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招生]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昌航空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南昌航空大学考研难吗]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航空大学考研群]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学费]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辅导]
[南昌航空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文法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区域管理与公共政策将区域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方法模型进行有效整合,着力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管理理论与政策实践问题。区域管理与公共政策以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科依托,借鉴区域管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开展包括产业经济管理、区域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地方治理、公共安全与教育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借鉴国内外区域管理与公共政策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本硕士点重点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工具与方法,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航空产业发展、要素流动管理、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政策、地方治理、公共安全教育与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律探索。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研究在新的传媒环境和新的社会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继承与传播、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当下的新闻传播现象。该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出发点,依托新闻传播学,借鉴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开展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新媒体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本硕士点重点运用新闻学理论、工具与方法,对传播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规律探索。
专业的人才培养面向:(1)国家与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2)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单位;(3)城市供水、供电、燃气、公交、轨道交通等公用事业单位;(4)社区、环保、慈善等非营利公益性部门;(5)社会养老、失业救助、社会保险等民生和社会保障部门;(6)航空企事业单位;(7)突发公共事件、群体性冲突等公共危机管理部门。本专业强化学生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塑造跨学科、应用型人才,突出危机管理和航空特色,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以提升学历、通过公务员考试等渠道进入政府、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管理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应聘社区、环保、慈善等非营利公益性部门、航空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实际管理和服务工作。本专业主要设置有管理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危机管理、航空事业管理等课程,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28人,其中,2014级30人,2013级30人,2012级34人,2011级34人。
专业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于2013年与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联合申报目录外交叉学科硕士点“区域管理与公共政策”[专业代码:0305J1]并成功立项,2014年开始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4年与经管学院联合成功申报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MPA,将于2015年开始招生。
南昌航空大学法学专业于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开始招收法学本科生。法学系前身为思政部思政教研室,创立于2004年,同年9月面向全国招生。2006年成立文法学院后改设系。
法学系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硕博比例达到85%,博士学位比例35%,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达46%。研究领域分布于法理学、法律史、刑法、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诉讼法以及国际经济法等相关方向,师资来源丰富且多数毕业于国内高水平的法学类院校。系部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绩喜人。近年来,有2名教师获得院级和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三等奖,3名教师连续2-3年获校级优秀主讲老师称号。撰写并出版专著7部,译著1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4部,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项目2项,主持及参与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校级科研10余项。2名教师的专著及论文分别获得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1名教师的专著获得了南昌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在机构设置上,法学系设立了一个办公室,成立了农村法治研究中心和正行法律事务所,组建了由郭莉教授负责的航空法教学团队和钟志勇教授负责的科研团队。团队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民用航空法概论》,编写了《民用航空法概论》教材,荣获南昌航空大学第十二批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江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培养特色:结合以往毕业生的就业面向,注重企业法务或律师实务方向的特色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系学生司法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35%左右);结合我院多学科的特点,注重跨学科素质培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法学专业的应用性特点,与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东湖区人民检察院以及南昌县人民法院等多个司法机关签订了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协议,并自设正行法律事务所和模拟法庭,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刑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以及特设的企业法务方向或律师实务方向系列课程(详见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质量:第一,学生一次性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2011-2013届,每届法学本科生的一次性毕业率均为100%,学士学位的授予率均为100%。第二,近三年法学学生无一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第三,法学学生具有较强的学术兴趣和热情。近三年我系学生共获我校“三小项目”立项26项,结项26项,发表科研论文21篇。第四,法学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并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近三年共获得了155项校级以上奖励,主要包括法律文化周优秀个人、3.15维权普法周优秀个人、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奖励。2014年我系111421班肖征元、王菁、孛倩如和121421班马昊轩同学在陈思琴老师指导下,参加江西省首届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荣获优秀书状一等奖,优秀团体奖和优秀辩手三等奖。第五,75人考研成功,在毕业后有机会到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985”工程及“211”工程学校或政法类院校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第六,正行法律事务所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在学校开展法制文化周以及法律知识竞赛,动手制作法律微电影作为法制教育片,到中小学或我校其他院系进行普法宣传,借助网媒设立法律援助QQ群(正行法律援助群),为有需要的网民及时提供法律答疑。
就业领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法律工作。根据我系2014年对2008-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截止到调查日为止,我系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公安、检察院、法院、律师事务所、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司法务以及研究生深造。(详见我系毕业生主要去向表)。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隶属于我校文法学院新闻系。2009年正式成立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现有专兼职教师2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9人,博士4人。在校学生295人,毕业生215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依托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的多学科优势和知识底蕴,以出镜记者、新闻类主播(包括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新闻评论等)为主要培养目标,让学生掌握采、写、编、播、评、摄等综合能力,成为素质全面和一专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本专业主要致力于新闻类主播和出镜记者人才的培育。南昌航空大学电视台设置在文法学院,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校内实践平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白龙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志华教授为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双聘教授,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江西卫视《传奇故事》主播金飞、江西省电视台都市频道主播熊亚芝、南昌电视台新闻主播廖铁军等媒体精英为我院兼职教授、长期授课并担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课程的指导老师。现已与江西电视台二套、五套、七套、南昌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教学实习和毕业生实习提供了保障。
核心课程:普通话语音学、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业务、电视播音主持业务、新闻采访与编写、新闻评论、非线性编辑
就业领域:全国各级电视台、电台、网络电视、新媒体从事播音主持、出镜记者工作;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南昌航空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经过15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优良的师资团队,教师学科专业、学缘、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目前全系共有专(兼)职教师10人,分别毕业于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其中,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高级职称者4人。
近五年的主要成果有:
获批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等批准和资助的研究项目20余项。
出版专著2部,其中1部被评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度“十大好书”和“优秀原创学术著作”。参编教材2部。
在各类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中心核心、CSSCI论文30余篇,9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多种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获得省、厅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第九届大学生挑战杯大赛铜奖(2014年);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有5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学校“十佳”教师、优秀主讲教师或获得教学质量奖;有2门课程获批为学校精品课程。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新闻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获批江西省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全省仅有的首批获此项目两家新闻学专业之一。新闻学系现设有目录外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本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160余人,截至2014年已培养7届本科毕业生共600余人。
1.培养工作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多样性、个性化、有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学校、学院的支持下,我们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进行了改革,引导专业教师以培养学生应用型专业素养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专业设立开始,我们就在探索和创新一条符合学校、学院实际情况,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基于工科院校的背景、依托学院多学科(其他专业有法律、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优势,逐步摸索出一套以“跨学科培养”为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度报道的策划和采写是我们着重培养的专业特色能力。
我们一直重视加强与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单位的联合,共建实习基地,开展项目合作。学院与江西出版集团的合作已经达成了初步意向,与江西广播电视台的深度合作正在接洽中。除了学校报社、广播站、电视台以及学院自办的《文法观澜》报社、“大眼睛”微电影工作室作为学生日常的实习基地外,先后与多家新闻媒体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及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合理的运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
2.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培养和引进,已初步建立起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按团队组织和运行的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骨干教师2人,出国访学归国人员1人,博士后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0人,硕士学位16人。多位教师具有媒体实践经验,其中有出版社的编审、学报的主编和资深编辑、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和编辑等。此外还聘有多名新闻媒体单位兼职教师,在省内较早开始了和业界的合作,为本专业学生实训、实践教育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3.学科建设
专业主要依托校级科研机构——“航空与国防文化研究所”和首届“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科研团队。现设有目录外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以学科专业为基础设立的“文化传播学”是南昌航空大学校级重点学科,一直得到学校大力的支持和资助。
近年来专业老师已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和省级各类课题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近60余万元。发表CSSCI期刊和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省级各项奖励5项。
成立于2006年3月,在原政法系和新闻与传播学系基础上组建而成。
下设社会工作系、法学系、公共事业管理系、新闻学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大学语文教研部、综合实验中心,另外挂靠了学校农村法治发展研究所、航空文化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电视台。学院开设了社会工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五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大学语文和写作等公共教学任务。学院实验中心设立了社会工作实验室、模拟法庭、公共事业管理实验室、报刊编辑实验室、非线形编辑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电视演播厅、录音实验室,并建立了《传奇故事》策划工作室、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选题策划工作室。成立了“正行”法律工作事务所、“心航”社会工作事务所、《文法观澜》报编辑部、学院文化艺术团、大学生校园管理服务社等学生专业实验实践工作室,为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坚持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乘着学校“第三次创业”的春风,努力把学院建成以跨学科培养为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师生规模适度、学科结构合理、应用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的发展思路是:坚持育人为本,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增强办学实力为动力,科学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博士以上学位18人,硕士以上学位39人,另有1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为了实现“双师型”培养目标,学院另聘请了20余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业界精英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
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学术专著30余本。学院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四项,获得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学院建成文化与传播学校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5门校级精品课程。
为了提高育人质量,学院结合专业实际,从2006年开始,每年分别举办“传播文化节”和“法制文化周”。“传播文化节”的主要活动包括邀请传媒学界或业界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学生新闻摄影比赛、DV短剧制作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法制文化周”的主要活动包括邀请法学界或业界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学生辩论赛、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审判、观摩真实法庭审判等。同时,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气氛,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从2006年建院起,在培养方案中规定了学生在校阅读的100本书的要求。2012年学院实施了“点燃读书激情,建设书香学院”读书工程,要求每位学生四年精读30本文史哲等基础经典、30本专业著作。