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南京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京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简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5人(校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13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江苏省333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人。该学科主要从事复杂系统控制,网络控制,检测技术及其自动化等方向的研究,已形成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以网络环境下复杂系统的设计、检测、控制与制造一体化为研究特色的学位点。 信息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所是校级重点建设科研单位。拥有可用于研究生培养和教师科研工作的基于网络的设计与制造研究试验室、综合自动化实验室、过程控制工程实验室、DCS实习基地、检测技术实验室、微机接口技术实验室、传感器原理实验室、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室等多个校内实验、实习场所。与大型厂矿企业共建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众多的实验、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践条件,成为了该学科独特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该学科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厅自然科学基金等28项;获得200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度江苏省青年创新大赛二等奖;获授权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20多部。在Automatica,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国际自动控制著名杂志和学术会议以及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150多篇论文被SCI、EI等收录。目前在复杂系统控制,网络控制,检测技术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该学科以培养具有从事高校、科研单位、应用管理部门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要求研究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主要开设课程有:线性控制系统理论、最优化与最优控制、数值分析、智能控制、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智能检测技术、故障检测与诊断、网络控制系统、系统辩识、模式识别、DSP技术与应用、智能变电站与智能配电网、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等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简介

本学位点在电力系统及新能源发电、电磁兼容理论及应用、电机与智能电器、电气装备智能装备制造与控制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1. 针对智能电网安全性问题,开展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电弧机理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新的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故障诊断方法,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吴华仁教授被聘为美国IEEE和NFPA两大协会Arc Flash Hazard Phenomena联合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
2. 针对电子系统可靠性问题,开展电磁兼容机理与抑制方法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新的噪声源内阻抗提取与辐射EMI噪声机理诊断方法,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参与制定江苏省标准1项。
3. 针对机电系统减振控制问题,开展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原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新的磁流变整车悬架系统半主动解耦控制及其电磁干扰机理与抑制方法,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滚动资助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
4. 针对电气装备智能制造问题,开展基于三维打印技术改造传统电气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新的基于数字化微滴喷射工艺的异质材料零件直接制造方法,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3项。
◆电力系统及新能源发电 重点开展电力系统故障预警、新能源发电等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新的基于电弧多物理场理论模型的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提出了新的用流体中钝体绕流的压电发电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追日聚光控制技术,为电力系统健康运行和新能源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纵、横向科研经费分别为191万元和299.7万元,发表SCI和EI收录学术论文30余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电磁兼容理论及应用 重点开展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新型电机控制等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新的基于双阻抗校准和麦夸尔特法的噪声源内阻抗提取与辐射EMI噪声机理诊断方法,以及提出了新的超声波电机定转子刚性接触摩擦模型和无刷直流电机新型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省部级项目8项,纵、横向科研经费分别为191万元和299.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2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和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参与制定江苏省电磁兼容地方标准1项。
◆电机与智能电器 重点开展点磁流变阻尼器、压电微滴喷射等电磁理论应用基础研究,半主动悬架减振控制是新世纪以来国际热点的前沿研究课题,提出了新的磁流变阻尼器的非线性滞环特性模型,以及磁流变整车悬架系统半主动解耦控制及其电磁干扰机理与抑制方法。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纵、横向科研经费分别为343万元和1164.5万元,发表SCI和EI收录学术论文40余篇,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和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智能装备制造与控制 重点开展电气装备三维打印制造、网络调度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新的基于数字化微滴喷射工艺异质材料零件直接制造方法,以及基于虚拟采样技术的系统建模、通信机制、控制参数联合设计方法,用于解决网络化多区域电力系统的调度难点问题。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省部级重点项目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7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和国家发明专利13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参与制订国家标准3项。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实施“人才兴院”战略。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教授11人,副教授29人,62%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新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江苏省“333”第二、三层次培养对象5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6人和优秀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江苏省产业教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60%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校教学名师1名,奕熙教师奖获得者2人。现有研究生208人(留学生6人),本科生1212人。
学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学院拥有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国家“双语”教学示范建设课程1项,江苏省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研究生教改课题4项,江苏省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培育课程1门,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课程1门;近五年,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智能车竞赛和电气自动化竞赛中获得项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50余项,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4篇;已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各类教材20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学林路2号
电话:86-25-85481270 传真:86-25-85481270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肇始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溯源于1954年南京动力专科学校电气装备科,历经南京化工动力专科学校、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与南京师范大学合并成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04年11月与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工程训练中心等合并成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7年3月与南瑞集团共建成立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学院秉承“产教融合型新工科学院”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本为本”的育人宗旨,着力实施“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主体,以人才培养国际化与科研成果产业化为两翼”的发展思路。
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单位、江苏省三维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建有江苏省三维打印科普基地1个、南京师范大学-南瑞集团等实习基地12个,以及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4个。
学院实施“学科引领”战略。学院所在工程学目前进入ESI全球前5‰,现拥有江苏省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下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另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均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南京师范大学品牌专业。从2004年起,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与英国NORTHUMBRIA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
学院实施“人才兴院”战略。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教授11人,副教授29人,62%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新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江苏省“333”第二、三层次培养对象5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6人和优秀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江苏省产业教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60%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校教学名师1名,奕熙教师奖获得者2人。现有研究生208人(留学生6人),本科生1212人。
学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学院拥有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国家“双语”教学示范建设课程1项,江苏省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研究生教改课题4项,江苏省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培育课程1门,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课程1门;近五年,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智能车竞赛和电气自动化竞赛中获得项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50余项,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4篇;已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各类教材20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学院实施“顶天立地”战略。学院开展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抓手的新工科特色科研工作机制,重点在电磁兼容、气电互联、三维打印、智能装备等方向集中资源协同攻关,现拥有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气电互联综合能源工程实验室等省级科研机构;依托学院近年形成的科研成果,与南瑞集团、地方政府共建了“两落地一融合”新型研发机构——南京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为学院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高水平产业化平台。近五年,与南瑞集团等联合举办了“紫金论电”、“生物制造”等国际学术会议3次;学院共发表SCI论文77篇,EI论文36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件;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
学院始终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自2004年中英合作联合办学以来,英国学位优秀率达到95%,中英班学生研究生均毕业于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曼切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名校;学院开展“一带一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和留学生招生及培养;学院聘请美国/英国、国家QR专家等十余位国际知名学者为我校客座教授,与诸多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春花秋实,岁物丰成。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师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实行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机制。近年来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省模范职工小家”,“在宁省(部)属高校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校“文明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优胜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集体”,“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院”、“统战工作先进集体”,老龄工作先进集体,“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校“红旗团委”、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学院将继续以学科建设统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瞄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抓住江苏省改革和发展机遇,以江苏省电气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为平台,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型新工科学院”。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详细介绍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方向
 
可用
计划
复试人数 复试
最低总分
是否实践考核专业 备注
080800 电气工程(学术型) / 19
 
21 329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7 8 278  
085207 电气工程
(专业学位)
01(全日制)
不分方向
35 57 321  
02(全日制)
南瑞集团联合培养
19 9 274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符合教育部下达的《国家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院各专业复试人数及复试分数线见下表。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方向
 
可用
计划
复试人数 复试
最低总分
是否实践考核专业 备注
080800 电气工程(学术型) / 19
 
21 329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7 8 278  
085207 电气工程
(专业学位)
01(全日制)
不分方向
35 57 321  
02(全日制)
南瑞集团联合培养
19 9 274
  注:上表中复试人数不含单考、破格、退役士兵计划考生以及校外调剂考生。

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考研复试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和录取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着力提高录取选拔质量,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和录取工作办法。

  一、复试内容
  (一)专业课笔试科目考试(可以使用计算器):
  1.复试考试科目:电子电路。
  复试参考书目:《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数字)(第五版)康华光,高教出版社。
  2.专业课笔试科目考试由学院统一组织(时间:3月25日上午8:30-11:30,地点:紫金校区综合楼229教室)。
  (二)面试(含专业面试及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1.面试是为了了解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志趣、特点,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面试由学院复试小组组织进行;
  2.面试时间:3月25日下午1:30开始,
  面试地点:复试①组(学术型):紫金校区一教三楼会议室(328);
  复试②组(工程硕士):紫金校区一教三楼会议室(311-2);
  3.专业面试形式:采用口头测试的形式。复试小组老师分别对学生进行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及专业知识提问,复试的同学当场解答,并以复试小组老师给定成绩的平均值作为考生的专业面试成绩及外语听力、口语测试成绩。专业面试成绩及外语听力、口语成绩满分均为100分。
  4.各专业面试主要内容:
  ①电气工程(学术型硕士):(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三个专业)
  专业面试内容包含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等课程,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本专业知识点的积累情况等。
  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术型硕士):
  专业面试内容包含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等课程,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本专业知识点的积累情况等。
  ③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
  专业面试内容包含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电力系统、供配电技术等课程,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本专业知识点的积累情况等。
  (三)专业加试(无)

  二、复试程序及时间
  (一)体检时间:3月23日(地点:仙林校区体育中心,时间:9:00-16:30),考生自行在招生系统中打印体检表,并在规定时间内到仙林校区校医院缴纳体检费,参加体检。
  (二)资格审核:3月24日上午考生到仙林校区体育中心接受复试资格审核,请考生提前网上支付复试费(具体要求见研究生院安排)。
  (三)考生报到时间:3月24日下午考生须凭身份证、准考证和校研究生院《资格审查合格单》到学院研究生办报到。时间:下午1:30-4:20;报到详细地点:南京市玄武区板仓街78号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办(309-2室);
  (四)专业课笔试科目考试:考生须凭准考证或身份证进入考场;考试时间:3月25日上午8:30-11:30,考试地点:紫金校区综合楼229教室,考试形式:闭卷
  (五)考试结束后所有复试考生在教室确定面试分组和顺序;
  (六)面试及外语听力、口语测试时间安排:
  1、3月25日下午1:30开始;
  面试地点:学术型硕士和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分别在紫金校区一教三楼会议室(328室)和一教三楼会议室(311-2)。请未面试考生统一在一教三楼研究生综训室(327室)复习等候。
  2、面试专业顺序:
  ①学术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②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按确定顺序进行面试

  三、成绩计算
  1、考生复试后的最终成绩采用综合计分法,满分为100分,其中初试总成绩(按100分计)占60%;复试总成绩(按100分计)占40%,其中复试专业课笔试成绩(按100分计)占20%,专业面试成绩(按100分计)占15%,外语听力、口语成绩(按100分计)占5%。
  2、具体计算方法为: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100/初试满分)×60%+复试专业课笔试成绩(满分150分)/1.5×20%+专业面试成绩(总分100分)×15%+外语听力、口语成绩(满分100分)×5%

  四、拟录取的基本要求
  1、复试专业课笔试成绩须不低于70分:
  2、复试专业面试成绩不低于60分:
  3、复试外语听力、口语成绩不低于50分:
  4、没有接到考生考试档案和未确认待录取的调剂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
  5、推免生(包括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农村教育硕士一律按计划内录取:
  6、学术型统考生录取类别严格按综合成绩的高低确定:
  7、对拟录取为自费而本人又不愿意的考生不予录取。

  五、学院研究生办联系电话:025-85481097
  欢迎双“985”学校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我院攻读硕士学位!
  (双“985”学校指考生毕业学校与报考学校均为“985”)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院招生目录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招生专业
学院联系电话:025-85481097    学院联系人:李老师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招生人数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8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5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5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7
085207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 30
人数合计 55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院联系方式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李老师
 
85481097
 
http://d.n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