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南京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京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拥有六十多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以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0%以上。该学科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在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数据库及其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嵌入式系统等许多方向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形成了鲜明的优势与特色。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贯彻“软硬结合,面向应用”的宗旨,培养各类计算机方面的专门人才,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基本技能和系统开发能力,了解现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程序设计方法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知识。学校按照“2+2”模式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即前2年进行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后2年根据学生意愿分成应用软件、嵌入式技术、信息安全等方向进行专门培养。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网络中心、科研院所、IT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系统集成、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维护、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也可以在学校从事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工作;或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教学、科研、应用和开发工作,为江苏省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以及计算机学科的师资,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本专业人才培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和创新意识。
2、掌握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扎实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进展。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综合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掌握身体锻炼和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的需要,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

二、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一般修读四年,学生在学期间修满本方案规定的17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4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35学分,专业主干课程60学分;学生可在自主发展课程部分继续选修专业课程也可自主选修其他开放课程,应修满30学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拥有六十多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以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0%以上。该学科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在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数据库及其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嵌入式系统等许多方向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形成了鲜明的优势与特色。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贯彻“软硬结合,面向应用”的宗旨,培养各类计算机方面的专门人才,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基本技能和系统开发能力,了解现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程序设计方法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知识。学校按照“2+2”模式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即前2年进行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后2年根据学生意愿分成应用软件、嵌入式技术、信息安全等方向进行专门培养。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网络中心、科研院所、IT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系统集成、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维护、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也可以在学校从事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工作;或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教学、科研、应用和开发工作,为江苏省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以及计算机学科的师资,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本专业人才培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和创新意识。
2、掌握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扎实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进展。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综合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掌握身体锻炼和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的需要,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

二、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一般修读四年,学生在学期间修满本方案规定的17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4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35学分,专业主干课程60学分;学生可在自主发展课程部分继续选修专业课程也可自主选修其他开放课程,应修满30学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仙林文苑路1号 | 邮编:210023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14人(含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及博士45人,硕士生导师32人,拥有教育部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1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各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1人,ESI高被引学者1人,南京师范大学“奕熙精英教师奖”获得者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十佳2人。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点。2009年起学院在本校统计学、数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博士点招收博士生。201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参加江苏省学位评估被评为优秀。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和“精英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平台建设”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党建创新奖一等奖。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项、省精品课程2门,出版教材50多部,其中“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以及软件设计等专业比赛获得全国奖项30多项。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强,有的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深造,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有的到百度、阿里巴巴、搜狐等著名IT公司工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目前有的成长为大学教授、博导,政府机关领导或企业负责人。本科生就业率达98%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就业质量高,毕业生满意度在95%以上。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1984年创办计算机专业。1994年6月,以数学系的计算机(师范)专业为基础单独建立计算机科学系。1999年5月计算机科学系与数学系合并成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09年4月成立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与信息安全系、人工智能系、计算中心、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建院以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各项工作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14人(含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及博士45人,硕士生导师32人,拥有教育部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1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各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1人,ESI高被引学者1人,南京师范大学“奕熙精英教师奖”获得者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十佳2人。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点。2009年起学院在本校统计学、数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博士点招收博士生。201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参加江苏省学位评估被评为优秀。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和“精英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平台建设”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党建创新奖一等奖。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项、省精品课程2门,出版教材50多部,其中“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以及软件设计等专业比赛获得全国奖项30多项。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强,有的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深造,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有的到百度、阿里巴巴、搜狐等著名IT公司工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目前有的成长为大学教授、博导,政府机关领导或企业负责人。本科生就业率达98%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就业质量高,毕业生满意度在95%以上。
  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数学)的依托学科,参与省协同创新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设有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学院在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密码学与信息安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学院以国家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实施“顶天立地”、学科交叉、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科研战略,在机器学习与智能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据智能处理与挖掘等方向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近5年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1项,提出了机器学习、密码学、模式识别、数据挖掘、自然语言理解等系列算法,发表CCF A类、B类和ESI高被引论文35篇,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IEEE Fellow引用。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智慧医疗、智慧城镇、数字水印、地理大数据挖掘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智能软件的建模、设计与开发;加强社会科技服务,获得横向项目经费近7800万元;研发的门诊医疗信息智能融合与自动分诊导医系统、数字丽水地理信息平台、地理空间信息质量评估方法等获得4项省部级奖,32项发明专利。智能导医系统和基于GIS智慧社区系统分别应用于100多家医院和100多个城镇,版权保护数字水印系统应用于300多家单位,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软件著作权40多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项、南京市科技奖1项。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详细介绍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可用
计划
复试人数 复试
最低总分
备注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8 37 279  
085211 计算机技术 20 26 300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符合教育部下达的《国家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院各专业复试人数及复试分数线见下表。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可用
计划
复试人数 复试
最低总分
备注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8 37 279  
085211 计算机技术 20 26 300  
  注:上表中复试人数不含单考、破格、退役士兵计划考生以及校外调剂考生。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介绍:鲍培明

   姓名:鲍培明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6年6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和智能算法

  鲍培明,女,1966年6月生,汉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1988年南京大学计算机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1991年南京大学计算机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1年7月起在南京师范大学工作,一直担任计算机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库技术和智能算法。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主持一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担任《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等课程教学与实验,主编和参编教材多本。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介绍:陈波

  姓名:陈波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年
  职称:副教授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网络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等
  陈波,男,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2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1994年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留校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任教,先后获得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2009年4月起任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系主任,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为江苏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网络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等。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2000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至今已经发表了三十多篇有关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论文,多被EI、ISTP收录。
任教《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isual C++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等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任教《网络安全技术》硕士生专业课程。教学中认真进行教材教法研究,注重教学改革。主持、参加校多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了多篇教学研究文章。主讲的《信息安全》课程2007年被评为校研究性示范教学课程,2010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获得过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学十佳”称号、校“优秀教师”称号。作为课程主持人,2010年“《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大学生信息安全素质的培养”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主要参与者,2002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数据结构》课程获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2009年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的《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一书获得南京师范大学精品教材二等奖,《计算机安全实验》一书获得江苏省立项精品教材。1998年获得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2008年被列为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被列为南京师范大学名师培养人选。2011年获校教书育人奖。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介绍:吉根林

   姓名:吉根林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年12月
  职称:教授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数据库、数据挖掘、X ML技术、入侵检测技术

  吉根林,男,1964年12月生,汉族,江苏海安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1986年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9年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东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任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2009年4月起任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中心主任。
  吉根林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委会委员、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机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小学信息学竞赛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吉根林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库、数据挖掘、X ML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计算机学报》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EI / ISTP收录19篇。主持研制的“分布式数据挖掘原型系统DDMINER”通过了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
  吉根林教授主持《数据结构》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多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编教材4本,合编教材6本,其中一本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主持的《数据结构》课程获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至今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其中 1名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吉根林教授1996年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7年、1999年两次获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双优奖。2001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奖和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2009年分别获南京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主持的“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团队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