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难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辅导]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简介

物理学



物理学专业2008年被评为中国气象局重点专业,2012年成为省级重点专业(物理类核心专业)。本专业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一位从德国引进和高层次人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人,校聘教授2人,副教授3人,11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来源于德国美茵茨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科院、中科大等高校。其中“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骨干教师2人,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每年发表SCI学术论文二十多篇,获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10余项,以及省部级和厅级科研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百余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现象本质规律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能将物理理论应用到不同领域,解决具体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问题;具备良好的自学和适应能力。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在物理学、光学工程、大气科学等学科方向进一步深造,在物理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本专业重视学生的全面扎实的数理基础的培养,开设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原子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等主干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置了丰富文化素质、计算机、外语、光电和大气物理等课程,鼓励学生根据兴趣跨学科选修其他专业课程;

毕业去向:本专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法,与企事业单位广泛联系,在南京、南通、泰州等地拥有多家实训基地,使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和用人单位,拓展综合应用能力。本专业学生多人次参加了数学建模、挑战杯、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及江苏省物理实验与创新竞赛等赛事,获得良好名次。2008级郭亚冲获全国挑战杯铜奖,2012级陈猛保送清华研究生。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物理学、力学、光学工程、大气科学、电子与通信、空间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也可选择从事物理学及相关理论与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工作;或者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流通、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简介

应用物理学

现有专任教师总数1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61.54%;博士学位11人,博士占本专业教师总数84.6%;45岁以下教师10人,占76.9%;教师队伍中,有9位教师为留学归国人员或具有国外博士后、访问学者经历,占69.2%。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有2名教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分别获得三等奖,2名教师获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优秀奖”。1人获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本专业教师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或主要参加“973”、“863”、气象行业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项目,科研到帐经费近200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被SCI收录76篇,其中一区和二区论文占14.5%,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



养目标:主要课程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突出的物理技术与技能;具有运用物理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为毕业生提供理学学位。毕业生可以在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也可在高技术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与物理学、电子电工技术、新型光源与照明等相关的科学、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理方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结构与物性、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机械制图、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rotel与电路设计、信号与系统、激光原理、光电检测技术、发光材料及其应用、太阳能光伏技术、LED光源与照明技术等。主要专业实践:普通物理、近代物理、应用物理专业实验、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物理、光电检测系统设计等实验。

毕业去向:学生可以在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高技术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物理、电子技术、新型光源与照明、大气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工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简介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是我校首批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之一,现有教师26人,包括专任教师24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2人。师资队伍中教授(含研究员)9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7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61.54%。师资队伍中包含中组部青年千人1人、人设部“香江学者”1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4人。本专业拥有先进的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下设材料物理性能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高温实验室、光谱实验室、显微分析实验室、激光材料实验室、金属功能材料实验室、功能陶瓷实验室和材料物理综合实验室等,可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需求。


培养目标:

当今以服务于高科技,现代工业和国防为主的现代材料或新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速度也越来越快,因而涌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和新问题越来越需要材料学家和物理学家等共同努力来归纳、整理、总结及创新。由此产生的材料物理专业无疑是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的结果。它给现代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
材料物理专业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提供材料结构、特性与性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面向新信息等新功能材料探索。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材料物理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和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探索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发展成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继续深造或在相应领域从事材料物理研究、教学、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性人才。





予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程,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理论物理,工程制图与CAD,固体物理,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学,功能材料,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材料物理性能实验,材料制备与合成实验,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实验


核心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物理,固体物理,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学,功能材料,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材料物理性能实验,材料制备与合成实验,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实验


特色课程:光学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材料与应用,复合材料,薄膜材料与技术,半导体材料与技术,磁性材料,计算材料科学。





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科技论文与专利写作,生产实习(科研训练),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训练,光学功能材料制备与性能实践,电子功能材料制备与性能实践,金属功能材料制备与性能实践,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实践,纳米材料制备与性能实践,薄膜制备及性能实践,半导体器件设计与测试,材料模型与模拟实践

就业与职业发展:材料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物理、化学、数学理论水平,以及较高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操作复杂仪器设备的能力,素质比较全面。适宜到材料相关的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相关的工程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光电信息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江苏省大气海洋光电探测重点实验室,培养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光电信息领域专业知识,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该专业人才主要从事光学工程、光通信、电子学、图像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发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重点为当代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信号与系统、激光原理、物理光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应用光学、Zemax与光学设计、光纤通信、Protel与电路设计、光电显示技术、光谱学与光谱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学光电图像处理、大气与环境光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学物理实验、电工实践、金工实习、光电信息与气象探测实践、光电检测系统设计、光电元器件认知与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科研训练、课外实践、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毕业设计等。




毕业去向: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可攻读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在光电子元件、通讯、电子信息、发光与显示、光伏、仪器仪表技术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教育单位等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学或工程管理等工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设有光电工程、光电研究院、应用物理学、物理学四个系。学院拥有江苏省大气海洋光电探测重点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及大学物理部等多个研究所、实验室和教学中心。拥有光电信息工程博士二级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开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物理学三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含外籍教师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人,校聘教授1人,副教1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4人。高级职称教师(不含校聘教授)比例为55.21%。专任教师博士比例已达95.529%,有海外研修经历的(半年及以上)教师有3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2.24%,其中有7位教师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学院有国家青年学者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2人,江苏省“双创博士”3人,“楚天学者”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团队2个,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5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学院信箱: wdy@nuist.edu.cn电话:025-58731031地址: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邮编 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源于1960年建校时设立的物理教研室,历经基础部、电子信息与应用物理系、物理系、数理学院等发展历程,2011年11月成立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院坚持“精英化、国际化、技能化”的人才培养导向,主要培养在通信与信息系统、光电子、物理学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技术研发及生产应用的专门人才。

学院设有光电工程、光电研究院、应用物理学、物理学四个系。学院拥有江苏省大气海洋光电探测重点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及大学物理部等多个研究所、实验室和教学中心。拥有光电信息工程博士二级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开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物理学三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含外籍教师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人,校聘教授1人,副教1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4人。高级职称教师(不含校聘教授)比例为55.21%。专任教师博士比例已达95.529%,有海外研修经历的(半年及以上)教师有3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2.24%,其中有7位教师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学院有国家青年学者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2人,江苏省“双创博士”3人,“楚天学者”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团队2个,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5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
近年来(2012年-2019年目前为止),教师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46项、省部级项目44项、横向课题79项,总科研经费达3833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60余篇,其中SCI收录486篇,编写专著、教材9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47项,获得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省级奖励2项,省高校奖励3项。
学院本科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及江苏省物理实验与创新竞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发表核心级以上论文40余篇,获评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篇。近三年获得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4人,特等奖提名奖3人,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3人,二等和三等奖30人,全国挑战杯铜奖1项,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7项,二等和三等奖40多人,江苏省物理实验竞赛一、二、三等奖50多人。2019年,学院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8%,其中高质量就业率为98%,学院连续六次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得校“就业工作创新奖”。学院在基础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构建了宽厚的基础课程平台和以实践创新活动及配套课程为主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将科技发明、科技创新、科创竞赛等实践活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因材施教制定人才分类培养方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从而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