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电气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系统工程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生物医学工程
- (专业学位)仪器仪表工程
- (专业学位)电气工程
- (专业学位)控制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难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辅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自动化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动力(自动化学院)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学院)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自动化学院)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系统工程专业简介
本学科为前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其所在的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点之一。
系统工程是实现系统最优化的科学,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其涉及应用数学(如最优化方法、概率论、网络理论等)、基础理论(如信息论、控制论、可靠性理论等)、系统技术(如系统仿真、模拟、通信系统等)等多种交叉学科。系统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航天航空、大型工业企业、指挥控制部门、网络化系统、城市与区域规划、应急管理等相关的复杂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分析领域。
目前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的控制管理理论与技术; 指挥自动化C4ISR 仿真系统;信息安全的理论和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物联网系统工程。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简介
|
本学科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被批准为兵器工业部重点学科,1995年被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是南京理工大学“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该学科所在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2002年被江苏省列为重点学科。 本学科一直坚持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结合的方针,学科建设成效大。主要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高,学科梯队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科研主攻方向明确,科研经费充足,取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该学科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对高水平研究人员具有吸引力,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生来源充足,质量高,为学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本学科重点研究方向是: (1) 微分代数(奇异)系统控制理论 任何带有约束条件的动力学系统控制问题均属于这一理论范畴。本方向具体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2-D奇异系统理论和非线性奇异系统控制理论研究。预期主要成果为:①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2- D奇异系统控制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的创建和完善对解决更为广泛的多维数字图像处理、分布参数系统的离散采样控制理论和方法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②在带有时滞环节的1-D奇异大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的基本提法、概念、和方法上获得阶段性的突破。③建立非线性奇异系统的终止点(impasse point)机理理论模型;展开分簇降维方法、几何方法以及奇异摄动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最终形成适应于非线性奇异系统的稳定控制概念与方法。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对深入了解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的实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2) 满意控制理论与方法 满意控制与计算机控制工程方向是本学科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与工程紧密结合、由军转民、军民 两用、前沿性的具有原创性与实用价值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突破了现代控制理论的目标函数为某些条件泛函取极值的要求,而代之以“期望目标函数集”。近期本方向着力于解决满意策略集的更为实用的在线算法及其在大型计算机控制工程项目和XXX系统中的应用和实施研究,可望进一步取得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 (3)智能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和方法 研究混杂系统的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智能控制、信息系统及 其智能化。预期主要成果为:①建立网络环境下非线性系统智能控制的结构与方法,研究网络信息流动力学特性及信息传输特征量的抽取、辨识与仿真,提出基于事件驱动的鲁棒智能控制新方法;研究不同的网络协议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②研究 网络环境下多个运动体的交互、规划与协调控制理论和方法,为解决多武器平台的互联和协同作战问题提供新的途径。③在高精度交流数字伺服系统中应用智能控制方法解决高精度和高动态品质同时兼顾的难点,提出抑制系统结构谐振克服齿隙非 线性对系统性能影响的新的控制方法,针对弹炮结合系统研究抑制不平衡力矩和扰动力矩对系统性能影响的新的控制方法 |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5-84303010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6人,其中教师岗正高职称35人、副高职称61人、中级职称39人;博导26人、硕导69人。高层人才队伍有“双聘院士”1人、海外高层次专家2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杰青”1 人、“优青”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青年杰出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教风严谨、学风踏实。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精品课程5门,201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生就业形势好,本科生出国升学率超过50%。学院坚持以学科竞赛为牵引,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每年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学生人次占比超过20%,其中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项、2017年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是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炮兵工程系指挥仪专业和火炮系随动系统专业基础上,经过了不断改造和调整,于1984年正式成立了华东工学院自动控制系,1996年改名为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2006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下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等5个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和相应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工业与信息化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多运动体信息感知与协同控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复杂运动体智能导航与控制”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教学科研公共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6人,其中教师岗正高职称35人、副高职称61人、中级职称39人;博导26人、硕导69人。高层人才队伍有“双聘院士”1人、海外高层次专家2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杰青”1 人、“优青”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青年杰出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教风严谨、学风踏实。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精品课程5门,201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生就业形势好,本科生出国升学率超过50%。学院坚持以学科竞赛为牵引,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每年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学生人次占比超过20%,其中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项、2017年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
学院瞄准国际发展前沿,面向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和发展战略,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复杂结构控制系统基础理论、复杂环境自主运动平台导航与规划、复杂武器系统指挥决策与火力控制、复杂系统智能检测与运动控制技术等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项目和各类橫向科技项目300余项,“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近五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9项,其中2015年获江苏省杰青1项、2016年获国家重大仪器专项1项、2019年获国家优青1项、江苏省杰青2项。每年发表SCIE论文100余篇,徐胜元教授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学院与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多所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IFAC Fellow、IEEE Fellow 等在内的近二十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任我学院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来承办了2013 IEEE-Cyber、2014 CCC、2015 JWCA、2017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等多个国际国内会议,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国内外的知名度。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是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炮兵工程系指挥仪专业和火炮系随动系统专业基础上,经过了不断改造和调整,于1984年正式成立了华东工学院自动控制系,1996年改名为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2006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下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等5个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和相应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工业与信息化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多运动体信息感知与协同控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复杂运动体智能导航与控制”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教学科研公共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6人,其中教师岗正高职称35人、副高职称61人、中级职称39人;博导26人、硕导69人。高层人才队伍有“双聘院士”1人、海外高层次专家2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杰青”1 人、“优青”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青年杰出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教风严谨、学风踏实。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精品课程5门,201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生就业形势好,本科生出国升学率超过50%。学院坚持以学科竞赛为牵引,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每年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学生人次占比超过20%,其中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项、2017年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
学院瞄准国际发展前沿,面向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和发展战略,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复杂结构控制系统基础理论、复杂环境自主运动平台导航与规划、复杂武器系统指挥决策与火力控制、复杂系统智能检测与运动控制技术等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项目和各类橫向科技项目300余项,“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近五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9项,其中2015年获江苏省杰青1项、2016年获国家重大仪器专项1项、2019年获国家优青1项、江苏省杰青2项。每年发表SCIE论文100余篇,徐胜元教授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学院与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多所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IFAC Fellow、IEEE Fellow 等在内的近二十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任我学院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来承办了2013 IEEE-Cyber、2014 CCC、2015 JWCA、2017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等多个国际国内会议,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国内外的知名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
本专业是将工程的原理与技术用于解决医学、健康等领域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生物医学、信息处理、计算机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医疗仪器开发能力、生物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
本专业设有现代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医学信息学等方向。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主要专业课程:生物医学仪器,医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信息学,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成像技术,生理解剖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医学传感器等。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
本专业具备明显的国防特色,是国家国防系统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是国防重点本科专业和江苏省特色本科专业建设点,致力于培养在目标及环境的探测、识别、跟踪、定位、制导与控制方面,以及在机电控制和传感器检测技术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设有制导与控制、武器火控技术、探测与识别技术及其智能控制技术等研究方向。主要课程:探测与识别技术、武器火控技术、制导与控制系统、现代雷达技术、遥感技术、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