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内蒙古民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 [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内蒙古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内蒙古民族大学考研难吗] [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考研群] [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学费] [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辅导] [内蒙古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农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联系方式

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西拉木伦大街996号    
邮编:028000    
联系电话:0475-8314845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简介

我院畜牧和兽医专业始建于1958年。1978年成立哲里木畜牧学院,并分别组建了畜牧系和兽医系。1987年在畜牧系开始招收第一届淡水养殖专业专科生,199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6年畜牧系和兽医系分别更名为动物科学系和动物医学系。2000年9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组建后,两系合并成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专业与学科建设并重,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5月获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生;2006年1月获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生;2011年2月获得兽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1月预防兽医学获批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1月预防兽医学建成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012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建成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优秀课程1门;校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人才团队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自治区动物生产类实验示范中心1个。
全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学系列47人(含兼职教师2人),教辅系列6人,行政管理6人。教学系列中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47%;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1人,占87.23%;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占教学系列教师总数的53.19%。现有硕士生导师11人。1人被授予“深入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称号,3人被授予自治区“草原英才”称号。6人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被评为学校示范课教师;2人被评为学校优秀主讲教师;2人获得学校教学技能奖。
截止到2017年底,学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以上项目29项,资助经费1100余万元。
2016年动物医学专业师生在第四届全国“生泰尔杯”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特等奖。2017年动物科学专业师生在第二届全国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08年4月学院获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科技创新先导型院系”荣誉称号。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硕士专业介绍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二级学科简介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二级学科,于2011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16年入选校级重点学科。学科招生方向包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二个方向。
作物遗传育种二级学科带头人是李志刚教授。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4人,外聘农业推广硕士第二导师3人。学科队伍中,1人荣获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名师称号,1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在国家相关学会中担任理事,1人获得科尔沁学者(一层次)荣誉。学科师资团队共有教师12人,8人具有博士学位,占学科教师的67%。同时,学科还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
近年来,学科教师共主持和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科研总经费270余万元,项目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人才开发基金、内蒙古高校科研课题及内蒙古农业开发课题等;学科教师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作育成玉米新品种5个,大豆新品种2个、蓖麻新品种3个;参与制订玉米超高产等内蒙古地方标准2个;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牧业丰收一等奖1项。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介绍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级学科简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被遴选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并获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目前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70余人。
一、科学队伍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学科队伍中,14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计划,2人荣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人荣获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名师称号,2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3人入选第二层次,2人在国家相关学会中担任理事,8人被遴选为科尔沁学者。学科师资力量较强。同时,学科还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学科带头人为杨恒山教授。
二、研究方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在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形成了“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实践”、“作物生物技术”、“作物生长模拟”3个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
三、科研项目
 近5年来,学科点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重大专项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课题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内蒙古人才开发基金课题3项、内蒙古教育厅科研课题6项、通辽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课题10项,参与国家“973”、“863”等科研项目3项。
四、科研成果
 近5年来,学科教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 & BIOLOGY》、《Current Protein and Peptide Science》、《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出版《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内蒙古玉米生产与审定品种》、《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高产栽培的生理基础》等学术专著5部,主编、副主编出版《农业气象学》等教材3部,合作制定《玉米大小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8个。
五、表彰奖励
 近5年来,学科点教师获内蒙古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1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丰收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通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作物学硕士专业介绍

作物学硕士一级学科设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三个硕士二级学科,并具有农业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遴选为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于2011、2012年相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入选校级重点学科。作物学学科是学校首批立项建设博士学位点学科之一,已有15年的研究生教育办学历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20余名。
 作物学目录内二级学科招生方向共有五个,分别是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实践、作物生长模拟、作物生物技术、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作物分子育种。其中,前三个方向属于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后两个方向属于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目录外二级学科—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依托于生命科学学院。
 作物学硕士一级学科带头人为杨恒山教授,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带头人分别是杨恒山教授、李志刚教授和陈永胜教授。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12人,外聘农业推广硕士第二导师9人。学科队伍中,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计划,3人荣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人荣获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名师称号,2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3人入选第二层次,3人在国家相关学会中担任理事,8人被遴选为科尔沁学者。学科师资力量较强,20人具有博士学位,占学科教师的70%。同时,学科还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
“十二五”以来,学科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开发基金、高校科研课题等省级课题22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课题、子课题6项,其他课题35项,科研总经费1231万元。发表研究论文8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2篇, SCI、EI收录论文6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编教材6部。获专利授权8项,制订地方农业标准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草学专业介绍

草学学科创建于1978年,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晋升为草学硕士一级学科,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草学硕士一级学科设有草原学和牧草学二个硕士二级学科。并具有农艺与种业(草业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草学学科是学校立项建设博士学位点培育学科之一,已有15年的研究生教育办学历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及硕士留学生40余名。
草学硕士目录内二级学科招生方向共有五个,分别为牧草栽培与加工、草地生态与环境、牧草种质资源与利用、草地资源与利用和草地保护学。本学科硕士点有专业教师20人,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其中, 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草原英才、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青年拔尖人才一层次人选、青年科技英才各1人,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2人,4人次在国家相关学会中担任常务理事,5人次担任理事,国外留学经历教师3人。同时,本学科柔性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张英俊教授和内蒙古农业大学韩国栋教授和贾玉山教授等3人。
草学学科拥有“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研究工程中心”、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沙地苜蓿研发与示范中心和科尔沁沙地牧草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科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项,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人才开发基金、高校科研课题等省级课题21项,其他课题30余项,科研总经费1100多万元。发表研究论文19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0余篇, SCI、EI收录论文16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8部。获专利授权16项,制订国家行业标准4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中国草业科技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联系方式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霍林河大街西536号    
邮编:028000    
联系电话:0475-0000000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简介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综合实力较强的学院之一。学院拥有农学、草业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林、园艺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作物学和草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其中,农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草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级品牌专业,作物学科是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草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内蒙古民族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实验教学中心、农业部“饲草栽培、加工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学院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学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校级实习实践基地18个,分布在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地。

学院现有教师95人,专业教师75人,其中教授18人(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人。学院获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2人、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5人次、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第一层次3人次、第二层次9人次;10人次在国家相关学会中担任常务理事或理事。近年,学院教师主持各类科研课题200余项,年均经费500余万元;每年发表SCI、EI和核心论文50余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其他省、市级科研成果奖18项。

自招生以来,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累计为社会培养本、专科学生6000多人,研究生240余人,向国内外农业院校与科研院所输送研究生1000余人。学院在校本科学生928人,硕士研究生58人,留学生3人。近五年毕业生中,考研率全校第一,多次出现同一宿舍学生全部考上研究生的“学霸宿舍”。农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一线,在我国、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陈永胜

  陈永胜,男,1971年生,蒙古族,博士后,教授,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校长,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蓖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蓖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蓖麻经济技术分会副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等,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通辽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1项科研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招生方向:作物生物技术、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朱国立

  朱国立、男、中共党员、内蒙赤峰人、研究员。1984年毕业于原哲里木畜牧学院农学专业。现通辽市农科院从事蓖麻性状遗传、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任通辽市农科院副院长、内蒙古蓖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蓖麻经济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特用作物产业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蓖麻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项目首席专家,内蒙古民族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工作以来,主持参加的国家、自治区、通辽市科技攻关项目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丰收计划奖2项、科技承包奖2项,通辽市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参加了蓖麻新品种哲蓖1号、2号、3号、4号、通蓖5号、蓖麻杂交种通蓖6号、7号、8号、9号、10号的选育工作。在蓖麻杂优利用研究上,发现并育成蓖麻标记型雌性系,并在其遗传规律及性状鉴定的基础上,提出“一系两用”、“两系法”蓖麻杂优利用途径。建立了中高秆、矮秆杂交种两大选育体系,及相应的标记型雌性系、恢复系四大选育基础群体,研制了较完善的蓖麻杂交种生产技术。构建了我国蓖麻杂优利用研究体系的基本框架,使我国蓖麻杂优利用研究由探索阶段进入实用阶段。这对于推动我国蓖麻遗传育种研究进程,改进蓖麻遗传育种研究方法具重大学术价值及实践意义。为通辽市乃至全国蓖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获通辽市科教兴市特别奖,被评为通辽市、自治区劳动模范,2008年被评为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1年获“科尔沁英才”称号。2004年被选为政协通辽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008年当选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目前,主持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高新技术项目2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1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1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攻关项目1项、专利转化项目1项,通辽市科研计划项目2项。研究方向是蓖麻性状遗传、新品种选育、生理栽培及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