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林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系统的林学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适应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拥有奉献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的精神。
2、掌握现代林业基础理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林业技术应用、管理和研发的能力。
3、具备从事林业行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基本工作能力。
4、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
(一)公共课(9学分)
1、自然辩证法(2学分)
2、专业外语(3学分)  
3、森林生态学(2学分)
4、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2学分)
(二)专业课(10学分)
1、森林培育学专题(2学分)
2、“3S”技术及其应用(2学分)
3、林木遗传改良(2学分)
4、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2学分)
5、林业生物技术(2学分)
(三)选修课(6学分)
1、天然林保护理论与实践(2学分)
2、野生动植物资源学(2学分)
3、经济林研究法(2学分)
(四)专业实践(4学分)
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林业生产实践,并结合实践开展学位论文相关研究工作。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五、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林业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实际,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技术难度,工作量饱满,能充分体现研究生运用林业基础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分析、解决林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可以是技术研发论文、管理策划、项目规划与设计等。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林业和生态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学位论文应至少由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林业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林业硕士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介绍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隶属林学二级学科。本学科的鲜明特色在于围绕国家林业生态建设突出本学科的综合优势,服务于我国动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合理利用领域,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领域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于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野生动物保护学、植物资源利用学和植物资源化学三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有科教人员17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5名;博导9名;具有博士学位12名。拥有实验室总面积820M2,万元以上仪器设备79台(件),仪器设备总值269万元。近3年来,学科点科技人员围绕陕西秦巴山区、渭北和陕北黄土高原、陕北荒漠沙区经济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在核桃、枣、板栗、花椒等经济林良种选育、丰产栽培、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其中,通过省级审定林木良种5个;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9项;出版著作23部;发表SCI收录论文233篇,EI收录论文29篇。
  通过审核2018年本学科具有招收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导师共有7人,分别是鲁周民、魏安智、李登武、李新岗、陈辉、黄晓华、李冬兵教授。
  本学科目前招生导师名单

  研究方向   姓名   职称   博硕导
  类别
  E-mail
  植物资源利用学   鲁周民   教授   博导   luzhm139@163.com
  植物资源利用学   魏安智   教授   博导   weianzhi@126.com
  植物资源利用学   李登武   教授   博导   dengwuli@163.com
  植物资源利用学   李新岗   教授   博导   xingangle@yahoo.com
  野生动物保护学   陈  辉   教授   博导   chenhuiyl@163.com
  植物资源利用学   黄晓华   教授   博导   x.h.huang@163.com
  植物资源化学   李冬兵   教授   博导   89133951@qq.com
  植物资源利用学   马艳萍   副教授   硕导   myp1273@163.com
  野生动物保护学   唐光辉   副教授   硕导   Huitang621@126.com
  植物资源利用学   杨桂燕   讲师   硕导 yangguiyan@nwsuaf.eu.cn
  植物资源利用学   李玲俐   讲师   硕导   369588823@qq.com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的介绍

学科简介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学科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先后招收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批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学科有“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2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学科以西北地区特色植物资源为对象,重点开展植物资源化学与利用、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基材料方面的研究,在西北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工艺与装置、木质纤维材料生物降解与转化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学术队伍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讲师及助教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占86%。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1人,占52%。

  本学科目前招生导师名单
  姓名   职称   学位   招收研究生类型   招生一级学科名称   邮箱
  张军华   教授   博士   学术型硕士   林业工程   zjhjerry@nwsuaf.edu.cn
  翟梅枝   教授   博士   学术型硕士   林业工程   plum_zhai@163.com
  王冬梅   教授   博士   学术型硕士   林业工程   dmwli@163.com
  张京芳   教授   博士   学术型硕士   林业工程   z_jf008@163.com
  张 强   副教授   博士   学术型硕士   林业工程  zhangjack2003@aliyun.com
  李 健   副教授   博士   学术型硕士   林业工程   ericlee99@nwsuaf.edu.cn
  彭 湃   讲师   博士   学术型硕士   林业工程   pengpaixn@163.com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介绍

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84年,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点。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了木质材料功能性改良与利用和木质复合材料与利用2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 学术队伍
    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已构建起一支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科教人员22人,博士学位人员占45%。其中四级教授2人,副教授13人;硕士生导师6名。
  2.研究平台
    学科现有实验室面积2000平方米,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1000万元。拥有高压离子色谱系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动态热机械仪、热重/差热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剖面密度仪、奥林巴斯荧光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及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等大型设备。
  3. 人才培养
    该学科点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105人,授予硕士学位96人,现有在读硕士生9人。
  4. 学术声誉
    近5年来,学科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项,经费总额470万元,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8项,地方政府项目、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5项。近年来,获得国家专利15项,在《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Wood and Fiber Science》、《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BioResource》、《农业工程学报》、《林业科学》、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科研专著6部,教材3本。与美国、加拿大等有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5次,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28次。
                                   本学科目前招生导师名单

  研究方向   姓名   职称   博硕导类别   E-mail
  木质材料功能性改良与利用   宋孝周   教授   硕导   xzhsong@163.com
  闫丽   副教授   硕导   liliyan@nwsuaf.edu.cn
  木质复合材料与利用   雷亚芳   教授   硕导   leiyafang@sina.com
  楚杰   副教授   硕导  Chujie392111@163.com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木遗传育种的介绍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是林学骨干学科之一,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已形成森林遗传、林木遗传改良、林木生物技术3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术队伍
    该学科有14名科教人员,其中教授(研究员)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有博导2人、硕导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50%。
研究平台
    研究平台主要依托学院公共实验平台,着重建设林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林木组织培养实验室。设有渭河试验站、安康试验站、杨凌教学实验苗圃野外试验基地。 
    在林木良种选育研究方面,结合干旱半干旱及北亚热带气候特点,先后选育并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林木良种26个,其中杨树、油松、泡桐等用材林良种16个,红枣、杜仲、仁用杏、核桃等经济林良种10个。林木良种选育研究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
人才培养  
     截止2016年12月,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点累计招收博硕士研究生145人,授予硕士学位112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33人。
学术声誉    
    五年来,该学科点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林业局、陕西省科技厅等各类科研项目28项。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
  本学科目前招生导师名单

  姓名   职称   最高学位   导师类别   E-mail
  李周岐   教授   博士   博导  lizhouqi@nwsuaf.edu.cn
  魏安智   教授   博士   博导   Weianzhi@126.com
  樊军锋   研究员   博士   硕导   fanjf@public.xa.sn.cn
  张存旭   副教授   博士   硕导  cxzhang@nwsuaf.edu.cn
  彭少兵   副教授   博士   硕导 pshaobing@nwsuaf.edu.cn
  张一   副研究员   博士   硕导 zhangyi780711@163.com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森林保护学的介绍

 学科历史沿革及发展方向
    森林保护学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评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007年设博士后流动站,2007和2011分别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2009年获批教育部“森林保护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森林保护学科点目前有森林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微生物学和森林动物学4个特色鲜明、长期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并在森林锈菌与杨树锈病研究、林木菌根研究、小蠹虫研究和林地鼠兔害控制等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
  学术队伍
    森林保护学科现有师资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10人、讲师3人,实验员2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形成了一支层次结构合理、专业领域完整、科研实力较强的学术队伍。
  研究平台
    “十五”以来,森林保护学科在教育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重点添置了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和提升本学科科研水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关设备,加强了学科方向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在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西北重大森林病虫鼠害成灾机理及控制技术”支持下,森林保护学学科研究条件和平台建设得到了显著地改善和提高,基本达到了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人才培养
    截止2017年底,森林保护学科点累计招收博硕士研究生100人,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在科研院所、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表现出了良好的业务素质,在国内外得到认可和好评。
  学术成果与声誉
    近几年,森林保护学科主持国家科学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项;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子课题、科技支撑计划专题7项;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4项。学科点科研项目经费总计1500余万元。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其中“林木鼠兔害综合控制关键技术与示范”获201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菌根真菌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的作用机制”获201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森林保护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2015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78篇,中文论文58篇。 发表教学教改论文14篇,出版教材4部。  
  森保学科2018年招生导师名单:

  研究方向   姓  名   职  称   E-mail   招生研究生类型
  森林昆虫学   陈  辉   教  授   chenhui@nwsuaf.edu.cn   博士研究生
  李孟楼   教  授   limenglou@126.com   博士研究生
  贺  虹   教  授   hehong@ nwsuaf.edu.cn   博士研究生
  谢寿安   教  授   shouanxie@163.com   学术性硕士
  唐光辉   副教授   huitang621@126.com   学术性硕士
  森林病理学   余仲东   副教授   yu-10083@163.com   博士研究生
  李培琴   副教授   lipq@ nwsuaf.edu.cn   专业学位硕士
  于  丹   副教授   yudan@nwsuaf.edu.cn   专业学位硕士
  森林微生物学   唐  明   教  授   tangm@nwsuaf.edu.cn   博士研究生
  王春燕   副教授   chunyan@nwsuaf.edu.cn   博士研究生
  盛  敏   副教授   shengmin@nwsuaf.edu.cn   学术性硕士
  森林动物学   韩崇选   教  授   sendakingcat@ nwsuaf.edu.cn   博士研究生
  郑雪莉   副教授   zhxueli2008@126.com   学术性硕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森林经理学的介绍

 森林经理学科始建于1979年,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点。经过近40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评价、“3S”技术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和森林经营决策优化与气候变化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与科研工作中,森林经理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学术队伍
    截至2017年,森林经理学学科已构建起一支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科教人员1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9人,占81.8%。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学科现有国家“人才项目专家”人才1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名。平均年龄45岁左右;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人员占100%。
  研究平台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200多万元,用于现代教学基本设备及常规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等硬、软件设备,新建了“数字林业实验室”,加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森林经理学试验基地的配套建设,特别是以黄龙山森林经营样板基地、秦岭火地塘国家级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的建设为标志,使森林经理学学科的实践教学和科研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人才培养
    近五年来,森林经理学科点累计招收博硕士研究生5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国际留学生博士1名),博士后3人,学术型硕士38人,现有在读博硕士21人。
  学术声誉
    近五年来,森林经理学科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项,其中:“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究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项,经费总额达1100万元。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收录38篇,出版科研专著3部,出版教材2部。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芬兰等有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16次,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28次。 
  学科点:森林经理

  研究方向   姓名   职称   博硕导类别   E-mail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评价   李卫忠   教授   博导  liweizhong@ nwsuaf.edu.cn
  李登武   教授   博导   ldw@nwsuaf.edu.cn
  “3S”技术及其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   赵鹏详   副教授   硕导 zhaopengxiang@nwsuaf.edu.cn
  李卫忠   教授   博导 liweizhong@ nwsuaf.edu.cn
  森林经营决策优化与气候变化   李登武   教授   博导   ldw@nwsuaf.edu.cn
  赵鹏详   副教授   硕导 zhaopengxiang@nwsuaf.edu.c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的介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科已有83年的历史,是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重点建设学科。研究领域包括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经营、森林主伐更新理论与技术,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区域性强的特点。设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林木种苗的培育理论与技术、天然林保护理论和技术、林木分子生理与调控技术等4个研究方向。现有科教人员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人、讲师3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90.9%。
  (1)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困难立地人工植被与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理论与技术,为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在黄土高原人工林景观配置与碳汇能力,区域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高效农林复合体系模式与功能等。景观规划等方面研究居国内领先。
  (2)林木种苗的培育理论与技术:主要从形态、细胞和分子三个水平进行林木良种繁殖调控机理和技术研究。近年来在收集、保存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林木良种快繁新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3)天然林保护理论与技术:以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技术研究,从个体、种群、群落3个水平同步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进行研究,率先建立起黄土高原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规范。
  (4)林木分子生理与调控技术:以西北地区的经济、生态和用材林为研究对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对调控林木响应干旱、低温等逆境胁迫和林木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及配套的栽培种植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学科依托国家林业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林业综合实验室和学科点研究生实验室,近5年实验室仪器投资380万元,使实验室的功能大大提升,保证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森林培育学学科199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迄今共招收硕士研究生78人、博士研究生25人。近5年派出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4名去国外攻读学位。
  学科队伍中有陕西省“三五”人才3人,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担任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林学会副理事长。
  该学科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5项、948国际引进项目4项、科技部、林业局和陕西省科研项目34项,学校科研项目10项,累计科研经费1400多万元。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15件。承担教学改革课题6项,获得陕西省教学特等奖1项。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98篇,其中三大系统收录论文56篇。出版著作5部。
本学科目前招生导师名单

  研究方向   姓名   职称   博硕导类别   E-mail
  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赵忠   教授   博导   zhaozh@nwsuaf.edu.cn
     余旋   副教授   博导   yux@nwsuaf.edu.cn
     王迪海   副教授   硕导   wdhzz@nwsuaf.edu.cn
  天然林保护理论与技术   赵忠   教授   博导   zhaozh@nwsuaf.edu.cn
     康永祥   教授   博导   yxkang@nwsuaf.edu.cn
     余旋   副教授   博导   yux@nwsuaf.edu.cn
     余仲东   副教授   博导   yu-10083@163.com
 林木分子生理与调控技术   李新岗   教授   博导  xingangle@nwsuaf.edu.cn
     黄建   副研究员   硕导   huangj@nwsuaf.edu.cn
     韩刚  助理研究员   硕导   zxphg@nwsuaf.edu.cn
     刘玉林   讲师   硕导   lyl12504001@126.com
  林木种苗理论与技术   赵忠   教授   博导   zhaozh@nwsuaf.edu.cn
     张春霞  助理研究员   硕导   czhang@nwsuaf.edu.c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学介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生态学教学始于1979年,是全国开设生态学课程较早的高等院校之一。学科奠基人为张仰渠教授、山仑院士和王留芳教授,该学科1979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5月26日ESI统计数据显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科进入全球前1%。
  1.学科方向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生态学学科立足于西部地区脆弱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林资源高效利用,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个学科方向:(1)植物生态学;(2)生态系统生态学;(3)生理生态学;(4)全球变化生态学。
  2. 学术队伍
  生态学学科队伍主要以林学院和水土保持研究所33名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为主,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18人。为了加强学术团队建设,该学科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等多种措施,着力提高现有学科成员的业务水平,逐步形成了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和素质高、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学术团队。学科队伍中国家人才项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享受陕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林业局林业学科建设专家咨询组专家1人,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林业教学名师1人。
  3. 研究平台
  生态学学科研究平台包括:旱地农业与土壤侵蚀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旱地作物生产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以及学校“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旱地农业研究平台” 。并拥有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个国家级生态站。
  4. 学术声誉
  生态学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多年来,本学科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毕业生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各部委、各省市林业厅(局)、林业规划设计院及全国各地。本学科为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培养了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已成为这些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我校“诚,朴,勇,毅”的校训在各地延续。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我校本学科的毕业生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无论是在基层还是机关单位,都能做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论在管理岗位,还是在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生态学学科导师名单
生态学学科主任:张硕新
学科方向 序号 姓名 职称 类别 E-mail
植物生态学 1 张硕新 教授 博导 sxzhang@nwsuaf.edu.cn
2 王得祥 教授 博导 wangdx66@nwsuaf.edu.cn
3 蔡靖 教授 博导 cjcaijing@163.com
4 陈存根 教授 博导 chencg513@hotmail.com
5 党坤良 副教授 硕导 dangkl@126.com
6 侯琳 副研究员 硕导 houlin_1969@nwsuaf.edu.cn
7 陈书军 助研 硕导 csfuchen@nwsuaf.edu.cn
8 胡斌 讲师 硕导 hubin@nwsuaf.edu.cn
9 庞军柱 讲师 硕导 pangjunzhu@nwsuaf.edu.cn
10 王瑞丽 讲师 硕导 wangrl@nwsuaf.edu.cn
11 闫琰 讲师 硕导 yanyan_email@qq.com
生态系统生态学 1 杜盛 研究员 博导 shengdu@ms.iswc.ac.cn
2 许明祥 研究员 博导 xumx@nwsuaf.edu.cn
3 薛萐 副研究员 博导 xuesha100@163.com
4 曹扬 副研究员 硕导 yang.cao@nwsuaf.edu.cn
5 邓蕾 副研究员 硕导 denglei_cy@nwsuaf.edu.cn
6 张超 助研 硕导 zhangchaolynn@163.com
7 李国庆 助研 硕导 liguoqing@nwsuaf.edu.cn
8 常小峰 助研 硕导 changxf@nwafu.edu.cn
生理生态学 1 张岁岐 研究员 博导 sqzhang@ms.iswc.ac.cn
2 马永清 研究员 博导 mayongqing@ms.iswc.ac.cn
3 袁志友 研究员 博导 zyyuan@ms.iswc.ac.cn
4 上官周平 研究员 博导 shangguan@ms.iswc.ac.cn
5 梁银丽 研究员 博导 liangyl@ms.iswc.ac.cn
6 陈应龙 研究员 博导 yinglongchen@hotmail.com
7 李秧秧 研究员 硕导 yyli@ms.iswc.ac.cn
8 杜峰 副研究员 硕导 dufeng@nwsuaf.edu.cn
9 陈娟 副研究员 硕导 chenjuan@nwsuaf.edu.cn
10 唐亚坤 助研 硕导 yktang@nwsuaf.edu.cn
全球变化生态学 1 刘伟国 讲师 硕导 liuweiguo110@nwafu.edu.cn
2
 

 

 

 
3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5人(二级教授5人,三级教授1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5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53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课2门,全国林业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初步构建起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