了丰厚的基础。目前已与青岛市实验高中、青岛5中、青岛57中、青岛英派斯健身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教育实习基地。
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随着学校教学技术条件的改进,体育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已基本掌握常用的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已能熟练运用课件制作、电子课堂、多媒体教室、微信交流平台等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基本完成网络课程平台的初期建设,部分课程的网络课程平台内容充实,利用率较高;另外,随着网络共享课程资源的日益丰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选修相关的网络课程;引进有关课程的课件、作业系统等教学支持资源;从而将外部课程资源引进到日常教学中来。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体育教育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勤于反思、动态调整、不断改进的思路,通过积累小的进步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1.专业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坚持走思想与行动相结合的育人培养路线
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抓住“成人与成才、教书与育人、传授与培养、教学与教改、设计与评价”五个环节,以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改革为前提,通过“教与学、思与练、悟与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结合等方法,坚持专业反思培养和行动培养同步进行的培养政策,注重学思结合和知行统一,注重人才反思与行动培养,逐步形成了“设计+行动+反思”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专业思维训练为基础、以行动实践为关键、以反思教育为路径、以创新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特点,培育具有科学精神、人文情怀、教育智慧的复合应用人才。
我们鼓励专业教师和学生根据本人的志趣方向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加入导师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吸收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研究进程、鼓励学生针对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社会体育发展开展教学研究和行动研究,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专业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反思与行动相结合的育人培养路线。
2.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坚持走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路线
为体现本专业的应用性,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在基础教育、社会体育等领域建设了若干实习实践基地,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联系机制,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教师,能够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论文写作、技能训练、专业经验积累提供有效条件。多年来,学生在教学实习中、在支教活动中、在国际、国内大型比赛执裁中、在社会体育活动服务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获得不同级别和不同层次的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和志愿者证书,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强了社会适应性。
3.专兼结合保障教学管理效能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注重基本规范的建设,根据学校教务处和其他管理部门的指导,学院制定了完整的教学文件,包括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听课表、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教学文件。同时,在人员相对紧张的情况难以缓解的背景下,我们多年来坚持了专兼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部分专业教师兼职承担了教学计划的维护、课程管理、实验室维护等教学管理任务。实际上,由于专业教师更加熟悉教学的过程和需求,兼职模式对改进教学管理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部分弥补了“外行管内行”的教学管理之弊病。
五、培养质量
体育教育(本科)每年毕业学生约40名,2019届毕业43人。2019届毕业生中升学人数为15人,考取公办教师资料者为4人,初次就业率约为90.7%,有部分同学选择继续复习考研。近五届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4%以上,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学校教育、健身培训、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社会服务等领域,专业对口率达到80%,说明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同时反映了社会各领域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存在广阔的就业空间。
自2015年以来,在历届毕业生中,考取山东省内各地中小学体育公办教师岗位共计31人,在民办教育机构及体育培训机构任教人数为59人,其中多人已成长为所在学校体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充分体现了“以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为主、兼顾基层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专业培养特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与社会需求基本吻合,就业形势较好。此外,近两年毕业生升学率有明显增长趋势,说明专业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目前,家庭对学生自身的期望,对工作职业的期望以及社会就业现实等无形中都给应届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与毕业生就业指导是当下培养大学生就业信心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我们近年来尝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前置,从学生一入校开始就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职业生涯的教育和指导,包括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工作指导、安排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安排学业导师、开展团体辅导和训练、专业见习实习、毕业生返校交流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的职业观念和就业态度等呈现积极的变化趋势。
大学生创业是们一直倡导的职业发展模式,也是在体育产业扩展、体育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自2015年以来,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中已有十几位选择自主创业,且企业规模呈增大趋势。创业的过程既复杂又艰辛,要求创业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即需要拥有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实践能力、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开拓创新、社会交往等能力。因此,学院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广泛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多人现在已经进驻创业孵化基地,还有部分同学正在通过企业实习生项目等途径接受创业能力方面的培训。通过座谈及谈话,选择创业的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知还是较为理性,在自主创业领域选择上比较谨慎和明智。此外,国家、青岛市和学校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或者灵活就业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帮扶措施,为创业学生保驾护航。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各行业分布广泛,社会普遍对我院毕业生评价较高,受到各方面的认可。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的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实施“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的引导与培养的需求将更加突出。体育教育专业是一个体育学传统专业,但近年来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缺人不缺编,缺人不缺岗”的现象日益突出,青岛市中小学校有大量的体育教师的实际缺口(农村中小学的缺口更大),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淹盖了基础教育学校对体育教师岗位的隐性需求,且这种现象日益严重并在不断扩大。这种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但在另方面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是根本之路。
在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和健康中国2030纲要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健康与健身提出了更高的渴望。国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终身体育意识的不断加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体育专业越来越向社会服务的方向发展,社会健身俱乐部、体育培训公司对体育教育人才需求量在不断加大。
体育教育作为一个传统专业从服务社会的角度,可以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运动健身、社区服务等众多社会事业对接,发展空间大。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应避免随短期学校教师需求问题而产生的就业率波动而对招生计划做大的调整;同时要高度重视社会发展带来的刚性需求和软式变化,适时调整培养的方向,建议扩大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并根据实际设置专门方向的培养目标。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难题,主要是:现任教师年龄偏大,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不合理,师资专业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科研实力较弱,科研团队建设与科研方向凝聚滞后;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及条件单薄,校内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缺乏;生源条件有限,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主性不足;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拟采取如下措施来提升体育教育专业质量:
1.引进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2019年,学院引进1 名博士,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学院科研力量,但由于学院高层次专业人才过少,新引进博士由于要有适应过程,暂时还没有形成自己得力的团队。下一步将对此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加快、加大高层次、高水平、低年龄的人才引进,以点带面,整合团队,争取获批高层次课题,发表高水平成果。
2.整合与共享校内外专业资源,推动学校层面制度创新,为校内外相关专业资源的整合共享创造条件
学术交流、资源共享是专业发展与建设的有效途径。学院根据专业发展方向,积极与山东区域特别是青岛区域高校、体育局、专业运动队、健身俱乐部联系,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教学资源,本着合共羸的思想,寻找新的合作增长点。同时,利用综合大学资源优势,有机整合校内人力资源,以制度制度创新切入点,积极开展多学院、多专业交流,碰撞火花,产生共鸣,实现共同发展。
3.积极争取学校和社会力量支持,争取资金,提高专业教学设备的补充与更新
专业教学设备不足与陈旧,满足不了专业教学实际需求,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的质量,争取学校专项资金支持、争取社会力量介入,实施多方合作共享,实现教学设备的更新与补充,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4.加强对学生生涯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及升学率
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与生涯指导,针对部分同学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开展生活与就业方面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另外,鼓励、引导学生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并根据自身情况报考各级各类学校的研究生。

青岛大学体育学院联系方式

青岛大学体育学院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308号
电话:0532-85953080  邮编:266071

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简介

体育学院现设有一个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一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体育)方向,一个中国健美操协会健美操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一个青岛健美操培训基地,一个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试点,田径、足球、健美操三支高水平运动队。
 
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5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12人,国际级运动健将3人、国家级运动健将1人。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3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省教育规划课题4项,青岛市社科规划课题6项等近20项研究课题,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6项、市级科研成果奖8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7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近年来,体育学院有近80%应届毕业生在青岛市体育教育等行业实现就业;毕业生考研率一直在20%以上,多考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先后在全国、省、市所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培养出的优秀高水平运动员受到青岛市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学院先后获得“山东省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青岛大学研究生体育学院初试参考书目

045112 学科教学(体育)(专业学位):
参考书目:《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2版;《体育概论》,杨文轩、杨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第1版。
加试书目:《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运动训练学》,田麦久等,2000年8月(2012年2月重印),人民体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