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研究生招生 专业: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研究生招生

Add东北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 [东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东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大学考研群] [东北大学研究生学费] [东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东北大学研究生辅导] [东北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秦皇岛分校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研究生招生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体育部教师概况

部门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10人,助教6人,教辅2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11人;田径国家级裁判员2人,网球国家级裁判员1人,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田径等项目国家一级裁判员15人7项。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体育部简介

体育部前身为体育教研组,隶属于学校基础部,1992年2月体育教研组从基础部分离,成为学校直属的体育教研室。2000年体育部成立,成为学校直属的独立教学单位。2003年7月,体育部成立军事理论教研室。2004年9月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体育部成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2007年10月12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体育场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秦皇岛足球赛区比赛备用场地及训练场地。2011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获得河北省教育厅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单位的称号。2017年获得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体育部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专任教师22人,教辅2人,副教授7人(占31.8%),讲师13人(占59.1%),助教2人(占9.1%);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3人(占59.1%);现有田径国家级裁判3人、网球国家级裁判1人、国家一级裁判员的教师15人次。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社会科学研究院简介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社会科学研究院组建于2012年3月23日,包括原2006年3月单独设置的社科部、德育部,2011年10月设置在原管理系的法律教研室,法律教研室于2014年初又归并到管理系。现设有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教研部(12人),德育教研部( 6人),形势与政策教研室(5人)。社科院负责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社会科学研究院现有专任教师24人,办公室主任1人。学院现有教授4人(含校内教授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占全院教师的72%。学院教师队伍年轻,平均年龄在42岁左右,师资结构合理、师资队伍有朝气和活力、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承担的课程覆盖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部分选修课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等。
经过七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3个学科梯队:哲学、历史学、德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分别在三个研究所开展科研工作: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研究中心、历史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研究中心。在教学科研方面重点打造两个学术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平台、京津冀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在学校的领导下,学院一直致力于为全院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工作的环境。
代表性科研成果简介
到目前为止,社会科学研究院目前有6项国家社科基金(其中1项一般项目,3项青年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7项(其中2项一般规划项目、3项青年基金、2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基金)。博士后基金3项(含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东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10余项,中国科协科技创新战略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0项,承担科技部子项目7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10部。曾承办河北省历史学学术年会(2013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2015年)等。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资源与材料学院联系方式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资源与材料学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
电话:0335-805790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简介

我院相关学科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实际上已有了三十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建校时期。材料、环境和地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伴随着分院和分校的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当时主要分布在材料系、环境系、基础部和应用地质研究所等。

      资源与材料学院于2012年04月正式组建,由成立于2006年的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原环境系、原材料与环境实验中心合并组成。10年来,建成了一支较为专业的师资队伍,做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行业人才,提升了分校的办学实力和国内影响力。


      学院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功能材料、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资源勘查工程7个本科专业。现有在编教职工97人。专职教师 78人,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讲师45人,其中博导3名、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层次2人、三层次8人。学院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目前有秦皇岛市高端创新创业团队一支。


      在科研方面,学院瞄准科学前沿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学科交叉,形成了光电磁新物理效应材料及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计算材料科学及工程仿真、新金属与加工工程、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质等研究方向。现有河北省电介质与电解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秦皇岛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特色团队3个。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数学与统计学院联系方式

校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     邮编:066004     院办电话:0335-8064256      学生办电话:0335-8056635
版权所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数学与统计学院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数学与统计学院简介

数学与统计学院于2012年在原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基础上成立,目前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专业,并分别在数学一级学科、应用统计学招收学术和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院已与凯捷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浙江达峰电子科技公司等企业达成了学生实习、教育培养等相关内容的合作框架协议,并在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秦皇岛市统计局、中国民生银行秦皇岛滨海城支行、秦皇岛市鸟类保护环志站等单位设立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设有综合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 
学院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软件类)、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12年以来,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各类大赛国家(国际)级奖项200余项,省级(赛区)奖180项;承担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50余项,60多名学生在校期间在《高等数学研究》、《生物数学学报》、《价值工程》、《科技管理研究》、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等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有30%以上的同学升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等国内外重点知名院校学习深造。很多同学进入华为、搜狐、浪潮、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等知名企业就职,近几年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毕业生平均薪资待遇位列学校各专业前茅。 
学院拥有一支充满朝气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47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1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1名。26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在读博士7人),4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1人入选河北省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辽宁省教育厅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 
学院设有应用数学研究所、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2012年以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教育部归国人员科研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9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150余篇被SCI、EI检索,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9部;多次承办国际和国家级学术会议。 
全院教师求真务实,以身作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显著。2012年以来获得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学校的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等15项。学院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认可。在学校已举办的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院参赛教师包揽了七届冠军。教师中有10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模范教师、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公众科学素质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荣誉和奖励;15人次获得“秦皇岛市优秀教师”、“秦皇岛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秦皇岛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秦皇岛市青年科技奖”、“秦皇岛市五四新长征突击手”“秦皇岛市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市级荣誉和奖励。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语言学院简介

语言学院于2012年在原有外语系基础上成立,现有英语与日语2个本科专业以及外国语言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学院下设英语专业教研室、日语专业教研室和大学外语部,现有本科生484人。学院除专业教学外还承担全校其他学院本科生的大学英语及研究生公共外语的教学任务。
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聘请外籍教师5名,国内外知名兼职和客座教授10人。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51部,在《中国翻译》、《英语世界》、《中国科技翻译》、《日语学习与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400余篇,其中,国家级70余篇;省级精品课程2门;获得各类立项的有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外语教育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辽宁省社科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
学院下设翻译研究所、中国对外翻译实践基地、传神联合(北京)翻译实践培养基地、北京东方雅信翻译实训基地、科技日语实习基地等,夯实学生学业基础和实践能力;拥有15个大屏幕数码教学电视的多媒体教室、13个语音室、1个多功能厅、1个综合图书资料室;校内设有外语教学调频电台;指导全市高等外语教育和基础外语教育的秦皇岛市外国语协会挂牌、办公地点设在我院。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和友好往来,现已与美国、英国,台湾、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并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定期派出人员到各国学习、考察、讲学,在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在学生交流合作项目中,我院学生交流院校主要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韩国明知大学、仁荷大学、全北大学、济州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院校。1996年以来,美国文化交流访问团(ELT)多次来校进行文化交流。多次邀请国际英语辩论培训专家Loke先生、日语演讲专家石井格先生对师生进行强化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1年以来,我院成功举办IDEA中国辩论公开赛;2014年,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东北赛区赛。
在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培养质量逐年上升。我院学生曾获亚洲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冠军、东北亚英语辩论赛冠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华北赛区冠军、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东京总决赛二等奖、大中华杯日语作文大赛中二、三等奖等国际、国内各类奖项。
近三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平均在90%上,就业单位包括国家各类银行、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携程旅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我院学生平均考研率突破20%,考研录取学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名校;出国留学学生比例明显提高,录取学校包括美国纽约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杜伦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等。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师资队伍

计算机科学系
徐长明主任 万聪 副主任 袁晓铭副主任 胡伟武 兼职 王军伟 王翠荣 刘杰民院长 王聪 副院长
柏禄一 于长永 赵 媛 刘立卿 沈 哲 方 淼 程绍辉 王和兴
马海涛 王 鑫 张冬丽
通信工程系
辛凤鸣 主任 赵清春 副主任 翟 超 副主任 宋昕 党委书记 刘福来 才 溪 喇东升 李 岩
高 军 马雪莲 李雅珍 黄彩梅 邱新芸 黄力群 王 彬
电子信息工程系
韩鹏 主任 栾景民 副主任 吴宾 副主任 刘志刚 副院长 韩英华 王晗 兼 程 龙 王 岩
韩 光 贾守卿 刘旭龙 苗立刚 张 铫 景春国 陈海宴 谢妤婵
计算机工程系
李国瑞 主任 李峰 副主任 鲁宁 副主任 史闻博 朱 方 韩来权 敬茂华 李志华
实验教学中心
吕艳霞 主任 刘少楠 副主任 李梅梅 周 杨 曹亚丽 张 旭 牛学芬 戴庆天
管 莹 李佳音 杨 光 陈 霞
学院办公室
陈晶晶 主任
教学科研办公室
王雁秋 主任 马 媛 副主任
学生办公室
陈晶晶 主任 王雪佳 党委副书记 历雪瑶 佟 喆 张梦丽 冯艳春 戴 群 樊灵伟
退休教师
王小平 魏云 白秋果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教学机构由四系和一个中心组成,包括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和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科研机构由四个研究中心组成,包括网络空间安全中心、大数据应用及人工智能中心、工程优化与智能信号处理中心、智能健康监护中心。职能机构由四个办公室组成,包括学院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两人,第三层次人才10人,教授和副教授占教师队伍的70%左右,博士和硕士导师共39人。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两个专业按计算机类招生,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按电子信息类招生,全院全日制本科生223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学院育人环境一流,坚决贯彻习总书记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忠实践行教育部“以本为本”的育人理念,高度重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四年的投入,六年的产出”是学院对本科生的全局规划,“本科毕业达到硕士生的水平”是学院全体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学院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即优良的科学素养和强大的科研能力培养,本科生除了正常的第一课堂的课程学习之外(属于必须行为),四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第二课堂里(业余时间,属于自愿行为)提升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学院4个研究中心由26个实验室单元组成(名单附后),每个实验室由团队负责人老师、博士硕士、优秀本科生组成,实验室有各自完全独立的科研空间,所有实验室的资源均对全校有意向的优秀本科生开放。第二课堂的特长能力提升实验班对全校优秀本科生开放,包括:程序设计实验班(60人规模)、网络信息安全实验班(120人规模)、人工智能实验班(40人规模)、计算机系统能力--龙芯实验班(40人规模)、电子设计实验班(30人规模),每个实验班均拥有独立的学习空间,每人独享自己专用的学习卡位,学院对所有科研实验室和实验班的安全和运行进行标准化管理。
学院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部(计算机专业排名全澳洲排名第一)、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中科院计算所龙芯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名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学院现有两个"985工程"实验室——测向定位实验室、下一代网络技术实验室;1个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1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电子信息教育创新高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高校”平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
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发展历程中,分校与总校一起拼搏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辉煌成绩: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和河北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为二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和河北省重点学科。学科拥有和覆盖“软件架构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省部级学科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三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两次位居第九、一次位居第十。201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并孕育了国内第一家上市软件企业……
近10年来,学院科研氛围日益浓厚、科研规模日益扩大、科研水平日益提升,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与横向课题200余项,科研经费达4000多万元,完成科技成果鉴定多项,多项为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学院荣获由人社部、教育部联合表彰的201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四年评选一次)。201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1222团支部全班35名同学凭借英语四级通过率100%、英语六级通过率96%、科技创新成果70余项、保研比例占全专业42.9%的优异成绩,荣获共青团中央表彰的2015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学生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学院四个专业平均考研率稳定在30%左右,毕业生到国外世界排名前50名高校就读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
学院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3+2”本硕联合培养项目、“3+2+3”本硕博联合培养项目(即大三结束启程去对方学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为学生们5年或8年时间获得东北大学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以及对方高校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面向未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凝练拓宽学科方向、增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科国际影响、深化产学研用结合,积极探索“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建院之路,进一步推动一流学科、一流学院和一流大学的建设,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